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的风花雪月(平装版)》书评

出版日期:2015-7-1
ISBN:9787506078457
作者:祝勇

书画不言,下自成诗

想象在悠长的故宫的红色深墙里行走着,风儿无限温柔,抬头皆是古迹,聆听深宫故事的那份浪漫,大约与阅读祝勇这本《故宫的风花雪月》感受相似。哪怕“世俗美意,千姿万态,最终不敌瞬间一劫,化为灰烬。”幸好有只言片语与花纹笔墨沉淀下来,留给今日众生以怀念。在祝勇的笔下,文物有灵,作为岁月的痕迹,让风花雪月具象化,成为开启故事的钥匙,诉说有关时光的密码。作者祝勇是北京故宫博物院资深研究员,对馆藏如数家珍。作为故宫系列中的一本,他选取了时间跨度从唐朝至清朝的八件展品加以展开,在每一件家喻户晓或稍显冷门的书画作品文物背后,都能牵引出一段极为丰富的历史背景故事。难能可贵的是,祝勇先生虽引经据典,但并没有沦为掉书袋,而是偏向于戏说风月,消解了晦暗历史时光中过分沉重的部分。在作者祝勇看来,每一件文物都是一个“心灵的现场”。既有这个现场,我们得以与书画作者以及其他欣赏过作品的古人们一同对话。汉语没有时态的特质,模糊了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界限,让文物作品不止于静态的陈列,意外收获了一种动态的生命。历经了时光的沉淀,记忆与情感皆在循环往复的岁月中寻找到了对抗死亡的力量。所以,当今天我们欣赏那些千年以前的作品,还会被触动,被点亮。中国人好古,热爱艺术超越了热爱艺术家本身。王羲之的《兰亭序》,真迹难考,却在一次次大家临摹中得以“复活”,创造了“在漫长的岁月中,一张纸究竟能走出多远”的奇迹。而作为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用一幅画诠释了一个时代,自己的结局却最终被历史湮没无名。他的画,成了一条河,也是一叶舟,诠释了命运的神秘与无常。画下了《渔庄秋霁图》《六君子图》《容膝斋图》等作品的“元四家”之一倪瓒,前半生优渥荣华,却逝于身为洁癖最无法容忍的沼池。到了清代作品《十二美人图》,作者已然隐匿不见。在这些美好作品的背后,不仅能感受到作者创作时的挥毫泼墨的诗意,也能目睹世妒英才的残酷痕迹。书画不言,下自成诗,而祝勇无疑是一个好向导与好老师,为我们吟诵这些诗,解开这些谜。

东方神韵,当代解说

研究中国书画的人不少,鉴赏书画的人更不在少数。早些年美国高居翰《隔江山色》等著作,以其扎实的文笔得到高度评价,但终究读起来晦涩,且行文也不符合中国读者的习惯;近些年则多是年轻研究者着笔,轻松活泼,却趋于庸俗。但这些流转了无数岁月的“老家伙们”,其东方神韵虽昭昭可见,又岂是能够轻易看透的?翻来翻去,还是祝勇的鉴赏文字能看、好看、耐看,不仅因为它深入透彻,更重要的是它在旧物里注入着当代的活力。祝勇作为著名作家、学者、纪录片工作者,担任过多部大型历史纪录片的总撰稿,也获得过多种奖项,盛名在外,却依然忙碌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故宫学研究所。他沉得下心,耐得住性子,日日与故宫中的书轴画卷打交道,并将它们的故事在《故宫的风花雪月》一书中静静呈现。《故宫的风花雪月》除去自序,总共分为七章,每章围绕一卷画、一幅字,甚至一个人、一种艺术类型,进行时空的逆旅,沿着历史的蛛丝马迹,纵观人物一生的悲欢离合、大起大落,放眼看尽那个时代的浮沉变迁、命运辗转,一直品味到至深至性。这些艺术作品或是赫赫有名的《韩熙载夜宴图》、《清明上河图》,或是不为众人熟知的“美人图”,祝勇都对其旁征博引,在用优美细腻的文字描绘古老东方的书画神韵时,还引入大量当代元素,将这场艺术盛宴延伸到了更深远的国度。通读这本书,我们不难发现,祝勇曾多次提到一个人并引用她的话,在《死生契阔,与子成说》中,他借一句“爱一个人,倘若没有求的勇气,就像没有翅膀不能飞越沧海”来表现唐伯虎对沈九娘天长地久的爱意,并称其是当代才女,让人尤为惊艳,而这个人正是如今有名的古诗词鉴赏作家安意如,这句话则摘自她的代表作《人生若只如初见》。抛却那些浩如烟海的古代知识纹理,看祝勇的文笔内里,确是有着一股子中国当代作家叙述鉴赏时缠绵的慢性子,写情思也写性致,都是缓缓的,略略清冷的,如同《秋云无影树无声》中大家倪瓒的“尘喧之念净尽,如在世外”,如同《永和九年的那场醉》中魏晋名士的“曲水流觞”、抚琴醉酒,提及的内容与写下的文字一样,皆是清雅风骨,至情至性,而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古韵,也就在这样的字里行间里,渐次流淌开来。有意思的是,祝勇偶尔也会冒出一两句接地气的“戏言”:《韩熙载,最后的晚餐》中他跳脱地称“李煜是昏蒙的小男生,而韩熙载则是伟大的老流氓”,《宋徽宗的光荣与耻辱》里他直截了当“宋徽宗爱炫富”……“小男生”、“老流氓”、“炫富”这些我们现在常常挂在嘴边的词,却让那些正襟危坐于古老画卷中的人莫名生动起来,仿佛在顷刻间走下了遥不可及的神坛,离我们近在咫尺,而东方古老悠远的韵味,似乎也在优美华丽的篇章里变了味道,多了一丝人间烟火的气息与当代世界的活力,不经意间就是一个亲切的莞尔。祝勇在自序中说:“本书不是一部艺术史的学术著作,它只是一场游戏,也是一场精神上的寻根之旅。它或许会让我们知道这些古代艺术品是怎样出生,又在经历了怎样的坎坷之后抵达我们的面前。这只是第一步,却绝不是最后一步。”我们姑且将祝勇的这本书当成是一本中国古代艺术作品的知识普及,我们看它们的前世今生,似乎只有十几页纸的厚度,但饱含的历史风貌与时代沧桑却远远不止于此。这些珍贵的艺术作品是跳脱了时间的永恒,我们的生命须臾而去,它们的命运却还在征途,还将与遥远的未来交汇,还会有越来越多的现实元素来解说它们存在的意义与印刻在骨子里的东方神韵,但那又将会是另一番光景了。

踱步旧宫殿,心中江山若画

近日,故宫博物院推出石渠宝笈特展,其中著名的《清明上河图》即在参展作品之列,而据去参观的朋友那里听说,排了六个小时的队方能一睹真容。作为故宫学研究所的祝勇先生,在接受采访时,也表达了对这次展品价值的肯定。对于祝勇先生来说,说起故宫的这些藏品,也有一种如数家珍的意味吧。而对于看展的那位朋友,我也是第一时间就推荐她阅读以下祝先生的这本《故宫的风花雪月》,想来通过这本散文集的阅读,应该对故宫藏品背后的文化底蕴,有着另一份感悟。本书收文八篇,分别讲述了故宫藏品中八个系列身前背后的故事,其中基本上都是大家最为熟悉的中国书画珍品,包括了《兰亭序》、《韩熙载夜宴图》等,此类作品很容易写成引经考据文,但祝先生并不直接着笔于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而是先为读者交代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经历,从而带着读者一起回到那个年代,去体会这些珍品的创作历程。如第一篇《永和九年的那场醉》中,作者先写东晋王朝的偏安一隅,朝廷内外的放浪空谈,再引出王羲之对于整个社会的悲观态度,从而表达了兰亭序中所蕴含的那股醉了华年却依旧只有孤独伴身的凄美。接着写另一位醉心于《兰亭序》的帝王唐太宗,李世民爱兰亭序,爱的是他认为当世只有他才能读懂那场醉背后的无尽惆怅。而艺术作品的魅力正是即使时光斗转,后世人依然可以从中获取的感动。这份穿越时空的欣赏,正是建立在人类对于艺术欣赏的不变的美学观之上。祝先生的散文读起来之所以有趣,我认为有一点重要的原因是作者在介绍这些作品的时候并不故作严肃,并不是一位带着深度眼镜的老学究,拿着戒尺一板一眼的讲着“天地玄黄”,想来这样我们可能读到的就不是故宫的风花雪月,而是周公的风花雪月了吧。祝先生更像是那位三碟小菜,一碗清酒的坐在我们对面的墨客,愿意以一种调侃的形式,跟我们一起聊一段趣事,如果大家都可以会心一笑,就浮一大白。就如祝先生说南唐李煜一样,说这位后主的刀法,“犹如他的笔法一样精准、细致、一丝不苟,所有的忠臣都被他一一铲除了”,读完不禁莞尔,想来这位末代帝王的前半生,还真是美人如玉剑如虹啊。祝先生写故宫珍品,写的不是物,而是藏于这些画作古玩的那座帝王之城,以及这背后的万里江山。一句目断天南无雁飞,写的是徽宗后半生的凄凉,一首何必尊前面发红,映着那个桀骜不驯的唐伯虎,一首作品的艺术价值并不局限于他的本身的美,也在于它对于当时社会文化的诠释,就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一样,我们看到的是整个北宋的繁华惊梦。想来祝先生每天踱步于这紫禁城中,念及千年的兴衰成亡,心中应是江山若画。

看书画的时候,在看什么?

近些日子,故宫博物院为庆九十周年办了个石渠宝笈特展,展品均是超明星级别,那阵容是相当的奢豪,不说别的,单论大名鼎鼎的《清明上河图》,也让数万人趋之若鹜,前赴后继。据说,有的人品比较悲惨的,排队五、六个小时,还没进去故宫武英门。所以,如果不具备相关的艺术和历史知识,那就算去了,也变成了走马观花地看人。然而,艺术和历史又因为知识体系过于庞杂,补充起来非一日之功。而艺术理论和历史史料对大众来说又不免过于严肃枯燥。这时,像祝勇老师这本《故宫的风花雪月》就是一个临时报佛脚的不错选择。更让人惊喜的是,这次展出的《兰亭序》、《清明上河图》、《听琴图》在该书中都有谈及。就算无法到北京看展,还可以一边看祝勇老师的讲解,一边欣赏书中清晰的彩色插图,领略艺术的风采。因供职于故宫博物院故宫学研究所,祝勇对艺术品鉴赏和研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大概是因为常与第一手资料亲密接触,他觉得艺术品是有生命的。他说,“它们曾经是皇帝们的囚徒,紫禁城是它们华丽的监狱。”他以扎实的学术功底,深入浅出的为读者解读每件艺术品的诞生,传承,意义和价值。或许是因为他曾从事纪录片创作,他的文字如画,尤其擅长琢磨人物的心理,对人物和情景的出场顺序,气氛的渲染都有着很独道的处理。比如对于《清明上河图》的介绍,便是通过一场大雪的描写展开的。这种还原,让读者很快的融入到当时的社会和文化场景中,品味创作者的无畏,无奈和无限,体会他们的有所求和无所求。虽然是在介绍中国古典艺术品,祝勇老师不仅经常能上升到哲学的高度,而且古今中外,信手拈来,都付笑谈中。比如由宋微宗的瘦金体说到他的穷奢极欲,他就举了卡夫卡的一句话,“他被拴在一根链条上,但这根链条的长度只容他自由出入地球的空间,只是这根链条的长度毕竟是有限的,不容他越出地球的边界。”讨论了自由的边界,在艺术之外,惹人深思。而这些留传下来的书画作品,是让人可望向前朝的一个投影,是祖先留给我辈的丰厚遗产。看画,实际是在看历史,看艺术,看文化。祝勇把皇帝们的印玺比作“到此一游”的牛皮癣,那么我们这些观者一听到《清明上河图》百年不遇的展出了,就一窝蜂的亲临观赏。又与刷存在感的皇帝们有什么区别呢?不禁让人感叹,生命短暂,艺术永恒。

故宫故纸故人故事

祝勇说:“艺术这东西够绝,别人沾得了,唯皇帝不能沾,仿佛一道悬崖,一个咒语,向前一步,便是粉身碎骨。”艺术家信马由缰的反理性偏偏是政治家的大敌,历史上艺术造诣极高的皇帝,大多没什么好下场。然而,艺术之美又令人心驰神往欲罢不能。霸气如唐太宗,倾心于《兰亭序》的美,与之同葬是最后夙愿;勤政如乾隆,业余笔耕不辍,存世诗歌四万余首;铁腕如雍正,也忍不住追随“春宜花,夏宜风,秋宜月,冬宜雪”的浪漫美好。历朝统治者对美的极尽追捧和搜刮,成就了故宫博物院浩如烟海的收藏。祝勇的《故宫的风花雪月》即是对故宫代表性藏品生命密码的解读。中国的传统书画,本就比西方艺术更加注重意境和神韵。而意境和神韵的体现,除了艺术家的创作技巧,更多源自个人的生活背景和情感体验。从艺术家的生平着手,未尝不是艺术鉴赏的捷径。我们大可以在作品中找到契合创作者个性的蛛丝马迹。不过,此类鉴赏并非祝勇首创,他选择的作品和作者都太有名,坊间奇谈掺杂信史早已泛滥。祝勇的推陈出新之处,在于他留意到了生命轨迹的传承,将逝水般的时间喻为“曲水流觞”。书画本身再贵重,原也只是一页单薄的纸,就如万众追捧的《兰亭序》真迹,难以久存。惟有还原书画的生命力,在新的环境中找到扎根的土壤,方能抵得过时光荏苒,长盛不衰。由此观之,历经时间洗礼,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艺术品像在寻觅知音,遇到有缘人才愿诉衷肠。刹那间的电光火石,窥到作品深处。人们爱慕王右军潇洒飘逸的字迹,倾羡彼时天朗气清,群贤毕至的畅快,鲜少人能够体察右军的心。赏心乐事,依然难掩俯仰之间将为陈迹的忧伤。李世民对《兰亭序》的情有独钟,当是深谙右军心境,贞观盛世,未及喜乐,戎马一生的太宗对生死定是颇有感触,他读懂了右军的遣怀,也藉此寻求面对无常的勇气。倘若王右军随着后来的临摹者、抒情者一次次“复活”,那么看到了《清明上河图》的暗潮涌动,了解了唐伯虎放浪形骸于外的所寄所托,读懂了倪云林的“目中无人”,也重新赋予了作品生命力。“艺术的路,归根结底是回家的路。”祝勇如是说。斯人远去,故纸犹在。散发清气,娓娓诉说着那年的故事。我们记住的不是一个名字,一幅画,而是苍茫世界渺小的人类,因精神的魅力冲破时空束缚,生机勃发,源远流长。——乙未年读祝勇《故宫的风花雪月》

历史也可以很唯美

故宫,中华文化艺术珍品云集的宝库,或许无数游人都参观过、游览过,但对于那座紫禁城和城中浩如烟海的宝物,却有着走马观花、深意未解的无奈。诚然,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如果没有专业的知识和深厚的积淀,想要看懂那些从历史中走来的文字或画面,了解其背后的故事,着实不易。倘若能有一位熟悉这些藏品的解说员来一次深入细致的解说,那是再好不过的事情。祝勇的《故宫的风花雪月》便是这样一部作品,它从众多故宫书画藏品中选取最居代表性的作品,用诗意的语言,散文的笔法,论文的态度,一一加以解读,为读者们带来了一堂既严谨求实又生动有趣的中华艺术历史课。由《兰亭序》引出魏晋历史,艺术史,在对这幅千古名书的追根溯源中,重温一个时代的文人风貌。王羲之“东床快婿”的由来,曹操杀孔融父子“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来历,一并加以解读。除墨迹、法帖、绘画外,宫殿器物,也被囊括其中,延续着对兰亭雅集的重述。从《韩熙载夜宴图》画中的屏风,引发关于“窥视”与权力关系的思考;从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写唐、宋两代的民间社会,在一座“命运交叉的城堡”里找寻一个又一个王朝生死更迭的缘由与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的亘古真理。书画作品各有各的故事,收藏它们的帝王也有着各自迥异的人生,当权力与生杀大权在握,谁人又能轻松自在,飘然如风?而作为其臣子,又有多少人能跳脱世俗与纷争,超然于上?李煜与他的词赋享乐、赵佶与他的瘦金体、倪瓒《容膝斋图》和他的洁癖,朱元璋的酷刑,每一幅作品都是一连串的历史故事,而这些遥远历史背后的人世变幻又怎能是一个普通游客驻足一刻便可全盘知晓的?像倪瓒一样的文人喜欢用“无人山水”表达对体制世界的排斥,用画面来承载着自在、天然,不被制度化的世界。而唐伯虎《陶穀赠词图》则依靠颠倒艺妓与权贵的空间关系,把一个本该被压制操控的女性放在画幅的核心,使她成为那个空间的真正主宰者。更有如雍正一般的帝王们发明了“幻化”的方式找寻感情的寄托。十二美人图引发了一连串的历史疑问:作者是谁?美人是谁?满族女子为何身着汉服的服饰之谜,作为十二美人图的通用符号,竹子寓意何在……在那高墙深宫之中,禁忌之力将人的身体与思想局限于封建权力的中心,逃避与投降同样意味着死亡。就连一幅画、一张纸,也不例外。历朝历代的皇帝将这些高超画作、书法收藏,也不过是满足了自身一时的权力欲望与“万古长青”的痴心妄想。然而,这样的行为却也为后世子孙留下了无尽的精神与历史财富,成为今日读史者反复咀嚼的珍贵资料。祝勇,一个以出色散文惊艳文坛的作家,用自己超凡的想象力,诗意灵动且不乏幽默风趣的语言,再一次让世人领略了中华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更难能可贵的是书中论文式的笔法与结构,处处体现着一位研究者的严谨态度、求是精神。每一个疑问背后的深深求索, 每一处词汇的细致注释,每篇末尾反复修改的记录,都是作者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扎实工作的印记。还记得二十多年前《把忧郁扎成鲜花》的那个少年吗?如今他已经成为可以吟咏历史,笑谈《故宫的风花雪月》的散文大家。历史可以很精彩,历史也可以很唯美。这切在他的笔下就如同想象中王羲之的那个侧影一般令人惊艳。“ 我们看见了他的侧脸,被蝉翼般细腻和透明的光包围着,那样的柔和。他忽然间沉默了,他的沉默里有一种长久的力量。 ”


 故宫的风花雪月(平装版)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