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风下

出版日期:2016-6
ISBN:9787502794220
作者:蕾切尔.卡森
页数:160页

内容概要

蕾切尔•卡森女士是美国著名的博物学家,海洋生物学家,世界环保运动的开拓者之一。1962年,卡森出版了《寂静的春天》一书,被看作是全世界环境保护事业的开端,卡森也因此被誉为“环保运动之母”。

书籍目录

第一部 海的边缘
第一章 涨潮
第二章 春季迁徙
第三章 相约北极
第四章 夏之末
第五章 风吹向海
第二部 海鸥迁徙路第六章 春海洄游客
第七章 一条鲭鱼的出生
第八章 浮游生物猎食者
第九章 海湾
第十章 海上航道
第十一章 海上“小阳春”
第十二章 拉起围网
第三部 河流与海洋第十三章 向大海进发
第十四章 冬日庇护所
第十五章 返航

作者简介

蕾切尔•卡森女士是美国著名的博物学家,海洋生物学家,世界环保运动的开拓者之一。1962年,卡森出版了《寂静的春天》一书,被看作是全世界环境保护事业的开端,卡森也因此被誉为“环保运动之母”。
世界各地的读者认识蕾切尔,大多是因为《寂静的春天》。但是她最美的文字,却是海洋三 部曲:《海风下》、《我们周围的海洋》、《海之边缘》。尤其是《海风下》,是她的成名作。
《寂静的春天》是作者晚年在病痛和忧虑之中所写,写作极其严谨,书后有高达57页的参考文献。虽然文笔之精美优雅一直被视为科普写作的典范,但是与《海风下》相比,显然稍欠文艺。
卡森生于1907年,在匹兹堡偏东北的宾夕法尼亚州的斯普林代尔乡下长大。酷爱读书的卡森女士在母亲的鼓励下对自然界产生了浓厚兴趣。从那时起,她就开始对海洋着迷,读遍了关于海洋所能找到的全部书籍。还很年轻的时候,卡森女士就决定,她的职业道路要么选她感兴趣的海洋研究,要么选她业已娴熟并热爱的写作。但直到19世 纪30年代,她才找到一种将两者结合起来的方式。
她回忆说:“一天夜 里,雨风敲击着我宿舍的窗玻璃,突然间我脑海里燃过丁尼生《洛克斯 利大厅》(Locksley Hall)里的一行诗——既然劲风掀起,海浪咆哮,我自当启程。” 雅克•贝汉曾在《迁徙的鸟》中向我们展示了候鸟南迁北徙的壮举, 候鸟迁徙过程的艰辛及不屈不饶的精神都让人们惊叹。事实上,在1941年出版的这部《海风下》中,她早就通过诗意、细腻的笔触向我们描述了一部海洋生物迁徙的伟大史诗,这其中就包括迁徙的海鸟。
《海风下》本身就是一系列随笔,不仅文学性高于《寂静的春天》,更渗入了作者的种种情怀,让我们一窥作者的内心世界。作为作者的蕾切尔,并非做一个纯粹旁观的海洋生物学家,而是与海洋生物骨肉相连,似乎化身为笔下的海洋动物,去亲历它们的一生。
书中的每一个场景,都写得极其细腻传神,身临其境。首先出场的海鸟是这样的:
“黄昏时分,一只奇怪的海鸟从浅滩外围的繁衍地飞到小岛上。它的 翅膀是纯黑色的,展开后比成人手臂还宽。它平稳地飞过海峡,不慌不 忙,步调节奏与那条水道闪亮的光芒被阴影一点点吞噬的速度相仿。它是剪嘴鸥属(Rynchops)的,名叫灵俏。”
“快到小岛岸边时,它压低翅膀飞向水面,黑色的轮廓清晰地倒映 在灰色的海面上,像鹰在高空瞬时飞过留下的影子。它的到来悄无声 息,振翅轻得几乎听不见,即使有声响,也被海浪拍打湿沙的哗啦声湮没了。”
读这样的段落,宛如看一段高清的动物视频,而文字中更蕴含着诗的意象。
作者这样写鳗鱼的旅行:
“满月期间,鳗鱼躺卧在橡树水洼里,它们害怕在皎洁的月色下前行,对明月的恐惧不亚于白日。”
“随着干流河道不断加宽加深,水中多了股怪味。味道有几分苦涩, 这苦味昼夜各有几小时格外浓……伴随苦涩的,还有陌生的水流交替……过了一会儿,又缓缓下流,继而一泻如注。 ”
这样的句子,更是让读者不由自主地有很深的代入感。
大自然与人类社会有诸多相似,生存艰难,竞争残酷,命运无常,人类或海洋动物,都无从逃避。你只能去拼搏,去赌每一个机遇,去面对无可奈何的失败与死亡,即使在完全黑暗的深渊里,你也要坚强抗争。
“每逢月亏潮缓,幼鳗便会冲向海湾口。残雪消融,水流归海;月光晦暗,海潮式微;春雨将至,浓雾皑皑。伴随苦甜参半的初绽花蕾芬芳,黑夜降临。那些幼鳗蜂拥向海湾,巡游着,寻找属于自己的那条河。”
而它们幼年生存的深海是这样的:
“无论经历多少个春夏秋冬,它们的荒寒也没有丝毫的减少。位于海盆之底,所谓水流不过是冷冷的水在缓慢蠕动,如时间流逝般从容不迫,无动于衷。”
我们能读到如此隽永的句子,不仅要感谢作者,更要感谢译者。把英文翻译为如此有典雅的中文,可谓经典。《海风下》之所以几十年没有被翻译为中文,一个原因就是翻译难度的巨大:大多数动物名称都是普通人不熟悉的,而卡森极其诗意的句子要转化为同等诗意的中文,并不容易。所幸的是,本书的译者不仅有生物学专业背景,有欧洲、英国和新加坡留学的经历,有国际性公益组织的工作经验,当过专业翻译,更有攻读传播学博士学位的背景。能找到合适的译者,让《海风下》这本不仅是科普经典、更是英文文学经典的杰作能够有传神的中文版,是读者的幸运。
即使是70多年后的今天,这本书的内容仍然让人着迷。人类社会翻天覆地,时代的变迁让卡森时代的海洋生态环境与今天有很大不同,但是海洋中总有些东西是不变的:滨鸟的迁徙,鲭鱼的洄游,潮汐的永恒。
继《海风下》后,《我们周围的海洋》于1951年出版,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畅销书,被翻译成32种文字 在世界各国出版发行,并于同年获得美国国家科学技术图书奖和伯洛兹自然科学图书奖。根据这本书拍摄的纪录片《环绕我们的海洋》获得了 1952年的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随后她又出版了《海之边缘》,这是一本以大气、精妙、充满诗意的文笔描绘了海滨生态的万千生相的图书。 《海风下》、《我们周围的海洋》、《海之边缘》也组成了人们熟知的卡森 的“海洋三部曲”。
卡森在是1964年春天去世的,享年仅56岁。卡森希望在她的葬礼上读的悼文出自她关于海洋的书,而非最后出版的《寂静的春天》。
她的遗愿没被成全,但那也许是合宜的,毕竟海洋著作的调子更似挽歌。悼文的开头或许节选自《海之边缘》后记中的句子:“现在,我听到了海的低 语;是夜,潮水在涨,旋转的水涡冲击着我书窗下的礁石……”
《海风下》的最后一段,作者写道:
“正如鳗鱼在海湾口等候的时间不过是它们充满变数的漫长生涯的一个插曲,海与岸、山的关系也不过是地质年代的短短一瞬。迟早有一天,山会被无休止的水的侵蚀彻底毁灭,被搬入大海成为淤泥。迟早有一天,所有的海滨会再次浸入海中,其上的城镇亦终归大海。”
而大自然是永恒的。即使再过几十年,这部经典依然会吸引人们读下去,被那些有血有肉的生命感动着。


 海风下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6条)

  •     译完此书后再拜访自然博物馆或动物园,感触完全不一样。鲸、鲨鱼、鲱鱼也好,三趾滨鹬、白天鹅、海鸥也罢,一时间都成了曾经朝夕相处过的朋友。想亲近自然,探索海洋的朋友,不妨一读。
  •     非常好看!!
  •     就海洋出版社,徐译,2016版的几个观感,留给后来的读者。 1.完全没有译出原作者Rachel Carson的文风,是一点都没有译出,一点点都没翻译出来。全书满满的赵忠祥人与自然、动物世界的既视感。(当然,当中也没有Carson对自然的深情和热爱,只有赵忠祥式温暖语言下的距离感。) 2.各种不属于散文的词语乱入,如大屠杀、久经沙场、嗜血如命等等。 3.译文中少数词语,与约定俗成的中译文有出入,如hudson被翻译成哈德孙。 好听点说就是:译者连翻译什么都没搞清楚,译文成了夹生饭。 短评中打满分的几个ID,至少有3个都是乱刷分、打“有用”的ID,只要点开这些ID的个人页面就一目了然。(其中“过去死于未来”这个ID,加了10个ID好友,点击了当中的3、4个,点开的几个都违反规则被豆瓣注销了)
  •     翻译得真文艺。
  •     翻译差点味道,装帧也很…谜
  •     很不错的科普书,而且文学性也很高,翻译得很好,文字很优美,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