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金融秩序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1-1
ISBN:9787508642895
作者:罗伯特 希勒
页数:304页

内容概要

罗伯特席勒
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标普/凯斯-席勒住房价格指数的联合创始人之一。诺奖委员会经济学奖颁奖词中提到,“如果价格未来数日或数周的走向几乎不可能进行预测,那么未来数年的走势不是更难于预测吗?回答是否定的,这是罗伯特J席勒的发现”。他经常为联合报业集团下属的报刊和《纽约时报》撰写专栏。同时,他还是一位畅销书作者,著述颇丰,《非理性繁荣》、《金融与好的社会》、《动物精神》等成为超级畅销书。

书籍目录

前言
引言 一个经济安全、金融大众化的社会
用金融智慧管理风险
新金融秩序的六个理念
新金融秩序的图景
当前的风险管理
信息技术:大数据库正以惊人的速度扩大
金融理论与实践
心理学、行为金融学和既有思想框架
金融创新带来的问题
金融的道德范畴
本书的核心
第一部分 世界在前进,经济风险无处不在
第1章 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如果1950年就有一个新金融秩序
重塑1950年后的历史
现实状况:1950年缺乏信息技术手段
应对金融风险迫在眉睫
第2章 经济风险就在我们身边
生活状况的可变性
为什么个人经济风险很少被提起
愚蠢的行为:用放弃机会规避风险
低估经济风险似乎是人类的本能
依靠家庭分摊风险
收入再分配:如何做得更有效
幸运的20世纪
不正视风险,就会面临风险
第3章 科技越进步,风险越小?
机器会让我们失业?
胜者为王
全球化:地理壁垒的瓦解
科技进步的另一面
直面我们的风险
第4章 四十大盗:经济风险多种多样
国家面临的风险
个人风险积聚成国家风险
战争和社会动荡下的经济风险
金融创新与多样风险
第二部分 科学与技术:构建新金融秩序的手段
第5章 大数据:新信息技术下的风险管理
金融与信息技术革命
大数据时代的金融
电子货币时代的来临
新科技能降低交易风险吗
大数据时代的身份验证
终结地下经济
透明的合同
新科技、新机遇
第6章 心理学:金融风险的另类思维
既有思维框架
设计锚点:新经济制度的前提
赌徒心理与高危风险
风险受情感支配?
财富分配如何做到你情我愿
言行一致与风险控制
等位交换和社会公正:世界所有人的追求
德国为什么发动“二战”:从金融史看思维框架
心理学影响金融创新
第7章 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金融创新的本质
一个金融创新的例证
创新的传染性
人类最常犯的一个错误
激进的金融创新
第三部分 新金融秩序的六个理念
第8章 人生无忧:生计保险和住房价值保险
设计生计保险
生计保险的可选形式
生计保险与残障保险结合起来
生计保险与员工持股
住房权益保险
假如拥有生计保险和住房权益保险
第9章 宏观市场:重大风险的发源地
与股票市场的异同
创设宏观市场
宏观市场与善恶公正
为全世界创设的市场
为其他类型收入所有权创设的市场
根据职业不同而创设的收入所有权市场
根据收入水平和个人情况创设的收入所有权市场
为房地产创设的流动性市场
对既有思维框架的重塑
具备完善宏观市场体系后的世界
第10章 收入挂钩型贷款:摆脱经济困境和破产风险的工具
将收入挂钩型贷款与收入指数绑定
收入挂钩型贷款的先例
家庭问题
破产法应做相应的调整
收入挂钩型贷款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第11章 不平等保险:保障收入分配的公平性
如何计算不平等保险应付额
为什么要创设不平等保险
基本概念的衍生形态
紧迫性
政府的角色
思维框架的塑造和税率的设置
移民造成的问题
高税率对工作热情的抑制
不平等保险与分配公平
第12章 跨代社保体系:在年轻人和老年人之间分摊风险
当前的社会保障贡献和福利计算公式
跨代社保体系简化案例
在家庭成员之间分摊风险
跨代社保与个人账户投资的对比
为全社会提供的保障
第13章 国家也可以发展无忧:风险控制国际协议
国际风险分摊协议如何有效运行
如果印度能与其他大国签订风险管理协议
并不需要组建全球性政府
当今世界各国的风险分摊
风险分摊是国际协议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第四部分 构建新金融秩序
第14章 大数据库:金融秩序的根基
建设全球风险信息数据库
大数据库如何运营和维护
个人收入状况纳入大数据库
提供企业收入信息
大数据库与税收结合
为慈善捐助预留的接口
为遗嘱预留的接口
大数据库:管理我们的经济生活
第15章 从根源上解决通货膨胀:新计量单位和电子货币
智利发明的发展单位
一个更简单的名字:篮子
货币幻觉
指数型会计单位的成功
勇于面对通胀风险的挑战
指数型会计单位和新金融秩序
建立信任
指数型会计单位的先例
延伸发展单位的概念
调低通用时长
通过改变会计单位促成经济转型
第16章 新金融秩序:从理论到现实
恰当地识别风险
获得公众的支持
第五部分 新金融秩序:让世界变得完美、有序
第17章 金融改革最重要的是创新
货币的出现
当代股票市场的出现
期货市场的出现
人寿保险的出现
风险终结于金融创新
第18章 现实案例:各国的金融风险管理
什一税和天课
所得税
低收入补贴
所得税抵免
医疗和意外保险
社会保障养老保险
失业保险
结论
结 语 一个激进的金融创新模式
致谢

作者简介

在《新金融秩序》这本书中,作者提出了一套以保护各国财富为目的的全新风险管理基础架构:而所谓的国家财富其实就是维持着千百亿世界民众基本生活的经济成果。这些成果中的绝大多数都不会成为新闻报道的对象,甚至都不会引起公众的关注,但是它们能增强民众通过辛苦劳动换来的经济安全感,没有这些成果人们就无法感受到经济的发展。
《新金融秩序》作者针对金融业、融资市场、保险业、税收、社会福利和国家合作提出金融和经济风险的6大理念。从根本上讲,这本书阐述的是如何将风险管理的手段运用于解决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展示了一种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风险管理文化。
《新金融秩序》接续了《非理性繁荣》当中未尽的话题。作者希望能通过此书纠正社会公众对科技和经济风险的高度误解,并以更清晰、更准确的方式让人们明白自己所面对的真实风险。同时,他还希望通过此书让人们懂得各种形式的风险其实就藏在我们身边,正是它们的存在,遏制了人们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希勒认为,不论股市是否繁荣,我们都在逐步迈入一个全新的经济年代,我们需要认真思考新生的科技手段所带来的影响。我们必须了解过去的科技进步对现有制度的形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们必须以活跃、创新的方式改变自己的思维,这样才能有效的引导我们在新的环境中发展。
这本书以全新的视角告诉人们如何对冲风险,从而确保我们未来生活的经济安全,其内容引人入胜,不可不读。


 新金融秩序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在过去几十年间,金融领域可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发展和变革。但是这些进步带来的经济发展本身并无法确保更多的人过上好日子。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巨大的经济隐患和收入分配不公等诸多问题弥漫在当今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面对上述诸多风险,人们迫切需要一种高度保障的制度,以帮助他们在遭遇风险时得到更好的保护。对此,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家得主罗伯特•席勒在《新金融秩序》一书中针对如何应对金融风险,提出了恰当有力的解决方案。在书的第一章节中,席勒对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发展做了一个历程回顾。他指出,5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革新,全球经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身边的风险越来越小。在他看来,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面临了许许多多的经济风险,这些风险时刻都在威胁着我们的生活,对我们的工作、住宅、社会乃至国家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然而现有的金融制度对这些风险却是束手无策的。因此,他提出建立21世纪金融新秩序是大势所趋,并在书中针对金融业、融资市场、保险业、税收、社会福利和国家合作提出了金融风险6大理念,旨在通过这些新型金融工具让更多的人共同承担经济风险从而分散和减轻这些风险。席勒指出,这种全新的风险管理文化与信息技术手段紧密结合在了一起,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对实现现代化金融体制有着异乎寻常的重要意义。它的出现一方面使我们能够将风险管理的手段系统化,另一方面还能为我们分散风险,打造内容丰富的数据库。以前需要通过高薪雇佣专业人员来完成的工作,在新技术的帮助下都变成了简易廉价的工作。这一系列叹为观止的技术创新都将给人类历史添色不少,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重大改善。因此,席勒认为,在未来某一天,令人束手无策的风险将会终结于这些技术创新。在席勒所构画的二十一世纪新金融秩序中,每个人的生活都会随着不确定性的减小而得到改善,我们居住的这个世界也将变得更加安全。当意识到风险负担减轻,生活有了稳定的保障之后,所有人都将比以前更具备冒险精神,在从事各类活动时也更有动力,最终这个世界也将成为一个充满更多希望的世界。另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乔治•阿克洛夫曾对《新金融秩序》一书做出这样的评价:“在书中,他提出创新型风险管理手段不仅能提高富人的生活质量,同时也能改善穷人和中产阶级的生活状态,我们能够针对生活中面临的各种严重风险进行投保。可以说本书预示了未来这个实际中金融市场的发展方向。” 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和变革时期,现有的经济体系还亟须得到完善。席勒所提出的金融新秩序,对我国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控制金融风险,确保经济安全无疑也具有参考价值。(未经本人允许不得转载。)
  •     在经济界,有两部书可以称为资本主义的《理想国》。 一部是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在资本主义早期,强调了市场机制“看不见的手”的伟大,基本观点是市场分工,提高效率,扩大市场容量,又反过来促进市场分工。    一部是马克思的《资本论》,资本主义中期,强调了资本主义内在的矛盾,基本观点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阶级对立不可调和,资本主义危机不可避免,加剧了矛盾和对立。因此需要另辟蹊径,建立否定资本主义的共产主义社会。    如果说还有第三部可以称之为当代资本主义的《理想国》的话,这本新晋诺奖获得者的“旧书”《金融新秩序》(英文版2003)可以作为候选者和有力的争夺者。    开宗明义,作者指出,金融的核心功能是“风险管理”,而且,与传统的观点不同,这种风险不局限于金融市场,更可以触及“公平正义”,从而构建一个美好新世界。    具体而言,风险管理的对象,既包括个人、家庭,也包括行业、国家甚至整个世界。而作者构建金融新秩序的工具箱里,有生计保险、宏观市场、收入挂钩型贷款、不平等保险、跨代社保体系和风险控制国际协议等六件法宝,每一件都师出名门,非同凡响。    而要构建金融新秩序,除了六件法宝,还要两个锦囊: 一是新技术,关键在于处理信息,以大数据、电子货币等为代表; 二是新观念,关键在于认清自我,以心理学、消除偏见等为支撑。    大体上说,资本主义三个阶段,三位大家,三部“理想国”,经历了从肯定到否定到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最终的结局是否圆满,仍不得而知,不过作为一个屡屡成功预测各种泡沫的行为金融学家,希勒在这本书中所体现的宽阔视野和“社会责任感”值得赞赏。另外,他在耶鲁大学的公开课“金融市场”广受欢迎,学过之后相信会对作者的思想有更加全面深入的理解。   耶鲁大学公开课:金融市场http://v.163.com/special/financialmarkets

精彩短评 (总计39条)

  •     理想很宏大...
  •     从非理性繁荣到新金融秩序,席勒的书一直没有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收入和住房保障保险的提法很新鲜,落地很艰难;六大理念我倒是记住了,未来收入保险+住房价值保险、GDP指数交易、收入挂钩型贷款、破解基尼系数、养老保险、跨国GDP风险分摊
  •     想法很美好,但是地缘政治会让此乌托邦无法落地!不过为大家提供了一个思路,至少风险管理的眼界更加的宽广。
  •     完全超出学识范围,而且是在身体状态极其不佳的时候啃完,于是根本读不懂。存在风险—实现手段—新观念。架构印象深刻。可惜没懂的人似乎没资格提问啊…具体到大数据电子货币等概念肯定有指导意义。
  •     设想很大胆,值得一看
  •     想法很大胆,现实很骨感,基本上看前三分之一就够了。书里的理论感觉不可能照进现实了。
  •     思想超前,至少超我国一帮搞经济的经济学家一大截。
  •     好理想主义
  •     思维奔放
  •     总觉得写的过于理想主义,能把这些理念落在实处的人才更让人佩服。
  •     真正有金融理想的人是有普惠金融、金融大众化民主化、用金融改变世界的宝贵思想的,而且作者的确提出了很多认真的建议。不能阻止的是投机、套利、制造泡沫的另一种“金融理想”
  •     万事保险理论
  •     脑洞有点大
  •     风险对冲。对收益风险厌恶,对损失风险偏好。
  •     Futuristic!传达“风险管理让生活更美好”的金融新任务。
  •     看看
  •     只是不明白7.8的评分是肿么来的.......
  •     真心觉得不好看
  •     思想很有前瞻性。但是这么宏大的内容竟然一张结构图一个公式都没画,全靠口述。。。
  •     不知道为什么,这本书的内容不太吸引我。虽然席勒把他的想法都讲得很清晰。
  •     各种维度的风险分散,赌徒无法接受风险
  •     一本连让你构建未来金融秩序的书。。。
  •     本书像是一部自说自话的降低风险的乌托邦,讲到政府作用是也显得空泛,而涉及到人的属性时更是没有说服力。
  •     有些特别新颖之处就是不知道何时实现
  •     席勒的资本主义乌托邦。
  •     这是一本看了标题就知道它下面在扯什么的书
  •     2014第85书。《新金融秩序》。席勒拿过诺奖,但此书并不难读。俺理解金融的本质是尽可能地更大范围分摊风险,比如淘宝开十家店则赔,开万家店则赚。而大数据与心理学,是新金融两大支柱。比如,把淘宝和微信数据库加些接口,是可以搞收入挂钩型贷款、不平等保险、在线税收、跨代社保等金融创新滴。但做远比想难!
  •     无需门槛的金融科普读本
  •     说实话,看完这本书我是蛮失望的,因为就是之前看过作者的另一本书《非理性繁荣》。那本书将人类的非理性以及行为金融学进行了系统的讲述,也让我第一次接触到行为金融学,并为之吸引,为此还找了不少相关书籍阅读。但这本书呢,和《非》完全相反,为读者描述了一个风险共担,可以极力规避,甚至是避免风险的“乌托邦”式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各个国家,各个人类要完全遵守这个风险秩序,以便规避相关风险。这就和人类是非理性的本能是相违背的了。历史上许多重大的风险事件,其实都是由于人类的非理性行为导致的。如果每个人都变得完全理性,完全遵守秩序,那是不是就根本不会有重大的风险事件出现?如果真的是那样的话,那是否就真的还需要规避风险的工具的存在?
  •     生计保险和跨代保险的主意倒不错
  •     金融是个好东西,实现梦想加油站。风险制度来保障,欲望理想得分清。
  •     内容很有前瞻性,如果人们面临的诸如政局动荡、未来收入低于预期等风险,都能通过金融产品进行分散,活着就不用那么焦虑了
  •     风险平摊吗?这样就不会有战争了。简直就是“天下大同”的翻版。不过怎么可能做到~
  •     个人的一切皆被掌握就会得幸福:最新版乌托邦……
  •     共产主义根基之一。
  •     一般般,席勒哥,你是拿诺奖的人啊,虽说是通俗读物,你也别太水啊
  •     希勒真是个善良的人
  •     #18这三分是给翻译的,内容其实我想给五分。有人说这明显的乌托邦嘛。我承认他的设想相对大胆,不过未来的某一天真会这样。新金融是建立在金融理论、信息技术和心理学上。本书的落脚点是在于思维框架塑造对金融发展的影响。这一点与索罗斯的认知能力优于参与能力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处。这一点对金融创新来说是比法律更为大的阻碍。这需要的时间得按年计算。解决信息的不对称有助于风险管理,在全面准确的信息基础上才能设计出优质的金融产品用于摊化风险。“暧昧”源于信息不对称,这种乐趣对于金融是隐藏危机,后果可是惨不忍睹的。指数型会计单位所依附的是指数,民众对于它的接受比较困难。不过对于通货膨胀或紧缩,这确实是个好主意。此书应配合纳西姆和康纳曼的作品一起看,感触更深。研究望尘莫及,愿作金融实战派,亲历发展
  •     我倒是觉得希勒描述的是乌托邦,把所有的风险都定价然后让全球更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是什么后果,如果这样的话到底是增加了系统性风险还是降低了系统性风险,作者的想法确实很宏大但是给我的感觉倒是特别重视改变人们的想法,来实现某种政治目的,作者本身也会在这个进程中获取收益,所以我对于这本书的内容失望的地方在于,作者总共就没讲几件事,1、要通过更好的名字改变人们的敌意。2、通过更大规模的金融衍生品来分担各国之间的风险。3、这样将会给人们提供更大保障,带给人们更好的前景。 有一点我始终想不明白的是,为什么一定要分担风险,难不成以后为了追求低贝塔我们还要投资月球或者火星的资产,如果实现了可能会对经济不平衡有所改善但我不认为有很大的作用,并且我认为希勒仅仅提供了一个梦想中的乌托邦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