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国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00-2
ISBN:9787544215015
作者:莫言
页数:366页

内容概要

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童年时在家乡小学读书,文革中辍学回家务农。1976年参军。1984年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1986年毕业。1988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创作研究生班,1991年毕业,获文艺硕士学位。原为总参文化部一级创作员,1997年10月转业,现在中国《检察日报》社工作。
1981年开始创作,迄今有长篇小说《红高梁家族》、《天堂蒜苔之歌》、《十三步》、《酒国》、《食草家族》、《丰乳肥臀》、《红树林》等,中短篇小说集《透明的红萝卜》、《爆炸》、《欢乐十三章》、《白棉花》、《怀抱鲜花的女人》、《神聊》、《师傅越来越幽默》等。另有《莫言文集》五卷。

作者简介

省人民检察院的特级侦察员丁钩儿奉命到酒国市去调查一个特殊的案子:酒国市的官员吃掉了无数婴儿。但到酒国市的人没有能经得起诱惑的,丁钩儿虽不断提醒自己不喝酒,最后却醉酒淹死在茅厕里。
《酒国》中的官员之所以为官,不是因为他们才华高过他人,而是因为海量,并且食欲旺盛。吃的影响已经到了这样一种地步,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酒国》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反腐小说,莫言在酒国中还通过酒国酿造学院勾兑专业的博士研究生李一斗不断寄给作家莫言的小说中,几乎将整个20世纪中国各种各样小说,从狂人日记到武侠小说,再到魔幻小说、先锋小说之类都戏仿了一遍。
《酒国》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单一的意义指向,它的意义是滑动的、变幻不居的,在话语方式上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反讽、戏仿和悖缪的手法。


 酒国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9条)

  •     自以为自己的心已经足够坚硬了.可以承受一切的虚拟打击.然而,我被莫言打败了.在图书馆,打开这本书,正好翻到了卖孩子那个片段以及特派员吃第一顿饭的那一页.终于不能承受如此大的心理压力,我把书放下,离开.
  •     莫言的小说中《酒国》是极好的一部,这好处不在语言(因为第一章中平头的话不合身份,且全书中外国的语调又太多,未免刻意),而在它的结构。一般来说,小说的结构往往两条主线,一气呵成。但莫言的小说并非如此,除最后一张外,他的每一章节都是断开的,分成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小说《酒国》的主要内容,以丁钩到酒国市追查吃孩子一事为主线。第二部分是李一斗与“莫言”的通信,这又细分为李一斗的来信和“莫言”的回信两个段落。第三部分是李一斗以酒国市的生活为主体创作的小说。三个部分的次序是按照第一章回出现的顺序排列,但这个顺序并不确定,而且很灵活(比如第四章就在结尾多出一封李一斗致“莫言”的信)。三个部分的策划将完整的小说段段割裂开来,使读者在三种环境以及四种语言场(第二部分可分为李一斗的语言场和“莫言”的语言场)中穿梭游弋。交织而不紊乱,是一大难事。且莫言小说的三大部分虽然各有侧重,但绝非像后来格非所尝试的《凉州词》一样,只是两部分的类同,而情节互无交织。《酒国》的三个部分内容并不相类,就如第三部分而言,虽然有其连续性,但独立看来,却是可以分成侦探、残酷现实主义、表现主义、象征主义、魔幻现实主义、武侠小说、结构主义等等,用书上腰封的话来说,这是一部小说文体的“满汉全席”。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都是以酒国市为创作对象,所以内容互相有所关联。当读者觉得第三部分的内容即将脱离主题的时候,莫言能够将内容恰到好处地拉回来,第四章中李一斗小说中突然出现的余一尺,到了第五章的对应内容中就有了交代,原来他就是那个鱼鳞少年,这也就同前三章的内容有了联系……而第二部分乍一看,似与全书的内容无关,或者被认为是仅仅为了引出第三部分。实际上第二部分引出的内容是第十章的颠覆,引出的是“莫言”去拜访酒国市。这样作者作为一个人物投射到小说中,投射的主角“莫言”虽然并不等于作者本人,但作者可以通过“莫言”的视角,看到酒国市的客观情况,也容易对第一部分的内容作出必要的说明和修正。在第一部分内,余一尺和汽车司机都已经被丁钩开枪打死,但二人却在第十章,完整出现在“莫言”的眼前。也就是说,第一部分二人被打死的内容不是小说内容中的真实存在——用作品中的语言来说“这个原本与侦察员毫不相干的侏儒竟然死在了侦察员的梦中”。这里提到“侦察员”三字,是对第一部分第一章回的反扣,提醒我们作品原来的主线,即调查吃婴儿的事件并没有完成。而“梦中”则表明了包括余一尺和汽车司机之死等一切并不是真正的情节,而不过出自丁钩的幻想——酒的幻想。那么,那名警察为什么要将丁钩铐起?丁钩所吃的到底是藕片还是真正的男婴手臂?一切因丁钩视角的失真而变得扑朔迷离。所以《酒国》的叙事,实际上是失真视角的叙事,也是无效视角的叙事。它只提供了一个事件的轮廓,更多的情节有待于读者的想象与补充。欧洲人读《哈姆雷特》,喜欢探讨哈姆雷特是真疯还是假疯,莫言的《酒国》在这一点上做的十分到位。而当第一部分被第二部分及其所引出的第十章颠覆以后,另一以酒国为题材创造出的系列,亦即小说中第三部分便成为了通向小说情节真实的重要之途,所以第二部分解构了第一部分之后,又建立起第三部分的权威,也成为联系两大部分的重要纽带。莫言做出的“割裂—统一”式的解构尝试,将小说的主次部分颠覆完成的异样完美,这样的文学结构方式,即便在整个中国文坛也是不多见的。
  •     莫言的小说中《酒国》是极好的一部,这好处不在语言(因为第一章中平头的话不合身份,且全书中外国的语调又太多,未免刻意),而在它的结构。一般来说,小说的结构往往两条主线,一气呵成。但莫言的小说并非如此,除最后一张外,他的每一章节都是断开的,分成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小说《酒国》的主要内容,以丁钩到酒国市追查吃孩子一事为主线。第二部分是李一斗与“莫言”的通信,这又细分为李一斗的来信和“莫言”的回信两个段落。第三部分是李一斗以酒国市的生活为主体创作的小说。三个部分的次序是按照第一章回出现的顺序排列,但这个顺序并不确定,而且很灵活(比如第四章就在结尾多出一封李一斗致“莫言”的信)。三个部分的策划将完整的小说段段割裂开来,使读者在三种环境以及四种语言场(第二部分可分为李一斗的语言场和“莫言”的语言场)中穿梭游弋。交织而不紊乱,是一大难事。且莫言小说的三大部分虽然各有侧重,但绝非像后来格非所尝试的《凉州词》一样,只是两部分的类同,而情节互无交织。《酒国》的三个部分内容并不相类,就如第三部分而言,虽然有其连续性,但独立看来,却是可以分成侦探、残酷现实主义、表现主义、象征主义、魔幻现实主义、武侠小说、结构主义等等,用书上腰封的话来说,这是一部小说文体的“满汉全席”。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都是以酒国市为创作对象,所以内容互相有所关联。当读者觉得第三部分的内容即将脱离主题的时候,莫言能够将内容恰到好处地拉回来,第四章中李一斗小说中突然出现的余一尺,到了第五章的对应内容中就有了交代,原来他就是那个鱼鳞少年,这也就同前三章的内容有了联系……而第二部分乍一看,似与全书的内容无关,或者被认为是仅仅为了引出第三部分。实际上第二部分引出的内容是第十章的颠覆,引出的是“莫言”去拜访酒国市。这样作者作为一个人物投射到小说中,投射的主角“莫言”虽然并不等于作者本人,但作者可以通过“莫言”的视角,看到酒国市的客观情况,也容易对第一部分的内容作出必要的说明和修正。在第一部分内,余一尺和汽车司机都已经被丁钩开枪打死,但二人却在第十章,完整出现在“莫言”的眼前。也就是说,第一部分二人被打死的内容不是小说内容中的真实存在——用作品中的语言来说“这个原本与侦察员毫不相干的侏儒竟然死在了侦察员的梦中”。这里提到“侦察员”三字,是对第一部分第一章回的反扣,提醒我们作品原来的主线,即调查吃婴儿的事件并没有完成。而“梦中”则表明了包括余一尺和汽车司机之死等一切并不是真正的情节,而不过出自丁钩的幻想——酒的幻想。那么,那名警察为什么要将丁钩铐起?丁钩所吃的到底是藕片还是真正的男婴手臂?一切因丁钩视角的失真而变得扑朔迷离。所以《酒国》的叙事,实际上是失真视角的叙事,也是无效视角的叙事。它只提供了一个事件的轮廓,更多的情节有待于读者的想象与补充。欧洲人读《哈姆雷特》,喜欢探讨哈姆雷特是真疯还是假疯,莫言的《酒国》在这一点上做的十分到位。而当第一部分被第二部分及其所引出的第十章颠覆以后,另一以酒国为题材创造出的系列,亦即小说中第三部分便成为了通向小说情节真实的重要之途,所以第二部分解构了第一部分之后,又建立起第三部分的权威,也成为联系两大部分的重要纽带。莫言做出的“割裂—统一”式的解构尝试,将小说的主次部分颠覆完成的异样完美,这样的文学结构方式,即便在整个中国文坛也是不多见的。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不敢说读懂了,但是作者瑰奇的想像与深厚的功力真的令我惊叹!
  •     还可以
  •     光怪陆离,荒诞不经,想象丰满,寓意深远。可惜就是我比较看重小说的故事性,酒国在故事性上未免有所欠缺,下次还是看几本侦探推理类小说满足下自己吧,不过这是读的莫言的第一本小说,本来想看天堂蒜薹之歌的,但那本实在看不下去。
  •     触目惊心
  •     两个让人迷迷糊糊的故事,两个从幕后一点点现身的作者,穿插起来,就成了一曲酒国的哀歌。我不确定自己是否真的揣摩准了作者的意思,但是有一种表面上看着稀奇,其实却似曾相识的感觉。
  •     给三星是因为年代久远大多遗忘了
  •     好
  •     高中那会儿看的,我压根没看懂
  •     节奏有点把握不好啊
  •     还是不懂
  •     这部作品真是神作。小说家有自己的写作风格,莫言却能幻化成两个人,用两种方式写作。特别是酒博士那种“酒醉狂言”似的写法,充满了狂放不羁的感觉。而莫言以“自己”角色写的丁钩的故事则在酒博士的文章引导下,越来越具有魔幻现实主意。其中的不少场景让人想起了姜文的《太阳照常升起》,不知道老姜是不是也是莫言的粉丝。
  •     得诺奖前捞来看的,不是很喜欢,魔幻味太浓。也是因为提要很抓人眼球才看,像什么烹制肉孩,挺有噱头。书中采燕等几章挺出彩,其他也就粗粗扫过去,满是上世纪味道。
  •     真邪乎
  •     我觉得像真的呢
  •     荒诞。
  •     刚看完姜文的一步之遥又看了一半这种恣意妄为,毫无保留秀才华的书,简直不能再合适不过了。 从阅读性上来说肯定不够5星,但怎么就这么喜欢有才华的聪明人肆意妄为呢? 能看懂这本书,从中能体会到快乐的人,我们一桌喝酒的话一定会其乐融融 大声斥责那些弱智文学。
  •     高中时读的,那时候莫言还没获诺贝尔奖,所以读他很坦荡。当时虽然很恶心这个封面但却依然读了下去,是《蛙》出版的时候,没想到时过境迁,读他文青觉得你装逼,读他普青觉得你装逼,读他逼青觉得你是逼。。我本想避嫌,但是一切都可以用韩寒一句话来总结:避你妈的嫌。
  •     太深刻。
  •     太魔幻,看不懂,不过很有意思
  •     初中时候看的,完全搞不懂是什么,稀里糊涂的,但觉得挺好玩就是了,还买了本盗版的《四十一炮》一直都没看摆在架子上。最近莫很火嘛,想想自己竟然还读过他的书。
  •     莫是大牛, 但我不享受讀他的小說, 所以三星.
  •     酒酒酒 以酒代茶
  •     这是一本被人遗忘的小说。要不是诺贝尔我可能现在还不认识莫言。一本出色的作品被人忽视,这本不应该出现在中国,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顺便……这装帧也是醉了
  •     当年读的貌似是这个版本 红烧婴儿...啊
  •     原来居然这是莫言的书啊 ... ...
  •     大学的时候在图书馆看的,当时只觉得莫言的文字太有带入性,看一看就头晕脑胀,感觉和楠竹一同陷入了生理或者心理的困境,于是。。。我没看完。 大概10年后,莫言诺贝尔了,重新来看,也许是年龄的关系,居然看进去了。。。估计过几天就能看《百年孤独了》 不好意思和书评无关。十分肯定莫言先生的文字。
  •     光怪陆离的成分太重,冲淡了讽刺的力量。
  •     看不懂。莫言=莫名其妙的语言?
  •     也是用了数年,方能在无书可看时勉强拿起,多次努力下方看完,意识到它是好作品。
  •     狄奥尼索斯神圣光环笼罩下的重口味幻想…
  •     冲一开始就醉了,再也没有醒来
  •     十分适合想改吃素或者减肥的人
  •     为了评论读小说,这种动机大概不多。故事说不出什么,莫言还蛮有幽默感的
  •     马亲王赞过的书。。觉得还成吧 反正别人倒是写不出来 作家不就应该写别人所不能写么不是 但是看得真是让人不舒服
  •     没读完,读到20页,平头说:“⋯⋯我们这里醉酒的都是些没有知识、没有教养的下里巴人,阳春白雪从来不醉⋯⋯”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不是这么用的吧。
  •     不怎么喜欢,没坚持读完。
  •     读完这本书吃了一年的素。 看完后不禁想,人性的下限是什么??
  •     boring
  •     读过,没读怎么懂。
  •     瞎J8写。说的是戏仿,但都是一个风格。
  •     我不喜欢这种形式的小说,还是《双城记》这种好看
  •     最爱
  •     满纸戏谑言~~~
  •     枪。
  •     太魔幻了,接受无能:{
  •     老实说,要不是因为课程作业要求看这本书,我应该不会去看酒国……老实说,酒国是我读的第一部莫言的作品,但却给我留下了阅读阴影。我不否认它的现实意义,也不否认它的审丑价值…但就对我个人而言,这不合我的胃口吧…很重口…蛙很好看,本来可以扭转我对莫言的印象的,然而酒国给我的阴影还是很深,给个建议,不喜欢重口的人想读莫言的话,第一本就不要看酒国了吧,看蛙,那本真心棒
  •     莫言
  •     官 吃小孩儿...妖官儿
  •     应景式地阅读,发现该作品信息量极大!可以说有好几条线贯穿其中,而彼此间又有说不清道不明的联系。构思巧妙,一些情节桥段令人称赞,也科普了关于酒燕窝等食材知识。只是文字表达和叙述的方式不敢恭维,时常跳戏,文字和思维太过于跳跃,太意识流了!主题不明,中心思想模糊。可谓神作,在下不才,不做评论!
  •     国产凌凌漆大破送子杀机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