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章节试读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 呼兰河传章节试读

出版社:湖南文艺
出版日期:2011-5-1
ISBN:9787540448448
作者:萧红
页数:288页

《呼兰河传》的笔记-第196页 - 第五章 据说,那团圆媳妇的灵魂,也来到了东大桥下。说她变了一只很大的白兔,隔三差五地就到桥下来哭。

好一幅凄厉的白描。
好一出荒腔走板的闹剧。
这是人间闹剧舞台上另一端的模样,它不涉及深宅大院,不包含金银绫罗,只是灰白色的,也因此更荒诞可笑,更细思极恐。
我也不知为什么,这书竟读得我如此震撼,如此艰难,如此恐惧。当家中只有我一人,我坐在客厅沙发上,在不断变化的冬日阳光中读这本书时,读了第一页,第二页,也许到第三页时,我就会觉得,太阳好像又斜下去了,我的心又凉得像冰一样了。

《呼兰河传》的笔记-第13页 - 第一章 第一节

一下起雨来这大泥坑子白亮亮地涨得溜溜地满,涨到两边的人家的墙根上去了,把人家的墙根给淹没了。来往过路的人,一走到这里,就像在人生的路上碰到了打击。是要奋斗的,卷起袖子来,咬紧了牙根,全身的精力集中起来,手抓着人家的板墙,心脏扑通扑通地跳,头不要晕,眼睛不要花,要沉着迎战。
偏偏那人家的板墙造得又非常地平滑整齐,好像有意在危难的时候不帮人家的忙似的,使那行路人不管怎样巧妙地伸出手来,也得不到那板墙的怜悯,东抓抓不着什么,西摸也摸不到什么,平滑得连一个疤拉节子也没有,这可不知道是什么山上长的木头,长得这样完好无缺。
挣扎了五六分钟之后,总算是过去了。弄得满头流汗,满身发烧,那都不说。再说
那后来的人,依法炮制,那花样也不多,也只是东抓抓,西摸摸。弄了五六分钟之后,
又过去了。
一过去了可就精神饱满,哈哈大笑着,回头向那后来的人,向那正在艰苦阶段上奋
斗着的人说:
“这算什么,一辈子不走几回险路那不算英雄。”

《呼兰河传》的笔记-第222页

死了连个上坟头的都没有,人活一辈子是个白活,到了终归是一场空…无家无业,死了连个打灵头幡的也没有。

《呼兰河传》的笔记-第二章 - 第二章

人生为了什么,才有这样凄凉的夜。

《呼兰河传》的笔记-第59页

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

人生为了什么,才有这样凄凉的夜?

《呼兰河传》的笔记-第18页 - 第一章 第一节

比方肉上市,忽然卖便宜猪肉了,于是大家就想起那泥坑子来了,说:
“可不是那泥坑子里边又淹死了猪了?”
说着若是腿快的,就赶快跑到邻人的家去,告诉邻居。
“快去买便宜肉吧,快去吧,快去吧,一会没有了。”
等买回家来才细看一番,似乎有点不大对,怎么这肉又紫又青的!可不要是瘟猪肉。
但是又一想,哪能是瘟猪肉呢,一定是那泥坑子淹死的。
于是煎、炒、蒸、煮,家家吃起便宜猪肉来。虽然吃起来了,但就总觉得不大香,
怕还是瘟猪肉。
可是又一想,瘟猪肉怎么可以吃得,那么还是泥坑子淹死的吧!
本来这泥坑子一年只淹死一两只猪,或两三口猪,有几年还连一个猪也没有淹死。
至于居民们常吃淹死的猪肉,这可不知是怎么一回事,真是龙王爷晓得。

《呼兰河传》的笔记-第五章 - 第五章

我一急就说:“没有钱你不会偷?”
有二伯听了我那话,脸色雪白,可是一转眼之间又变成通红的了。他通红的脸上,他的小眼睛故意地笑着,他的嘴唇颤抖着,好像他又要照着他的习惯,一串一串地说一大套的话。但是他没有说。
“回家罢!”
他想了一想之后,他这样地招呼着我。

《呼兰河传》的笔记-第54页

那自然结果不好的,把一个人默默地一声不响就拉着离开了这人世间。至于那没有被拉去的,就风霜雨雪,依旧在人间被吹打着。

《呼兰河传》的笔记-第21页 - 第一章 第一节

总共这泥坑子施给当地居民的福利有两条:
第一条:常常抬车抬马,淹鸡淹鸭,闹得非常热闹,可使居民说长道短,得以消遣。
第二条就是这猪肉的问题了,若没有这泥坑子,可怎么吃瘟猪肉呢?吃是可以吃的,
但是可怎么说法呢?真正说是吃的瘟猪肉,岂不太不讲卫生了吗?有这泥坑子可就好办,
可以使瘟猪变成淹猪,居民们买起肉来,第一经济,第二也不算什么不卫生。

《呼兰河传》的笔记-第五章 - 第五章

她死那年已经是八十二岁了。八十二岁还能够拿着花线绣花,正给她小孙子绣花兜肚嘴。绣着绣着,就有点困了,她坐在木凳上,背靠着门扇就打了一个盹。这一打盹就死了。
读到这里,似乎被带入迷离的回忆,时间消失了,记忆中的所有人,熟悉的,陌生的,存在的,离去的,认识的,想像中的,长辈的童年,同辈的晚年,似乎都排列在了眼前,像一幅连环的画卷,像展开的电影胶片。
---------------------
然而这第五章,讲小团圆媳妇的死,却只有凄凉与悲哀了。让人又恨又哀,却又觉得无能为力。感觉像被抽去了骨架,却还瘫在地上活着。

《呼兰河传》的笔记-第32页 - 晚饭一过,火烧云就上来了

甚或连那淹死人的大染缸也许至今还在那儿使用着。从那染缸房发卖出来的布匹,仍旧是远近的乡镇都流通着。蓝色的布匹男人们做起棉裤棉袄,冬天穿它来抵御严寒。红色的布匹,则做成大红袍子,给十八九岁的姑娘穿上,让她去做新娘子。总之,除了染缸房子在其某年某月某日死了一个人外,其余的世界,并没有因此而改动了一点。 这段话多讽刺啊

《呼兰河传》的笔记-第三章 - 第三章

他们就是这类人,他们不知道光明在哪里,可是他们实实在在地感得到寒凉就在他们的身上,他们想击退了寒凉,因此而来了悲哀。

《呼兰河传》的笔记-第17页 - 第一章 第一节

再过些日子不下雨,泥坑子就又有点像要干了。这时候,又有车马开始在上面走,
又有车子翻在上面,又有马倒在泥中打滚,又是绳索棍棒之类的,往外抬马,被抬出去
的赶着车子走了,后来的,陷进去,再抬。
一年之中抬车抬马,在这泥坑子上不知抬了多少次,可没有一个人说把泥坑子用土
填起来不就好了吗?没有一个。
有一次一个老绅士在泥坑涨水时掉在里边了。一爬出来,他就说:
“这街道太窄了,去了这水泡子连走路的地方都没有了,这两边的院子,怎么不把
院墙拆了让出一块来?”
他正说着,板墙里边,就是那院中的老太太搭了言。她说院墙是拆不得的,她说最
好种树,若是沿着墙根种上一排树,下起雨来人就可以攀着树过去了。
说拆墙的有,说种树的有,若说用土把泥坑来填平的,一个人也没有。

《呼兰河传》的笔记-第一章 - 第一章

”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来回循环地走,那是自古也就这样的了。风霜雨雪,受得住的就过去了,受不住的,就寻求着自然的结果。那自然的结果不大好,把一个人默默地一声不响地就拉着离开了这人间的世界了。至于那还没有被拉去的,就风霜雨雪,仍旧在人间被吹打着。“

《呼兰河传》的笔记-第145页 - 第四章 我家的院子是很荒凉的

这书真是威力十足,让我和我妈结了梁子。
昨天上午,我的烧还没有退,我妈突然说,我的状态很有问题,身上丝毫没有年轻人应有的朝气,每天“死秧烂气”。我恨这个词,更恨别人对我有意无意或对或错的指责。我说,因为待在家里看书是我一直的计划。她说,那我应该早些告诉她,她一定不会反对我看书。又问我,为什么我看书每天横躺竖卧,死气沉沉,丝毫没有从书中领会一丝精神上的振奋。我握着手里的《呼兰河传》,真想说些什么,可是什么也没说。
像往常一样,争论期间还包括一些我说出的让她伤心的话以及我为自己进行的狡辩,但是那些已与此书无关了,不说也罢。
那就说说与书相关的。当时看到的是第四章,萧红用可怕的“白描”将自家的院子写了个遍,目光所及尽是荒凉。我家没有院子,可我的窗外就是家乡的冬景,我可以把现在四周的许多角落拼凑起来,完完全全还原一个萧红家的院子。萧红写的是回忆,可这回忆里没有留恋与向往;我现在被困在家乡,前途未卜,进退两难,对我出生的这个城市厌倦远大于不舍。在我的心里,我的家乡一直都是荒凉的,我从未仔细欣赏过他,也从未有意趣去欣赏他。所以,我妈觉得身在家乡的我“死气沉沉”。
而这本书,这本该死的书,就像一个泥潭,让我越读就越深陷其中,不但觉得家乡了无生趣,而且就是对未来,也越来越放任自流,丝毫没有动力去加以控制。一周前的二面败北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让我彻底放弃了挣扎。所以,就这样爆发了我与我妈之间的冲突。
所以我想,在我做过的那么多个错误的选择与判断中,这本书算不算其中的一个......

《呼兰河传》的笔记-第12页 - 第一章 第一节

马是没有死,躺在道旁。人们给马浇了一些水,还给马洗了一个脸。看热闹的也有来的,也有去的。
第二天大家都说:“那大水泡子又淹死了一匹马。”
虽然马没有死,一哄起来就说马死了。若不这样说,觉得那大泥坑也太没有什么威严了。
在这大泥坑上翻车的事情不知有多少。一年除了被冬天冻住的季节之外,其余的时间,这大泥坑子像它被赋给生命了似的,它是活的。水涨了,水落了,过些日子大了,过些日子又小了。大家对它都起着无限的关切。

《呼兰河传》的笔记-第59页

人生为了什么,才有这样凄凉的夜。

《呼兰河传》的笔记-第54页 - 第一章 晚饭一过,火烧云就上来了。

看书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想两件事,一是《黄金时代》中汤唯的形象,总是时不时地就浮在眼前了。二是初中一句必背古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汤唯没什么可说的,倒是《岳阳楼记》那句话,记得十年前学的时候就有一种奇异的感受萦绕心头。老师说,这种修辞手法是“互文”。老师说,这句话是整篇文章的精髓,也是范仲淹心境的写照。于是,我用尽当时自己的语文水平,去用现代汉语翻译这句话;我用尽当时自己的理解水平,去感受这到底是什么样的胸襟。
这十年间,到今天为止,到此时此刻为止,我的人格、学习和生活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并且目前,它们全都正在走向一个新阶段。一个月前,或者二十二天之前,我都自信这个新阶段会是好的,可是生活教给我一个道理,“谁也别妄图当生活的老师”。
扯远了,我要继续回到书里去。一句话,萧红让我再次有了这奇异的感受,相比十年前,这感受更清晰,像是一个新世界。
我好像看到了两个世界。一个是物的世界,在那里,我站在了太阳系之外,从那里看着地球的样子。那里没有一丝一毫的声音,大概要看上一整天,才可以看到眼前的这一切星球似乎是动着的。在那个世界里,一切都是子虚乌有,一切都不存在,我眯着眼睛,也许可以看到羚羊在迁徙,但是我看不到人,看不到与人相关的一切。于是,我便看着地球上被称为生命的这些东西,忘了自己受阻的学习与工作,忘了父母朋友,忘了过去与未来。另一个世界是己的世界,只有一条街,是我儿时经常走的一条街。我走在街上,想着过去,想到了父母朋友,向着未来,又想到了自己受阻的学习与生活。
我读着书,不停地穿梭在这两个世界里。萧红的笔端那么悲凉,连幽默都让人心酸,我感受到的却是满满的宽容与原谅。原谅这个世界如此悲凉地对待她。我读着书,不停地穿梭在这两个世界里。想着,这是否就是那句萦绕心头的话语中的世界;想着,这原谅是否就是自己的一副解药。

《呼兰河传》的笔记-第1页 - 晚饭一过,火烧云就上来了

我们那个村庄也是呼兰河这样的感觉,过着循环往复,日日如每的生活,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大部分平时都在外面打拼,工作,学习,偶尔周末回家团聚。父母那一辈,那里就是他们生活的全部,生老病死,红白喜事会给他们单调的生活增加些许不一样的节奏。一个村的人都是熟人,过一条街见着多少人就要打多少招呼,我常常为了避免和人打招呼,绕各种曲折的弯路,只为一路清净的回到家中。

《呼兰河传》的笔记-第8页 - 第一章 第1节

龙王庙里的那个学的是养蚕,叫做农业学校。祖师庙里的那个,是个普通的小学,还有高级班,所以又叫做高等小学。
这两个学校,名目上虽然不同,实际上是没有什么分别的。也不过那叫做农业学校的,到了秋天把蚕用油炒起来,教员们大吃几顿就是了。

《呼兰河传》的笔记-第1页 - 几处书摘

他们这种生活,似乎也很苦的。但是一天一天的,也就稀里糊涂地过去了,也就过着春夏秋冬,脱下单衣去,穿起棉衣来地过去了。
老,老了也没有什么关系,眼花了,就不看;耳聋了,就不听;牙掉了,就整吞;走不动了,就瘫着。这有什么办法,谁老谁活该。
病,人吃五谷杂粮,谁不生病呢?
死,这回可是悲哀的事情了。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首诗本来我也很喜欢的,黄梨是很好吃的。经祖父这一讲,说是两个鸟,于是不喜欢了。
“我也要离家的吗?等我胡子白了回来,爷爷你也不认识我了吗?”心里很恐惧,祖父一听就笑了:“等你老了还有爷爷吗?”祖父说完了,看我还是不很高兴,他又赶快说:“你不离家的,你哪里能够离家,快再念一首诗吧!念‘春眠不觉晓’......”
他们看不见什么是光明的,甚至于根本也不知道,就像太阳照在了瞎子的头上了,瞎子也看不见太阳,但瞎子却感到实在是温暖了。
大黄狗的头像盆那么大,又胖又圆,我总想要当一匹小马来骑它。祖父说骑不得。但是大黄狗是喜欢我的,我是爱大黄狗的。
他在这世界上他不知道人们都用悲观绝望的眼光来看他,他不知道他已经处在了怎样的一种艰难的境地。他不知道他自己已经完了。他没有想过。

《呼兰河传》的笔记-第90页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个谎花,就开一个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

《呼兰河传》的笔记-第五章 - 第五章

(大孙子媳妇还没有说完,大娘婆婆就接着说:“她来到我家,我没给她气受,哪家的团圆媳妇不受气,一天打八顿,骂三场。可是我也打过她,那是我要给她一个下马威。我只打了她一个多月,虽然说我打得狠了一点,可是不狠哪能够规矩出一个好人来。我也是不愿意狠打她的,打得连喊带叫的,我是为她着想,不打得狠一点,她是不能够中用的。有几回,我是把她吊在大梁上,让她叔公公用皮鞭子狠狠地抽了她几回,打得是着点狠了,打昏过去了。可是只昏了一袋烟的工夫,就用冷水把她浇过来了。是打狠了一点,全身也都打青了,也还出了点血。可是立刻就打了鸡蛋青子给她擦上了。也没有肿得怎样高,也就是十天半月地就好了。这孩子,嘴也是特别硬,我一打她,她就说她要回家。
我就问她:“哪儿是你的家?这儿不就是你的家吗?”她可就偏不这样说。她说回她的家。我一听就更生气。人在气头上还管得了这个那个,因此我也用烧红过的烙铁烙过她的脚心。

《呼兰河传》的笔记-第90页 - 喜欢

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太阳的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的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什么黑暗的地方飞出来。是凡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连大树都会发响的,叫一叫就是站在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个谎花就开一个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蝴蝶随意地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从墙头上飞走了一个白蝴蝶。他们是从谁家来的,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

《呼兰河传》的笔记-第16页 - 第1章 第1节

于是议论纷纷了,有的说是因为农业学堂设在庙里边,冲了龙王爷了,龙王爷要降
大雨淹死这孩子。
有的说不然,完全不是这样,都是因为这孩子的父亲的关系,他父亲在讲堂上指手
画脚的讲,讲给学生们说,说这天下雨不是在天的龙王爷下的雨,他说没有龙王爷。你
看这不把龙王爷活活地气死,他这口气那能不出呢?所以就抓住了他的儿子来实行因果
报应了。
有的说,那学堂里的学生也太不像样了,有的爬上了老龙王的头顶,给老龙王去戴
了一个草帽。这是什么年头,一个毛孩子就敢惹这么大的祸,老龙王怎么会不报应呢?
看着吧,这还不能算了事,你想龙王爷并不是白人呵!你若惹了他,他可能够饶了你?
那不像对付一个拉车的、卖菜的,随便的踢他们一脚就让他们去。那是龙王爷呀!龙王
爷还是惹得的吗?
有的说,那学堂的学生都太不像样了,他说他亲眼看见过,学生们拿了蚕放在大殿
上老龙王的手上。你想老龙王哪能够受得了。
有的说,现在的学堂太不好了,有孩子是千万上不得学堂的。一上了学堂就天地人
鬼神不分了。
有的说他要到学堂把他的儿子领回来,不让他念书了。
有的说孩子在学堂里念书,是越念越坏,比方吓掉了魂,他娘给他叫魂的时候,你
听他说什么?他说这叫迷信。你说再念下去那还了得吗?

《呼兰河传》的笔记-第85页 - 第二章 河的南岸,尽是柳条丛,河的北岸就是呼兰河城

我大概是心情好些了,又可以接着看这本书了。
这一章的内容我很喜欢,写了四件城里的大事。前两件事是沉的,后两件事是浮的。正是看了写在前面的跳大神与放河灯,我实在是觉得悲从中来,心头太沉重,便停了阅读。现在把后两件事看完了,觉得心头稍轻了一些,也觉得我不该辜负萧红的一片才情。
我很爱对于放河灯那夜的描写,哀伤而凄美。十几天前看的时候,我就在脑海中浮起了德彪西的《月光》,事后还在手机上找来听了很多遍。现在也是,发觉其实是这段描写,让我爱上了这首曲子。看戏与庙会的部分我读来并不陌生,因为我也是北方小城长大,虽并没有在乡下生活过,而看戏与庙会是过去奶奶家的村子里才有的东西,可我实在觉得这也就是我生长起来的地方。
萧红的这些事情带给我很多想象。我是在城市的人群中长大的,可我总是在想象过去奶奶家的村子,应该也是这样,人与鬼交流的时辰要远比人与人交流的时辰长吧。至于在城市中,其实也一样。城市里太挤了,外面没有鬼的容身之所,只剩下人影匆匆,话语寥寥,于是真心话都憋在心里,用这些话在心里为小鬼们建了一座土坟,掌了一盏河灯,召唤着他来,和他说说话。

《呼兰河传》的笔记-第266页 - 尾声 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断断续续,艰艰难难,反反复复,凄凄楚楚。我终于读完了这本书。
这本书算是陪我度过了一段很难熬的时光,也让我这段难熬的时光变得更加难熬。如今难熬还在继续,萧红的故事给我留了一些抚慰,一些折磨。
这本书是我求职的过程中读完的。在这些日子里,我来回地在家乡与南方的城市间飞来飞去,反复体验着希望与失望。书是我间断在家读完的,没有带在过身上,因此,萧红的家乡与我的家乡一直连在一起,她的冬天在书中,我的冬天就在窗外。
“濯足清流,抽足再入,已非前水。”我书读的很慢,也享受这样的闲散。在一天天日升日落,斗转星移中,我读书的情感变化大概分为三段——前两章一段,中间三章一段,最后两章一段。这是萧红笔下的故事带给我的,也是我自己的故事带给我的。
现在开始从头回想起来,我依然很爱那段七月十五放河灯的描写。这是东方人特有的哀伤,就像月下的河水与河灯,越流越远,流进了心里。“我家的院子是荒凉的。”这是全书的主旨,也是萧红的人生基调。从这里开始,我开始被无尽的悲凉包裹,有时真的无法自拔,觉得那纸上的文字真是蕴含着强大的力量。软弱而孤独,这是我人格中最大的软肋,被萧红抓住,拉扯,放大,缠绕。小团圆媳妇的故事是书中着墨最大的一段,萧红用孩子的眼光来看待一切,让目之所及更显得无比可笑与悲哀,我的悲伤在这里达到顶峰,伤心与失望之水在心中满溢,实在觉得这冬天越发漫长。一直持续到后来的有二伯,我从始至终都觉得,书中写的就是我的世界,那笔下的茫茫众生,实在也就是我的家人朋友与我自己构成的。这是我成长过程中的一个痛点,因为一直到今年夏天之前,我都是心比天高的一个人。从前的我,从未想过我是一个凡人,从未想过我所在的世界是一个凡世。是的,多么的幼稚可笑啊,就是这浅浅的真相,这凡人凡世的道理,从用指尖轻轻触碰,到深深地拥抱它,我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在这期间,我寝食难安,痛不欲生。萧红其实帮了我,在她这里,我得到了些许释然。从有二伯的描写开始,我似乎感觉到了自己有一个很大的进步。我渐渐懂了,这凡尘俗世是我的家,在这满目疮痍的世界里,我不是一幢房子,而是一块破砖,没有人会看得见我,自己的裂痕也只有自己知道。在全书中,我比较喜欢的是有二伯与冯歪嘴子的描写(这是一本不适合说“最喜欢”的书)。想想原因,我觉得应该是感到亲切与同情。有二伯装腔作调的答非所问,偷鸡摸狗的虚荣都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尤其是冯歪嘴身上的不屈与倔强,竟让我起了些许敬意。萧红安安静静地讲完了她的故事,我安安静静地喝了这杯茶,品到了满满的才情,感受到了满腔的凉薄。
茅盾先生做的序是最后看的。先开始读觉得有些造作,看完了书再读,发现其实是非常中肯的。
她那时在香港几乎可以说是“蛰居”地生活,在一九四〇年前后这样的大时代中,像萧红这样对于人生有理想,对于黑暗势力作过斗争的人,而会悄然“蛰居”多少有点不可解。她的一位女友曾经分析她的“消极”和苦闷的根由,以为“感情”上的一再受伤,使得这位感情富于理智的女诗人,被自己的狭小的私生活的圈子所束缚(而这圈子尽管是她诅咒的,却又拘于惰性,不能毅然决然自拔),和广阔的进行着生死搏斗的大天地完全隔绝了。这结果是,一方面陈义太高,不满于她这阶层的知识分子们的各种活动,觉得那全是扯淡,是无聊,另一方面却又不能投身到农工劳苦大众的群中,把生活彻底改变一下。这又如何能不感到苦闷而寂寞?而这一心情投射在《呼兰河传》上的暗影不但见之于全书的情调,也见之于思想部分,这是可以惋惜的,正像我们对于萧红的早死深致其惋惜一样。 读完了,我有些惊奇,原来萧红与我一样啊!何其相似啊,以至于她就是我,她的矛盾就是我的矛盾,她的世界就是我的世界。现在,我好像更可以清晰地看到我的未来了。
人生是悲哀的,世界是可笑的。我喜欢萧红,可我今后不会再读她了。

《呼兰河传》的笔记-书最后 - 书最后


书后页:
就像吉卜赛人的歌谣——时间是用来流浪的,身躯是用来相爱的,生命是用来遗忘的,而灵魂,是用来歌唱的!她用这本书来向我们诉说:
再见时光。
让我们祈祷生活之根更深。


 呼兰河传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