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浪潮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1983-3
ISBN:SH3002-241
作者:[美] 阿尔温·托夫勒
页数:511页

内容概要

阿尔温·托夫勒,1928—,美国人,未来学家,《第三次浪潮》作者
如今,当电子网络以其核裂变一样的威力冲击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开始改变人们的生存观念和生活方式时,我们不能不叹服于托夫勒理论的前瞻性。20多年前,他在论著《第三次浪潮》中把人类历史归纳为3次浪潮:农业文明、工业文明、计算机文明。他认为,由于新技术浪潮的出现,发展中国家可以重新和发达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曾记否,20年前《第三次浪潮》在中国引起的巨大反响?托夫勒的论述多么振奋人心,多么诱人!新技术浪潮为民族的崛起带来了新的契机,更为无数年轻人提供了更有激情、更具想象的空间。“就像革命的先辈一样,我们的使命注定是创造未来。”——托夫勒书中的煽情一时间令多少中国学子豪情满怀。事实也如此,正是他们中的不少人后来成了中国网络世界的佼佼者。20年来,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电子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已经印证了托夫勒的预见。有人这么说过:“托夫勒并没有给中国带来直接的财富,但他给了人们一个梦想和实现梦想的方法。”此言甚是。

作者简介

托夫勒在20多年前预见的未来是:跨国企业将盛行;电脑发明使SOHO(在家工作)成为可能;人们将摆脱朝九晚五工作的桎梏;核心家庭的瓦解;DIY(自己动手做)运动的兴起……时过境迁,如今我们才发现托夫勒的预言竟大多民已成为了现实。
20年前的《第三次浪潮》在打开国门之初给人们心灵造成的冲击,其影响至今仍然连锦不绝。托夫勒在这本书中针人类社会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次浪潮为农业阶段,从约1万年前开始;第二阶段为工业阶段,从17世纪末开始;第三阶段为信息化(或者服务业)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我们现在正亲历着如托夫勒所言的第三次浪潮社会,变化的浪潮冲击又重叠,造成冲突和压力,也带来新生和转机。大变革的强烈冲击让我们感到动荡和不安,而托夫勒的著作则给我们指引出了清晰的路向。
托夫勒也许并没有给我们带来直接财富,但他许给了人们一个梦想,多年以后,当年阅读托夫勒的年轻人已成为中国经济建设的中流磔柱,托夫勒的思想或多或少仍在指引着他们“创造未来”。
在新世纪之初,让我们重温托夫勒的这部经典作品,感受的托夫勒惊人的激情预言!


 第三次浪潮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0条)

  •     我想,我看来这么长时间的这本书,不做评论是不对的。所以我就来了。我刚开始看《第三次浪潮》的时候,就被它目录的内容吸引住了,因为真的太深刻,太难以把握,并且每个小块都能算上当今的前沿领域,没有人不想去研究一下。我上次吃饭的时候跟我妈聊天,我妈说她以前也看过,并且我家还有书。但是看到细节之处,想跟她讨论点儿什么的时候才发现她已经把那本书忘得差不多了,不像对《傲慢与偏见》那么记忆深刻。我结合自己的生活环境,我发现真的是已然到了就像托夫勒说的,我们已然到了第二次浪潮与第三次浪潮的交接,也许对我父母辈1983年出版的这本书是前沿的新颖的,对我来说这本书也是,我希望我能活到我已经觉得这本书的东西是落伍的时候,那么第三次浪潮就已经席卷全球了。但是现在的他们已经不记得这书的细节了,他们已经习惯接受时间给他们带了的变化,给世界带来的变化,并不企图改变什么。同样是现在坐在经济命脉老总位置读过这本书并有能力改变什么的人。他们只想安心的生活,养家。时代的更迭,将让无数人付出巨大的代价,掌握好,就是英雄。掌握不好,一败涂地,兴许再战的机会都不会再有。选择平坦不是错,但是时代是会变的。一个国家,一个企业,甚至一个人都应该有危机意识。不是说要杞人忧天,而是说要如果能走一步,就不要一步不走。
  •     作者对未来社会的描述非常全面。涉及技术、能源、家庭、社会关系、社会思想、自然观,而且对于其中的联系描绘的同样到位。不敢做书评,只是做一下内容的梳理。关键字:多样化(个性化)、民主、参与一、二、三次浪潮的比较第一次浪潮时期:农业时代、分散(土地)、可再生能源、大家庭、迷信、敬畏自然、依赖自然第二次浪潮时期:工业时代、集中(工厂)、不可再生能源、小家庭、分析(机械自然观)、征服自然第三次浪潮时期:信息时代、分散(SOHO)、可再生能源、大家庭、综合(系统科学)、与自然和谐共处第二次浪潮的影响力第二次浪潮的法则:标准化、专业化、同步化、集中化、好大狂、集权化第二次浪潮的暗示:守时、服从、死记硬背的重复第二次浪潮的结构:小家庭、工厂式学校、大公司第二次浪潮的楔子:把生活劈成两半:生产和消费(市场、交换)总的来讲,感觉目前的核心还是在于新能源和信息技术(IT),就像过去的两个世纪是以电力机械为核心一样,其他的诸如:家庭、社会、政治、观念都是随之衍生出来的附属。
  •     纵观全书,核心思想就是我们正处于变革年代,而且是前所未有的变革年代,所有一切都在改变,且改变的速度与程度今非昔比,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思考。读完全书谈几点自己的小感想:1.本书成书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然而在今天读来,其中的很多观点与见解还是令人叹服,可见作为未来学家的作者的功力确实深厚。2.第三次浪潮将会带来更多样化的趋势,让我们生存的环境,无论从政治层面、经济层面、社会层面都将更加多元化,单一的价值观已经不能适应快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由此看来,人类也将多元化,两者之间互相深刻地影响,难分因果,关系纠缠。3.在我看来,第三次浪潮之所以来势汹汹,究其根本还是因为人类自身发展的需求,因为工业革命时代对人性的扭曲与压抑,促使人类不断追求自我解放,由此在各领域和层面掀起第三次浪潮。4.未来趋势:看完全书,几个关于未来的关键词在我脑际不断回荡:多样化、复杂化、纠葛化,由此人类本身需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呢?应该是更综合性的能力,更整合性的能力,也许莱布尼茨式的人在我们当下的时代具有别样意义,只是如何在一个碎片化的时代发展出百科全书式的能力,其深思意味悠长。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通俗易懂的而不让人烦躁的理论书,有韵味,偶尔发现这个书是在旧书店淘来的
  •     大赞!
  •     越来越觉得未来学书籍的尴尬:当它被人认可时,往往已经过时。本书泛泛谈了工业时代过渡到信息时代的一些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解构与重构。现在看来,稍有些索然~
  •     很经典的一本书,分析的很有道理也很系统,特别是第二次浪潮的一些特点,明白了现在一些事情原来是这样产生的啊,循序渐进,翻译的也很好。并没有给出第三次浪潮会如何如何,但给出了一些特点。
  •     小时候看的,不明觉厉
  •     非常富有远见的论述,不过第二次浪潮的描述更具系统性。它启发了我关于自己未来规划的思考。幸或不幸,我们是大变革的见证者。
  •     不知道为甚很容易懂 可能是有政治学做铺垫 有现实感的理想主义 虽然不是辩证唯物主义 但是人家毕竟也信过 三观蛮合
  •     在发达国家此书可以不再出版,但在中国当代就已绝版了真实可惜。译者很棒!翻译严谨尊重原著且为人谦虚,很喜欢很崇拜。
  •     中学读的书
  •     托夫勒真是预言帝~&他貌似是通过现代生活各领域的弊端以及其他有见解的人来推测新时代的迹象,是这样么?对于不能准确抓住其预言的根据我表示有点沮丧~但其对于迷信团体的分析个人表示很赞~集体生活~生活秩序和生活意义~还有非群体化还有好大化的分析也颇有见地~最后,深深感慨,一本好书必须要配一个好翻译!!
  •     正在读,且想不到这一版本是内部发行的,仅是目录就很吸引人了。
  •     第三次浪潮真的开始了吗啊
  •     托夫勒对未来的洞察很明智
  •     1.22
  •     这是一门艺术而不是科学,解决许多困惑,又让人获得新的冲动。
  •     84年托夫勒热与老赵的倡导有关。当时老胡提倡解放思想,重在破除旧的意识形态束缚,老赵提出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欲以未来为导向绕开意识形态屏障。结果前者从反方向引发了反自由化运动,后者则遇到了人为设置的防火墙。可见政治体制不改,不要说极左路线回潮,就连比较策略的技术路线也不可行。
  •     201311月,为了准备公司内部的“互联网金融论坛”,翻阅了一批相关的书,这是其中的一本。要说是老书了,但观点仍有价值,对于一些大趋势的东西,应该说其实很多人老早就看到了的,只是时机的判断上大家有差异,成功者大多是在合适的时间以合适的方法做了合适的事,太早或太晚都不行。当然,方向不对的话,成功的可能更小,方向大趋势是前提
  •     不关注各学科的前沿理论发展就只能鼠目寸光地生活。没有抱负只有抱怨。托夫勒在1980年能预测到近40年后世界各个方面的细节,虽然有很多错误,但用否证法来看,这本书有很大的价值。至少能人知道自己是不是在井里呆着。
  •     我看到了一个乐观的社会学者。还想再度一遍
  •     能启发人很多
  •     老娘终于读完了!!!
  •     在人大书摊淘到83年三联版,十分喜爱
  •     竟然在图书馆里让我给找到了。书中的很多观点让我眼前一亮。
  •     社会性格,信息主权,次国家经济,Single issues group.
  •     给人们一个梦想!
  •     从演变的角度来研究消费者角色的演变,很有智慧的一本书。
  •     悲惨末日还是广阔前景? 未来世界让人既惶惑不安又带着像似生理上的快感期盼
  •     复习牵扯到这个我也没办法,图书馆里的这本书好旧好旧,但是这位作者却写得很是让人神奇
  •     大学有段时间很想读点未来学
  •     作者论述核心是“非群体”化,这其实也可看作自史前至今,个体追求自由和独立这一漫长过程的本质性跨越,个人从此不再必须归属于家庭和某个组织。但对问题的另一面有所忽视。从长期桎梏中解放出来的个人面对不确定的世界,依然需要归属感,因此发展出各种立体的社交网络,人的社会属性依旧甚至强化。
  •     好像还要找时间再读一遍啊~
  •     84年版,激情的成果,读来还是很有感觉。译者们带着一种信念在翻译,所以译文的流畅性很高。推荐。可惜的是少译了几节。建议和别的译本互参。
  •     翻过。为写模块翻翻看,结果居然很震惊,30年前的预测,准得让人脊背发凉。还打算好好看的,结果随着模块的不了了之,计划也就一样的随风了。呃,不要那么多自我批评
  •     他是现实世界的先知,三十年后读这本书,就是在读当代社会。
  •     熟读历史的人,换个角度,推荐看下这本书
  •     站在30年前看,的确是具有预见性和想象力的著作。但是缺失对互联网的考虑。几乎所有的趋势都因此转向……
  •     老而弥坚,老而弥智,老而不妨碍丫的正确性!所有niubility的学者都是预言家!
  •     堪称经典!尤赞对第一次第二次浪潮的描述~
  •     print
  •     脑洞大开。。。
  •     过去 现在 未来 将来 真的是一条直线么
  •     !
  •     看完论述第二次浪潮的部分,感觉是对很多书所讲述工业社会的一个综述。关于第三次浪潮核心是非群体化,这点很有先见之明。
  •     读的时候总是忍不住每每回看出版日期,书中很多很多都还在中国发生或正在进行的。教会了我用另一个全新的角度去思考,去观察社会,
  •     虽然是一本八十年代的书,作者预测到了现在。
  •     因为大数据又想起这本书
  •     二十年前的作者就预言到了现在和遥远的未来!
  •     不知再过五十年 如今看起来仍是很遥远的七十年代的构想会否实现
  •     很震撼的一本书,虽然没能语言到互联网,但基本描绘出了现代社会的本质。
  •     自己看的第一本关于未来学的书。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