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的不宽容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2
ISBN:9787512614277
作者:(美)卡森(D.A.Carson)
页数:200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他说,同样的,真正信仰的智慧的珍珠也掉进了这个暂时世界的黑暗中,而每一种信仰的信奉者都相信只有他们找到了这颗珍珠。但人能宣称的(也是所有教主可以回应的),只是这样:一些信仰认为,他们有足够的证据可以证明自己手中的就是那颗真的珍珠,但最终的真相是无法在这个世界显明的。 这样的故事情节又来了:有一颗宝贵的珍珠,但只有一颗。在这样的叙述之中,黎明的光会显明那些石头的原貌。 不过,尽管莱辛的比喻充满了概念上的毛病,可以理解它对当时的读者产生了怎样一种强大的吸引力,也在今日我们这个后现代的世界继续引起读者的共鸣。 但是,莱辛的比喻在某一个方面却并不像现代的。密尔和莱辛都认同存在客观真理(不管怎样,还是至少有一个魔戒存在的!),但他们理性化兼世俗化的假设,使得他们推及一点:至少在一些领域中,真理是不能被找到的。你可以认为某样事物是真的,然后为之辩护;但如果一个人不能顺应符合公共科学的验证标准,来证明这件事物的确是真的,那最智慧的立场就莫过于善意的宽容了。 换而言之,根据旧的宽容观,要么真理既是客观的、可以被认知的,那发现真理的最佳方法就是大胆地宽容那些持不同意见者,因为真理迟早会胜出;要么,既然真理可以在一些领域里被认知,也可能不在另外一些领域里,那么,最智慧、最少恶意的方法,就是在对我们自身局限的优先性认识上,建立一种善意的宽容。相比之下,新的宽容观认为,没有一种观点是排他性地正确的。有些强烈的观点,只是对某种特定现实的版本的强烈偏好而已,而每种版本的现实都是同样正确的。莱辛希望人们可以宽容,因为在他看来,我们不能确定哪一枚戒指才是真正的魔戒(但他也没有否认的确存在一枚魔戒)。对宽容的一种新路径认为,所有的戒指都具有同样的魔力。这意味着,要做到宽容,不是指我们不能搞清楚哪一枚戒指是有魔力的,也不是指宽容是找出哪一枚戒指才是有魔力的最佳方法。相反地,这种宽容的意思是,既然所有戒指都同样具有魔力(或没有魔力),那如果要指出其中任何一枚只是一个没有魔力的赝品,这样做是不负责任的。我们必须宽容,并不是因为我们无法辨别几条道路中孰对孰错,而是因为所有的路径都是同等正确的。

名人推荐

没有什么比一种让所有确信都消失的“宽容”更加不宽容的了。卡森深刻地阐明了曾经被定义为尊重他人持不同观点之权利的“宽容”,是怎样变体为一种认为没有人该持确信的普遍观点。这一转变的后果是对圣经真理的挑战,需要有人用符合圣经的内容来回应之,而这也正是卡森所做的。在这个过程中,他给出了一个公正社会中真宽容的圣经基础,也阐明了那种模糊宽容观所不可避免带来的暴政之危害。人如果不留意听他的观点,就会进大一个噩梦式的世界,在那里,人要去发现真理的热心会被另一种狂热取代,那是一种不让任何人宣称任何事是真实的狂热。 ——布莱思·查普尔(Bryan Chapell),圣路易斯,圣约神学院院长 可悲的是,人们关于基督教的辩论已经从“这是不是真的”转到“这会不会冒犯人”上了。圣经确定地告诉我们,福音的信息一定是会冒犯人的,尽管传福音的人应该是满有爱心的。卡森在这本书中熟练地完成了一项重要事工,可以帮助基督教界的领袖们理解,如何在一个日益宽容基督教信仰之外的任何事物的文化中把持正确的方向。 ——马克·德里斯克(Mark Dniscoll),西雅图,马尔斯希尔Mars Hm)教会 真宽容的意思是认真对待我们所深信的,因为理解我们之间存在差异,这实际上就是一大进步了。宽容并非不能与确信兼容,也并非不能与想要说服他人的愿望同时存在。卡森在回应当下问题时指出,真宽容在今天已经不太能被人们容忍了。他热切恳求人们回到一种更古老的宽容观,他坚持认为,人们之间存在完全不同的观点,与人们接受所有观点都是同样合理的,这两者之间是截然不同的。 ——米歇尔·克洛马提(Micheal Gromartie),华盛顿,伦理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

内容概要

卡森是美国三一福音神学院的新约研究教授,他在剑桥大学获博士学位, 主攻新约。卡森博士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圣经神学、历史上的耶稣、后现代主义、多元主义、希腊文法、约翰神学、保罗神学以及对苦难和罪恶诸问题。他写作并编撰了超过50多本书,包括《约翰福音注释》《21世纪新约导论》《认识苦难的奥秘》《重访基督与文化》等等。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引言:不断改变中的“宽容”
第二章 到底发生了什么?
第三章 宽容的历史之始末
第四章 比前后不一更差
第五章 教会与基督教真理之辩
第六章 还是有恶的存在
第七章 宽容、民主和多数主义
第八章 前路:十言

编辑推荐

《宽容的不宽容》由团结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宽容”正在西方社会占据至高地:如果有人胆敢挑战“宽容”,会被认为是野蛮和愚蠢的。但是,在《宽容的不宽容》一书中,卡森所要做的正是在质疑“宽容”(或者说至少是西方人当下所理解的“宽容”)。
卡森追溯了近些年我们所理解的“宽容”经历了怎样一种微妙但却剧烈的转变——从为维护持不同信仰者之权利而提出的一种“旧宽容观”,到认为所有信仰都是同样合理正确的另一种“新宽容观”。他回顾这一转变的历史,并讨论了此变化对今日文化的意义,特别是对民主、善与恶之讨论和基督教真理宣称的意义。
据此,卡森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新宽容观”对社会具有危险性,也会让人的知性衰弱;不仅如此,这种“新宽容观”实际上将人引向一种对所有持守自己信仰者的真正的不宽容。在本书中他引用了很多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来论证这一观点,这些例子有时会让人发笑,有时却也让人热血沸腾。


 宽容的不宽容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卡森这本书区分了对宽容的两种不同理解,虽然人们都用“宽容”这个词来表述,但一种宽容是建立在相信存在绝对真理的基础上的,另一种宽容是建立在相对主义基础上的。他指出,现代人把这两种宽容混为一谈,或者在讨论时频繁偷换概念,他们的这种缺乏反思,使相对主义的宽容观的危害越来越明显体现出来。他在第四章中写到:人们会拒绝说某些立场是错误,以此之名,这种宽容称为民族或宗教中立性的代名词。在多个竞争性真理和道德宣称中间,它拒绝作出判定,说哪一个是真的。它如此做,所基于的理由是,那样做是不宽容的。相比之下,旧宽容观…实际上却要求你必须要在这些真理和道德宣称中确立一个立场,因为若不这样的话,你就不配忍受任何一种你不认同的立场。我们面对的在各个领域的危机(如教育、政治、法律,更不要说在宗教领域),都是源自旧宽容观的衰落和新宽容观的胜利。因为,现实的悲哀就在于,民族的中立性(这种新宽容观)最终是不可能的,但是,只要人们追求这种中立性,就会让公共政策失衡,而且取消那些有原则的选项。这是因为新宽容观取消了真理和道德的框架,离了这个框架,真实的宽容是不可能建立起来的。在这一章中,我主要反思的是真理,在下一章我会讨论道德。建立在相对主义之上的宽容观已成为一种“政治正确”的观念,这不仅是美国社会价值观日渐分化的体现,也是其他现代社会的普遍困境。这也是研究世俗化的学者们普遍谈到的。所谓世俗化,指的是有关宗教、上帝、神圣的思想、价值观、制度在人类群体中,与宗教或神权秩序为主导的年代相比,逐渐丧失影响力的过程。社会学家彼得伯格(Peter Berger)认为,一个社会的现代性具备一些制度特征,包括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科学和技术成就,资本主义或社会主义,大众传媒,现代高等教育等。查尔斯泰勒(Charles Taylor)也指出,“对上帝信仰的衰退,尤其是宗教实践的衰落,已经触及整个西方社会公共和私人生活的中心,已然成为一种亚文化,成为一些人私下涉入其中的众多形式之一。”但大多数学者也认为,这并不意味着宗教的消亡,只是宗教信仰不再在公共领域活跃。既然公共传播领域不能只为一种宗教信仰提供平台,不能只为一位上帝提供舞台,人们就需要在公共领域中宽容这种多元化,而只把道德判断留在私下进行。这种公共与私人领域的分离,是很重要的,正如卡森引用皮尔斯(Meic Pearse)的话说:过去的宽容观允许人们在宗教和道德问题上存在确实的差异,持不同观点的人都可以在公共场合切磋、自由竞争观点;而这种新的宽容观试图将所有差异都锁紧内室,认为那些都是私下的判断,认为公共场合应该适合让给更多不太具有特殊性的观点。如果旧的宽容观至少可以算是一种真实的价值,那么新的不宽容的“宽容观”可能被描述为一种反价值观(antivalue)更合适。要是有任何人提议某种事物被另外一种“更好”的话,或者某种生活方式需要一个受保护的空间而不与其它方式竞争的话,就会招来敌意。卡森指出,宽容观的演变,是始于一种前提假设上的转变。也就是说,关于宽容和不宽容的问题,是“在人们对上帝的认识之内展开的”。这还是持续了彼得伯格的论点,伯格认为,世俗化和文化多元主义的发展,使得曾经为整个社会秩序提供“拱形”解释的体系,也就是宗教信仰提供的“神圣的帷幕”,也随之变成许多解释体系中的一种。此时现代人都很善于提出个人的解释,他们也普遍不再坚持有绝对真理,因为这种曾经在人类社会中占主导的“绝对性”宣称,如果在现代社会死灰复燃,似乎是不符合人们普遍持有的“进步观”的。但是,持进步观的现代人应该思想一下切斯特顿的话:“我们这个进步的时代是一个对何谓进步最没有把握的时代”。卡森认为,对宽容和不宽容的思考,要回到一个更大的思想体系中展开。但首先要思考的一个历史问题是,人类社会秩序究竟是否有规律可寻?现代人究竟是已经远离了文明,还是在走向文明呢?社会学家涂尔干(Emile Durkheim)、韦伯(Max Weber)和帕森斯(Talcott Parsons)都曾指出,现代化是一个逐渐祛魅、理性化和分化的过程。这种分化,不仅仅包括日渐复杂的劳动分工,也包括公共与私人、宗教与政治、事实与价值、手段与目的的分离。这似乎是不可阻挡的一种历史趋势,连由清教徒建国的美国也难逃此律。托克维尔(Alexi de Tocqueville)曾论述过,美国的民主制度是从植根于基督教信仰的美国人的“心灵秩序”中生发出来的,它给这个国家带来了很多物质上的祝福,也塑造了美国人极具创造力的品格。但是,它也暗藏着一种危机:美国人在实践领域(不论是经济、政治或文化)取得的成功,会使他们倾向于更依赖技术理性和追求物质舒适,这样的话,他们就会越来越厌恶超然的事物。卡森在第三章中写到:当朋霍费尔(Dietrich Bonhoeffer)在20世纪30年代访问美国,并想要理解美国的教会场景时,“他很惊奇地发现,宽容胜过了真理”。 要知道他所来自的欧洲大陆背景是怎样,就会知道,他会这样解读美国的情景,也是可以理解的。不管这样的理解在当时是否完全正确,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即后现代主义在20世纪30年代的影响力,加上世界大多数地区、包括很多世界大都市的的全球化进程(有好的和不好的后果),已经强化了一种认识,即宽容已经胜过了真理,至少在这个意义上:在今天,也是历史上头一次,宽容很少被认为是一种为了社会的善而施行的美德,是嵌入在一套被广泛接受的真理和道德观系统中的;相反地,宽容现在被认为是一种独立的美德,可能是最高的美德。全球化、城市化过程会强化相对主义的宽容观。因为,人口流动和复杂的城市环境会增强人群之间的“匿名化”,使族群之间彼此贴上非人格化的“标签”切斯特顿(G.K. Chesterton)曾在《异教徒》的开篇写了一个场景,来说明现代人如何竭力与“正统”的标签保持距离:“从前,异教徒以自己不是异教徒而自豪。… 可是如今,几个现代的术语就已经使他为自己是异教徒而自吹自擂了。他故意笑了笑,说:‘我想我的思想非常异端。’然后回顾四周,寻求掌声。‘异端’这个词现在非但不再意味着错误,实际上还意味着头脑清醒、勇气十足。‘正统’这个词现在非但不再意味着不正确,实际上还意味着错误。所以这些只能说明一点,那就是:人们现在不太在意自己的人生哲学是否正确了。… 有一件事比因一个人的哲学观而将他烧死不知要荒谬、不切实际多少倍,那就是习惯于说一个人的哲学观无关紧要。”他随后说,人们这种观念上的改变在20世纪、大革命尾声时非常普遍,以至于原来占主导地位的“普遍理论”处处遭到轻视:“有关人权的教义,与有关人的堕落的教义一起被摒弃了;无神论本身如今对我们来说太具有神学性了;革命本身太制度化了;自由本身太约束了,我们将不作任何概括归纳。”他生动地刻画了现代人这种默然的道德观:“现代人说:‘让你那些古老的道德准则见鬼去吧!我追求的是进步。’按照逻辑陈述出来,这句话的意思是:‘让我们不要确定何为善,让我们确定我们现在是否在获得更多的善吧。’现代人说:‘朋友,人类的希望既不在宗教也不在道德,而在教育。’清楚地表达出来,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不能确定何为善,但是让我们给与孩子们善。’”相对主义在讨论何谓善上是无能的,因为它认为,所有世界观都同样有价值,所有立场都同样成立,所有观点都没有对错、善恶之分。如果你对它的这种姿态皱一下眉头,它会纵身跳到最高道德的审判席上,宣布你是不宽容的。更让人不解的是,很多人会在这一罪名面前低头认罪,觉得宽容的确是一种需要持守的美德、和平气质,可以免去很多争论和硝烟战火。人们没有思考的事,这时候的“宽容”概念,已经被偷换掉了。他引用哈奇(Nathan Hatch)的话,“这一只宽容的小羊,往往在返回的时候,就以一头相对主义之狼的面目出现了。”卡森在第四章中强调这本书论述的重要性,即为什么要指出新宽容观的毒性?因为这一宽容观已经禁锢了很多现代人的头脑,阻止他们谦卑下来寻求那让人得生命的真理:宗教的真理宣称和其他学术题目的真理宣称之间的区别,在于搞错了之后得到的刑罚不同。在一门社会学或化学课上,若是一个学生或老师回答问题答错了的话,最糟糕的结果大不了是一个烂分数,或者得不到晋升。这些是真实的风险,但比起搞错了独一真神上帝的身份、以及如何敬拜他(或她)的方法,就不值一提了。如果在宗教的真理宣称上弄错的话,你不会丢分或失业,而是失去你的救恩,并受惩罚堕入永世的地域中。… 现今很多人否认宗教和真理相关,也否认这真理是可由人们在公共广场上辩论的。这种对真理在宗教中的位置之怀疑,和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些最关健的迷思有关:… 一个社会如果坚持一些灵活的、非教义性的、甚至多重真理的观念,这个社会就可能变得最宽容。相反地,一个社会如果坚持一些绝对的、不灵活的的真理,这个社会就可能变得最不宽容。换言之,暴政和宽容总是处在一场持续不断的战争中,至于胜利会滑向哪一方,就在于我们坚持的真理是怎样的。当然,这种“独一真神上帝”的讨论是世俗化课题总要避开的,或忽略过去的。世俗主义者给出的建议是,我们应该同等尊重所有宗教,应该来庆祝这些宗教的多样性。但是宗教的真理宣称不需要你的尊重。它们要求你去信仰,最终,它们要你的灵魂。它们是嫉妒的宣称。除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对于基督徒而言,卡森也反驳了他们中间很普遍的几个迷思。第一点是上帝是无限扩容的,耶稣是无限宽容的。但圣经启示的是,“上帝的宽容表现在他对罪人的忍耐上(罗马书3:25;使徒行传17:30)。他本可以立刻行事公义,但却用极长久的受苦(long-suffering, 使用一个长久失用的词),渴望等候我们的悔改(罗马书2:1-4)。”更重要的是,“不只是忍耐我们的罪和无政府状态,更甚者,他还是人无法想象的良善和慈爱,最强烈地显明在他差遣儿子来为我们付上罪的代价,并将我们买回给他自己。如果我们离开圣经对上帝的丰富描述,来谈论上帝的宽容,这是对上帝的极大不公。他的慈爱比宽容更好,他的忿怒就保证会有公义,是单单宽容无法想象的公义。”基督徒中间只谈宽容、不谈真理的倾向,让人想到一些人只片面强调上帝的慈爱而非公义的论调。基督徒群体中另外一个迷思是,耶稣命令说“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马太福音7:1),所以他们会因此而拒绝作出任何道德判断。卡森对此作出很精彩的论述:这样的说法要不是没有注意到当时耶稣教导的处境,要不就是忽略了耶稣一生教导中所强调的重点。在上下文中,这句经文谴责的是论断主义(judgmentalism),是一种自义的、对他人的谴责,而不是一种符合上帝恩典的启示的、谦卑的、道德的判断。而且,耶稣也以公开与罪人交往而闻名,他也为了耶路撒冷的瞎眼而哭泣,为那些钉死他的人蒙赦免而祷告,也要求他的门徒爱他们的敌人。另一方面,这还不是圣经中描述的耶稣的全貌。他比圣经中任何其他人都更多提到地狱,而且他坚持说自己是通往父的唯一道路(约翰福音14:6)。在一章圣经中,就出现过他的六次宣告说,“你们这假冒伪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马太福音23章),称这些人为“瞎眼的”和“毒蛇的种类”(马太福音23:19,33)。怪不得哥顿(Colin Gunton)曾写过,“这些经文的价值…在于显示出他并不是一个宽容的人。但是,他教导的表达方式,从始至终,却不是压迫性的,甚至在十字架上的时候也不是。这可能是教会在一个压迫性的、后现代社会中跟随耶稣需要付的代价。”卡森指出,生活在末世的基督徒,会更容易受到“不宽容”的指控。事实证明,西方媒体谴责教会的不宽容时,有时涉及的不是与公共领域相冲突的道德立场,而是指向基督教信仰的教义之“不宽容”。例如,西方媒体越来越反对基督徒使用“罪恶”或“邪恶”这些带有善恶标准判断的词,原因是他们不愿意接受有绝对邪恶的存在。卡森说,“相对主义者可能很开心地谈到我的真理和你的真理,但极少谈到真理。他们的认信和行为不是出于某种客观的标准,而是出于个人化或社群化的标准。”对此,基督徒是不能为了获得“宽容”之名,而妥协真理或稀释福音的。作为神学家的卡森借此重申了基督教真理宣告的几个重要方面,一针见血指出相对主义的毒根:从圣经的角度来看,相对主义是对上帝和他话语的背叛。圣经中的上帝是存在的,这建立起真理的可能性。他是一位启示性的上帝,这就建立起认识这一真理的可能性。相对主义经常玩起语言游戏,鼓励人们在教义上反常规,培养欺骗行为,而且在假装谦卑的同时却给傲慢授权。相对主义承诺的是自由,但却奴役了人们:它拒绝承认有罪和邪恶,不像圣经所宣告的,所以它永远不能有力地与罪和邪恶抗争,就这样将人们陷入罪和邪恶的奴役之中。甚至在社会层面,相对主义是一个走向毁灭的邀请,因为如果每个人都按着他们看为好的去行,结局不是引向一种无政府式的混乱,就是导致人们呼吁要更多立法来维持稳定,最终甚至呼出一个独裁者。中国读者大多都了解到本书作者D.A.卡森是一位新约教授和神学家,这本书显示出,他也是一位敏锐的社会观察家、历史学家和思想家。“宽容”的历史也是一部社会秩序史。卡森讨论了宗教自由和宽容的定义和演变。他也用神学家的眼光透视了美国社会近些年来的很多公共事件(基督教机构受到排斥、有信仰的医学专业人士拒绝施行堕胎和协助自杀、跨信仰对话、种族歧视、校园宣教等)及其影响,深度分析了这种相对主义宽容观的蔓延,和其问题根源。本书很适合对思想史、社会学、神学、政教关系和宗教学感兴趣的读者。

精彩短评 (总计28条)

  •     翻譯得很好!感謝 @李约伯一家
  •     受过科学训练的真·基督徒从一元角度谈他对多元价值、政治正确和相对主义的观点,虽然很多地方有偷换概念逻辑漏洞,但是还是值得一看。因为大多数基督徒都拒绝跟你讨论这个问题。
  •     书的内容首先从新旧宽容观的区别展开。作者指出,旧的宽容观认为存在绝对的真理和追求真理的正确道路,但允许其他人对于追求真理道路的选择,提出不同意见。而新的宽容观则认为没有唯一的真理或不在乎有没有唯一的真理,要求人们接受每种意见本身都是正确的。两种论点的根本分歧在于:旧宽容基于“共同的善”,首先承认真理的存在,并认为值得寻找正确的道路去探求。新宽容已经变得不相信一切,包括绝对真理的存在,不再持有明确的是非观念,陷入全面的相对主义,貌似“宽容”成为最高的价值观,实则是反价值的。现在的美国社会表现出这样的趋势:“新宽容观”将自己视为一种自身就带有中立性的,不受任何民族的、道德的或宗教思想体系的影响,但这是站不住脚的。实际上,它仍把一些文化中庞大的结构引入其中,强加在那些不认同他们的人身上,“不宽容”被当做打击不同意见的终极武器,被打上“不宽容”标签的个人或团体被剥夺了为自己观点解释、辩论的资格。这比理论的先后不一致性的危害更甚。《宽容的不宽容》是美国基督教神学学者卡森的作品,卡森立足于基督徒的明确立场,表达了自己的宽容观,对我确实有很大的启示作用。我更愿意接受“旧的宽容观”,并展开更多的思考。对于顺从和认同不存在宽容的问题,宽容就是对于不顺从的忍受,但不代表认同。提出宽容观念的首先会是大背景下的...少数群体,宽容观念被接受则由于少数群体发展壮大后,权力意识形态的妥协和再利用。宽容的外在实现,基于神权与世俗权力的分割,包含于圣经中的思想:“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忠于自身信仰的底限是共存,基于终极信仰的辩论必须存在。但只限于对思想领域和行为方式的公开争论,在不危及他人安全和公共安全的前提(法治的前提)下,不允许使用强制手段限制个人的活动自由,更不能进行人身迫害和消灭。宽容的态度只能是对于真实事物的一种社会性的回应,而不是对于任何未知事物的承诺。任何将自身标榜为始终保持宽容一切态度的话语都是经不起推敲的。宽容只是爱的一部分,彻底的“宽容”实际上是不在乎,对于自己真正爱的人不会完全纵容,也会有要求、约束和争论,没有绝对的中立立场。放弃真理价值的判断,将失去道德的框架,社会存在的基石也将不复存在。因为没有标准,谁也不能接受批评。看似人人平等,但可追求的只剩世俗的权力,最终极权与专制必将产生。 阅读更多 ›
  •     值得一看,卡森的书~~~~~~~~~~
  •     真正的宽容是你有正确的判断,并且容忍别人谬误的见解,并且为了真理与这些错误的观点进行辩论。而不是世俗般和事佬型,随便什么都对何必争执的那种占据道德制高点的虚伪,这种假宽容才是对有真正信仰价值的人的不宽容。他们智性的惰性,阻碍着他们认识真理,把宽容当最高道德,浑浑噩噩地处于虚无状态。
  •     太棒了,以至于几个小时就看完了,不过里面的理论还需要花一些时间去消化。
  •     希望这本书能解决我的困惑。
  •     是个雄辩家,然而角度太过保守。又,不能很同意其观点
  •     译的好生涩啊。
  •     帮别人买的书,内容不清楚,
  •     写的真棒!
  •     宽容的不宽容,首先题目就很有意思,为什么宽容会不宽容,其本质是相对主义,宣称没有绝对的真理,仿佛这一点就是绝对的真理一样,书中有很多的案例,作者以扎实的信仰、思考的深邃可以帮我们看到这个时代宽容的的本质和特点
  •     相对主义是信仰的一大挑战,是与信心相对立的存在,因为信心要求绝对,甚至是悖谬的绝对-如亚伯拉罕遵照神的旨意献上以撒-只有绝对的信心,没有任何折扣。信仰骑士亚伯拉罕在现在这已被相对主义败坏的世界中将会如何艰难地生活呢? 我们都知道这艰难,虽然标榜得好像自己正是那样的信仰骑士一样,但我们常常趋从于相对主义带来的世俗主义中,要显出我们与世人并没有两样。 然而,"来跟从我!"拿撒勒人耶稣的呼召,摆在我们面前,要我们必须回应他,是从人群中出来成为这个世界的异乡客而得到自我,还是在这个世界中泯然众也般失去我们中最根本的价值-那永生神的形象。 主啊!求你引导我!
  •     真是现在的社会越来越相对了,很多事情本来可能在常人看来可以忍受或者是极其新鲜的,确实在一遍一遍貌似合理的亵渎绝对的真理。
  •     世界各种思想的对基督教的威胁在于它们都有偶像的本质在里面,它们的本质都将是要连根拔除基督的唯一性及真理性,所以对于基督徒来说这个世界是真真实实的布满各种网罗,而“宽容”也只是其中的一个表现,所以每本这样的书都是神的恩典,也是对我们的一种切身的警告,若不警醒,我们的死只是片时就会临到。
  •     “宽容”成了唯一的独裁者。
  •     除了文章探讨的“宽容”,还有外向,平等等等,都是在目前语境下难以反驳的。
  •     什么是真正的宽容,相对于绝对,古代与现代。
  •     评分这么高很高兴·真的是一本不错的书。就算不是基督徒也可以看
  •     很赞的书~打开人的思维~宽容不应该让人对真理的认知滑入到怀疑主义和相对主义~如果没有分歧也就不存在宽容~所以不敢面对分歧的“宽容”并不真实~那种“宽容”的清高姿态本身并没有太大价值~
  •     我来了,是要叫人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约翰福音10章10节)
  •     看完后,压根儿不敢去美国生活。
  •     真心不错!亚马逊上的书值得购买
  •     一切都要被宽容,等于一切都不能被宽容。
  •     本书深刻的剖析了相对主义在文化中造成对信仰的戕害,作为信徒如何在世俗主义中去透视所谓的“宽容”本后的本质,而什么又是基督教信仰所论述的真正意义上的宽容,作者都给出了非常棒的阐述
  •     这种不宽容的宽容观已渗透进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相对主义的信仰告诉我们,只要爱,只要让人信主(先不说这种认信是否正确),手段、教义、方法都是可行的。个人觉得,这种所谓的宽容观和今时代的功利主义、相对主义、反智主义等等都是紧密相联的。而我还是得再次宣称,我曾经历的“灵恩运动”中实在也包含了太多这些因素,而使真理暗昧不明,并落入一种异端的危险趋势之中。
  •     1、版式:排版和印刷质量还算可以2、翻译:烂,我怀疑译者有的时候根本就没看懂原文,就那么直通通译出来了。希望了解这本书的朋友可以等一段时间,看有没有较好的译本出来。3、内容:首先,作者是美国三一福音神学院的新约研究教授,所以他的论述有很多地方涉及宗教文化(第5、7、8章几乎完全是在阐述自己的宗教观念),我不太喜欢这一点。其次,个人并不很赞同作者的观点,因为作者笔下的“新宽容观”应该算是一种绝对的思想钳制(以一种思想为标准,与标准不同的都是错误的,并且声称它们不应该存在),而非“宽容”。“所有世界观都同样有价值,所有立场都同样成立,所有观点都没有对错、善恶之分。如果你对它的这种姿态皱一下眉头,它会纵身跳到最高道德的审判席上,宣布你是不宽容的”。我想,这么狭隘的观念,是不会成为西方社会主流思想的。实际上,作者在批判新宽容观的同时,自己也堕入了“不宽容”的陷阱:他认为媒体对官员的不宽容言论(官员认为应该禁止同性恋,而媒体指责官员过于狭隘,说他对同性恋的态度是一种不宽容)是一种不宽容;那么,根据作者自己的判断标准,在他批判媒体言论的时候,同样也犯了不宽容的毛病。(这样的例子在书里面俯拾皆是)我始终认为,对某种观点的讨论,如果不预设立场的话,是不应该有宽容和不宽容之分的。理由正是作者所极力批判的“...道德相对主义”(P140)——不承认真理、至善的存在,或者说承认它们存在,但认为它们是无法被完全描述和认知的。在相对主义的立场上,我觉得宽容观或许是这个样子的:真理与至善是适合所有时间和空间的一个颠扑不破的道德目的,对它们的描述与认知依赖于人类不断增长的知识,而人类知识的增长又是无法用科学手段准确预测的。人们对真理与至善的各种描述,终究是不完整的。对无法被完整描述和认知的东西,你不能贸然说它是真的,也无法证明它是假的。所以,为了更好地认知真理与至善,人们应该对他们持有同等的宽容态度(而不是作者所说的那样,认为他们具有同等的价值)。由此看来,新旧宽容观的区别仅在于新宽容观的支持者拒绝持有一个明晰的立场,这是作者所不能容忍的。不过,作者的担忧也不无道理——相对主义拒绝承认罪与邪恶(也就是说拒绝持有一种鲜明的立场),所以它永远不能有力地与罪和邪恶抗争。 阅读更多 ›
  •     一个提倡宽容的人,对于另一个提倡不宽容的人,应该采取什么态度?如果前者禁止后者发表其观点,那恰恰就是不宽容。——这就是宽容的不宽容。作者的观点,还要更进一步:宽容,分两种:其一,旧的宽容观,指我相信我掌握了真理,因此,我反对你的谬误。... 阅读更多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