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生今世》书评

出版社:三三书坊
出版日期:1990
ISBN:9789579528276
作者:胡兰成
页数:663页

伸臂胡扯

在吴哥的历史中穿梭行走,阳光炙热,有些累了,便坐在树荫底下看书,电子书。(好懊悔,没带纸质的。)便看了这书。断续的看,没看完。胡的文学水平是有的,哈哈,该说我很佩服,欣赏,顺手拿来的文字,无引经据典之弊。但读至《民国女子》,我便很生气,不为张之故。讨厌胡自以为是的态度,以为自己很为她,作甚么都是对的,冠以什么神仙眷侣不吃人间烟火的名号给张,不让张生气。所谓的不好,只是你们这些现代人看不过罢了。哈哈,为了不气。我不看了。我一直都以为我手写我心,读文如读其人。当然现在是知道了,这种看法很偏颇。不过,读此文,我相信胡就是这种可耻的人。于是便佩服张,别人的赞美与谬论,由他去吧,做自己想做的,爱自己所爱的。书里的,历史的,到了她眼里一切回归真实,并不存在所谓的难过与伤心。哪怕是低到尘埃里去,也是有自己的欢喜。读此书,不过是无意中了解张,认识胡。也懂得了,写小说,未必要写自己的真实,也可以替他人写传记。吴哥,那就不要为此感到委屈了。

呼之欲出的生动

“十二月七日,林柏生请我下午三时到他家,我心里有点觉得,并非我特别有预感的才能,而只因我看重现世,不敢傲慢。但我在英娣面前不露声色,惟在房里换衬衫打领带时嘱咐她,“我是去到林柏生家里,若至晚不回来,你就去通知池田先生。”她虽答应,亦不以为意。及至林柏生家,在客厅里坐了五分钟,不见柏生出来,我心里不乐,起身要走,他的副官无论如何请我再等一回,又等了五分钟,却见一个彪形大汉进来,请我出去坐上一辆特工的汽车开走了,原来是汪先生下的手令逮捕我。车子开到一个地方,是一宅洋房,就有警卫开了两扇铁的大门,放车子进去了当即又紧闭。我被安置在门室里,等待里边临时在钉监房。我不知道这里是上海路十二号苏成德的特工机关,问警卫惟答是曹公馆。生死果然是大事,现在真的是身如汤火命如鸡了,我安静坐着,但又十分钟的工夫身上自然会发抖,要抑制亦抑制不得,我划火柴吸烟,亦手打颤,我对自己生气起来,才颤抖停止。在门卫室坐了约一个钟头,就送夜饭来,是一大碗糙米饭,一小碗萝卜汤,我也慢慢都把它吃光。及至里边监房钉好了,我就被关了进去。监房里一个地铺,一桌一凳,一盏电灯,窗子都钉没,房门上锁,一人持枪站在房门外看守。我不禁用手摸了一摸墙壁,想知道它坚固不坚固。我想这回大约是要死的了,在地下捡得一枚针,在桌面上刻起一首白话诗:花呀以你的新鲜补你的短命吧如此把心思来横了,一宿无话。”

今生今世之浮花浪蕊

似乎自古国人耻于谈穷,文人亦不屑写穷。莫言写个《红高粱》,亮嚷嚷的黄土地的背景,满眼刺目惊心的亮红,是缥缈的壮阔。他却是把原始的粗悍写成了传奇。胡兰成写穷,坦然着实地写,是真正从地下茁出来的。他这里,乡下人的愚昧、迷信、下作、无知,倒都生起一种质拙的好法。只觉天清地明,岁月安稳,竟不知史书中黯沉忧患的旧时光,民间里却是这样的清平年月。山中樵人柴担上,永远都颤巍巍有几支映山红探出花头闹春意,并不因与一捆枯枝为伴而矜贵萎谢,反而开得亮烈芳艳,仿若对这样的湮没毫无知觉。着白葛夏衫茄色绸裤的村中少年,默默然自绣楼下经过,画楼东畔春柳春花,蜂喧蝶舞,自是绣女芳心暗许。一箪食,一瓢饮,连理衾被鸳鸯枕,五彩繁华,一针一线里,尽是女心。彼时,他只是乡村私塾里不得志的教书先生,即使这样卑微平淡的生活,亦可以有眼前春色梦中人的华丽诗意。《今生今世》读了两周,完工50%。每每中间小有停顿,便觉烦躁难耐,等不及要继续看下去。有恶念的作者撰文,大都避开恶行恶意不谈。即便不得已提及,强词夺理者不乏其人。唯独这个最最为人不容的汉奸文人,历数一生诸般行迹,雍容而谈,居然有理有据,事事不过人之常情。乃至说到张爱玲,他说“自私,而且心狠手辣”,便心里牵着绊着回环往复逡巡在这几页,不愿再往前看。一心一意想为她翻案。张爱玲的悲悯,都在心里。不然,她不可能在17岁,就能写出虞姬弑颈前的释然和欢喜;20出头的年纪,写出奚太太的痴缠幽怨,白流苏的机警敏锐;30岁,深知易先生的凄惶和佳芝对他的怜惜。她的冷漠,只缘对这生冷的人世深深的绝望。因为懂得,所以慈悲。烽火连天的年岁,民生仓促草率。人人被明烈昂然的民族节义牵着走,鲜少顾及小儿女的春闺秋怨。然而“孤岛”上被她俘获的读者们,焉能读不出她文字里的悲悯和苍凉?他对她是顾惜和震撼,她对他是依赖和欢喜。一夜就郎宿,通宵语不息。在路赫德路口的公寓里,沐着上海的日色云影天光,她讲她的曾经煊赫旧家声,他讲他乡村书生的坚持与妥协。从胡书中自己和玉凤的婚姻,及马孝安弊尽见恶的旧事,能零零散散捕捉到“罗文涛三美团圆”的影子。二人话间的细节挖掘可见一斑。胡从开头就说对张爱玲并不欢喜,因只因她的独特,且她素手纤纤着文传世,他一介狂生竟无可搬弄。撇清一切干系,结论似乎是她误会了。焉知她或者也只当他作恋父情结的一个出口罢了。那纸婚书,大约也只是在男欢女爱的条条框框的绑缚下,为他们之间相知相敬的关系寻找的一个较为妥帖的安放之所。《小团圆》来势汹汹,口口声声是要杀伐胡版的“胡张恋”。然而文已将半,盛九莉凌乱的海陈里始终等不见那个“邵之雍”,字字句句却是“乃德”。昨世今生,红颜变白发,记忆里回绕的,不过是不能拿到台前的“乃德”。那邵之雍,也或者只是投石问路时使的一个障眼法。三春花事过,余下的不过是些风言风语和流光浮影罢了。

尘埃里的花——胡兰成的民国女子

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她是教人歆羡如许、只得仰望的女子,面目浓丽得惊艳,因着家庭的缘故有着一种华贵,气质又骄傲得带有孙尚香似的一种兵气,笔下文彩欲流,锦绣如织,繁华似梦。他却只是一介政客,出身贫寒,在汪伪政界汲汲钻营,教人骂作“文妓”,连英文都说不来几句。她是这样子不肯迎合旁人,旁人要想迎合她更是不能。连他亦说,她是陌上游春赏花,不落情缘的一个人。却在头一回的与他会面中便似已折了心,小女孩子一样的,肯孜孜地听他说个不休,似有永远讲不完的话。——所谓的桐花万里路,连朝语不息。赠他她的照相,背面写得有字,心事不待言,已自明。她写道:“他一人坐在沙发上,房里有金粉金沙深埋的宁静,外面风雨琳琅,漫山遍野都是今天。”由不得人不相信,或许这世上,当真是有知音。他就是她命中的魔星。他早有妻室并红粉,儿女成群绕膝,时常狎妓游玩,而她竟是不吃醋的。甚或撞见他在她密友苏青房中幽期密会,亦是声色不动——我以为其实大约并不是不吃醋,不过是因为骨子里与生俱来的骄傲,又因为无论如何都是放他不下的,便索性做一个大方,倒也利人利己。而他妻子终于下堂求去,他们也是有过极好的辰光。炎樱为媒,郑重其事地写下:胡兰成张爱玲签订终身,结为夫妇,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她写头句他来续,真真正正的琴瑟在御,莫不静好。她使得他重新看见自己与万物。同他讲中西文学,一同看日本的浮世绘,由她指点,叫他明白那果真是极好。两个人斗文,相互印证,每每叫他折服。照花前后镜,花面相交映。她爱他,爱得光明坦荡。她对他说:“你这个人嘎,我恨不得把你包包起,象个香袋儿,密密的针线缝缝好,放在衣厢里藏藏好。”她抚过他的眉梢眼角,唇边颊上,唤他:“兰成。”他便答她一声“爱玲”,反倒惹出他的狼狈与她的诧异。然而这爱到底如烟花一样,砰一声绚丽的炸上天空,便散了。他是流亡了。而流亡之时还是那样倜傥的模样,同护士小周和斯家小娘牵扯不清——而彼时,她尚是他的妻呢。或许她并非不能忍受那两个旁的“她”,只是不能容许他将一颗心同时分给了那样多个“她”。她绝不是那等“纵被无情弃、不能羞”的荏弱女子。她骄傲若斯:“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纵是名花倾国又如何,这一场倾城之恋终究是变作了恨海情天。她去信给他:“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不喜欢我的了。这次的决心,我是经过一年半的长时间考虑的……你不要来寻我,即或写信来,我已是不看的了。”倘若是与君初相识,她是否预知。她是终他一生也不可能忘却的民国女子,而民国亦不过是历史长河中小小一段——过去了,便就这样,过去了。

鼻涕虫

看了胡兰成的《今生今世》,隐约有点反胃——小资化凤凰男。行文固然优美,字里行间全都是明知龌龊下作而为之,以及“我就是这样来打我呀”的无羞无 耻。毫无对他人的体恤怜悯,通篇都是自以为得意作陶然状,跟鼻涕虫一样看着恶心,上去踩一脚又会沾到龌龊的粘液。张爱玲的凉薄与自我,是骨子里透出一种寒气;而胡更近似得了便宜而卖乖。文人怯懦又自我,想象中一套现实里一套本也司空见惯,可为人能贱到如此程度,实在难得。

色戒

好色并不是罪,天下男人有几个是真正薄而不为的痴情种。若非张名气太大,8无论在彼时还是现今都不算让人惊奇的数字。根本不会是话题。作者的出发点也是可以理解的,相信那些文字和回想对于衰老的人来说是贴超强的精神春药。更何况还能换来不菲的润笔和文名。但在读[今生今世]时除了替她不值外还是不值。这是本让人很难评级的书。不愿评论文字有多精妙,这样的情事,越是精妙的细节描述对于另方就越是伤害。不由感慨,选太会写字的人交欢比正常人更多了种一战成名的另类风险。是否满足路人的偷窥欲,那决定权绝不在你自身。胡先生和木小姐都已亲身示范了这一点。胡之于张确属命定的劫数,这样的遇见无疑是天雷地火,必定成事。他有着追求风花雪月的浪漫和好捧角的虚荣。彼时携儒官之名却无出得厅堂的美眷。她若核桃,坚硬的外表下有着柔软精美的内里,荒了太久总会渴望沦陷。毕竟应付男人的招式除了天分还需有经验,而她无疑既无天分也少经验。再老到的文字也只不过是虚张声势,连过场都没走两下就自行去了尘埃。他定是爱过她的,只是显然他也更爱自己。他对张的单纯和孤独怜惜体悯,也为她的情有独钟而自豪不已,懂得欣赏她的种种妙处,却又不甘为她守一夜的空房。张绝非美女,那些莺燕们也鲜有姿色可言。那样的选择不只是好色,还是习惯和口味,是太过怜惜自己。那和贵贱姿色都已无关。就像从小喜欢吃红烧肘子就两碗大米饭的人,哪怕有能力餐餐吃toro和鹅肝的时候他最爱吃的还是肘子。唯有这样才吃得香,踏实。曾听过一句比较精妙刻薄的评论:‘这种相处的感觉就像捏脚,你不会有兴趣在意为你按脚的人的任何细节,关键是你的脚舒服,你自己舒服。’显然他让小周和秀美们侍弄得很是自在和轻松。自生命的某一刻起他定会极度想念她。毕竟他们彼此的灵魂里尚有不为人所知的秘密通道,毕竟人性总是贪婪的,总是点着朱砂痣的时候怀想明月光。不妨剥离一切世俗的身份地位文才背景,仅只把这对男女放回最初最干净最平凡的场景。公道的说他们的分开并不能全怪他。张的孤独秉性让她不善于和爱人长久相处的确是她的错。而他不甘沉默亲自挑头挖古井,单只这一点已配不上她。

今生今世小团圆

很有意思同一天购入《今生今世》和《小团圆》,两人之间的情的真相只有一个,谁的版本更接近真相呢?我是个张迷,细细品读了她的每一本小说每一篇散文喜欢她看透世态炎凉的老道,也喜欢她掩不住的单纯本质喜欢她运用文字的娴熟,更喜欢她信手拈来的巧文美句喜欢她,从而对胡兰成有了先入为主的不良印象以前在看《退步集》的时候看到陈丹青引用胡兰成的只言片语都觉得讽刺异常(见1.29.日志)心中早把胡先生定位为巧舌如簧的人讨厌归讨厌却按耐不住自己希望探一探是怎样的一个人才能让那位旷世才女倾心的好奇带着这样的心态开始阅读民国女子——胡兰成眼中的张爱玲我虽然自封张迷,对张爱玲的喜欢却不能用一两句话来概括还是胡兰成的一句话总结的恰到好处“世上但凡有一句话,一件事,是关于张爱玲的,便皆成为好”看完他写的民国女子,我只觉得一阵心酸想起来抄检大观园的时候探春的一句话:我们这些做贼的人,嘴里都有个三言两语的......要当个胡兰成这样的人,少了一张巧嘴恐怕更是不行我相信他嘴里的张爱玲是很真实的让人惊艳,却艳亦不是那个艳法,惊亦不是那惊法爱的那么卑微却可以从尘埃开出花来像孩童一样看这个世界,清洁到好像不染红尘她是陌上游春赏花,亦不落入情缘的一个人......惊叹于他的文字这样的纤巧,让一个张爱玲活脱脱地呈现在读者眼前感慨这对才子佳人桐花万里路,连朝语不息然而胡兰成却又那样的冷漠和无情他像一个局外人一样,饶有兴致地看着张爱玲的欢喜,卑微,思念,欲仙欲死他仿佛不谙世事地说张爱玲是冷漠的因为他离婚后带着悲容张也没有安慰半句读到这里真让我恨得咬牙~再随手翻到前面的文章他再次形容另一个女子让他惊艳并细数第一次惊艳的感觉是来自张的一扭腰身他坦然,坦荡,理所应当的语气让我由愤怒转为疑惑他所谓的“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的感觉究竟是在形容他和张爱玲还是他对自己的欣赏?也可以称为自恋他太爱自己从而不会去爱别人他爱的张爱玲是那个才华横溢却对他百依百顺的人是那个让他语无伦次的人是那个让他成为金童的玉女是那个可以和他一起讨论诗经,也觉得《西游记》《红楼梦》比《战争与和平》更好的人......他爱的是镜中的自己他欣赏的也是自己所得到的这一切看着他真让我不寒而栗他欣喜而天真的文字背后,是刻入骨髓的冷漠和自私或许《色戒》中的易先生是他最真实的写照——当王佳芝为他而死时,他却掩饰不住内心的得意,与喜悦《小团圆》还没看完文字有点艰涩和松散妈妈看不下去我还在缓慢阅读中毕竟我有阅读《悲惨世界》中滑铁卢战役那一块,十页左右的书读了两个星期的记录再枯燥的文字似乎都能看得进去!哈哈~~《小团圆》的琐碎主要在于,张爱玲似乎把脑海中的点点滴滴都想往书中记载就像一个老太太在碎碎念那些回忆


 今生今世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