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淘金莫斯科

出版日期:2016-3
ISBN:9787509784778
作者:于涛
页数:280页

内容概要

于涛,中央民族大学博士毕业,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博士后,现任职于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系。近年来专注研究流动人口与中俄跨国华人问题,在《华人研究国际学报》《世界民族》等国内外期刊发表多篇论文;曾主持教育部项目和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参与并完成多项省部级和中央高校科研基金项目。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言/001
第一节 迁移与生存/001
第二节 本研究的特色/004
第二章 理论与方法:从行动者的视角/007
第一节 社会行动与行动者/007
第二节 从日常出发的行动研究/016
第三节 本书的写法与结构/020
第三章 华商形成的历史背景/023
第一节 接纳的背景/026
第二节 出国的背景/034
第四章 进入与坚持/042
第一节 早期“倒爷”/043
第二节 经营场所变迁/053
第三节 当前华商的新情况/057
第四节 徘徊与坚守/062
第五章 经济活动/067
第一节 淘金场所/067
第二节 市场经营/078
第三节 跨国直销/102
第六章 移民网络与淘金资本/106
第一节 迁移中的移民网络运用/109
第二节 作为淘金资本的乡土关系资源/118
第三节 关系资源的不同运用:两个个案的比较/135
第七章 族际互动与融入/142
第一节 淘金场中的族际互动/143
第二节 华商在当地的融入/158
第八章 跨国生存/178
第一节 华商的跨国性/179
第二节 跨国生存空间构建:一个典型个案/186
结 语/192
参考文献/202
附录一 被访者简要生活史/213
附录二 研究过程与田野经历/235
致 谢/271

作者简介

20世纪80年代末,一群群中国商人手拎肩扛各种轻工业品前往莫斯科经商赚钱,这些人又被称作中国“倒爷”。二十多年过去了,他们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当前他们的生存状况到底怎样?2012年和2014年,作者两次深入莫斯科华商群体,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跟踪调查,生动地描述了这一群体在当地所面临的淘金环境和真实的生存状况,探究了他们的生存策略。
本书从这些华商的日常生活世界入手,进行了民族志式的研究和铺陈,不仅充分展示了海外华人群体的生存状态,更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迁移主体如何利用外在环境等结构性因素和自身资源,构建出全新的生存空间。


 华商淘金莫斯科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多年前,两部名为《北京人在纽约》《上海人在东京》的连续剧红遍大江南北。这段改革开放后中国人跨海越洋的冒险之旅,留下了那个时代独特的烙印。然而人们是否记得,在纽约、东京的灯红酒绿之外,还有另一群中国人分享了另一些似曾相识的记忆。一部《别了,莫斯科》,没有另外两部连续剧中夺目的主语和状语,但同样留下来20年前那些勇敢而浪漫的中国人的故事。  提起上世纪90年代的俄罗斯或莫斯科,自然而然地让人联想到“倒爷”这个今天已经淡出历史舞台的词汇。“倒(卖)”和“爷(们)”这两个并不相干的词语构成了一种富有市井色彩的豪侠气质,不禁将人带回了那个与纽约、东京平行的世界。20年过去了,那些肩扛手提各种轻工业品、只身前往莫斯科的中国淘金者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一位中国研究者三年间两次深入莫斯科的华商群体,在《华商淘金莫斯科:一个迁移全体的跨国生存行动》中,试图呈现那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倒爷”的世界。  “倒爷”肖像  人们心目中或许有一幅标准的“倒爷”肖像,该书作者引用了一篇从标题看就很传奇的报告文学《玩命俄罗斯》,呈现了我们想象的俄罗斯倒爷。  “当时,在他周围已经有很多人来到俄罗斯淘金,并且赚了很多钱。他的心也活起来了。……(他)拼命于新西伯利亚到格城一带漫长的铁道线上,只身一人腰缠几十万卢布,三天三夜火车跑到绥芬河对面的格城去上货,然后把小山般的货物带到售价更高的俄中西部城市卖掉。每天上货、乘车、卖货、再乘车,这就是他三个月全部生活轨迹,每时每刻都在心惊肉跳中度过。  ……一位乘务员向他索要一套阿迪达斯,被他拒绝了。随后,五六个虎背熊腰的家伙就开始盯上他,个个凶神恶煞似的,一个竟亮出刀子,冲他提包"噗噗"划开好几个大口子,然后就向外拽阿迪达斯。……(他)默默地看着他们抢夺自己辛苦血汗采购的商品。  还有一次,他腰缠全部现款60万卢布到格城火车站去采购货物,……忽然发现警察过来检查护照,他的护照已经过期,完全"黑人"一个,……一进警局身上的60万卢布也会立刻被没收。正在走投无路之时,忽然发现有一列火车正停在那……他全然不顾了,一头向火车底下钻去。好在火车并没有开动,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这次六个月左右的俄罗斯倒爷生涯,回到国内,去掉成本和花销,就让这位无名的跨国商贩挣了6000元辛苦钱,尽管这是在1994年。  中国倒爷去了哪里  时过境迁,今天的倒爷又是怎样一副光景。作者2012年搭机前往莫斯科时,边上坐着“到莫斯科郊区种菜的中国农民”,了解到在“俄罗斯有很多中国农民和建筑工人”,甚至出了机场也可以预订到华人的出租车。那么,当年那些中国倒爷去了哪里?  通过一家华人教会,作者找到了进入莫斯科东南郊的留步利诺市场,进入了田野地点。这里和附近的萨达沃市场,是莫斯科华商最集中的两个市场。通过口述资料发现,从90年代以来,华商经历了早期的“批货楼”到盛极一时的“一只蚂蚁”集装箱市场几个阶段后,从2009年起都集中到了这个新的市场。原因是早期不规范,全靠俄罗斯新权贵保护伞维持的旧式批发市场,让位给了合法、规范的新市场;过去那种全凭运气,游走在财富和亏损之间的倒爷生活,让位给新的规则。  早期来自东北或北京的倒爷,或者功成身退,或者留下“江湖传说”。今天市场的主要构成则是河北华商以及来自温州和福建(福清)的商人。他们的事业和过去相比,没有那么多神秘,内容上也算一脉相承:承租箱位、组织货源、卖货、收款汇款。过去的摊位都由集装箱改建,所以“箱位”这个具有俄罗斯特色的术语,就成了俄罗斯倒爷特有的名词。他们从国内批发低价的服装、鞋帽等轻工业品,就在自己的箱位进行批发销售,由俄罗斯或中亚商贩来此批货。这里成为俄罗斯中国货的集散中心。  在整个销售体系中,最让人关心的就是卖货阶段。由于“代销”是批发市场中的主要销售形式,许多本地商贩都是采用“先提货,后结账”的方式进行售卖。实际上,如何回收账款,是关系到倒爷收入的关键部分。运气再次发挥了作用,如何从那些“赖账”“坏账”中收回货款,是新倒爷们体现智慧的舞台。而这些有关收款的“血泪”故事,则成为了当代倒爷新传奇的组成部分。  综合来看,从作者的文本中可以看到,发生在莫斯科的经贸活动其实是一种“直销”。这和一般的由中国人负责出口,外国人承担本地销售的进出口贸易,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在今天的俄罗斯,从出口到进口的流程全由中国人承担。这种由于俄罗斯特殊经贸体制创造的机制(在许多国家法律规定,外国商人必须寻求本地代理才能从事销售活动),使得中国倒爷成为可能,也使这种跨国销售活动真正成为(至今仍是)一种充满风险,但也有利可图的事业。刺激着一代又一代中国跨国商贩循道西伯利亚北去。  新的故事  事实证明,倒爷传奇虽然变成了过去,但这份的事业还在继续,只是他们有了更新的市场,也依靠更完善的亲属网络逐渐在莫斯科站住了脚跟。作者在书中还提到过,被中国人称为“黑毛”的俄联邦中亚共和国的商贩和市场工人。他们与中国商人的竞争与合作关系或许是下一位田野调查者值得书写的新故事。  另一些吸引我们关注的细节是,这些中国倒爷的结局究竟是深藏功与名,回归故土。还是进一步融入了这个跨国网络。来自中国温州的制衣者跨国迁移到了意大利的普拉托。成为该地主要移民的同时,更使这里成为欧洲服装业的新增长点。而同样有着中国血统的俄罗斯倒爷,是否只是这条中俄之间北方商路上的一位过客。还是能在小小的箱位中,演绎出更大的传奇,都让我们拭目以待。  “我们相遇在这个城市,才发现世界太小;我们分别在这个城市,才想起哪里有回家的目标。”《别了,莫斯科》的插曲这样唱道。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16年06月05日http://roll.sohu.com/20160605/n452989020.shtml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还是任国英的学生靠谱一点。就是作者没有意识到多点民族志的方法价值,没有观察到倒爷经济对其国内生活的影响。
  •     《社会行动的结构》和社会网分析课程的余温尚在,再看于老师的新书倍感亲切。配合上麦高登《香港重庆大厦》味道更佳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