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屋手记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81-12
ISBN:SH10019-3216
作者:陀思妥耶夫斯基
页数:386页

内容概要

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文学家,19世纪群星灿烂的俄国文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与列夫·托尔斯泰、屠格涅夫等人齐名,是俄国文学的卓越代表。他所走过的是一条极为艰辛、复杂的生活与创作道路,是俄国文学史上最复杂、最矛盾的作家之一。

作者简介

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基础,在本书中以冷静、客观的笔调记述了他在苦役期间的见闻。全书由回忆、随笔、特写、故事等独立成篇的章节组成,由于结构巧妙,交织成一幅沙俄牢狱生活的鲜明图画,勾画出各种人物的独特个性。


 死屋手记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尽管看完了《死屋手记》,但是依旧沉浸在一种走不出去的状态中。 十年的长度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字中极为缓慢的流动前行着,冷峻的叙事语调,把感情与个性杂揉在一个个鲜明的角色中,他们有的沉闷寡言,有的天性就是干些下贱的勾当,有的坦荡荡也有的真正高尚。那些俄国名字大多冗长难以记忆,但是一旦回想起死屋的人们,没有一个是类同的,他们的唯一共性就是渴望自由,有些时候, 他们纵酒作乐时, 把钱像木屑一样挥霍掉,只是因为他们认为是把钱花在比钱更有价值的东西上面了。故事的结构简单,引子, 入狱的最初的印象,慢慢习惯后认识的人,以及在十年中让主人公印象深刻的几个段子,圣诞节,医院, 阶级差异,动物,逃狱的人以及“我”的出狱。但是一个清晰的骨架加上详尽细节并不足以构成一个血肉丰满精妙小说,陀思妥耶夫斯基对狱中人物复杂情感的透彻诠释才是文中最让我困惑和打动我的部分。主人公在一座死屋之中产生的感情,凭借第一人称的缓缓表达,就像一双善意的手,把我缓缓拉入死屋之中的真实喜悲。当然,作者也在第一章就提醒了我, 有一天我也需要透过生命中的木桩栅打量头顶上的那一片小小的天空,它很可能并不是一片自由遥远的天空。“从入狱的第一天起,我就开始幻想自由。用千百种不同的方法计算我什么时候才能结束自己的监狱生活,已成了我的习惯。” “在那空旷荒漠的景色中,似乎有一种勾人烦恼并使人肝肠欲段的东西。当阳光照射在一望无际的白皑皑的雪地上时,往往会更加使人感到心情沉重,人们简直想要向那宛如一条连绵不断的地毯、由对岸一直向南一千五百俄里的大草原飞去。”我的独白加上干活时对景色的描写 从多个方面渗入一般真实的写出了在服刑期间一个囚犯对自由的渴望。更多的时候,我觉得陀思妥耶夫斯基并非写出狱中人的所想所感,而是写出现实生活中被定义为“自由”的人实际上身陷桎梏之中。他以现实的自由人与犯人作比,说一个自由的人在某种希望(例如希望改变自己的命运,希望完成某一事业)的同时,而他在生活着,行动着,正常的生活以瞬息万变吸引着他。而囚犯生活,苦役生活中的人,不管他是谁,也不管他的刑期有多长,他都本能地绝对不会满足于自己眼下的处境,绝不会认为自己的命运已被最后决定,已成了现实生活中的一部分。这样看来,一个自以为自由的人门口有好多好多可以打开的门,但是却很可能在开合开合间虚度了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反而不如一个理想主义的囚犯在精神上圆满。他可以戴着铁镣舞蹈,而你只怀有一个舞者的梦蹉跎自由罢了。一个理想主义的囚犯,在梦想越不现实的时候越是顽固羞怯的将其埋在心中,从未想过将其甩掉。而我们的梦想却及其容易在现实生活中被冷冷的熄灭,最后彼此在未来的角色都会成为在青少年时期的咒骂对象,并非完全是外界决定,而是自己本身的不坚持罢了。少年时期的天空是不确定的,没有人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但是一旦二十年一晃而过,在中年而立之时望望头顶的天空,它变的很小很小,不自由也不遥远。若是能在少年时期体会到这种窒息的气味,哪怕是一瞬,大抵就不会对青春如此率性。这个是删掉的部分一个个细节都刻画的极为详尽生动没有漏洞。印象最深的是对洗澡的详尽描写,先是交待不同的洗澡规格,再详细的描绘一个只有十二步见方,烟幕弥漫到处都是秽物浊水的浴室里拥挤着上百口犯人。他们再近百副铁镣碰着地板发出的铛啷声的伴奏下,大喊大脚,纵情狂笑的情形。随即“我”的想法,更是让这段情形深入 我的脑髓。“如果我们有朝一日进地狱的话,那地狱很可能和这个地方完全一样。”譬如 “我望着他们苍白的面孔,望着他们那破破烂烂的铺盖,望着这群无依无靠、衣着褴褛、象乞丐一样的难友们(我仔细的端详着他们),我似乎想要使自己相信,这一切并不是一场噩梦的继续,而是真正的现实。”这个是摘抄的部分“若干年后,倘若再来透过木桩栅的缝隙向外窥视,你看到的大概依然是这堵围墙,同样的卫兵以及那块小小的天空,不过,那天空并不是监狱上面的天空,而是另外一个遥远的、自由的天空。”若是认真咀嚼,那接下来的时间你就真正走入了一座监狱里面,当然,这座远在西伯利亚的狱所别名死屋。,以一位贵族的身份,暗暗的纪录那些庄稼汉,平民的鲜活故事中间。书中的“我”悉心观察到的庄稼汉, 犹太人,贵族,平民是那么容易和看书的我产生共鸣。譬如“要想把一个人彻底毁掉,对他进行最严厉的惩罚(这种惩罚能使残忍的杀人凶手也胆战心惊,毛骨悚然),只须让他干一种毫无益处、毫无意义的劳动就行了。”“如果说,当他们纵酒作乐时,他们的确把钱像木屑一样挥霍掉,那是因为他们认为是把钱花在比钱更有价值的东西上面了。对于囚犯来说,什么东西比钱更为贵重呢?那就是自由,或者只是对自由的幻想。”“这个完全出乎人们预料的人之所以突然发作,也许是因为这是一种忧郁的、神经质的自我表现,一种下意识的自我烦恼,一种想要表现自己,表现自己受压抑的个性的愿望而已,而这种愿望优势又是表现出来的,并且达到了仇恨、疯狂、违背理性、疯癫、痉挛的程度。也许,这就好像把一个睡着的人活活装进棺材里,当他在棺材里苏醒过来时,便拼命地敲打棺材,竭力像敲开它,尽管理智肯定会使他相信,他地一切努力都将是徒劳的。”“我决心待人接物要尽可能朴实一些,并保持自己的独立性,绝不过分的要求和他们亲近。”“从入狱的第一天起,我就开始幻想自由。用千百种不同的方法计算我什么时候才能结束自己的监狱生活,已成了我的习惯。”“一个自由的人当然也会怀有某种希望(例如希望改变自己的命运,希望完成某一事业),然而他在生活着,行动着,正常的生活以瞬息万变吸引着他。”“就假定说,囚犯生活,苦役生活,也是一种生活;然而一个囚犯,不管他是谁,也不管他的刑期有多长,他都本能地绝对不会满足于自己眼下的处境,绝不会认为自己的命运已被最后决定,已成了现实生活中的一部分”
  •     这本《死屋手记》,细细体会犯人的痛苦和犯人之所以犯罪的心理根源,心底重新涌起对作者的敬佩。伟大的作家从来不把犯罪就当做简单的犯罪,从来不说什么“加强法制建设”的混账话,他们把所有的犯人都看成“不幸的人”和“可怜的人”。犯人之所以成为犯人,一是社会公正的欠缺,使一部分人遭受伤害后永远无法通过正常途径获得补偿;二是个人心理机制的异常,他们因为成长过程中的某种挫折而一直渴望得到某种补偿。于是当这种越轨的补偿被实施,就成为了法律学意义上的“犯罪”。而犯人如果只是得到了“惩罚”而没有得到曲折的抚慰和补偿,那么这种惩罚就是没有意义的或者成为引发更大的越轨行动的种子。瘦头陀深刻而生动地描绘出犯人群体的可恨又可怜的生存状态,越是惩罚,他们就越自以为是英雄。他们心底永远不会承认自己不对,永远觉得自己是追求公正的先驱。作家仿佛凝视着自己的兄弟姐妹一般,凝视着那个不幸的群体。(摘自孔庆东博客《一分钟是长还是短》)
  •       记得刚读完此书之时,心想这种监狱算得了什么,称得上“死屋”(先读《古拉格群岛》),多好的生活,劳动可以挑选,吃得不错,竟然有牛肉,圣诞还有烤鹅与乳猪。但写得还是非常生动的。  随着重复的阅读和年龄的增长,我终于明白了,这确实是死屋,不在于物质条件有多好?而在于人的自由与精神受到的压迫。有些穷人一辈子还没有在牢里吃得好,活也比犯人重,但那是吃自己的面包干自己的活。任何生物都需要自由,只有人类在用非自然的手段剥夺自己。  至于沙俄时期监狱的表现不如古拉格时期,只说明人类在进步,人类的罪恶与卑鄙也在进步。沙俄政权的封建性,决定了它无法全面控制国家与人的心灵,在社会底层以及部份精英阶级还有着“良知”。对犯人(特别是贵族犯人)还保有着善良的本性。还没有被专制摧毁。  天才在任何时候都是天才,陀思妥耶夫斯基显然就是的。此书是他自身的经历。但他没有沉沦,反而静下心来活着,并收集着材料,最终写成此书。  而且此书有一种特别的意味,俄国革命是一种自上而下的革命,都是由贵族们发动的,当然人是真诚的,可是他们真正才解农民吗?农民们又真正理解而明白贵族们的活动吗?显然在作者之前不存在了解。而作者的书显然也反映了这一点,从书中《请愿》那一章节以及其他零星之处可见。这似乎预示着俄国革命的前景与悲剧所在。  我喜欢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书。  (写于2006年2月3日)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个很令人费解与争议的伟大俄国作家。有人说他的作品极其反动,如《群魔》;又有人说他的作品充满了对沙俄政权的攻击,如《死屋手记》。当然人们只好说是由于年纪大了,保守了。反正理由总是找得到的。  《死屋手记》是他的成名作之一。书中记叙了沙俄苦役犯的生活,由于他自己当过苦役犯,所以可以认为是自述性作品。书中描写的至少我看了没什么痛苦的。当然法律不是为了惩罚罪犯,而是为了防止犯罪和改选罪犯。从这点上说,沙俄政府是没什么好的。但与前不久读的《古拉格群岛》比起来(两者都是做完牢后写的,出奇的相同经历)陀氏过的简直是天堂生活,比《第一圈》还好。无言以对,惟有泪两行。伟大的陀斯妥耶夫斯基,伟大的斯大林。上帝也许在开玩笑。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即使是生活在一片黑暗之中,难道你还要改变自己本身的感情和良心来谄媚这黑暗吗|mark一下,其实才读完半本,但按照现在的心境应该读不完了。
  •     和这本书相比,肖申克的救赎成了童话。网友言:发现了我孤独的理论基础。
  •     困难环境对人性的考验。相比《古拉格群岛》展现的共产主义监狱,沙俄的监狱就是天堂。
  •     动人
  •     学校只有这个版本
  •     一部生动而深刻的书,让人动容怅惘。特别是联想到作者开头设置的背景,谁会想到这样一个寡居、默默度过余生死去的怪人,有如此丰富的内心、对生命的热情和曲折的经历呢。印象最深是追忆文静温顺少年阿列伊的部分。(小说还是要集中时间一次看完,不可打持久战哇
  •     石破天惊。
  •     一百六十四年前我生日的那一天,陀神开始了四年漫长的苦役生活,犯罪心理学因而与我在浙科院的四年同根并生。在拿到铁屋录取通知书的今天读完了死屋,我的呐喊因没有及时实现读完驼神全集而彷徨,彷徨于无地,一只可笑的北大钦点文艺青年。也许在狱内的人远比在外面的人好得多,所以他们要被关入死屋,都是孩子。我觉得陀神理想化的善化处理还是存在的,但基本如此的人性则是准确而沉重的。开头荒原狼似效仿之,尾跋一如既往是屁话。托尔斯泰说陀神超过普希金是真理,陀神说怎么超则是尊敬,陀思妥耶夫斯基与托尔斯泰,还有他与尼采,他的贵族与平民观,他的金钱与劳动观,他的人民性与神学思想,他的巴赫金与歇斯底里……这些都是值得进一步思考的伟大思想不朽哲学。真的,他懂乌合之众的请愿,他明白人民天真烂漫的买马,他是为内心写作的最高现实主义
  •     忒啰嗦
  •     人类学样本。最精彩不在描述,而在总结。在书的最后几个章节里陀氏对人类型的划分。极端环境犹如马拉松赛跑,真正人的底色才会显现。尽管人性如同植物,浸染过什么就变为什么,但陀不经意流露出的,还是对纯洁高尚,笃信宗教,真诚之爱的喜爱。
  •     没星可打了
  •     写监狱的书里,相比较而言,我更喜欢杨小凯先生的《牛鬼蛇神录》
  •     看到一半看不下去了。。。虽说人物性格刻画的确不错,但是奈何就是不感冒
  •     人物描写真是精炼准确...苦难和伟大 人在无自由的环境下的状态最能凸显一个人的本质...能感受到陀翁那种悲悯的情怀和一种爆表的高尚 值得一读再读
  •     貌似我偏喜欢人道主义时期的作品。
  •     我看到他们遭受棒刑,看到他们被打的血肉模糊的背脊,看到他们为了拖延受刑时间,假装生病住进医院的过程,听着他们戴着手镣与脚镣,走路哗啦啦作响的声音……这一切仿佛都在我眼前浮动,久久不能释怀
  •     关于幻想和希望,孤僻和自负,黑暗和隔阂,现实和孤独,那么多故事就这么自然地摆在一起,成了一幅鲜明而又完整的图画(连囚犯都有戏看。。。)
  •     这本书实在是太棒了!也许应该从不同角度看看世界,看看人性!
  •     罪恶百科全书,读完之后感觉过了一个漫长的黑夜。
  •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还没住过集体宿舍,当时不是很懂。
  •     译后记:“陀关于宗教信仰的空洞说教,他所宣扬的逆来顺受、超阶级的人类之爱等不健康思想,早已被革命人民所摒弃……”今天看来时代意味浓厚。但即便是现在被认为“人性”“进步”“文明”的超阶级的兼爱,在非常远的将来回看,会否也透露着局限于时代的愚蠢和狭隘?
  •     高三的时候试卷下面就藏着这本书。我一直觉得自己迟早要蹲一回监狱,这本书里的监狱生活仍然是地上的生活。
  •     窃以为,陀著可以取代圣经,带上荒岛 :)
  •     from whui
  •     大学时读的。
  •     真的不太有印象,尽管是大一一进来就去图书馆借来看的书,或许未出现唤醒其中记忆的契机,只记得很恶心,囚禁...马桶水...神马的...
  •     真赞的人物
  •     囚犯人物生活见闻录。更像是短篇小说连缀而成的集子。一些人物的刻画非常让人着迷,整体写得略略仓促。
  •     真实的监狱
  •     再读,不禁怀念大一熄灯后搬椅子板凳在楼道夜读的日子
  •     苏希洛夫的故事催人泪下,唉!为什么善良、淳朴的人总要遭受更多的不幸,他们畏缩着,出卖自己的尊严,嘲笑不停地落在他们身上。
  •      翻译感觉很牵强,明显的词不达意,感觉毁了这本书该有的内容与表述的实质!
  •     对于囚犯来说,目的就是自由和摆脱束缚。那对于外面的人来说呢?自由在哪里。
  •     看完此书总是不停脑补人性的普遍共通性这样的命题。
  •     彼得罗夫很抓眼球。喜欢A。死屋根本就是监狱外的世界呀。嗨
  •     记录放大无数倍的人性黑洞中的挣扎。人总是有罪的。
  •     人性的卑劣和阴暗刻画得栩栩如生
  •     人道主义,基督精神
  •     最近在系统地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书,这本书名字倒是很夸张,像是什么恐怖片之类的,其实是写监狱里的故事,是陀氏自己在被判流亡西伯利亚的四年里的真事。只有真正在监狱里待过的囚犯,才能写出这么多细节和感触。但这本书过于流水账,无法看出重点,虽然用了小说这种体裁,但仍然更像本流水式回忆录。
  •     无论身处哪个时代哪个空间,人之天性本性潜意识之深邃复杂,卑劣阴暗或高尚虔诚,甚至自己也不能完全了解。他用手术刀般锋利尖锐犀利的笔力将人性边边角角都做了精密细致剖析与诘问,包括自身。
  •     陀妥入门读物 更新了我的监狱观 沙俄的监狱跟美利坚、天朝的监狱都特么不一样啊!
  •     81年,南京航务图书馆的藏书,中间没印好的部分被以前的读者补上了。闻起来就有感觉,想据为己有
  •     .
  •     200p
  •     不算是小說吧。監獄生活。
  •     托尔斯泰读这本书的时候,认为这是最好的东西。他没想过跟陀思妥耶夫斯基比。
  •     看的第一本陀氏的书,图书馆借的97年2次印刷的书,同这本封面不一样。 语言精练朴实,一个个侧面既独立又串联成一个整体,对书中描写的自由、金钱、劳动、等级、希望等等很感兴趣。 人为什么非得过群居生活呢?有时候也感觉自己是身陷囹圄,书中的某些感受很是认同。 好书。
  •     我觉得这是我的生活,一直以来大部分时间用来做做我不想为之负责的事,而别人只会用这些无聊的事来评价我,所谓的我根本不存在,连出狱的自由的妄想也没有
  •     论叙事节奏,俄国作家无人出其右;论内涵思考,比尼采毛姆,不遑多让
  •     优点是对人心的深刻洞察和人道力量;缺点是叙述罗嗦,形式杂乱。弑父,虐童等晚期作品中的犯罪母题在这里已经出现。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