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中国的姿态

出版社:敦煌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5年1月
ISBN:9787805873060
作者:内山完造
页数:163页

内容概要

了解鲁迅的人一定不会漏过内山完造先生。


 活中国的姿态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因为外国文学课程和鲁迅这两个契机,让我回到了上个世纪细细观摩了一个中国人和一个日本人的友情。文艺心理学里有“移情”的说法,而此时的我就把自己的感情全部转移到了另一个人身上,似乎内山先生此刻正义正言辞的对我说“就是在日本人里,也有不出卖朋友的人。”就是这样一句简单的话,让我彻底得爱上了这个隔离着时空的日本男人,他不矫情,能把自己内心里想说的话直白得说出来。这在我看来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了,不去考虑冗杂的事务,坚持自己的本心。即使是现在的人,也很难做到这一点吧。通过内山先生,想到了和一个朋友的交往。因为是中日混血的关系,对他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问了很多大胆而刺激的问题,却没有能成为像鲁迅和内山这样的朋友,果然soulmate难寻啊~!
  •       正月初十,与狗儿夫妇小聚,吃饭事小,以聊天为主。提到龙应台的新书,我们在座四人中倒三个人通读过,因而也可以做一番有意义的讨论。狗儿夫妇的观点差不多,即龙应台虽然在新书里力求站在人本主义的角度,站在一个超越国家、阶层、意识形态的角度来回顾上个世纪中叶的历史,但依然免不了其骨子里根深蒂固的主观倾向性。  对这个观点,我完全赞同。一个人在回顾历史,特别是自己不曾亲身经历过的历史时,她的立场当然会受她所处环境的影响,即使想超然于立场之外,追求客观,事实上也不能做到。但是,我所注意到的是,她所处的环境对她的文章所标榜的“超然”并不苛求,即使她有偏见,也无所谓。学术自由除了让作者可以畅所欲言外,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在坚持自己的立场的同时能够容忍其他不同的意见,这才是学术自由本身得以存在的土壤。  对一个事物的看法,同文同种的一个民族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尚且有很大差异,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当然会更加显著,比如我昨天刚读完的内山完造先生著《活中国的姿态》。  我在孔夫子旧书网闲逛时,看到一本书的目录里作者为“内山完造”,这个名字似曾听过,再一想,才想起来他就是上海内山书店的主人,上个世纪三十年代鲁迅先生的挚友、日本人内山完造。  这本书由鲁迅先生作序,珍贵之处在于,这是鲁迅先生唯一为外国友人的著作所作的序。内山完造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在于向日本人介绍真实的中国人的日常生活,这种“真实”来自于他的生活实践,而不是以前所谓“文章化的生活”,那是字面上的东西,与真实的中国人的生活完全不相符。所以,他的这本书名字叫做《活中国的姿态》,是活泼、生动、真实的中国人日常生活的记录。  《活中国的姿态》描绘的都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见怪不怪的生活场景,这样的生活普通的国人根本不会有感觉,因为这在我们的生活习惯上顺理成章,不觉得有丝毫特异之处。但是这里就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内山完造对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状态持一种文化上理解的态度,多数是以之为中国人的优点,而鲁迅先生本人则相对来讲对民族劣根性更加敏感,完全是持批判的立场。  在书中所列举的事例,内山完造对中国人的“一星半点不打紧”的粗枝大叶的民族性格解读为“大陆性格”,特点是率性自然,凡事不认真,我细想一下,我们骨子里的确历来奉行“船到桥头自然直”的人生哲学。而日本人来自一个多地震、火山的国家,连国家象征富士山都是一座处在休眠状态的活火山,因而危机感重,凡事一丝不苛,所以养成直线性的“海洋性格”的民族特征。中国旧社会戏园子里有一副对子很出名,联云“戏场小天地,天地大戏场”,人生都当是戏,既然是戏,所以中国人对生活的态度也就不太认真。而日本人没这个观念,他们很认真,在他们看来,戏就是戏,生活就是生活,根本不是一码事。  在随书附录张梦阳的“编后评析”里记载,当时中日危机期间,上海的年轻人踊跃加入所谓“抗日组织”,颇有赶时髦的劲头,却不过领个组织徽章,拍几张照片而已,到日本人真打了进来,个个把衣服一收跟没事儿人一样。可日本人不一样,在他们眼里,参加了抗日组织就是抗日分子,所以他们按部就班地搜捕参加抗日组织的中国人。  说到这里,还有一个特别的现象,在中日冲突时期,鲁迅先生全家也避入内山完造的书店,这为他带来了相当负面的指责。单纯从局外人的立场上来看,想当然地认为在中日交恶的时期,鲁迅先生为了躲避战乱居然躲入日本人家里,行为令人不齿。可是如果抛弃国家立场,单纯从一个朋友的立场来讲,这却并不为过。二战时辛德勒以一个纳粹党徒的身份尚且可以救人,受他恩惠的犹太人是不是应该受到指责?所以按我个人的观念,扬弃指责者言语中恶意的成分,指责者本身倒也可以成为研究中国人行为特征的一个活标本。  另外,所谓“情死”的事情,中日俱有。不过日本人的“情死”却是在被棒打鸳鸯之下个人采取的行动,忠于爱情,以死明志,而中国所谓“情死”,却在多数情况下与个人行为无关,往往是一种社会行为,是这个社会的舆论要求个人去死,比如寡妇不想要贞节牌坊,想再嫁,就会有一帮社会贤达众口一辞指责她是“淫妇”,非死不可。所以,鲁迅先生曾在他的书里说,他只在满纸的“仁义道德”里看出两个字--吃人!实在是对中国传统观念恨入骨髓地进行批判。  最能说明问题的是内山完造对中国所谓“吃教”者的描述,这里的“吃”字最明显地表现了中国人实利主义的人生态度,就在现在,比如“吃”大锅饭、“吃”社会主义,这样的词也比比皆是,却不料内山完造在七十五年前即已经一针见血地点出。  “吃教”是指中国和日本基督徒对于殉教者在认识上的差异,在两国基督教传入的早期,都发生过迫害基督教徒的事件。在日本,被迫害的教徒,只在从圣像上踏过,即可以安全脱身,但坚定的信徒却宁可受残害而死也不愿意背叛信仰。在上海的中国基督教青年会门口,也满满当当刻着殉教者的名字,看起来中国为宗教献身的教徒也大有人在。可是细一推敲则不尽然。在晚清,中国地面上的教堂,往往以治外法权的名目存在,加入教堂的除了真正的信徒之外,多数人不过是为了找个安全的地方偷生而已,甚至有以此为掩护横行不法的事情存在。在这个时候,偏偏有不理会治外法权的义和团进来“灭洋妖”,烧杀残害,这样死去的教徒里冤死的不少,那些冤死者却哪里有半分殉教的精神?  内山完造相对于其他观察中国的外国人,对中国人持友善、理解的立场,对一些中国人与日本人之间的差异更着重于从民族文化不同的层面上来分析原因。他的观察立足于他本人在中国生活二十年以上的生活阅历,不以一时一事形成的观念来理解全体中国人,这也是鲁迅先生对其称道之处。而我在七十五年后读其文章,依然有豁然开朗之感,深为之折服,也将这本书做为成长和自省的一盏明灯,照亮自己前行的方向。

精彩短评 (总计13条)

  •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人和现在基本没什么大的区别嘛。。。
  •     内山先生义正言辞地对鲁迅先生说,就是在日本国民里,也有不出卖朋友的。从此以后他俩就离不开对方了。
  •     看很久以前的日本人写很久以前的中国人,感觉只能以古怪来形容,实在是因为那很久以前的中国人感觉很陌生。看日本人写丑陋的中国人,又比看柏杨老先生写的丑陋的中国人,心情更难以形容。 看完内山先生这本书,忽然起了个念头想看鲁迅先生的书了,这也是以前从未有过的想法。
  •     好吧,学会首先看别人的有点
  •     漫谈成果,商人和基督徒。
  •     四星的原因是电子版不完整TT.
  •     作者内山完造在书中唯一赞美中国人“平等”意识的部分,应该是日本人自己文化中的“平等意识”做的影射,与中国人的行为和观念是两套理论体系。后期的中日与西方学者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小农思想的差别
  •     外国人中的中国,不过讲述的是近代史的中国的情况,与现在又有很大的不同。
  •     对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形态的研究细致入微,对“吃教”者的分析让人如遭当头捧喝。
  •     内山完造的日本出版《两边倒》更有意思
  •     人艰不拆啊……
  •     内山先生应该没有受过人类学训练吧?他的观察、描述和分析大有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人类学观点的意思。
  •     闲来可以翻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