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之达芬奇密码》章节试读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6
ISBN:9787121135262
作者:Mull He
页数:211页

《互联网之达芬奇密码》的笔记-6 - 6

已读

《互联网之达芬奇密码》的笔记-第23页 - 2001年后:用户的新需求探索

像是看三国一样,不过这里想到一个问题,那些从一开始看门户网站,然后去bbs,然后...跟现在相比起来,这些刚触网的人来说,怎么开始他们的网络生活呢?似乎是从QQ开始的!QQ几乎包揽了一切了,那些刚触网的当代人,只要个qq就可以消遣所有的网络活动了!QQ的优势也应该是他的劣势,总会有一个新的产品代替。是什么产品?微博吧,现代人都用微博了。。
于是是这样一个脉络。。
需求脉络:
门户网站---- BBS,博客 ----百度
被动接受信息---主动发表自己的想法---主动搜寻自己感兴趣的信息
后面还没有读到。继续
百度的蛰伏啊,技术变现的能力啊,那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正如“山穷水尽疑无路...”

《互联网之达芬奇密码》的笔记-数据的价值:触摸用户的真实 - 数据的价值:触摸用户的真实

本书中【数据的价值:触摸用户的真实】章节,让我获益良多。
做个小总结:获取网民行为的数据的方法:1.阅读行业性分析报告(CNNIC、艾瑞咨询、易观国际、Gartner、DCCI)、上市公司财报(年报、季报),从全局或者行业的 “面”上来了解,一定周期内互联网用户的行为数据;2.运用第三方统计工具(比如Alexa、Google、Chinarank的网站排名查询工具;Google Analytics、百度统计、量子统计(前雅虎统计)、CNZZ数据专家、51.la等网站统计和分析工具;百度指数、Google趋势、百度搜索风云榜等关键词工具),选择性、组合性地灵活运用这些;3.用户调研:有效率的关键在于“Learn from Real People”,不要忽视用户调研,但也不能全部迷信甚至神话它;4.跟踪运用,在海量数据的收集和统计基础上,还需要互联网从业者具备理智分析和正确判断的能力。通过思考、试验和沉淀下来的经验,除了知道用户做了什么(用户行为)之后,还需要去理解用户为什么这么做,以及预判用户还会怎么做。毕竟任何工具和技巧都只是人类智慧大脑的辅助。
以上提及的几项获取互联网用户行为数据的方法,都是方法论层面的,是外在的术,这些只能让你知道这件事是这样的,但为什么,用户的心理原始动力是什么,则需要上升和提炼到道的理解层次,千万不要因此而陷入“过分数据驱动”的误区。你必须把自己化身为用户,从根本上去理解为什么有这样的数据和用户行为,甚至去发现和预知用户还没意识到或者反馈出的需求。

《互联网之达芬奇密码》的笔记-电子商务的新瓶旧酒 - 电子商务的新瓶旧酒

以前逛街购物,现在上网淘宝。网络拉近的不止是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更给了商家一个巨大的发展空间。用书里的文字来谈网购:“网购最基本的优势是价格相对便宜,方便快捷,省去逛街的时间精力,特别是在金融危机影响加剧的时期,消费会相对压缩,网购可以节省开支和精力。在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强劲发展及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双重背景下,用户的网购需求逐渐暴露和涌现出来。越来越多的中国网民开始亲睐网上购物,消费者通过网络购物平台购买的产品范围不断扩大,种类从手机,电脑等高端产品延伸到低端的服装,化妆品,居家用品等,销售规模迅速扩大。网购用户需求成为了影响网购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不仅表现在交易额的快速放大,也表现在网购的种类,品牌及购物环境都在进一步丰富和提升。”
从网购到团购,从服装到家电,以前为买一样东西要逛一整天商场的时代已经结束,现在只用打开电脑,点开网页,轻轻松松就可以买到自己需要的一切商品,节省了更多时间和精力。由你、我、他组成的网民需求力量改变互联网的时代到来了。

《互联网之达芬奇密码》的笔记-第59页 - 第二章 2001年后:用户的新需求探索

终于说到豆瓣了豆瓣的三大组成块:品味系统(读书、电影、音乐),表达系统(我读、我看、我听),交流系统(同城、小组、友邻)。不知道当年杨勃怎么想到的这么具有粘性的东西。

《互联网之达芬奇密码》的笔记-第30页 - 第二章 2001年后:用户的新需求探索

解读游戏之于人的需求,受教了钢筋混凝土的城市里长大的孩子....交流是重要的!从现在来看交流依然是重要的,谁让人是社会动物呢。

《互联网之达芬奇密码》的笔记-五 - 五

书中这句让我感受深刻:“移动互联网以前的用户多是没有机会接触传统互联网的低端消费人群,但从2009年开始,很明显的趋势是,传统PC网民开始向移动互联网转移,用户对移动互联网的需求提高了很多,这是变革性的需求。” 随着IT产业飞速的发展,走过了PC互联网的黄金10年后,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已经悄然而至,本书所阐述的观点之一是目前移动互联网还处于非常初期的阶段。
何时它才能真正爆发却要看移动互联网在除了那些粉丝级玩家之外的普通老百姓用户人群中的普及程度,技术以及技术导致的用户使用习惯在某一方面依旧是制约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最大因素。我相信,终有一天,以手机为终端的性能已经不是任何问题,因为3G已经大展拳脚,4G也会在将来几年的时间内来到我们身边。虽然目前我们看到的很多应用仍然缺乏一些与传统PC差异化的功能,但是随着开发团队越来越多的设计与完善,产品会逐步地更符合用户的需要。智能手机的市场目前已经慢慢像大众化靠拢,虽然山寨依旧占据大半江山,但随着科技的发展,次货终究还是要退出市场。未来的几年让我们期待着更便捷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临。正如书中几次提到的:终将由我们来改变互联网。

《互联网之达芬奇密码》的笔记-第39页 - 第二章 2001年后:用户的新需求探索

我想起了新浪为了 铺开微博 教育了1年市场

《互联网之达芬奇密码》的笔记-第32页 - 第二章 2001年后:用户的新需求探索

这里关于Pony的描述不对,他出过国!润迅派他去国外交流,后来认识了那里的人,知道了ICQ。。。我知道这样书写的目的,神化...而且基本上人直接就信了。

《互联网之达芬奇密码》的笔记-第33页 - 第二章 2001年后:用户的新需求探索

文中说QQ成为日常沟通的基本工具,我在想为什么YY还有其他的如游戏的交流工具怎么没有流行?
我觉得大部分的原因是企业在用户心中的最初印象,QQ就是一个聊天软件,而其他的都是从不同的领域介入聊天的,那么企业的根基不同,用户心中的印象不同,使用场合和习惯也不同了,当然这只是一方面

《互联网之达芬奇密码》的笔记-互联网天生本质与产业大局的开始 - 互联网天生本质与产业大局的开始

互联网的本质是什么?问过很多朋友的答案都不一样,有的说是交流性,有的说是虚拟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回答虽多但却不一定都是错的,各有各的不同理解。
<互联网之达芬奇密码>此书主要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对于这个问题归纳为三点:
(1)开放与共享。信息和资源在互联网上具备开放性和共享性,这是互联网最根本的精神和特性。海量信息和资源在网络上互通互连,在所有的互联网用户之间相互开发和分享,如网站中的个人主页、网络硬盘、留言板、相册、论坛或博客中的资讯、文字、图片、视频、软件等内容,当然还包括人类以这些内容为载体所传承的知识、思想和价值。
(2)自由与平等。全球、全国网民参与、对接,包括信息获得、内容发布、业务交流、建立圈子等,在互联网的自由、平等的空间中,大家欢迎每一份真诚的交流,容纳每一份不伤害别人的个性,保护每一种渴望成功的愿望,现实生活中的权威、荣耀、等级,在Internet上被平等成一样的ID(IDentity,身份标识号码,互联网中的账号)。
(3)互动与虚拟。在互联网上,在平等的ID背后,没人知道电脑那边的会是谁。人不可能一世独立,每个人都很脆弱,人与人之间都需要交流互动,相信每一份成功都需要喝彩,相信每一次失败都需要告慰。互联网的互动与虚拟性也是互联网发展最突出的两大特性,很明显地表现在1M即时通信和网络游戏这两项在互联网经济占了很大比例的应用中。
个人认为上面几点还可以再加上一个实时性。互联网与其他信息媒体很大的区别在于他的方便快捷,从互联网上获取信息的时间要快的多。
互联网的本质是什么?可能没有标准的答案,这个答案或许还在变化中,因为用户需求一直在变化,互联网产业也在跟进着变化。

《互联网之达芬奇密码》的笔记-第29页 - 第二章 2001年后:用户的新需求探索

果然陈天桥也早做出来 机顶盒的鼻祖!
然后又因为想法超前,被扼杀!!

《互联网之达芬奇密码》的笔记-由用户需求驱动的互联网变革 - 由用户需求驱动的互联网变革

这本书的重点是“用户需求”,我很喜欢作者运用了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对“互联网的用户需求为驱动”来进行分析和阐述,尤其是讲到的“用户调研”这块,感触相当深,用各种可能实施的方式去贴近、了解真实的用户及真实的用户行为,比如:“富士康的几十万工人”的需求是什么,通过友好的关心的形式去贴近他们,去做访谈和问卷调查,这部分的农民工兄弟,基本是以90后左右的人群为主体,很多工人月薪在2000左右,包吃包住,不需要怎么花钱,但他们因为工厂条件设施的局限 而没有合适的休闲娱乐的方式比较苦闷,几十万人,只有几百台电脑,电视机也很少,也很少有他们喜欢看的节目,他们大都是从小乡村出来的,只有初中、高中的文化,他们具有希望与人沟通和交流的需求,但同时又很羞于自我表达和面对面的交流,他们唯一娱乐方式就是手机,他们用手机看书、交流、聊天,他们也很少攒钱,一个月在手机上花的钱远远超出了 大城市的人均花的钱。
通过接触这些底层人们的 真实状况,才可能将这些用户行为进行科学客观的梳理和挖掘。当然也正如作者分析的,用户调研至关重要,但也不能神话它,用户所说的不一定就是他们真正的需求,互联网从业者需要尽量无限地接近真实用户,才能发现真正的问题,并修正和改进它,才会研发出用户真正而为之付费的产品。非常受用的一本书,分析问题集中并且透彻。

《互联网之达芬奇密码》的笔记-第199页

这本书快读完了,看到天极网上的一篇文章,觉得很有道理:关于互联网的本质的问题,业界、学术界有很多说法,抛开互联网的技术属性、媒体属性和社会属性,我们单纯地从互联网用户的角度来总结互联网的天生本质,最主要有以下几点:(1)开放与共享。(2)自由与平等。(3)互动与虚拟。通过这些站在用户角度去理解的互联网本性,我们逐渐清楚地看到,中国数以亿万计的用户才是主宰整个互联网产业真正的上帝,网民需求才是真正主导互联网发展走向的力量。创新是鱼,消费者是水,有多大的水池,就能养多大的鱼。中国互联网和国外同行,都是在为各自的网民服务,美国为何能引领全世界的互联网技术创新?美国(网民用户)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和更高层次的消费需求是他们创新的沃土。美国的各种互联网技术和模式可以在一夜之间被copy到中国,但是万事俱备后还是“只缺东风”,这最为关键和决定性的“东风”是什么呢?是美国和中国互联网网民用户的数量、年龄、习惯,与由这些构成的网民用户群体的需求,而这恰恰是人为的力量在短期内无法复制和照搬的。
也许用户需求本身就是一个人人都知道、耳熟能详的公开秘密,也许用户需求本身是一件很难说清楚谈透彻的事情,又也许用户需求是一个随着时间曲线在不断演进的动态变量。我们很难从那么一件两件成功或者失败案例中将用户需求这包罗万象的四个字谈彻底讲清楚。但是,我们明白:用户体验是术,用户需求是道。偏离道而仅仅追求术,容易舍本逐末;行正道而缺乏良术,往往有会形而上。《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阿里巴巴集团产品经理苏杰认为:国内互联网的发展,本质是由网民需求推动的,产品顺应需求是成功的前提,而网民的需求又是动态发展的。所以,同样的产品,很可能因为推出的时机不同而结果不同,《互联网之达芬奇密码》这本书现在出现,时机不错。又如前年的畅销书《正在爆发的互联网革命》作者西门柳上所说:不管是我们改变了互联网,还是互联网改变了我们,总挡不住这种大势所趋的演化越演越烈,或许终将有一天人类的意识可以在网络的世界中有规则地穿行,但没有人是先知,我们只能在一次次对过去的解读中去发现未来的蛛丝马迹。《互联网之达芬奇密码》就是这样一种解读,但明显比此前的相关书籍更进了一步。

《互联网之达芬奇密码》的笔记-第1页

中国互联网史

《互联网之达芬奇密码》的笔记-第44页 - 第二章 2001年后:用户的新需求探索

中国数字化一代只存在于大城市的20-40岁之间的几千万中产阶级里。剩下的几亿中国互联网用户归根结底都只是QQ用户好吧,是真的,还有一些玩游戏的用户。

《互联网之达芬奇密码》的笔记-第35页 - 第二章 2001年后:用户的新需求探索

有人建议马化腾把这个小有人气的软件卖掉.....马化腾没有同意这是胡扯的!当年马化腾是因为卖不出去,没人要,后来偶然遇到好像是非洲的某国媒体大亨投资的。
唉。。。对这书有点无语了。。。又一次的神化...

《互联网之达芬奇密码》的笔记-第1页


网民——网友——网商
获取资讯——交流——娱乐——工作生活
新浪搜狐网易——百度——腾讯——盛大——阿里巴巴
web2.0 用户拓展和细分需求
用户需求驱动 SNS LBS UC

《互联网之达芬奇密码》的笔记-第1页

读过这本书
发现
互联网的存在和发展
是以用户需求发展为思路~

《互联网之达芬奇密码》的笔记-第1页

给这本书的评价是还行。
首先作为一本自称是编年史的书,232页的内容显得过于单薄。如果是其他类型只是对互联网某一领域论述的书还所得过去,可是一本讲中国互联网发展历程的当代史,并且似乎作者还试图从中发现历史规律,解密中国互联网发展进程。200多页很难将这些内容一一呈现。特别是书中还掺杂了大量的图片,文字内容就更加缩水了。明显可以看出作者功底不够,对互联网的研究不够充分,大多数时候作者只能对一些众所周知的食物人云亦云。
还有就是商业气息浓重。就看书名吧,互联网达芬奇密码 ,浪潮革命。就前面所说,这本书的内容还打不到这些高度。每个章节的标题也让人看了觉得作者不够诚实。
最后,出版社的定价他不诚恳了。近40人命比的定价,也太没有诚意了。
之所以各一个还行的评分,是希望作者再接再厉。毕竟互联网发展时间不长,相关方面的研究书籍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特别是讲述中国互联网的。希望一些有诚意的多创作出这方面的好书。

《互联网之达芬奇密码》的笔记-第164页


会说体制和改革的鹦鹉,都是政论时评家。

《互联网之达芬奇密码》的笔记-第十八节 - 第十八节

书中有趣味的这一章,正好读到这里,与大家分享。当下中国互联网区别于美国等其他国家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三低”。这些看似没有多大经济能力的海量用户却是支持着中国互联网盈利的最大群体。
所谓三低是指年龄低、收入低、文化水平低看似没有支付能力的用户。书中作者没有用很大篇幅去描述这一现象,选择用数据来勾勒这个中国互联网当下的用户框架:"70%的用户在30岁以下;70%的用户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70%的用户在大学文化程度以下(包括在校大学生)。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几乎所有互联网企业的从业人员中,70%都是大学文化程度以上,有些还是“海龟”;70%月收入都在2000元以上,上不封顶;具有决策权的管理层也多为30岁以上。"
这样产生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中国互联网是三高的“精英”人群正在赚着和试图赚着“三低”人群的钱。

《互联网之达芬奇密码》的笔记-第121页


做人不能太Myspacey,美国的社交平台也分气质的。

《互联网之达芬奇密码》的笔记-第26页 - 第二章 2001年后:用户的新需求探索

框计算!数据开放平台!应用开放平台!
牛X,
但是还应该有一次进化啊,社会化推荐和专家推荐系统
这个需求可能不被商家所看好,但是这是唯一的使互联网环境良性发展的方向,百度要是还是以商业驱动的话,我想互联网要缓慢发展很久。良性发展也可以找到更赚钱的方法啊,老李。

《互联网之达芬奇密码》的笔记-第60页 - 第三章 2000-2005年:回旋上升的用户求索和2.0泡沫

豆瓣如何聆听用户我们来看看豆瓣的经验:
(1)“听”用户的声音:根据反对声音找到反对声音的来源,看发出这些反对声音的用户的使用习惯,分析他们真正的诉求。
(2)“看”沉默的大多数:每次网站改版,能跳出来发出自己声音的用户肯定是少数,在互联网上,更多的用户会选择沉默。对于对于沉默者,他们选择分析沉默者的数据,是在线时间长了还是使用频率低了。豆瓣正式持续地借助对于少数用户的“听”和对大多数沉默用户的“看”,保持着对用户需求的敏感和把握。好方法~

《互联网之达芬奇密码》的笔记-互联网之达芬奇密码读后感 - 互联网之达芬奇密码读后感

这本内容详实可读性强的揭秘中国五亿网民互为影响的互联网DNA作品,阐述了互联网与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娱乐方式互为影响和互动进化所产生的颠覆性的革命浪潮和机遇,可以分享到中国互联网由用户需求而推动的进化过程,从而引领读者从互联网发展与用户需求的演变规律中,理解、掌握和运用这种规律来追求积极的未来成功之道。我学习这本作品后感想颇深,大致从以下几方面作一叙述。
一、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历史和中国网民的迅猛发展及壮大轨迹。
21世纪知识密集型的信息经济所主导的新世纪。正如狄更斯在他的《双城记》中所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这是希望的春天,也是绝望的冬天”。从1997-2001年4年时间,我国网民数量从60万迅速增长到2000多万,截止2010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已经突破4亿关口,达到4.57亿,2015之前中国网民数量将超过8亿大关。中国网民的快速增长是互联网行业发展的基石。1999年王峻涛创立8848,邵亦波创立易趣,马云创立阿里巴巴。2000年雷军创立卓越网,2003年阿里巴巴推出淘宝网,eBay收购易趣,2004年亚马逊收购卓越网。硝烟弥漫的互联网行业整合创新重组从来没有停歇过。秉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其貌不扬hao123,2004年Alexa排名群球第26位,超过国内许多专业网站,最后于2004年8月31日被百度用价值5000万人民币的资产收购,创始人李兴平基于用户需求和用户体验的敏感性不断作出反应和改进,在紧贴用户需求的产品目标愿景下做到了极致,这是持续满足用户需求和保持良好的用户体验在互联网发展史上一个经典例子。2000年7月12日国内三家门户网站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从此展开一轮声势浩大的网络泡沫,中国的互联网在涌入大量的资本之后找不到最佳盈利点,大批没有利润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开始倒闭,从世界范围内的一场互联网泡沫危急全球,FM365、炎黄在线、雅宝网、酷必得、8848、亿唐、找到啦、实华开,这些曾经与三大门户同时风生水起的名字成为了如今的历史。
二、用户的需求和用户体验推动了网站的改变并决定了网络的未来。
在中国互联网的初期,在网民总体数量持续暴增之下,我们可以体会到:“获得信息”是早期网民上网的主要目的;“休闲娱乐”同时迅猛增长,正是这种细微的用户需求和用户体验推动了网站的变革。8848在2001年达到中国的电子商务之巅,但就像早期的“瀛海威”一样,短暂辉煌后归于尘埃,原因是什么呢?主要是脱离了当时的用户需求。8848的超前和脱离中国网民实际的电子商务消费基础难以形成,注定它就像瀛海威和张树新一样,做了大规模的网络市场教育和基础用户的培养工作,结果也还是成了“在大雾中领跑”而还没有等到黎明来临就壮烈牺牲了的互联网时代“先烈”,这就是“脱离用户需求”的代价,与之相反,百度正是按照“用户需求决定一切”、“一切创新与研发均已用户需求为基准”的行为准则,凭自己的实力和耐力笑到最后。
三、中国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为中国经济的腾飞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互联网行业成为中国经济不可或缺的一员。
中国互联网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给中国用户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著名的例子就是腾讯QQ,2010年3月5日,腾讯QQ同时在线用户数首次突破1亿,截止2010年9月30日,QQ即时通信的活跃账户数达到6.366亿,最高同时在线账户数达到1.187亿。在腾讯这只“帝企鹅”已手握超过6亿网民用户,成为中国互联网霸主的今天,它似乎已经无所不做,从邮箱、游戏、门户、搜索、电子商务到视频、空间、支付、微博、手机浏览、团购......一路走来,腾讯在“毫无创新”“抄袭模仿”中,愈演愈烈,截止2010年7月份腾讯的单季度收入规模已经超过42亿元,几乎是中国互联网上市公司季度收入的总和,而且还在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态势,腾讯的市值超过2500亿港元,约相当于100多个新浪或3个阿里巴巴,其产业布局既广又深,这是中国互联网行业中的翘楚,也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新的增长点。虽然腾讯在3Q大战中处理不当,“一个艰难的决定”把用户的需求当做筹码,使得腾讯成为全年网络声誉损耗最大的品牌。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和产业体中密不可分的部分,并且渗透到大家日常生活工作中的任何细节,与中国正在高歌猛进的现代化进程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循环,成为中国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四、本书为网民提供了一份翔实的上网指南,为网络从业者指明了发展方向。
影音盛宴:暴风影音,2003-2008年,暴风影音在这四五年内飞速发展,其核心的成功因素就是用户需求,暴风影音快速发展的核心动力就一直都围绕着用户需求及对用户需求的满足。PPlive第一个版本2004年12月诞生于华中科技大学韵苑26#,2011年1月31日,互联网行业最大一笔融资,riben软银对于PPlive的2.5亿美元,约相当于16亿元人民币的融资全部到位,创始人姚欣称,如无意外,2011年底将冲击纳斯达克。2006年12月21日,古永铿,这位昔日搜狐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创建的优酷网正式上线。互联网行业出现一片繁荣的景象,人们都知道:买机票订酒店到携程网;招聘求职到前程无忧;炒股理财上金融界;买房卖房到搜房网。从1999年8月到2009年8月,“红袖添香”作为中文女性阅读第一品牌,旗下聚集了上百万名优秀网络作家,其中女性作者超过80%,已拥有注册用户512万,成了“红袖添香夜读书”的好去处。贴近用户生活的大众点评和58同城,贴近日常生活的消费内容具有较大的群众基础,容易吸引网友眼球,容易聚拢人气,带来流量。58同城具有4个特点:1、它是一个本地化的网站;2、它是为老百姓生活服务的,生活都是本地化的;3、它非常简单;它对个人完全免费。
五、中国互联网用户的成长,由娱乐为王到那“一寸宽和一公里深”。
从对互联网充满未知好奇的“网民”到与互联网相互认知、了解的“网友”,再到熟悉互联网并且有能力运用互联网的“网商”,可以大致认为是三个既分先后又相互融合的阶段。从一无所知或无条件上网的“三低”用户到热衷于网络并在网上创业的“极客”,中国互联网用户得到快速成长。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用户认知程度的提升,用户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开始出现了向“一寸宽和一公里深”转移的现象,也必将导致互联网业务逐渐细分,其专业化和垂直性的服务特性越来越突出。少即多,在一寸的地方达一公里深的井,也不在一公里大的地方打无数一寸深的孔。结合自身资源,精准深入地满足对应细分领域中互联网用户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这样的互联网产品和企业在用户需求进化的过程中赢来了自己的机会,这成为互联网产业中一个重要的趋势。
六、念好本土需求经,贴近中国用户需求心理,进行持续不断的“微创新”,做最好的互联网从业者。
  腾讯就是一家这样的“跟随型”公司,根据中国互联网用户本土需求而“微创新”的既得利益者。腾讯一直都在从小处着手,贴近中国用户需求心理而进行着持续不断的“微创新”,在当前中国的互联网格局中,在微创新上需要注意三点:1、找准打动用户的需求细小点,确定产品的精准卖点;2、快速推出精简易用的产品和服务,然后根据用户需求反馈,叠加式地快速改进和升级产品和服务;3、在“一招鲜”后,持续不断寻找用户的需求点,发觉市场的软肋,坚持微创新,在持续微创新的过程中才能赢得更多的机会。做互联网就是满足用户需求,提升用户体验,做对用户有价值的事情,即了解谁是我们的用户?他们在做什么?他们需要什么?我们为他们解决了什么问题?我们为他们提供了什么所需要的服务?
  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这本《互联网之达芬奇密码》从另一个视角引导广大网民认识互联网、了解互联网、应用互联网,是一本有益于广大网民和广大互联网从业者的好书。通过互联网,我们解读世界认识自己,丰富生活构筑事业,寻觅道路实现梦想,在互联网上,我们坚持平等、开放、自由、共享、参与、互动与协作的精神并且不断完善着尊重、秩序、规则、解构性、创新性与建设性。我们相信,在遵守规则秩序的前提下,一切有助于提高用户生活质量与效率的技术和模式,我们都应为之摇旗呐喊;一切能为用户创造方便,节约成本的网络应用方式,我们都要为之推广普及,我们希望在这样一个平台上,有更多的用户可以减少痛苦增加快乐,实现我们更加和谐美好的新生活。


 互联网之达芬奇密码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