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衡

出版日期:2014-7
ISBN:9787508646215
作者:[美]史蒂芬·罗奇
页数:304页

内容概要

史蒂芬•罗奇
耶鲁大学全球事务与管理学院高级研究员。他曾任摩根士丹利亚洲区主席,在其职业生涯中,并长期担任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他还曾担任美联储研究员和布鲁金斯学会研究员。他的作品作品包括《未来的亚洲》等。
他曾提前预警美国金融危机,是华尔街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他因对全球经济复苏持悲观态度而闻名,但对中国经济一直抱有乐观态度。

书籍目录

推荐序  从中美经济、金融互动,把握经济、金融政策走势
中文版序 中美将如何变化
前言 21世纪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如何飞跃
第一部分 开端:全球失衡的危急关头
第一章 政治经济繁荣的背后
终级消费者:大肆花钱的美国人
终级生产者:中国奇迹
为了增长而增长
相互依赖陷阱:危机还是机遇
第二章 究竟谁依赖谁:虚假繁荣的背后
中国进口:是商机还是威胁
从中国到美国:连接金融的资本流动
欧洲:中国出口增长的助燃剂
无缝世界中的跨国公司
不对称的再平衡:如何转变相互依赖
第二部分 领导力与权力:中美经济领导者
第三章 老板与大师:朱镕基与格林斯潘
“一个确保、三个到位、五项改革”
“要生存,你需要一个思想体系”
从微观到宏观的飞跃
无路可出
第四章 伟大的稳定性辩论:温家宝与伯南克
人民的总理
从教授如何到主席
“四个不”:直觉、原则和重点
承诺:不会重蹈覆辙的美联储
维稳:谁将改变相互依赖
第五章 鲜明的对比:美国政府与中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
发展与改革:中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
协调与统筹:美国政府
谁做得更好:计划还是战略
从理论到现实:中美战略实施
第三部分 零和:谁将做出牺牲
第六章 更具破坏性的全球化
共同面临全球化浪潮
谁是美国的“替罪羊”
重新思考李嘉图
不乐观的现实:全球化下的相互依赖
第七章 多边世界中的双边主义
美国不会储蓄
中国太会储蓄
102个贸易逆差
供应链经济:全球化生产扩张
货币陷阱
第八章 “中国抱怨”
人民币汇率:中国是在管控还是在操纵
中国作弊了吗:不公平贸易
什么都能盗版吗:中国如何保护知识产权
网络黑客:谁是幕后黑手
无须担心的“中国崩溃论”
什么才是真正的“中国抱怨”
第四部分 压力与隐患:中美如何合作
第九章 大失衡和大危机
美国消费时代终结
全球贸易萎缩:中国受害最深吗
碰壁的中国生产商
危机余波:欧债危机再起
危机引发危机
再平衡:刻不容缓
第十章 糟糕的政策:谁将影响谁
强硬贸易措施从何而来
美国将怪罪中国吗
如果美国点燃导火线:设想中美贸易未来
过去与现在:“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复兴?
囚徒困境:谁将说不
第五部分 解决之道:摆脱相互依赖
第十一章 再平衡
不可承受的结构改变之重
中国的未来
今后的美国
从失衡到再平衡
第十二章 中美的下一次遇见
美国的终极出口
中国的终极进口
中国服务业红利
力量的融合:让中国消费者活跃起来
不对称推动:谁将迈出第一步
第十三章 互联网和双重身份危机
中国大改革
两极分化:互联网的力量和机遇
相互依赖的镜子:中美如何看待彼此
致谢

作者简介

自20世纪以来,还从未有哪两个国家能像中美两国那样,对带动全球经济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自20世纪70年代起,中美两大经济体就陷入了一种尴尬的相互依赖关系。随着中美面临各自经济结构化转型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和挑战,这种相互依赖的平衡关系正在经受考验,而全球也在等待这一转型的结果。
身为摩根士丹利前首席经济学家兼亚洲区主席,本书作者史蒂芬•罗奇曾亲历亚洲金融风暴,对中美两大经济体之间的关系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
罗奇深入提炼和分析了中美经贸关系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包括贸易摩擦、知识产权保护、高层领导决策风格、互联网发展等。并对重点问题进行了详尽分析,给出了极具前瞻性和指导性的意见:
美国低储蓄率和中国高储蓄率给各自发展带来哪些问题?
中国如何依靠现代服务业发展,实现由传统外向出口型发展向内需发展模式的转型,从而实现经济的再增长?
相对于中国制订了长期发展规划,美国为何相对短视?
为构建健康、可持续的中美政治、经济关系,中美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应做哪些努力?
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美两个失衡的经济体都面临紧迫而关键的再平衡过程,这是这种失衡促使中美双方都在寻求解决日益增加的矛盾的良方。罗奇认为,今后的美国将更加依赖中国,反之亦是如此。
对于任何想要了解中美经济发展的挑战和机遇、未来世界发展的人来说,本书不容错过!


 失衡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中国与美国这两个国家应该如何面对与处理目前的双方关系,尤其是经济方面的关系?这是史蒂芬·罗奇的新书《失衡》所探讨的主题。  周三的中午,摩根士丹利中国为史蒂芬·罗奇的新书举办了一个小型的书会。虽然他现在的身份已经是耶鲁大学的高级学者,但这样的一次活动,证明了这位曾经为大摩工作了30余年的老员工在这里仍具有重要影响力。  罗奇显然是中国的常客,但是我却是第一次有幸听他谈论自己的书和最新的观点。众所周知,相对于很多的国外经济学者,罗奇是“难得”对中国抱有极乐观态度的研究人士,尤为奇特的是,他的乐观已经持续了多年,而更为奇特的是,他这么多年的乐观竟然都被验证是正确的。所以,作为听者和读者,我也就特别好奇,这位向来如此看好中国的人,会对中美的未来有何新的见解。  但这位身材高大头发稀疏而蓬松的专家的开场白却是从一段失败的经验谈起。他一边抠着手指一边回忆起历史。上个世纪末,他所在的摩根士丹利研究团队的实力在全球首屈一指,可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判断失误, 却近乎成为他们最大的耻辱。当年被看好的亚洲新兴市场国家接连倒在危机之下,而幸灾乐祸的人们相信,中国必将是这轮风暴中倒下的最后一张多米诺骨牌。但这时接受教训的他却开始知道不能贸然做出判断,因为当时没有谁对中国的经济现状和运行规律有深入的了解。于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罗奇决定要更多的通过实地考察来来了解中国,据他自己说,当时他一月甚至要到中国两次,而最终他也收获到了辛勤工作的果实:对中国更加了解了,对中国的判断也更加准确了。从那时候起,罗奇等人就逐渐认识到,中国的巨大变化必然会使之成为亚洲经济的领导者,同时也将成为全世界发展的强劲推动力。  如今,罗奇认为,目前的中美关系、尤其是经济方面已经落入了一种互相依赖(codependency)的失衡状态。互相依赖是一个心理学术语,简单点说,就是两者之间谁也离不开谁,但是随着时间推移,这种情况一定会出现恶化。罗奇笑言,这就像是美国的婚姻关系,长此以往结果一定会很糟糕。  相互依赖有多种具体表现,比如美国需要依赖中国的廉价商品,沃尔玛里70%的廉价商品都是来自中国。而中国发展则需依赖对美国出口贸易,需要在汇率上关注美元。如此等等。罗奇的看法是,这种开始自1978年的相互关系形态是不可持续的,目前已经导致了失衡,因此需要“再平衡”。  在罗奇看来,再平衡的策略很明确,就是要中国增加消费,减少储蓄,相反美国需要增加储蓄,减少消费。但是正如他自己所说,这样的问题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而在这一方面,他似乎也没有在书中提出过多的明确方案。  但值得注意的是,罗奇在本书中用很多的笔墨分析了过去20年中美之间经济领导者的异同。在我看来,也许这是罗奇在从历史中寻找解决未来方案,也可能是他在隐约中相信,很多的问题也许真的需要有智慧的人才能获得真正的解决。正如他自己说的,除了数字表象之下,去了解经济政策制定者的理念与价值观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他在书中称赞了时任总理朱镕基,认为他继承了邓小平的政策,并且推进了很多艰难的改革。他说:“朱镕基仿若一位大师”。与此同时他也谈到了格林斯潘。但在他看来,格林斯潘有过多的意识形态,不够实用,而且过度沉迷于新技术下的金融创新。当然,他也说失衡也是在此阶段就埋下了伏笔,因为无论是朱还是格,他们都太专注于经济增长了,于是乎一些风险也就因为被忽视而变得重大起来。  罗奇对朱的赞扬和对格林斯潘的批评,一方面看来有客观之处,另一方面也似乎说明他作为一个美国人,对自己国家的爱之深责之切。这种感情在书中很多地方都能显现出来。他一方面称赞中国已经从2012年起开始努力再平衡(他强调了温家宝总理的作用,并指出出口下降与消费的增加趋势),另外一方面却批评美国在这方面缺乏战略,自以为是,不相信自己的发展体系需要彻底改变。他担忧,如果中国的消费增加,从储蓄盈余变为储蓄吸收国,那么靠借贷的美国人获得资金与商品的成本就会上升,如此一来,美国的经济更会雪山加霜。  介绍完他的书之后是提问时间。我趁机问他,既然中美需要再平衡,那么未来这段路会走得如何?中美领导者是否有足够的准备解决这些问题?罗奇的回答同样表现出他对美国的情感。他认为中国在延续再平衡的政策,中国现在最主要的是要保持再平衡的勇气,而无惧过程中的阻碍。但是他却对美国表现了忧虑。他说美国现在的问题是总统对中国事务并不擅长,而政府中又极为缺少像基辛格这种真正理解中国的专家。不过,支持民主党的他还是表现出对希拉里的一些期待。  据说罗奇为《失衡》这本书构思了多年,所以有些观点不算最新鲜也在意料之内。很多问题的解决的确需要边走边看,也要有战略级的智慧。但这仍不能掩饰这本书的价值。基辛格对本书的评价颇高:“(罗奇)发人深省地剖析了中美经济政策,他的见解将影响太平洋两岸。” http://stock.sohu.com/20140725/n402712303.shtml

精彩短评 (总计15条)

  •     真搞不懂这大哥是怎么把两张A4纸就能说完的东西扯成几百页的。
  •     中国对世界的了解远远多于世界对中国的了解,也许时候真的到了。
  •     011. @20160110. 蛮可观的,但新意不多.
  •     核心观点很简单-中美关系需要再平衡。对缺乏增长的美国而言,中国可以成为一个新的需求来源,美需要改变重消费和大赤字,并需要增加储蓄。中国需要减少储蓄增加 消费,美国提供的不仅有产品,还有消费社会的服务专业技能。中国有战略规划,但自由市场民主范式宠坏选民的美国面临的挑战大得多。美应反思对中国操控汇率和补贴倾销的指控,她需要明白她的储蓄来源是中国,以及廉价消费品的源头实际上来自中国的低劳动力成本。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让人想到斯穆特赫利法案与大萧条,尽管历史或不会重演,但记住三分外交七分内政,莫将政治化的指责实际化--就算美国用外交手段减少对中贸易逆差,只是拆东墙补西墙,于事无补(马云的心中无敌天下无敌理论也适用于国家)。Roach对温的经济政策评价我不敢完全苟同。全书50页足够。废话多。
  •     相信我们领导人的智慧,我们走在一条平稳的通向富强的道路上
  •     线索清晰,视角很有意义
  •     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互补
  •     自从70年代开始,美国开启了消费模式,中国开启了生产模式。现在美国开始买不起东西了,而中国长期埋头苦干,已经忘记了如何消费。这是两国都需要解决的问题。
  •     失衡没有赢家都是输家,维系平衡需要。
  •     乱,中国发展要靠内需
  •     补mark,全球失衡问题的业界研究水平论述。大二时看的书,那时对全球失衡的讨论很好像火热。
  •     美国人太能花 中国人不花钱 两者互补 中心思想吧
  •     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时往往论据翔实,一针见血;却在开药方时选择性失明,绝口不提副作用的事情。
  •     我只能说我看得太糊涂了。。。
  •     15书14。此书前2/3很好!罗奇看问题不带意识形态有色眼镜,体现了中美两国人民共通的、最宝贵的实事求是精神。俺以为美中关系好比两大家族的联姻,吵架是常事,闹到离婚则不太可能,代价太大、得不偿失。美中两国顶级精英其实差不多:嘴上满是主义,心里全是生意,蛮符合马克思主义经济基础决定论。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