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同的力量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9
ISBN:9787802302761
作者:[美]曼纽尔·卡斯特
页数:488页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凡是读到某本社会学著作的人,都将眼前一亮、获益匪浅。本三部曲更加雄心勃勃、耀眼夺目,它教给了我们许多有关我们这个世界的事情。这一工程的始创者就是才华横溢的曼纽尔·卡斯特。如今,很少再有别的著作敢于把当前发生的如此之多的变化,纳入到一张全景图里头来考察了。这是一个不仅讲述全球经济,而且讲述文化剧变的故事。它是一个传说,不仅叙说了主权国家的衰落,而且叙说了新的权力基础的莅临。再者,它还是一场叙事,不仅关乎计算机技术和

内容概要

曼纽尔·卡斯特,1942年生于西班牙,1979年起任教于加州大学伯克利校区社会学与城市和区域规划学系,曾在巴黎大学任教12年,还曾任教与客座访问于马德里、智利、蒙特利尔、坎皮纳斯、卡拉卡斯、墨西哥、日内瓦、哥本哈根、威斯康星、波士顿、南加州、香港、新加坡、台湾、阿姆斯特丹、莫斯科、新西伯利亚、东京/一桥以及巴塞罗娜等地。已出版了20余种著作,包括1989年《信息化城市》。古根海默会员,欧盟执委会委员。曾获得莱特·米尔斯奖与罗伯特和海伦·林德奖。

书籍目录

2003年版序言与致谢/11996年版致谢/1导言 我们的世界,我们的生活/1共同体的天堂:网络社会中的认同与意义/4认同的建构/5神的天堂:宗教原教旨主义与文化认同/11全球化时代的民族与民族主义:想象的共同体还是共同体的想象/29种族解放:网络社会中的种族、阶级与认同/56地域认同:地方共同体/64小结:信息时代的文化共同体/69地球的另一面——反对新全球秩序的社会运动/73全球化、信息化与社会运动/73墨西哥萨帕塔:第一场信息化的游击运动/77拿起武器反抗全球新秩序:美国民兵与爱国者运动/90天启的喇嘛:日本奥姆真理教/106基地组织、“9?11”及其他:假借真主名义的全球恐怖活动/113“没有发言权就不要全球化!”:反全球化运动 /148反叛全球新秩序的意义/164小结:全球化的挑战/169自我的绿化:环境运动/171环境主义原创的多声部:一种分类法/172绿化的意义:社会性议题与生态主义者的挑战/182行动中的环境主义:碰触心灵、驯化资本、讨好国家、与媒体共舞/189环境正义:生态主义者的新战线/192父权制的终结:信息时代的社会运动、家庭与性/195父权家庭的危机/198职业妇女/215深具影响力的姐妹情谊:女权运动/234爱的力量:女同性恋与男同性恋的解放运动/259父权制危机下的家庭、性与人格/276父权制的终结? /295全球化、认同与国家:无权力的国家还是网络化的国家?/297全球化与国家/298多边主义时代的民族国家/315全球治理与民族国家的网络/320认同、地方政府与民族国家的瓦解/324国家的认同化/329国家的回归/332民族国家的危机、网络国家与国家理论/347小结:宇宙之王、孙子兵法与民主危机/355信息政治与民主危机/358导 论 社会的政治学/358信息化时代作为政治空间的媒体/362行动中的信息化政治:丑闻政治/383民主的危机/394小结:重建民主?/407结 论 网络社会的社会变迁/411方法论附录/420参考文献/441译后记/487图目录图2-1 依据每个州的爱国者团体数量和准军事训练基地数量绘制的爱国者团体地理分布图,1996年/96图4-1 意大利、联邦德国和瑞典的婚姻维持曲线:1934~1938年和1949~1953年出生的母亲的人数/202图4-2 1960年以来欧盟国家中初次结婚比例的变化 /204图4-3 部分国家经粗略估算的结婚率 /205图4-4 按种族和人种划分的美国1960~1989年未婚生子妇女的比例 /208图4-5 1960年以来欧盟国家中的生育综合指数 /212图4-6 美国1920~1990年总生育率和出生人数 /213图4-7 服务业就业人数的增长和女性劳动人口的增长,1980~1990年 /223图4-8a 按照就业类型计算的女性劳动力比例/224图4-8b 美国1960~1990年已婚家庭中妻子参加工作的情况/224图4-9 欧共体成员国中按照家庭状况划分的兼职妇女人数 /233图4-10 同性性关系的不同方面之间的内在联系/263图4-11 旧金山男同性恋者居住的地区/271图4-12a 美国1960~1990年的家庭构成状况 /278图4-12b 美国1970~1995年的家庭构成状况 /279图4-13 按照是否在父母身边统计的美国1960~1990年18岁以下孩子的生活安排/280图4-14 一生中发生口交的比例,依据性别分组/292图5-1 一般的政府财政总负债(占GDP的百分比)/305图5-2 制造业中的劳动成本,1994(美元/小时) /306图6-1 美国新闻来源渠道的可信度,1959~1991年 /363图6-2 美国不同时期发生腐败案的平均次数,1890~1992年 /386图6-3 样本国家公民表示对政府很少有或完全没有信心的百分比 /397图6-4 样本国家公民表示对政党很少有或完全没有信心的百分比 /398图6-5 样本国家民众表示他们的国家由一小撮只顾自己的大利益集团所掌管的百分比 /399图6-6 60个国家的公民对政府的印象(1999年) /400图6-7 47个国家的公民表示他们的国家由民众的意愿所支配的百分比(2002年) /401图6-8 对按照社会最大利益行事的机构的信任(2002年) /402图6-9 全国大选中对主流政党的支持度,1980~2002年 /404表目录表4-1 1971~1990年各国粗略估算的离婚率的变动率 /200表4-2 发达国家每百对婚姻中离婚率的演变 /201表4-3 欠发达国家40~49岁妇女因为分居、离婚、死亡而结束第一次婚姻的比率 /203表4-4 20~24岁从未结婚的女性人数百分比 /206表4-5 各地区非婚生子女占全部出生人口的比率(各国平均率) /207表4-6 发达国家中单亲家庭占(有未成年儿童和至少一位家长具有公民身份的)全部家庭的比例趋势/208表4-7 由妇女当家的家庭的比例趋势 /209表4-8 部分西欧国家1975~1990年家庭与家庭构成的近期变化指数 /210表4-9 样本国家1990~1993年单身家庭占所有家庭的百分比 /211表4-10 世界各主要地区的总生育率/214表4-11 按照性别划分的参加工作比例/217表4-12 按照性别划分的总就业人数/219表4-13 1970~1990年经济活动率/221表4-14 1970~1990年妇女经济活动率的增长率/223表4-15 依据活动与信息密集程度排序的妇女服务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之比,1973~1993年/225表4-16 各类别妇女服务业就业人数占总女性就业人数之比的增长率,1973~1993年/226表4-17 1980年和1989年女性就业的职业分布情况/226表4-18 1973~1994年兼职工作者的数量与构成/230表4-19 依据性别与活动划分的自由职业占总就业人口之比/232表5-1 经济与公共财政的国际化:1980~1993年的变动比率(以1993年的比例显示,其他年份则另外加注)/301表5-2 经济与公共财政中的政府角色:1980~1992年的变动比率(以1992年的比例显示,其他年份则另外加注)/302表6-1 美国的新闻来源渠道,1993~2002年 /362表6-2 玻利维亚科卡邦巴居民的政治信息来源渠道,1996年 /363表6-3 玻利维亚公民对于哪种机构代表他们的利益的看法 /382表6-4 国内选举的投票率:近期与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比较 /403图表目录图表2-1 反全球化运动的价值观和信念结构 /166图表3-1 环境运动的类型 /174图表4-1 女权运动的类型分析/252

编辑推荐

  《认同的力量》(第2版)适宜阅读人群 政治、经济、信息产业从业人员,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

作者简介

《认同的力量》(第2版)一经出版即在全世界引起强烈的反响,到目前已经翻译成12种语言,发行量超过100万册。卡斯特因此被欧盟聘为经济顾问。英国著名社会学家,英国首相布莱尔的顾问安东尼·吉登斯如此评价此书:“此书堪与马克斯·韦伯的《经济与社会》相媲美。亚当·斯密为古典资本主义命名,卡尔·马克思为垄断资本主义命名,曼纽尔·卡斯特为信息时代命名。”曼纽尔·卡斯特 (Manuel Castells)古根海默( Guggenheim)会员,欧盟执委会委员。曾获得莱特·米尔斯奖和海伦·林德奖。
"信息时代三部曲"是曼纽尔·卡斯特毕15年之功、集各家之长撰写的对于信息时代的思考,已经被翻译成20种文字。《认同的力量》是其"信息时代三部曲"的第二部,是对全球化与网络化背景下,国家、民族、社区与个人身份认同的阐述。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个中文第二版,是卡斯特2004年修订的。与第一版相比,第二版补充了许多重要的内容,如有关基地组织、美国"9·11"之后的国际政策走向、21世纪以来的全球化趋势等,是研究了解信息时代新动向的一部不可多得的专著。
提示当代文明系统之逻辑,理清信息化社会之意义,全方位展示了信息时代所面临的所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解决方法。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全面论述全球性的经济、政治与社会变迁理论,诠释当代新技术与新经济发展的力作:曼纽尔·卡斯特的三卷本《信息时代三部曲》。这是一套既深刻又浅显易懂的原创性重要著作。

图书封面


 认同的力量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曼纽尔·卡斯特历时14年所著的《网络社会的崛起》、《认同的力量》和《千年终结》合称《信息时代:经济、社会与文化》三部曲。第一部主要是对网络社会概念的阐明;第二部分析了文化认同、社会运动和政治之间的关系;第三部讲解了信息时代下政治、经济、文化的变动互相作用。  三部书所描述的时间段主要是20世纪后期及新千年前后。在千禧年之交,一个新的世界正在成型。此新的世界开端于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中,历史巧合有三个独立发生的过程同时进行:信息技术革命、资本主义与国家主义的经济危机及其随后发生的再结构;文化上的社会运动,像自由意志论、人权、女性主义与环境主义等遍地开花。这三个过程的互动与它们所触动的反应,带来了一个新的支配性社会结构,即网络社会;一个新经济,也就是信息化/全球经济;一个新文化,真是虚拟的文化。而深植于这种经济、社会和文化之内的逻辑,已经成为整个相互依赖世界里的社会行动与制度的基础。  信息技术革命引发了信息主义的浮现,并成为新社会的物质基础,在信息主义之下,财富的生产、权力的运作与文化符码的创造变得越来越依赖社会与个人的技术能力,而信息技术正是此能力的核心。    《认同的力量》是曼纽尔·卡斯特所著《信息时代三部曲:经济、社会与文化》的第二卷。其分析的主题是新的全球社会结构——网络社会——与人们对这一社会结构所暗含的统治形式的反抗之间的矛盾。简言之就是对全球化与网络化背景下,国家、民族、社区与个人身份认同的阐述。作者主要着眼于对20世纪90年代社会趋势的观察,表现形式各异的文化认同是反对那些曾经编排过财富、信息和权力的全球网络程序的价值和利益的一个主要支柱。事实上,网络社会并没有脱离贯穿人类历史的普遍的社会规律:哪里有统治,哪里就有反抗,哪里也就有关于如何组织社会生活的各种竞争性主张和方案。    先来讲讲什么是网络社会。我们的世界,我们的生活,正在被全球化和认同的对立趋势所塑造。信息技术革命和资本主义的重构,已经诱发了一种新的社会形式——网络社会。它的典型特征是战略决策性经济活动的全球化、组织形式的网络化、工作的弹性域不稳定性、劳动的个体化、由一种无处不在的纵横交错的变化多端的媒体系统所构筑的现实虚拟的文化,以及通过形成一种由主导地位的活动和占支配地位的精英所表达出来的流动的空间和无时间的时间,而造成的生活、时间和空间的物质基础的转变。  与网络社会对应的一个概念是网络国家,它与现代时期建立起来的民族国家不属于同一类型,也区别于以往历史时期建立发展呢起来的其他国家类型。它是由一系列互动主体的复杂网络所构成,这些互动主体包括民族国家、各种“多国家的”和“超国家的”机构、区域的或地方的政府,甚至包括各种非政府组织,因为地方的和全球的公民社会很快变成了民族国家的挑战者,同时也很快变成了民族国家的合作者。  了解我们世界的理论框架大致包括为:宗教上的原教旨主义和全球恐怖网络的兴起;民族认同在全球化世界中支撑社会方面所起的作用;在一场维护全球公正的多维运动中抗拒无拘束的、全球化的资本主义的浪潮、在多元主义时代朝着一种新的制度形式即网络国家演变的、管理全球乱象的国家社会的重建;一些国家尽管生活在一个相互依赖的世界里但仍然把自己说成是主权实体的企图。    再来讲讲本书的基本内容。本书的重点是关注各种社会运动和政治,因为他们均起因于技术诱导的全球化、认同的力量和国家制度之间的相互作用,(其中认同包括性别、宗教、民族、种族、地域、社会——生物等方面的认同)。 本书最前面一章讲的是网络社会中的认同与意义,简要概述了对认同的建构特别是对文化共同体的建构的各种体现以及这些建构的意义。 接下来三章具体讲了典型的三种运动:反对新全球秩序的社会运动,自我的绿化——环境运动,父权制的终结——信息时代的社会运动、家庭与性,由此构成了本书的主要部分。 最后两章分别讲了基于国家层面的认同和信息政治下的民主危机(这场危机是和媒体政治、丑闻政治联系在一起的,也是和有待管理的议题的全球性与负责管理的制度的国家边界特征之间的日益尖锐的矛盾联系在一起的)。  这本书不仅提示了当代文明系统之逻辑,理清了信息化社会之意义,全方位展示了信息时代所面临的问题,也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解决途径。另外,我们从中还可以学到分析社会问题尤其是社会运动的思路和方法,并形成对个体、民族、社区、国家的整体认识。   第一章的知识点:  1. 认同是人们意义与经验的来源,认同是行动者自身的意义来源,也是自身通过个体化过程建构起来的。认同尽管能够从支配性的制度中产生,但只有在社会行动者将之内化,并围绕这种内在化过程构建其意义的时候,它才能够成为认同。在社会行动者看来,网络社会意义是围绕一种跨越时间和空间而自我维系的原初认同建构起来的,而这种原初认同,就是构造了他者的认同。曼纽尔的关注点是集体认同,而不是个人的认同。  从社会学的视角看,所有的认同都是建构起来的。现实的问题是:它们是如何、从何处、通过谁、为了谁而建构起来的。认同的建构所运用的材料来自历史、地理、生物,来自生产和再生产的制度,来自集体记忆和个人幻觉,也来自权利机器和宗教启示。  作者把建构认同的形式分为三种:合法性建构、抗拒式建构和规划性建构。  (1)合法性认同由社会的支配性制度所引入,以扩展和合理化它们对社会行动者的支配。例如适宜于“权威和支配理论”的核心主题,也适用于不同的民族主义理论。合法性认同产生公民社会,也就是产生一套组织和制度,以及一系列被结构化的、组织化的社会行动者。   (2)抗拒性认同由那些其地位和环境被支配性逻辑所贬低或污蔑的行动者所拥有。这些行动者筑起了抵抗的战壕、并在不同于或相反于既有社会体制的原则基础上生存下来。例如适宜于解释认同政治。抗拒式认同导致了共同体的形成。  (3)规划性认同是当社会行动者基于不管什么样的能到手的文化材料,而构建一种新的、重新界定其社会地位并因此寻求全面社会转型的认同。适宜的例子如:女权主义跃出女性认同和妇女权益的抵抗战壕,挑战父权制和父权家庭,直到挑战各个社会长期依赖的整个生产、再生产、性和人格的结构。规划性认同产生了主体,即集体的社会行动者。    作者依次介绍了宗教上的原教旨主义、文化上的民族主义,以及地域性的共同体,另外还介绍了种族认同。(P10 P70)对于那些排斥全球化和财富集团并作出反抗的社会行动者来说,以宗教、民族和地域为基础的文化共同体似乎为我们社会的意义建构提供了另一条最重要的途径。 这些文化共同体有三个重要特征:一是他们表面看起来是对社会普遍趋势的反应,是为了意义的自主性来源而抗拒这些社会趋势;二是它们从一开始就是一些具有庇护和团结功能的防卫性的认同,即为反对一个充满敌意的外部世界而提供保护;三是它们均通过文化建构起来,也就是说它们均打上了独特的自我认同的符码,如信仰者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图腾、地方性的地理特征。 种族性尽管是我们社会的基本特征,尤其是歧视和耻辱的根源,但它不会依靠自己产生出共同体,它很可能融入了宗教、民族和地域性。  宗教上的原教旨主义、文化上的民族主义、以及地域性的共同体,基本上都是防卫性的反应。它们是世纪之交世界各国绝大多数人为抗拒三大威胁而做出的反应。一是对全球化的反应,二是对网络化和弹性化的反应,三是对父权制家庭危机的反应。而这三者的认同建构也都是围绕抗拒式认同的原则进展的。    第二、三、四章 主要内容  1. 分析社会运动的方法论(P74~P76)  首先,社会运动必须按照其本来面目去理解,也就是说,它们说自己是什么就是什么。其次,社会运动有可能在社会层面上是保守的,也可能在社会层面上是革命的(在社会的演变中,并不存在某种预先的决定的方向性,唯一的历史感就是我们所感知的历史)。再次,作者按照阿兰·图海纳的经典分类法给这些运动下定义。  它依据三个原则来定义社会运动:社会的认同、运动的敌人、运动的图景或社会模式(社会性目标)。在作者的用法中,认同指的是社会运动在有关它自身是什么、声明为谁的利益而奋斗这些题目上所做的自我定义;敌人指的是社会运动的主要反对目标,即社会运动所明确认定的敌人;社会性目标指的是社会运动对于社会社会秩序的类型、社会组织的类型的看法,它希望从自己的集体行动的历史视野中获得这种看法。第五章 全球化、认同与国家:无权力的国家还是网络化的国家?1.“资本主义国家的独有特性,在于它吸纳了社会的时间和空间,建立起了时空矩阵,并且垄断了把时空组织起来的权力;在国家的介入下,时间和空间变成了统治和权力的网络。这就是现代民族为什么成了国家的产物的原因。”——尼科斯·普兰查斯。  2.国家对时间和空间的控制,越来越受到了全球资本、货物、服务、技术、通讯和信息的流动的约束。国家通过弘扬传统、建构和重构民族认同以求补获历史时间的努力,却受到了由自主性主体所界定的多元认同的挑战;国家通过设立超国家的机构以求在全球舞台上巩固其权利的企图,却进一步损害了它的主权;国家通过向区域和地方下放行政权力以求重建合法性的努力,反而被其更亲近于政府、疏离于国家的新式民众,搞得成效甚微。总之,现代国家的权力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逐渐流失。(全球化体现在如下方面:核心经济活动的全球化、媒体和电子通讯的全球化、犯罪的全球化、社会抗议的全球化以及跨边界恐怖主义为主要形式的骚乱的全球化等等)  3.在一个全球化的世界,政治管理的实际运行单位是一个由民族国家、国际机构、民族国家各种联合体、区域和地方政府、非政府组织共同构成的网络化国家。正是这个网络国家,协商、管理和决定着全球的、国家的、地方的事务。这个网络国家负责协商它的各个成员之间的权力关系,也负责协调任一水平的政府所依赖的权力集团内部的权力关系。这个网络的每一个节点并不都是一样的平等,它们的利益分歧、利益交叉和利益冲突,都取决于具体的事务和背景。  第六章 信息政治与民主危机  电子媒体(包括广播电视、报纸和互联网等等)已经成为了主导性的政治空间。媒体扎根于社会之中,它们与政治过程的互动很大程度上是不确定的,即取决于具体的环境和整治行动者的策略,以及一系列社会、文化和政治属性之间的特有互动。而政治的内涵、组织、过程和领导权,就都被媒体系统尤其是新的电子媒体的内在逻辑所塑造。(P367)  当政治出现危机时,国家只能把它的合法性来源从代表民众意愿、为民众谋福利,转移到通过自觉认同哪些排斥另类价值观和少数派族群认同的共同体主义,来维护集体的认同。这实际上就是原教旨主义国家、民族主义国家、种族国家、地域国家和宗教国家的根源所在,它们都有可能出现在当前的政治合法性危机当中。  网络社会民主重建的三个趋势:首先是地方政府的重建,第二是电子通讯为促进公民的政治参与和水平化沟通带来了机遇。第三是符号政治的广泛发展,以及围绕“非政治”事业而做的电子化或其他形式的政治动员的广泛发展。结论 网络社会的社会变迁(P414)  网络社会的崛起,导致合法性认同逐渐瓦解,新的社会结构的三大基础领域——空间、时间和技术发生变化,抗拒性认同的共同体形成,但不同的共同体之间没办法和平相处,规划性认同登场,期望重建一种新的公民社会;可有时在抗拒性认同的基础上,不一定能形成规划性认同,它也许就停留在防御性的共同体上。  全球化、资本主义的重构、组织化的网络、现实虚拟的文化,以及为技术而技术的有限性、信息时代社会结构的主要特征,等等,都是工业时代建构起来的国家和公民社会面临危机的根源。  

精彩短评 (总计31条)

  •     2003年最佳商业与管理书籍
  •     还不错!宏观叙事~只不过里面很多栗子,因为我自己没文化,读不太懂,因为对外国的政治模式不了解,所以看起来比较混乱。
  •     可读性还是挺高的。
  •     为了做论文而读的书 收获匪浅
  •     集体认同的形成。【共同体的天堂】、【地球的另一面】讲抵制性认同;【自我的绿化】、【父权制的终结】讲规划性认同;【无权力的国家】、【信息政治】是合法性认同。
  •     补充了很多知识点
  •     把宗教、种族、性别、地域等不同议题的“认同”拉通来讲,虽然显得拉拉杂杂,但也还颇有一番气势。到最后才发现,原来作者关注的是全球化语境下、去中心化的社会中,认同与社会运动的相互关系。 经验材料很多,所以读起来不是很难,但理论的部分也没有让人什么特别脑洞大开的感觉。
  •     其实就是说民族国家受到全球化和地方社群和特定社会运动的双重夹击,认同在今天成为了最重要的动员力量。可是,国家只要够强,够无耻又怎样那?
  •     不感冒。。。
  •     很晦涩难懂,不要轻易尝试去读这本巨作。不过,想了解台北女同性恋和旧金山男同性恋的可以看下。至于书中提到父权制危机、反全球化运动、环境运动、全球化国家演变、信息政治与民主危机等宏大主题上的论述,实在是要花费很多时间去理解,一个字,难。
  •     大社会学家果然非同凡响,大书读得蛮带劲还是罕有的一次,雄心的确可以放在社会科学通识读本的架子上。慢慢消化吧。
  •     好吧 这个书单 居然都被你发现了 如果你也有研读其中几本 请加我微信号-162105075 咱们研讨研讨
  •     参考文献
  •     = =我单纯地想看点和互联网有关的东西,暂且按下不表
  •     卡斯特尔经典社会学著作
  •     天才级别
  •     觉得算是“认同”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     读的夏铸九翻译的版本,翻译得太随意了。
  •     本来有兴趣倒愿意一读,被逼着交书评而看,就有些变味。
  •     翻译过来名字就是怪怪的
  •     算是在为数不多的我较能理解的又觉得书好翻译也好的书中的之一
  •     有点艰涩,还要再读几次。
  •     一流社会学家都是社会趋势的预言家
  •     终于啃完了这本。。
  •     卡斯特是个天才型的概念创造者。以及,书读三遍,其义隐约现。。。翻译太装!
  •     父权社会在瓦解,福利社会在瓦解,民族国家在瓦解。所以个人身份在网络社会中如何达到认同成为了重要的社会建构基础。
  •     格鲁吉亚竟然翻成了乔治亚,这种错误真是无法理解。
  •     对于学者来说,架构理论体系的野心是必要的
  •     起初觉得很凌乱,看到结论便豁然开朗。当读书变成一种作业,乐趣就……豌豆公主的作业。
  •     没读完全。下一个换《千年终结》看看。
  •     宗教解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