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失忆与记忆重构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6-1
ISBN:9787010121680
作者:谭晓静
页数:262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黄道婆就正是这样一个符号,依附在棉纺织技术上游弋于黎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形成了黎族妇女这个人群的集体记忆。宋元时期,黎族的棉纺织业就已非常发达了,此时是黄道婆在崖州向黎族学习和实践棉纺织技术的时期,人们可以与她交流与沟通,和她拥有共同的棉纺织经历,目睹了黄道婆在棉纺织上的高超技艺。当黄道婆年老离开崖州后,手工棉纺织仍然是黎族妇女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这时人们口耳相传的就只能是纯粹的黄道婆故事了。因为它可以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一是有可以跟听者自己的生活现实和想象世界联系起来的切入点(纺织生活);二是有一种给听者予以补充留有空间的叙述形态(共同记忆);三是有一个本身就具有经历品质的叙述场合(纺织现场)。可见,故事就是在这些条件下变得可以传承的,就是说从别人(叙述者)的故事变成了(听者)自己掌握的故事。②直到近代鸦片战争后,“洋货”的侵入破坏了黎族手工棉纺织业,也扰乱了黎族妇女的日常生活,慢慢地,有关黄道婆与棉纺织的传说便失去了叙述的场域,叙述黄道婆传说故事的话语群体(黎族妇女)也随之瓦解。从此,黄道婆在这个“集体”中便失去了记忆。 从科技发展规律来看,是现代化的机器大工业代替了手工制作。黎族人民也想不起黄道婆到底家住何方。可是,随着历史的轮回,使许多手工制作产品又成为部分人的生活需求。比如,现在买一双手工布鞋比一双皮鞋还贵,买一条黎族桶裙得花几千块。特别是很多被人们遗忘或是抛弃的文化、器物突然间又变成了一种价值高昂的文化,需要人们重新挖掘、整理、保护和传承。学者们开始在浩瀚的人群中搜寻几百年前的历史痕迹,诸如历史记载、口头传说、神话故事、史诗、庆典节日、婚丧歌舞及历史遗迹等等。

内容概要

谭晓静
女,土家族,湖北恩施人。2011年毕业于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专业,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为重庆三峡学院民族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从事散杂居民族关系与民族问题研究。主编《重庆民族乡概况丛书·龙桥卷》,先后在《青年研究》、《中南民族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城市互动中的“80后”女工——卡铺工作史研究》、《黄道婆籍贯之争的人类学思考》、《族籍变更与民族身份认同——基于潘家湾土家族乡的人类学考察》等学术论文20余篇。

书籍目录

导论
第一章 黄道婆与黄道婆文化
第一节 历史人物黄道婆
一、文献解读
二、黄道婆对棉纺织业的贡献
三、演绎出来的黄道婆精神
第二节 棉纺业祖师黄道婆
一、行业神对现实社会的作用
二、黄道婆成为行业神的社会背景
三、人们对黄道婆崇拜的表达方式
第三节 黄道婆文化
一、“文化”定义的回顾
二、黄道婆文化的界定
第四节 被争论的历史名人
一、黄道婆籍贯之争
二、黄道婆籍贯之争的诠释
三、认同理论与黄道婆籍贯之争
第二章 黄道婆文化记忆在上海
第一节 黄道婆文化记忆在上海的保存形式
一、文献记载
二、标志性建筑物
三、黄道婆雕像
四、纪念日
第二节 黄道婆文化记忆在上海的传递方式
一、宣传教育活动
二、“黄道婆文化”学术研讨会
三、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l
第三节 黄道婆文化记忆在上海的建构
一、由人到神的集体记忆建构
二、由历史名人到历史名人文化的集体记忆建构
三、地域文化认同
第四节 黄道婆文化记忆在上海的解读
一、政府
二、民间
三、学者
第三章 黄道婆历史记忆在海南
第一节 黄道婆历史记忆在海南的保存形式
一、文字记载
二、标志性建筑物
三、黄道婆雕像
第二节 黄道婆历史记忆在海南的传递方式
一、历史教育
二、文艺展演
三、学术研讨会
第三节 黄道婆历史记忆在海南的建构
一、集体记忆建构
二、地域文化认同
第四节 黄道婆历史记忆在海南的解读
一、政府
二、民间
三、学者
第四章 黄道婆文化在海南的失忆
第一节 黄道婆文化失忆的原因
一、史志中的失载
二、口头叙事的断裂
三、标志性建筑物的消失
第二节 黄道婆文化失去的记忆
一、居所
二、纺织工具
三、纺织品
第三节 黄道婆文化失忆的影响
一、学术界的争鸣
二、史志中的无奈
三、申遗中的“弃权”
四、名人文化的缺位
第五章 黄道婆文化记忆在海南的重构
第一节 黄道婆文化记忆重构的原因
一、当下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三亚城市发展的需要
三、现代人的需要
第二节 黄道婆文化记忆重构的依据与原则
一、重构的依据
二、重构的原则
第三节 黄道婆文化记忆重构的力量
一、政府主导
二、文化精英“背书”
三、新闻媒介宣传
四、民众自觉接受
第四节 黄道婆文化记忆重构的内容
一、文字记载
二、标志性建筑
三、仪式
第六章 黄道婆文化记忆重构后的现实价值
第一节 黄道婆文化品牌的现代价值
一、外在的经济价值
二、内在的文化价值
第二节 黄道婆文化记忆重构的积极效应
一、改善民生
二、加强黄道婆研究
三、加强黄道婆文化的保护
第三节 黄道婆文化记忆重构的消极因子
一、和谐社会中的瑕疵
二、文化区域间的认同边界
第四节 共生互补理论的实践
一、从需要视角看文化共生
二、从共生关系看文化共生
三、文化共生互补理论的实践
结语
一、三重角色
二、三部曲
三、三种共生模式
参考文献
附录一黄道婆在上海地区的民间传说
附录二黄道婆在海南地区的民间传说
索引
后记

编辑推荐

《文化失忆与记忆重构:黄道婆文化解读》指出黄道婆文化记忆在海南的重构,引发了一场或明或暗的文化资本竞争。它不是一个特例,是当下名人文化资本争抢中的一个较典型的个案。文化是一个符号,如今变成一种资本,发挥强大的经济功能。面对有限的文化资本,各社会主体为了自身发展该如何获取资源?可从文化共生理论中找到答案。在社会共生论的启发下,笔者建构了三种文化共生模式,并剖析了上海与海南因黄道婆文化资源而建立的文化共生关系。

作者简介

《文化失忆与记忆重构:黄道婆文化解读》完成了黄道婆由历史人物到棉纺织行业神再到历史名人文化三重角色的描述和解析。接着对黄道婆文化记忆的保存、失忆及重构给予了多视角的诠释,依次分析了黄道婆文化记忆在上海的保存形式、传递方式、集体记忆建构结果以及不同阶层人群对黄道婆文化记忆的解读;黄道婆历史记忆在海南的保存形式、传递方式、建构结果以及不同阶层人群对黄道婆历史记忆的诠释;从史志失载、口头叙事断裂、标志性建筑物消失三个方面分析了黄道婆文化在海南失忆的原因、失去记忆的内容以及失忆后对海南社会发展的影响;从黄道婆文化记忆重构的原因、重构的原则和依据、重构的主导力量以及重构的具体内容加以论述;分析了黄道婆文化记忆在海南重构后的外在经济价值和内在文化价值,以及黄道婆文化记忆重构的积极效应和消极因子,最后运用共生理论建构了文化系统内的三种共生互补模式。


 文化失忆与记忆重构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田野调查很扎实,文字很优美。可以一口气读完。
  •     作者在注释方面的习惯真糟糕,行文啰嗦不懂取舍,文化记忆理论不过是作者为了理论而理论,对重要观点的评述理由都很古怪,缺乏学理支持。有些问题本来可以做一个学术综述既可告一段落,结果作者来回论证还不得要领,因此也就没有什么结论上的推进。作者并未意识到虽然这些问题非常重要,但根本不是答案重要,致使整书失焦,基本上没什么意义。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