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里格海的细雨黄昏》书评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9-1
ISBN:9787539919690
作者:迟子建
页数:230页

平实叙事,冷静抒情

寒假读迟子建,是二十世纪作家文库中的一本,亦是那一个月内唯一一本完整看过的书.自从看到迟子建在<收获>上的<一匹马两个人>和<踏着月光的行板>,便仿佛看到一扇光明之门向我敞开.  之前虽然一直看小说,却一直没有成为一个作家的粉丝,所谓的余华苏童,那只是因为他们在文坛的地位,天真地以为这种喜欢可以成为一枚文化品位的绚丽标签.可是在苏童那细致绵密的文字里,我常常有一种溺水的窒息感,身体是舒展开了,却找不到方向.至于余华,那是很确实的喜欢,可是在阅读过程中,我总无法感受到我想要的舒展的灵魂形式.再来看另两位大牌女作家,池莉和王安忆.池莉总是那么接近现实,尽管她并没有和现实融为一体,而我个人,似乎与现实的距离比她的作品与现实的距离要远那么几分几毫,可就是这么微小的差距,却使我和池莉无法达到默契的心灵相通的呼吸.王安忆呢,总以一个通俗的外壳来承接她繁复的私密感伤,这繁复这通俗,却也无法像她的先师张爱玲那样通透极致.尽管张爱玲的做派我也并不怎样的感冒.在接触了这些名家之后,遇见迟子建.她也有一个通俗的外壳,这使她与先锋小说家区别开来,诸如余华苏童格非残雪之类,这外壳在很多时候还显得很单调,比如在小说集中有一多半的篇目和过年有关(而过年,是俗世生活的一个集中样板),但我却可以轻易地将她与池莉区别开来.我总觉得她有奇妙的"隐身术",与世俗的芜杂喧嚣若即若离.这也许和她总把故事放到北方乡村的背景下展开有关.她的人物,都有着独立的个性特征,甚至总能有某种特异功能式的奇观展现.只是他们无一例外地在常人的情感上分外充沛,这充沛在煽情的底线上徘徊不已,却最终得以摆脱这恶俗的桎梏,将情绪埋于暗流,恢复冷静.她的叙事总以家庭为面,近距离刻画人物关系,无甚复杂纠葛,只在心理上百转千回,叙事上往往含蓄隽永,就像她家乡的雪一样纷纷扬扬不疾不徐干净又缠绵.但是在语言上,她有苏童王安忆的舒展感,丰富而显得湿润.她还有余华式的悲悯,这是毫无居高临下作施舍状的悲悯,在深沉中总能找到轻盈的出口.写了这些,发现这并不是夸一个人的聪明招式.因为照此看来,迟子建拥有另外一些大牌的各种特点,却没有一个特点能做到如那大牌样的极致.这似乎是等于没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的尴尬.我该为她找个性特征吧,也许吧,比如她的灵异幻象,将灵魂上的怀疑恐惧冲动不安迷惑犹豫都化为传统的神鬼传奇式的事件,将虚拟与真实混同;再或者,她对自然现象与景色(那些积雪,水流,夕阳,树影,飞鸟,极光等等)近乎偏执的迷恋,浓重的刻画.这些固然是她的招牌,可是我前面讲的那些,那些别人的宏大光环,远远地在她头顶的汇聚,却使我看到我所真正想看到的,关于个人与命运和世界的胶着的常态,舒展的非常态,而最终非常态睥睨着压在它身上的常态.这种残酷的温柔,笼罩了我快要干涸的身体.在<白雪的墓园>;里温情脉脉地面对死亡.在<清水洗尘>中默默地死守成长的秘密,以及<花瓣饭>内对于平民爱情的拈花微笑,还有<世界上所有的夜晚>如此残酷,却总也有不消失的一星半点的光.我似乎要么是落后于文学的潮流,要么是失掉了身份的标签,我的文学阅读显得陈旧而暗淡.但是阅读终归是一件极端私人的事,要的就是这种寂寞里的欣喜,沉默中的沉浸.一种合乎自身的文字,给我的除了时间河里的沉淀,便只有兀自的不为人知的澄净明朗的迷惑.

提问

书很有意思。 内容很清新,体现了作者朴素的情怀,很是喜欢。文字一直很平淡,却让人置身于哪个遥远的地方,安静的夜晚,清脆的蛙声,还有外婆,奶奶,牛,傻子。还有为了看白夜的旅行,我知道作家的日程实在灵活,那么自由的就可以想什么时候出去就背起包上 了路,路程远或者不远,路上又可以看到什么遇到什么,就像我和他们一起走着,生活变得简单而美好,没有了喧嚣和什么攀比,只有自己想去的地方,还有那里的人和景,各种相遇,然后不知什么意外就不见了,又不知什么意外又遇到了。看到那片向着白夜旅行,有点没看懂,马孔多到底是什么时候死的?

又发现一位喜欢的作家

迟子健的书看得比较少,大学时经常看的是张抗抗毕淑敏等人的书。而这一本书,是上周在书店淘书时,被封皮上“格里格海的细雨黄昏”这9个优美的文字所吸引,随手翻翻了,蛮喜欢作者的风格。她们这一辈的作家,文学作品可读性都很高。


 格里格海的细雨黄昏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