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构建筑的历史》书评

出版日期:2016-1
ISBN:978753404460X
作者:【英】威尔•普赖斯
页数:320页

木建筑的自然空间

建筑是人们人为的生活空间,既满足了人类安顿居家的实际需要,也成为追求精神生活的一种创造。建筑的本质是空间,从建筑内部的构造设计,到外部的周围环境,这个流动空间构成了建筑物的美学价值。然而,在钢筋混凝土的城市森林中,到处可见密集的建筑群,与周边环境格格不入,看了《木构建筑的历史》我才恍然大悟,这看似安全牢固的用材同时也割裂了人与自然空间的联系,建筑的美学内涵被严重压缩。 比起这些使用年龄还不到200年的结构性建筑材料,木头的运用则要早许多。木建筑有着独特的结构美感,木头本身的颜色和纹理温暖而流畅,裸露的原木表面让人心生亲近大自然的感动。同时轻质抗压度高的木材既有良好的防震性能,又能调节室内空气,保存时间悠久,就可持续性而言,比钢结构建筑更环保,这也让这个古老而传统的建筑材料换发出新的光彩。这是我们未来选择的方向,也让我们得以重新看到大自然的美丽。 书中从地域和时间的不同维度介绍了形形色色的木建筑,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建筑传达出的丰富的美学与哲学内在。天坛依照严格对称的轴线建造,三重檐建筑每一个元素都有对应的含义,象征了天空、星宿、季节、时间。中心化的布局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明秩序和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东南亚国家的建筑由于炎热的气候大都采用高架式,有防洪、通风、减少蛇虫威胁的功用,而华丽炫目的装饰则展现了当地人民的宗教活动和精神需求。从这些风格各异的木建筑中能看到一个国家的宗教文化与历史变迁、当地的地理环境与气候条件,让人不禁惊叹木材对外部环境与传统文化的亲和力,这就是木建筑的美学原则,造型美观、细节精致、融于自然。我喜欢北斯德布鲁克岛的慕伦芭之家和澳大利亚布里斯班的罗斯伯里楼,随性的木结构隐于繁茂的树木中,好像它们本就是一体的。这些木建筑就像树木一样,也是自然生长的啊!日本木匠懂得用生长在山北坡的树木来建造建筑中朝北的立面,这样的巧思让人对木建筑在时下的大放异彩充满了信心。如果我们能挣脱出钢筋水泥的束缚,由梁柱撑起我们的巢,凿榫打眼,在木头中自在呼吸,重新回到自然,该是怎样一番美景!


 木构建筑的历史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