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非求碗热汤喝(升级修订版)》书评

出版日期:2016-4
ISBN:9787544762238
作者:张佳玮
页数:332页

那一碗热汤

总有人特别不理解的问我:“你做饭不好吃,还总爱看这些写美食的书,然后看了你还是做的不好吃,看了有什么意义?”我说:“我看美食书,不是为了做饭好吃,我是为了感受一种情感,怀念一种味道,向往一种美好,进而排遣心中对父母和家乡的思念。”如此,一看到《无非求碗热汤喝》的题目就迫不及待的想看,不为别的,就为“热汤”二字。因为不仅喜热汤,鸡汤、酸辣汤、疙瘩汤,甚至煮面过后的面汤……,还特别喜欢妈妈做的汤。只要想起,口中便觉得口水聚集,忍不住想喝上一喝,若是在家,肯定要做一个汤来满足自己对汤的想象。《无非求碗热汤喝》分为六章,从寻常巷陌到游食四方的几章,基本以各地美食为主题,不仅仅讲汤,还从古到今,从南到北的讲到了一大片美食和鲁迅先生文中一些美食的解读。说实话,这几章看起来真的没有很深的感受,也甚是体味不到有多好吃,觉得很遥远。作者用了大量的古典和对鲁迅先生文章中的吃食进行了解读,尽管也有很多具体的描述和味觉的描绘,但总觉得涉及太广、多了堆砌的感觉,缺少一些说不出的情愫。之后再次翻看,想必是对于对古典和鲁迅先生文字中吃食美味,毕竟每个人的理解和感受都不同,虽然也不反对作者的感悟,但是若要和作者相同的体会那肯定还是有距离的。一直觉得,但凡讲美食、讲吃货,只有亲身体会,通过舌尖、身体以及各种器官去体验感受之后再去描述,那就不单单是自己重温一种美味的过程,还是引诱一帮吃货流口水、产生各种美好感觉和回忆幸福引发共鸣的过程。就如陈晓卿的《至味在人间》,总能引得我忍不住想去想象作者描绘的美食,总冲动的想去哪个地方去吃,似乎已经到了吃过还想吃,没吃过就想去尝的地步。而本书中的私房小记和念兹食兹等章节就让我有了想去吃、想去尝的冲动,也让我开始怀念妈妈做的各种小菜和拿手吃食了。这几章节基本是以日常吃食和家常菜的故事进行讲述,虽然大多为南方的吃食,不过看起来也是暖意浓浓。其中说到下粥的小菜、晕菜还是凉菜,还说到混沌、云吞和抄手,这些都家常到你平日就能吃到。但是下粥的小菜,却因为多加了一点酱油,或者多放了一些豆腐丝而变得不同,样貌上变化不大,但吃起来的味道却都各异而且难忘。似乎是在家常中的新意,新意后又回归家常无论是咸、香、辣、甜,都能勾起你对每一个熟悉小菜的想念和幻想。何止是一碗热汤,每一种食物,每一种饮食的记忆也许是刻在我们心里的味道,因为它总是带着家常、带着家的温暖。即使吃遍了山珍海味、人间美味,但心里最怀念的还是那些最家常、那些寻常巷陌都可以吃到的东西。妈妈的炖鸡汤与红烧肉,父亲的豆腐丝与鱼头汤,外婆的糊面与鱼冻……,这些“正宗”的私房小菜以及浓浓的烟火气息,不仅仅是一个个亲情故事,更是一份时光和感情温暖、熟悉、有滋有味。就如冬天里的一盆烩菜,只是各种普通的食材,却在爱意的烩制之后都成为无法忘记的美味;也如那简简单单的让你吃完抹一嘴油蛋炒饭,却让你对这种熟悉的味道久久无法忘怀。为什么我们无非要求一碗热汤,如作者所说:“人生在世冰霜苦旅、得失流离,到头来,真正令人慰藉的也无非是朴朴素素的一碗热汤。” 但,那不是一碗普通的热汤,那是一份浓浓的化不开的亲情和爱。

热汤暖胃,公子暖心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吃货”成为了一个幸福的标签。电视上推陈出新上演各式各样的美食节目,从介绍各地美食到亲自在荧屏上展示一道佳肴的制作过程,这样的节目已经从最早期以家常菜谱介绍为主的《天天厨房》进化到能够奉上世界各地美味珍馐的《厨王争霸》。在电视节目中,厨师秀厨艺已经不稀奇,挖空心思的编导们又想到了请明星下厨来夺人眼球,《十二道锋味》、《回家吃饭》等节目既满足了观众的味蕾又满足了人们对于明星的好奇。黄磊应该是一众明星大厨中厨艺经营最好的,《爸爸去哪儿2》结束后不久,趁热打铁推出了自己的厨房用品品牌“黄小厨”。吃货大概分为两种,一种喜欢自己下厨,另一种不一定自己会做,但痴迷于搜罗各地美食。央视《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点燃了第二类吃货的行动力,随后推出了《寻味顺德》、《味道》等将中华大地上的美食文化演绎的深入骨髓。食物,一直都是文艺创作良好载体,日本一部《深夜食堂》系列让人暖胃的同时更是暖心。就像片头导引独白念的,“当一天结束,人们赶路回家的时候,我的一天才正式开始。”借由食物,走进深夜食堂能够引出每个人心中的五味故事,有时急需倾吐,有时又不必诉说,只是伴随着一口一口的吃食,温暖胃,开解心。张佳玮的文字功夫在豆瓣关注时就有了感触,然而,读完这本《无非求碗热汤喝》还是让我吃了一惊,文字由食物始发其中引经据典,不拘泥于食物但又时刻紧扣主题。这样大的阅读量,以及对典故成熟老练的解读,让文章读起来多了几分垂涎三尺之外的阅读快感。张佳玮在书中多次引用《基督山伯爵》、《红楼梦》、《晋书》、《骆驼祥子》和古龙武侠小说中对于食物的描写,让我不禁想到蔡澜。作为一个老饕,同时又是金庸的好友,蔡澜一直钻研将金庸武侠小说中描写的绝世美味复制到现实中来,最成功的好像是黄蓉做给洪七公的“二十四桥明月夜”。当时,在《鲁豫有约》中看到蔡澜带着鲁豫在朋友的饭店里展示这一道“二十四桥明月夜”时天真幸福的笑脸,还觉得蔡澜简直会玩儿,对于美食的追求已经让人匪夷所思,而读完张佳玮在《无非求碗热汤喝》介绍的各式美食之后,我心中也燃起了将书中所述搬到餐桌上的冲动,原来读者内心这样的跃跃欲试就是对作者的美食描述最诚实的点赞。食物记录着一个人的成长,记录着他远行的足迹,随着时光流逝,容貌会变,脾性会改,但对食物的口味依旧固执的停留在成长的起步阶段。张佳玮成长在江南,对于南方食物的介绍更精妙,而当我读到写“羊肉泡馍”的那两篇文章时,忽然发现,对于美食的品味不会因为地域的差距而格格不入。作为一个陕西人,当在书中看到“羊肉汤给干而硬的面饼们注入灵魂,催它们复活,计算时间等浓香汤汁灌满泡馍后,趁其还没有失却面饼的筋道迅速捞出食之……”这样的描述,刚刚吃饱的胃也咕噜咕噜打了好几个结。初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我总会习惯性的寻找当地人的早市和菜场,用当地的蔬果美食抚慰长途跋涉后干瘪乏味的胃,用这样的方式安抚初来乍到的拘谨。热爱美食是热爱生活的一种表现,就像孟非不吝赞美、不厌其烦的在节目中推荐重庆小面,张佳玮在《无非求碗热汤喝》中不着痕迹费心勾勒的食物,大多都是故乡家人的味道。


 无非求碗热汤喝(升级修订版)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