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斯文

出版日期:2015-8-1
ISBN:9787101110959
作者:周景良 赵 珩 等 口述
页数:262页

内容概要

周景良,1928年生,安徽至德(今安徽东至)人。中科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著有《丁亥观书杂记》等。
陈 绛,1929年生,福建福州人。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主编《近代中国》等。
冒怀滨,1932年生,江苏如皋人。主编《水绘集:冒鹤亭晚年手稿》等。
冒怀科,1935年生,江苏如皋人。撰有《一代学人冒效鲁》等。
叶 扬,1948年生,祖籍安徽桐城。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教授。著有《翰墨风流》、《覆水年华》等。
赵 珩,1948年生于北京。原北京燕山出版社总编辑。著有《老饕漫笔》、《彀外谭屑》等。
吴 欢,1953年生,祖籍江苏宜兴。编著有《吴祖光与新凤霞 》等。
朱传荣,1957年生,祖籍浙江萧山。原故宫出版社副总编辑。编著有《萧山朱氏藏砚选》等。
郑诗亮,1987年生,《东方早报•上海书评》记者。

书籍目录

陈绛谈螺洲陈家⋯⋯⋯⋯⋯⋯⋯⋯⋯⋯⋯⋯⋯1
周景良谈建德周家⋯⋯⋯⋯⋯⋯⋯⋯⋯⋯⋯ 25
赵珩谈襄平赵家⋯⋯⋯⋯⋯⋯⋯⋯⋯⋯⋯⋯ 69
吴欢谈宜兴吴家⋯⋯⋯⋯⋯⋯⋯⋯⋯⋯⋯⋯105
叶扬谈桐城叶家⋯⋯⋯⋯⋯⋯⋯⋯⋯⋯⋯⋯135
冒怀滨、冒怀科谈如皋冒家⋯ ⋯⋯⋯⋯⋯169
附录 冒鹤亭传略(冒效鲁)⋯ ⋯⋯⋯⋯208
朱传荣谈萧山朱家⋯⋯⋯⋯⋯⋯⋯⋯⋯⋯⋯227
后记⋯ ⋯⋯⋯⋯⋯⋯⋯⋯⋯⋯⋯⋯⋯⋯⋯⋯259


 百年斯文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31条)

  •     即使是口述,仍然受教。
  •     “世上几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读完知道了一些很有成就的人,感觉家风底蕴很重要,世家姻亲牵连甚广。
  •     先生之风,源远流长
  •     其实每篇都在冬枣上读过吧,但刚从亮师那收到签名本,怒刷五星!
  •     这书还有史料价值的。。。亲戚真是多
  •     嘻嘻
  •     第一次读这种人物采访口述类型的书 深感家族的厚重感 书中列举了几大世家 都是在传统中华文化中的典粹 看过书后,有几点感受 1. 目前我个人对传统文化了解以及品鉴的方面还是太浅薄 或者说是没有 单单是字就有很多不认识的 2. 大抵世家 都是有底蕴的 饱暖思淫欲(这个比喻不慎恰当)下层建筑决定上层建筑 世家的形成 必然是一个财富堆积后 不断充实、积淀的过程 3. 圈子决定一切 只有踏入一个圈子 才能更好地融入一个环境 进而形成氛围 所谓强者愈强应该就是这个道理(马泰效应) All in all, 引后记中的一句话作结“创业历艰辛,安享当思能负荷;处盈防满溢,吃亏还算占便宜” 一生追求的其实是自己的梦(更确切的说法是真我,即自我的价值) 做好自己 足矣。
  •     《东方早报·上海书评》记者郑诗亮关于文化层面的世家大族传承人的访谈集。这些传承人大多仍然是国内外文化界的领军人物,从一个侧面可以反映出文化脉络传承的根深蒂固和悠久延绵。而这些文化世家的千年立足之道,无非就是”知廉耻“和”读诗书“这两种手段,最简单的往往是最持久的。
  •     富者出贵
  •     三代看吃,四代看穿,五代看文章。
  •     看了只能感叹,这些世家大族都是相互关联的呀,动辄就是半部近代史
  •     嘿嘿
  •     斯文已半扫地矣。世家子弟,亦有不过如此之辈。
  •     感谢赠书(很愧疚拖了这么久才看完)。小时候家里一本书也没有;开始读书之后,总见人说“幼承庭训”,心里很好奇,想知道世家子们童蒙时读什么书、习什么字,希望能藉此探知前人的根底,也好有针对性地补补课。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本书解决了我的不少疑惑。只是如果能早几年读到就更好了,现在心思已不在文史这边。
  •     称不上百年,顶多有过斯文罢了。
  •     14.
  •     嘻嘻。
  •     上海书评内容的集结,编者文字功底一般。
  •     因为赵珩看的,果然也是他那篇最好,风流内蕴。访谈者基本处于记录者的地位,任由当事人自叙家史,没有第三方出于史实的反打映照,多少有些遗憾。看完发现,近现代史有半本是名门望族谱系学,读通相连的姻亲关系就读懂很多决定的背后成因。也看出天之骄子们的成功从不单纯,人家有资源去建立努力的路径 还真的挺努力⋯⋯作为凡人你凭啥抱怨自己不成功啊,连努力程度都没赶上呢。
  •     “那个时候我父亲觉得他50多岁了,还可以每天上班前和母亲说一句娘我上班去了,下班了和娘说一句我回来了,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     感谢世文兄赠阅。其实原来都读过,但似乎增加了些内容。不能不说,读过的这两篇,都存在很多的误解。
  •     虽不能至 心向往之。
  •     新社会让富人变普通人,让普通人变穷人,让很多人变死人。
  •     “幼承庭训”已经是个输入法都联想不出来的词……我们的文化,失去的太多
  •     百年斯文百年家风。大家世族为何能经历风雨而不倒,无非靠读书传承。有些显赫一时的家族如盛家最后雨打风吹去,还是输在读书上。文中提到驱逐张敬尧一事,大家族的政治影响力可见一斑。有着百年家学的文化世家无疑为时代的发展做着贡献,可悲的是因贪腐被挖出来的大家,害苦了一方百姓,留下千古的骂名。
  •     斯文扫地矣!读完不胜感慨,不知今夕何夕。
  •     201604。多个近代知名大家族后人访谈,如题,文化气息较浓,基本都是官场起家,后续有商有文,但基本上都是晚清民国时期最盛,此后改朝换代,大时代之下,繁荣之后大多归于平淡
  •     细读了螺洲陈家、建德周家和宜兴吴家,很羡慕望族的文化传承。弱联系外,我始终相信血缘为纽带的强联系非常重要。成世家也许千年,但为国为家,每一代人都可以开始努力。人生得失不在一朝,人虽只在今日的大环境里,明日的跌宕起伏,一在自己的才智与勤勉,二在上帝的旁观与眷顾。
  •     自己讲述自己家族,虽细节清楚,可难免会有夸大以及隐瞒的地方。都是夸奖,没有检讨。不过这些“大家”都有大家延续下来的原因,当年的“门当户对”和现在流行的“寒门难出贵子”理论很相近。上层社会和上层社会接触,普通老百姓和普通老百姓接触,寒门怎么会成为贵子呢?
  •     家风学风世风,可见一斑。#被里面家谱震惊了,真真都是名门望族、鸿儒博学#
  •     年华远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