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镜》章节试读

出版日期:2014-4-10
ISBN:9787302346011
作者:[以] 盖伊·多伊彻
页数:329页

《话/镜》的笔记-第154页

威廉·冯·洪堡……
下一页用的是“洪保”,校对错误。

《话/镜》的笔记-第35页

不像那些批评他的人,格莱斯顿明白荷马史诗是一面镜子,能借以观察当时的知识、信仰、传统。因此是价值极高的史学资料,是研究古希腊早期生活和思想的知识宝库。它之所以权威,正是因为本来没有打算成为权威,它的故事并不是为了讲给后人听,而是讲给同代人听的。

《话/镜》的笔记-第四章:今事古已有言 - 第四章:今事古已有言

前四章讲的是一个故事,古人(比如荷马)的文字中为什么缺少丰富的色彩呢?同样,现代的原始部落也显示出同样的色彩缺乏。关于人类的眼镜后来才进化出对色彩的识别能力的假说被否定了。最终的结论是,古代的人,和现代原始部落的人是因为没有必要使用更多的颜色,而没有在语言中定义更多的颜色。

《话/镜》的笔记-第156页

他(洪堡)最著名的言论是,“语言间的差异不只是声音和符号上的差异,也是世界观的差异。这正是所有语言研究的原因和最终目标所在。”
与其说是“研究的原因和最终目标”,我倒觉得其实是对他来说更实际的,可以够得到的目标。
洪堡在这个主题上的大量思索,都符合大思想家应当遵守的两条戒律:一要模糊,二别回避自相矛盾。
好槽。反面例子见161页:
不幸的是,正是因为萨丕尔放弃了模糊的哲学口号这个避风港,斗胆闯入具体例证的风口浪尖,才暴露出他的理论基础其实如空中楼阁。

《话/镜》的笔记-世界因语言而不同 - 世界因语言而不同


原图见网易博客-巴别以东:@B-lien http://babeleast.blog.163.com

《话/镜》的笔记-第176页

不同语言的本质区别在于必须传达什么,而不是可以传达什么。
雅各布森

《话/镜》的笔记-第127页

一些研究人员估计,讲英语的大学生拥有的被动词汇量平均有4万,这个数字指的是,知道含义但未必会主动使用的词汇。另一项研究则估计大学教师的平均被动词汇量为7.3万。
资料mark

《话/镜》的笔记-腰封的用途 - 腰封的用途

很多人都讨厌腰封啦,所以呢,这本书的腰封做成硫酸纸,而且图案代表“语言”,和封面上的大脑叠在一起。不喜欢腰封的人,可以拆下来,把勒口部分剪掉,做成书签!
photo by 庄小哥

《话/镜》的笔记-第六章:哭泣的沃尔夫 - 第六章:哭泣的沃尔夫

任何语言都不会限制说该语言的人的思想,抽象思想和现代概念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建立和表达。
语言对使用者的限制在于必须表达出什么类型的信息。比如有阴性阳性的语言使得说这门语言的人必须时时把性别表达出来(这些人也会比较注意观察这一点,否则就没法说话了),有时态的语言使得说这门语言的人必须时时把事件发生的时间表达出来。
英语没有阴性阳性,但是时态比较复杂。而汉语既没有阴性阳性,也没有时态,也没有单复数,是一种结构比较简单的语言。

《话/镜》的笔记-第272页

我们了解到的一些实验中的机敏和巧妙如此鼓舞人心,以至于很容易就会误以为,突破人类大脑这个堡垒的科学之战,已经大获全胜。但事实上,这些实验的机敏推断并非强大,而是孱弱的表现。因为说到底,就是因为我们对大脑如何工作知之甚少,才需要这种机敏。
中肯

《话/镜》的笔记-第60页

1887年,魏斯曼开始了他最臭名昭著、最受嘲笑的研究项目。这个项目被萧伯纳讽刺为“三只瞎老鼠”实验……
魏斯曼用了5年,培育了18代老鼠,没有任何一只生来尾巴会短那怕一点点。而萧伯纳提供了又一个文人藐视科学精神的事例。

《话/镜》的笔记-第202页

在巴厘岛,“不知道北在哪儿”这句俗语的意思是“要疯了”。
与汉语类似

《话/镜》的笔记-第107页

尽管用这种模型来解释生理上的变化很好笑,但它却不失为一种理解文化演进的绝佳方式。
关于拉马克的理论。首先,拉马克的理论确实是一种理解文化演进的绝佳方式,其次,在解释生理上的变化时也未必好笑。

《话/镜》的笔记-第85页

我们认为不需要脱离特定的物体,如桃子,来讨论桃子的味道。他们也认为不需要脱离具体的鱼、鸟、树叶,来讨论鱼、鸟、树叶的颜色。当确实需要脱离具体的水果来讨论味道时,我们就会依赖最模糊的对比,如“甜”和“酸”。他们脱离具体的物体谈论色彩时,也会依赖模糊的对比“白/浅”和“黑/深”。

《话/镜》的笔记-第243页

目前所描述的实验中的一个严重缺陷。以上所有实验都有一个潜在的问题,即它们都要强迫被试发挥想象力。

《话/镜》的笔记-第101页

任何一个有分量的钟摆,如果没有经历从一个极端摆荡到另一个极端的过程,绝不可能在中间停止。
读过的其他学科的发展史,进程上大同小异。

《话/镜》的笔记-第八章:性与句法 - 第八章:性与句法

原来人们是后来给其它物体加上性别的啊。

《话/镜》的笔记-篇章页们 - 篇章页们

《话/镜》的笔记-第240页

从下个月开始修改行文风格,将船只称为中性,而非女性……
2002年

《话/镜》的笔记-第50页

他(盖革)讲述道,现代欧洲语言中表示“蓝色”的词有两个来源:少数源自最初意为“绿色”的词,多数则源自早先意为“黑色”的词。他还补充说,与此相同的蓝黑一体的现象,也能在更遥远的语言,如汉语的“蓝色”词源里观察到。这说明,在所有这些语言的早期历史中,“蓝色”都没有被当成一个独立概念,而是从属于绿色或黑色。
紧接着,盖革继续追溯,认为绿从黄中分出来,黄源自表示红色调的词,而更古老的时代,连黑红都混为一谈,模糊地形容有颜色的东西。
对这种世界范围内的一致性稍有怀疑。另外,人是进化链条的一部分,如果其他灵长类不存在这个现象,人不可能是独有的。
不过,对汉语的颜色词追溯可能会很有意思。

《话/镜》的笔记-第五章:柏拉图和马其顿的牧猪奴 - 第五章:柏拉图和马其顿的牧猪奴

这一张说的是“所有的语言都是复杂的”这个论断。语言都有其复杂性,包括词汇和语法。但是这不代表它们之间的复杂程度没有区别。

《话/镜》的笔记-第176页

不同语言的本质区别在于必须传达什么,而不是可以传达什么”换句话说,语言之间的最大区别不在于每种语言允许人表达什么(因为理论上任何语言都可以表达任何事情),而在于每种语言会迫使人表达什么信息。
而另一方面,其他语言里留有余地的—些信息,英语却会强迫你说清楚。如果我想用英语告诉你我和邻居一次用餐的经历,我是不用告诉你邻居的性别,但是必须告诉你事情发生的时间:必须明确我们是吃过了饭(we dined)已经吃了一会儿(have been dining)正在吃(are dining),还是将要吃(will be dining),等等,而汉语,则并不强迫讲话者每次讲动词时,都明确动作的时间,因为同样的动词形式,可以用来表示过去、现在和未来,同样的这并不意味着,讲汉语的人觉得有必要说明时间时却不会表达,他们只是不必每次描述动作时都这么做。
这个“博厄斯 - 雅格布森原则”是破解一门语言对思想的实际影响的关键。如果说不同的语言会以不同的方式影响人类,那么原因并不在于每种语言允许人们想什么,而在于每种语言往往会强迫人们想什么。当—门语言迫使讲话的人每次开口或竖起耳朵的时候都要注意周围世界的某些层面的信息,那这样的语言习惯最终会形会形成思维习惯,进而影响记忆、感知或者联想。

《话/镜》的笔记-第134页

《话/镜》的笔记-第六章 沃尔夫的叫喊 - 第六章 沃尔夫的叫喊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沃尔夫曾痴迷于一些没有事实依据的幻想这件事教导我们:语言对其使用者思想的任何所谓影响,都定要经过论证,不能只是假定。不能再简单地说“X语言和Y语言表达方式不同,所以讲X语言者的思维方式肯定和讲Y语言者的不同”如果确实有理由怀疑两者思维不同,就必须要通过实验来证明,而且要以独立于语言的手段来证明。而且,这也不够充分,即使思维模式的差异得到证实,还必须以令人信服的方式来证明导致这种差异的确实是语言,而不是文化和环境中的其他因素。
根据当今语言学家和认知科学家主导的观点来看,只有影响到真正的理性思考时,才能认为语言能显著影响响思维。比如,要能证明某种语言会阻碍使用者解决某—逻辑问题,而使用另二种语言的人则能轻松解决。
但“语言会限制逻辑思维能力”从来就没有证据支持,所以这必然意味着(至少人们是这么论证的),目前语言表现出的影响都不够显著,而且从根本上说我们的思维方式是一样的。

《话/镜》的笔记-第24页

问题是,语言对思维的任何影响,都很难通过经验证实或证伪,于是这个主题成为一个理想的舞台,有些人总是喜欢拿自己的臆想招摇过市,而完全不用担心被事实至上的人挑刺。就像蜜罐会吸引苍蝇、难题会吸引哲学家那样,母语对思想的影响,已经引来了各种最有抱负的江湖郎中,最专业的诈骗专家,还有成群结队自以为是的庸才来发表见解。

《话/镜》的笔记-第126页

用空洞口号来反驳事实错误,并不能通往启蒙之路。

《话/镜》的笔记-第104页

但显而易见的是,对于色彩空间如何划分,自然没有定下不可违背的原则。相反,它只是给出了最优模型,即对人眼解剖结构的特征来说最合理的划分方式。
所谓最优模型,是一种普适的最优,每个种族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环境进一步优化。说起来,隔离没有造成不同人种视觉上的进化差异。

《话/镜》的笔记-第253页

在视锥和我们实际的视觉之间,还存在一个异常微妙、高度复杂的计算过程,包括色彩正常化、补偿、稳定化、规则化,甚至随意愿自己创造(如果根据以往的经验,有理由相信某种颜色应当存在,那么大脑就能让我们看到实际上不存在的颜色)。

《话/镜》的笔记-第15页

我们画下清晰的地图,语言被分成两块鲜明的地域:标签之城和概念之地。标签反映文化习惯,概念则反映自然。每一种文化都自在随意地给概念分配标签,背后的概念却遵循自然意志而成。

《话/镜》的笔记-第20页

为什么偏偏是色彩,成了交火点?可能是因为,在人类感知中这个深邃而更似本能的部分,文化更容易伪装成自然。

《话/镜》的笔记-第9页

因为事实证明,语言、文化和思维之间最重要的联系,恰恰存在于人们最难预料到的地方,恰恰是常识认为所有文化,所有语言都应当完全相同的地方。

《话/镜》的笔记-第134页

两个人的共识越多,对人物、时间、地点就越能“点到为止”。这种简略表达用得越频繁,越能把单词融合,形成词尾,以及其他形态学元素。

《话/镜》的笔记-#诗的破格# - #诗的破格#

许多有自尊的评论家采取了另一个方法来回避这个难题,这种方法也确实值得讨论。那就是召唤出文学评论的傻瓜万能术语:“诗的破格”(poetic license)。例如,一位著名的古典文学专家这样说:“传唱史诗的歌者把含糊之词赋予大海,如果仅仅因此就被指责色感缺失,那我倒想对他当面说,这位批评家是诗感缺失。” 37格莱斯顿并不是诗歌盲,他能体会那种自己形容是“绞尽脑汁表达的色泽”的艺术效果。但是他也明白,如果用词偏执只是诗歌技艺的勇敢尝试,那这种绞尽脑汁就应该是特例,而不是常规,不然结果就不只是“破格”而是混淆,而他则证明了荷马色彩描写的含混,恰恰是常规而不是特例。38“对荷马而言,颜色不是事实而是图像:他用来描述颜色的词汇都是假自然之物的比喻性词汇。当时并无形容颜色的固定语汇而是仰赖每个伟大诗人的才华,任由他们常自己的喜好取名。” 106

《话/镜》的笔记-第七章:太阳不从东方升起的地方 - 第七章:太阳不从东方升起的地方

人要么按左右来指路,要么按东西南北来指路。

《话/镜》的笔记-第217页

平克的自然决定论还有一个关键的错误,即忽略了社会不会直接与儿童互动这个事实,环境只是作为教育的一部分潜移默化地产生影响。
作者评平克

《话/镜》的笔记-第133页

有大量成年人要学习新语言的话,经常会导致单词结构的显著简化。

《话/镜》的笔记-第37页

许多有自尊的评论家采取了另一个方法来回避这个难题,这种方法也确实值得讨论。那就是召唤出文学评论的傻瓜万能术语:“诗的破格”。例如,一位著名的古典文学专家这样说:“传唱史诗的歌者把含糊之词赋予大海,如果仅仅因此就被指责色感缺失,那我倒想对他当面说,这位批评家是诗感缺失。”
文学评论的傻瓜万能术语

《话/镜》的笔记-第130页

最近的研究有力的证明了珀金斯的结论,显示出社会规模越大,其语言就越有可能拥有更简单的单词结构。而社会规模越小,就越有可能将很多语义差别标记在单词内部。

《话/镜》的笔记-第171页

这些观点的共同点是,它们都有一个既粗糙又荒谬的前提,即“我的语言的界限,即是我的世界的界限”……
对各式语言即牢笼观点的总结。

《话/镜》的笔记-第252页

长大以后,很少有哪种兴奋感都比得上年少时在清晨思索哲学问题时的感受。在这些“青春痘形而上学”的思索中,往往会产生这样以中国痛心的深邃领悟:一个人永远也不可能知道另一个人实际上看到的色彩是什么样的。
原来大家小时候都想过这个问题的


 话/镜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