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的理性和理性的实践

出版社:关锋 人民出版社 (2009-12出版)
出版日期:2009-12
ISBN:9787010084718
作者:关锋
页数:279页

章节摘录

除了事关“存在”的自然哲学之外,智者更是重点批驳了和现实生活极为密切的政治、伦理领域的那些所谓普遍有效、神圣的理性政治律、道德律,强调它们都是为维护某种可以感受到的利益(或是相互妥协的必要共同利益或是强势力量的利益)而人为约定的,不是“自然的永恒的”,宣扬本性的人——“自然人”——“没有任何他自己的道德标准”,只有感觉和利益标准,不存在普遍有效、永远正确、亘古不易的伦理条例、伦理概念,传播并践行与个人本位相适应的功利主义、伦理相对主义、价值虚无主义。苏格拉底更为决绝地否弃了与人生存意义不大的自然哲学,进而和智者派一道“突破了古代早期形而上学形态(自然哲学)进入实践哲学领域”。然而,与智者们根本不同的是,他恰恰是以理性主义者的角色来关注伦理、政治的,坚决反对智者派的相对主义、功利主义和价值虚无主义。苏格拉底认识到,关于政治、伦理的理性知识也必然如爱利亚派主张的那样,是概念性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从日常生活中感性的、充满暗示或诗意的语言上升到科学的概念,从中剥离出作为普遍尺度(逻各斯)、道德真理的“语言”,不能像爱利亚派那样仅仅把两者绝对对立起来了事,以致不能有效应对智者派的攻击。苏格拉底为此重新发掘并借重了赫拉克利特的辩证法,发明了“问答法”或“精神接生术”。对于苏格拉底来说,“概念无须人制造而是需要人发现:概念早就存在在那里,它只需要人们从它隐藏于其中的个人经验和意见的外壳中解脱出来。”问答法就是剥离个人经验和意见外壳的有效方法,“在相互思想交流中一定会找到共同语言;(对话论辩)是通向(逻各斯)的道路”。存在于爱利亚派那里感性经验、意见与科学概念之间的尖锐对立,就这样被消解了。显然,苏格拉底在借重赫拉克利特辩证法的同时,对之进行了重大改造,剥除其神秘成分,使之符合严密的逻辑程序,或者说,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已经开始从逻辑程序来寻求普遍永恒的逻各斯,以避免巴门尼德批评赫拉克利特的“存在”难题。

后记

马克思、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理论和实践思想,长期是我国理论界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界研究的重点课题和热点话题,实践唯物主义、实践本体论、实践认识论(或社会历史认识论)在某些研究者那里几乎成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思想的代名词。这方面的成果可谓蔚为大观。关于马克思、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的概念、内涵、类型、特性、构成及其哲学史上的革命眭等等,都已经有较为丰硕的研究。随之而生的,是国内研究者对马克思、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理性研究兴趣的逐渐兴起。不应否认,马克思、马克思主义实践理性的研究,同样取得了很多成果,但这方面的成果大多偏重于对马克思、马克思主义实践理性进行诸如历史渊源、它与哲学史和思想史上一些著名的实践理性思想之间的关联与分歧、它在当代的误解等的考辨,而立足于实践唯物主义、实践向度去解读和梳理马克思本人的理性观,这方面的研究较为匮乏和薄弱。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是启蒙运动的产儿,马克思是公认的承继启蒙精神的理性主义者。挖掘马克思本人的理性主义、理性观,不是无足轻重的;相反,在笔者看来,它是丰富和发展马克思思想、马克思主义一项重要的基础性理论工作。

内容概要

关锋,男,1974年生,河南省息县人,2005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获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博士学位,现为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副教授,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教研工作,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等。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一项,作为主要成员先后参加多项国家和省级课题项目。近年来,在《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自然辩证法研究》、《天津社会科学》、《社会科学》、《学习与探索》、《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江汉论坛》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多篇文章。

书籍目录

导言第一章 理性观的哲学史探考第一节 作为终极性的“真”和“善”的理性:古代本体论理性观一、前苏格拉底哲学:理性和逻各斯(本原)二、苏格拉底:理性与“善本身”(概念的“善”)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理性和超验的真、善世界第二节 作为确立普遍真理能力的理性:近代英法科学认知理性观一、近代自然科学理性:运用科学方法发现确定知识的能力二、“道德真理”、“政治真理”的发现:科学认知理性的推广三、科学主义的形成第三节 走向“大全理性”:德国古典哲学理性观一、
康德: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的分立二、从费希特到黑格尔:“大全理性”的形成和理性的本体论化小结第二章 走出抽象理性:马克思理性思想的演变和发展第一节 马克思在什么意义上是理性主义者第二节 走出抽象理性的迷途:马克思理性思想的演变、发展一、最初康德式的理想主义理性观二、博士俱乐部期间的自由主义理性观三、莱茵报时期黑格尔的绝对理性观四、莱茵报晚期到“新唯物主义”的创立:人本主义理性观五、1844年到1845年前后:走向实践理性第三章 马克思实践理性析要第一节 实践的唯物主义:马克思哲学的总界定一、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形成的文本标志二、实践的唯物主义: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实质三、实践唯物主义视野中的人、自然、社会:实践本体论第二节 实践理性: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视域中的实践和理性一、马克思实践理性的形成二、实践:人的存在论意义上的还是认知意义上的?三、实践的特征、属性分析四、现实的人:实践人、非理性人、理性人五、实践唯物主义中的实践理性,应突出强调什么?第三节 社会历史认识论:马克思实践理性的知识论一、马克思实践理性与认识论二、实践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实质:实践认识论或社会历史认识论三、社会历史认识论:认识主体与认识对象的社会历史性四、物质生产实践与社会历史认识论中的“自然认识”五、社会革命、社会改革实践与对“社会、历史的认识”小结第四章 马克思实践理性的当代反响:以哈贝马斯、萨林斯为例?第一节 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交往理性”第二节 萨林斯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文化理性”小结第五章 和谐社会:实践的理性与理性的实践第一节 和谐社会、理性与实践一、和谐:马克思实践理性的本有维度二、和谐社会与理性的实践三、和谐社会:实践创造的和谐与理性的和谐第二节 从实践的理性到理性的实践一、不合理的实践与失衡的理性:现状反思二、和谐社会:和谐的实践理性和理性的和谐实践 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编辑推荐

《实践的理性和理性的实践:马克思实践理性思想探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研究丛书。

作者简介

《实践的理性和理性的实践:马克思实践理性思想探析》内容简介:相较于古代本体论理性观、近代英法科学认知理性观和德国古典哲学理性观,马克思的实践理性观实现了实践观和理性观上的双重革新与二者的有机统一。这是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内核关键的要点之一。以哈贝马斯、萨林斯为代表的西方学者对马克思实践理性、劳动范式乃至历史唯物主义的抨击,大都与没有准确把握这个要点有关。
和谐社会理应是实践的理性和理性的实践双向良性互动的统一。

图书封面


 实践的理性和理性的实践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