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

出版社:辽宁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8-3
ISBN:9787538250558
作者:李长之
页数:82页

内容概要

李长之(1910.10.30――1978.12.13)原名李长治、李长植,山东利津人。1929年入北京大学预科学习,在校期间发表散文作品。《我所认识的孙中山》是他早期习作。1931年考入清华大学生物系,两年后转哲学系,同时参加了《文学季刊》的编委会。1934年后曾主编或创办《清华周刊》文艺栏、《文学评论》双月刊和《益世报》副刊。在出版第一本诗集《夜宴》前,开始理论批评的写作。1936年出版《鲁迅批判》―书,产生影响。该年自清华大学毕业,遂留校任教。以后又历任京华美术学院、云南大学、重庆中央大学的教职。1940年任教育部研究员。1944年主编《时与潮》副刊。1945年任国立编译馆编审。抗战胜利随编译馆由重庆北碚迁南京, 主编《和平日报》副刊。1946年10月赴北京师范大学任副教授,并参与《时报》、《世界日报》的编务。这时主要从事古典文学研究和文化艺术的批评。重要的著作有《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迎中国的文艺复兴》、《苦雾集》、《梦雨集》等。建国后一直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著有《陶渊明传论》、《中国文学史略稿》、《李白》等。

书籍目录

本书说明

一 导论
(1)疯狂,梦境和艺术世界的相通与相异
(2)李白的本质:生命和生活
(3)异国的精神教养
(4)游侠
(5)所谓豪气
二 李白求仙学道的生活之轮廓
三 道教思想之体系与李白
四 失败了的鲁仲连——李白的从政
五 李白的文艺造诣与谢朓
六 李白:寂寞的超人
(1

作者简介

《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篇幅不大,但却是一部诗人李白的全面研究,举凡政治生活、思想趣向、文学创作都论涉到了。其中很有一些敏锐的观察,并且作了专题的阐发。比如用两章的文字勾勒了李白的求仙学道及与道教思想的密切关系,比如专章探析谢 与李白间的诗学脉络,都是以往语焉不详而后来的学人们乐道的话题。至少郭沫若《李白与杜甫》中专列了《李白的道教迷信及其觉醒》一节。书中特别发扬李白的浪漫精神,他的狂与梦、他


 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个梦境的完整记录,梦前欣然向往,梦中变换不定,忽然惊醒之后,唯有一腔幽愤,满怀傲然,“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个天然的自由主义者。梦境异常清晰,也许是真实的记录,也许是虚构而寄托(诗中言“欲因之梦”),这并不影响梦的意义,此梦精要,清代陈沆一语道破:“太白被放以后,回首蓬莱宫殿有若梦游,故托天姥以寄意。”然而仍然值得解析:“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梦一开始,主人公御风而飞,轻快晴朗,飞往倾慕之地。“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在诗中,天姥势拔五岳,压倒赤城与天台,为天下第一峰,是权力的象征。然而攀登并不费力,连蹦带跳,轻盈拾级。“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北京的金山上太阳放光芒,君王的光照耀在诗人的身上。到此处,已经置身极高处了。“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路径不对,天色变化。“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凶猛的野兽,电闪雷鸣,令人战栗心惊。梦做到这地步,突然被吓醒,应是再正常不过。倘若把这些对应于诗人亲历宫廷景象,高处不胜寒,很是贴切。如果在这里接上“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多么通顺流畅!然而,“栗”“惊”与“悸”“动”之间,却插入了更为奇幻的一段文字:“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对此诗的误读多起于此。既然面对的是如此美好的景象,怎么会魂悸魄动,恍然惊起?这是最不可解处。讨论时,友人小乙哥拈出《清平调》三首,对照着一读:“月”,“台”,“霓裳”,“云”……主要意象,大致相同,摇摇指向杨贵妃。被压抑的欲望,顽强地进入梦境,以光华四射的场景,打断了梦境最初的逻辑。所以在这个梦中,诗人惊悸了两次,内容不同,一惊身外宫廷之险恶,二惊心中僭越之欲望——取而代之,拥有江山与美人,仰天大笑,这才是李白!明王思任《浙东三记•天姥》,对李白的梦境,多有消解,“山是桐柏门户,所谓‘半壁见海’,‘空中闻鸡’,疑意其颠。”更妙的是,天姥山中暗藏一贵妃,也被王思任发现了!他写道:“饭斑竹岭,酒家胡当垆艳甚,桃花流水,胡麻正香,不意老山之中有此嫩妇!”
  •     这年头还去哪里能够花一块七毛五买本书呢?而且还是买本有学术价值的书呢?机缘所致,这个月市场上陆续投放出大量的五折散装《新世纪万有文库》,我们这学期有了李白研究这门课,这是参考教材之一,政治课上的人百无聊赖,拿起读之。这是一个关于“飘”的传说。作者看来,李白之所以异于常人,独立于时代的根源在于他自己是一个道教徒的身份,道教的教义根本在于“道法自然”。道作为万物的本源,作为万物运行的规律,以及自然的特性,自然的特性主要的表现在于“清真”,“清”指思想上的“清净”,“真”指行为上的真切。中国人的行为准则中总是融合了“儒释道三家的思想”,其中“儒”大多属于上层阶级,而“道”代表了民众中所追求的精神。李白的出身地证据不足,争议颇多,李白的出身也颇为神秘,但无论是中原逃往西域的破落贵族还是四处倒买倒卖的投机商人,总之在李白小时候,李氏家族能够四处倒腾至少可以说明他们很有钱,很多名人的育成都与他们的童年环境有关,虽说作者认为李白如此热爱出游与其道教徒的身份有关,敝人以为或许更多是与童年的生活环境有关,而正是因为这样的环境养成,最终促使了李白选择了道教徒这个职业。年方十五,李白就开始了他“飘”一般传奇的人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李白的飘不仅飘在中华大地之间,也飘在他的诗歌词藻之中,如此一来李白诗歌中异于常人,极富想象力的来源就有了合理的解释。的确,在后世诗人中家缠万贯如李白者还有很多,但是像李白这样不仅有钱,玩儿还很高端的就凤毛菱角了。直到突然有一天,李白觉得自己已经在会做诗歌的道教徒中“飘”到了“哥不在江湖,但江湖上却有哥的传说”的境界。之后,就觉得自然自己能在一个领域达到顶级的话,自然能在别的领域也达到顶级。作为古代社会中的一个社会人来说,在民间再留有传说,也顶不上在政坛上留下功名来说载入史册的几率更大,于是李白错误的以为自己在作诗上有才华,必定在政治上也会有仕途。由于这样的矛盾,以及这样的矛盾所带来的现实的残酷,使得李白同志的仕途不可避免的悲剧鸟。在政治领域中,“飘”的最神的大仙是战国时期的鲁仲连,又能“飘”,又能把大国玩弄于股掌之间,于是鲁就成为了李白的偶像。但是由于李白骨子里“道教徒”那种“清真”般的性格,纯洁的性情在尔虞我诈的政治漩涡中只能四处碰壁,“不及汪伦送我情”的“真”情更是为这种悲剧给李白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于是李白在这类方面某种程度上类似同时代的杜甫,把痛苦寄托于诗歌之间,抒情言志。在创作这些诗歌的同时,李白需要一个成功的模板作为偶像来进行模仿,通过对身世风格等的对比,李白选择了谢眺。也许是因为时代的垂青,诗歌的发展在谢眺的时代是一种风格的凋零期,可能从才华上来说,李白比谢眺也无出其右,但是李白遇到了好时代,于是李白超越了谢眺,成为了大师。但是大师这种评价,总是身后事,在生命历程的最后李白混的不好,从他两个孙女嫁给农夫上来说,李白同志玩儿光了祖宗的基业,玩的只剩下了传说。所以李白用他辉煌的一生教导我们“飘游需资本,当官要谨慎”!
  •         不写诗的那些日子   李白决定卖酒   就在灞桥的旁边   盖两层小洋楼   再打电话麻烦麻烦老贺   请当时的领导玄宗皇帝   写上一个象样的“酒”   从杨贵妃的红底裤上   画上美圆和英钞   再直直地剥了过来      不写诗的那些日子   李白给儿子说   “一碗酒是四文钱   倘肯多花一文   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   或者茴香豆   孩子,你要学会兑水   这不难,也不简单   至于我的那些艺术家朋友   他们就是醉了,也别管他……”      不卖酒的那些日子   老贺同志对柜里说   “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   然后很认真地看着李白   “小李同志啊,让你   停下来整顿也是没办法的啊   你走资本主义道路   搞黄赌毒我都没说啥   但是灞桥边的柳树怎么全光了   那好歹也是国家财产啊……”

精彩短评 (总计40条)

  •     成书超过半世纪但是丝毫无老迈之相。大赞!
  •     有见解,一气呵成,一口读完
  •     随身携带,
  •     现世追求太高,不肯降低标准不知足,灵性追求又太飘渺,不足以倚靠……只好吃吃喝喝忧忧闷闷吧……关键字:异国,游侠,才情,豪气,富贵,学仙,从政,鲁仲连,谢朓,幻灭。
  •     飘游有风险,选择需谨慎,这是一段有关“飘”的传奇!
  •     似乎有些太過簡單,對李白『痛苦』的分析太少,幾乎全部讓位於對他和道教關係的歷史敘述
  •     原来文学研究是这么个感觉,总是觉得跟新教布道有相似。 书节奏很好,看的很带感,好似也大江南北古往今来的游历了一遍
  •     真性情尚未被学术范式框死的年代。
  •     其实我自己不是很认同这种根据自己的推测赋予历史人物过多意义的写法,当然,在这个批评史学这个流派中备受推崇的李长之,比起一般作者又慎重得多,所有的论断都是建立在足够的史料基础上,因此看上去还是有理有据的,4颗星
  •     书的内容总体还不错,但作者的历史功底实在不算扎实。另外本书错字实多,可由于价钱实在低廉,故还算本好书。
  •     本书写于民国年间,很早的李白研究成果,角度独特,值得一看
  •     高中读过
  •     很好的。就是说凋胡就是菱白,可以想象饥不择食,在别家好像都说对于农家是很珍贵的食物,李白因此说“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农妇的朴实热情,李白这样一身傲骨,一醉累月轻王侯的人的惭谢,令人深深感动。
  •     看得我极其痛苦
  •     不错的小册子,主要论点如李白思想倾向与诗歌风格有明显道家色彩,李白最欣赏鲁仲连和谢朓虽然不出奇,但是论证很翔实充分,有些地方犯了过度引申的毛病,例如把李白雄奇不羁的想象力--将花木山水拟人化这一点看作是道家思想的鲜明体现,这个可就是拔高了很基础的文学手法,另外,有句话让我感觉极为古怪,一时又无法找到最有力的切入点【倘若一个人对社会国家不关切,纯粹不想用世,这不够一个诗人,但倘若一个人果然用世了,却能够和愚妄的社会合作的来,却也不够一个诗人】
  •     很有趣啊~
  •     80年前的清华本科生能气死现在多少教授!
  •     作者写得很动情,也没有运用太多严密的传统的考证,甚至引传闻当作李白的生平,做法在学术上不够严谨,读来却别有风味。只是两点不喜欢:一为书的错字多,二为字太密太小,第三则是作者的责任:用太多感叹号啦~
  •     为了写文化史的论文下午草草看完,然后发现杨老师希望我们写的重点是道教不是李白〒▽〒
  •     #寒假第二读#,竖排繁体读起来好痛苦,不过那个时候的治学,总能和家国联系起来。或许特定的年代离不开这样的背景。先生的门生就有许多很有成就。李白,各有其解读,浪漫也好,经世亦然,。
  •     给的都是内容分~其实我觉得,论著最重要的作用是其思维闪光点,而非学术规范,特别是对李白这样激情过剩的人,唯有激情才能理解激情,此书的好处正在于此。40年代的年青人不可避免地存有史实的局限,但以一颗同样年轻气盛的诗心、对李白“生命与生活”的精神本质解读却恰是最贴近李白的。
  •     还OK,再次确认大白天真受的本质
  •     方法是跳脱了传统的文本解读,转而研习写诗的这个“人”,看一句句像一步步迈开的足迹,才终于能浅显地理解到他——真实得矛盾,混世中以同等的姿态热切追求着相互抵触的成仙与为官,终究什么也得不到。由此我也才刚刚看出这诗与诗之间的起承转合,读到生命最后的“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时未免心头一沉。
  •     千帆竞过,万水常流
  •     短而明晰的李白评传
  •     尼采附身的李白
  •     李白痛苦了一輩子,李長之卻沒讓我痛苦。
  •     考据不及,激情过之
  •     李白以后几乎没有人不受李白影响 从张怡微书里看到的
  •     宗教信仰是艺术创作的动力和源泉;理想主义者的入世情怀遭逢现实的复杂和时事的艰难是内心冲突的根源
  •     作者也好!激动啊!他肯定很喜欢李白!李白的痛苦在爱此现世而得不到此现世上,也在想象保留此现世,而此现世终归于无常上。也就是“我本不弃世,世人独弃我”
  •     国内民国时期的一本经典学术之作,有幸读到这本书籍。李白年青的时候有段经历类似于哈利波特。。。。。作者不能说登峰造极的评论客,但是至少在学术研究中占有很高的位置。想起了些宗教伦理的韦伯。饮中八仙歌
  •     搞文学的人写起东西来还真是飘
  •     这古代男人纠结死了
  •     大三上学期
  •     李先生的文章是拿感情润出来的!
  •     作者很好地把诗歌,人生故事和分析综合起来了,可读性很强的一本小书
  •     没看到惊喜内容。
  •     李长之说得好,李白的痛苦是我们所有人的痛苦,他的诗的伟大与流行正因为所有人都能从他的诗中体验到这种痛苦和宣泄。只不过大部分人痛苦程度远较感情激烈的李白低而已,故而察觉不深。
  •     写得才气淋漓,虽有考证不及今人精密处,当随笔看可也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