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之殇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51332090X
作者:秋原
页数:213页

作者简介

说的既是茶馆,更是茶馆里的人爱说的那些事儿。
《清代旅蒙商述略》作者秋原,讲述真实的老北京茶馆中的世态百相,曲艺行当的创生发展,折射清代到建国前三百年社会变迁。


 茶馆之殇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这种大茶馆现在已经不见了。在几十年前,每城都起码有一处。 这里卖茶,也卖简单的点心与饭菜。玩鸟的人们,每天在遛够了画眉、黄鸟等 之后,要到这里歇歇腿,喝喝茶,并使鸟儿表演歌唱。商议事情的,说媒拉纤的,也到这里来。那年月,时常有打群架的,但是总会有朋友出头给双方调解 ;三五十口子打手,经调人东说西说,便都喝碗茶,吃碗烂肉面(大茶馆特殊的食品,价钱便宜,作起来快当),就可以化干戈为玉帛了。总之,这是当日 非常重要的地方,有事无事都可以来坐半天。 】——老舍话剧《茶馆》第一幕2005年,声名鹊起的郭德纲重新演绎的相声《皮裤胡同凶宅案》在网络间流传,世人才知这段大半个世纪前轰动过整个京城的经典老相声。这则由单口相声界前辈吉坪三糅合各路小道消息创作的鬼怪故事,产生的离奇现实效果,使得当年北京家喻户晓的闹鬼邪地从“二龙坑”,变成了相声中的“郑亲王府凶宅”。而这个相声的形成,包括清末民初的相声,则与当时老北京的茶馆文化息息相关。在这本《茶馆之殇》中,作者秋原就从单口相声《皮裤胡同凶宅案》创作成因出发,结合对比老舍先生的《茶馆》剧本内容,以及天桥兴起和相声曲艺行当的创生发展四个部分作为突破口,讲述了一段北京茶馆的兴衰往事。虽然聊的是茶馆,但作者围绕着茶馆的兴衰,还原出一个时代的生活图景,连细节也详实有据。比如说到茶馆还可以在柜台里面摆上货架,充当出售日杂百货和烟酒糖茶的社区便利店,是因为作者整理过清末老唱片和民国时期的广播电台录音,经常听到里面各种插播广告:“听众朋友们,刚才是由刘宝全为您演唱的大鼓《徐母骂曹》,这个节目是由代理骆驼牌香烟的顺长隆商号独家特定的,骆驼牌香烟在各大百货店、烟酒铺、茶馆均有销售……”除了充当便利店,书中还详述了清代的茶馆的其它经营范围与社会功能,诸如,旗兵俱乐部、社区活动中心、居委会调解办公室、平价茶餐厅、劳动力市场、职业中介等等。茶馆也分很多类,其中既可以炒制多种荤素饭菜,也可以代加工顾客自带食材的,为大茶馆和二荤铺。【现在,裕泰茶馆的样子可不像前幕那么体面了。藤椅已不见,代 以小凳与条凳。自房屋至家具都显着暗淡无光。假若有什么突出惹眼的东西, 那就是“莫谈国事”的纸条更多,字也更大了。在这些条子旁边还贴着“茶钱 先付”的新纸条。】 ——老舍话剧《茶馆》第三幕大茶馆里的两大特色如今都已失传,一是茶馆伙计把灰黑或深绿色的茶叶裹在白手绢里,一气呵成如表演杂技般的沏茶功夫“雪中送炭”,二是老舍《茶馆》里多次提到的烂肉面,这种用“猪身上没名没姓的地方”慢火熬成老汤做出的面,是同时满足便宜、能吃出油腥,还能赚点薄利三大条件的廉价食品。面汤混着各种香辛料,老汤既辣又浓,吃完一身大汗淋漓的爽快,难怪北京人给烂肉面这类食品起了个形象贴近且有幽默感的名字:“穷人乐”。郭德纲版《皮裤胡同凶宅案》第一回,就详细描写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北京南城打八岔(赶上什么就做什么的零工)劳力在清晨人市(以打八岔壮劳力为主的职介所)等活儿,完活儿之后,拿着到手的两块钱工资,光顾天桥周边洗澡堂、二荤铺、戏园子的业余生活。首先可以去小澡堂泡个澡,洗去做苦力的一身臭汗,一边搓一边还可以到对面的二荤铺点个外卖,醋熘肉片加三分钱的酒,接着逛天桥,遇到变戏法的丢个二分钱,耍狗熊的丢个三分,下午四五点钟找个豆汁儿摊,把饼掰碎了就豆汁、咸菜这么一吃,然后再花两毛钱去天乐戏院听一场京剧。如果说吃烂肉面是物质层面的“穷人乐”,那么逛天桥的这一路娱乐活动也算是精神层面的“穷人乐”了。在清朝的最后十年,北京城内铺马路、架电线杆、安路灯、开办邮局和银行,西餐厅、照相馆、劝业场(相当于综合性商业中心),甚至赛马场都纷纷涌现。旗人社会两极分化得也很严重,一部分有钱的,购置留声机、看无声电影、出入六国饭店吃西餐,而大多数没钱的,则靠变卖家产,拆了东墙补西墙度日。社会风气和商业消费习惯都在变,也改变了以前旗人泡大茶馆的休闲方式。大茶馆、二荤铺、书茶馆……都随之逐渐没落,或是像《茶馆》里那样转型改良,接着就一个个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最后接上这一棒的,是“相声茶社”。在本书的最后一部分,地位低,赚钱少的相声,通过一代代相声艺人的努力,终于在曲艺行当挑头出来。看到京剧名家马连良、荀慧生,电影导演李翰祥、拍《大宅门》的郭宝昌,侯宝林的徒弟马季等出现在了“启明茶社”,这段相声与茶馆的风云变化史,总算是和今天打通相连。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在书店翻了大半,又专门去方所买了一本,非常好的地铁读物
  •     老北京、旗人、茶馆、大清朝、相声,一个大酱缸和在一起了。
  •     小小一本 却让我大开眼界 考据翔实 遣文成熟 很有收获
  •     1.说是茶馆,其实写相声啊民国历史占的篇幅更大,觉得和书名不搭。 2.131页11行的“马连良”写成了“马良连”。 3.本书不错,挺喜欢。
  •     一趟车程慢悠悠看完一本小书。 说是茶馆,其实大部分篇幅是评书、相声史,还有一点民国影视史。 推荐。
  •     读库小册子系列目前最爱。秋原在后记里说:“凡是别人早就写过的、提到的,自己绝不会再碰,一定要让读者从我的文字中看到他以前没接触过的内容。”令人敬佩。这本书从茶馆的起源、发展谈起,讲茶馆的功能,谈晚清民国的历史,谈旗人(作者本身就是),谈近代北京城市发展,谈相声曲艺发展史,非常有料,非常有趣,只是谈得多,而很多东西不能展开,读得不过瘾。
  •     东拉西扯,考据详实。有意思,书的整体设计也不错。
  •     管中窥豹,很多受启发产生的思考,有所收获!
  •     仿佛坐在茶馆里看了一场历史大戏
  •     关于肃顺那段 我很感兴趣呐
  •     写的很有意思 让人感受到茶馆的变迁历史
  •     以茶馆为引子,作者写了晚清以来的一些故事和社会发展,有政治,有风物,更有历史观,读得很过瘾。
  •     一口气读了一大半就写东西的书。
  •     从清初到民国的三百年变迁,中华两千年未有之大变革,平时多在关注期间赶集般的大人物与大事件,这里可以从北京城的茶馆兴衰到相声的源起源来,看时代转换之中市井小民又有怎样的生活
  •     听故事
  •     以茶馆为物理载体,介绍了北京的文化,饮食和经济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变化。两点印象:对于《茶馆》的一些内容解释,很多你忽略的行为动作,往往充满历史的真实感,真实性往往体现在“没有存在感”;还原和解读历史一定要站在过去看过去,不是现在看过去。嗯,总之是一本了解北京的好书。
  •     尤其喜欢用纸、开本,翻开在手里的赶脚。
  •     虽为北京人,对于北京这些典故依然知之甚少,看完觉得很有意思,还按图索骥听了郭德纲的皮库胡同凶宅奇案。
  •     关于历史、风俗和曲艺。信息量大,妙趣横生,感觉确如作者在后记里写的,不写别人写过的东西。不知道是否是出于这种考虑,注释很少引注几乎没有,好多东西应该是口口相传过来的。现在看这样的书又觉得好又觉得别扭。
  •     作者.真考据控,题材不如旅蒙商厚重,但由于其特殊的历史背景也带着夕阳残照的凄迷。本书结构偏松散,感觉一路歪楼到的北方曲艺文化发展史,不过我也看得很happy啦。P.S.原来作者是满族
  •     慢慢读 拉拉杂杂 挺喜欢
  •     有趣 有味
  •     融社会变迁历史长河与一茶馆中
  •     从茶馆入手的清初到解放初期的三百年历史。大茶馆,二荤铺,烂肉面,相声,评书,各种曲艺的源流纠纷。老舍的《正红旗下》有“二百多年积下的历史尘垢,使一般旗人既忘了自遣,也忘了自励,我们创造了一种独具风格的生活方式--有钱的真讲究,没钱的穷讲究,生命就沉浮在有讲究的一汪死水里。”
  •     “晚清旗人普遍都死要面子活受罪的惯病”,
  •     怀旧
  •     P14-15 红红火火恍恍惚惚;_;关于粪霸二三事 https://book.douban.com/annotation/41590641
  •     秋原先生的这本和清代旅蒙商述略,都很好读,可惜读库出品的小书内文字太小了,看得眼睛累。
  •     一本挺有意思的小书,相信介绍了北京的茶馆文化。不仅描写了北京的茶馆行业的演变,还详细记述了因为茶馆而产生的一些“新兴”的行业的演变,比如相声,甚至试图给肃顺“平凡”。很难想象在这样一本小书里,内容可以如此包罗万象,每个章节之间又层层相扣,绝无突兀之感。作者是79年生人,但是对解放前的北京文化了解深刻,说起来也是头头是道,的确令人佩服。 非常推荐一个闲书!
  •     两天内看完,大呼过瘾。原本以为是只讲茶馆的历史兴衰,实际是茶馆为线索,对整三百年北京普通百姓的生活娱乐的叙述。结构还是感觉有点问题…但所说的都是北京人的兴趣所在。
  •     把茶馆和相声掺和到一块儿讲的一本书
  •     好喜欢这种有点贫的地道中文。回去补《茶馆》。
  •     茶馆的小史,戏曲,大鼓,杂耍,相声,街角的烂肉面,平头百姓的喜怒哀乐都在里面了。薄薄一本小书,找个kfc一下午就够了。
  •     真是好一番用心良苦的說道!
  •     很老道的文字,有一篇小剧本延伸到清末民初直至新中国初期的老北京百姓的娱乐生活,有点到面,内容逐渐入深,好书
  •     好看。关于茶馆,关于相声,关于涝备景。
  •     写的太好,以至于实在想知道这个和我同岁的神人到底是谁? 太了不起了。
  •     故事说的真好,酣畅淋漓,栩栩如生,老北京四九城有趣的事儿真多。读这本小书一边听相声,一边看老电影。
  •     不可救药地爱老茶馆,爱胡同,爱里弄,爱一切旧时光的味道。
  •     第一次了解茶馆不是从老舍的小说,而是从根据小说改编的曲剧。茶作为茶馆中的一种饮料,早已丧失了核心位置,茶馆成为了三教九流互通信息、联络社交的场所。无论是大茶馆还是二荤铺,亦或是清茶馆、坤书馆,茶馆百余年的兴衰从一个侧面见证了社会从封闭到开放,从平静到动荡的过程
  •     娓娓道来 好玩 #回味了一下 觉得应该五颗星
  •     秋原的最新著作,但是让人没想到的是他写书这么快,当时还在群里说要写这个题材的书,然后几个月后我们就看到正式出版的书了,让人膜拜的写作速度。 本书一如既往的是秋原风格,考据详实,逻辑性很强。也是值得一读的书,绝对不亏。 个人觉得作品主题好像有点散,结构设置好像让人不那么舒服。
  •     #t# 从茶馆看清末至民国的京城生活史,以及相声的起源,顺带还感慨了一下肃顺。很有趣有料的小书。
  •     作者详细梳理了从清朝起茶馆的功能与变迁,还提到了评书相声的变迁,很有趣的知识
  •     很棒的一本书。讲述北京茶馆的兴衰史,也是一幅北京市井生活画卷。不是小说,但读来很有趣。
  •     虽然是一本小书,但读起来需要花一些力气。以茶馆为线索,贯穿北京城几百年历史兴衰,对旗人子弟的描写隐约可以读到今天一些“北京爷们儿”的习性。对北方相声的了解多限于春晚,书中作者介绍了在茶馆发扬光大的各种北方曲艺形式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和后来现代媒介的影响下,影响力此消彼长,开了眼界。
  •     每次看这种书都觉得这个世界上还有那么多我不知道的事情,怎么能不好好学习不好好看书呢。
  •     太疏远了勉力读完仍是一知半解
  •     写得真好,由一点铺开,时时宕开又不着声色地转回来,铺垫和完成都恰到好处。今年读完的第一本书,趣味和感慨兼而有之,人物、风物、时代…都描摹得冷静而又热闹,好看,好读。
  •     相见恨晚。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