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岁准备进哈佛

出版社:明天
出版日期:2006-12
ISBN:9787533252403
作者:李行哲
页数:300页

章节摘录

书摘1.3  不要让他们浪费黄金般的时间    我和关系最好的高中同学通电话,聊起孩子的教育问题,说到大儿子润太进入了哈佛大学时,朋友一下子像指责我似的说到:“原来你对孩子也采取高压政策呀!润太也是因为受到逼迫才进入哈佛的吧?”我当时虽然对朋友回答说:“嗯,某种程度上好像是那样。”但那位朋友的话在我脑海里好长时间都挥之不去。    到底什么算是逼迫,什么又不算逼迫呢?父母帮助孩子树立自己的目标,这也能算逼迫吗?或者,逼孩子学得更好,这样做不可以吗?将孩子放在一边撒手不管,所有的事情任由他们自己处理,这样就算是正确的教育吗?    如果没有父母的引导,孩子照样能自己学习并且能把所有的问题都处理好了,当然很好,但做不到这样,父母也撒手不管吗?如果不管不问,万一孩子辜负了父母的期望走上歧途,形成惰性,怎样承担后果呢?父母对孩子根本没什么期望或目标,难道就正确吗?    照顾和指导孩子能叫做“干涉”吗?作父母的人都经常问自己这样的问题。我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无数次地对这个问题感到矛盾。我也希望孩子能养成独立决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另一方面我又担心这样做,孩子可能盲目地就度过了精力旺盛、对学习热情高、能够扩展学习广度和深度的中学和大学时光。    事实上,见到润太或润浩的一些朋友,我经常会感到遗憾,这些聪明的孩子虚度了黄金般的时光。其实哪怕只有父母或老师的一点点金玉良言,他们可能就会走上不同的道路。大多数情况下,中学阶段基本决定了人生前进道路的方向。在这个时候,因为没有周围正确的指导和照顾,很多孩子都走上了错误的道路。虽然也有的孩子后来找到了自己前进的道路并努力奋斗了,但在我们生活的现实社会中,说中学时期几乎就能决定人一生的道路,并非言过其实。    回头看看,我好像也是虚度了中学的很多时光。大学也是什么都不很懂却装做什么都懂。可以说我也是荒废了重要的学生时代,虚度了光阴的人之一。当然我也并不认为那全都是些毫无意义的经历,只是觉得很遗憾。我想如果当时有人能指导我一下的话,不仅能帮助我决定人生的道路,而且说不定会让我更早地打下基础。    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我把上中学的孩子叫做“未成年人”。未成年人由于需要成人的指导与照顾,所以要在行动上,按照某些标准,受到一定的制约。我觉得未成年人这一概念能被更广泛地应用会更好一些,当然对未成年人不应该只强调限制或制约,而应该更强调保护和指导。在人生的道路上,学习、社会活动等方面需要指导和照顾的时期正是在未成年时期。    或许过度的关心或指导会成为干涉,过度的干涉会成为强迫。当然,分清这些再来做事情是很不容易的,因此许多父母陷入了“关心和干涉的两难境地”,对如何指导孩子感到颇为吃力。但是父母有一点必须知道,那就是放弃照顾或指导孩子是绝对不可以的。有的父母以不想干涉孩子为理由,丢掉了指导孩子的责任,这是错误的,而且是严重的错误。给孩子开辟好的跑道使他们走上正确的道路,这才是父母应该做的。    让孩子做一些能激发他们好奇心的活动和让他们多读些书来培养创造性思考能力,指导他们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奋斗,这样能叫做干涉或是逼迫吗?实际正相反,我想说不给予孩子指导的父母、学校还有社会才是错误的。一方面对未成年人的行为和社会活动加以制约,另一方面却对孩子浪费重要的时光、在错误的人生道路上彷徨不加制止,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呢?为什么要把父母努力指给孩子正确的人生之路及给孩子提供最重要的东西这样的做法当成逼迫呢?    润太对父母的“逼迫”是怎么想的呢?    “强求孩子干什么与指导孩子是明显不同的。强求就是不给孩子思考的空间和选择的权利,即使孩子讨厌做的事也强逼着孩子去做。但指导却是引导孩子独立做自己应该做的事,也就是对孩子讲明为什么要做那件事使孩子萌发独立尝试的动机。    “孩子还不能完全理解父母为自己所倾注的关心和担忧,他们还是不成熟的。越是独立性强的孩子,如果自己毫无选择的余地,被强迫无条件地去做某件事,那么就越会不管自己喜不喜欢,都表示反抗和愤怒。因此,先说服孩子,让他知道为什么要做这件事,这样来引导才是最好的方法。”    别光嚷着快跑,要开辟出能跑起来的“跑道”    我希望孩子能自己感觉到学习的快乐,因为我觉得把不知道的东西一样一样地弄明白是人生的一大乐事,并且我也希望孩子能自觉地学习,拥有好奇心,凡事都主动地去探究,尽情地发挥想象力从而能表现出自己的能力。    孩子的这种好习惯是在小学、初中、高中时形成的。我们来看一下幼儿。幼儿是带着无限的可能性出生的,但是根据他们所成长的环境,这些可能性既会成长为一些能力又会被埋没或者干脆消失。在积极地刺激脑细胞活动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他们的头脑都会很发达。    青少年时期的孩子也是这样。在何种环境下接受教育和指导,孩子的人生会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每看到因为贪玩而浪费时间的孩子,我都会感到很遗憾。所以我认为这时候一定需要父母的指导或某种程度的干涉。即使这种干涉过分一些,成为逼迫,我认为对未成年人的行为也是有益的。    润太大学毕业的前一个月,我们带着润浩去了哈佛。当时我问润太:“如果现在是九月份,你弟弟也会像四年前的你一样在这里开始学习。你认为在激烈的竞争和总是要做好的观念强迫中度过的这四年的大学生活真的有价值吗?如果再回到四年前,你还会开始这种生活吗?”润太充满自信地回答说,大学时光是他所度过的最愉快的时光,即使再给自己一次机会,他也会毫不犹豫地做出同样的选择,并且一定会做得更好。    听到润太的回答,我更确信我们绝对没有逼迫孩子。我们只是指导和激励孩子走上正确的道路。当孩子朝错误的方向走去的时候,我们推他们一把,让他们走正;当孩子走得太慢的时候,我们在后面催促他们一下。我们和孩子同呼吸,共同朝着目标而努力。    把抚养孩子和进行百米比赛相比较,孩子朝着目标拼尽全力地跑,但是如果没有跑道,即使拼尽全力也跑不直。开辟跑道是父母的责任。为了使孩子集中精力地跑,能够最大限度地缩短时间,父母就应该给孩子开辟好的跑道。    如果孩子有了好好学习的目标,父母又毫无保留地帮助他们,在学习上给予指导与鼓励,这就不能叫做逼迫。另外,如果父母能够努力使孩子从小就树立明确的目标,孩子也绝不会将父母的指导当成逼迫。    P22-26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一个家庭里的两个孩子都获得了美国总统奖,并进入了哈佛!他们的父母有什么样的教育秘诀?他们自己有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本书是献给青少年以及望子成龙的家长们的最珍贵的礼物,通过撼动人心的成功家庭教育模式,发人深省的成功家庭教育理念,为孩子开辟成功跑道的顶级秘诀,征服哈佛大学的东方父母楷模。   在李行哲夫妇的教育实践中,让人自叹弗如的是他们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典范。竭尽所能地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寻找问题的答案,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恰当的鼓励,也有严格的约束;让孩子在和谐自然的环境中长大。《七岁准备进哈佛》哈佛,并非遥不可及 出版商务周报 贾英敏    你有没有想过有一天自己的孩子会进入哈佛呢?恐怕摇头的家长占多数,其实很多事情并不是想象得那么遥不可及。韩国李行哲、赵珍淑夫妇就一下培养出两个出色的儿子,先后进入了哈佛大学。那么,他们有什么样的教育秘诀,他们的孩子又有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呢?  由李行哲夫妇撰写的《七岁准备进哈佛》一书,向我们娓娓讲述了他们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度过的近二十年的成长历程,他们成功的教育方法和理念,他们抚养孩子的坚定信心和严谨的态度,以及他们将教育孩子作为自己人生最重要的目标的信念,读来都颇能令人感慨。至于为人父母的艰辛,他们也坦言:我们“如履薄冰般小心翼翼地一步一步来抚养孩子,反复问着连自己也不知道答案的很多问题”, 相信很多家长都有此慨叹吧。  他们教育的成功,给我们传达了一个信念,即从孩子七岁开始,培养他正确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这也是父母给予孩子的最能受益终生的财富。  社会竞争的激烈发展,家长的教育职责越来越最具有挑战性,具备怎样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直接决定孩子一生的成长和成就。成功的教育范例会给家长带来更多的信心,其中有很多是值得分享并拿来借鉴的。李行哲夫妇均是在美国留学的高材生,他们的两个儿子都是在美国出生、长大,因此他们结合自己求学生活的感悟以及现代社会对于人才需求的标准,在对孩子的教育中融合了东方传统教育与西方现代教育理念的有益成分,把韩国式的严格和集中与美国式的创造性和自由的教育相结合,在孩子的每一步的成长中都潜心观察,悉心教导,如同和孩子一起呼吸一样地关注孩子的成长。父母的职责是给孩子指引正确的道路,“别光嚷着快跑,要开辟出能跑起来的跑道!”  至于如何引导孩子,则包括很多生活的细节,如何处理好这些细节问题而不至于给孩子留下伤害和遗憾,则需要方法和技巧。父母的生活态度往往会深刻地影响孩子对于自我和人生的评价。在孩子的成长教育中家长总会遇到相似的困惑,而作者有条不紊的讲述就像是听一个老朋友知心的谈话,不由得不让人连连点头称是:“哦,我可以这样做,我不该那样做……”。从中所得的收获和启发是显而易见的:原来家长在生活中不经意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的个性乃至一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原来做父母是一件如此严肃而责任重大的事情。  在李行哲夫妇的教育实践中,让人自叹弗如的是他们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典范。竭尽所能地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寻找问题的答案,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恰当的鼓励,也有严格的约束;让孩子在和谐自然的环境中长大,如作者用自然界中“水”的话题来引导孩子观察生活和思考人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既属于生活常识,又包含人生哲理的教育方法真是太精妙了。  “比起光会学习的书虫来说,哈佛更喜欢那些兼备各种可能性与能力的学生”。只是学习好的学生不可能进哈佛,它强调的是一种综合的素质和能力,即能够在某行业里具备领导者资质的人才。也就是说,一个优秀的孩子,不仅要有优异的学习成绩,还要有正确的生活习惯、创造力、审美趣味和领导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孩子这种种才智和能力,则是家长普遍关心的问题,作者也都给予了自己的经验之谈,并推荐了孩子的必读图书目录和练习写作的文章主题等,以及两个儿子的哈佛大学申请书。  家长不可能一辈子将孩子保护在自己的羽翼下,为他遮风挡雨,但可以练就他勇敢、强硬的翅膀,“努力使他们成为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能沉着地进行思考和判断”。那就是:培养出应有的优秀的基本品质,建立起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基本的道德框架,培养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使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学会自我选择,自我塑造,成为自信、自尊、自强的人。  有人说,如果父母让孩子在一片混沌中成长,没有明确的价值观念的引导,而把孩子最宝贵的时间、情感和精力消耗在盲目的摸索之中,这是做父母的失职。因此,从现在开始准备吧,一切都会因之而改变!

内容概要

作者:(韩国)李行哲 赵珍淑李行哲  生于汉城。1979年高丽大学毕业后去美国留学,获得阿肯色州立大学电子专业硕士学位和新墨西哥州立大学电子专业博士学位。现在是Avava研究所的技术经理。他认为“父母的作用是给孩子指引正确的道路”。他把韩国的严格与集中的教育方式与美国的创造性的、自由的教育方式相结合,培养出了两个出色的儿子。

书籍目录

父亲的前言  3第1部分  父母要给孩子开辟好的跑道最有效的家庭教育法:父母和孩子同呼吸、共成长1.1  在哈佛,没有只顾学习的”书虫”  131.2  谁会教育那些连父母都放弃的孩子呢  171.3  不要让他们浪费黄金般的时间  221.4  父母要以身作则  271.5  要和孩子多交流、同呼吸  331.6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要有实现的可能性381.7  再小的谎言也不要轻易放过  421.8  把孩子的好奇心培养成才能  461.9  让孩子学习不倒翁那样的挑战精神  521.10  培养孩子的民族自豪感  56第2部分  将孩子培养成面向世界的人才不仅在学习上,在其他方面也要全面发展2.1  孩子的竞争对手来自全世界  632.2  尽可能地让孩子多参加一些课外活动  662.3  让孩子学一样一生都会喜欢的乐器  712.4  让孩子坚持一项体育运动是很重要的  752.5  孩子的学习习惯取决于家庭氛围  802.6  让孩子学会阅读会使他受益一生  862.7  让孩子经常在众人面前发言  932.8  帮助孩子完成有创造性的课题  972.9  世界上没有幼稚的问题  1032.10  别让孩子成为井底之蛙  1092.11  到大自然中去学习世上的道理 114第3部分  让孩子从小学好基础科目从小学到申请大学各个阶段的学习重点3.1  小学时要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  1193.2  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最好进行记忆练习   1243.3  高中时一小时的价值相当于以后一年多的价值  1273.4  即使土生土长的美国学生也要打好英语基础  1343.5  要完成常春藤大学所承认的AP和IB课程  1413.6  想上大学必须要知道的事情  1453.7  写作水平高对所有的考试都有利  1513.8  审查苛刻的TASP 1583.9  填写申请书时要积极地去了解自己  1623.10  机会不会送上门,只能自己去创造  166第4部分  润太和润浩的TASP文章润太和润浩的哈佛大学申请文章和美国总统奖申请文章4.1  润太的丁ASP文章  1714.2  润浩的TASP文章  1844.3  润太的哈佛大学申请文章  2084.4  润浩的哈佛大学申请文章  2224.5  润太的美国总统奖申请文章  2284.6  润浩的美国总统奖申请文章  2384.7  66个练习写作的文章主题  251第5部分  孩子从小到大的必读书目这些书将对孩子的一生产生重大的影响5.1  为孩子推荐的必读图书书目  2785.2  润太所读过的图书书目  2855.3  润浩所读过的图书书目  2885.4  作为补充教材的参考书书目  292母亲的后记  295

编辑推荐

《七岁准备进哈佛》:一个家庭里的两个孩子都获得了美国总统奖,并进入了哈佛!他们的父母有什么样的教育秘诀?他们自己有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本书是献给青少年以及望子成龙的家长们的最珍贵的礼物,通过撼动人心的成功家庭教育模式,发人深省的成功家庭教育理念,为孩子开辟成功跑道的顶级秘诀,征服哈佛大学的东方父母楷模。在李行哲夫妇的教育实践中,让人自叹弗如的是他们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典范。竭尽所能地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寻找问题的答案,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恰当的鼓励,也有严格的约束;让孩子在和谐自然的环境中长大。

作者简介

《七岁准备进哈佛》讲述你有没有想过有一天自己的孩子会进入哈佛呢?恐怕摇头的家长占多数,其实很多事情并不是想象得那么遥不可及。韩国李行哲、赵珍淑夫妇就一下培养出两个出色的儿子,先后进入了哈佛大学。那么,他们有什么样的教育秘诀,他们的孩子又有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呢?由李行哲夫妇撰写的《七岁准备进哈佛》一书,向我们娓娓讲述了他们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度过的近二十年的成长历程,他们成功的教育方法和理念,他们抚养孩子的坚定信心和严谨的态度,以及他们将教育孩子作为自己人生最重要的目标的信念,读来都颇能令人感慨。至于为人父母的艰辛,他们也坦言:我们“如履薄冰般小心翼翼地一步一步来抚养孩子,反复问着连自己也不知道答案的很多问题”,相信很多家长都有此慨叹吧。他们教育的成功,给我们传达了一个信念,即从孩子七岁开始,培养他正确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这也是父母给予孩子的最能受益终生的财富。

图书封面


 七岁准备进哈佛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终于找到一个培养优秀儿子的案例。作为韩国裔的美国人,这一对儿子先后都获得了美国总统奖,并进入了哈佛。与中国的同类书籍比较,这本书不像自恋式的家族记忆,而是具有更强的操作意义。虽然是从自家教育孩子出发,但让人更多地看到的是教育的规律性的问题。在前半部分的阅读中,我认为这完全是美国式的应试教育方法,因为父母会完全针对大学招生考试的指挥棒来训练孩子。但是,当我读到后半部分两个孩子的申请文章时,发现他们的见解、眼光和志向都十分令人佩服。这是大多数中国孩子无法达到的高度。当然,这两个孩子即使在美国都是顶尖级的优秀学生,拿来跟一般的中国孩子比较当然没有什么可比性。值得注意的是,他们是从小受到美国学校教育的韩国孩子,而美国的较学方式与中国的比起来,要活泼、生动和有深度。从他们的申请文章可以看出,他们的课外阅读内容非常广泛,思考的问题也很有深度。这一定是学校与家庭联合要求的优秀成果。套用中国的素质教育,这俩兄弟也毫不逊色,他们长期坚持参加游泳比赛,小提琴和钢琴的演奏水平也达到专业水准。两个孩子都没有上什么重点中学,他们上的甚至是当地最差的中学,但是每天都由父母接送,做任何事情都有父母参与,甚至每天晚上父母会和孩子面对面坐在一起做同样的习题。用孩子父亲的话来说,就是一家人要“同呼吸,共成长”。——这一切,在我这个暂时的全职妈妈看来,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感觉是全家人一起写的书,不是流水帐 ,而是,有归纳主题的.很有帮助,是健康家庭生活和教育的一个部分,非常感谢翻译,有很多语言是引用中国古代经典
  •     很好的一本书,如果你有小孩一定要这样教育他们,不只为了让他成为精英,更让他健康.
  •     书当天就到了,印刷质量一般。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