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记忆:20世纪30年代的撒拉族社会

出版日期:2014-8-1
ISBN:9787105133627
作者:(美)海映光 原著,王建平,马成俊,马伟
页数:339页

内容概要

王建平,1953年生,汉族,1983年获云南大学历史学学士学位,1986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宗教学硕士学位,1996年在瑞典隆德大学获宗教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伊斯兰教专业研究。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员和上海外国浯大学中东研究所副研究员:两次在哈佛大学燕京学社做访问学者。现任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宗教学教授、宗教学硕士生导师、地方专门史博士生导师。著有Discrimination,Corruption and Moral Decline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e Muslim Hui Upr&ingin Yunnan.China,1856~1873(耶路撒冷:和平出版社,1995年)、Concord and Conflict:the Hui Communities of Yunnan Societyina Historical Perspective(斯德哥尔摩:国际书社,1996年)、Glossary of Chinese Islamic Terms(伦敦:寇尔松出版社,2(X)1年)等英文专著。与白润生阿訇合作主编的《中国伊斯兰教典籍选》(六卷本)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于2007年底出版。译著有《伊斯兰》(台湾:麦田出版社,2002)等。还发表中外文专业论文70余篇。

马成俊,撒拉族,1964年生于青海循化,1985年毕业于青海民族学院中文系,1997年1月任中文系副主任,1998年6月调任民族研究所副所长,2000年任民族研究所直属支部书记,主持全面工作,2002年任民族研究所所长,2009年获得中山大学法学(人类学)博士学位。现任青海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更名前为民族研究所所长)院长、教授,国家级双核心期刊《青海民族研究》主编,国家民委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青藏高原民族研究基地”主任,同时兼任青海省撒拉族研究会主办内部刊物《中国撒拉族》主编;青海民族大学民族学硕士研究生首席导师和博士研究生导师;民族学、中国民族史省级重点学科负责人;青海省人才办社会科学领域“民族学人才小高地”领军人才;青海省教育厅、财政厅“135人才工程”第一层次领军人才。同时,兼任中国民族学会理事,青海省民俗学会副会长,青海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青海省撒拉族研究会第二届理事会会长。曾获得“全国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先后被评为“青海省十大师德标兵”“青海省劳动模范”“青海省第六届十大杰出青年”“青海省优秀专家”“青海省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2006年10月,被人事部、科技部、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七部委联合评选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1年3月获得2010年度“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称号。其论著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一项,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三项,二等奖三项。曾多次被邀请到美国、日本、土库曼斯坦、土耳其、澳大利亚、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家参加学术会议,并在美国华盛顿大学,日本庆应义塾大学、东京大学,悉尼科技大学和台湾政治大学、铭传大学、“中央研究院”等大学和学术研究机构讲学或访问。

马伟,撒拉族,1970年7月生于青海循化,1993年获得青海师范大学文学学士学位,2007年获得美国堪萨斯大学语言人类学硕士学位,2013年获得中央民族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学位。现任青海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语言教研室主任,兼任《青海民族研究》编辑,主要研究方向为语言学与民族学,主讲“语言学基础”“语言人类学”“西北民族语言概论”等课程,先后在《亚洲民俗研究》(日本)《西北民族研究》《青海民族研究》《中国人类学评论》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The Xunhua Salar Wedding、《从Saraghur到Salyr——撤拉族源流的语言人类学研究》《撒鲁尔王朝与撒拉族》等40余篇,出版The Folklore of China's Islamic Salar Nationality(美国)、《撒拉族风情》等专著、合著10部。曾获美国福特国际奖学金,青海省高等院校省级骨干教师、青海省“135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创新教学科研骨干等称号,担任民族学硕士研究生导师,获得多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主持国家社科课题“濒危语言——撒拉语研究”“族群互动与语言接触——撒拉语的人类学研究”,国家社科重点项目子课题“撒拉语参考语法”等,参与国家社科课题多项。曾赴美国、土耳其、土库曼斯坦、法国、德国、荷兰、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参加语言学、民族学方面的学术研讨会,进行学术讲座和学术考察活动。兼任中国突厥语研究会副秘书长、青海省撒拉族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撒拉族》副主编等。

书籍目录

序曲:撒拉族先辈的历史
骆驼泉的传说
循化的历史
循化地形
农业生活
水与生活
交通运输
伐木和狩猎
畜牧经济
商业活动
社会组织
宗教文化
建筑艺术
丧葬礼仪
婚姻习俗
民族服饰
传统教育
节庆仪式
附录:海映光牧师年谱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介

《影像记忆:20世纪30年代的撒拉族社会》的出版,将把80多年前的撤拉族社会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真实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无疑将进一步拓展撒拉族研究领域,对撒拉族历史文化的研究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这些珍贵的照片中,读者可以看到早在清代雍正八年修建的循化城的完整面貌,捕捉到了80年前循化城内撒拉族、藏族等相互贸易的场景,目睹了当时黄河岸边水车与水磨的清晰画面,了解了撒拉族服饰尤其是妇女盖头正在转型的过程,还有许多目前已经消失的历史画面,如黄河上的渡船、木瓦、皮筏子以及古老的水车,飞檐瓦顶的街子清真大寺建筑风格,街子清真大寺大殿上悬挂的乾隆时期题写的牌匾,背水的木桶,木质结构的“握桥”,撒拉族男女的服饰,等等。这些是我们目前所见到的关于循化地区以及撒拉族社会生活最早的照片,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影像记忆:20世纪30年代的撒拉族社会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当《影像记忆——20世纪30年代的撒拉族社会》一书的初稿寄出版社审稿之际,我们编者真切地感受到了它厚重的分量及在编著中倾注的大量心血。80多年前美国基督教宣道会传教士海映光(Rev.Carter Holton)夫妇远渡重洋来到中国,然后又翻越千山万岭来到河湟地带履行其信仰的“丝绸之路”时,他们大概并未想到他们的照相机和摄像机所记录的河湟地区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文化包括宗教礼仪、经济生产、市场贸易、民俗习惯、城乡建筑、艺术造型、宗族结构和自然山川的5000多张照片,将是研究民国时期地处西北边疆的甘青地区各民族十分珍贵的影视资料。我们从中精选出的近200张照片,是为纪念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成立60周年庆典活动而出版学术著作的基本素材。民国年间是兵荒马乱、军阀纷争、灾害丛生、社会动荡、矛盾错综复杂的特殊时期,而这些照片则是反映撒拉族人民以坚强的信念守卫疆土、开拓边地而创造了自己独特文化的历史见证。  撒拉人先辈于700多年前从今天的中亚撒马尔罕一带沿着古丝绸之路长途跋涉、穿越广袤的大沙漠和高峻的帕米尔高原及昆仑山脉,由西而东,最后移居到黄河上游的谷地。这个坚强的民族在伊斯兰信仰的指引下克服重重困难定居下来后,开始了与信仰藏传佛教的藏族群众和蒙古族群众,信仰汉传佛教、践行儒家文化、道教和民间信仰文化的汉族群众,信仰伊斯兰教的其他兄弟民族比如回族、东乡族和保安族群众的友好交往。长期以来,他们同心协力、甘苦与共、和睦相处,一起开发了西北边疆,繁荣了黄土高原和河湟谷地的边陲地带,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撒拉族文化。撒拉族群众大概同样难以想象的是,700多年后,他们在这里相遇到了西方的传教士,远航了浩瀚的太平洋,然后沿扬子江逆流而上从东而西、跨越中原及黄土高原,最后驻足于河湟地带的由海映光牧师为代表带来的基督教引领的西方文明。于是,东西方不同文明在20世纪30年代就在这块黄河上游谷地交汇、冲撞和缓慢地融合,进行了艰难的文明对话与宗教交流,最后交织成一段漫长、曲折的兼有信仰文化和物质文化的新“丝绸之路”。  其实,早在100多年前的19世纪末,已经有一些传教士和探险家来到了甘青地区,他们或者为了传教,或者为了探险,或者为了学术研究,在他们走过的地方,留下了关于当地民族的珍贵的文字记载。80多年前,勇敢勤劳和富有毅力的撒拉族穆斯林以宽厚的胸怀接纳了基督教传教士海映光牧师夫妇和后来的纳慈恩(CharlesNotson)夫妇,让他们居住在积石山下、黄河之滨的积石镇附近。在这过程中,撒拉族群众虚心地学习其他文明的长处,在撒拉族历史上接受了传教士带来的西医和西药治疗,引进了西红柿等优良的蔬菜、粮食品种和水果品种,把它们推广并种植于循化县沿黄河的谷地沃土。他们还从传教士那里得到了火柴、肥皂、手电、柴油、唱机、煤油灯等带有“洋”字的生活用品,以至于迄今为止还在撒拉族的语言里保留了“洋火”“洋袜子”“洋蜡”“洋糖”等词汇,这些物品都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影响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并开始了初步的“现代化”和“全球化”过程。另一方面,撒拉族群众也善待传教士夫妇。在伊斯兰教古尔邦节庆时给他们送去了刚屠宰的牛羊肉,借给他们马匹、骡子作旅行用,邀请他们来家吃饭做客,把循化的特产辣椒和核桃等馈赠给他们。这种友好相处的关系可以见之于海映光牧师所拍摄的无数张相片和简单的附言里。撒拉族群众那种真诚、友善和欢快的面容,那种坚忍不拔、奋发向上的精神,那种积极进取、达观宽容的生活态度,可以从这些照片里解读。虽然撒拉族群众与基督教传教士的信仰文化和生活习俗非常不同,但他们之间能够抛弃文化偏见和宗教本位,而结下的绵绵友谊之情在这些相片中可以得到真实地反映。  由于战争、自然灾害、政治跌宕及交通隔绝,加之缺乏文化沟通和现代设备等,有关撒拉族社会的经济、文化、教育、民风习俗等资料在历史上留下的不多。特别在民国时期,因复杂的政治、军事、社会和民族宗教关系,有关撒拉族的历史更是很少被外人所了解。海映光牧师因传教而在循化县积石镇西关外的草滩坝村断断续续生活了10多年。这期间,他通过自己从美国得到的不多的薪金中省出钱来购买照相器材和胶卷等,前前后后拍摄了数百张有关循化撒拉族人民生活和文化习俗的照片。这些照片对于我们研究那一段时期的撒拉族社会生活是弥足珍贵的原始材料,是最可靠的图像记忆和历史见证。值得一提的是,内地学者对撒拉族的研究,也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但是,他们绝大多数从历史文献的记载中撷取文字资料,对撒拉族历史、语言等进行了一些研究。其中对撒拉族民族性格的阐述也就不能脱离传统正史中对于这个民族的描述。所以,从这一点而言,我们应该感谢关国基督教宣道会传教士海映光夫妇及他们的家属。没有海映光牧师八九十年前来河湟地带传教的经历及他拍摄下这些朴质和本真的相片,那么,我们对那个时代撒拉族的社会生活状况也就无法进行准确的了解,而要完成这本图文并茂的学术著作几乎是不可能的。在这本书中,为了比较全面反映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我们也采用了另外一名传教士毕敬士先生的近20幅照片,以弥补海映光先生照片的不足。  回顾近一个世纪以来的撒拉族研究,我们发现以往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外地其他民族学者与本地区本民族学者的交流不够广泛,使得一些研究成果甚至脱离撒拉族的实际,因而不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撒拉族的社会现实问题。而本地学者也由于条件所限,视野较为狭窄,往往缺乏“他者”的视角,对一些重要的问题“熟视无睹,视而不见”。面对这种现象,青海省撒拉族研究会特别重视与省内外、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联系,积极介绍和翻译他们的研究成果,为构建“撒拉学”和撒拉族地区的现代化建设服务。近年来,为了广大的撒拉族人民了解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我们在社会各界的帮助和支持下,先后编辑出版了《百年撒拉族研究文集》《民族小岛:新世纪撒拉族研究2001—2009》等两本论文集,汇集了20世纪30年代以来国内外研究撒拉族社会历史文化的学者的论文,共计三百余万字,给撒拉族群众和从事撒拉族研究的专家学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益。同时,我们还努力组织人力翻译了部分英文、日文等有关撒拉族的研究文献,并陆续在《青海民族研究》《青海民族大学学报》《中国撒拉族》等刊物中刊出。近期,由我们委托中央民族大学白萍教授翻译前苏联著名突厥语学家捷尼舍夫先生的俄文博士论文《撒拉语结构》,书稿正在付印过程中,将与《影像记忆:20世纪30年代的撒拉族社会》同时面世。尽管国外学者对撒拉族的研究成果不多,但是这些成果说明这个地处西北边陲的人口较少民族还是引起了国外学者的关注,特别是在语言学研究中处于领先地位,有的书比如捷尼舍夫的《撒拉语结构》甚至是研究突厥语的经典著作,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将这些成果翻译出版,旨在进一步推动撒拉族文化的研究,我们将来还会组织相关力量继续翻译介绍相关文献。  在国外,除了文字研究成果之外,我们还发现在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收藏有近200幅有关循化地区和撒拉族的老照片,感到如获至宝。因为,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发现反映20世纪30年代撒拉族社会生活的影像资料,截至目前,这些照片是我们发现的最早的影像资料。本书的出版,将把80多年前的撤拉族社会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真实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无疑将进一步拓展撒拉族研究领域,对撒拉族历史文化的研究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这些珍贵的照片中,我们看到了早在清代雍正八年修建的循化城的完整面貌,捕捉到了80年前循化城内撒拉族、藏族等相互贸易的场景,目睹了当时黄河岸边水车与水磨的清晰画面,了解了撒拉族服饰尤其是妇女盖头正在转型的过程,还有许多目前已经消失的历史画面,如黄河上的渡船、木瓦、皮筏子以及古老的水车,飞檐瓦顶的街子清真大寺建筑风格,街子清真大寺大殿上悬挂的乾隆时期题写的牌匾,背水的木桶,木质结构的“握桥”,撒拉族男女的服饰,等等。这些是我们目前所见到的关于循化地区以及撒拉族社会生活最早的照片,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我们之所以不遗余力获得这些照片的使用权,并通过照片力图还原和解读当时的社会情境,旨在让人们通过对过去影像的记忆,更加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同时也为繁荣和发展撒拉族学术研究做点力所能及的工作。  关于这些图片,我们从2005年起就与图片收藏单位美国哈佛大学相关部门联系,希望将这些图片配以文字在中国出版。几经努力,得到了哈佛大学的正式授权,并且通过深入的田野调查,走访了数十位掌故老人,一一核对照片,撰写文字。今天,我们终于完成了这一心愿。希望本书能对了解过去的撤拉族社会有一定的帮助。  是为序。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照片以普通景观和人物照为主。文字内容较浅显和泛泛,文献价值不高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