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传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0-09
ISBN:9787530201787
作者:钱理群
页数:590页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说不尽的童年――在绍兴(1885.1―1901.8)
一、最初的记忆 二、台门之内 三、十字街头
(上) 四、十字街头(下) 五、家庭变故中的记
忆 六、变革时代的最初选择
第二章 发现新大陆――在南京(1901.8―1906.6)
一、“不过如此” 二、一把“火”烧起来 三、徘
徊中的追求
第三章 第二故乡――在日本(1906. 6―1911.秋)
一、第一瞥的印象 二、买书、读书与译书 三、
初试锋芒 四、师友之间 五、婚后 六、赤羽
桥边
第四章 “卧治”时期――在绍兴(1911.秋一1917、4)
一、大风暴里的孤独者 二、寂寞中的默默耕耘
三、《异域文谈》及其他 四、“起怀旧之思”
第五章 大时代的弄潮儿――在北京(一)
(1917.4――1920.12)
一、从绍兴到北京 二、亲历复辟事件 三、卯
字号的名人 四、“开新纪元”的工作 五、《贞
操论》及其他 六、新的信仰 七、“小河”的忧
虑 八、“六・三”事件 九、“新村”运动 十、
儿童的发现与歌谣的征集
第六章 历史的进退之间――在北京(二)
(1921.1――1928.10)
一、病中的彷徨 二、“自己的园地” 三、“主张
信教自由宣言”的风波 四、新与旧之争 五、
“胜业”――人的研究 六、爱罗先珂 七、情感的
波澜 八、兄弟失和 九、“教训之无用”
十、“又回到民族主义” 十一、《语丝》的工作
十二、若子的病 十三、卷入时代旋涡中
十四、《国语文学谈》里的反思 十五、“两个鬼”
十六、“谢本师”与“何必” 十七、在血的屠戮中
第七章 苦雨斋里的老人――在北平(三)
(1927.11――1937.7)
一、凡人的悲哀 二、若子之死 三、《骆驼草》
四、《中国新文学的源流》 五、五十自寿诗 六、
东京之行 七、风雨故人来 八、“杂糅中见调和”
九、“蔼理斯的时代”及其他 十、“日本店”的开
张与关门
第八章 走向深渊――在北平(四)
(1937.7――1945. 12)
一、又一个“苏武”? 二、终于“下水” 三、
“中国的思想问题” 四、江南之行 五、“反动老
“作家” 六、“道义事功化” 七、无生老母的信息
第九章 老虎桥边――在北平、南京
(1945.12.6――1949.1.26)。
一、入狱与审判 二、《老虎桥杂诗》及其他
第十章 人生最后一程――在上海、北京
(1949.1 .27――1967.5.6)
一、横浜桥边 二、《亦报》随笔 三、“腰斩”以
后 四、“出土文物” 五、“寿则多辱” 六、“忘
却斜阳” 七、最后岁月

作者简介

《周作人传 》是公认的周作人研究中的权威性著作,在国内外学术界与国内读书界的影响广泛 ,许多人都是通过此书了解、认识周作人的。评论者舒芜认为它的“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思辨性”。本书不但比较准确地勾勒出了周作人思想发展、生命流动的轨迹,充分而细致入微地展示了作为思想家与文学家、也作为人的周作人的精神世界的各个侧面, 而且以周作人作为一个典型,写出了中国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命运,他们的独特价值、精神困惑与危机。其著者钱理群认为本书是“传主(周作人)、作者、读者”三者之间交叉的精神对话,同时别有一种沉思的调子,充满了温馨与苦涩。


 周作人传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与周作人在一起的永远都是群众运动。周氏起于群众运动,而终,亦是群众运动。周氏是亲尝过群众运动的滋味的,也能深知群众运动的对于理性(道理)的剥夺,也正为此,他是永不能深信群众的。道理之真,原不需要多数人的站队才能证明,他也始终相信少数人的更能够得到真理的亲睐。然而,有很多时候,周氏却又不能完全的超绝,可以说,被裹挟是他的命运,或者也正是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的命运。周氏的主要思想有人道主义、自由主义、社会主义的一支(实际后来还是个人主义),关注妇女与儿童也正为了人道,而在后期的伦理之自然化,道义之事功化,则又多含了许多现实的考虑。阅读完全书,我还能记忆起少年周氏的狂态,在病后的审思,趋于平淡。这少年时候的一些或许也正永远的贯彻了周氏的一身,他的内里是火,而在外, 则好像是冰。周氏在中年时有半半语,出世与入世的交织,正体现在出入群众运动之间,直到最后的以入世出世,以出世入世的杂糅,矛盾一直很大。周氏或许正如寻根的飘蓬,被风一直的吹。
  •     真正关心文学得人都会自然而然地从自身得阅读中得出一个结论周作人得文学价值远远大过周树人,也就是鲁迅鲁迅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是一个悲哀得文学家因为他被政治利用充当了无产阶级得旗手用心读周作人你会发现他文如其人但在阅读之前请抛出政治得无聊何必要死死地给人扣上一个汉奸得名义呢
  •     只要Main-Class写对就可以了。这样,一个test.jar文件就生成了,这里我就不细说jar的具体功能了。但为了确保成功,我们可以再用下面的指令执行一下刚刚生成的test.jar:java -jar test.jar  怎么样,是不是可以很顺利的进行?如果是,那我们就可以开始进行可执行文件的创建了。  exe4j应用起来倒是相当简单。类似于傻瓜式的,只要一路next,填写和选择个别的参数就ok了。稍微懂点e文的都可以应用自如了。不要说你一点e文都不懂啊!没办法,简单说下流程: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苦雨斋-------汉奸?
  •     与时代和历次运动的纠葛读来颇多唏嘘,而每一次的遭遇及其选择说幸或不幸似皆可。信子的歇斯底里直接导致其与鲁迅的失和乃至当面詈骂动手,又不得不说周作人在家庭血亲问题上的态度有时是不明智的。直到多年后鲁迅被捧为文学正统,周作人一段时间内靠得还是二弟的身份吃饭啊。日占时期出任伪职是其一生最大污点,但他的圆滑世故及“狡兔三窟”也并不一定全是龌龊的和耻辱的,只是为了活着和安心读写而宁愿背负骂名而偏安一隅吧。但现实是残酷的,最终的惨死又使得一切光环化为灰烬(身份乃至对李大钊之子的保护都已无用)。鲁迅病逝前读得是周作人的散文,而二弟临厄前读得也正是乃兄的文章。冥冥中,中国新文学的两大巨擘似乎通过这种交流方式捐弃了所有前嫌和分歧而闪耀出了各自的光辉了吧。至于苦雨斋再苦住庵,追求自由的文人之心,却始终如一。
  •     立足文本还原了周作人的文化心理脉络,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心灵分析,周作人有深切的“可痛地微弱”的自觉意识,这种在“悲哀”、“惊恐”的自我感觉中最终走向脱世逃避: 选择了一条“在不完全的现世享乐一点美与和谐”的享乐主义的人生道路。
  •     作者是下了功夫的,并且态度客观,用词谨慎。第一版截稿时正值50寿辰 对话录也仍是遗失状态。 我觉得我挺能理解周的,出山那段也是情理之中。 现在对话录似乎也出版了 希望可以慰藉先生的遗憾吧
  •     非常有争议的一个人的传奇
  •     钱理群先生的角度和论述很有意思,笔触也舒服,知堂其人真是近仙人
  •     电几书
  •     知知堂者,钱理群先生也。目光如炬,笔力劲健。此书写成于1989年3月,而这个特殊的年份,又一次应验了作者对中国知识分子命运的叹喟。
  •     兄弟记百草园这个对比有意思 钱先生说是主要研究鲁迅的 写弟弟的时候这种尽量理解的态度是真学者啊
  •     有生以来第一次,五百九十页细密,逐字披阅。弱冠有余读此书,若悬一镜于面前,以自鉴。按古人人生分段,则不惑之年当重读。谓之“现代知识分子的一张写照”不为过誉。阅毕,泫然泣下。余平生不信“必读书”,此书亦然,唯向有意者推荐。
  •     只是想了解这个人
  •     知堂似是半仙人!钱先生的文笔读起来很舒服
  •     此书放在书架上三年,寒假回家重读了一遍,钱老的穿透力洞察力令人叹喟
  •     从一个读书人的角度,我能理解周作人的选择。当是非的烟云散去,剩下的便只是真实。
  •     以前喜欢钱,但现在观之血性太重,个人太喜欢阐发了
  •     诶,命运流转,时代动荡,这冷冷淡淡的气质大概在儿时玩无头苍蝇时就已注定了一切吧~
  •     钱理群也写过一本《我的精神自传》。这本书中,两代传统知识分子的思想与气质表现得都很直接。周作人的一生,从“闭户读书”到“下水”,都是很自然的,晚年也没有任何忏悔想法。他无法挣脱时代限制,五四时期倡导人学与新文学,四十年代提出儒家伦理化,道义事功化,都是按照自己觉得对的原则而提出的,没有所谓的首鼠两端,也不存在所谓的丧失气节。后人采访他时,他回忆着说,我想了想,觉得还是做好些,便做了。这与其他许多晚年抱头痛哭忏悔的所谓汉奸相比,显得异乎寻常。这是他思想中关键的一点。
  •     人心幽微,世事繁妙。三五句难言一生飘摇踌躇。钱老最大限度的还原了一个凡人周作人煎熬摇摆心态。让人又激愤又悲哀,多有茫然无措的无力感。原本标签化印象化的态度被打破,浮现出一个丰富而模糊的背影。
  •     一位复杂的文人,集叛徒与隐士,“绅士鬼”与“流氓鬼”于一身,一度挺立时代的潮头,却逐渐滑向反动,向往清静安宁却又不得善终,人生可叹。
  •     说他是苏武、秦桧都太过了,他没那么刚强也没那么圆滑,我倒觉得他更像王维,淡然心性,游离作为
  •     http://vip.book.sina.com.cn/book/catalog.php?book=38975
  •     情浓
  •     再去读一读他的作品
  •     很早就拿到,很晚才略读。简单载一下对2个敏感问题的:1、兄弟不和:老2略娘不当家。日本老婆当家,挤兑老大。老大隐忍,筹钱,有怨,日本老婆已色诫黑老大,于是老大出走。2、叛徒:这个鸟人是个普通文人,有点延宕症,性软偏僻。3、总结:这是一个操作文字牛叉,性格略烂,出奇勤奋的人。
  •     值得思索的一本书
  •     钱理群老师说过,他研究周作人,最终目的在于鲁迅,所以很难认为他是最适合替知堂作传的人。但此传的质量仍然颇高,因为钱老师的穿透力,能将周作人的心灵世界中"丰富的痛苦"条分缕析地揭示给读者看,且臧否人物时能跳脱长期非正常的批评观,尽量采取"同情之理解",于大节严厉、不让底线之余,称赞知堂老人那些可贵的品质及其对新文学、新文化所做出的卓越贡献。知人论世,可称佳作。
  •     钱老这部写得好,客观,翔实,缜密。
  •     櫆寿 1885.1.16--1967.5.6
  •     柜头书......
  •     史
  •     一直对文人和公知没有多少好感,读完后更是加固了这一印象。中国的知识分子大多只是想做一有文化的官僚而已,知堂先生天份极好,是现代文坛一流的文学家,但也擅长拿清高包装世故,但这世故又是小聪明。其兄长的点评可谓中切:发昏,对外界一无所知。
  •     先生一生淡然随性,相比一般的五四知识分子,有着更为清醒的头脑,冲淡平和之下亦有怒目金刚式的愤慨。曾被视为文人代表,却又因形势所迫性情使然功事之心变节,仕人心态愈陷愈深,后得解脱,晚年视其译作希腊对话为五十年来之心愿,今却仍不知下落,先生也终归在劫难逃。钱理群先生文笔亦极好,客观冷静,剖析极深,受益匪浅。
  •     不予多评论
  •     此书颇能见作者爬梳一手材料之辛苦,其中也大有感情,最末注明此书“写毕于1989年3月7日(农历己巳年正月三十)晨,正值作者五十寿辰”,此书或可视为“五十自寿书”欤?
  •     我在学校图书馆借的第一本书,并且看完了,一定要打卡。并且我要写读书报告。
  •     从逆以前甚好,尤其少年时节的心境变化,为后来种种埋下伏笔。资料虽不多,胜在贴切。所可惜者,四九以后一笔带过,不置褒贬。此传成书在网络化之前,每条考据皆有作者主见。将周作人还原为清末民国之普通读书人,而非寻常论文中的大宗师知堂老人。深刻真实,值得一读。
  •     一开始充满神秘主义,乍一读让人不明就里。越到后面越唏嘘,从这里我开始知道读文读不出一个人。人生是给他开了一个怎样的玩笑,这个和日本纠缠甚多的人,因为依靠日伪政权被人一世诟病。到底小资而不忍清苦。让人读完只能哀叹。不过最后他和鲁迅临终前的默契让人泪目吧,尽管兄早走了二十余年。
  •     燕山柳色太凄迷 画到故园一泪垂 长向行人供炒栗 伤心最是李和儿
  •     钱理群的力作。准确写出了周作人的处世观和心路历程。
  •     呼,读完后感觉空落落的。
  •     部分章节(兄弟失和,盛年转向,失身日伪等)读得很细。感觉还可以一读。但还是有(现时代)中国学者的通病:一,抄书不加节制。二,情绪化代替论证难免过多。
  •     论文写到一半。钱理群老师说——周作人的思维是散文的而非诗的。
  •     有点“围炉夜话周作人”的味道。这样的笔调,亦与知堂老人文风颇为类似,清淡又冷静。
  •     阅毕小mark
  •     不像传记
  •     从写作看,五四时期周作人呐喊启蒙形象的缔造与钱理群以写鲁迅的方式写周作人有关,二者在某种程度上有混淆的痕迹;作者同情成分的存在,让主观抒情多于理性客观地分析与剖析。 就周作人而言,“老而未吏”的悲哀不仅是敌伪时期的督办角色,同样是十七年中的妥协家,后者比前者更痛心,因是用自己影灭自己。 此书读完,大有回归鲁迅的强烈愿望。
  •     好
  •     钱理群的文风……现在不大喜欢了,但确实很好
  •     苦
  •     字里行间看知堂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