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和七巧板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0年2月
ISBN:9787500405849
作者:杨周翰
页数:183页

作者简介

杨周翰先生是国内外比较文学界著名学者。在这部论文集中,作者提出并探讨了我国比较文学研究中一些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的问题,如中西文学批评观念的差异,文学中的巴洛克,等等;而在对中外作家、作品、文学现象及作品翻译的比较研究中,作者探究其不同的语言、文化、社会、历史渊源,由此产生了研究问题的新的角度和一些新颖独到的见解;作者还介绍了国际比较文学研究动态,并对国内外比较文学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做了实事求是的分析和预测。


 镜子和七巧板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对杨周翰先生的印象原本止于他的翻译作品和那套古老的《外国文学史》。文学史还是从旧书摊上淘来的,说实话充门面的意味更多,毕竟潜意识里总觉得文学史这种东西,需要更新才能跟得上时代。然后这个名字就一直成为一个“大师符号”的存在,直到昨天师兄提起这本书。记得当时师兄给的评价是:这本书直到现在都还有借鉴意义,里面的想法,很有意思。我承认我是被书名和那句“很有意思”吸引,才跑到图书馆翻看这本残破得不行的“小册子”。原来,杨先生也涉足比较文学界,意外,意外。其实书中所用的方法和观点在当下看来确实称不上新颖,主要还是集中在“中西比较”这类角度上。像《维吉尔和中国诗歌传统》、《预言式的梦在埃涅阿斯纪和红楼梦中的作用》、《中西悼亡诗》都是比较文学在中国刚兴盛时的做法(当然现在这么做依然是一种方法,只不过题目不会这么大)。题目很大看起来要严谨论述,内容却更像随笔,文化切入角度、母题、翻译,都是极好的point。而《历史叙述中的虚构》探讨历史视角下的叙事学,《李尔王变形记》则是纯翻译探讨,起于技术而不执于技术,不似半吊子钻牛角尖那么没气度。只是现在看来,从里面随便抽出些什么,都能独立成一篇文章。这就是大师,随便抛个灵感出来都火花四溅的。作为先驱式的人物,杨周翰先生的洞见确实够深刻。中西比较,从来都是比较文学绕不开的议题,无论是作品或是文学批评。《镜子和七巧板》一文的反思,想必提出时观念虽好,但要扭转学界的风气,却绝非一时之功。文学该怎样研究,刨去上纲上线的意识形态不谈,“外部”还是“内部”,这才是症结所在。当我们在谈论文学时,我们在谈论什么?说一句貌似跑题的话。前几天和一个哲学出身的亲人聊天,就提到西方现代哲学的根源。他言之凿凿地告诉我:西方现代哲学家们的批判根源都来自黑格尔。黑格尔试图建立一个精密的体系,哲学、历史、政治等等都收纳其中。体系看似越完备,被后世的诟病也就越多。在下不懂哲学,不敢妄言为何尼采、老海、老马等人都憋着劲儿和黑格尔的体系过不去,但至少,我知道黑格尔的历史观,也就是所谓“英雄主义史观”。题跑得远了,扯回来。英雄主义历史观,私以为,才是文学研究外部化的根源之一。主人公是英雄,是影响历史进程的人,而这样的人或是作者的理想或是某种投射。那么,为什么作者有这样的希望?他的根源何在?是什么环境造成了这样的作者?这样的塑造怎样又影响了时代?这林林总总的问题现在看来不逊于某些八卦杂志,却被外部研究奉为圭臬,而文学作品,只是充当了研究作家的脚注。杨先生用“镜子”来做比喻,私以为不够全面,这应该是一面“非全景之镜”,它照彻了文学作品周围的一切,却偏偏使作品本身成了盲点。那么,我们研究的文学,究竟成为了什么?七巧板,是杨老对西方文学批评内部研究的比喻。其实内部研究也只是始于“新批评”一派,从早期的燕卜荪、立名的兰瑟姆直到韦勒克才算是收尾,轰轰烈烈几十年,对文学批评来了一次彻底的解剖,而躺在手术台的,是全身赤裸的文本。几位文学医生手起刀落,文本被肢解成七零八落的拼图,再被随机拼合。“七巧板”是杨老过于温和的称呼,这些碎片更像是多维度的拼版,不知道会再被拼出何等模样。它是多维的、立体的、而从中又会生发出种种新的视角。“新历史主义”、“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生态视角”,其实这些无一不是文本内部研究走到穷途末路的展示。但这些视角又紧扣着文本,从内部生发,作者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与环境、时代、历史、性别等等平行,谁也不多,谁也不少。当然,中西方那点儿事,远远不止这些。除了内与外,就是器或道。杨老也照例提出了,中国的文学批评以实用标准为主,所谓“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但他同时说,道家批评家“试图在中国文学史上首次提出一种想象的理论,并借此提出一个解决方法。”这是很有趣的一句话,我们不只是文学缺少这种“想象的理论”,理科方面一样缺乏。还是那位学哲学的亲人,他曾经和我说,他考科学思想史那门课的时候,在试卷上遭遇了“比较中西方天文学的差异”这样的题。他告诉我,中国的天文学是代数天文学,而欧洲则是几何天文学。我们的天文指点农耕,而没有真正上升为理论架构。其实文论也是如此,这样反观,我们接受外部研究,其实是顺理成章的事。零零碎碎先写这么多,最后多说一句,推荐给完全没接触过中文却又无奈进了中文系的大一孩子们很合适,至少能在兴趣与学术两方面达到一个初步而规范的认识、思考。

精彩短评 (总计9条)

  •     看得迷迷糊糊,留待以后重看。。。
  •     中国文学批评:镜子,文学反映社会生活; 西方:七巧板;文学形式的拆分、构成
  •     读的意义不大
  •     2008-10-03  
  •     放在那个时代,是很有见地的文章。其实现在看来也不过时,至少对刚走入中文系的孩子来说,可以当做兴趣引导书
  •     比較入門吧?
  •     入门书
  •     虽然是入门级的论文集,有几篇的论文题目还十分宽泛,但杨先生的论述和切入角度实在让人叹服,有意思,读来十分惊喜,属于启发式的研究导引。我的毕业论文向往的典范。
  •     杨周翰是偶像。然而镜子与七巧板的譬喻实在片面。弥尔顿的加帆车和中西悼亡诗是我心中的比较文学论文典范。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