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遇见佛陀

出版日期:2016-5
ISBN:9787519207471
作者:[美] 马克•爱普斯坦(Mark Epstein)
页数:180页

内容概要

马克·爱普斯坦(Mark Epstein),美国著名精神科医师,在纽约市自行开业,常受邀演讲,谈论佛教禅修法对心理治疗的价值。已出版多本著作,包括Thoughts without a Thinker,Going to Pieces Without Falling Apart,Going on Being。常为Tricycle:The Buddhist Review,Yoga Journal等杂志撰稿。

作者简介

弗洛伊德:“被压抑之物将会重返。”
莲花生大师:“望向欲望的本质,会看到无边光芒。”
不要害怕和压抑欲望,而是应该重新疏导、驾驭它,为我们所用。
因为欲望乃是最强有力的生命能量,可把我们引领至自由与极乐。
你常满怀兴致去吃期待已久的大餐,食毕不仅没有满足感,甚至更为失落?总是嫌另一半陪你的时间不够多,常在爱中感到孤单?没有办法忍受别人不将你放在眼里,老是觉得自己不被喜欢?稍不顺心,就暴饮暴食,焦躁难耐?孩子不听你的话,即愤怒不已,斥声责骂?
追根究底,一切都是欲望在作祟。
弗洛伊德与佛法认为欲望是人对人世痛苦现实的自然反应,一旦脱离欲望,我们就不再是自己。透过欲望,反而能帮助我们了解自我,面对生活的烦琐与生命的困顿。因此,本书以佛陀的“四圣谛”为架构,印度神话《罗摩衍那》为经纬,融会贯通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并结合个案研究,提出各种实际建议,调和我们对欲望的矛盾观点,让我们对人类的欲望,有耳目一新的认识,进而通过欲望的驱力,达到身心灵的和谐与平静。
书中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名为“欲望的渴求”,讲述的是人面对欲望的一般心理与反应;第二部分名为“执着”,说明人一旦了解世上绝无可以带来满足的客体时,将会产生何种变化;第三部分名为“执之止息”,它点出,对待欲望,除了放弃与执着之外,仍有第三种方式能引领我们,让精神惊人地成长;第四部分“欲望之道”告诉我们如何利用欲望而非为其所用,进而达到喜乐的境界。


 弗洛伊德遇见佛陀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0条)

  •     读《弗洛伊德遇见佛陀》作者:苏术没有任何祈祷的效果能胜过欲望。——汤姆.韦茨开篇第一句,引用了汤姆.韦茨的一句关于欲望的话。开启欲望论的阅读旅程。说起欲望,不经让我想起曾经抄写在笔记本开篇页面的那句话:“学会让欲望冷却。”很多年前,我还是一个妈妈不给我买想要的东西就哭到她给我买为止的小屁孩。也是很多年前,有人告诉我:欲望就像一望无垠的大海,想要填满整个大海需要多少块石头。而这些石头都是真金白银。你要试着学会冷却自己的欲望,让欲望在时间里慢慢平息。学会控制它,利用它。尽管到现在我也没学会控制它,利用它。但是我知道,当你非常想要一件其实你根本用不到的东西的时候,先不要立马买下来。再等等,再等等。等你平复那一刻的欲望,等你理清东西的价值和欲望的成本。也许你就会恍然大悟,哦,那东西买来也是放着积尘。本书一共四个部分。分别为:《欲望的渴求》、《执着》、《执着的终结》、《欲望之道》。一共十一章,分别详细地解说了这四部分的内容。——欲望的渴求第一个部分作者通过几个西方神话故事来解说何谓“欲”以及何谓“欲望”。中国的孟子在其《孟子.尽心下》第十三章里是这样说的:“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欲望之于一个人是遭受磨难的根源,诚然,没有人是真的没有欲望的。书里引用佛洛伊德晚年所写的一页笔记中的一段话:所有思想压抑与功能压抑的最终原因,看来是童年时期对自慰的压抑。然而,问题的根源可能还要深一些。可能,它不是来自外力的影响,而是出于自我的不满足本质。因为,我们总是觉得缺少了些什么,无法感到完全释放和完全满足——en attendant toujours quelquechose qui venait point...最后那句法语,即:“总是等待着永不会来到的东西。”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不满足于现在所拥有的,或者执着于他所没有的,欲望从而产生,并且一直得不到满足。犹如《罗摩衍那》所阐明的,欲望具有一种吊诡的追求。这种追求既能让我们困惑,亦能使我们证悟,既能让我们认清自己,亦能使我们迷失自己。——执着宋代朱熹在《朱子语类》五十九卷里写道:“知得心放,此心便在这里,更何用求?适见道人题壁云:‘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说得极好。”文中说,执着在欲望里的人,不是表现为成瘾性行为,就是强迫性思想,但结果是一样的,都会让当事人受到掣肘。由于欲望变得狭窄,出离心遂无法生起。让我想起那些赌瘾成性之人。沉迷于赌博的游戏里而无法自拔,对于输赢的欲望已经扭曲了个人的本质,执着让他们的心变得狭隘。伴随而来的性情暴躁等等异常行为反应就不言而喻了。——欲望的终结赌徒的欲望在输赢之间,输了便想要赢回来,赢了还想要赢得更多。在《欲望的渴求》里,作者说,欲望的产生是因为“不满足”,那如果要终结欲望,是不是就要满足它呢?如果要满足赌徒的欲望,鼓励他去赌吗?而这样的鼓励真的能做到终结欲望吗?在前面的《欲望的渴求》里,作者这样写到:“欲望本身不是坏事,它是可以包括在佛陀的教法中,可以与佛陀心灵的静定互相融洽。”这句话告诉我们,欲望是具有佛性的,禅悟欲望的本质,即终结了欲望。佛洛伊德说:“我们对待欲望不要占有、控制或融合,而是用肯定、欣赏的态度看待欲望本身。”文中提到了温尼科特的“存在”来平衡“施为”也是一个道理。西藏古谚:“就像高山上的水因向下流而愈发清澈,修行者的禅修亦可靠着溶解而改善。”正如佛洛伊德提出的,对待欲望,我们要敞开自己,心灵就像高山的流水一样,可以倾泻下来,涵容万物。——欲望之道如何才能使“欲望”成为“道”?什么是道?老子在《道德经》开篇说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道,可以说,可以名。大道产生于天地之先,是开辟天地之始;大道产生于万物之前,是生育万物之母。道家所讲的道,属于宇宙万物产生和发展的始基。书里则用“存在”去平衡“施为”用佛陀的四圣谛和八正道来阐述欲望之道。书中一共总结了四条欲望之道的原则:1、把欲望看成“非个人所有”2、把它看成神圣之物3、不被愤怒吓倒,并视之为不可避免4、慢慢来四条原则就不一一解说了。具体大家可以去看书中内容。除去引用的句子,书内还有很多预言故事以及神话故事,以典故结合心理学佛学等来解说欲望论。观点明确,讲解独到。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转载请联系QQ:1147679123
  •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佛陀是佛教用语,本指释迦牟尼,后演为觉悟真理者之总称。两者在生活、时间,地域等等各个方面都没有过联系。突然看到佛洛伊德遇见佛陀这样的标题,不由得很是震惊,想想精神分析大师和佛教对于某一领域进行辩证的解说,便十分好奇。人有七情六欲,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六欲:眼、耳、鼻、舌、身、意,关于欲望的解说精神分析和佛教各有不同的做法,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本书中精神分析和佛教面对欲望将会面临何种结果。一直以来,被佛陀教法所吸引的人,都把欲望堪称负面的东西。佛陀主张唯一接触心灵痛苦之道,在于完全舍弃欲望。佛陀认为,欲望不是必须打败的敌人,而是一种应该以正确方式认知的能量。他想要教导我们不仅是如何寻获自我的解脱,还包括如何跟他人保持温柔亲密的关系。佛陀自我的任一层面,只会让改层面如阴影般尾随我们。在众多苦修中可以得出一个毫无疑问的结论,假装欲望不存在,并不能断除欲望。欲望会反复浮现,就如同佛洛伊的名言:被压抑之物将会重返。佛陀最终明白,未达心灵永久平静的境界,就会先把自己弄死。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他明白了,在苦行生活与纵情声色之间必有另一条路。这条路,他后来称为“中道”。伟大的莲花生大师说:“望向欲望的本质,会看到无边光芒。”也就是中道的选择。而弗洛伊德,他从一个神经学家转变为一名精神病理学家,他看出欲望是我们心灵的巨大力量具体而微的表现。他创立的心理学包含两个不可分割的内容:第一部分是精神病的治疗方法及其理论;第二部分是关于人的心理过程的理解。运用精神分析的方法来看到欲望,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领域是一个深不可测的巨大的世界,它最深层有着神奇的不能被人意识到的东西,这是一个充满魅力的领域。佛洛伊德在和一位知名的存在的精神医师对谈时说过:一切都是生物本能,但一切也都是精神性的。晚年的时候,通过笔记中可以看出佛洛伊德对欲望的定义是这样的:总是等待着永不会来到的东西。他的名句中说到:“被压抑之物将会重返”、“我们对待欲望不要占有、控制或融合,而是用肯定、欣赏的态度看待欲望本身”。书中也通过作者马克•爱普斯坦——一位心理治疗师所遇见的事情来表达对欲望的看法。他每天都要面对学多如果纳西鲁丁一样的病人,他们一再重复那些从理性角度看早就该放弃的行为。于是他也看到那一条中庸之道,就是欲望既可以与人为敌,也可以与人为友。书中通过了四个部分来讲述有关欲望的事情,欲望的渴求、执着、执着的终结、欲望之道。而后告诉我们不要害怕和压力欲望,而是应该重新疏导、驾驭它,为我们所用。
  •     曾几何时,我们倾向于用“罪恶”二字修饰“欲望”,似乎欲望就必定是邪恶的,如何对待那些难以消除的欲望?压抑,是常常采取的一个策略。但是我们看到禁欲带来的种种灾难性后果。在这本书中,作者寻求佛教与心理学的交汇点,探讨了有关欲望的种种,从人们面对欲望的一般反应到对待欲望的智慧。作者借用苏菲派一个寓言来表达欲望对人的诱惑。名叫纳西鲁丁的男人坐在地上痛哭流涕,面前放着一大盘辣椒,他把一根根辣椒放入嘴里细嚼慢咽,同时又在失控地嚎啕大哭。朋友问他为什么,他说自己在找一根甜的辣椒。这真是一个有趣的讽刺,为什么不放下?的确,欲望,正是我们所难以放下的渴求。尽管欲望带来痛苦,但我们还是无法放下执着。然而,作者说,尽管我们常常被欲望所蒙骗,欲望却也是我们活下去的动力。欲望本身,就是我们的生命活力和创造力。这个故事让人看到欲望的两面性,它让人烦恼又让人着迷。那么如何对待欲望?欲望并不是敌人。尽管有人认为,许多东方思想主张出离心,舍弃欲望,而西方人对待欲望的方式要么是回避,要么就是沉溺其中。然而作者告诉我们,否定自我的任一层面,只会让该层面如阴影般尾随我们。正如弗洛伊德所言,“被压抑之物将会重返”。既然欲望内在与我们,那么 更好的方式,在作者看来,便是向欲望敞开自己,活在当下。有一个绝妙的小故事讲述了欲望的奇特乐趣。一个年轻女人在野外遇上一只饥饿的老虎,她在前面跑,老虎在后面追。跑到一处悬崖,无路可走,便抓住一根藤蔓,吊挂在崖壁上。女人选在半空中,老虎在崖边,然而她朝下看时,竟然发现下面也有一只老虎在转悠。不仅如此突然之间还出现两只老鼠,啃咬女人攀住的藤蔓。然后她忽然注意到山崖边长着一株野草莓,她微微摆荡身体,把野草莓一把抓过来,送入嘴里,好甜!这个寓意丰富的故事耐人寻味。欲望正如猛兽一样,让人恐惧,我们要么选择逃走,要么屈服。当女人选择逃走的时候,欲望仍然纠缠她,不过当她放下恐惧,她就能品尝欲望的滋味,甜美的野草莓。作者认为,这个故事暗示着欲望的间隙中包含着果子。让我们落入欲望的间隙,可以让欲望变得更完整,悠游其中,将欲望视为镜子,可以观照自我的真实本性。在所有的欲望中,在亲子关系与两性关系中,自我对他人的渴望是我们不可否定的欲望的展现。对爱的渴求,与他人的合一从来都是最强烈的欲望,而求之不得带来的愤怒与失落,已经在各种文学与艺术作品中做了最充分的展示。对此作者要让我们看到,欲望的神圣性以及他人的主体性。当我们一旦把他人客体化,当成物来追求,欲望追求便摧毁了对象。然而温情之爱是可以让两道意识流汇合的:一方面想要以吞噬的方式占有,一方面却又希望给予对方自由。欲望能把我们带到从未预期之地,对待欲望,作者开出的最后一个方子是“慢慢来”,其中也包括“正念”。既如此,让我们慢慢来,潜入欲望之水,抵达神圣之地。

精彩短评 (总计19条)

  •     重读第二遍,太多话语直抵心扉,揭开我过去三十年的克制究竟为何。第一遍读完,内心满是说不出的遗憾和后悔,第二遍才知那遗憾和后悔之外的也是不当之欲,终于能面对——允许自己站在欲望的间隙里,与之对视,并把它转化。欲望是修持,认识到这点只要读这本书即可,然而修持却是一生功课。
  •     假使我们大胆地走在欲望之道,将会面临何种境地?/喜欢分离的滋味,大部分的人都以为快乐只能向外求得,却不明白孤独的时候才最贴近自我。面对不断滋生的渴望,到底要进行怎样的选择呢,把我抛向空中,却没有办法牢固又安稳地回头。
  •     看看
  •     正视欲望
  •     值得看第二遍的好书,虽然第一遍读的痛苦
  •     急于完全了解体会这本书也是一种执着
  •     压抑的欲望释放自己,就是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涅槃重生极乐世界与性的结合,阴阳之间的接纳,也就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接纳,自我与世界的融合。让自己处在尘世中寻找心中那一丝寂寞之后的亲密关系性之后的安全感。欲之越少其后越多~
  •     通俗读物,印象最深刻的是湿婆的阳具永远勃起,和雪女做了一千年的爱。
  •     这本书是我读的第三本世图心理系列图书。在读世图心理这个系列的书之前,我原有的阅读经验,总觉得宗教是心理学的一种,或者说宗教与心理学有某种联系。如今,这个意识越来越明显了。
  •     拥抱欲望,超越欲望。
  •     欲望永远无法通过客体来得到完全的满足,在满足与现实之间始终横陈着一条间隙,而这间隙就是隐性欲望,即享受欲望的过程,所以说间隙很美。
  •     被压抑之物将会重返。
  •     这本真的很好看,但由于我有些欲望没体验过,所以我有百分之七十五是觉得很好看的,有百分之二十五觉得茫然、想跳过。马克是个很可爱的人,想着如何用一样东西来代替想与妻子温存的欲望,这个东西就是——龙虾卷lol,还有他跟儿子之间用一只玩具狗聊天也是很可爱的。这本书我做的笔记可以说是最多的了,便签快贴不下,适合重新阅读~
  •     断断续续,十分零散地翻完。一本为“欲望”正名的书。从通常意义上的“欲望”说起,扩展到“欲望的间隙”,进而将欲望对应于阳性欲望,欲望的间隙扩展为阴性欲望,最后将阳性欲望和阴性欲望整合为“道”,使欲望可被认为是生命力或者说生命意志本身的代名词。此书所涉及的领域确实可纠正当前对佛教的普遍误解(理论上)和对“欲望”的不当处理(行为/实践上),但也因涉及的术语及论述的相关主题都是历来纷争不断的核心概念(诸如二元、非二元,主体,女性欲望,圣谛,谛观,存在,施为等等),更不用说间杂了神话和禅宗故事,读惯了严谨学术作品的人,可能还是会感觉夹生异常,难以猝读。毕竟,这些问题要是全展开,百来页纸的篇幅确成笑谈。其间的有些实例倒有些有趣,更为实用。
  •     看了两年
  •     看得我迷迷瞪瞪的,不过大意还是懂了。我们该如何看待欲望与偏爱我执的关系,书里主要推崇的左道对待欲望的看法,意即欲望里有佛性。其实写的有点拗口,不够通俗。16.5.18
  •     终于把它看完了⊙▽⊙
  •     越掩饰越深刻
  •     震撼。对待欲望,我们习惯逃避,拒绝,亦或者带着负罪感沉溺。我们不愿意承受因无法满足欲望而带来的痛苦,所以决口不提。然而欲望不会因为你不承认他就不存在。大概还是要允许自己站在欲望与现实的间隙里,那些让你流泪的,带来的憧憬也是让你最快乐的。想起北岛曾经说:其实兔子眺望时站立的姿势很像人,怀揣期盼又满眼无助。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