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堂回想录(上下)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0
ISBN:9787530213223
作者:周作人
页数:912页

内容概要

周作人(1885-1967),现代作家、翻译家,原名櫆寿,字星杓,后改名奎绶,自号起孟、启明(又作岂明)、知堂等,笔名仲密、药堂等。浙江绍兴人。青年时代留学日本,与兄树人(鲁迅)一起翻译介绍外国文学。五四时期任教北京大学,在《新青年》《语丝》《新潮》等多种刊物上发表文章,论文《人的文学》《平民的文学》,诗《小河》等均为新文学运动振聋发聩之作。首倡美文,《喝茶》《北京的茶食》等创立了中国美文的典范。在外国文学艺术的翻译介绍方面,尤其钟情希腊日本文学,贡献巨大。著有自编集《艺术与生活》《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等三十多种,译有《日本狂言选》《伊索寓言》等。

书籍目录

第一卷
一 缘起
二 老人转世
三 风暴的前后上
四 风暴的前后中
五 风暴的前后下
六 避难
七 关于娱园
八 书房
九 三味书屋
一○ 父亲的病上
一一 父亲的病中
一二 父亲的病下
一三 炼度
一四 杭州
一五 花牌楼上
一六 花牌楼中
一七 花牌楼下
一八 四弟
一九 县考
二○ 再是县考
二一 县考的杂碎
二二 县考的杂碎续
二三 义和拳
二四 几乎成为小流氓
二五 风暴的余波
二六 脱逃
二七 夜航船
二八 西兴渡江
二九 拱辰桥
三○ 青莲阁
三一 长江轮船
三二 路上的吃食
三三 南京下关
三四 入学考试
三五 学堂大概情形
三六 管轮堂
三七 上饭厅
三八 讲堂功课
三九 打靶与出操
四○ 点名以后
四一 老师一
四二 老师二
四三 风潮一
四四 风潮二
四五 考先生
四六 生病前
四七 生病后
四八 祖父之丧
四九 东湖学堂
五○ 东湖逸话
五一 我的新书一
五二 我的新书二
五三 我的笔名
五四 秋瑾
五五 大通学堂的号手
五六 武人的总办
五七 京汉道上
五八 在北京一
五九 在北京二
六○ 北京的戏
六一 鱼雷堂
六二 吴一斋
六三 五年间的回顾
六四 家里的改变
第二卷
六五 往日本去
六六 最初的印象
六七 日本的衣食住上
六八 日本的衣食住中
六九 日本的衣食住下
七○ 结论
七一 下宿的情形
七二 学日本语
七三 筹备杂志
七四 徐锡麟事件
七五 法豪事件
七六 中越馆
七七 翻译小说上
七八 翻译小说下
七九 学俄文
八○ 民报社听讲
八一 河南—新生甲编
八二 学希腊文
八三 邬波尼沙陀
八四 域外小说集—新生乙编
八五 蒋抑卮
八六 弱小民族文学
八七 学日本语续
八八 炭画与黄蔷薇
八九 俳谐
九○ 大逆事件
九一 赤羽桥边
九二 辛亥革命一—王金发
九三 辛亥革命二—孙德卿
九四 辛亥革命三—范爱农
九五 望越篇
九六 卧治时代
九七 在教育界里
九八 自己的工作一
九九 自己的工作二
一○○ 自己的工作三
一○一 自己的工作四
一○二 金石小品
一○三 故乡的回顾
第三卷
一○四 去乡的途中一
一○五 去乡的途中二
一○六 从上海到北京
一○七 绍兴县馆一
一○八 绍兴县馆二
一○九 补树书屋的生活
一一○ 北京大学
一一一 往来的路
一一二 复辟前后一
一一三 复辟前后二
一一四 复辟前后三
一一五 蔡孑民一
一一六 蔡孑民二
一一七 蔡孑民三
一一八 林蔡斗争文件一
一一九 林蔡斗争文件二
一二○ 林蔡斗争文件三
一二一 卯字号的名人一
一二二 卯字号的名人二
一二三 卯字号的名人三
一二四 三沈二马上
一二五 三沈二马下
一二六 二马之余
一二七 五四之前
一二八 每周评论上
一二九 每周评论下
一三○ 小河与新村上
一三一 小河与新村中
一三二 小河与新村下
一三三 文学与宗教
一三四 儿童文学与歌谣
一三五 在病院中
一三六 西山养病
一三七 琐屑的因缘
一三八 爱罗先珂上
一三九 爱罗先珂下
一四○ 不辩解说上
一四一 不辩解说下
一四二 吗嘎喇庙
一四三 顺天时报
一四四 顺天时报续
一四五 女师大与东吉祥一
一四六 女师大与东吉祥二
一四七 语丝的成立
一四八 五卅
一四九 三一八
一五○ 中日学院
一五一 东方文学系
一五二 东方文学系的插话
一五三 坚冰至
一五四 清党
第四卷
一五五 北大感旧录一
一五六 北大感旧录二
一五七 北大感旧录三
一五八 北大感旧录四
一五九 北大感旧录五
一六○ 北大感旧录六
一六一 北大感旧录七
一六二 北大感旧录八
一六三 北大感旧录九
一六四 北大感旧录十
一六五 北大感旧录十一
一六六 北大感旧录十二
一六七 道路的记忆一
一六八 道路的记忆二
一六九 女子学院
一七○ 在女子学院被囚记
一七一 北伐成功
一七二 章太炎的北游
一七三 打油诗
一七四 日本管窥
一七五 日本管窥续
一七六 北大的南迁
一七七 元旦的刺客
一七八 从不说话到说话
一七九 反动老作家一
一八○ 反动老作家二
一八一 先母事略
一八二 监狱生活
一八三 在上海迎接解放
一八四 我的工作一
一八五 我的工作二
一八六 我的工作三
一八七 我的工作四
一八八 我的工作五
一八九 我的工作六
一九○ 拾遗甲
一九一 拾遗乙
一九二 拾遗丙
一九三 拾遗丁
一九四 拾遗戊
一九五 拾遗己
一九六 拾遗庚
一九七 拾遗辛
一九八 拾遗壬
一九九 拾遗癸
二○○ 拾遗子
二○一 拾遗丑
二○二 拾遗寅
二○三 拾遗卯
二○四 拾遗辰
二○五 拾遗巳
二○六 拾遗午
二○七 后记
后序

作者简介

《知堂回想录》是周作人晚年回顾自己一生重要经历,写成之内容丰富的传世巨作。最初只有“北大感旧录”数节,值曹聚仁在香港办《循环日报》,周作人以稿件寄之,在副刊发表,引发关注。后受曹聚仁之邀开始“一生回想”,历时两年多,成文二○七节。手稿总题为“药堂谈往”,出版 时改名“知 堂回想录”。作为现代文学大家,周作人亲身经历与参与了中国近现代史上诸多重要历史事件,如晚清光复会秋瑾、徐锡麟等的活动、辛亥革命、张勋复辟、新文化运动等,其一生形迹记录即是重要史料。又出之以如面谈之知堂文风,可谓文学性与史料性兼具。难怪促成本书出版的曹聚仁先生说:“这么好的回忆录,如若埋没了不与世人相见,我怎么对得住千百年后的中国文化界?”


 知堂回想录(上下)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这是周作人作品集中体量最大的一部,近四十万字,分作四卷。周作人生前自编文集,字数多在十万字以下的,篇幅如此长的作品极其少见。周作人完成《知堂回想录》的时间是1961年,最后一篇后记标注时间是1966年1月3日。几个月后,文化大革命爆发,周作人遭红卫兵批斗,第二年病逝,再也没机会写新的文章。因此,《知堂回想录》可以看作周作人一生的总结之作。生命最后阶段的知堂,处在红旗之下,风格却没有太多改变。除了偶尔出现一些与时俱进的词语,如对国民党、胡适以当时大陆常见的语气描述外,仍能以平实的味道缓缓道来。连“文抄公”的特色也没变,只不过在《知堂回想录》中,周作人抄自己的东西多过抄别人的东西。往往大段引述以前文章中的话,甚至整篇文章八九成都是旧文摘录。这种“抄书”也有好处,让读者对他一生的重要创作有了粗略了解。再加上其中又引用了不少其他人的著述,让一部回忆录有了文献佐证,呈现更丰富的层次。对于自己写回忆录的原则,知堂在《拾遗甲》里有论述:“一个平凡人一生的记录,适用平凡的文章记了下来,里边没有什么可取的,就只是依据事实,不加有一点虚构和华饰,与我以前写《鲁迅的故家》时一样,过去八十年间的事情只有些缺少而没有增加,这是可以确说的。”知堂是不愿意在回忆录加入“诗”的成分的,所谓“诗”的成分,是指抒情的、主观情绪强烈的修饰,甚至为了增加故事的感染力而不惜扭曲事实,周作人希望自己的回忆录中只是对事实的客观陈述。但读者也不能因此以为周作人的回忆录便是完完全全真相的重现。整部《知堂回想录》里虽然陈述的多是事实,却做了大量剪裁工作,对许多内容,周作人或避而不谈,或含糊其辞。尤其在人物的评点,事件的冲突上,周作人往往将笔头一掉,轻轻划过。如果对周作人缺乏了解,只看回想录,他一生中很多重要事件就会消失无踪。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周作人文章中极少提自己的太太羽太信子。婚姻该是一个人一生中的重要事件,但周作人连对自己何时结婚也未作叙述,对与太太的感情更绝口不提,夫妻间的关系成了一片空白。而和周作人有过交往的人,都提到羽太信子对他的影响极大,包括周作人的失节,也有人认为和羽太信子有脱不开的干系。家庭关系中,周作人和鲁迅失和绝交,是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公案。但周作人在回忆录只对失和先后的事做了一些描述,尤其几次提到兄弟失和后,鲁迅在给曹聚仁的书信中评价周作人五十自寿诗 “颇有讽世之意”,周作人大概想藉此说明“大哥还是懂我的”,但对于和大哥失和的来龙去脉却只字未提。周作人虽然写了祖父、父母和亲属,包括早逝的妹妹,但对自己和家人的矛盾却从不提及。自己的另一个弟弟周建人后来也和他断交,他干脆在文章中一点不提这位弟弟的事,其实周建人娶的是羽太信子的妹妹,两家的关系应该非常亲密。总之,对于人事上的种种纠纷,周作人一概采取避而不谈的策略。周作人在后记里做了解释:“并不是凡事实即一律都写的”。他几次提到倪瓒的故事,在《不辩解说上》里引用余澹心编《东山谈苑》里的话:“倪元镇为张士信所窘辱,绝口不言,或问之,元镇曰:‘一说便俗’”《不辩解说》上下两篇正是对兄弟失和事的解释,但纵观全文,不曾提到失和的缘由或事实,只反复申明“一说便俗”。为何“俗”呢,我们终于不知道,而成为无解之迷。《知堂回想录》里有几篇特意谈自己在民国时和日本人操纵的《顺天时报》论战,又在《反动老作家》里,申说自己在日伪期间,撰文《中国的思想问题》,被日本鼓吹军国主义的文人称为“反动老作家”。特意把这种在其一生著作中并不具备太大分量的作品,又多是老生常谈的观点拿来说,可见周作人虽口称不辩说,对还是在意的,有意想法开脱,冲淡自己那一段失节的历史。只是周作人也知道,很多事是无法解释清楚的,尤其他本身就是一个集各种矛盾于一身的人,辩说起来,可能真会越抹越黑,自取其辱了。所以在《知堂回想录》里,周作人便将一生诸多行径,以“一说便俗”四字敷衍而过。看似无意争执,却在一次次的表态中透露出内心的强耿。不可说,不愿说,更是不屑说。周作人平和冲淡的文章背后,其实有着一颗叛逆不羁的心。周作人和鲁迅文章看似风格殊异,究其深处其实有诸多共通之处,这种不妥协的倔强即是其中一种。对于自己经历的历史,周作人在《知堂回想录》不做过多主观评点,多直书亲历之事,又辅以耳闻的资料,加上他的原则是不做诗化的涂抹,因此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十余篇《北大感旧录》篇篇精彩,对同时代文化名人辜鸿铭、黄侃、蔡元培等人的逸事野史,以寥寥数笔,从细微处勾勒而出,随意而潇洒,尽得神韵,可见知堂的功力非凡。《知堂回想录》内最多的是周作人对自己一生著述与学问的阐释,除了获知他的个人历史,对他一生的著述与学问更能有全面的了解。无论对其个性、行为有何争议,周作人在学问上的造诣都深可佩服,《知堂回想录》是值得反复诵读的书。书友请微信扫描,关注我的读书分享公众号“闲书过眼”
  •     1、周作人的文章学识,早年的立场作为,都是堪当一代大师的。文风恬淡冲虚,有若《笑傲江湖》风清扬;2、作为老二,自幼生活作文各方面受鲁迅照顾,性格里有懦弱妥协的一面。以至于最后出任伪职,在“不该错”处大错,无可挽回。与鲁迅的铁骨铮铮,到死都是“我也一个都不宽恕”性格对比鲜明;3、看到网上周作人晚年简介,66年81岁被红卫兵皮带棍棒抽打,求安眠药自杀不得,‘寿则多辱’!人活一世,读过多少书,写过多少好文章,经见过多少世事,见识如何高明,如果不幸生在这样的权力和愚蠢主导的国度,那又有什么意味呢?深深一叹~

精彩短评 (总计22条)

  •     绍兴话读起来好亲切。
  •     好像跟着他走过了他的一生。很赞同他的关于诗与真实的主张,而他做文章的态度,即只平凡的叙述平凡的事实,没有一点造作,也是深以为然。
  •     钟情的,是俚俗的浮世的戏谑的而非文人的学究的清流的。笔下的,是时淡时浓而苦而涩有情无绪。过尽千帆。
  •     浪费时间
  •     埋没了
  •     记得是小白本,好多本的样子
  •     红豆缘分
  •     最喜此书自然真实的风格,周作人写完这本书一年后就去世了,可以说这是一个智慧老者积淀一生的精华记忆,在拉家常的质朴中投射着一个可爱、美好、传统的民国时代。
  •     完全没读完。。。。虽然久仰周作人的文风和文格,但实在没耐心看他写舅舅姑妈曾祖母曾爷爷那些谁死了谁说闲话谁挑拨离间这些事儿。还有文中处处和鲁迅叫板,指出同一个人物或事件在朝花夕拾中的描述,借以对照另一个思维角度。
  •     1、周作人的文章学识,早年的立场作为,都是堪当一代大师的。文风恬淡冲虚,有若《笑傲江湖》风清扬;2、作为老二,自幼生活作文各方面受鲁迅照顾,性格里有懦弱妥协的一面。以至于最后出任伪职,在“不该错”处大错,无可挽回。与鲁迅的铁骨铮铮,到死都是“我也一个都不宽恕”性格对比鲜明;
  •     了解历史~~
  •     真 文抄公
  •     周作人 不标记了~
  •     前世出家今在家,不將袍子換袈裟。街頭終日聽談鬼,窗下通年學畫蛇。老去無端玩骨董,閒來隨分種胡麻。旁人若問其中意,且到寒齋喫苦茶。/和放翁“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押的一個韻,不細想,詩志還颇相似,難怪老記在一起。/学了两个词,揭橥 辇毂
  •     流水账………
  •     也就是到了这个年纪才能读进去吧,自知的周作人。对于“寿则多辱”,唯一的破解方法只能“情深”再“情深”了。
  •     年代很早,所以对我也是新鲜的见闻。
  •     大概这本书是适合所有喜欢拉家常的人读的吧。
  •     看了一年多,还有几页,不想看完,还想看多几年。看知堂老人书,忙里偷闲、睡前翻看,如闲时饮水、渴时喝水,更像冬天半夜渴醒,直啜壶嘴大喝几口冷水,才知道什么是畅快,怎样到心底。
  •     第35册,2016.01.20夜18:54读完上册; 第36册,2016.01.21午11:05读完下册。
  •     好像能勾勒出周作人这样一个天真老头的样子,也许正如他自己所说,文人写回忆录不能避免的是诗和真实的问题,也许通过这本书所见的形象是他所希望人们看到的自己,不过斯人已逝,也只能通过这些文字去想象了。感觉上他跟鲁迅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人,而且并不觉得他曾经吃力的去学习过什么,好像懵懵懂懂就成了大家。
  •     了解周作人,不能不读的一部书。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