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机制与社会变迁

出版社:稻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8-1
ISBN:9789867862693
作者:陈春声
页数:356页

内容概要

厦门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历史人类学中心主任。主要从事中国社会经济史和历史人类学的教学与研究,尤其注重明清时期市场发展和传统乡村社会等研究领域。

作者简介

本书以清代大内档案中的“雨水粮价折”及“雨水粮价单”为主要资料,利用数理分析方法,分析18世纪广东米价的地区差异、长期趋势、季节变动和不规则变动,讨论与之相关的人群活动及制度变迁,试图揭示传统中国市场发育与社会变迁间复杂关系的一些重要特质。


 市场机制与社会变迁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7条)

  •     粮价问题也是个大坑,配合岸本那本看会很有意思。
  •     陈校长的个人魅力 那是杠杠的
  •       
      本书是作者硕士和博士论文的修改版本,主要目标在于以米价剖析市场,通过市场反映经济,再透过经济理解社会。只是在行文安排时并未遵照这一目标执行,而是信奉“过程再现优于结构重建”,将社会历史本身视为一个整体,尝试借助定量的统计手段重现18世纪的广东米市。
      
      第一章之导言和附录一至四详细地介绍了作者搜集材料和写作方法的来源,对后人之相近研究提供了不错的借鉴资源。
      
      第二、第三章分别介绍米价的空间和时间变动。在空间部分中首先利用史料分析米粮的区际贸易(包括省之间与省内各地区之间),并以华南米市为例证试图论证彼时全国统一市场之形成,愚以为此说值得商榷;然后又详细论述分析了各地区米价之差别,功夫不可谓不深,值得叹服。在时间部分中对米价的考量则着眼于两个方面:一是人口的不断增加(中国人口在18世纪增长一倍至3亿),在此不赘述,有兴趣者可回到文本阅读;二是货币流通状况的新变化,即1571年之后西班牙银元大量进入中国,尤其是华南地区十分通行,即便后来之海禁政策对此有所抑制,但是银元仍能经由吕宋商人等途径流入,货币的增加自然会导致一定的通货膨胀,其外在表现便是米价的长期上升。
      
      第四章借助粮食问题探讨了当时的基层社会面貌。作者一个别出心裁的地方在于,通过分析三种类型的赈灾粮仓的此消彼长的变化,论证清后期政府社会控制权的衰落和基层社会士绅阶层权力的增长。
      
      第五章是全书之小结,作者一改前面的定量分析为主的手法,转而采用了比较传统的定性方法,根据米市之各种现象提炼出当时市场机制中的三种基本矛盾:(1)市场总体运行良好与局部非理性的矛盾;(2)商人追求利润与非经济性目标的矛盾;(3)市场发展之经济性要求与现实之社会性需要的矛盾。在我看来,作者对前两个矛盾的提炼和分析失之过激,事实上,没有一个市场能做到从局部到整体的完全理性,也没有一个商人是纯粹的“经济人”,只是中国清代的广东米市和米商在局部不理性和目标多元性方面的表现更明显一些而已。至于第三个矛盾,应该可归为第二个矛盾的延续之列,这也不应成为一个可称为“矛盾”的概念。
      
      在这一部分中,作者又归纳出彼时市场机制的两个特点。其一为“农户经济活动的非市场导向性”,在这里作者借鉴了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对中国的社会结构和家庭性质的分析,认为家庭经济体否定市场平等交换的原则,其市场行为须借助中介,处于结构性疏隔状态。其二为“整体市场活动的非经济导向性”,作者认为中国的商人在获利后常将资本向土地转移,这与新教伦理影响下的西方完全不同;与此同时,中国人未受基督教传统和罗马法传统影响,因而一方面个人社会地位不是由个人之成功决定,而是由其在社会权利结构中的位置决定,另一方面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意识十分淡薄,一旦遭遇饥荒年份即出现普遍的抢夺富户粮仓的事件。作者继续引用费孝通的论述,运用“差序格局”总括这些中国社会的独特之处。
      
      这些结论当然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值得商榷,逻辑体系上也有一定的混乱之处,但是作者能够广泛且恰当地运用其他学科理论来解释具体和微观的史实本身,就值得我们后来者称道和学习。在第五章最后,作者又对“资本主义萌芽”说做了一个异议性的comment,认为“资本主义不仅是一种经济关系,同时是权力关系、社会结构和文化价值形态”,因而明清经济史学者对“萌芽”的穿凿附会实属不必。在80年代中后期那个语境下,作者能有如此认识真的很不容易。
      
      在全书的最后,附录五到附录七是作者最近若干年转移了的研究兴趣的体现,其中附录五研究泉州地区在明清的“倭乱”和“迁海”,附录七从方法论的角度论述“走向历史现场”的意义所在,都很有趣也很值得我们一读。
      
      这里引述附录七的一段话作为结语吧,与各位共勉:
      
      “各种试图从新的角度解释传统中国社会历史的努力,都不应过分追求具有宏大叙事风格的表面上的系统化,而是要尽量通过区域的、个案的、具体事件的研究表达对历史整体的理解……同时在研究中不要贴标签,用诸如国家-地方的二分法抹杀作为整体的社会现象的存在。”
      
      
      
  •     :无
  •     头一次读,被震惊…
  •     台版的排版比网上流传的中大出版社版本好太多了——其实我都在想这到底算不算cliometrics……
  •     呵呵谢谢,改天找来参照着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