父亲到死,一步三回头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1-1
ISBN:9787535468475
作者:袁劲梅
页数:224页

内容概要

袁劲梅
已故生物学家袁传宓之女,美国克瑞顿大学(Creighton University)哲学教授。近年来,在海内外各处发表大量散文、诗歌、小说及哲学论文。作品曾获“联合文学奖新人奖”、“汉新文学奖”等多种奖项。中篇小说《忠臣逆子》获2003年台湾“联合文学奖、 新人奖”首奖,“北京文学2004-05年中国最佳中篇小说奖”。纪实文学《一步三回头》获“2005年《侨报》五大道文学奖。小说﹑散文多有收入年度佳作文集﹐如《2005年最佳中篇小说》,《北大年选——2005散文卷》,《2005中国年度随笔》,《读库0603》,《散文精选2006》,《散文精选2007》。

书籍目录

序 打开我们的颜色盒 \\
第一集 我的和你的父辈
我的和你的父辈有着不同的肤色,长着不同的脸,说着不同的语言,干着不同的事情,但他们是我们的父辈,他们爱我们。他们拼了老命,要把一个他们认为好的世界交给我们。他们做了。我们会记住的。
一步三回头 \\
不变 \\
希望之洞 \\
男孩城 \\
养女 \\
政坛『骑士』 \\
第二集 我的和你的文化
我和你很不同。我用象形文字思考,你用字母。我用汉语说话,你用英语。我想的、干的,你也许不会理解,你想的、干的,我也不能全懂。但是,请不要期望我会变成你,或者努力使你变成我。我们已经共属同一个『人类』。『不同』不是『不好』。世界因为『不同』才多样,才有趣。
当春 \\
两点星 \\
吱吱响的木桥 \\
我们这条安赐街 \\
拆墙 \\
第三集 我的和你的爱情
爱情是一个好果子,让我们分享。这果子不一定每一个都甜,但每一个都新鲜。当爱情的果子落在我们之间的时候,这个果子是晶莹的。我通过它看你,却看见了我自己。
绿豆儿 \\
蓝鸟啾啾 \\
无边的大牧场 \\
金草地 \\
青春作伴 \\

作者简介

“我唯一的能耐,是用故事说出常识。”
16篇小故事主题鲜明,不愠不火也不矫情做作,粉饰太平,有些是她自己的经历,有些时别人的经历,它们个个自有灵性,散落各处,多有人苦苦寻觅,此次集结出版,以飨读者。
当世界变得锱铢必较时,作者告诉我们:看见自己的小,人们就能心安理得地做着小事了。
编辑推荐
1、演员陈坤、歌手张靓颖、媒体人杨锦麟、学者费勇、作家绿妖
等转载推荐,借以呼唤社会良心回归。
2、“我必须告诉长江和长江边的不肖子孙我父亲的故事。我父亲到死对长江都是一步三回头。我希望等到人们总算懂得该向自然谢罪的那一天,会想起我的这些故事。”——袁劲梅


 父亲到死,一步三回头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8条)

  •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子能必天下之口,皆子之口乎?此书虽不知能调众人之口腹否?但却异常温暖我的心脾,令我醉哉!醉哉!{父亲到死,一步三回头} 九字加一逗号,偶然形成的小十全,真素美。大括号是德国数学家魏治德所创造,在数学中为集合的表示符号,而封面采用的这大括号集合了多少女儿对爸爸的情感,我似乎完全能懂。第一集:父亲的科学和人文精神,支撑了他整个生命,令我肃然起敬。老约翰的话:变化就是不正常啦。及其抱怨变老后满脸皱纹,姑娘都不愿意亲她了那顽皮调调令我忍俊不禁。籽秀的一步三回头告别洞口和洞外世界,到埋葬于克萨斯州小镇让我含泪无语凝噎,懂得了其实一片叶子、一朵花就是真的,在这个世界并不是钱才是真的。乔治让我懂得了,公民为先,议员为辅的民主精神,只有对财产没有兴趣的“骑士”才能当特别重要的官员。第二集:我的和你的文化恰好与序言-打开我们的颜色想呼应。西方划分动物是直线型,定会依次排序,而中国的分类却是曲线型,以动物为圆心,围着它随意发挥,皆合法。真正的将东西文化差异摆在眼前,让我印象深刻。靳姆和strawberry的末2年之恋,真正意义诠释了死亡不过只是自然的一个过程。安赐街的汤姆那非巧克力牛奶不饮,非梧桐不栖的架势令我捧腹大笑,真是个有另类骨气的流浪汉。威廉姆误将“悬崖”写成“悬鸭”的相思信丝毫不比 戴妃收到吴越王的九字信"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逊色。第三集:痴呆儿绿豆儿稚嫩地认为,死去的妈妈绿豆儿是在玫瑰花里睡觉哩,瞬间我只觉鼻尖涌起一阵阵酸意。金草地故事声音很小很小,却也叫蛐蛐们都懂得“忠实"二字的意义。小镇的大学生爱情观“尊重人”和“对自己选择的结果负责任”,真应该植入到那些婚后行使自由的男人们的脑和心中去。不能相容的不是多样的世界,只是人造的墙。待我们将这些横亘在之间的心墙拆了,必定会调出一个亮黄黄、明晃晃的大太阳,温暖左心房,融化日渐寒冷的现代“冰块人”,散开出越来越大的嘴角咧开上扬弧度的花瓣......
  •     生活中温暖的点滴Keywords:温暖;父亲;木桥;绿豆儿《父亲到死,一步三回头》静静慢慢地读过,“生动的,平凡的”生活给我了温暖,一种回味。作者袁劲梅,美国克瑞顿大学哲学教授,作品曾获“联合文学奖新人奖”、“汉新文学奖”等多种奖项。《父亲到死,一步三回头》是一部纪实散文,由16个真实的故事组成,展示了中西文化的不同,对生活,对自由,对死亡的理解的不同。其实在这些生活的小事中,也表达着作者自己对生活的希望,对生活的满足。其实温暖就在人平凡的生活点滴中。。。。。。在这16个故事中我最深刻是《政坛“骑士”》《吱吱响的木桥》《绿豆儿》。《政坛“骑士”》讲述了美国的民主制度,民主精神。美国的民主制度是从镇开始的,乔治•瑙瑞斯用他的一生诠释了美国的民主精神,他一生中为七位总统内工作,四十年后,回到麦库克镇时,竟然财产不多不少和走时一样,却提议通过了建立农村电力网,让全国的农民有了电,主建了世界著名的田纳西峡谷巨坝,解决发电和农业灌溉问题。那是一种骑士的精神,在民主制度里当议员,只是作为公民的义务,不与个人的经济利益相连。他让我懂得一件事,无论在中国还是在美国,只有不计较经济利益,对财产无兴趣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和诠释民主精神,为人民服务。“吱吱响的木桥呀,把生和死沟通了”这是《吱吱响的木桥》的最后的一句话,深刻的含义。靳姆和草莓两个癌症病人在最后的两年大手牵小手演绎着他们甜蜜的爱情,虽然死亡已经接近,但是他们还是快乐的生活,重新获得新生的好朋友杰克每年必定会出现在木桥上,向野猫溪中扔两束玫瑰花,表达自己对他们的怀念,同时也在述说着“生与死的交流”。《绿豆儿》一个女人的名字,红豆儿是她的儿子,是个痴呆儿。在这个故事中中国人绿豆儿和好友美国人维吉尼亚对“自由”阐释了不同的领会,绿豆儿的自由是飘渺的,虚幻的,是看不到也摸不到了,心中的自由;而维吉尼亚的自由是实在的,是时间的,摸得到的,现实的。这就是美国人和中国人的不同,美国人着重的是实在的,务实的,看得见的;而中国人着重的是像梦幻般的,虚幻般的,一种境界吧。羡慕绿豆儿的友情,最后能有一个人值得托付是多幸福的事情呀,有时候也羡慕红豆儿,他虽然是个痴呆儿,但在我看来,他是把自己装进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里,没有悲伤的世界,直到母亲过世,还在认为母亲是在玫瑰里睡觉,在他的心里,母亲永远都在,没有老去,没有死去,一直会陪伴他。。。。。。一本小小书,可以装着它走遍所有的地方,偶尔停下来翻阅一下,可以看到感受到不同的温暖。。。。。。
  •     用了一个晚上,我窝在沙发里读完了这本小书。书拿在手里薄薄的,但有一篇情感上却特别厚重。《父亲到死,一步三回头》既是这本书的书名,也指这本书的第一篇故事——《一步三回头》。这一篇也是我选择这本书的原因。由于吐血太恐怖,我决定含着眼泪向大家推荐这一篇。开个玩笑,我并不是容易伤感的人,只是这一篇太触动你的真情实感。这一篇是关于长江的环境的故事。作者看见,“长江浑黄的水闷声不响地流着,像一个固执的老人,拖着一根扭曲的桃木拐棍,怨恨地从他的子孙门前走过,再也不回头了”,感到“必须告诉长江和长江边的不肖子孙我父亲的故事”。作者袁劲梅的父亲是已故生物学家袁传宓,由于长江流域的污染,早在1977年袁传宓教授和他的同事们就开始奔波于长江沿岸,为挽救长江中生存的物种而努力。在《一步三回头》中,作者由微见著,通过关于鱼、鸭子、船的故事,敲响了长江污染和由此导致的物种濒死、居民罹患癌症的警钟,以及描写了我们父辈的科学家们,是怎样坚持着科学和人文的精神,为保护这这些和我们同生共命运的生物而一生孤军奋战,至死都是一步三回头。这看似小小的几则小故事带给人的真实的触动,让人很难不为之动容。鲁迅先学医后从文,因为文学可以医治人们的精神,这篇故事最适宜用来医治那些目光短浅、眼里只有金钱而置环境、置子孙后代的生存于不顾的人。这本书一共由16篇故事组成,作者长年在美国生活任教,这16个故事的每一篇都既有中国人,也有美国人,而且几乎都是普通人的故事。在这些故事里,中国人和美国人互相交往,既有隔膜,更多是融合。就像作者在自序里写的,她发现,“中国和美国不过就是地球上的两个村庄,一个在东,一个在西”,而她的故事“其实就是东邻西舍的故事”。编辑把这些故事归类为我的和你的父辈、我的和你的文化、我的和你的爱情。这些故事有些太过美好而显得不那么真实,如《吱吱响的木桥》;有的看起来不大真实的故事却是史实,如《男孩城》。总之,这本精致、感人的小书,正是我们正视我们的历史、文化和爱情的一盏小灯。而作者的文字细腻而不造作,是很会讲故事的人。大概作者很喜欢张爱玲,有些故事着重心理剖析描写的部分和给人物起的名字都很有张爱玲的影子。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我唯一的能耐,是用故事说出常识。”就为第一篇文章《一步三回头》,力荐。“也许,人到老了也就不在乎花前月下了,只要说话有人听,就是在谈恋爱。这也合乎逻辑,因为年轻人谈恋爱,说的也几乎都是废话。几年后就全不记得了。”
  •     夏末秋初多雨的周末,在卢湾区图书馆的书架间站着读完第一篇,不时有种凉意。这位父亲辛苦了。
  •     有能够回味的故事
  •     有一些不错,还有一些是读者范儿
  •     有几个还行 只记得一步三回头和希望之洞 序让人讨厌
  •     这本书的名字差点让我放弃看 再去无锡的车上看完 不温不火 慢条斯理的讲故事 很不错
  •     读起来有点艰难
  •     读者文摘集锦,一个半小时可以看完,书名和内容并没有啥关系。
  •     第一篇十分好,后面…可以忽略。
  •     除了《父亲到死,一步三回头》,其他都太读者风了,欣赏不能。
  •     “我唯一的能耐,是用故事说出常识。” 强推第一篇文章,看散文的质朴及故事美。也许,人到老了也就不在乎花前月下了,只要说话有人听,就是在谈恋爱。这也合乎逻辑,因为年轻人谈恋爱,说的也几乎都是废话。几年后就全不记得了。
  •     有几篇很好
  •     被书名触动了,也不管作者何人,有谁推荐,封面多精美就一鼓作气买下来了。我的和你的父辈、文化、爱情如此不同,却都逃不掉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的命运。很喜欢书里的一句话:风吹得好的时候,日子就越过越热闹。
  •     除了“父亲”其他无感
  •     生动感人的小故事,在中西文化的辨析中,催人自省。很好看。
  •     文化差异的对比,中国人的世界观,感情观都体现的很明确。
  •     
  •     非常喜欢希望的洞这篇文章!
  •     用了速度法大概每分钟1000+字。不影响理解。是以,一个多小时就翻看完。很高兴,又有了点儿可以读小说的希望了。杆子和聋女的故事,多希望是he。本书是个文集,我觉得重点在谈希望与尊重,侧重点是吐槽中国人(特别是传统男人)与西方价值观冲突。泪点是开篇文。
  •     最早看的《罗坎村》最好
  •     一些文章有点观念先行的感觉,最喜欢写父亲的那篇
  •     偶得的一本书,平淡的讲述美式价值观
  •     可能是今年结束前读过得最好的散文了
  •     写的挺好的,就是作者身边都是善良美好的米国人和龌龊愚昧的中国人让人费解。我不否认她写的那些中国人确实存在,可是我的生活中有交集的基本没有。我不明白为什么用这样的人来代表中国,他们不是我,不是我的朋友,不是我的亲人,可是他们是全世界甚至中国人心目中的中国人。每个人都以为在中国世人皆浊我独清,然后拼命的嘲讽别人以为能唤醒神马,只换来越来越多的视不认识的其他人为渣滓,自己的圈子为清流,这就是我们要的?
  •     一个多样的世界,看见自己的小,人们就能心安理得地做着小事了。
  •     15.04.21 17Q以为写的是亲情,其实不然,开篇就让我揪心。语言质朴,内容有关责任,感触良多。
  •     《希望之洞》简直棒哭了!看完就掉泪!整本书的故事都蛮喜欢,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故事,以及共同真挚的情感。
  •     这本书我在读库上看过一部分,就是这一部分让我觉得买一本回家做睡前读物也不错,但是除了我看过的那一部分,其他我都不喜欢。
  •     读了两个小时。周日。
  •     本想给三星的,看这宣传架势,还是给两星吧。除了第一篇以外都不值一看,太做作了,真诚在第一篇用完了。很后悔花钱买了这一本。
  •     总的来说,这本书是用无数个故事拼接起来的人生哲理,关于人生、责任、爱情、社会,从某种角度来看,也算是从点点滴滴来讲述社会的方方面面,值得读一下!
  •     很有感触,文化的不同没有对错。 但父亲写一篇值得思考。
  •     纪实文学,几十篇小短文,体会着国内国外的不同观念思想。
  •     2014年11月8日读,2014-372。
  •     3.5分吧 有几篇还行,就是寓意太重, 偏胜过情感 。 除了第一篇怀念父亲的,剩下的都是中西文化人文情感的故事,也算是和作者所生存的环境相符,主要还是作者叙事风格没打动我,在单位午休时看看打发打发时间。
  •     买的主因是书题文章。这书很轻盈,捧在手上阅读非常舒服。最重要的还是作者的每一个故事都能触动人心。
  •     这本书是个惊喜。因为被处处转载的同名标题文章而看,但发现这其实是短篇散文和小说合集,文章之间并无关联。大部分文章都在说移民和中西文化差异,文笔流畅,部分段落很优美,有点李娟的意思。
  •     求同存異,哪有那麼簡單。
  •     90年代文风,全有关责任、付出和人情味,有心酸有顿悟。一开篇就看哭了。
  •     硬皮小开本字大行疏,完全没必要,印成小册子或翻翻电子书即可,不需要买这本。
  •     很棒
  •     一步三回头/吱吱响的木桥/我们这条安赐街/拆墙/大牧场/金草地
  •     越来越喜欢不矫情不造作,平实自然的讲述。
  •     书名根本是欺诈,第一篇之后都是普通软文,自己是为了第一篇才买了这本书,结果还是在豆瓣上读过的,不增不减,扫完目录心情可想而知。不过这都是出版社书商的问题,还是很感慨“一步三回头”,比起歌山颂水,这才叫自然文学。
  •     看的时候感觉作者一直在耳边喊:找个美国男盆友吧!对于中国家庭文化的讲述还蛮切实的,还有恋爱观和婚姻观也很客观。小故事,读起来很快,闲暇之余读读很有感觉。
  •     不温不火,有几篇挺感人的,比如《一步三回头》,比如《希望之洞》。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观念,不同的生活,同样都要敬畏自然,同样都要经历希望、失望、死亡……是为人生。
  •     感觉作者是想写得发人深醒。恕我愚钝,有种点了没点透我的感觉,一直憋着。
  •     冲着第一篇内容去的,然后发现以后的散文和小说跟第一篇都没关系……其中的《蓝鸟》在半个月前某没去过的银行的杂志里看到了,我说看其他篇的文风怎么这么眼熟……
  •     完全是标题党嘛。。。。
  •     正如对此书的介绍,16个主题鲜明的小故事,不愠不火,不矫情,不造作,似乎是在平铺直叙,但字里行间也能读出或伤感,或唏嘘,或慨叹,或惊喜。买这一本书,是因为看到对此书的介绍,说是柔柔的文字,看吧,很好看。还有,就是书的题目。一直以来,我也想写一本哪怕只是一篇追忆父亲的文字,但自己真的是疏于动笔以致于不知该如何下笔,说来是自己懒散。把书拆开后,三两天的时间就看完了。从这几篇故事里,看到了中西文化的差异在人际交往中的体现,看到了人情世故,但终究到底,还是人情大于一切。喜欢这看似淡淡的文字,但又处处洋溢着人间真情。其实写作也就是这样吧,不矫揉造作,你认真书写就好,把你想说的表达出来,一段一段,也许就是一篇好看的文章了。其实,我该拿起笔来。Now, 22:50, January 22nd, 2015。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