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狗头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0
ISBN:9787229067847
作者:(丹麦)莫顿·朗斯蓝
页数:470页

内容概要

莫顿·朗斯蓝
Morten Ramsland
丹麦作家,1971年生,拥有丹麦史和艺术史学位。作品有一本诗集,早期完成的一部小说和几本童书。《地下室狗头》是他第一本以英文出版的书,荣获2005年的年度作家奖,年度图书奖,读者票选奖与最具声望的文学金桂冠奖。

书籍目录

第一部
德国东部平原—— 一九四四年三月五日
午餐
碧玉和玫瑰色毯子
第二部
归乡
麦尔的剧场
木匠
蜕变
老厕所里的新生命
第三部
狗屎玩意儿
突破
掠夺者老方的歌声
踢蛋蛋的
第四部
笨蛋逃跑
螃蟹事件
大风刮落的屋瓦
水手返乡
柜子里的秘密
诺德兰的奇幻森林
第五部
蒙着眼睛骑脚踏车
粉红信笺
电铬的喇叭
天使与继母——母亲的家族
错误
第六部
说谎大王和撕信破坏狂
楼梯下的狗头
追求者的时代
女子登山家
第七部
布拉克萨山
阿斯吉尔的风景画
彩虹尽头的金钵

作者简介

我应该忠于我的故事——要不要随你,这是我唯一的真相。
四代人的故事,诈骗、战争、走私、海上浪游、英雄传说与树精鬼魂、冷冽迷幻森林里的冒险、被疯狗的幻影撕裂的人生……不断轮回如火十字烙印的宿命旅程。
爷爷阿斯吉尔,立体画派的狂热爱好者,为了保命背叛集中营里最亲密的战友,从此一辈子为自己的良心寻找归宿;奶奶碧玉,沉溺于罗曼史和 赌博的富家千金,与医生偷情被丈夫活逮;爸爸“招风耳”,躲在厨房水槽底下的度过的童年,以爷爷的鬼魂当做人生导师,错偷女友母亲的内裤珍藏;妈妈莉乐,不是跑进淹水的地下室怀念死去的母亲,就是夜夜在阁楼贪欢做爱报复生父;而奥斯卡自己,偷窥姐姐与其追求者在房间的举动声息,也背负着一个家族乱伦与谋杀的罪愆。
一个家族折射一部欧洲历史,一则恶童修复记忆、回首不堪往事的长篇真情告白,别让黑暗穿过你,宁肯你自己穿过黑暗
媲美《百年孤独》的家族传奇历史,四代人不断轮回如火十字烙印的宿命旅程。
那些故事都有些令人痛苦的东西,也有些虚伪的东西。当时,我们都不明白,故事是把我们这个家族凝聚起来的黏胶,因为当他们消失后,一切就开始奔溃瓦解,渐渐地,我们就随风飘散了。
地下室狗头的诅咒,谎言与真实,告白式的述说,一个家族肖像的形成,如黑色幽默版的一千零一夜,也是说不完的似水年华……
丹麦文学金桂冠奖,年度作家,年度图书和读者票选奖
台湾岛内推荐:

◇ 所有疯狂角色都是为了引领故事而存在,横冲直撞滑稽突梯的事迹则勇敢地反应了某种不堪入目的真实。──卧斧 台湾作家 本书台版序言作者
◇ 刻画出真实的人性,也勾勒出一篇篇的生命之歌。──涂翠珊 台湾作家
◇ 投射出北欧电影中那些奇妙的光和影。爆笑、慰藉和残虐往往难以区分,所有的个性和畸变各得其所。──郭光宇 《中国时报.开卷「世界书房」》书评人
◇ 四代人苦笑参加的家族旅行史。看他们空寻不着永远栖身的腹地,我感到愉快且悲伤。──童伟格 台湾作家
◇ 启蒙、成长与哀悼的故事。一个时代就像发霉的挪威纸钞般碎裂,但是历史没有贬值,反而铭刻在故事里。──张锦忠 中山大学外文系副教授
台版另有 刘毓秀(台大外文系教授)、骆以军(台湾作家)、魏瑛娟 (剧场编导)、魏德圣(电影导演)推荐。
国际推荐:
◇ 结合了骚乱、粗俗的幽默和诗意的想象。——英国《独立周日报》年度图书奖
◇ 此书的幽默颇有德国小说巨擘葛拉斯《锡鼓》(The Tin Drum)的况味,情感真挚又似《安琪拉的灰烬》(Angela’s Ashes)……卓越超群的家族小说。——德国《明星周刊》
◇ 就像智利小说家阿言德(Allende)的《精灵之屋》(The House of the Spirits),但更反讽,更现代一些,家族小说鲜有更胜一筹的。——德国《图书市场》杂志
◇ 才情焕发的魔幻写实家族史小说。——丹麦《周末报》
◇ 此书为约翰.欧文(John Irving)和波伊尔(T. C. Boyle.)的小说迷更添阅读薪火。——德国《卢北克电讯》
◇ 一部充满乡土气息、趣味盎然、大无畏的家族史。——美国《科克斯书评》


 地下室狗头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如果只想看吐槽,就直接看本文第二小节。这恐怕是我自安徒生之后——如果勃兰兑斯不算的话——读到的第二位丹麦作家的作品。所以,我恐怕从中无法读出“北欧风格”“童话谱系”之类。只能就事论事了。1、“非”史诗  当读到这本书第一部第一节的第一段话时,我深深被吸引,我以为,我即将阅读的是一部厚重、严肃且充满悲悯的二十世纪现代史诗:    “德国东部的一处狂野,我的爷爷阿斯吉尔正在狂奔。他从位于柏林北方近郊的萨克森豪森集中营逃出来,德军在追他,他的一只鞋子跑丢了,天寒地冻的。月亮露出半个脸,苍白的月色中,大地看起来就像犁过的田,种的是半埋在泥泞中的冻僵士兵”(3)。在我的阅读经验里,这段充满诗意的修辞足以提示一个铁血奔流的历史背景,一个血腥残酷的敌我战争,一个战士的逃亡和幸运,以及一个丹麦家族的坎坷肇始。不必说19世纪那些记载时代的伟大的家族史诗,即使《铁皮鼓》《百年孤独》在内的一众当代小说,也会在魔幻与超现实的风格之外,对宏大的历史与家族变迁予以写意。但大约十五分钟之后,我就知道我大概错了。这部丹麦小说无所谓历史,不歌颂悲悯和伟大,也没有宏大叙事。我所有的猜测,最终证明只有“家族”稍微沾点边。  整部小说,刨去开头和结尾,的确描写了一个丹麦家族,不,丹麦家庭的四代人物。他们家还没我们家亲戚多。更确切的说,主要写了这四代人彼此之间的内部的“家庭关系”,最多旁及他们居住的街区的个别邻居,出镜的邻居多半还成了他们家亲家,极少涉及家庭之外的人与世界。换言之,这部小说绝非用个人撬动家族然后映射世界,而是一种另类、琐碎的“家长里短”。说到“家长里短”,我们不免想起《红楼梦》之类,这类小说的家庭琐事就像是一个时代大地上的蔓草,生根于大地并反映大地的景色。而这部小说在我看来不然,只是纯粹的各种琐事,作者甚至是在刻意消除历史感,小说里诸如孩童的恶作剧、青少年的性意识的开掘、婚姻的乏味无聊和彼此背叛,这些情节真就是一地鸡毛,其目的就是展示一个家庭从爷爷的“肇始”,到奶奶死后的“瓦解”,这是一个普通的家庭的生与死,仅此而已。  那么,小说的看点是什么?我尽管有天生爱八卦的猥琐动机,但窥视的快感并不能支持中译本470页的厚度。作者想必也是知道的,于是他采取了两种策略来吸引我。一个是叙事策略,小说中,几代人顺序出场在人生的舞台上表演并渐次谢幕,同时,“我”的第一视角叙事每隔一段时间就插入其中。就好像你在翻看一个黑白泛黄的影集,他在旁边不断向你解释,“噢,我爷爷是个二逼”“对,我奶奶是被我爷爷亲手捉奸的”“我姑妈是个白痴,她企图强奸小时候的我被我不小心弄死了”“我叔叔在小鸡鸡上刻字,当然是刻女人的名字啦”“没错,我爹妈都出轨了,我爸还和初恋跑去爬雪山估计死在那里了总之我至今没参加过他的葬礼”。  这些情节的猥琐、肮脏和cult成为作者的另一个书写策略,书中的“家庭琐事”与那些“各各相似”的“幸福家庭”完全不同,然而也绝非不幸,只是几乎没有任何温情浪漫而已,充满着变态、邪恶、背叛、酗酒、通奸和互相折磨。这构成小说之所以吸引读者的最主要因素,作者希望读者能陶醉并满足于这些不道德、恶趣味的往事中,从而忘记这部书的厚度。这些往事大致分为三部分,也是每一代人都经历的三部分。即:童年、青春和婚姻。  他们的童年,无不是在恶作剧、打架、吓唬人、折磨人中度过的;  他们的青春,无不是在偷窥、性变态、乃至滥交中觉醒的;  他们的婚姻,无不是在出轨、背叛、无尽的吵架和彼此死磕中结束的。  平心而论,这没啥猎奇的,要我说,跟看网易新闻(含网友评论)差不多,那些案子、八卦越来越超出想象,小说里的这些事儿真的有那么奇特那么cult吗?难道不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吗?这难道真的不是人类这个物种在创造灿烂文明的同时,所天生具有的猥琐自私的“恶”的本质吗? 2、肮脏和诗意:一种婚姻  正如本书开头那个诗意的比喻吸引过我,作者又匪夷所思的在最后两小节,竟然再次用诗意的语言来为全书做结。不仅诗意,而且我在通篇阅读完这些暗黑事件后读到结尾,有一种连自己都不敢相信却又不得不深以为然的感动。这就令全书有了一种异样的浪漫和严肃,也是对“家庭关系”特别是“婚姻关系”做出了一个充分的、痛苦而又美好的解释。  这主要说的是爷爷阿斯吉尔和奶奶碧玉的婚姻。  在我看来,他们的婚姻充分展示了男女之情的乏味、猥琐、自私、龌龊,以及美好。  在他们彼此年轻的时候,爷爷刚刚从德国人的集中营被救回来。他不是反抗纳粹的战士,而是因为走私被捉进集中营的。但当返回丹麦时,谁都把他当成了英雄。于是,他成为一个“有经历”的男人。“有经历”是个我很歧视的词,因其欺骗性极大。倘若你本是躬耕山林志在归隐却不小心遭逢战乱被迫成了救国救民的英雄好汉,倘若你本想小富即安乐天知命却没承想生意连遭失败被迫崛起成为亿万富翁,倘若你本想和初恋一直相爱相守直到老死却没想到命途多舛情路多艰被迫成了千古情圣,这才叫有!经!历!换言之,绝大多数靠着精明世故斤斤计较多吃了几碗饭就自以为有经历的人只配得上三个字“普通人”而已。——扯远了回来,小说里,爷爷就是一个普通人,结果却被奶奶认为是“有经历”的人。彼时奶奶还是少女,身边有一个医生在追她。但她感到年轻的阿斯吉尔具有一种“特别的神秘——那种能让别人的梦想得以翱翔的神秘感”(77)。这种神秘感就是少女情怀在作祟,把一个普通男人稍稍“与众不同”的地方,无限夸大、幻想、升华。最终她拒绝了医生,走入了和她最初设想完全不同的婚姻。  于是在这个漫长的婚姻里,阿斯吉尔的神秘感、浪漫氛围、“有经历”很快变成了令人可厌的酒精的味道和神烦感。碧玉甚至在蜜月时就开始失望,找不到他曾有的过那种“心醉神迷的情绪”(87)。阿斯吉尔还爱上了画现代主义流派的绘画,画了一辈子。可奶奶一辈子都没有理解他这几乎唯一的爱好。正像张爱玲笔下的红玫瑰和白玫瑰,奶奶开始怀念医生,小说里有一段最为贴切:    夜晚,每次她听到阿斯吉尔的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碧玉就会醒来,深怕他会过来要求他的夫妻同房权益。她的心开始怦怦地跳,有一种非常真切的焦虑感。偶尔他过来的时候,她就闭上眼睛,想象着一位医生柔软的手和淡彩的田园风光……(137)  在一个外人看来普通正常的婚姻里,伴侣失去xxoo的欲望甚至进行抵触是一种标志性事件。当然,这未必有什么可怕,不过一旦如此,以这一事件为基础,就会出现真正可怕的事情,譬如辱骂、偷情、偷情被捉、殴打子女、虐待老人、自己把自己掰弯等等。  小说里,除了自己把自己掰弯之外,以上各种可怕的事情几乎都出现了。但小说绝非展示这种混乱,恰恰相反,在作者笔下,这些事情是婚姻的常态。我们常常以为平淡是婚姻的常态,这恐怕不然,世间哪里有“平淡”这么一帆风顺的婚姻呢?可笑。婚姻笼罩下的男女之情,往往正是充满着各种自私、猥琐、龌龊的事情。正像小说中作者写道“男人与女人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动物,只有在黑暗中窗帘拉下来时,才可以触及彼此。”(88)这个窗帘就是婚姻。换言之,人的自私龌龊猥琐造就了婚姻的自私龌龊猥琐。小说里,不仅是爷爷奶奶这段婚姻。“我”的父亲,初见母亲时犹如见到女神,瞬间沦陷,结婚生子。但多年后母亲欣然出轨,于是父亲也欣然和初恋一起淫奔了。  当然,这并不说明混乱是这个家庭的独特“命运”,因为天下乌鸦一般黑。  但爷爷和奶奶,就像大多数出现危机的婚姻一样,有些肮脏的事情尽管发生,但他们仍然还是在一起。小说到最后,家庭中的人物或者死去,或者远走高飞,创造这个家庭的爷爷和奶奶也步入了婚姻的尽头。爷爷在快死的时候,突然不再画那些在奶奶看来光怪陆离的现代主义画作,而是突然回归了平淡的田园山水风格。与此同时,奶奶也忽然理解了,她觉得爷爷身上最初的那种神秘感又回来了。这当然不是少女情怀,而是她在稍微“克己”之后,就能从对方身上发现的东西。她发现阻挠她婚姻幸福的并非错认了人,而是高傲。特别是爷爷死后,作者不吝笔墨,写下了非常诗意的句子来描述奶奶的悲悯和感动,写她面对爷爷的骨灰时的眼泪,直到奶奶也在交代完小说开头留下的悬念后喃喃死去,这个家庭也宣告解体。  开头的厚重和结尾的温情。这两段虽然篇幅不大,但就像扎紧口袋的两根绳索,是全书最严肃的部分,或许,作者并非纯想展露人生的种种不堪,在90%的痛苦之外,多少还有10%的美好。这种美好,可不是婚姻里跋山涉水后见证的天光灿烂,完全不是,只是在无穷无尽的痛苦中,一些让自己觉得足够值得的体验。仅仅是一些体验而已。  爱是什么我仍然混沌不清,几乎每一部小说会给我不同的观念。不过,婚姻则是不需要待对方如己出,但一定要克己。2014/3/10,于加班之后
  •     如同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丹麦作家莫顿·朗斯蓝的《地下室狗头》,并没有从经济平等和革命的角度来叙述几代人的变迁,而是将战争和暴力在人类灵魂、情感和伦理上的变异一幕幕地打开。不同于《红旗谱》——那是两代人不懈抗争,打倒恶霸争回地权的英雄主义,也不同于《静静的顿河》——那是一个人在两大阵营夹缝中的抗争与迷茫,《地下室狗头》是描述人性在这场战争的暴力中所产生的变异。从爷爷阿斯吉尔在逃避德军的追捕时,出于求生的本能和恐惧、杀死无辜的同伴开始,整个家族就一直生存在负罪与诅咒之中,如同地下室里若隐若现的狗头,随时都会露出丑陋与可怕的笑容,见证着爷爷的一次次失业、奶奶碧玉的偷情、父亲“招风耳”的怪疾、“我”亲手杀死小姑、姐姐的滥交……二战之前的欧洲,人们虽然也有偷奸耍滑,但都是普通人的自私自利,只是为了获取姑娘的芳心和求婚的资本,但在被德军抓捕到集中营之后,试图与同伴分头逃亡的爷爷最终被党卫军抓获,纳粹要求他与其同伴决斗,并明确说明只能有一人活下来,爷爷变成了失去理智的疯狂的野兽——他杀死了同伴,等到了从集中营里被解救的那一天,同时,他被人们视作为与德军抗争的英雄,并最终赢得了奶奶碧玉的爱。然而,这段违背良知的秘密却折磨着他,以至于作为造船工程师的爷爷,画出来的图纸变成了立体派的画,并与醉酒一直相伴终生。本来,毕加索等人开创的立体画,就是将不同物体的切面重新组合,以平面表现多维的空间,为现代工业赋予美学价值。然而,在二战之后,工业革命所制造出来的机器引发的暴力和杀戮,使得立体画失去了原有的时代意义,这也就是爷爷顶着抗击纳粹英雄的光环、但却处处不受欢迎的原因,无论是在当时的挪威,还是后来的丹麦,人们在经历过机械时代的大屠杀后,都开始远离理性,重新寻找神的庇佑。事实上,理性与自私能给人带来一时的胜利,但却往往埋下了百年劫难的祸根——爷爷那些走私和偷盗来的钱财,虽然一直未曾派上用场,直至最后化为尘土,但是,这些钱财引发的杀业却一直阴魂不散,成为家族永远的诅咒——“招风耳”来到了“迷雾森林”中时,死去的幽灵说出了真相——“你是凶手的儿子”。每代人都在总结自己的人生经验,并希望后代子孙生活更加美满幸福,但人们自作聪明的总结往往是舍义取利的小伎俩,缺乏的是顺天应命的大智慧——为了追求爱慕虚荣和自命高贵的奶奶,爷爷不惜冒险犯罪获取不义之财,终至其后的家族百年之劫。以此类推,欧洲人痛斥纳粹的凶残,但他们当年要求德国巨额赔偿的贪婪,何尝不是纳粹上台的主要原因呢?与《百年孤独》类似,《地下室狗头》中的家族秘史,也表现出了某种程度的佛教的轮回与宿命色彩。不同的是,《百年孤独》讲的是一个家族七代人的轮回,从被绑在树上接受现代文明的洗礼,到最后一人被蚂蚁吃掉、整个小镇毁于风暴,最后是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在《地下室狗头》中,家族毁灭未曾有,怪癖残杀无绝期。在这个“迷雾森林”中层出不穷的,是令人不断瞠目结舌的荒诞。哲学家说,现代主义表现的就是孤独、荒诞与死亡,但在佛教的转世轮回之说中,只有沦入畜牲道与恶鬼道的人,才会受此折磨。一念之恶所造成的杀业,几代人都会背上因果报应的重累,欧洲百年几代人的相互仇杀与战争所造成的无数冤魂,比魔鬼的诅咒更令人恐惧——正如地下室里的狗头,让你恐慌,让你永劫不归。
  •     封面上颇有欧陆20世纪初期气息的家庭合照,加上第一第二部浓墨重彩地刻画了爷爷阿斯吉尔在二战期间的经历以及同纳粹的种种纠葛,很容易催生一种热切期待:这个家族的黑暗史或许会跟二十世纪整个欧洲史的脉络有所关联。不过读完全书后就会发现,这是一本强调技法、故事情节至上、眼界基本限于北欧三国的小说。坦白说,我的阅读态度也是从开头的热切深入阅读,逐渐变成权当消遣猎奇。但这本小说也确实具有自己的特色,使得娱乐性颇强。全书最大的特色是交替切换式的场景展开和情节推进。朗斯蓝采用了线性推进与平行切换交替进行的手法来推进全书:先按照时间顺序从事件的开头开始叙述,再以某一特定元素(风景、人、事或物)作为联结两者的“虫洞”,将场景切换到作为叙述者的“我”所在的时空。而随着时间越来越接近“我”所在的“现在”,联结所需的时间也越来越短,“虫洞”越来越紧凑,直到最后通过阿斯吉尔拼死守护、碧玉奶奶藏了一辈子的走私得来的挪威纸币无缝连接到一起,成为一个前后自洽圆满的环。时空的快速变幻有时会使得读者有点晕头转向,容易忘记前因后果和人物来历,不得不前后反复翻阅;译文在某些细节(尤其是句子语序调整)上的缺憾也放大了阅读的困难。但这种方式颇具设置悬念、引领读者遐想的效果,也提供暗黑情节之间的一种缓冲,还使得整个家族的暗黑世界纷繁复杂,捉摸不定,在纯以黑暗为底色的基础上仍然变幻得多姿多彩。既然已经有这么好的场景基础,拿这本小说来改编成一个不错的电影剧本,应该不是难事。作为一个暗黑系的故事,暗黑和腹黑情节当然是分量极重的噱头。书中整个家族几乎每个人物都有见不得光的事情,一直贯穿他们的一生。尤其是在两性关系上,从孩童的初次性经验,到少年的滥交和对恋人物件的癖好,再到大人的多头恋爱、偷情和乱伦,难以启齿的事情说来就来,无需铺垫。朗斯蓝对孩童和少年的性场面的描写颇具特色:儿童拿尺子度量老二的长度,为好玩进行手淫比赛,打架时互掐互踢蛋蛋;姑娘的性启蒙通过与玩具熊的“游戏”而开发;“淫荡”的女生主动为其他男生提供口交;青年在老二上刺青、后来在南洋更是刺得满满,还向心仪女生和其他人骄傲展示……但他并不直接详细地描写性场面,而是通过众人的行为和语言,把性元素和不同年龄阶段的好奇心、血气和个性结合起来,尤其是有关儿童的性场面仿佛在纯真童话中插入成人情节,活灵活现,在令人惊愕之余又颇具恶趣味。除了性方面的屌乱,其他人生方面的污点更是数不胜数光是爷爷阿斯吉尔一个人,就干过偷盗、走私、出卖同伴、行骗、对家人的软硬暴力、虐待孩童、酗酒、打架、不负责任的辞职与搬迁、偷儿子的钱币珍藏出去卖钱买酒喝……等等等等,不一而足。有时他的黑暗可以用对碧玉奶奶和家人的爱来做借口,但大部分似乎只能归结于他粗粝的个性。而且恶行可以随时爆发:因为卖掉钱币收藏而发生的争议可以导致一次炸得粪便满天飞的爆炸,一个好奇心和愤懑可以导致一场山火,一个学生的小动作可以引得副校长动用“摸电球”害死人。黑暗的情节还需配以黑暗的场景;朗斯蓝将大部分见不得光的情节放在隐秘无光的场所:房子的阁楼存放着记载家族秘史和过去的材料,厨房橱柜间和水槽下面里画着“招风耳”的怪物,偷情在偏居房子一角的房间里进行,树林里放情信,老房子的车棚里埋着走私得来的钱,地下室不仅有狗头,还发生了误杀姑姑的事件。连事件发生的时间也往往是在夜深人静的晚上,营造出一种惊悚气氛。讽刺的是,这些暗黑事件和行为不仅构成了家族中每个人的私密空间,而且许多人的关系也是通过单方或双方的恶毒行为才得以发展和巩固。暗黑是每个人的底色。书中还大量运用了北欧风光与神话的元素。书中多次提到具有丹麦和挪威地方特色的捕鱼业、造船业、航运业、鳕鱼食品、极光、峡湾风光和雪景。爸爸因“被妖精穿过身体”而发育,在树林中吃下毒蘑菇导致幻觉,恍惚中看到女神和奇幻景象;妈妈莉乐被家族女人们用各种神话恫吓、却看见树神与死去的母亲性交,这掺杂了神话、幻觉和真实的经历,无形中成为两人的人生共同点。尽管比起事件和人物来,风光与神话方面的笔触略粗糙,北欧风情还是为小说增添了别样风味。 尽管书名是“地下室狗头”,但狗头在前面大半部作品中都没露脸,只影影绰绰地提到是“我”非常害怕的东西,到最后三部才解开谜题,原来是地下室误杀事件发生时出现的一个两眼放蜡烛的獾头骨,它似乎使得爷爷想起了被炸死同伴的脸孔,也使得误杀姑姑的“我”具有恐惧感。不过由于着墨不够、前后呼应不足,狗头似乎没有完全发挥作为小说标题标的物的潜力,这一点似乎略让人失望。反而是阿斯吉尔走私得来的钱币失而复得,以及书中多次描写他对画画的狂热,这两部分前后呼应较多。而这两点也颇具张力:阿斯吉尔的画风从追随棱角突兀的立体派,到后来变换成色调温和风景画,似乎暗示着他内心中柔软和充满爱情的部分最终还是占了上风;而碧玉奶奶珍藏着阿斯吉尔走私得来的钱币,虽然最终失而复得,却随着家族成员的故去已经烂成一堆废纸,又仿佛提示着“我”,家族的黑暗过去已经无可挽救,与其处处逃避,还不如直接面对,“宁肯自己穿过黑暗”。总的说来,这本小说是技艺新奇、颇具娱乐性的小品。如果你被开头带起了寻求宏大视野和深厚内涵的胃口,你可能会略略感到失落;但如果你喜欢在小说中寻找类似于电影里的重口味cult片那样的作品,那么它将带给你满足和惊喜。

精彩短评 (总计14条)

  •     迷招風耳生在糞坑裡的孩子
  •     千疮百孔的家族史,抖出来斑斑劣迹的包袱皮。
  •     _(:з」∠)_看完觉得很搞笑?
  •     才看几页,看完再评价。
  •     言过其实。
  •     笔力不逮就别写这样诡谲的家庭史小说,如果读者不能透析这些疯狂表象下人物的人生悲喜,只会觉得这一家三代都是被诅咒的傻瓜。这本书里各种扭曲的人物的疯癫方式是像得了强迫症一样去执行安排、埋下伏笔、推动故事发展。疯狂得如此可悲,也是罕见。书尾的那段乱伦和偷窥场景,更是恶俗到难以接受。天,我居然从头到尾看完了它。
  •     每况愈下
  •     2015.5.5开始读
  •     幽灵之家。不过,多了一丝北欧特有的冷冽,以及《玻璃城堡》的疯狂。
  •     并非史诗,也没有宏大叙事。开头的严肃沉重和结尾的梦幻轻盈就像扎紧口袋的两条绳索,口袋里装满了几代人的成长,却并非残酷青春或仅仅是对性的开掘,而是各种暗黑、背叛、亲人与爱人之间的相互折磨、邪恶的想法。同时,这些又都隐藏在平淡的生活中。换言之,爱与亲情,就是这般龌蹉自私肮脏并充满悲伤。
  •     开头那么猛,后面就难免无力。什么都想讲,什么也讲不透。
  •     作者用(起码与开头相比)不怎么大气的笔法描绘了一个家族崩坏解体的缓慢过程,有几分约翰·欧文的味道,虽少了些老练。
  •     每个人身上都折射着家的影子,离开不算是背叛,坚守也不代表正确,你的命运和我紧紧相连。
  •     后面有点儿难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