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的黄金与银币

出版社:中国藏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9-09
ISBN:9787800573903
作者:布尔努瓦
页数:397页

书籍目录

译者的话汉译本序导言有关常衡制和货币体系的几点说明黄金和白银名称对照表告读者第1章
西藏的黄金1.西藏黄金的历史和传说2.西藏黄金铁产量3.西藏黄金生产的技术和信仰4.黄金在西藏的用途与这种财宝的命运5.西藏的黄金廉价吗?6.又是一个虚构的黄金国——尼泊尔第2章
17——18世纪的西藏银币,与银币有关的尼—藏和藏—汉关系1.18世界的西藏贸易2.尼泊尔与西藏银币3.清朝与西藏轧币4.为西藏制币的白银来源第3章
叶儿恙的黄金,彼得大帝与西域的黄金1.勘探俄国黄金2.西域可汗的黄金3.叶儿恙与阿姆河4.从青海湖返回5.亚历山·贝科维奇对基辅的远征6.布赫霍尔兹与叶儿恙防线7.马特维·彼特罗维奇·加加林的责任8.尼布楚的骆驼与中国黄金9.佛罗里奥·贝内维尼出使布哈拉10.能以计谋和实力直达西藏吗?11.翁科夫斯基出使准噶尔汗12.失望、误解和现实13.突劂斯坦的黄金14.富矿区阿尔泰注释参考书目

作者简介

本书是一部有关亚洲、特别是西藏贵金属的专著。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它都是在该学科中的一部很稀见的著作。此书是以对西文、俄文和汉文文献的研究为基础,全面地研究了西世故的金银、西藏以金银为中心而与与周边地区的关系史、沙皇掠夺西域和西藏之黄金的来胧去脉。书中资料丰富、观点新颖、论述清楚、结论公正。

图书封面


 西藏的黄金与银币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在汉译序里, 布尔努瓦夫人自谦本书只是关于西藏贵金属的"外国史料的一种集合". 这些材料被两条主线组织起来:1) 相比它巨大的声望, 西藏仅仅开采和出口了规模有限的黄金.2) 在福康安入藏前的两个世纪里, 西藏与尼泊尔维持了一种对西藏不利的合作: 西藏负责提供白银, 尼泊尔轧制银币供西藏使用. 当然不是免费的.两部分都很棒, 提供了有趣的细节. 但如果仅仅是这样, 我应该去看好声音而不是敲键盘. 比起20年后任新建那本《雪域黄金》, 布尔努瓦夫人展现出作为一位经济史家的更加宽广的视野, 很多散见本书的点值得挖掘. 也正因为这样, 这篇发散式的感想完全失去重点而变得散漫.一) 从英藏/俄藏角度看清代"闭关锁国"作者在p54披露了彼得大帝1721年的一道指令: "…与达赖喇嘛的驻锡之地建立贸易关系. 如此通商并非为了赢利, 而是与商人同时向该地区派遣精明能干之士, 以研究有关黄金的问题…抵达那里是否困难, 能否夺取这一地方?" 作者并且猜测, 1721年德西迪利神父在拉萨遇到的"莫斯科人", 也许就扮演了这一角色.让我们回到半个多世纪后的马嘎尔尼使团. 关于乾隆帝对马使团的傲慢答复, 欧立德在《乾隆帝》里前进了一步, 认为是谈判策略: "想要刻意淡化清朝与英国之间的贸易关系对清朝的实际重要性". 但这还不是全部.1875年供职于印度事务局地理部的马汉姆在回顾这段交往时提到一个细节: "中国将军福康安向(乾隆)皇帝呈交了一份非常不利于英国的报告. 现在甚至有人怀疑廓尔喀军队里有英国人. 我们失去了沃伦•黑斯廷斯总督良好政策的所有正面后果, 失去了与喇嘛的友谊. 引起了中国政府的猜疑." 这是指1792年那场尼泊尔-西藏战争, 福康安赢得了胜利, 还在两年后黑了马嘎尔尼. 这其实是一长串类似事件的高潮: 1) 1775年第穆摄政致函六世班禅喇嘛: "听说有两个欧洲人带着一大群仆人已到达不丹, 欧洲人好战, 他们潜入一个国家后就会制造混乱, 并夺取这个国家."2) 1775年六世班禅喇嘛询问入藏的东印度公司高级职员波格尔, 着意了解英国人在广州拓展居住地一事; 之后班禅喇嘛又试探波格尔在清与缅甸的战争中, 英国人是否与缅甸牵连.3) 1775年波格尔承认: "我听说过, 切特•辛(贝拿勒斯土王)的代表把我们英国人说成是诡诈, 有野心的民族, 说我们打着贸易的幌子, 设法潜入一个国家, 首先侦查, 然后侵略这个国家, 使之成为殖民地. 这种流言蜚语再加上其它情况, 就成为我入藏的障碍."4) 1792年八世达赖喇嘛致函科沃利斯勋爵, 警告英国人勿插手尼藏事务(一说要求英人阻止尼军进兵, 或勿伙同尼军入藏. 勋爵因故未作答复).5) 1792年川督孙士毅的幕僚周霭联入藏后警告: "是以知天主教之阴谋, 侵人土地, 由渐而来, 非虚语也."5) 1811年, 混在朝圣者中见到九世达赖喇嘛还感动至落泪的英伦奇葩曼宁写道: "鞑靼大臣(驻藏办事大臣)说: 这些欧洲人十分令人可怕, 现在就有个探子来刺探西藏. 他会告诉其他欧洲人, 许多欧洲人就会接着蜂拥而入, 最后从我们手中夺走这里."6) 1842年驻藏办事大臣孟保声称: "披楞(英国)叫小臣(廓尔喀王)与他们交好, 并投归他们, 好取唐古特(西藏)地方...披楞久想唐古特地方."7) 1846年古伯察神父报道: "他(克什米尔驻西藏长官)对我们说: ''夷人(英国人)是世界上最狡猾的人. 他们逐渐侵占了印度的所有地区, 而且主要使用欺骗手段而不是公开的暴力' …如果不是英国人在印度斯坦的侵略行径致使达赖喇嘛产生了一种合乎情理的恐惧, 那么他们也不会在西藏边境上受到排斥."8) 1891年驻藏办事大臣升泰借题反驳英印: "三大寺及僧俗大众联名图记公秉, 咸以通商游历所在即(成)为贵国之地(英国殖民地), 例举大吉岭, 西金(锡金)以为证据."这些线索可以形成一个轮廓, 在马嘎尔尼使团来华之前很久, 随着英国在亚洲的推进, 它落下了令人生畏并招人猜忌的名声. 清廷起码通过第穆摄政和福康安的管道获得了这一评价, 并最终影响了如何应对马使团的决定. 布尔努瓦夫人披露的彼得一世那道尝试夺取西藏的指令再次坐实了清廷对英俄的防范并非被害妄想. 用开放/保守二分法来描述清对英国的心态显然属于误读,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 你也不会把女友拜托给仰慕者关照吧, 弄成3P怎么办.二) 和尚经商是否违制?作者在讨论过西藏黄金的归宿之后提到寺院僧人经商: "虽然从原则上讲, 僧侣们不能经商. 但正如德西迪利所指出的那样, 他们事实上却醉心于经商."近代旅藏笔记和社会历史调查也留下了大量藏地寺院经商的记录, 其中很有趣的是一种类似基金的安排: 寺院为某一项法事设立基金(来自特定施主或寺院本身), 并安排一个委员会来运作它. 这批僧人通过经商或放贷取利, 在尽量不动用本金的前提下以利润或利息维持该法事的长期延续. 这是否有违戒律?先看《四分律》, 出自法藏部的该律以跋难陀为例提出两个要求: 1)僧人不得收取或捉持钱币(含贵金属). 2)这一活动应委诸净人. 需要注意的是: 《四分律》经道宣大律师弘传后几乎成为汉传律宗的唯一律统, 汉地对僧人经商的态度或本于此.下面看出自有部的《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 某施主因一僧寺溃坏, 拟施无尽物培修. 众僧不敢受, 请示佛陀, "佛告诸比丘曰: 若为僧伽, 有所营造, 受无尽物". 但众僧迂阔, 闲置库房未敢动用. 施主诧异, 难道我家没库房, 要请你们库存? 何不以此回易生利? 众僧再请示佛陀, "世尊告曰: 若为僧伽, 应求利润." 没有比这更明确的指示了! 同样需要注意的是, 藏地从寂护/莲华生始建桑耶寺初度七觉士开始, 律统便出自有部. 显然按有部律, 寺僧为僧伽而求利为佛所开许.举一个现实中的例子, 出自1938年的邢肃芝: "包楚楚是德格更庆寺大管家, 掌管全寺的动产和不动产, 也是德格县最大的贸易商人…在他商行任职的人, 也多半是喇嘛, 他全年经商所获得的利润完全奉献给更庆寺. 由此可见西康的喇嘛不仅诵经修法, 而且利用他们的资金从事商业投资, 将所获得的利润用于佛教事业, 所以康藏寺庙大多拥有强大的经济基础." 看起来情况就是这样, 从德西迪利神父到布尔努瓦夫人对藏僧经商的非议其实源于不通内律. 而律藏中还有一种要求以奴仆(净人/佣作人)为僧寺耕种的制度, 明眼人知道所指, 这里不展开了.三) 古格故城为何荒废?p186: “我还必须指出, 继1639年之后, 拉达克地区禁止商品过境, 克什米尔商人都将他们的大部分商品从拉达克向尼泊尔运送.”夫人这条看起来无关紧要的信息出自某俄国著作. 昨晚翻看《马可波罗行纪》, 注意到沙海昂的一条注释: 法国人伯儿涅1663年经停克什米尔时, 提到早先多有克什米尔商队经拉达克入藏, 最远赴北中国贸易. 20多年前"大吐番(拉达克)国王遏绝其道, 不许克什米尔之人入境以后, 于是商队改从恒河沿岸之华氏城(Patna)出发, 改行南道, 径向剌撒(拉萨)国." 两相吻合. 多年来一直有人争论古格王国衰亡的原因, 我猜理由之一就在这里. 读安夺德神父1620年代写于古格的信件, 显然古格王城札布让是喜马拉雅西部一大商埠, 来自阿格拉/拉合尔/汉地/加瓦尔/克什米尔/卫藏的商人在此汇合."这个王国(古格)是附近最富裕的王国之一…卫藏王国的商人们蜂拥至此, 他们把丝绸/中国茶/瓷器等货物倾销到这里来, 就像克什米尔/拉合尔/印度斯坦商人把他们的服装/珊瑚/琥珀贩运到这里一样…然后把这里的羊毛运回自己的王国. 这里的羊毛是世界上最纤细, 最珍贵的羊毛, 许多外国人冒着生命危险来到这个王国购买羊毛." 这显然是指著名的"克什米尔"羊毛, 札布让是它的交易中心. 神父还提到1624年有200中国商人光临, 据说他们每年都来. 据伯戴克《拉达克王国:950-1842》, 1639年封锁商道的拉达克王正是1630年刚刚征服古格的森格南杰, 之后他和他的继承人封锁山口达数十年. 伯戴克曾斥之愚蠢, 但情况不那么简单-禁止商人(尤其是克什米尔商人)通行的含义是:只能在我这里交易! (半个世纪后拉萨派一名还俗蒙古僧人夺回了古格. 之后札布让变成了一个宗, 不再是首都了. 曾经支撑它的税收流向了拉萨.)1683年, 以臣服于莫卧儿帝国为代价, 拉达克最终阻止了藏军的进攻. 经过谈判噶厦承诺, 阿里三围的山羊毛将只会通过拉达克转口克什米尔.1714年, 耶稣会德西迪利神父在拉达克王都列城(Leh)见到了旺盛的贸易: "克什米尔商人在后藏(拉达克)有许多代理商, 他们全年收集羊毛, 价格低廉. 5-8月, 从克什米尔涌来成千上万人, 来到后藏(拉达克)首府列城. 带回无数的羊毛." ---拉达克截胡了.1721年, 德西迪利神父在尼泊尔-西藏口岸聂拉木看到: "因为商品进口, 缴纳的税款相当可观…来自克什米尔, 印度斯坦, 亚美尼亚的商旅常常会通过库提(聂拉木)." 这与伯儿涅的陈述相符, 曾经从古格入藏的货物已改道尼泊尔. 而神父去拉萨时从列城走羌塘到噶大克的官道, 之后径往冈仁波齐, 同样不再绕行札布让.18世纪中叶, 马汉姆确认, 大量克什米尔商货在聂拉木用于交易羊毛.1846年古伯察神父报道, 克什米尔商人已通过加尔各答直接从英印进货(纺织品和五金), 而他们位于拉萨的店铺同时接受来自北京和俄罗斯的供货(丝绸和呢绒). 不管怎么说, 古格早已经出局了. 到1865年我们终于再次见到了从克什米尔到拉萨的商队(据印度间谍A), 这其实是1683年协定之后往返列城与拉萨之间的官方商团, 他们大概走了和德西迪利一样的官道. 1900年河口慧海在玛旁雍措附近也遇到了差不多的一拨人, 而这时的古格已经从历史中消失了. 还需要再等待30年才有一个叫Tucci的意大利人重新想起它.简单说, 西部西藏最重要的出口商品-"克什米尔"羊毛, 17世纪上半叶曾由古格大量出口, 到18世纪已被列城(拉达克人/克什米尔人)和聂拉木(克什米尔人)取代; 而曾经通过古格进入西藏的中亚商品, 如今压倒性的通过聂拉木入口, 余下的被拉达克分润. 拉达克(肇事者)受益了, 尼泊尔受益了, 甚至噶大克也受益了, 古格变成了废墟.四) 勘误或辨析:1) p16: “在西藏, 铁匠已被入另册(社会地位卑微)."藏地三区大体上只有卫藏歧视铁匠, 安多和康区没这风俗, 反倒因为铁匠家计丰裕而"以羡慕的目光相待…愿意与他们通婚." (据李坚尚)2) p24: “他们(国际贸易商人)不会接受兑票, 支票或其他纸币.""兑票"按外贸惯例应译为汇票 (Bill of Exchange).3) p31: “我们以Tibet之名所称呼的地区, 不仅仅包括现今中国的整个西藏自治区, 而且还包括青海省的一大部分和拉达克."夫人漏掉了四川(甘孜,阿坝,木里), 云南(迪庆), 甘肃(甘南).4) p39: “从前在1930-1958年之间, 它(Tchan Kour/通天河)地处中国的西康省."西康1939年建省1955年撤省, 而通天河大部流经青海.5) p61: “他(Moorcfoft)还获悉在位于拉萨东南的羌塘地区可以找到金矿."羌塘在拉萨北. 当然拉萨东南也产金, 特别是工布(林芝).6) p100/114: 关于西藏黄金产量的估计, 夫人提供了两个数据, 一是1831年的311公斤(同期世界年产量20289公斤); 二是1939年的760公斤(同期全中国产量5043公斤). 掌握了近代西康/安多数据的任新建认为上述估计太过偏低, 仅1934-1949年刘文辉控制下的西康便产金近100万两; 1950年之前潘文华/邓锡侯控制的松潘产金约90万两; 马步芳主政下的青海产金约40万两.7) p104: “(19世纪)托克-雅伦的黄金开采, 是在比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都更加困难的条件下进行的. 然而, 淘金者似乎很欢乐, 时刻都在歌唱, 妇孺也加入他们之中, 以形成一种在很远地方都会听到的大合唱."粗略统计从波格尔开始(1775年)到李安宅结束(1941年)的旅藏者笔记, 一共留下了超过40条关于普通藏人生活欢快的记载, 观察者从英法到印汉都有. 这与本朝苦大仇深的指控不符. 这里也不展开了.8) p106: “噶大克是西藏与中国中原之间的一大贸易市场."噶大克在今天的狮泉河, 西去拉萨8-10日程, 是西部西藏与旁遮普/克什米尔的贸易中心, 20世纪初被英国选为商埠. 那时每年9月例有交易会, 交易布匹/铜铁/绿松石/畜产品, 会期一过则天寒地冻变回不毛之地. 显然噶大克跟汉藏贸易无关, 汉藏口岸在丹噶尔和打箭炉.9) p137: “无论是否受到了其近邻的影响, 肯定根本不存在西藏金币."1918-1921年间著名的擦绒噶伦主管罗堆造币厂时曾铸造过面值20两藏银的金币, 重11.4克. 后来轺征康藏的刘曼卿女士也提到江孜可以兑换金币.10) p146: “(六世班禅喇嘛)其弟舍玛尔巴亦以习红教不得分惠(汉地王臣之供养)."本条出自魏源, 但"红教"与今天的用法不同(今天指宁玛派). 话虽然有点绕, 但沙玛尔巴作为红帽法王属于噶举派(白教). 11) p162: “每个印度卢比在原则上应值1托拉黄金."这是一处明显误译, 同页明明提到1托拉重的黄金时价为8枚银卢比, 转眼跌到1/8, 这意味着金银比价低至1:1, 全世界白银都想跑到西藏去! 其实托拉为重量单位, 1枚印度银卢比原则上重1托拉而已(约合0.3清两).12) p175: “还有一封于1766年由某位罗伯特•巴克爵士写给洛德•克利夫的书信…提到了该地区财富中的黄金."这位洛德•克利夫显然就是英帝国的缔造者之一克莱武男爵. 他在一年后离开了印度, 又过了7年以后用铅笔刀割死了自己.13) p187: “每个人只背1曼(37公斤)而不是2曼. 从加德满都到库底(聂拉木)的行程共用8天."从1895年开始亚东海关税务司便将”Maund”译为”扪”. 1扪合80磅, 驮畜通常一左一右扛2扪.14) p195: “一位尼泊尔国王(后来是两位尼泊尔国王)轧制在西藏使用的银币."从现今健在的尼泊尔银币看, 加德满都河谷的三个城邦都以国王名义为西藏轧制过银币, 也就是今天的加德满都/帕坦/巴德岗.关于西藏的外贸收支和商品结构(包括商道变迁和货币白银化过程), 夫人花了不少精力. 但她没有用到的材料我也没看完, 最好暂时搁置. 其他十来个无关紧要的小错略过.

精彩短评 (总计15条)

  •     很喜欢这本书,很受益
  •     好象是本童话一样。我真怀疑作者所说的是不是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     不错,可惜未有国内的作者涉猎其中。
  •     以后在当当上买书还是慎重一点吧
  •     还不错 中国藏学出版社的
  •     写的很好。我国研究西藏、尼泊尔有创新观点的书籍奇缺,此书可以弥补这一空白。不过,正文版式不太喜欢,搞得像探险小说、下三滥那类。
  •     收齐这套算是比较难的事情,若是未删减的全本更难。
  •     关注西藏历史的必读书,可以理解一个宗教之外的西藏
  •     看内容还不错,买来看看,当当打折多一点就好了。
  •     图片太少了,铸造变化没有一个直观概念哪!
  •     读大博弈的书读到一半来读这本,第三部分或许可以作为大博弈的经济原因的注脚,相当有意思,“像别科维奇那样完蛋”被多书一再提及。另耿昇居然不认识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和高布赛克。
  •     闲来乱翻书:)
  •     书是本好书,翻译的实在太烂太烂太烂,别买,有条件的话看原文。例如这一段:对于我们看到进入金矿的100名这类受到诱惑的赤贫者,我们可以把他们视为极其漂亮和衣着入时的小青年,时隔不久便有99名又离去了,大部分都由于饥饿和苦难而面临死亡,仅穿着一些被某一不知名的乞丐抛弃的破烂畜皮。
  •     这个商品不错,大大大大的赞一个~~
  •     这是个什么书啊,看不懂啊!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