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

出版日期:2015-8-1
ISBN:9787213068040
作者:戴维·珀金斯 (David Perkins)
页数:260页

内容概要

戴维•珀金斯

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资深教授,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国际思维协会组织委员会常委,全球教育界知名演讲家和顾问。

哈佛大学“零点项目”创始人之一,与霍华德•加德纳一起,作为“零点项目”的负责人共同工作超过25年。从最初成立至今,50年来,零点项目致力于研究智力、理解、思考、创意与人类的学习等相关议题,吸引了来自全球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研究者、老师,尤其是美国诸多专业人士、国际学校的教师等参与其中,并定期举办研讨会和工作坊,推广研究成果。

曾在美国、澳大利亚、荷兰、瑞典、南非、以色列、中国等国家研发和讲授关于思维的教育计划和方法。

书籍目录

前 言    什么才是真正值得学习的知识
引言 为未知而教
你的学习“投资”产生“回报”了吗?
也许,我们需要以一种新的视角来看待教育,在教育中既关注已知,也关注未知。也许,我们需要一种更具有“未来智慧”的教育视角,在复杂而多变的世界努力培养人的好奇心、启发人的智慧、增进人的自主性和责任感,引导学生积极地、广泛地、有远见地追寻有意义的学习。
◇普及性教育让“具有生活价值的学习”代代相传
◇尴尬的“应当知道的好知识”
◇你学过的哪些知识,今天的生活还用得上?
◇第三类接触,让更多知识在生活中有价值
◇为未知而教,以“未来智慧”的视角看待教育
01 做业余的专家而不是严谨的学院派
为何传统教育中的学习总是陷于被动
我认为,在教育中始终应该保留足够的空间,让渴望学习的学习者能够追寻自己内心的缪斯女神,并且鼓励迫切的学习者去发现自己的缪斯女神。通过广泛的安排课程内容来培养业余的专家,不要只盯着学术知识的奥秘,而要把眼光放远,这一切都可以实现。
◇过于关注学业成就,忽略相关性差距
◇过于关注了解性知识,忽略知识内涵的掌握
◇过于强求专业知识,忽略与生活相关的“软知识”
◇从迟钝的层级结构到灵活的网状结构
◇有丝分裂之舞与设计一条鱼
02 学习即理解
你真正理解透彻的知识有哪些?
想象一种教育,其中的大部分课程都能带来全局性理解。想象一种学习,能够给这样的理解带来生命力,使其长存,并且支持终生学习。想象一个世界,大部分人在接受基础教育之后,对基本的政治活动、个人健康护理、经济行为、生态责任、人际社会交往、以及其他许多概念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并以此为发展方向。让走在大街上的芸芸众生都能够灵活而敏捷地处理问题,那么,我们的社会该
多么不一样。
◇全局性理解,理想生活必知的“业余的专业知识”
◇全局性理解在维度上有何差异
◇宏观选择,繁杂的教学内容中究竟应该“教什么”
◇宏观保留,拯救经典的了解性知识
◇内容超载?向语文老师学习巧妙地抽样教学
03 点燃创造力的开放性问题
如何超越即定的知识和已知的学习
传统教育中,问题常被归结为方法,而答案被归结为内容。而开放性问题改变了这个局面。问题也可以是内容,并且具有独特的生活价值。普利策奖得主、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伊西多• 拉比(Isidor Rabi)说,大部分母亲在孩子放学回家后都会问一句:“你今天学到什么了吗?”但他的妈妈当年问的却是:“拉比,你今天有没有提出一个好问题?”
◇开放性问题,获得闯荡世界的激情与力量
◇带着好奇心去发现,学习更要知其所以然
◇“有生命力的问题”由谁来提
◇“假如不是呢?”设计问题包扩展理解的界限
◇“那么,答案呢?”提问和寻找答案的技巧
04 真正的学习
如何让值得学习的知识在生活中融会贯通
只是学习了民主的知识,并不意味着你的理解就足以支持你读懂一篇有关“新的民主形式似乎倒退回独裁体制”的报纸文章;只是学习了概率论的知识,也不意味着你的理解足以帮助你在需要选择医疗方案时了解手术风险的不确定因素。只有将不同知识联系在一起,并用于指导实践,这样的学习才是有价值的。
◇学习即理解,理解即思考
◇学习即运用,把你的理解和思考用起来
◇学习即注意,不是“过度联想”而是“未曾联想”
◇学习即感兴趣,全局性理解源于发自内心的渴求
◇学习即融会贯通,你能用欧姆定律解决供暖管道问题吗
05 把千斤顶放进工具箱时,请把《尤利西斯》也放进去
传统教育的分科还有用吗?
也许,有必要将现实的实用性与超越现实的实用性区分开来。现实的实用包括修理轮胎、准备面试、检查你打算购入的房屋有没有闹白蚁等等。而超越现实的实用则涉及我们如何投身于世界之中,包括接触这个世界上的艺术、人、历史、未来、最大的不幸与希望。超越现实的实用影响了我们大半的人生,并且关乎生活的质量,所以,它似乎也不那么“超脱”。今天,有学习价值的知识往往都超越了传统的分科,那么传统的学科划分能不能带来令人终生受益的学习呢?
◇学习诗歌有什么好处?
◇学习代数有什么好处?
◇学科A to Z,最有生活价值的学习主题有哪些?
◇让小孩子学习“悲剧”主题?有何不可呢
06 像X 一样思考
如何认识各学科背后的认知方式?
理解一门学科的真正意义,绝不仅仅是积累信息或解决代表性的问题而已。在如今这个复杂的世界中,我们已经无法在单独的某个学科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了,相反,只有靠跨学科的对话,才能获得解答。
◇不同学科代表着不同的认知方式
◇让隐性知识浮出水面:促进学习的基本认知方式
◇牛顿式认知
◇修昔底德式认知
◇认知方式的“兔子洞”与“全局式思考”
07 绕开教育中的“兔子洞”
新的单元体系将为我们提供什么?
如果教育中全是大大小小的“兔子洞”,必须深刻钻研具体细节,那么,学生就再没有机会从整体上熟悉一个学科中最好的那片广袤天地。为此,有必要建立一种新的单元体系,这种单元体系或者有助于在广泛的分类中鉴别值得学习的知识,或者能够指明学习者即将接触的内容;或者可以突破学年的界限,跨学年地组织教育活动,或者实现不同学校之间的教育联盟。
◇什么是新的单元体系
◇更新传统学科的知识内容,建构新交叉学科
◇将各学科融入到广泛的主题中
◇跨学科单元体系为教育注入活力
◇建立更好的单元体系
08 未来在等待的人才
哪些能力是闯荡未来世界所必需的?
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具有普遍重要性的个人和人际技能我们称它为综合能力。它更关注人们如何更好地应对自己的个人生活和人际关系,还包括家庭、公民角色、工作等。如今的工作越来越需要综合能力。只是循规蹈矩已经不足以支持人们保住饭碗。那么,学校教育是否足以帮助学生发展这些能力呢?
◇融合了综合能力的知识内容学习什么样?
◇你认为,什么样的综合能力有助于闯荡未来?
◇什么原因使综合能力成为“狭小房间里的一头大象”
◇巧妙的抽样教学使综合能力的学习更有意义
◇颠覆还是逆转?综合能力唤起传统课程的动摇与苏醒
◇教育的初衷,源于有生活价值的学习
◇教授知识,通达智慧
◇在“为未知而教”的“独木桥”上巧妙地探索前行
结 语 从知识到智慧,选择有生活价值的学习
致 谢
译者后记

作者简介


传统教育体系中,有很多知识在学习者日后的生活中并没有什么用,即无法发挥生活价值。例如,二次方程式这类数学知识在未来生活中几乎没有用到的机会,那么,这样的知识有没有学习的必要呢?如何辨别具有生活价值的学习和知识?传统教育如何才能突破种种障碍,不断创新教育方法,为学习者提供更实用、更有生活价值的学习?

也许,我们需要以一种新的视角来看待教育,在教育中既关注已知,也关注未知。也许,我们需要一种更具有“未来智慧”的教育视角,在复杂而多变的世界努力培养人的好奇心、启发人的智慧、增进人的自主性和责任感,引导学生积极地、广泛地、有远见地追寻有意义的学习。

想象一种教育,其中的大部分课程都能带来全局性理解;想象一种学习,它能够给这样的理解带来生命力,使其长存,并且支持终生学习;想象一个世界,大部分人在接受基础教育之后,对基本的政治活动、个人健康护理、经济行为、生态责任、人际社会交往,以及其他许多概念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并以此为发展方向。如果走在大街上的芸芸众生都能够灵活而敏捷地处理问题,那么,我们的社会该多么不一样!

本书作者戴维•珀金斯将告诉学习者,如何辨别传统知识体系的实用性,如何学会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形成全局性理解,真正做到通过辨证地学习培养学习者的综合素质。


 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读起来结结巴巴的。或许是因为我读的太认真了?!真的是这样吗?反正,读起来不流程。有股机翻的味道,怪怪的。回头看英文原版,居然还没有电子版。我真的无力了。这书我觉得是翻译稀烂。而且乱改标题真的可以这样做吗?
  •     《为未知而教,为未知而学》(Future Wise)封面上有个问题:“什么才是有价值的学习?”,算是很明白地说明了这本书的主旨。不过,要说最好的概括,其实还是书名本身。这本书的作者戴维·珀金斯(David N. Perkins)是哈佛大学教育学院的教授,站得高看得远,书中不乏诸多真知灼见。不过我翻得很快,对全书没有仔细阅读,只有一些浮皮潦草的感知,写在这里冒充一下心得。先从“什么是值得学习的知识”开始。这个问题可以说是很不讨好的,因为每个人有各自的立场,无论你怎么说都会有人反对。所以实际上作者是把这个问题缩小了:哪些知识是大家都觉得应该学,实际上却没有用的?然后,二次方程就中枪了。不过好在虽然各自有各自的解读,但二次方程的遭遇却是容易达成共识的:没人说二次方程不重要,或者不该学,但确实学了以后用的地方很少。在这样的共识上,问题就来了:像这样的知识到底该不该学?或者说该怎么学?第二章“学习即理解”,说的是知识背景的重要性。除了用以谋生的专业知识之外,还有某些基础性的知识是一个人在这个社会上生存所必须的,就是对我们所生活的世界的基本认识。这些知识的定义是含糊不清的,或者是说混杂的,但是却是一个社会人与禽兽之间的本质区别,跟尼尔·波兹曼(Neil Postman)所说的“宏大叙事”有点接近。第三章和第四章实际上是从实用主义的角度来解释,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才是有用的知识。解决问题首先是要能够提出问题,问题有了之后还要能够跨学科的、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个才是真正的学习。第五章讲到学习诗歌有什么用的时候,作者继续用实用主义的角度来解读。诗歌有什么用?第一,这是语言的训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会用语言表达;第二,诗歌是艺术的构思,它创造了我们对于世界的别样解读,所以学习诗歌是教会我们看世界的另一种角度。学好代数,则是教会我们使用数学建模的方式去理解世界。第六章有点意思,说的是思维模式的问题。欧几里得的思维模式就是形式和逻辑重于一切,培根的思维模式则是归纳和总结,牛顿的思维模式则是项目管理式的,根据目标的需求来整合各种知识。修昔底德的历史学的思维方式则是在历史叙事中寻求解释,通过对真相的追问实现自圆其说的认知。后面几章意思不大,说的无非就是“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无涯随有涯,殆矣!”庄子早就看到这一点了。信息社会更是信息极度过剩,所以我们应该学习那些有生活价值的东西。这个生活价值要做广义的理解,不是说只有能赚钱的才是有用的。如果一个人沉迷于屠龙术的研究,他能够从中得到愉悦,对他来说就是有生活价值的。但从一般人的角度来说,确实可以大致画一个范围,比如说概率和统计学,作者就主张成为必修课,因为我们不得不使用抽样的办法来解决信息过剩的问题,如何保证抽样的准确性就很关键了。最后我说说我的感受。这个世界美好的东西太多,所以现在人的普遍毛病是贪心不足,在知识这个问题上也是一样。这本书提醒我,一定要有所取舍,知识是美好的,但对于具体的某一个人来说,他的胃口是有限的,不可能享受所有的知识盛宴。一个人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哪些知识是要学习,哪些知识应该放弃。当然这是个动态的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但确定了标准之后,选择起来就容易多了。比如说,我在情感上很喜欢绘画,但鉴于我已经过了那个有大把时间可以用在学习上的年纪,所以我就不必再去学习绘画了。有空的话可以看看艺术书籍,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绘画,但如果实在没有时间,那么简单直白地感知绘画的美,也就够了。我也喜欢传统书法,但考虑到练习书法的时间很长,而用处有限,我也没有那个时间去学,所以这个我就可以放弃了。不是说书法不好,是我根据自己的标准主动放弃。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何理财,如何养生,却是我现在应该花精力和功夫去了解和学习的。这些知识之间其实没有高低之分,只是每个人根据个人情况的选择不同罢了。于是又想起小平的那句名言:“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从这个意义上说,本书作者是黑白猫教主的知音。
  •     朱永新推荐了这本书,作者在美国相当有名,主要是倡导让孩子学习对未来有生活价值的知识,这才是真正值得学习的知识,才是有价值的学习,太过注重灌输知识其实是不可取的,也是无效的学习,家长和从教者们都应该好好看看!

精彩短评 (总计31条)

  •     读完整本书,我了解到基础教育所教授的知识要符合生活化才能有更持久的生命力,否则肯定马上忘记且无用。整本书读完,感觉还有很多地方没看明白,比如全局性理解,利基理解等,不知是翻译的问题,还是怎么回事。总之,作为一名教育从业者,看完此书,也可以拓宽视野,了解新的信息,再反思我们的教育。
  •     翻译得不太好是个遗憾
  •     在K12阶段,什么是值得学习的知识?这是一个釜底抽薪的问题,直接解构了传统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并直指教育变革的方向。知难行易,作者针对的是体制内的学校做激励和倡议,而我更寄希望于体制外的另类教育变革者们。
  •     本书还是很有借鉴意义,特别是对有了孩子的家长们。 从知识到智慧,选择有生活价值的学习。
  •     开放性问题,我们应当学习什么?我们为什么要知道?
  •     老师们和家长们都可以看看,拓展自己的思维,找寻真正重要的教育
  •     不知道是作者写的不好,还是翻译的太差……全书晦涩难懂,对于教育的解读翻译出太多新名词,完全没必要啊……不是创造了行名词就算是新理论好不好……
  •     生活价值的课程,其重点不在于提出某种具体的教学目标,而是提供设定教学目标的价值观
  •     结构有点乱。学科模式的分析很有启发。适合快速浏览的商业书籍。
  •     看看
  •     赞同业余专家的观点。在教育中始终保留足够的空间,让渴望学习的学习者能够追寻自己内心的缪斯女神,并且鼓励迫切的学习者去发现自己的缪斯女神。
  •     刚开始读的时候觉得有一点虚,越往下读越觉得不愧是大师之作,字里行间里传递出的对教育对未来的思考,都非常引人入胜,教育部门的人都应该好好读一读这本书!
  •     好话已经写在发给导师的读书感里,这儿就放点吐槽吧。好吧,或许是水平不够看得不深入,其实对于这本书还有很多不理解的地方。首先,这本书以畅销书的形式出版就觉得很奇怪,文中运用大量的引用例子,专业性阐述并不充分,反而使我这种入门者看得云里雾里。很多部分作者都提出了一些独特观点,比如说“全局性理解”和“利基理解”,但后面又马上接着自我否定,并没有得出一个完整的结论,当然,作者一再强调过啦,他不会提供一个教条式的答案,只是和大家一起探索一起思考,我现在好像还很不习惯这种类型的作品。最后,作者以21世纪必备的综合能力结尾,而且这些综合能力还像大象一样,是非常非常庞大的…so what!哦,对了,还有中文版的题目,念一千次我也记不住到底是为未知而教还是为未来而教。
  •     畅销书,通俗读物
  •     ta ym nmg omg 4afb h7a tgm r6a ea7 em7 y7f la 7j noa r6a roa 5o7fb ra ea roa bm6f 9a6f 4m eaf h7a tgm nomg hafb 46a eam ta b7 9ma ra yg tgm ta y6f im6f noa dafb y6a ta b7 57fb ha6f roa y7f la no7f h7 ea6g tgm ta 5om rma ogm nomg roa h7 ab7 j7f pa6fb 86 4m ta t6fb 9ma l6 tgm ta roa roa noa t7 4m lgfb eam noa taf 56a noa ea6g roa ta na yg h7f rm rgfb
  •     思考的维度高但是连着地,有跟金线空中坚定地在远方闪亮的感觉。教育思考的角度从切入生活的实用性走,我觉得像实用性的钩子,促使人们对终生学习的兴趣持续浓厚,在过程中又不断提出武装自己的全局性理解,一口气往下走,思考的范围不断在扩大,当然最后我们还是应该回归到行动和改变上来。
  •     为理解而学,理解既提问、思考。作者提出了全局性理解,开放式提问的学习观。跨学科整合教育的想法不错,应试教育教不出多少人才!适合老师,家长,学生读读。
  •     我非常推崇 「真正的智力」理论,这个学说主要写在《出类拔萃的智商》这本书中。此书则是国内引入的珀金斯的第二本著作。
  •     如何教有生活价值的知识,值得反复阅读
  •     提出了好的想法,可是没有解决方案,同时引发的共鸣也没有期待中的多。
  •     作为学生,我也有过“这个学来有什么用”的疑惑,这本书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     这本书是写给教育界工作者的,也是写给全人类的,书中的观点很好,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应该是有很多的问题。(这本书翻译得不好)
  •     关于教育问题,常见的说法是“用19世纪的体制,教20世纪的知识,让学生去应对21世纪的挑战。”如果说之前读的《混合式学习》尝试解决教育体制的问题,那么这本书就是试着解决教育内容的问题。
  •     有点啰嗦,但核心观点很好很受启发
  •     为了自己学习和孩子学习更有效看的。里面的一些未来的知识点,和需要掌握的知识比较有意思。特别是前半部分,什么是“全面知识”的阐述有启发。“深刻理解、能做什么、伦理道德、潜在机会”。后半部分关于教育改革的,我等小民也只能看看了。
  •     作者在《出类拔萃的iq》提出的3种智力(神经、经验、反省 )的有机融合非常有意思。 这书是《全局学习法》的姊妹书,对传统的学科教育做了反思。那本《全局》讲如何学,本书则是关于学什么的。 本书观点:学习那些有用的知识(那些生活中常用的)化为自己的智慧。 可怜的2次方程,总是拿来做10年内都无用的例子,不过相比概率和统计的基本知识,也的确如此。 感觉作者的主张也象芒格主义-----做个多方面的业余专家(通才),更好的适应这个未知的世界(比以往的变化都要快)。 但行文比较枯燥,待精读。
  •     全局性的理解,学习有生活价值的知识。
  •     “什么知识值得学习” 这个元问题就值三星。剩下一星给 A~Z 宏大的学习主题(p136)和单元体系。
  •     思路很好,提出了很好的问题,但是答案还不完美,每个人都要去寻找自己的答案。
  •     算是传统教育的改良派吧!
  •     看完以后一无所获。说了半天并没有解决问题。什么是有生活价值的知识?不仅没有说明白,就一个“对自己有益”,完全是丢给你另外一个问题,什么叫有益?最后的最后说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对他而言有用的知识也不同,这就是因材施教的意思,我们的祖宗两千多年前就说了。还是不要空谈了,好好做实验吧。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