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自传》章节试读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5-9-1
ISBN:9787539908236
作者:林语堂
页数:374页

《林语堂自传》的笔记-第1页

----学校是致令学生看书为非法行为的地方。那地方将全日最好的光阴作上课之用,由早晨八时至下午五时,把学生关闭在课堂内。凡在校时间偷看杂书,或交换意见(即所谓课堂闲谈)者,皆是罪过,是犯法。
----要变---散漫为团结,化消极为积极,必先改此明哲保身的态度,而要改明哲保身的态度,非几句空言所能济事,必改造使人不得不明哲保身的社会环境,就是给---以公道法律的保障,使人人在法律范围之内,可以各开其口,各做其事,各展其才,各行其志。不但扫雪,并且管霜。
---含忍是由家庭制度而来,散慢放逸是由于人权没有保障
---顺乎本性,就是身在天堂
--- 对妻子极其忠实,因为妻子允许他在床上抽烟。他说:“这总是完美婚姻的特点。”
---此处果有可乐,我即别无所思
---这个屋子只要我觉得舒适,亲切,熟悉即可。-----要有烟,发霉的书,无以名之的其他气味才好……
---我需要一个家,在这个家里我能自然随便
---一个女人,她须要聪明解事,我要做事时,她能不打扰我,让我安心做事。
----我从未向中国航空基金会捐过一文钱,也从未向由中国正统道德会主办的救灾会捐过
一分钱。但是我却给过可爱的贫苦老农几块大洋
---我们年龄越大,越知道珍惜值得珍惜的东西。
由男女之差异而互相补足,所生的快乐幸福,只有任凭自然了。在年轻时同共艰苦患难,会
一直留在心中,一生不忘。她多次牺牲自己,做断然之决定,都是为了我们那个家的利益。
----感觉到已经有所获得,和以往的堂皇茂盛相比,是可贵而微小,虽微小而毕竟不失为自己的收获,犹如秋日的树林里,虽然没有夏日的茂盛葱茏,但是所据有的却能经时而历久。
---我们的子孙也长大了。他们都有自己的日子过,各自过自己的生活,消磨自己的生命
----道家是何等人物,都在《京华烟云》中木兰的父亲姚老先生,《风声鹤唳》中的老彭,《红牡丹》中的梁翰林身上表现出来了。
----这种文化融合的最好实例,可在苏东坡给他的侍妾朝云的诗中找到。
----我要有能做我自己的自由和敢做我自己的胆量。
----教她们选读“五种遗规”。内中如程畏斋《读书分年日程》,白居易《燕诗示刘叟》,陆放翁《过林黄中食柑子有感》,朱子《治家格言》,吕新吾《好人歌》都亲切有味,文字易明。做人道理也在里头,把做人与读书混为一谈。连《教女遗规》也教的,她们才知古代对女子的态度是如何。好,坏,都可尽量批评。古文,我最喜欢《虞初新志》
及《文致》二书所选,因得其“致”便知其味,不至开卷昏昏。

《林语堂自传》的笔记-第1页 - 全书

《林语堂自传》(江苏文艺出版社)
一、家庭与童年
1.P5在造成今日的我之各种感力中,要以我在童年和家庭所受这为最大。我对于人生、文学与平民的观念,皆在此时期得受最深刻的感力。究而言之,一个人一生出发是所需要的,除了康健的身体和灵敏的感觉之外,只是一个快乐的孩童时期——充满家庭的爱情和美丽的自然环境便够了。在这条件之下生长起来,没有人是走错的。
2.P5因为我是个农家的儿子,我很以此自诩。这样与自然得有密切的接触,令我的心思和嗜好俱得十分简朴。
3.P5如果我有一些健全的观念和简朴的思想,那完全是得之于闽南坂仔之秀美的山陵,因为我相信我仍然是用一个简朴的农家子的眼睛来观看人生。
4.P12有一个在我生命中影响绝大决定命运的人物——那就是一个外国教士Young J.Allen。他自己不知道他的著作对于我全家的人有何影响。我在早年知道他的名字叫作林乐知。【他主编了基督教周刊《通问报》,又翻译了一些书籍。林语堂的父亲借由林乐知的书籍而对西方及西方的一切东西热心,复因而决定他的儿子个个读英文和得受西洋教育。】
(惊到了,世界好小,这不是我们苏大的创始人么,那座钟楼早年就是为纪念他而建的呀。第一次觉得林乐知不是以模糊的影子,他曾经留下什么,是怎样一个人,为什么取了这样的中文名,都令我好奇起来。)
5.P15吾父与我同样是过于理想的人,应为我父子俩都欣赏幽默和同具不可救药的乐观。
6.P50童年之早期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是山景,二是家父,那位使人无法忍受的理想家,三是严格的基督教家庭。
7.P51坂仔村之南,极目遥望,但见远山绵亘,无论晴雨,皆掩映于云雾之间。
8.P54《赖柏英》是一本自传小说。赖柏英是我初恋的女友。 9.P54父亲是个无可救药的乐观派,敏锐而热心,富于想象,幽默诙谐。
(父亲说过一个关于在厦门传教的牧师的故事。当年的教堂里男女分坐,各占一边。在一个炎热的下午,他讲道时,看见男人打盹,女人信口聊天,没人听讲。他在讲坛上向前弯着身子说:“诸位姐妹如果说话的声音不那么大,这边的弟兄们可以睡得安稳一点儿了。”)(这不是大学教授上课的段子么~前面的同学讲话小声些,以免打扰到后排睡觉的同学。)
10.P57我们兄弟姐妹是不许吵架的,实际上我们也没吵过架。理由是:每个人都要“友好和善”
11.生长环境:坂仔村有个新建的教堂,在礼拜天,教堂打盹钟鸣,寺院的鼓也响。(两种文化碰撞、交织,都在这个隐喻里了。)
12.P127这些高山早就成为我及我信仰的一部分,因为它们使我富足,心理产生力量与独立感,没有人可以从我身上带走他们。
12.P197 我们家宗教气氛非常浓厚,充满着基督教的纯洁和爱,以及追究学问的热心。
13.P271影响我最深的,意识我父亲,二是我二姐,三十漳州的西溪的山水。最深的还是西溪的山水。
二、自我与嗜好
1.P10说我不懂得平民的生活,只因在我的文章里常说及江上清风与山间明月之故,不禁令我发笑;在他们看来,好像清风明月乃是资本家有闲阶级的专利品。
(清风明月本无价,万水远山皆有情。无价之物,非财力所能购得,亦非穷人所不能拥有)
2.P23自我反观,我相信我的头脑是西洋的产品,而我的心却是中国的。(自幼接受西式教育,入教会学校学习,使得他回国后能以一种新鲜和客观的眼光欣赏和批评自己的文明)
3.P23我爱这种西洋生活,在圣约翰有些传教士的生活——仁爱、诚恳、而真实的生活。
4.P33我初期的文字即如那些学生的示威游行一般,披肝沥胆,慷慨激昂,公开抗议。那时并无什么技巧和细心。……我们所得的出版自由太多了,言论自由也太多了,而每当一个人可以开心见诚讲真话之时,说话和著作便不能成为艺术了。(所以写日记真的能锻炼写作水平么?艺术和真实之间的距离有多远?)
5.P34一向我都要选择我的哲学,一如决定戴哪种帽子一样。我曾做了一副对联: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有一位好作月旦(月旦评,指对当代人物或诗文字画等品评的活动)的朋友评论我说,我的最大长处是对外国人讲中国文化,而对中国人讲外国文化。……我最喜欢在思想界的大陆上驰骋奔腾。
6.P36有时我以为自己是一个到异地探险的孩子,而我探险的路程,是无穷期的。我四十生辰之日,曾作了一首自寿诗,结尾语有云:“一点童心犹未灭,半丝白鬓尚且无。”我仍是一个孩子,睁圆眼睛,注视这极奇异的世界……我只有半路出家的中国教育和西洋教育。……因此之故,中国对于我有特殊的摄力,即如一个未经开发的大陆,而我随意之所之,自由无碍,有如一个小孩走入大丛林一般,时或停步仰望星月,俯看虫花。……我素来喜欢顺从自己的本能,所谓任意而行;尤喜自行决定甚么是善,甚么事美,甚么不是。我喜欢自己所发现的好东西,而不愿人家指出来的。……每天早晨,我一觉醒来,便感觉着有无限无疆的探险富地在我前头。(我向往这种状态)
(从小接受西式教育,使得林语堂对中国的观察既敏锐又新奇)
7.P38个人的生命究竟对于我自己是最重要不过的。也许在本性上,如果不是在确性上,我是个无政府主义者,或道家。
8.P38现在我只有一种兴趣,即是要知道人生多些……我不为现在,甚至不为将来而忧虑。且确然没有甚么大志愿,甚至不立志为著名的作者。其实,我怨恨成名,如果这名誉足以搅乱我现在生命之程序。我现在已是很快乐了,不愿再快乐些。我所要的只是些少现金。致令我能够到处漂泊,多得自由,多买书籍,多游名山——偕着几个好朋友去。
9.P43“我只是一团矛盾而已,但是我以自我矛盾为乐。”
10.P44只要他在一个人群中间能轻松自如,他就喜爱那个人群;否则,他就离去。……(参加汉口的革命政府,任外交部秘书,后离职而去,说“体会出来自己是个草食动物,而不是肉食动物,自己善于治己,而不善于治人。”)“对我自己而言,顺乎本性,就是身在天堂。
11.P45关于吸烟:对妻子极其忠实,因为妻子允许他在床上抽烟。
P45只要清醒不睡眠是,他就抽烟不止,而且自己宣称他的散文都是由尼古丁构成的。他知道他的书上哪一页尼古丁最浓。
12.P46我需要一个家,在这个家里我能自然随便……我需要几个真有孩子气的孩子,他们要能和我在雨中玩耍,他们要像我一样能以淋浴为乐。
(孩子气:好玩、好奇、爱冒险、爱捣蛋,想起他深爱的锦端,似乎也是这样一个长不大的孩子。)
13.P47我需要一个好厨子,他要会做素菜,做上等的汤。我需要一个很老的仆人,心目中要把我看做是个伟人,但并不知道我在哪方面伟大。
我要一个好书斋,一个好烟斗,还有一个女人,她须聪明解事,我要做事时,她能不打扰我,让我安心做事.
在我书斋之前要修篁数竿,夏日要雨天,冬日要天气晴朗,万里一碧如海,就犹如我在北平时的冬天一样。
14.理想的人并不是完美的人,而只是一个令人喜爱而通情达理的人,而他也不过尽力做那么样一个人罢了。
15.我对一切古老的东西,古老的风俗、衣着、语言。都是极其爱好,极其着迷。
16.P104我创造出一种风格,这种风格的秘诀就是把读者引为知己,向他说真心话,就犹如对老朋友畅所欲言毫不避讳什么一样。所有我写的书都有这个特点,自有其魔力。这种风格能使读者跟自己接近。
17.P146但我来自福建——不是来自上海或北京。我们在整部中国历史上出产诗人、学者,及美人,但没有高等官吏。
18.P196三十多年来我唯一的宗教乃是人文主义&我现在深信人文主义是不够的。人类为着自身的生存,需与一种外在的、比人本身伟大的力量相联系。这就是我回归基督教的理由。
P197当初退教原因:A我虽然相信上帝,却反抗教条,于是我离开了神学和教会。
B来到北京,接触了真实的中国社会,这才对自己的无知深觉惭愧,于是埋头研究中国文学哲学,对教会给我的教育及其他一切均生反感。
19. P198林语堂常常自问,有没有一种宗教可以满足那些受过现代教育的人?(因为人的自信心的增加使得他一天天减少谦让温和的气质了。)
佛教:对来生的盼望和对今世的逃避
道教:回复自然、拒绝进步
这两者都不适合解决现代人的问题。
林又回归基督教:简明纯朴又发人深省“爱上帝和邻居”
20.在大荒中孤游的人,也有特种意味,似乎是近于孤傲,但也不一定。我想只是性喜孤游乐此不疲罢了。其佳趣在于我走我的路,一日或二三里或百里,无人干涉,不用计较,莫须商量。或是观草虫,察秋毫,或是看鸟迹,观天象,都听由我自由。我行我素,其中自有乐趣。而且在这种寂寞的孤游中,是容易认识自己及认识宇宙与人生的。有时一人的转变,就是在寂寞中思索出来。(深有同感!!这就是为什么真正的旅行能让人找到自己。)
21.P244张山来说得好:“能忙人之所闲,始能闲人之所忙。
我的著书也是在青山白云芒鞋竹杖影中写出来的,也是心手俱闲时一段一段一章一章写出来的。
22.P249我只直接拿人生当课本读。
23.P250林崇拜的古人:白居易、苏东坡、屠赤水、袁中郎、李卓吾、涨潮、李笠翁、快活有趣的老快乐主义者袁子才(袁枚)、金圣叹
24.P272人性的束缚,人事之骚扰,都是因为没有见过,或者忘记,这海阔天空的世界。
25.P281个人理想:我想一人的房间,应有几分凌乱,七分庄严中带三分随便,住起来才舒服。
几位可与深谈的友人。有癖好,有主张的人,同时能尊重我的癖好与我的主张,虽然这些也许相反。
我要有能做我自己的自由和敢做我自己的胆量。
26.288吸烟乃魂灵上的事业——一人如能戒一癖好,如卖掉一件旧服,则其本非癖好可知。
27.P350不仰他人鼻息,何等自由。
28.P357《我来台后二十四快事》(学习金圣叹批《西厢》,拷红一折,有三十三个“不亦快哉”。
三、教育思想与学术观点
1.P31当我在北平时,身为大学教授,对于时事政治,常常信口批评,因此我恒被人视为那“异端之家”(北大)一个激烈的分子。那时北大的教授们分为两派,带甲备战,旗鼓相当:一是《现代评论》所代表的,以胡适博士为领袖;一是以《语丝》所代表的,以周氏兄弟作人和树人为首。我是属于后一派的。
(通过人物传记,去了解时代背景,也蛮有趣的。)
2.关于读书P35我不喜欢第二流的作家,我所要的是表示人生的文学界中最高尚的和最下流的。……大多数的著书都是由最下流的或最高尚的剽窃抄袭而来,可是他们剽窃抄袭永不能完全成功。……因此,欲求直接的灵感,便不能不向思想和生命之渊源处去追寻了。
3.关于读书P35我读一个人的作品,绝不因有尽责的感觉,我只是读心悦诚服的东西。他们摄引我的力量在于他们的作风,或相近的观念。我读书极烧,不过我相信我读一本书得益比别人读十本的为多,如果那特别的著者与我有相近的观念。有时我用心吸收其著作,不久便似潜生根蒂于我心内了。我相信强逼人读无论哪一本书是没用的。人人必须自寻其相近的灵魂,然后其作品乃能成为生活的。这一方法,也是发展个人的观念和内心生活之独一无二的法门。……一个人的文章嗜好是先天注定,而不能自已的。
P231凡读书的人都应如此,必须得力于一家,不可泛览,以致博学而无所成名。……读书应取其性情相近而精读之,才容易于见解思想上有所启发。……要多思不如少学,才不会精神浪费,但要如此,又非取孤游办法不可。栖栖遑遑,汲汲成名,人人云亦云,是不足取的。我想从容的,慢慢的,如野游搬沿路读来才好。
4.78我一向认为大学应当像一个丛林,猴子应当在里头自由活动,在各种树上随便找各种坚果,由枝干间自由摆动跳跃。凭他的本性,他就知道哪种坚果好吃,哪些坚果能吃。
5.P86我被给与曼娘,我在《京华烟云》里写的曼娘就是她的影子。……在《京华烟云》这本小说里,曼娘我最收悉。
6.P87(在德国殷内镇,歌德的故乡)我和妻手拉手去听课,一同去郊游,第一次尝到德国大学生的生活滋味。……我们何时把功课准备好,就随时自动请求考试,三年、五年,甚至十年都可以。我们没有请假这件事。在春天我们可以到布拉格去,然后给教授寄一个明信片去问候即可。生活何等自由!虽然由此自由,上课的人数还是依然如常,每个人都照旧苦读,因为是出乎本心想求学。(令人羡慕的、理想的学习状态,但须知有这样真心想学习的学生才能使得这样的体制得以实行。)
7.P134其实到哪一所大学读书并没有关系,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好的图书馆。学问的实质,像天国一样,在于本身,必须出自内心。我们的心就好比一只猴子,唯一要做的事,就是把那只猴子带到森林里去,你不必告诉它在哪里可以找到果子,你甚至不必带领它走向那些好果子。
8.P161 去认识自己国家的历史遗产的声音是一种从内心深处出发的渴求。
9.P188其实说的浅近点,科学无非是对于生命的好奇心,宗教是对于生命的崇敬心,文学史对于生命的叹赏,艺术是对于生命的欣赏;根据个人对于宇宙之了解所生的对于人生之态度,是谓哲学。
10.P240《人世间》的八字目标:“开卷有益,掩卷有味。”……中国的杂志文字,轻者过轻,重者过重,内容有益便无味,有味便无益。(有益与有味,意义与趣味的兼得)……如小品之风也月也雪也金鱼也,味倒有矣,而益则无,虽可读,却非不可不读,读了也毫无所得,故曰有味而无益。
(好作品的标准,同意!!:)既有味又有益的作品,增加我们的知识,启迪我们的灵机,非但可读,并且不可不读。
11.P242西洋杂志是反映社会,批评社会,推进人生,改良人生的,读了必然增加智识,增加生趣。中国杂志是文人在亭子间制造出来的玩意,是读书人互相慰藉无聊的消遣品而已。
P243今日杂志文一大毛病就是:文人笔力太好而腿脚太坏。
12.P245(谈《生活的艺术》,起初只想翻译《浮生六记》、《老残游记》、《影梅庵亿语》、《秋鐙锁忆》等足以带便中国生活艺术的书,并加点《幽梦影》格言,曾国藩、郑板桥的“家书“,李易安的《金石录后序》。然而赛珍珠的老板建议作《生活的艺术》在先,译名著在后。因为:)
到底中国人如何艺术法子,如何品茗,如何行酒令,如何观山,如何玩水,如何看云,如何鉴石,如何养花、蓄鸟、赏雪、听雨、吟风、弄月……夫雪可赏,雨可听,风可吟,月可弄,山可观,水可玩,云可看,石可鉴,本来是最令西人听来如醉如痴之题目。……在赏花弄月之外,有中国诗人旷怀达观、高隐退隐、陶情遣兴、涤烦消愁之人生哲学在焉。此正足于美国赶忙人对症下药。……不说老庄,而老庄之精神在焉,不谈孔孟,而孔孟之面目存焉。这是我写此书之发端。
13.P253《关于京华烟云》(1940年写给郁达夫的信)
(京华烟云很适合和红楼梦对比着来读。木兰似湘云,又加入陈芸之雅素。P244-255谈了人物中的主中之主、主中之宾、宾中之主、宾中之宾)全书以道家精神贯穿之,以庄周哲学为笼络。
14.P257谈苏东坡
P260苏东坡“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15
四、论幽默
1.P92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幽默完全不离常人的淳朴自然。
2.P93我想使幽默一词指的是“亦庄亦谐”,其存心则在于“悲天悯人”。
3.P94我创办《论语》这个中国第一个提倡幽默的半月刊,很容易便成了大学生最欢迎的刊物。……我发明了“幽默”这个词儿,因此之故,别人都对我以“幽默大师”相称。
4.P94有一次,我参加在台北一个学校的毕业典礼,在我说话之前,有好多长长的讲演。轮到我说话时,已经十一点半了。我站起来说:“绅士的讲演,应当是像女人的裙子,越短越好。”
5.P94世界大同的理想生活,就是住在英国的乡村,屋子安装有美国的水电煤气等管子,有个中国厨子,有个日本太太,再有个法国的情妇。”这话我是在巴西的一个机会上说的。
6.P201关于幽默
P204幽默越幽越默而越妙,故译为幽默。
P205试以品茗为喻。最佳的茶无论是武夷小种,或是铁观音、铁罗汉,都是初喝时若不觉其味,静默三分后才得其此种不足与外人道之底蕴。若有西洋人以铁观音之味为不甚明显强烈,必先加以牛奶而次加白糖,那简直是没有喝铁观音的资格。幽默也是雅俗不同,越幽而越雅,越默而越俗。幽默固不必皆幽隽典雅,然以艺术论自是幽隽较显露者为佳。……文学——最堪欣赏的幽默,却只能够使人家嘴旁儿轻轻的一弯儿的微笑。
P207幽默的人生观是真实的、宽容的、同情的人生观。……幽默决不是板起面孔来专门挑剔人家,专门说俏皮、奚落、挖苦、刻薄别人的话。
艺术家的幽默:满肚我佛慈悲,一时既不能补救其弊,也就不妨用艺术功夫著于纸上,以供人类之自荐。……幽默如此做法能帮助人类之同情使略有同舟共济之念。
(不禁想到,有许多人批评林语堂在乱世还提倡闲适、幽默,但其实在那样疲于奔命的年代,人们是多么需要这样真实、宽容、同情的幽默)
P209幽默不同于滑稽和冷嘲:幽默既不像滑稽那样使人傻笑,而不是冷嘲那样使人在笑后觉得辛辣。
P211中国文人之具有幽默者,如苏东坡。如袁子才,如郑板桥,如吴稚晖,有独特见解,既洞察人间宇宙人情学理,又能从容不迫出以诙谐,是虽无幽默之名,已有幽默之实。
P212到第一等头脑如庄生出现,遂有纵横议论捭阖人世之幽默思想及幽默文章,所以庄生可称为中国之幽默始祖。
五、婚姻
1.P76为了表示我对婚礼的轻视,后来再上海时,我取得妻子的同意,把婚书付之一炬。我说:“把婚书烧了吧,因为婚书只是离婚时才用得着。”
2.P76我们的孩子们说过好多次:“天下再没有像爸爸妈妈那么不相同的。”妻是外向的,我却是内向的,我好比一个气球,她就是沉重的坠头儿,我们就这么互相恭维。气球无坠头儿而乱飘,会招致灾祸。她做事井井有条,郑重其事,衣裳穿着整齐,一切规规矩矩。……我是没有一刻安静,遇事乐观,对人生是采取游戏人间的态度。一切约束限制的东西我都恨,诸如领带,裤腰带,鞋带儿。
3.P76妻是水命,水是包容万有,惠及人群的;我是金命,对什么事都伤害克损。
4.P76我和我太太的婚姻是旧式的,是由父母认真挑选的。这种婚姻的特点,是爱情由结婚才开始,是以婚姻为基础而发展的。我们年龄越大,越知道珍惜值得珍惜的东西。由男女之差异而互相补足,所生的快乐幸福,只有任凭自然了。在年轻时同共艰苦患难,会一直留在心中,一生不忘。她多次牺牲自己,做断然之决定,都是为了我们那个家的利益。
5.P77在结婚五十周年纪念时,我送个她一个勋章,上面刻了James Whitcomb Riley的那首《老情人》(An OldSweetheart)(翻译的很好。)
六、时代中的他者
1.P96三十年代两派
《现代评论》胡适之,徐志摩,陶孟和。
《语丝》周作人,周树人,钱玄同,刘半农,郁达夫。
《语丝》每两周聚会一次,周六下午,中央公园来今雨轩的松林之下。
周作人:他,和他的文字笔调儿一样,声音迂缓,从容不迫,激动之下,也不会把声音提高。他的哥哥周树人可就不痛了,每逢他攻击敌人的言词锋利可喜之时,他会得意得哄然大笑。他身材爱笑,尖尖的胡子,两腮干瘪,永远穿中国衣裳,看来像个抽鸦片烟的。……他们还有一位弟弟周建人,是个植物学家,在商务印书馆默默从事自己本行的学术工作。
在《语丝》集会中给那个团体增加轻松快乐气氛的,是郁达夫。……郁达夫一到场,全席立刻谈笑风生。郁达夫酒量很好,是鲁迅的至交。我们坐在低矮的藤椅上,他总是以放浪形骸超然独立而自满自足的精神,手摩挲这他那留平头的脑门子。(和想象中的那位写《沉沦》的很不像啊)他那美丽的妻子王映霞后来和别人发生了暧昧关系,而抛弃了他,郁达夫的婚姻便成了悲剧。他孤独而悲伤,只身逃到印尼,在日本军阀占领之下,隐姓埋名。但日本战败撤退前,依照当时日本军方的政策,把他和一些别的人一起枪毙了。
刘半农也是力主改革的思想家。……他反对儒家的一切思想,而且对一切都采取极端的看法,我觉得他是个精神病患者。(哈哈)
2.P111赛珍珠
3.P146三位福建作家:严复(亚当斯密、孟德斯鸠的翻译者)、林纾(狄更斯翻译者,谴责白话为“引车卖浆者的语言”)、辜鸿铭
P149辜鸿铭:他是一个怪物但不令人讨厌,因为他是具备一流才智的人,而且最重要的是他有见识和深度,不是这时代中的人能有的。……辜鸿铭是厦门仔细,像是料理中国人文主义大餐前的一杯红葡萄酒。
P150毛姆对他的描写(引自《谈中国屏风》)
P152辜鸿铭被中国人熟悉,可能是因为他对立妾制度有隽妙的辩护。他说:“你见过一个茶壶配四只茶杯,可是你看见过一只茶杯配四个茶壶吗?”
如果你想看辜鸿铭,不要到他的住宅,到八大胡同红灯区便可以看到他。这不是一个老浪子的姿态,而是一种对某些重要哲学主张的信念。他劝那些无知的西方人去逛八大胡同,如果他们想研究真正的中国文化,可以从那里的歌女身上,证实中国女性本质的端庄、羞怯、及优美。(林语堂评价到“辜鸿铭并没有大错,因为那些歌女,像日本艺妓一样,还会脸红,而近代的大学女生已经不会了。”
P154辜鸿铭是一块肉,不是软弱的胃所能吸收。对于西方人,他的作品尤其像是充满硬毛的豪猪。但他的深度及卓识,却使人宽恕他许多过失,因为真正有卓识的人是很少的。(他翻译了儒家四书的三部)他事实上扮演了东方观念与西方观念的电镀匠。
P161辜鸿铭帮我解开缆绳,推我进入怀疑的大海。
4. P352张大千乌髯可掬,威仪棣棣
七、谈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
1.P160美国人难以了解真正的中国人及中国文化,因为美国人通常是宽大、单纯,但不够深刻。英国人不能了解真正的中国人及中国文化,因为英国人一般是深刻、单纯,却不够宽大。德国人也不能了解真正的中国人及中国文化,因为德国人深刻、宽大,但不够单纯。至于法国人,在我看来是能了解并已经是最了解真正中国人及中国文化的。因为法国人在心灵的性质上曾达到一种卓越的程度,这是上文中我所提及的其他国家的人所没有的——那是一种想了解真正中国人及中国文化所必须具有的灵慧。一种精细的灵性。(惊异于林语堂出色的概括能力,深入简出的精简出宽大、单纯、深刻三个彼此牵制的品格作为评价一个民族的指标。)
(接着林语堂自信的说了一番话,从这番话可看出他对中国文化的了解、热爱、崇敬)从我上文所说的可以看出,如果美国能学习中国文化,将会获得深度;英国人将会获得宽大;德国人将会获得单纯、而所有的美国人、英国人、德国人,由于学习中国文化,研究中国的书籍及文字,将得到一种精细的灵性。我放肆的说,在我看来,他们通常都没有达到这样卓越的程度。
(读此段话不免自豪,但转念一想又觉得悲哀。如今失去了单纯、宽大、深刻、精细的中国人,还拥有什么?)
2.P161《人的性灵问题》此篇谈及诸多中国人的思想特点,并举了很生活的例子,比如:中国人的务实(实际)表现在用词从不会超过生活的范围:大小、长短、轻重、东西……
P165孔子“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子夏爱收集事实报导,且对《诗经》中的鸟类、虫类有兴趣,孔子却这样对他说
3.P171《论东西思想法之不同》中西思想法不同之大关键,就是直觉与推理之不同。直觉就是体会、体悟、妙悟。
P171 中国人对客观的确与不确,不大感兴趣。对于行为的是与非,乃大感兴趣。中文是非两字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客观的事实之真伪,一是行为之是非,含有到的上的评判。(对事实的真假不感兴趣,对道德上的对错评判却很感兴趣。)英文便分出真伪之“True—false及是非之Right—wrong)
P172中国哲言:不知来源,不测去向。
P173中国哲学重立身安命,西人重客观的了解与剖析。西人重分析,中国重直感。西人重求知,求客观的真理。中国人重求道,求可行之道。这些都使基于思想法之不同。(重直觉VS重推理)
4. P297大约中西服装哲学上之不同,在于西装意在表现人身形体。而中装意在遮盖身体。
中国服装是比较一视同仁,自由平等,美者固然不能尽量表扬其身体美于大庭广众之前,而丑者也较于藏拙,不至于太露形迹了。
P352东方男人穿裳,女人穿裤;西方男人穿裤,女人穿裳。今则西方小姐已改穿裤子,东方征服西方,是必然的事。(哈哈,可是这时候东方女人也开始穿裙子啦)
小知识
*清华大学是用美国退还庚子赔款建立的。
* 品茗供花类(赏玩类)的书:陈眉公《宝颜堂秘笈》。王均卿《说库》、《文致》、《苏长公小品》、《苏长公外纪》、《和陶合笺》、《群芳清玩》、《小窗幽记》、《幽梦影》、《欣赏篇》、《樵歌》、《寒山诗集》
*补充阅读:李密庵《半半歌》冲淡、东坡《述怀行香子》高逸

《林语堂自传》的笔记-第1页

人并不是因为思考而说话,而是因为说话,因为安排字句而思考,思想只是解释话语而已。当我们说另一种不同的语言的时候,概念的本身就披上了不同的衣服及肤色,因为那些字眼会有不同的音色及不同的联想。因此,我开始用中国式的思考来研究中文,而因此使我本能地了解及接受某些真理及意象,在中文和英文两种如此不同的语文中间思考真是有点奇怪。我的英文嘲笑中文单音字是光滑、发光的圆石;而我的中文承认英文思想具有较大的明定性及准确性,但仍笑它是可疑而抽象的杂碎。
  我必须说,中国人对抽象的观念不感兴趣。中国的语言就好像女人的闲聊,每一桩事情不是爬,就是走,不是嫁出去,就是娶回来。中国人的抽象观念,遵循中国人务实的思想常规,常是两种真实性的混合,因此大小代表“面积”(那颗钻石大小如何?),长短代表“长度”,而轻重代表“重量”。更令人不可解的,代表“物”的常用字是“东西”(你的冰箱里有没有可吃的东西?)。严格的哲学概念,“正”、“义”、“忠”、“利”,都是深奥的单音字,且常流于相似。以是与非为例,它把真与假,对与错两种相对的观念并合起来,区域的界线是消灭了。还有心与头脑分离成为二而一的东西,当一个中国人承认他们用他们的心来思想(我在我的肚子里想,有时我在我的心里想)的时候,那个“心”字是同时指心肠及头脑,因此中国人在他们的思想中是感性的。
我们必须指出这些思想系统在一切观念上都很少互相排挤。甚至斯多噶学派及伊壁鸠鲁学派表面上是互相排挤,但如果你细心观察,它们其实是相近的。而对于中国各家的教训,由中国人自己看来,尤其是如此;它不是中国的怀疑论,而是中国人对于无论在哪里找到的真及美都能接受的本领。伟大的中国人,像白居易(八世纪)及苏东坡(十一世纪),过的是儒家的生活,却写了渗透着道家见解的佛教诗。
  孟子说得好:“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敬畏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人心,人皆有之。”孟子又说:
  养其大者为大人,养其小者为小人。
  关于幽默之解释,有哲学家亚里斯多得、柏拉图、康德、哈勃斯(Hobbes)
、柏格森、弗劳特诸人之分析。柏格森所论,不得要领,弗劳特太专门。我所最
喜爱的,还是英小说家麦烈蒂斯在《剧论》中的一篇讨论。他描写俳调之神一段
,极难翻译,兹勉强粗略译出如下:
    假使你相信文化是基于明理,你就在静观人类之时,窥见在上有一种种
灵,耿耿的鉴察一切……他有圣贤的头额,嘴唇从容不紧不松的半开着,两个唇
边,藏着林神的谐谑。那像弓形的称心享乐的微笑,在古时是林神响亮的狂笑,
扑地叫眉毛倒竖起来。那个笑声会再来的,但是这回已属于莞尔微笑一类的,是
和缓恰当的,所表示的是心灵的光辉与智慧的丰富,而不是胡卢笑闹。常时的态
度,是一种闲逸的观察,好像饱观一场,等着择肥面噬,而心里却不着急。人类
之将来,不是他所注意的;他所注意是人类目前之老实与形样之整齐。无论何时
人类失了体态,夸张,矫揉,自大,放诞,虚伪,炫饰,纤弱过甚;无论何时他
看见人类懵懂自欺,淫侈奢欲,崇拜偶像,作出荒谬事情,眼光如豆的经营,如
痴如狂的计较;无论何时人类言行不符,或倨傲不逊,屈人扬己,或执迷不悟,
强词夺理,或夜郎自大猩猩作态,无论是个人或是团体;这在上之神就出温柔的
谑意,斜觑他们,跟着是一阵如明珠落玉盘的笑声。这就是徘调之神(The 
comic spirit)。
  这种的笑声是和缓温柔的,是出于心灵的妙悟。讪笑嘲谑,是自私,而幽默
却是同情的,所以幽默与谩骂不同。因为谩骂自身就欠理智的妙悟,对自身就没
有反省的能力。幽默的情境是深远超脱,所以不会怒,只会笑,而且幽默是基于
明理,基于道理之参透。麦烈蒂斯说得好,能见到这俳调之神,使人有同情共感
之乐。谩骂者,其情急,其辞烈,惟恐旁观者之不与同情。幽默家知道世上明理
的人自然会与之同感,所以用不着热烈的谩骂讽刺,多伤气力,所以也不急急打
倒对方。因为你所笑的是对方的愚鲁,只消指出其愚鲁便罢。明理的人,总会站
在你的一面。所以是不知幽默的人,才需要谩骂。
  麦烈蒂斯还有很好的关于幽默嘲讽的分辨。

    假使你能够在你所爱的人身上见出荒唐可笑的地方而不因此减少你对他
们的爱,就算是有俳调的鉴察力;假使你能够想象爱你的人也看出你可笑的地方
而承受这项的矫正,这更显明你有这种鉴察力。
  
  假使你只向他四方八面的奚落,把他推在地上翻滚,敲他一下,淌一点眼泪
于他身上,而承认你就是同他一样,也就是同旁人一样,对他毫不客气的攻击,
而于暴露之中,含有怜惜之意,你便是得了幽默(Humour)之精神。
  麦烈蒂斯所论幽默在本质已经很透辟了。我尚有补充几句,就是关于中国人
对于幽默的误会。中国道统之势力真大,使一般人认为幽默是俏皮讽刺,因为即
使说笑话之时,亦必关心世道,讽刺时事,然后可成为文章。其实幽默与讽刺极
近,却不定以讽刺为目的。讽刺每趋于酸腐,去其酸辣而达到冲淡心境,便成幽
默。欲求幽默,必先有深远之心境,而带一点我佛慈悲之念头,然后文章火气不
太盛,读者得淡然之味。幽默只是一位冷静超远的旁观者,常于笑中带泪,泪中
带笑。其文清淡自然,不似滑稽之炫奇斗胜,亦不似郁剔之出于机警巧辩。幽默
的文章在婉约豪放之间得其自然,不加矫饰,使你于一段之中,指不出那一句使
你发笑,只是读下去心灵启悟,胸怀舒适而已。其缘由乃因幽默是出于自然,机
警是出于人工。幽默是客观的,机警是主观的。幽默是冲淡的,郁剔讽刺是尖利
的。世事看穿,心有所喜悦,用轻快笔调写出,无所挂碍,不作烂调,不忸怩作
道学丑态,不求士大夫之喜誉,不博庸人之欢心,自然幽默。
  康德谓“笑是紧张的预期忽化归乌有时之情感”。无论郁剔及狭义的幽默,
都是这样的。佛劳德在《郁剔与潜意识之关系》一书引一例甚好:
    MNJHUY76某穷人向其富友借二十五元。同日这位朋友遇见穷人在饭店
吃一盘很贵的奶浆沙罗门鱼。朋友就上前责备他说:“你刚来跟我借钱,就跑来
吃奶浆沙罗门鱼。这是你借钱的意思吗?”穷人回答说:“我不明白你的话。我
没钱时不能吃奶浆沙罗门鱼,有钱时又不许吃奶浆沙罗门鱼。请问你,我何时才
可以吃奶浆沙罗门鱼?”
  
幽默愈泛指世人的,愈得各方之同情,因为在听者各以为未
必是指他个人,或者果指他一阶级,他也未必就是这阶级中应被指摘之分子。例
如《论语》骂京官,京官读了仍旧可以发笑,或者骂大学教授,“温故”讲义而
四处“支薪”,大学教授也可以受之无愧,因不十分迫近本身也。所以两方争辩
,愈涉及个人,如汪精卫与吴稚晖之对骂,愈不幽默,而易渗入酸辣成分;反之
,愈是空泛的笼统的社会讽刺及人生讽刺,其情调自然愈深远,而愈近于幽默本
色。
  
西洋有一相类故事,谓某塾师好饮,饮必醉,因此没有生徒,潦倒困顿。有人好意规劝他说:“你的学问很好,只要你肯戒饮,一定可以收到许多生徒。你想对不对?”那塾师回答道:“我所以收生徒教书者,就是为要饮酒。不饮酒,我又何必收生徒呢?”
  
  因此我们知道,是有相当的人生观,参透道理,说话近情的人,才会写出幽
默作品。无论哪一国的文化、生活、文学、思想,是用得着近情的幽默的滋润的
。没有幽默滋润的国民,其文化必日趋虚伪,生活必日趋欺诈,思想必日趋迂腐
,文学必日趋干枯,而人的心灵必日趋顽固。其结果必有天下相率而为伪的生活
与文章,也必多表面上激昂慷慨,内心上老朽霉腐,五分热诚,半世麻木,喜怒
无常,多愁善病,神经过敏,歇斯的利,夸大狂,忧郁狂等心理变态。
  因为想把这五六年来的零篇文字集成一书,便为保存,所以想起集名。向来
中国人的文集取名,都很雅致,如同书斋的取名一样,可以耐人寻味。因此想到
已出的《翦拂集》,而以为此集命名,应该与上集集名意义稍微联贯,才有意思
。最初想到“草泽集”、“梁山集”,都觉得不当。因而想到《大荒集》这名词
,因为含意捉摸不定,不知如何解法,或是有许多解法,所以觉得很好。由草泽
而逃入大荒中,大荒过后,是怎样个山水景物,无从知道,但是好就在无人知道
,就这样走,走,走吧。  

今日杂志文一大毛病就是:文人笔力太好而脚腿太坏。
张山来说得好:“能忙人之所闲者,始能闲人之所忙。”皮鞋用机器制造,产量
才大,才叫做忙,叫做摩登,由皮匠手制的,而三日甚至六七日做成一双,产量
便小,便是闲,便是封建。无奈好皮鞋都是手制而不是机器造的。凡是艺术,都
是心手俱闲时慢慢产生出来的。六七日做双皮鞋,才做出好皮鞋,而皮鞋始成艺
术。甚矣乎,新旧时代精神之相反也。在我看来,打个入厂时刻卡片按时入厂之
厂工,未必便文明到怎样,而在家里慢慢一针一针做去的皮匠,未必便野蛮到怎
样——如果在生活的艺术标准上衡量起来。皮匠如何一针一针钉去,本不该我事
,我的意思不过说我的著书也是在青山白云芒鞋竹杖影中写出来的,也是心手俱
闲时一段一段一章一章写出来的。我只知道像皮匠这样一针一针钉下去,其为功
为罪,为革命为反革命,皆可勿论。
  
  现在写的讲生活之艺术,名为The Importance of Living。起初我无意写
此书,而拟翻译五六本中国中篇名著,如《浮生六记》、《老残游记二集》、《
影梅庵忆语》、《秋镫琐忆》,足以代表中国生活艺术及文化精神专书,加点张
山来的《幽梦影》格言,曾国藩、郑板桥的“家书”,李易安的《金石录后序》
等。(见辛报说我译《浮生六记》“全本”上王均卿之当,实则此全本出版我曾
在《人间世》为文辨伪。)然书局老板意见,作《生活的艺术》在先,译名著在
后。因为中国人之生活艺术久为西方人所见称,而向无专书,苦不知内容,到底
中国人如何艺术法子,如何品茗,如何行酒令,如何观山,如何玩水,如何看云
,如何鉴石,如何养花、蓄鸟、赏雪、听雨,吟风、弄月。……夫雪可赏,雨可
听,风可吟,月可弄,山可观,水可玩,云可看,石可鉴,本来是最令西人听来
如醉如痴之题目。《吾国与吾民》出,所言非此点,而大部分人注目到短短的讲
饮食园艺的《人生的艺术》末章上去,而很多美国女人据说是已奉此书为生活之
法则。实在因赏花弄月之外,有中国诗人旷怀达观高逸退隐陶情遣兴涤烦消愁之
人生哲学在焉。此正足于美国赶忙人对症下药。因有许多读者欲观此中底奥及一
般吟风弄月与夫家庭享乐之方法,所以书局劝我先写此书。不说老庄,而老庄之
精神在焉,不谈孔孟,而孔孟之面目存焉。这是我写此书之发端。
  
  也没有念过大学的哲学课程。由专门技术上说来,我所用的方法和我所受的
训练都是错误的,因为我不读哲学,而只直接拿人生当课本读,这是不依传统的
哲学研究方法——错误的方法。我的理论根据有些是,我家里所雇用的老妈子黄
妈,她具有培养中国良好女人的一切思想;一个满口咒骂的话的苏州船娘;一个
上海街车的卖票员;我的厨子的老婆;动物园里一只小狮子;纽约中央公园一只
松鼠;一个说过一句好话的船上膳务员;一个在某报天文栏上写文章的记者(已
经死了十多年了);箱子里所收藏的新闻纸;以及任何一个不消灭我们的人生好
奇意识的作家,或任何一个不消灭他自己的人生好奇意识的作家……我怎么能够
枚举得完呢?
  我因为这样缺乏学院式的哲学训练,所以比较不怕写一本哲学的书。为了这
个缘故,一切看起来似乎比较清楚,比较容易;这在正统哲学家的眼中,不知是
不是一种补偿。我颇为怀疑。我知道一定有人会埋怨我所用的词字还不够长,埋
怨我把东西弄得太容易了解,最后又埋怨我缺少谨慎,埋怨我在哲学的圣殿里没
有低声下气地说话,没有用矜持的步伐轻轻地走着,没有露着一种应有的恐惧样
子。勇气似乎是现代哲学家最罕有的美德。可是我始终是在哲学的境界外徘徊流
浪着的,这倒给我勇气。你可以根据自己直觉的判断,思索出自己的观念,创立
自己独特的意见,用一种孩子般的厚颜,在大庭广众之间供认这些见解;这么一
来,世界另一角落里的确有一些具着同感的人,会跟你表示同意的。一个用这种
方法创立观念的人,常常会在惊奇之中发见另外一个作家也说过同样的话,也有
过同样的感觉,但或者用一种较容易,较优雅的方法把思想表现出来。这样,他
发见了一个古代的作家,而这个古代的作家做了他的证人;他们变成永久的精神
朋友了。
  所以,我对这些作家,尤其是我精神上的中国朋友,是应该致谢的。我在写
这本书时,有一群温厚和蔼的天才和我合作;我希望他们喜欢我,跟我喜欢他们
一样。因为,在一种很真实的意义上说来,这些神灵是与我同在的,他们和我有
着精神上的交通,这是我所认为真实的交通方式——两个不同时代的人想着同样
的思想,具着同样的感觉,彼此完全互相了解。我在著作这本书的时候,有一些
朋友曾用他们的贡献和忠告,给我以特殊的帮助:第八世纪的白居易,十一世纪
的苏东坡,以及十六十七两世纪间那一大群独出心裁的人物——浪漫风流、口若
悬河的屠赤水,戏谑诙谐、独出心裁的袁中郎,深刻沉着、堂皇伟大的李卓吾,
感觉锐敏、熟悉世故的张潮,美食家的李笠翁,快活有趣的老快乐主义者袁子才
,和谈笑风生、热情洋溢的金圣叹——这些人全是不依传统的人,这些人因为具
着太多的独立见解,对一切事物具着太深的感觉,所以不能得到正统派批评家的
喜悦,这些人因为太好了,所以不能遵守“道德”,因为太有道德了,所以在儒
家的眼中是不“好”的。这群精选出来的伴侣人数不多,因此他们的存在使我享
受到更宝贵、更诚恳的喜乐。这些人物有几个也许在本书里没有提到。可是他们
依然是跟我同在这部著作里的。他们在中国恢复他们的重要地位,不过是时间问
题……还有另外一些人物,虽然较不著名,可是他们的恰切适当的言论是受我同
样欢迎的,因为他们把我的意见表现得那么好。

  Those who dream of the banquet wake to lamenta-tion and 
sorrow.Those who dream of lamentation and sorrow wake to join
 the hunt……This is a paradox.Tomorrow a sage may arise to
 explain it;but that tomorrow  will not be until ten 
thousand generations  have gone by.Yet you may meet him any 
day just around the corner.
世上吸烟的人,本有两种,一种只是南郭先生之徒,以吸烟跟人凑热闹而已。这
些人之戒烟,是没有第二期的,他们戒烟,毫不费力。据说,他们想不吸就不吸
,名之为“坚强的意志”。其实这种人何尝吸烟?一人如能戒一癖好,如卖掉一
件旧服,则其本非癖好可知。这种人吸烟,确是一种肢体上的工作,如刷牙、洗
脸一类,可以刷,可以不刷,内心上没有需要,魂灵上没有意义的。这种人除了
洗脸、吃饭、回家抱孩儿以外,心灵上是不会有所要求的,晚上同俭德会女会员
的太太们看看《伊索寓言》也就安眠就寝了。辛稼轩之词,王摩诘之诗,贝多芬
之乐,王实甫之曲,是与他们无关的。庐山瀑布还不是从上而下的流水而已?试
问读稼轩之词、摩诘之诗而不吸烟,可乎?不可乎?
  但是在真正懂得吸烟的人,戒烟却有一问题,全非俭德会男女会员所能料到
的。于我们这一派真正吸烟之徒,戒烟不到三日,其无意义,与待己之刻薄,就
会浮现目前。理智与常识就要问:为什么理由,政治上,社交上,道德上,生理
上,或者心理上,一人不可吸烟,而故意要以自己的聪明埋没,违背良心,戕贼
天性,使我们不能达到那心旷神怡的境地?谁都知道,作文者必精力美满,意到
神飞,胸襟豁达,锋发韵流,方有好文出现,读书亦必能会神会意,胸中了无窒
碍,神游其间,方算是读。此种心境,不吸烟岂可办到?在这兴会之时,我们觉
得伸手拿一支烟乃唯一合理的行为;若是把一块牛皮糖塞入口里,反为俗不可耐
之勾当。
我知道读书是一件修养的事业,但自从读书受了大学里的入学登记人的支配之下
后,这便退化成了一种便宜的,庸俗的,市侩的勾当了。收藏书籍本来也是一种
修养的消遣,但现在,自从那些暴发户夹进到这个爱书的雅事中之后,情形可不
幸改变了。这些人总是有着这个作家的全集,那个文人的全本,用漂亮的摩洛哥
皮面装订着,保存在精致的玻璃橱中。但我看看他们的书架上,却一个拿去了书
而留下的空位也没有,这事实表示这些书除了他们的仆人来清理拂拭之外,从来
没有人碰过。书上没有卷边,没有指印,没有偶然落在上面的烟灰,没有仔细用
蓝铅笔打着的记号,在书里也没有枫叶夹着,就只是许多没有裁开的书页。
  所以看来即使收藏书籍也低落到一种俗态中去了。明××写过一篇读古玩的
文章,说起收藏古玩的俗派,现在姚女士以这一点意思便进而说到藏书,我心下
不禁怦然以喜。仿佛只有你觉得的意思,在世界上总有一个别人会与你同感的。
王云五的分类法用在公共图书馆中是很好的,可是这种方法对于一个穷书生的书
房又有什么用处呢?我们必须要有一种不同的原则,这已有《浮生六记》的作者
指了出来,那便是:“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见实,实中见虚。”这位作者
的话,是说一个贫儒的家屋与庭园布置的,但这个原则在书籍的处置上也很适用
。这个原则用的得当,你可以把一个穷书生的书房变为一处真真未经探索过的大
陆。我的理论是:
  书绝不应加以分类。把它们加以分类是一种科学,但不把它们分类则是一种
艺术。你的一座五尺的书架本身就应该是一所小小的天地,把一本书集倚在一本
科学刊物上,把一本侦探小说放在体育(Guyau)的书一起,便有这一种效果发生
了。这样一布置,那五尺的书架便成为一座“丰富的”书架,可供你去玩味了。
反之,如果书架上放了一部司马迁的《史记》,那么当你不想要看《史记》的时
候,这书架对你便毫无意义了,这成了一座空无所有的书架,只是一副枯骨了。
大家都知道女人的美是在于她们的神秘与乖巧,而像巴黎及维也纳等古城市之引
人入胜,也因为在你住了十年之后,你还不能确知一条曲巷会发现什么。在书室
,那情形也是如此。书室中也应当有一种神秘与乖巧,这种神秘乖巧,由于你决
不能猜到几个月或几年前在那特殊的书架上有些什么。
  所有的书都应有其个性,绝不应有一律的装订。所以我始终不高兴买什么《
四部备要》或《四部丛刊》,所谓它们的个性,一半是由于它们的外貌,一半是
由于那购买的环境。你也许在夏季旅行时随手在安徽的一个小镇上买来了那一本
,也许这本书另有人出过比你更高的价钱。如果那些书买了来按照自然的方式放
在书架上,你偶而看到一本王国维的《元剧史》,小小的一薄本。你像打猎一样
的开始寻了,从上到下,从东到西,当你有所得时,你便是真正的得到了,不仅
是拿着而已。你的眉头已经有了几滴汗珠,你感到像一次好运气的出猎中的猎人
一样。也许你一直寻到地洞里。而正当你要看第三卷的时候,你发觉它又不见了
。你站着,呆了一回,想着你不知把它借给谁了,没奈何地叹息一声,像一个小
学生刚要抓到手的鸟儿却又让它飞了。这样,一层神秘与可爱的轻纱将永远笼罩
着你的书室,你始终不会知道你会找到什么。总之,你的书室便将有一种女人的
乖巧与大城市的秘密了。几年前我在清华遇见一位同事的教员,他有一个书室,
这书室只有一箱书,但全是正式加了标签和分了类的从一到一千,照着美国图书
馆协会的分类法。当我向他借一本《经济学史》时,他可以极为得意地马上告诉
我那本书是“580.73A”。他很自傲他的“美国式的效率”。他是一个真正
美国留学生,但我说这句话,并没有称赞的意思。

  
  孔子曰,上士杀人用笔端,中士杀人用语言,下士杀人用石盘。可见杀人的
方法很多。我刚会见一位客,因为他谈锋太健了,就用两句半话把他杀死。虽然
死不死由他,但杀不杀却由我,总尽我中士之义务了。
  
  老实说,我会客的经验十分丰富。大概来客越知书识礼,互相回敬的寒暄语
及大绕大弯的话头越多。谁也知道,见生客是不好冒冒昧昧,像洋鬼子“此来为
某事”直截了当开题,因为这样开题,便不风雅了。凡读书人初次相会,必有读
书人的身份,把做八股的功夫,或是桐城起承转伏的义法拿出来。这样谈话起来
,叫做话里有文章,文章不但应有风格,而且应有结构。大概可分为四段。不过
谈话并不像文章的做法,下笔便破题而承题,入题的话是留在最后,这四段是这
样的:(一)谈寒暄,评气候;(二)叙往事,追旧谊;(三)谈时事,发感慨
;(四)所要奉托之“小事”。凡读书人,绝不肯从第四段讲起,必须运用章法
,有伏,有承,气势既壮,然后陡然收笔,于实为德便之下,兀然而止。这四段
若用图书分类法,亦可分为(一)气象学,(二)史学,(三)政治,(四)经
济。第一段之作用在于“坐稳”,符于来则安之之义。“尊姓”“大名”“久仰
”“夙违”及“今天天气哈哈哈”属于此段。位安而后情定。所谓定情,非定情
之夕之谓,不过联络感情而已。所以第二段便是叙旧。也许有你的令侄与某君同
过学,也许你住过南小街,而他住过无量大人胡同,由是感情便融洽了。如果,
大家都是北大中人,认识志摩,适之,甚至辜鸿铭,林琴南……那便更加亲挚而
话长了。感情既洽,声势斯壮,故接着便是谈时事,发感慨。这第三段范围甚广
,包括有:中国不亡是无天理,救国策,对于古月三王草将马二弓马诸政治领袖
之品评,等等。连带的还有追随孙总理几年到几年之统计。比如你光绪三十年听
见过一次孙总理演讲,而今年是民国二十九年,合计应得三十三年,这便叫做追
随总理三十三年。及感情既洽,声势又壮,陡然下笔之机已到,于是客饭茶起立
,拿起帽子,兀突而来转入第四段:现在有一小事奉烦,先生不是认识××大学
校长吗?可否请写一封介绍信,总结全文。
 
此时我们俩都觉得人生若梦!因为我知道我已白白地糟蹋我最宝贵的冬至之晨,
而他也感觉白白地糟蹋他气象、天文、史学、政治的学识。
周作人先生所谓第一句话不许说,第二第三句话说也无用(札中语)。我们可说
的还是关于文学思想的方面。在国家最危急之际,不许人讲政治,使人民与政府
共同自由讨论国事,自然益增加吾心中之害怕,认为这是取亡之兆。因为一个国
决不是政府所单独救得起来的。救国责任既应使政府与人民共负之,要人民共负
救国之责,便须与人民共谋救亡之策。处于今日廿世纪世界,民可使由之不可使
知之的老话,总是不适用,不然何必普及教育。今日廿世纪之人,不使知之,便
由也不大情愿。今日救国之方策何在,民知之否,不知也,而欲其在沉沉默默之
中保存救国之兴奋,戛戛乎其难矣。事至今日,大家岂复有什么意见,谁能负起
救亡大策,谁便是我们的领袖,谁不能负这责任而误国,谁便须滚蛋。此后今日
之中国是存是亡之责,与其政府独负,不如与民共负,后来国家荣盛,才能与民
同乐而不一人独乐。除去直接叛变政府推翻政府之论调外,言论应该开放些,自
由些,民权应当尊重些。这也是我不谈政治而终于谈政治之一句赠言。
  
  中国人必由历史之回顾,对自己文化精神所在,有深切的认识,然后对中国
之将来始有自信。由自信始有勇毅乐观。号为“革命”、“前进”之徒,惴惴岌
岌,怕人家说他落伍,一味抹杀中国旧文学,否认中国祖宗,我认为只是弱者之
装腔;而军阀贪官开口仁义,闭口道德,一味复古,也只是黠者之丑态。在这种
各走极端,无理的急进与无理的复古,都已各暴露中国文化精神理明心通态度之
遗失。无论维新与复古,这样的国是不能存在的。中国文化精神别的不讲,宽大
是有的。以前林琴南、辜鸿铭、胡适之、陈独秀同在北大讲学,因此今人叹北京
大学之伟大,便只是这个宽大自由道理。中国古代称颂政治之清明,也是常说“
政简刑轻”,使人人得安居乐业,也便是自由宽大之意。大国风度是如此的。中
国要大家活下去,还得来这种宽大的精神。硁硁小人就是小人不宽大之意。无论
哪一党派要负起救国责任,当留此宽大二字,否则一时炙手可热,日久必无成就

  关于思想,更有一端为我所最愁虑者,就是统制思想。不要以为德国俄国实
行统制思想的愚民政策,我们便应该赶时髦也来统制思想。统制思想之祸莫甚于
八股,而依我的定义,凡统制思想都可名之为八股。八股驱天下士人而置之笼中
,流毒千余年(包括一切科学),吾人痛恨之,故打倒之。今幸生于千余年之后
,闻得思想自由解放真道之后,复欲以新八股自茧茧人,真可谓见道不明信道不
笃了。统制思想政策行后,其效果亦必同于旧八股,一国思想由清一色而刻板,
由刻板而沉寂,由沉寂而死亡。在这普遍的沉寂中,自有读书干禄之徒,为讨政
治饭碗,受你笼络,亦自有一二宁舍富贵不肯干禄之书生终笼络不来也。
  和诸儿读书是对的,教字不如和字好。所读者何不要紧,要在如何读法。要
教如何读法,只好和他们读。如何吸收字句,如何细揣字义,如何随便删略不读
,字义不识,字音不敢断定,如何检阅字典……因为我不对诸儿说《康熙字典》
的字我都认识,或是说新字典各字的音读,及京音中入声字的分配,我是全知的
上帝。连成吉思汗何时入主中原,拿破仑死于何年,我都说不知道,并且告诉她
们学校教员也不记得。她们不等我说,她们也知道教员是教到哪课,看书才记得
的,阅卷时有时还要翻书对一对——总而言之,我不是一部百科全书。但是既然
大家不知道,只好大家去找。哪里去找?这学问就来了。她们知道有《历代名人
生卒年表》,有《世界大事表》,有《辞源》,更浅的有《学生词典》。更要紧
的是叫她们养成音义弄精确,纲领弄清楚的习惯。拿破仑死于一八一二或一八一
五都不要紧,大概他十八世纪末叶及十九世纪初叶大闹欧洲,这要弄清楚。宋而
元而明这个顺序是要弄清楚的。平仄四声也是近来才教的,她们在上海念了五六
年书,还没人教她们平上去入。最要紧,还在指出书中的趣味,尝尝读书的快乐。
  教什么呢?笑话的很,一点没有定规。今天英文,明天中文,今天唐诗,明
天聊斋——今古奇观,宇宙风,冰莹自传,沈从文自传,当天报纸!忽讲历史,
忽讲美国大选总统,忽讲书法,都没一定。她们各人带来学校规定课本。几种给
我束之高阁。一本薄薄的地理,叫她们地图看清楚,余者我担保,回国临时要考
时,念两天可及格;此刻念,那时也必忘掉,省出多少时间来念有用的书。而且
看电影上各地风景就是念地理。……我的意思是每天一小时和她们讲学问,瞎讲
,乱讲,元曲也念一点,琵琶行也已念过,李白的诗是按天抄写几首。她们喜欢
就选读,不喜欢就拉倒——但是如果喜欢,就是心中真正的喜欢,这个喜欢,这
个“好学”之“好”,就是将来一切学问的泉源。下半天是自由读书,随她们去
看小说,宇宙风,西风。
  我是落伍的。教她们选读“五种遗规”。内中如程畏斋《读书分年日程》,
白居易《燕诗示刘叟》,陆放翁《过林黄中食柑子有感》,朱子《治家格言》,
吕新吾《好人歌》都亲切有味,文字易明。做人道理也在里头,把做人与读书混
为一谈。连《教女遗规》也教的,她们才知古代对女子的态度是如何。好,坏,
都可尽量批评。古文,我最喜欢《虞初新志》及《文致》二书所选,因得其“致
”便知其味,不至开卷昏昏。
  我是下流的。庄子与西厢同等看待。韩文与宇宙风同等看待,而且在我看来
,宁可少读韩文,不可少读现代通行文章。教小儿读书,不应离其思想见解知识
太远。读通行杂志文进步易,读古文进步难。临名帖得益迟,临朋友来往书札得
益速。你们几位朋友来信,不知几通已让小儿抄写了。凡物取其近则易明易晓。
此理常人少知之者,而教育之失败常在此。而且书札到底是真迹,名帖怎样好也
已失真,失真则神气不足,反不如平常张君李君一通手札来得活现。
  英文也是下流的。不教名家作品,只同她们念晚报上罗斯福总统夫人每日纪
录(My Day,by Eleanor Roo-sevelt,in N.Y.World—Telegram)——
下流的很,平凡的很。所谈无非早晨会什么客,下午到哪儿赴会,家常琐屑,天
气晴雨,一点也没有高论,一点也没有妙语。例如今日叫她们背诵之句是“车站
人站的那么多,火车将开时,罗斯福只得请大家退几步,恐怕车开时,有人碰伤
”。及“小孩都在窗外探头”。这有什么文学价值?一点也没有。但是如此英文
基础会念好的。我叫她们把这整句的意思,试用英文讲出来,讲不出来再看书,
看后再试讲,讲到全句顺口为限。一点也没有分数,没有甲乙丙丁。余者出门,
走路,看戏,也乱看乱学,文学乎?不文学也。她们所学的不是文学,而是文学
所取材之人生。不把读书时间与不读书时间分开,也是我的目的。宇宙就是一本
大书,让她们去念。
  作文题目也是下流的。没有救国论,“资本制裁”(此语曾见于商务所编小
学公民读本),“自强不息”(上海某小学作文题目)。她们只写日记,一日一
篇,范围绝对自由——叙事,游记,议论,私见,回忆,抒情,描写会话,刻绘
人物,都可包入,都无限制。奇怪!成绩比学校所教的好。何以故?“真”字而
已。今日小学作文写出来何以都是假小儿语?“然而天天玩耍,不顾学业,那么
空费光阴,岂不可惜么?”这种千篇一律的陈腐假小儿语由何而来?由教科书来
。教科书是大人写假小儿语来给真小孩读的,所以真小孩只好学大人的假小儿语
,整个抄入文章里去。上段所引,即见于世界书局学生新尺牍。其给我的印象颇
似厦门真正中国教士祷告时学讲西洋教士的假厦门话,而自命风流。
  读者大约以为我发痴了。否则以为林某好发怪论。一国之中,不少教育专家
,教育官长,专门委员,积多年之经验,与专科之知识,始定出今日学制来。子
何人也?而独持异议!不是教育专家发疯,便是林某发疯。林某疯不疯,无从断
定。世上疯人疯事是那么多,智愚贤不肖,也无大差别。林某前日见纽约报载恩
斯坦之教育意见与己见相同,而乐与恩斯坦同跻疯人之列。恩斯坦十月十五日在
纽约省大学高等教育纪念十周之演说词曰:
  “人生及学校工作之最要动机在于工作之快乐,及知道这工作在社会之价值
。依我看来,学校最要的工作,在于启发巩固青年这种灵机。
  “这种学校对于教师期望他是此业中的一位艺术家。这种教师应当享有教材
选择及教授方法的尽量自由。因为教师也是一样的,受外来的拘束压力就失了他
工作的快乐。
  “我要反对一种观念,说学校须直接教学生将来应世有用的知识及各种艺能
。应世不是那么简单,可以由学校的专科训练学得来的。(林按:试将社会某成
功者加以研究,而分析其成功之要素,有几样是专科训练所训练出来的?)
  “此外,我认为将一个个人作一架死机械看待,是应加以反对的。
  “学堂的宗旨,应当是期望青年离校时成个调和的人格(harmoniors 
personality),而不是个‘专家’。在某种方面,我想就是预备专门职业的学校
也应如此。
  “所最要的目标,不是学得专科知识,而是明辨是非及独立思想的普通能力
。……
  “如果青年由步行体操训练他的肌肉与耐力,他便能做以后任何劳力的工作
。心灵技巧的训练也是如此。
  “所以某滑稽家的名言是不错的。‘教育者,学校所习尽数送还先生以后之
余剩也’(Education is that which remains after one has 
forgotten everything he  learned in school。)”(见十月十六日纽约
《泰晤士报》)


 林语堂自传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