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简史

出版日期:2014-11
ISBN:9787508647351
作者:[以色列]尤瓦尔·赫拉利
页数:440页

内容概要

尤瓦尔·赫拉利,1976年生,牛津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历史系教授,青年怪才,全球瞩目的新锐历史学家。
他擅长世界历史和宏观历史进程研究。在学术领域和大众出版领域都有很大的兴趣。
他的《人类简史》一书让他一举成名,成为以色列超级畅销书,目前这本书已授20多个国家版权,在历史学之外,人类学、生态学、基因学等领域的知识信手拈来,根据图书改变的课程上传YOUTUBE后风靡全球,拥有大批青年粉丝。写书,视频课程之外,他还开设有专栏。

书籍目录

推荐序  高毅
第一部分 认知革命
1. 人类:一种也没什么特别的动物
2. 知善恶树
3. 亚当和夏娃的一天
4. 毁天灭地的人类洪水
第二部分 农业革命
5. 史上最大骗局
6. 盖起金字塔
7. 记忆过载
8. 历史从无正义
第三部分 人类的融合统一
9. 历史的方向
10. 金钱的味道
11. 帝国的愿景
12. 宗教的法则
13. 成功的秘密
第四部分 科学革命
14. 发现自己的无知
15. 科学与帝国的联姻
16. 资本主义教条
17. 工业的巨轮
18. 一场永远的革命
19. 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
20. 智人末日
后记:变成神的这种动物
参考书目

作者简介

十万年前,地球上至少有六种不同的人
但今日,世界舞台为什么只剩下了我们自己?
从只能啃食虎狼吃剩的残骨的猿人,到跃居食物链顶端的智人,
从雪维洞穴壁上的原始人手印,到阿姆斯壮踩上月球的脚印,
从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到科学革命、生物科技革命,
我们如何登上世界舞台成为万物之灵的?
从公元前1776年的《汉摩拉比法典》,到1776年的美国独立宣言,
从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到自由主义、消费主义,
从兽欲,到物欲,从兽性、人性,到神性,
我们了解自己吗?我们过得更快乐吗?
我们究竟希望自己得到什么、变成什么?
------------------------------------------------------------------------------------------------
【编辑推荐】
1、由书改变而成的人类简史课程风靡全球,成为希伯来大学最受欢迎课程 Coursera最受欢迎课程 ,mooc最受欢迎课程。学界和大众都一致认可,戴蒙德推荐。
2、一大开创性:打通文字发明前后历史的界限。
文字发明之前的年代,是生物学家、考古学家的专长;文字发明之后的年代,是历史学家、政治学家和经济学家的专长;
许多著名史家的作品,欠缺遗传学或生态学的视野,如何让这两大段历史之间没有断层,能够有一以贯之的宏观解读?
本书不同于《枪炮、病菌与钢铁》从生物与环境的角度看人类社会的发展,也不同于麦克尼尔的《世界史》以文明为单位绘制的人类文明交织的世界。 他笔下的历史,在科学中有深沉的人文关怀。
3、填补传统人类史的三大鸿沟:
历史观与哲学观之间的鸿沟(提供有史实根据的深刻哲学思考);人类和生态系统之间的鸿沟(作者多从生态来思考,而不是只讲人类的利益);集体和个人之间的鸿沟(检视历史事件如何影响到当时一般人的生活)。
4、四大部分描述人类大历史:
7万年前的大脑认知革命(有能力谈八卦,想象不存在的事物,让陌生人开始合作、建立组织)
1.2万年前的农业革命(让我们渴求更多、生产更多,分工分职愈趋细腻)、
500年前的科学革命(带来快速进步,让我们拥有上帝的力量,也带来毁灭)
全球大一统、人类大融合的关键因素——金钱、帝国、宗教
5、一部个人幸福探索之书。
用通俗的语言和新鲜的视角,将个体的幸福放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审视,不再错过历史中最关键、最有意思的部分。涵盖了生物学,人类学,哲学,心理学,艺术,文学,伦理学等众多领域。涉及幸福,生命的意义等众多话题,有人说这是一部个人幸福探索之书。
6、一部“瘦身版”人类简史。
如果说给我一本书,不到五百页,没有一堆令人晕头转向的年份、人名、地名、称号,就能涵盖了人类如何崛起、影响现代生活甚巨的资本主义、一神教、自由人文主义、基因工程如何兴盛的人类历史重大脉络……这是仅有的一部!
7、一部引发多国版权大战的神秘大书。
获得波兰斯基人文学科创造力与独创性奖。 100周蝉联以色列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在英国,9家出版商疯狂竞价。 23个国家竞相购买版权。台湾上市一周,金石堂、诚品历史类畅销书榜第一 ,诚品总榜第八,西班牙上市两周总榜第一。
------------------------------------------------------------------------------------------------
【内容简介】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是以色列新锐历史学家的一部重磅作品。从十万年前有生命迹象开始到21世纪资本、科技交织的人类发展史。十万年前,地球上至少有六个人种,为何今天却只剩下了我们自己?我们曾经只是非洲角落一个毫不起眼的族群,对地球上生态的影响力和萤火虫、猩猩或者水母相差无几。为何我们能登上生物链的顶端,最终成为地球的主宰?
从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到科学革命,我们真的了解自己吗?我们过得更加快乐吗?我们知道金钱和宗教从何而来,为何产生吗?人类创建的帝国为何一个个衰亡又兴起?为什么地球上几乎每一个社会都有男尊女卑的观念?为何一神教成为最为广泛接受的宗教?科学和资本主义如何成为现代社会最重要的信条?理清影响人类发展的重大脉络,挖掘人类文化、宗教、法律、国家、信贷等产生的根源。这是一部宏大的人类简史,更见微知著、以小写大,让人类重新审视自己。
------------------------------------------------------------------------------------------------
【各界评论】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为什么能够在国际畅销书榜上爆冲?原因很简单,它处理的是历史的大问题、现代世界的大问题,而且,它的写作风格是刻骨铭心的生动。你会爱上它!
——普利策奖得主 《枪炮、病菌与钢铁》作者戴蒙德
这是此类大历史中最好的一本:规模宏大但绝非泛泛而谈;具有时代性又不花哨,观念惊世骇俗但绝不是个简单的反对者。每个人都能在书里找到一部分和另外的人开始讨论,但是弄清楚是哪部分、为什么,对我们都有好处。
——牛津大学历史学院院长 斯蒂文·刚尼
我拿起这本《人类简史》立刻“着道”了——拿起了就放不下,几乎一口气读完。吸引力主要来自作者才思的旷达敏捷,还有译者文笔的生动晓畅,而书中屡屡提及中国的相关史实,也能让人感到一种说不出的亲切,好像自己也被融入其中,读来欲罢不能。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高毅
《人类简史》的目的不是传授人类考古学的所有研究成果,而是提供一种看历史的视角,一种全局的观点。当你不再执着于科学、政治或宗教等某一个领域的发展过程,而是关注人类社会的整体演变,观察这些领域之间的相互作用,你会感到你脑海中零碎的历史知识忽然像拼图一样各就各位,构成一幅宏大的图景,这样的视角非常新鲜。
——果壳网 姬十三
读完这本书,有一种跟着人类一同走过十万年的感觉!
——读者
这本书如果要用“宏伟史诗”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其中包含了很多学科的内容,例如考古学、生物学、物理学、经济学、宗教、社会学甚至计算机科学等等。书里里面的大部分观点都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介绍,其中很多都是经无数人严格验证过的,讲师很多时候仅仅是通过自己的表达希望尽量客观地介绍一些内容,至于每个人怎么理解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了。
——读者
超级好的课程,付费都坚持下来了,观点独特,从来没想到能从这个角度理解我们人类自己。
——读者


 人类简史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42条)

  •     一句话概括:从10万年前,与智人一起走向未来。全文脉络:第一部分 认知革命1. 人类:一种也没什么特别的动物大约在135亿年前,经过所谓的”大爆炸“之后,宇宙的物质、能量、时间和空间才成了现在的样子。宇宙的这些基本特征,就成了”物理学“。在这之后过了大约30万年,物质和能量开始形成复杂的结构,称为”原子“,再进一步构成”分子“。至于这些原子和分子的故事以及它们如何互动,就成了”化学“。大约38亿年前,在这个叫作地球的行星上,有些分子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特别庞大而又精细的结构,称为”有机体“。有机体的故事,就成了”生物学“。到了大约7万年前,一些属于”智人“这一物种的生物,开始创造更复杂的架构,称为”文化“。而这些人类文化继续发展,就成了”历史学“。在历史的路上,有三大重要革命:大约7万年前,”认知革命“让历史正式启动。大约12000年前,”农业革命“让历史加速发展。而到了大约不过是500年前,”科学革命“可以说是让历史画下句号而另创新局。这本书的内容,讲述的就是这三大革命如何改变了人类和其他生物。家族秘史:我们属于智人”Homo sapiens“,而”human“真正的意思是”属于人属的动物“,在过去的一万年间,人种确实只剩下智人一种。然而在过去,可不只有我们”智人“。最早的人类是从大约250年前的东非开始演化,祖先是一种更早的猿属”Australopithecus“(南方古猿)。大约200万年前,这些远古人类有一部分离开家园而踏上旅途,足迹遍及北非、欧洲和亚洲的广大地带。在欧洲和西亚的人类成了”Homo neanderthalensis“,意为”来自尼安德谷的人“,一般简称为”尼安德特人“。比起我们这种”智人“,尼安德特人更为魁梧。肌肉也更发达,非常适合西方的欧亚大陆在冰河时期的寒冷气候。至于在东方的亚洲,住的则是”Homo erectus“(直立人),一共存续了将近200万年,是目前所知存续最久的人类物种,而我们智人看来也很难打破这项纪录。光是1000年后还会不会有智人的存在,现在看来都令人十分怀疑。此外还有梭罗人、弗洛里斯人、丹尼索瓦人、鲁道夫人、匠人,还有我们”智人“。有一些常见的错误,认为人种是成线性发展的,但事实是,从大约200万年前到大约1万年前为止,整个世界其实同时存在多种不同人种。”思考“的代价虽然人种之间有诸多不同,但还是有几项共同的人类特征。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人类的大脑明显大于其他动物。对于60公斤的哺乳类来说,平均脑容量是200立方厘米,但早在250万年前最早的男男女女,脑容量就已有600立方厘米,至于现代的智人,平均脑容量更是高达1200~1400立方厘米。至于尼安德特人,其实脑容量更大( 尼安德特穴居人有如此大的脑容量,研究人员认为是光线而不是其他因素的作用)。庞大的大脑是一个巨大的负担。大脑结构脆弱,原本就不利于活动,更别说还得用个巨大的头骨把它装着。而且而且大脑消耗的能量惊人。对智人来说,大脑只占身体总重约2%~3%,但在身体休息而不活动时,大脑的能量消耗却占了25%。相比之下,其他猿类的大脑在休息时的能量消耗大约只占8%。人类另一项独有的特点,就在于我们用两条腿直立行走。直立行走解放了双手,使人的手逐渐能够处理非常精细的任务,特别是能够生产、使用复杂的工具。最早有证据证明人类开始制作工具,大约可追溯到250万年前。直立行走也有不利的一面,包括背痛、分娩困难(于是人类婴儿出生的时候都是早产儿)。厨师的种族大约100万年前,人类虽然有大容量脑和石器,但仍然在食物链的中间位置,很少猎杀大型动物,靠采集植物、挖找昆虫,以及吃大型动物吃剩的腐肉维生。早期石器主要用途就是另人类在大型动物用餐完毕,走进所剩无几的动物尸体,敲开骨头吃唯一还能吃的骨髓。直到40万年前,几种人种才开始追捕大型动物,直到10万年前智人崛起,人类跃居食物链顶端,这对了解人类历史和心理至关重要。历史上食物链顶端的狮子、鲨鱼都经过数百万年演化,人类转眼就登上顶端,让整个生态猝不及防,很多生态灾难都是源于这场过于仓促的历史跳跃。 站上食物链顶端的路上,使用火是重要一步。大约在80万年前,就已经有部分人种偶尔会使用火,大约30万年前人类可以熟练使用火。火可以改变化学结构另原本无法吸收的成分得到吸收,同时发生生物变化,杀死病菌寄生虫。同时拒绝时间也大大减少。黑猩猩每天5小时咀嚼生肉,人类一小时足够。这扩大了人类可摄取的食物种类,缩小牙齿,减少肠的长度,降低了倡导消耗,给大脑供能量铺平道路。兄弟的守护者虽然用火已经带来许多优势,但在15万年前,人类仍然不过是种边缘生物,对生态来说根本微不足道。不过,这个时候我们智人就已经出现在世界舞台上——大约在15万年前,东非就已将有了智人,外貌与我们一模一样,大约在7万年前,智人从东非扩张到阿拉伯半岛,并且很快席卷整个欧亚大陆。但在智人这场扩张的旅途中,其他地方已经住着其他人种,那些人种后来怎么了?关于这点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理论。第一种是“混种繁衍理论”第二种是“替代理论”。最近数十年来,替代理论一直是这个领域的大致共识,然而有两项内容证明混种繁衍理论至少部分正确,即真实的情况很可能是两种理论的混合情况。其他人种最后还是绝迹了,我们智人成为了唯一的人类物种。我们智人为何能胜出?目前最可能的解答,正是让人得以辩论的原因:智人之所以能征服世界,是因为有独特的语言。2. 知善恶树虽然智人早在10万年前就已经出现在东非,但一直要到大约7万年前才开始迁移到其他地区,但一直要到大约7万年前才开始迁徙到其他地区,造成其他人类物种的灭绝。中间的3万年干嘛去了呢?事实上,10万年前有几群智人向北迁徙到地中海东部、侵入尼安德特人的领地,但未能攻下这个领地,失败的原因目前没有统一的看法。然而,等到了大约7万年前,智人仿佛脱胎换骨,智人第二次从非洲出击,这一次他们不只把尼安德特人和其他人类物种给赶出了中东,甚至还赶出了这个世界。没多久,智人的领地就到了欧洲和东亚。大约45000年前,不知道用什么办法,他们越过了海洋,抵达了从未有人居住的澳大利亚大陆(这个,略吊。。)。大约7万年到3万年前之间,智人发明了船、油灯、弓箭,针,以及第一个可以称为艺术品的雕塑,还有宗教、商业和社会分层。大多数研究人员相信,这些前所未有的重要成就,是因为智人的认知能力有了革命性发展,大约在距今7万年到3万年前,出现了新的思维和沟通方式, 这也就是所谓的认知革命(拓展阅读:《语言本能》)。每种动物都有某种语言,我们人类的语言并不独特,但认知革命产生的语言有什么独特之处呢?最常见的理论,认为人类的语言最为灵活。虽然我们只能发出有限的声音,但组合起来却能产生无限多的句子,各有不同的含义。第二种理论,也认同人类语言是沟通关于世界信息的方式,然而最重要的不是关于狮子和野牛,而是关于人类自己,我们的语言发展成一种八卦的工具。而作者认为的最有可能的情况,就是人类语言最独特的功能,其实是虚构的能力——讨论虚构的事物。标致汽车的故事:社会学研究表明,靠八卦能维持的团体大约是150人,超过后成员无法了解团体其他成员的生活情形。今天人类团体仍然受到这个神奇数字影像。社群、公司、社会网络、军事单位30人一个排,100人一个连,都不需要正视阶层就可以正常运作。一个小的家族企业,没有董事会也可以经营的有声有色。但是越过150人门槛,创造出城市、国家,秘密可能就在于虚构的故事。从认知革命以来,智人一直就生活早一种双重的现实之中,一方面,我们有像是河流、树木、狮子这种确实存在的客观现实;另一方面,我们也像有神、国家、企业这种想象中德现实。绕过基因组的快速道路:自从认知革命以后,智人就能依据不断变化的需求而迅速调整行为,这等于开启了一条采用“文化演化”的快速道路,而不再停留在“基因演化”这条总是堵车的道路。行为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基因,但是还取决于环境和个体的特殊之处。在远古,改变社会和生态结构都是依赖基因突变。所有动物里只有智人存在贸易网络,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人类相信美元、联邦储备银行、企业商标这些虚拟事务。智人打败尼安特人,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这种合作机构可以构建出500人的网络攻击尼安特人不超过50人的社会网络。认知革命有什么作用?具体请看这一节最后的表格。历史和生物学智人发明出许许多多的想象现实,也因而发展出许许多多的行为模式,而这正是我们所谓“文化”的主要成分。等到文化出现,就再也无法停止改变和发展,而这些无法阻挡的变化,就成了我们说的“历史”。于是,认识革命正是历史从生物学中脱离而独立存在的起点。在这之前,所有人类的行为都只称得上是生物学的范畴,也有人喜欢称为“史前史”(但作者认为这个词汇不好,内含人类在此之前就和动物不同,我赞同他的观点)。3. 亚当和夏娃的一天要了解人类天性、历史和心理,需要了解狩猎祖先的头脑,他们的很多思维方式、饮食习惯、冲突、性欲至今仍在影响我们(下面论述很多东西都是进化心理学的东西,我不再赘述)。但遗憾的是,虽然他们对我们影响巨大,但我们对于那些采集者祖先的生活几乎没什么可确定的事实,因为他们留下来的记录太少——在采集者的年代里,显然不会有文字记录,而考古证据也主要只有骨骼化石和石器,其他的东西非特殊情况很难保存下来——这里有一个误解,就是很多人以为在农业革命前的人类都只使用石器,而这是因为考古偏误造成的误解,所谓的石器时代,其实说是“木器时代”更精确,当时的狩猎采集工具多半还是木质。另外光从目前留下来的文物推断远古狩猎采集生活,就会差之千里。远古的采集生活和后来的农业和工业生活相比,最明显的区别在于极少使用人造物品,而且这些物品对他们的生活作用并不大。所以从上述两点(留下来的文物少,而且并不重要),想光靠现存的文物来了解远古狩猎采集生活,就会有偏差。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之一就是去研究目前尚存的采集社会。但也要注意一些地方:1、所有能存活到近代的采集社会,都多少受到附近农业社会或工业社会的影响;2、现代采集社会主要在气候恶劣不适宜农业的地方,不适合推断以前长江流域之类肥沃地区的部落;3、狩猎采集部落社会最显著的特点,就在于它们各有特点、大不相同。换句话说虽然用人类学方式观察现代的采集社会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些远古采集社会的种种可能,但这绝非全貌,而且可以说,绝大多数仍不得而知(文化选择,让智人“自然生活方式”丰富多彩)。原始的富裕社会:到农业革命前夕,地球上有500-800万人类狩猎采集者,几千个独立部落,形成不同语言和文化,这也是认知革命的重要成就。智人采集的不止是食物,还有知识。为了生存,智人需要对栖息地了如指掌,植物生长模式,动物生活习性,在采集时代智人需要有超高心智方得以生存,然而自采集时代以来人类脑容量在不断下降,分工使现代人只擅长一个小领域,低等分工的人只要能生存就可以传承一个平庸的基因。采集社会大概每三天打猎一次,每次3-6小时就足以养活部落,比现代人工作时间短。同时采集时代比农业时代的人更没有营养不良等问题,主要缘于其杂食习性,如果不考虑儿童夭折情况,以及意外事件,多数人自然寿命可以活到60岁甚至80岁,然而农民大多依靠单一作物作为热量来源。同时远古采集者较少遇到传染病问题,传染病主要来自于家禽,农业革命之后才传递到人类身上。这是最初的“富裕社会”,但是也会遇到各种致命意外,人类关系虽然亲密但是也会残忍杀害老弱以维持部落实力。因此战争也并不是农业社会出现私有财产之后的产物,采集社会就有。会说话的鬼:多数学者都同意,远古采集者普遍信奉泛神论。泛生论相信天地万物皆有灵,而且人类与其他灵之间并没有障碍,人类可以通过语言、舞蹈与他们沟通,此外人类和其他灵之间也没有地位高下之分,非人灵的存在,不是超然的,这个世界不是为了人或任何其他特定的灵而旋转。和平还是战争?最后还有一个棘手的问题,就是“战争”在采集者的社会扮演了什么角色。有些学者主张那是一个和平的年代,只有当民众积累私有财产之后才开始有战争与暴力;也有学者主张早在采集时代,就已经有各种残忍和暴力。由于我们现在只有极少数的考古文物和对现代采集社会的人类学观察,因此上述学说都无法得到证伪和证实。沉默的帷幕由于采集时代遗留下来的东西太少,我们对那个时代的看法连宏观景象都难以重建(上面都是在讲这个),想要重塑特定的事件就更难了。虽然那是几万年的历史,但在岁月的沉积下,一切都归于沉默。采集时代就在沉默中走向了农耕时代,落下了帷幕。4. 毁天灭地的人类洪水智人所到之处,就像洪水一般,造成大量的物种灭绝。智人的第一波殖民是整个动物界最大也最快的一场生态灾难。第一波是采集者的扩张,第二波是农民扩张,第三波就是现在工业活动造成的灭绝。(这章内容由于时间关系,不再赘述)第二部分 农业革命5. 史上最大骗局人类曾有长达250万年的时间靠采集及狩猎维生,并不会特别干预动植物的生长情形,但在大约一万年前,人类开始投入几乎全部的心力,操纵着几种动植物的生命。从采集走向农业额转变,始于大约公元前9500~公元前8500年,发源于土耳其东南部、伊朗西部和地中海东部的丘陵地带。学者曾以为农业就是起源于中东,再传布到全国各地,但现在则认为农业是同时间在各地独自发展而开花结果。到了公元1世纪,全球大多数地区的绝大多数人口都从事农业。学者曾称农业革命是人类的大跃进,是由人脑所推动的进步的故事,但这个故事只是幻想。农业革命诚然让人类的食物总量增加,但量的增加只造成了人口的爆炸,产生了一帮养尊处优的精英分子,农民的工作比采集者更辛苦,而且到头来的饮食更加糟糕。人类以为自己驯化了植物,但其实是植物驯化了智人(小麦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不过这个观点还是有些偏颇,私以为小麦与人之间就是共生关系,互相驯服进化——详见《失控》第五章共同进化)。如果要衡量某种物种演化成功与否,评判标准就在于世界上其DNA螺旋的拷贝数的多寡。农业革命的真正本质:产生更多的人但以更糟的状况活下去。但人类怎么会掉进这个陷阱,作者认为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人类踏入农业产生更多人口后积重难返,另一种是人类为了某个神圣的目的而运用农业提高人口数(我更倾向于前一种推测)。另外在农业革命中人不仅与谷类做交易,也和其他成为家畜的动物做交易。最后,作者总结了一点非常深刻:物种演化上的成功并不代表个体的幸福。6. 盖起金字塔自从人类进入了农业革命,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比如,人类从游猎采集居无定所的生活方式,变成了日出而作日出而息的定居生活。农业时代人类的空间缩小了,但时间却变长了。一般来说采集者不会花太多心思考虑下周或下个月的事,但农民却会预测着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事,他们之所以要预测未来,除了有生产季节周期的因素,还得面对农业根本上的不确定性。在现代晚期以前,总人口有九成是农民,他们日出而作,胼手胝足。农民生产出来多余的粮食养活了一小撮精英分子:国王]官员、武士、牧师。。。但历史只告诉了我们极少数的人在做什么,而其他绝大多数人的生活就是不停挑水耕田。(可悲的重复。创造性的生活变成意义甚少的重复动作,这是对人可能性最大的制约,亦是人的意义最大的扼杀)人的虚构力量对于塑造现世起着重要作用,然后作者就巴拉巴拉的讲了许多例子,展示了人类虚构力量的强大。监狱的高墙:不管是基督宗教、民主还是资本主义,都只是由想象构建出来的秩序,而要怎样才能让人相信这些秩序?第一,对外的说法绝对要坚持它们千真万确、绝非虚构。永远要强调,这种维持社会稳定的秩序是个客观事实,是由伟大的神或是自然的法则所创造的(读起来有讽刺感)。第二,在教育上也要彻底贯彻同一套原则。从人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要不断提醒他们这套想象构建出来的秩序,要在一切事物中融入这套原则。另外,有三大原因让人类不会发现组织自己生活的种种秩序其实是想象的:1、想象构建的秩序深深与真实世界结合(想象塑造世界,然后被塑造的世界进一步加深想象);2、想象构建的秩序塑造了我们的欲望(不仅外部受到想象的塑造,就连我们内心深处的欲望也被想象所塑造);3、想象构建的秩序存在于人和人之间思想的连接(互相证实想象的“存在”,让人难以逃离大众而只能从众的想象想象的存在)。身为人类,我们不可能脱离想象所构建出的秩序。我们能做的,只是把想象的范围弄的更大而已(人的头脑已经深深被观念所影响了,回去既是崩溃。但想象不一定是枷锁,因为人本来就没有有自由过)。7. 记忆过载这章主要讲,复杂的社会关系导致信息的溢出,人为了维持正常的生产生活,于是创造文字来协助大脑记忆。8. 历史从无正义农业革命后几千年的历史,可以总结为一个问题:如果人类的基因里并没有大规模合作的生物本能,所有的合作网络究竟如何维系?简单的讲法,就是人类创造了由想象构建的秩序、发明了文字,以这两者补足我们基因中的不足。人类生活中充满了想象,其中阶级制度与歧视是重要的一部分。虽然历史上阶级制度与相应观念变幻不一,充满了虚幻的色彩,但复杂的人类社会的确需要那些由想象构建出来的阶级制度与歧视。阶级有其重要功能,有了阶级之后,陌生人不用浪费时间和精力真正了解彼此,也知道应该如何对待对方(即心理学“刻板印象”的作用,详见《心理学与生活》第十八章)。天生自然的能力也很可能影响社会阶级差异,但种种不同的能力和性格还是会受到想象阶级的影响(后天塑造能力):1、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大多数能力也需要培养,所以不同阶级有相同能力很难;2、即便身处不同阶级的人发展出了完全一样的能力,因为他们面对的游戏规则不一样,最后结果很可能天差地别。想象中的阶级差异,由于上述原因而“正反馈”地发展,从而产生了某种“自我实现”的结果,历史上支持这个过程的证据有印度的种姓制度、美国的种族歧视。然后作者合理外推,男女之间的阶级差异问题是不是也是想象中的产物?男女不同很可能是文化塑造的。文化总是会说,它只是禁止“不自然的事”,但从生物学的角度看,这世界根本没有什么是不自然的,只要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就是自然。因此各种规定男人就该如何、女人就该怎样的法律、规范、权利和义务,反映的多半只是人类的想象,而不是生物天生的现世(女性不是天生的,而是被塑造的,详见《第二性》)。尽管“男人”和“女人”的定义在各种文化之间有所不同,但有些共通的文化因素,让几乎所有文化都重视阳刚胜过阴柔,我们并不知道真实原因为何,虽然有各种理论(肌肉理论、流氓理论、父权基因理论),但没有任何一个真能完全站得住脚。第三部分 人类的融合统一9. 历史的方向农业革命之后,人类社会规模变得更大、更复杂,而维系社会秩序的虚构故事也更为细致完整。人类几乎从出生到死亡都被种种虚构德尔故事和概念围绕,让他们以特 定的方式思考,以特定的标准行事,想要特定的东西,也遵守特定的规范。就是这样,让数以百万计的陌生人能遵照这这种人造而非天生的直觉,合作无间。这种人造的直觉就是文化(从虚构的角度看文化,能看到文化很有发展的连贯性)。在20世纪前半叶,学者认为每种文化都自成一格、和谐共存,而且都有独特的不变本质。但现在,多数的文化学者都认定事情正好相反,虽然每种文化都有代表性的信仰、规范和价值,但会不断流动改变。只要环境或邻近的文化改变、文化就会有所改变。除此之外,文化内部也会自己形成一股改变的动力(好像生态系统的更迭,详见《失控》第四章)。比如现代的政治秩序,自从法国大革命之后,全球人民逐渐同一“自由”和“平等”都是基本的价值观,然而这两者根本就互相抵触。现代社会无法解决这个矛盾,不过这也不是什么缺点,像这样的矛盾,本来就是每个人类文化无法避免,甚至还可以说是文化的引擎,为人类不同的想法、概念和价值观也能逼着我们思考、批评、重新评价。一切要求一致,反而让心灵呆滞(很有道理,可以合理内推到人内心里的信念,信念之间也有许多矛盾)。人类文化一直在流动不休,但这种流动有整体模式吗?换句话说,历史有大方向吗?答案是肯定的:合久必分只是一时,分久必合才是不变的大趋势。全球文化趋同,“语言系统”统一——同样的经济制度、法律制度、科学体系。从实际观点看,全球融合最关键的阶段就是过去这几个世纪,公元前的1000年间慢慢发展出“世界一家”的观念。公元前的1000年间,出现了三种有可能达到全球一家概念的秩序,相信这些秩序,就有可能相信全球的人类都“在一起”,都由同一种规则管辖,让所有的人类都成为“我们”。这三种全球秩序,首先第一种是经济上的货币秩序,第二种是政治上的帝国秩序,而第三种则是宗教上的全球性宗教,像是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 。10. 金钱的味道这章讲第一种全球秩序——经济上的货币秩序。金钱有两大原则:1、万物可换;2、万众相信(两者结合起来就有普遍的“奖赏能力”,于是金钱的魅力也就这么积累起来了)。11. 帝国的愿景这章讲第二种全球秩序——政治上的帝国秩序。帝国是一种政治秩序,有两项重要特征:第一,帝国必须统治着许多不同民族,各自拥有着不同的文化认同和独立的领土(文化多元性);2、疆域可以灵活调整,而且可以无限扩张(疆域灵活性)。12. 宗教的法则这章讲第三种全球秩序——宗教上的全球性宗教。我们可以说宗教是“一种人类规范及价值观的系统,建立在超人类的秩序之上”,这里有两大基本要素:1、宗教认为世界有一种超人类的秩序。而且并非出于人类的想像或是协议;2、以这种超人类的秩序为基础,宗教会发展出它认为具有约束力的规范和价值观。另外,某个宗教如果想要幅员广阔,则还必须有另外两种特质:1、它信奉的超人类秩序必须普世皆同,不论时空永恒为真(普世特质);2、它还必须坚定地将这种信念传播给大众(推广特质)。然后作者介绍了泛神论到多神论,再从多神论到一神论(还有二元论)的演变,以及他们之间的区别(关于宗教这块,我缺少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需要填补)。从历史上看,一神论就像是个万花筒,承继了一神论、二元论、多神论和泛神论,收纳在同一个神圣论述之下。结果就是,基督徒大致上是信奉一神论的上帝,相信二元论的魔鬼,崇拜多神论的圣人,还相信泛神论的鬼魂(很精到的总结)。像这样有着不同甚至矛盾的思想,而又结合各种不同来源的仪式和做法,宗教学上有一个特别的名称:综摄。宗教不仅仅是崇拜神圣的意志,也有崇拜自然法则,典型的例子就是佛教。佛教的自然法则就是:“痛哭来自欲望”。一神论宗教的最高原则是:唯一真神确实存在,那么他想从我这里要什么?佛教的最高原则,则是:痛苦确实存在,我该如何逃离?佛教也有神,但这些神原本是人——觉悟涅槃之人,例如释迦摩尼然后作者从上又推出了各种新型的现代教义,包括资本主义、人文主义宗教,而这里作者详细讲人文主义宗教,资本主义宗教放到第十六章以专章论述。有神论的宗教,总点在神的崇拜;至于人文主义宗教,重点就是对人的崇拜,或者讲得更明确,是对智人的崇拜。人文主义的基本信念,就是认为智人是独特的、神圣的。从本质上就与其他所有现代动物有所不同。对人文主义者来说,智人的独特性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决定了宇宙间一切事物的意义。所谓“至善”,讲的是对智人好。全球所有其他物种和生命,都只是为了智人这一物种的利益而存在。虽然所有人文主义者都崇拜人性,对根据对“人性”定义的不同,大致分为三种对立的教派:自由人文主义、社会人文主义、演化人文主义。三者的区别可以看本章的表格。下面是一些我觉得有意思的摘录:虽然自由人文主义将人性神圣化,但并不否认有神的存在,而且它根本就是源自一神论的信念。像是相信每个人的本质自由而神圣,就是直接源于传统基督教相信灵魂自由而永恒的概念。要是没有永恒的灵魂和造物主的概念,自由主义者想要解释究竟个别的智人有何特别,就很难讲清楚。在这章的最后一部分,作者提出了一个担忧。作为现代政治司法正当的根本来源,就是传统的基督教信念:相信每个个人体内都有一个自由而不朽的灵魂。然而两百年来,科学家发现灵魂空空如也,决定人类行为的不是什么自由意志,而是荷尔蒙、基因和神经突触(的确如此,根据《失控》,灵魂只是涌现出来的事物,并没什么至高无上的特性)。这两者的矛盾,究竟什么时候会被激化呢?13. 成功的秘密这章讲为什么历史会像是现在这个样子。作者认为我们无从确定,但有两个历史的重要特质给我们一些思考,一个是马后炮谬误:历史是所谓的“二级”混沌系统,一级混沌指的是“不会因为预测而改变”,二级混沌就是“会受到预测的影响而改变”,因此就永远无法准确预测,历史如此,市场如此,政治也是如此。因此,就是真正最知道当时历史情况的人(那就是活在那时的人),也正是最看不出历史走向的人。但我们再过几十年后再回顾,我们就会觉得答案真是太明显了。不过这样,我们究竟为什么要学历史?历史不像是物理学或经济学,目的不在于做出准确预测。我们之所以研究历史,不是为了要知道未来,而是要拓展视野,要了解现在的种种绝非“自然”,也并非无可避免。未来的可能性远超过我们的想象。另一个是盲目的历史女神克丽欧:历史的选择绝对不是为了人类的利益(可以看《科技是什么》,或许历史追求的是“可能性”)。第四部分 科学革命14. 发现自己的无知500年来,科技带给人类社会巨大的变化,可以说是翻天覆地,让人难以想象(本部分开篇那几个段落完全可以背下来,将科技的力量写的很棒)。现代科学与先前的知识体系有三大不同之处:1、愿意承认自己的无知;2、以观察和数学为中心;3、取得新能力。另外,在科学革命之前,多数人类文明都不相信人类还会再进步。他们觉得黄金时代属于过去,整个世界只会停滞甚至恶化。对于解决饥荒、疾病、贫穷和战争,人们总是不去努力获取知识以克服,因为人们普遍不相信人类知识能够克服世界上最重大的问题,但事实上那些问题并不是人类必然的命运,而知识无知造成的限制。最后,科学研究一定得和某些宗教或意识形态联手,才能有蓬勃的发展,意识形态能够让研究所耗的成本合理化,而代价就是意识形态能够影响科学的进程表。其中,有两股力量值得特别关注: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在过去500年间,科学、帝国和资本之间的回馈循环无疑正是推动历史演进的主要引擎。15. 科学与帝国的联姻这章主要讲科学与帝国之间互相的正反馈过程(这章满满的史实——科学的不自欺精神让一个小国家成长成世界的帝国,带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不自欺都是非常重要的——它能让人始终敞向未知的可能,也因此有更大进步发展的可能)。16. 资本主义教条这章主要讲科学与资本之间互相的正反馈过程。前面书中讲过,金钱是种非常特殊的概念,可以代表许许多多不同的事物,而且也可以协助将几乎所有的东西互相交换。然而,在历史来到现代之前,这种交换能力还非常有限。原因在于,当时金钱只能代表一些“实际存在于当下”的物品,这与“创业”的概念无法兼容,因此也就很难促进经济成长(“信用”是杠杆,能够促进社会全体生产力开发)。信用这个概念是如此美妙,为什么以前人们从来没有想到?他们早就想到了,但当时的人们并不相信“明天会更好”,所以并不愿意延展信用,用经济学的概念来讲,就是财富的总量是有限的,而且还可能萎缩,整个世界就像是一块大饼,切法各不同,但饼就一个并不会变大。正因为如此,许多文化都认为赚钱是种罪恶,于是耶稣就说:“有钱人想要上天堂,比骆驼穿过针眼还难。”如果饼就那么大,富人多赚的财富,肯定是从其他人那里赚来的(我受启发了,原来古代是这样看世界的,而这样的看法又造成了财富积累的停滞)。1776年。苏格兰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出版了《国富论》,他在书中明确指出:人类全体财富的基础,就在于希望增加个人利润的自私心理,“利己”就是“利他”。于是,亚当斯密让我们看到经济是种双赢的局面,从而巨大地影响了历史的进程。资本主义一开始只是关于经济如何运作的理论,但之后资本主义的影响范围逐渐超越了单纯的经济领域,自成一套理论体系。资本主义的基本原则在于,因为不论是正义、自由甚至快乐都必须依赖于经济成长,所以可以说经济成长就是至善(可以对比上面第十二章“宗教法则”)。最后,作者讲这种新的宗教是如何对现代科学的发展产生了决定影响,我就不再赘述。17. 工业的巨轮现代经济之所以能够成长,是因为我们愿意信任未来,资本家也愿意将利润再投入生产。然而光是这样还不够。经济成长还需要有能源、原料,但原料和能源有限,如果用光了,是不是整个系统就要崩溃?保证我们人类能源与原料源源不断,就是“工业革命”。然后作者开始讲历史上的工业革命。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如果想要存活,就得不断提高产量,然而光有生产还是不够,生产出来还得有人买,否则从业者和投资人都得关门大吉。于是,为了避免这种灾难,就出现了一种新的伦理观:消费主义。资本主义和消费主义的伦理可以说是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将这种秩序合二为一。有钱人的最高指导原则是——“投资!”而我们这些人的最高指导原则就是“购买!”。18. 一场永远的革命工业革命让人类社会发生了数十种重大的变化,采用工业化的时间概念只是其中之一。其他著名的项目还包括都市化、农民阶级消失、工业无产阶级的兴起、对一般大众的赋能、民主化、青少年文化,以及父权社会的解体。然而这一切都比不上有史以来人类最大的社会革命:家庭和地方社群崩溃,改由国家和市场取代。在工业革命之前,多数人的日常生活都逃不脱三大传统框架:核心家庭、大家庭,以及当地的密切社群。那时的三大传统框架不仅仅是人际间的关系,更是一个人所需要事物的主要来源(物品与服务)。而到了现代,上述三大传统框架已经消散的差不多了,不过核心家庭并未完全消失,虽然被政府和市场取代了大部分的经济和政治作用,但还是留下了一些重要的情感功能,不过国家与市场开始逐渐渗透其中。正如核心家庭,社群的情感功能也还未被完全取代,过去社群的物质功能,现在已经大部分由市场和国家接手,但在情感上还有待努力,国家和市场要增强这些情感面,靠的就是塑造“想象的共同体”——“民族”和“消费群体”(的确非常精到的解释~)。现代社会的秩序不断的变动,因此,想要定义现代社会的特色为何,就要问变色龙究竟是什么颜色一样。我们唯一可以确定的特色,就是它会不断变化(很贴切的比喻)。我们这个年代的和平:我们现在生活的年代,对比以前的年代,真的是非常的和平。目前已经有许多学者发表许多著作和文章,解释为何现在会有这个令人愉悦的发展,其中有四大重要因素:1、战争的成本大幅上升(有了核武器,想要武力征服全球成了不可能的任务,也成了无异于一种集体自杀的行为);2、战争的利润下降——过去的财富多半是田地、牛、黄金,但现在的财富变成了人力资本、科技知识和类似于银行这种复杂的社会经济结构,抢夺与占领非常困难;3、和平促进贸易,成为一种隐性的红利;4、全球政治文化有了结构性的大变动,在我们这个时代,是史上第一次由爱好和平的精英分子来领导。最后这四个因素产生了第五个因素——因为国际网络日渐紧密,大多数国家无法维持独立,因此对于国家来说,独立发动战争变得很难。19. 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经历了上述三大革命,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的生活在500年前可能还只是童话,但是我们真的因此变得幸福了吗?一些关于幸福的研究——目前有一项耐人寻味的结论:金钱确实会带来快乐,但是有一定限度,超过限度之后的效果就不那么明显(即金钱带来的幸福边际效益是递减的)。另一项有趣的发现,就是疾病会短期降低人的幸福感,但除非病情不断恶化,或是症状带有持续、让人无力的疼痛,否则疾病并不会造成长期的不快。目前看来,对快乐与否的影响,家庭和社群要比金钱和健康来的重要。最后,还有关于快乐最重要的一项发现在于:快乐并不在于任何像是财富、健康甚至社群之类的客观条件,而在于客观条件和主观期望之间是否相符(还有许多结论,在此不再赘述,详细可看《59秒心理学》)。20. 智人末日本书一开始,提到我们是从物理学走向化学、走向生物学,然后走向历史学。而无论是物理作用还是化学反应,亦或是生物的自然选择,都对智人和其他一切生物一视同仁,即人还被限制在生物因素中。但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智人开始逐渐有能力超越生物的界限,开始智慧设计。现在,有三种方式可以让智慧设计取代自然选择:生物工程、仿生工程和无机生命工程。但智慧设计有一个潜在的可能,就是它会使人接近奇异点(物理学家认为宇宙大爆炸就是一个奇异点,在奇异点之前,所有我们认知的自然法则都还不存在,就连时间也不存在。所以,奇异点的意思,就是让我们无法理解的事物发展的时间点),智人很可能在奇异点后被新的生物取代,那之后的事情我们无法想像。现在我们唯一所能做的,就是影响他们走的方向。既然我们可能很快也能改造我们的欲望,或许真正该问的问题不是“我们究竟想要变成什么”,而是“我们究竟想要什么”,如果还对这个问题视若等闲,可能就是真的还没想通。后记:变成神的这种动物经典语录:1、全球人民逐渐同一“自由”和“平等”都是基本的价值观,然而这两者根本就互相抵触。现代社会无法解决这个矛盾,不过这也不是什么缺点,像这样的矛盾,本来就是每个人类文化无法避免,甚至还可以说是文化的引擎,为人类不同的想法、概念和价值观也能逼着我们思考、批评、重新评价。一切要求一致,反而让心灵呆滞;2、我们究竟为什么要学历史?历史不像是物理学或经济学,目的不在于做出准确预测。我们之所以研究历史,不是为了要知道未来,而是要拓展视野,要了解现在的种种绝非“自然”,也并非无可避免。未来的可能性远超过我们的想象。3、贫穷、疾病、战争、饥荒、年老和死亡看来都不是人类必然的命运,而只是无知造成的限制。4、人类历史从来不是洁白无瑕邪的;5、关于快乐最重要的一项发现在于:快乐并不在于任何像是财富、健康甚至社群之类的客观条件,而在于客观条件和主观期望之间是否相符。6、我们究竟想要什么?读后感:这又是一本对我极有价值的书,我想给它评6颗星。我额外给它的一颗星,是因为它使我的价值观与世界观产生了形变,因此它对我有特殊意义。接下来我分享一下我在书中的主观收获:1、人类活在两个世界之中。以前我读《自私的基因》,在最后一章对meme的存在略感吃惊,但因为那时接触不多,因此也没能感受到它的奇妙之处。而《人类简史》这本书,将meme的存在贯穿于从智人的整个进化历程,让我深深的感受到meme存在的重大意义(此时我的这种想法也是meme,这是meme的自我肯定)。我曾在以前的读书笔记中说过,最让人震惊的不是全然未知的东西,而是我们发现熟悉的事物有着全然未知的内核,meme就是这么一个东西,而我们又根本逃脱不出这堵高墙;2、自由与平等?我一直对“自由”与“平等”感到疑惑,为它们之间有不可协调的矛盾,却又被人们大力共同宣传而困惑。而作者的一番话醍醐灌顶,让我意识到人类需要的不是一致的观念,而是观念带来的动力——即便它是矛盾的。而我现在相信“自由”与“”平等“的确可以给人类带来最大的福祉,详细原因有机会以后再说;3、人类没什么重要的。我原本就不是人类中心主义者,而这本书阐释的客观史实又加深了我的看法;4、各种主义的区分。这本书用一种较为科学的体系化知识,让我认识了不少主义——人文主义、演化人文主义、社会人文主义、资本主义、动物主义。。。让我狭小的”主义“世界仿佛照进了一道光,一下子开阔而明了起来;另外,它对宗教的整体阐述也是很好,让我在短短的一章中了解了宗教的基本知识,不过,我并不满足于此,因为宗教这个体系很大,以后有机会会在做有关宗教的读书笔记;5、关于meme的方法论。这个时代的meme很多,我要认清哪些是无益的想像,哪些是有益的想象,另外重要的一点就是,在这个变色龙时代,我应该有什么样的观念?6、利用meme反对教育无用论:人活在两个世界之中,所以这里可以有力的反对那些说教育无用的人,教育可以扩大我们另一个世界的能力——让我们能更加自如的运用观念的力量、把观念世界看的更加透彻,从而在这场准拉马克式的世界活的更加自如;7、历史的厚重——沉默的帷幕,虽然那里出现过许多激动人心的故事,但现在都已销声匿迹。反观现在,即使辉煌的人类文明,可能在1000年后也荡然无存,只教人觉得岁月悠悠。另外,通过本书,我进一步认识到过去的残暴,过去生活的粗糙,而于此对应的,现代生活的细腻。弥漫在过去悲惨的气氛,现在只是一点点雾花;8、未来会是怎样?以前我的未来观,总是基于现在的人类为主体,而我现在的未来观的主体已然模糊,但肯定不是人类,这可以叫悲观,还是务实?因为我找不到乐观而又务实的方法。1000年后会是怎样,作为智人一员的我很好奇。9、一些知识甜点:社交技巧的重要性——拥有政治主导权的人通常是因为社交技巧最为杰出。为何现在如此和平?另外,说一下对这本书的客观看法:1、这本书的翻译上看,译者在这本书上非常走心,语言流畅而不失幽默,令人发笑的同时又让人印象深刻,是一个翻译的绝好典范;2、不单从历史学的角度看人类历史,另外还贯通其他诸多学科包括物理学、生物学、语言学等等,加深了论述的深度,让人更加的信服与佩服;3、这本书是非常好的人类史大纲,有兴趣的人可以根据大纲在深入阅读人类史的详细方面;
  •     首先看这本书的感受是:人活着什么意义都没有,所以随意去做你想做的事吧。第二个感受是:人活着说不定是有终极目标的。这个目标就是制造出终极生化人,然后把人类本身毁灭。刷新三观的书,还有类似的推荐吗首先看这本书的感受是:人活着什么意义都没有,所以随意去做你想做的事吧。第二个感受是:人活着说不定是有终极目标的。这个目标就是制造出终极生化人,然后把人类本身毁灭。刷新三观的书,还有类似的推荐吗
  •     我对人类历史的概念,似乎还停留在北京人,河套人还有山顶洞人的概念之中,也因为此,还特意去翻看了中国通史以确认自己的记忆是否出现了问题,但是随着《人类简史》的内容,我似乎对这件事又有了一个新的看法:我似乎更多视角的知道了关于人类历史上的三大哲学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答案,也对很多习以为常的东西有了新的看法。在整个历史的路上,曾经有过三次革命:认知革命(大约7万年前);第二次是农业革命(大约12000)年前,第三次是科学革命(大约500年前);据书中记载,最早的人类大约250万年前从东非演化而来,祖先是一种南方古猿,大约200万年前,一部分远古人类开始离开家园而踏上旅程,进而出现了不同的人种:像智人(我们自己这种人种,明智的人),尼安特人,佛罗里斯人,梭罗人等;起初,地球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生态系统,各有独特的动植物组成,但这种情形因为智人而画上句点。在认知革命部分,作者讲述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随着认知革命的爆发,出现了新的思维方式和沟通方式,也因此,诞生了“八卦”这个词语。然而,人类语言最独特的功能,并不在于能够传达关于“八卦”的信息,而在于能够传达一些根本不存在的事物的信息。“讨论虚构的事物”正是智人语言最独特的功能—无论是现代国家,中世纪教堂,古老的城市,任何大规模的人类合作根基,都在于某种集体想象的虚构故事。例如教会的根基就在于宗教故事,像是两个天主教徒,就算从未谋面,还是能一起参加十字军东征或是一起酬金盖教堂,原因就是他们同样相信神化身为肉体,让自己被钉在十字架上为我们赎罪。拿标志汽车公司来说,怎样才能算是它是存在的?公司的工厂还是满大街跑的标志汽车?如果工厂推毁汽车变成烂铁难道公司就不存在了吗?当然不是,标志公司只是我们的一个集体想象。人类史上第二次革命—农业革命,被作者称为是史上最大骗局,农业革命虽然让人口总数增加,但是量的增加并不能代表人类就吃得好,反而引起了人口的爆炸,养了一群“闲人”,农民却工作更辛苦,饮食更糟糕。定居后的人类在由想象构建的秩序中越埋越深,不断为自己筑起监狱的高墙。而历史却无从公正,即使在《汉谟拉比法典》中也有严格的家庭阶级制,《独立宣言》也会区分白人,黑人和印第安人,让白人享有民主,而黑人和印第安人却低人一等。而随着历史的发展,意识形态的不断进步,公元前的1000年间,出现了三种可能达到“全球一家”概念的秩序——第一种就是经济上的货币秩序,而金钱正是有史以来最普遍也是最有效的互信系统;第二种是政治上的帝国秩序, 虽然用现在的眼光看可能不是一个好词,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帝国却为现代的政体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而未来的“全新的全球帝国”,很有可能是环保当道;第三种则是我们今天常认为会造成歧视、争端、分裂的宗教。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书写的很精采。
  •     三星半,史前采集时代人的根本的心灵身体的追求很有启发,有史以来以后呢就是文化造就三观让人幡然醒悟,最后成为神的智能则不那么新鲜了。
  •     对自己为人了解一下。
  •     你对我说 我在研究人类(
  •     天才之书,把历史写得简单而且具有逻辑。
  •     仍旧围绕是谁从哪来到哪去来提出更多问题。作者对于某些学科的优势明显,全书后四分之一硬凑出的结尾,显得蛇尾,不够充分
  •     作者相当博学,将人类出现后的历史都串了一遍,旁征博引。特别是唯一的美中不足是校对不好,好几个错别字......
  •     一语道破天机
  •     语言诙谐幽默 论述很系统详实,推荐推荐!
  •     与其说是一个历史学家的著作 不如说他是在以自己的所学所想融合掉了很多细节之后 站在多学科角度上的人类发展哲思 很多事情就是如此 着眼于微 便很难跳脱当下 抽丝剥茧去寻找事物发展的真实脉络才显得大气有趣 作者很多角度 发人深省 至少让我这个对历史不甚熟稔的半门外汉感觉到颇有启迪与新意 值得推荐
  •     朋友看《天地玄黄》时候推荐的伴读书籍,有时候跳出整个生活换个眼光来看这个世界,人类对这个星球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可悲的是一切贪婪的行为都没法停止,依然要继续前进。
  •     过好我自己的生命,迎接死亡
  •     简,却无趣,是我的问题么。
  •     人类还是在没有被土地束缚住之前更有趣一点。后面就是一部毁灭其他生物的历史。
  •     对过去的历史简洁明了,对未来的遐想奇思妙想,有意思的好书。
  •     棒!
  •     思维开阔,知识广博,用一种接近哲学的方式写历史。 已经有证据确凿的研究表明,地球上只有两个物种会对同类进行种族灭绝,一个是黑猩猩,一个是人类。如果知道人类祖先有多残酷,就会明白人类现在有多孤独。我们都生活在历史的巨大惯性中,又被“想象的现实”推进着向前,难以想象在下一个“奇异点”到来的时候,智人是否可以更加快乐、有尊严地“活着”。
  •     通俗有趣,观点大胆新颖。只是理据不多,看看也蛮好的。
  •     太刷新三观了,好喜欢看这种类型的书! 短评不写了,我要写篇长长的读后感!
  •     失望,没有那么好吧 推论很有瑕疵。 观点也不是很新颖,很多观点在别的书里面都有。 我不是说抄袭,而是没有新鲜感和震撼。
  •     Amazing! 我们还在等什么,还不赶紧在一起看未来几十年的科技大爆炸。我们非要隔着太平洋各自演化吗???浪费啊浪费!
  •     非常具有启发性,融合文化、艺术、科技、历史,对建构人类史的知识体系有帮助,美中不足的是最后写人工智能的部分感觉有点儿落入俗套。总之,值得一看。
  •     读完了,本书胜在用通俗丰富的语言表达了有启发性的思考方式,两者结合很好,墙裂推荐!
  •     可以打开视野。语言生动有趣。
  •     非常具有启迪性的一本书,作者运用了生物学,哲学,经济学等知识将人类的历史娓娓道来。
  •     世界不仅仅是你看到的那样!
  •     一直以为人类的主观能动性驯服了万物,其实是人类自己被驯化了。
  •     刷新三观的一本书
  •     断断续续的看完了 实在太长了 知识内容多 作者个人观点也多 从原始的智人到农业社会 帝国到如今全球化......
  •     大概是简史系列的佼佼者,构建历史框架来说满分。
  •     浅显易懂,生动活泼。有对人类发展的客观描述,更有对人类生活的重新审视。
  •     对曾经的思辨吧,看着我们怎样一路走到现在也很有意思,不像未来简史一样最后很压抑。
  •     历史长河中的人,生生世世,周而复始。
  •     值得一读再读,科学与帝国,记住了这个标题。
  •     看来任何历史都一样,越是逼近现在,应该说是过去和未来的交点,越让人焦虑和迷惑。此书完成的2014年到现在的短短两三年间,又发生了不少改变,欧洲难民问题、特朗普当选和对民主的质疑、逆全球化、虚拟现实技术初步成果投放到市场、人工智能攻克围棋阵地…恐怕我自己和很多人都是如此不负责任吧:剩下几十年生命活完算了,后面的事情跟我没关系啦
  •     解答了很多思考的疑虑,我理解为人拥有了想象的能力,想象出故事,文化,宗教,国家,货币。美好的想象刺激脑的激素,让人为之付出行动,让自己持续拥有这种感觉。 所以我们不仅要在各种故事里,还要会给自己讲故事,给别人讲故事。
  •     作者立论的高度很高,也是在这训的宏观上把握了人类整体发展的脉络,不愧于书名《人类简史》。但是从成书的角度而言,前几章的论断从进化史,农业革命直到工业革命的描述,相对比较丰满;而对当代乃至未来的描述则相对羸弱;当然这并不妨碍作者一家之言自成体系。
  •     作者视角新颖,着眼于人类本身而非历史,将人类的历史划分为3个阶段,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和科学革命,也是这三大革命让人类从一个弱小的种族逐渐变为地球上近乎于“神”的存在。扩充了知识库,值得一读。
  •     观点独特,三观各种洗刷刷!
  •     语言诙谐风格生动,看过最好玩儿流畅的社科书,尤其喜欢"智人"章节,最后四分之一还没啃下去
  •     整本书梳理了人外观、大脑、心灵、生活等的演化,从历史、全球、文化、心理等领域剖析这种变化。作者阐述的角度较为新颖,不过属于浅阅读,若需要深层分析,还有很多可推敲的地方。
  •     用最通俗的语言 讲明白了暴力的我们和发展的实质----这本书看了好久。。
  •     挺有意思~某些智人崛起的猜想还是挺特别的~后半段的宗教经济就有点教科书式的乏味
  •     关于社会概念虚构的观点很新颖独特,抛弃了人类中心论来谈历史,体现出了对人类狂妄自私的尖锐讽刺。但我觉得论据很弱,而且过度谈历史的虚构性而不考虑其物质基础,是唯心的。
  •     看这本书,知道的太多。最感兴趣是第十六章,关于资本主义和野心的,不是鸡汤文但却看出励志味。
  •     人类七万年的诞生,最近五千年的迅猛发展,人类命运的来处与归处在哪儿?我们究竟想要的是什么?寻求舒适与娱乐,却从来无法得到真正的满足。 拥有神的能力,但是不负责任、贪得无厌,甚至连想要什么都不知道。天下之危险,恐怕莫此为甚。
  •     很棒的书,和枪炮那本一样精彩
  •     作者研究历史的,从宇宙大爆炸到今天纵观一切作者形成了自己对人类对自然对历史的独特观点,不纠结具体的历史事件,表达自己对历史之所以如此发展的思考,其实是一本哲学书吧,好多观点十分新鲜,非常喜欢
  •     在孕育生命的过程中重新审视自己,有意思。
  •     高屋建瓴和醍醐灌顶之间。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