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衣文录》书评

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8-05
ISBN:9787806031902
作者:孙犁
页数:231页

短而隽

1 书衣。孙犁是爱书之人,为了保护书籍,他用硬纸给书籍包上书衣,并题上文字。这些文字收集起来出版,就有了这本书衣文录。2 文字。从所题的文字来看,有的是读此书的感悟,有的是谈得书经过,有的与此书完全不相干,记得是生活中琐事,类似日记。孙犁晚年心情灰恶,他之醉心于包书衣,一则是因为爱书,但更多得是排遣寂寞,打发时间。3 性情。周恩来的去世,孙犁书之再四,言辞悲痛,但对同一年去世的另一位伟人,却不著一词,可以看出他的好恶。4 有人将孙犁与沈从文,汪曾祺相提并论,我看孙在文学才华和学养上都有所不及。孙犁早期的文字清新喜人,到晚年却越来越沉重,可以看出艰难岁月在一个耿直文人身上留下的痕迹。

宛如一幅盛日里绽开的荷花图

我很喜欢读书信、书话、序跋类书籍,此类读物不拘泥文体,没有条条框框限制,作者行云流水、就熟驾轻,读者徜徉其间,轻松自如、遐想翩翩。孙犁老人实属大家,其文平和、淡如荷花不着粉黛,其人倔强、恰如莲叶遇水不浸。该小书装帧精美、用纸考究,实为山东画报又一力作。耕堂藏书颇丰、其书衣文录笔走龙蛇,别具一格!孙老久居沽上,该书由津沽著名书法家王学仲题签可谓增色不少!

芸斋书简

  小时候家里存有耕堂老人的《铁木前传》的,至今记得那异常恬净,又异常精神的文字。分明是弥满了战争时代硝烟和动员、工作和辗转的紧张气息,无心无迹的读下去,却只觉得手艺人工作的热闹,紧张,有趣。孩子们也自觉地参与进去,做点力所能及的活计,全神贯注的随地嬉戏,到处是童年特有的干净、踏实和快乐,老铁匠和木匠实实在在的交情,人们紧张而亮堂的心劲儿。心里真是起了异常的震动:那样的时代,可以容许这群脱胎于农民的手艺人和他们的子女,只是坚守着高贵的对生活的信仰,凭着一股儿韧劲儿单调而朴实的生活下去,而细节都闪烁着明亮的,黑铁一样的色泽,有一种精力弥满,特别快活又微微惆怅的劲头儿。  而那时阅读的文字,都象张三丰“太极初传柔克刚”一样,是精神焕发,恬净,简洁,又异常有力的。全是安静里读出的生动机趣,没有一点花巧的。  也有积年的旧语文课本,刚识字的时候就翻出来看,上面就有老人的名篇《白洋淀》,现在捧了这两本薄薄的《芸斋书简》,才知道幼时觉得明亮、朴实的文字,其实编选时做了大量有损文字感染力的删节,老人在一封信里回答语文编选委员们无知然也是情绪高涨的质疑,平静的,执拗的,为了保留那些口角生动、带了白洋淀新鲜而明快气息的对白一点一点的执辩:不,这一段不是影射什么,那一段也并没有轻视妇女干部的工作能力。通篇读来,这样认真的细致的分解,字里行间,通是浓浓的无奈的荒谬感。  芸斋书简陪伴着度过了两个下午和夜晚,心里仍是蔓延了幼时那样强烈的震动。老人的文字之美,是如正直而简单的芦苇,天然带了天地的风露之清美,庄户人的朴实温厚的。本意是希望买到老人的《书衣文录》,我是喜欢读书的人,愿意看看这位以爱书成癖闻名的老人,在晚年如何细致的爱惜着那些古书,又默默的和古书的文字后面站着的一个个高贵而遥远的灵魂交流的文字。  现在仍然想看耕堂的书,不只书衣文录,风云初记,耕堂劫后十种,我想看全部。  只要是真心的喜欢一本书,愿意去汲汲不断的追寻,这世界上本没有寻访不到的书。我是有这样的自信的。其实道理和找一个人一样,只有你不想联系,不想去找,即使对方刻意隐瞒行迹--其实并没有找不到的人。  在网上搜索老人的资料,意外找到了老人新时期出版的大部分书籍,在一家网上书店原价出售。异常快乐,欣喜之余,写下这些文字。老人在答复那些为他作传的信里,反复认真的说:评论一个人的作品,要清楚作者的生活环境、经历和思想气质。别人为他作传,也是希望细节准确,简洁而传神有力。那么下一次为耕堂老人的书作笔记,应该是在极廓大清和的快乐之后了吧。  又:芸斋书简是老人历劫而得以保存的少量信件、和新时期部分书信的结集。有几封说到做人、评论的种种道理,又提到临贴、赏玩瓷器的心得,偶然有读前人书籍的体悟,可以从中见到老人晚年抒写书衣文录的心境。有一篇写给纪昀的后人,较为详细的述说了纪昀的为人及《阅微草堂笔记》的价值,很是喜欢,算是与耕堂老人有了一点精神交会的光芒。书里提到老人在浩劫中,曾与一名年纪相仿的中年女子通信,达一年之久,信件积四百余封。后均手付一炬。真是令人想往,慨然不已。早年写给朋友的信里有几处口角异常俏皮,如抱怨写作受到家人打扰:她们(指母亲与前妻)采取了轮流骚扰制来这里小住。读之莞尔。

不朽的书衣

先说一句:这个ISBN号和封面明明是《书衣文录》的,怎么变成《芸斋书简》了呢?似乎二者用的一个书号啊……这本小书确实奇特,说不清题材,是日记、随感或者书话,甚至字帖?从小看哥哥给书包皮,心里笑他因爱惜书却遮了本来挺漂亮的封面,有点出力不讨的感觉。今日却见了另一个有同样爱好的老头儿,而且边包边写,烂纸碎册皆成尺牍,几十年不缀,思之慨叹。书中多记为书包衣之趣,如《广群方谱》(67页)上所记之第二条:“余近年用废纸装书,报社同人广为搜罗,过去投入纸篓者,今皆塞我抽屉,每日上班,颇有所获。”读之大乐。另有句:“适市委宣传部春节慰问病号,携水果一包,余亟倾水果,裁纸袋装之。呜呼,包书成癖,此魔怔也。”让人愕然后捧腹心仪。又多有直率可爱之处:“有一年不外出散步……仍到胜利路一带,车辆增多,污秽如故,择路而行,小心瓦砾。此种散步,不如闭户。”(《古今小说》书衣,67页)“后得者注意:此珍贵书也。”(《梅村家藏稿》,87页)。并多有日记样字句,无论大小事体,皆随手书来:“地大震,屋未塌,书亦未损,余现亦安,能于灯下修书,可知命立身矣。”(《诗品注》,90页)于唐山大地震时竟先担心举家安身之屋,再书,末才及己。又如九十五页等处借书之遭遇不同述及文革中人之际遇,让人倍觉感慨。更有因书内容为宾礼,婚礼而思及自身的一则,不经意间让人读之欲泪下:“吾出征八载,归而葬父;养病青岛,老母去世未归;‘文化大革命’时,葬妻未送。于礼均为不周,遗恨终身也。”(《吾学录初编》,168页)另有述及罗振玉和周作人诸君时,好恶分明,字句毫不模糊。而论及日记和白话等文事时,也甚有见的。最喜其对今日书籍装帧的不满:“过去的书籍,没有广告。顶多有些本店出售的书目。目前的书刊,从封面到封底,都是红红绿绿的广告,语言污秽,形象丑恶,尚未开卷,已使人不忍卒读,隐隐作呕。这些往日的线装书,则是一片净土,一片绿地。磁青书面,扉页素净,题署多名家书法;绿锦包角,白丝穿线,放在眼前,即心旷神怡。”虽则此种线装古旧书已经难见,可近日越来越为恶滥装帧所苦,所言深得吾心。这书又选了多幅手书图像,虽外行也可知老头说自己字烂过谦了。忽然也有了包书的冲动,题字不敢,单是对自己都未曾临幸过的那些书的抚摸和熟悉,就足以让人快活无比了。这书真的给人一种从一个全然不同以往的角度观看的快乐,恰如作者述及的那句终于查到的本不知出处的偈语:“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拉拉洒洒竟讲了这许多,赶紧结了!孙犁曾居青岛休养,书中偶有涉及,一处犹如亲见:“去年此时,一小鸟扑入室内,方思永伴,又受惊一逝不返。余在青岛时,伫立海滨,见海鸥忽下浴于海水,忽上隐于云端,其赴如恋,其决如割。痴心相系,情思为断。小钟嘀嗒,永志此缘。”

如果耕堂老人把文录发了微博

把《书衣文录》看成一本微博集,也没有什么不合适的。短一点的,直接发了;长点的,弄个长微博。那时候,没有互联网,更没有微博,如果有的话,耕堂老人会不会把那些文录写成一条条的微博?想想如今微博界以读书为主旨耕耘在微博上的,名头响的,首推@鹦鹉史航。瞧瞧这人的系列单口相声《史航说书》,觉着也蛮算他的同道人。可是细一琢磨,又不对。以耕堂老人文字的典雅精当,定不会输给史航,可是要论粉丝数,肯定不是史航的对手了。原因很简单,一个愿意清静的老头,那里会比得上时而口吐莲花,时而骂人奇绝却不带脏字令对方气绝的鹦鹉呢?他活动范围太广,你看他一会儿和文艺青年厮混;一会儿又跑到影视圈里侃大山。所以,炫书不能算是他的主业,业余爱好而已。我眼界浅陋,其它的同道人不了解,差可比拟的,只有@藏书家谢其章 了。在这本书里能看出耕堂老人在患难当中的悲苦,还有苦尽甘来的欢颜。这个分界线以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为界,前后的几幅照片也很应景,两项对照,能看出劫后余生的欢悦和欣喜。书的后记里,已经把这本书的存在的意义说的很明白了。并且还把这种读书记的体例向前推进到宋代。宋晃公武的《郡斋读书志》和宋陈振孙的《直斋书录题解》,“这部分是读书记的这类书的鼻祖”。我记不清是在什么样的书里得知耕堂老人有这些文录。首次接触他的文章肯定是在高中的时候,因为那时的课文里有他最著名的小说《荷花淀》。读高中的时候,学校隔壁有个破败的图书馆。冷清如同古庙,诺大的院子,植了几株干巴巴的小树,也看不出是什么树种。我肯定是在那里的破旧图书里知道了孙犁更多的文章,同时也知晓了他有过如此的文录。知道之后,就想着哪日才能得窥一眼,了却痴迷的心愿?现在算来,已有十多年之久了。


 书衣文录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