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全集 (全16册)

出版社:大连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6
ISBN:9787806121832
作者:张爱玲

书籍目录

大连出版社1996年出版的《张爱玲全集》包含:
1、秧歌
2、赤地之恋
3、流言
4、怨女
5、倾城之恋-张爱玲短篇小说集之一
6、第一炉香-张爱玲短篇小说集之二
7、半生缘
8、张看
9、红楼梦魇
10、海上花开-国语海上花系列传之一
11、海上花落-国语海上花系列传之二
12、惘然集
13、续集
14、余韵
15、对照记
16、爱默森选集(译作)


 张爱玲全集 (全16册)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0条)

  •     看的揪心的一本书,真的庆幸自己不生在那个令人抓狂又无助的年代。不太明白的事,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人,是真的愚昧,还是真的黑心?土地改革那段,将中农生成地主,一个无辜的人被枪毙;刘荃被诬陷入狱,黄娟为其甘做二奶那段;刘荃对生活失去信心,参加抗美援朝那段;有人说,因为这段生活是张爱玲不太熟悉的生活,所以又是真实性,可是我倒觉得写得很真实,给我这样一个不懂那个年代的人,一个清晰的勾勒。
  •     昨天在网上遇见了我的老师,之前我看过了艾米的《红山楂之恋》,觉得很是不错,让我感动,让我流泪,让我对那个时代有了新的认识,所以就想听听老师的看法。结果他就向我推荐了张爱玲的这部《赤地之恋》。这是张爱玲在五十年代初,离开大陆到香港后的两部长篇之一,长期以来被视为是“反共文学”,在国内少有人见。九十年代之后,国人对十七年的历史开始有了清醒客观的评价,张氏的作品今天看来,也就不再那样突兀。本书写得让人痛,爱情之痛,时代之痛……至于更深的体会,只有等我读完了。
  •     像大多数的假期一样,我独自一人坐在昏暗的宿舍里,没有开灯,像一个修炼禅宗的和尚在打坐一样。在我住的地方,这个时节的白昼变得相当短了,左手手腕上手表上的指针才指向下午四点半,但从我身前的窗子向外看到的一切确是更像晚上的情景了,阴沉沉的天穹映着一家家点了灯的民居, 看不到太阳的光芒,也没有星星的闪耀,时间仿佛从这一刻消失了。音响里贝多芬《悲怆》的旋律小心翼翼的溜了出来,有点失真但充满了我小小的阴暗狭窄的房间,分不清到底是悲伤还是甜蜜,世界却更安静了。我乘着张爱玲用笔墨造出的时光机器,去上个世纪中叶的赤色大地做了一下午的短暂旅行。现在旅行结束,我平平安安的回到了位于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尾巴上的,正在经历严重经济危机的萧条世界中。赤地的故事,对于我,对于作者,对于历史,都已然结束了,但我的心却一直堵着,所以随便写点什么,宣泄一下。《赤地之恋》,用张爱玲的话来说,是为了让读者们“嗅到一点真实的生活气息”,虽不是报告文学,但也是写真人实事的小说。但从小说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张爱玲的政治立场是很鲜明的,一边倒的绝对化描写,不说对错,总让我觉得有一点不舒服,看到这些宣传似的描写,仿佛就看到了一些似曾相识的东西,那些从小就充斥在我们的教科书上和传媒上的东西。另一个本也是写革命和残酷的小说,雨果的《九三年》,相比之下,对法国大革命的描绘,保皇派的“毫不留情”和共和派的“决不宽恕”,无奈而又绝望,使人联想到中国的土地上曾经发生过的同样的历史,更加震撼。在小说的结尾,西穆尔丹把自己如亲生儿子般疼爱的年轻人送上了绞刑架,然后结束了自己的生命。雨果的笔向我们展示了,人的命运就是一个悖论,充满了种种矛盾,而这悖论,一旦和暴风骤雨的革命杂糅在一起,革命就像一柄放大镜,把命运在我们面前放大,然后,那么一瞬间,突然崩溃。而《赤地之恋》则很难引起我这种感觉。张爱玲站在一个“文明人”的立场,或者说是以一个普通大众的角度,以一个感性女人的视角,而不是知识分子的理解,去描绘那一段至今仍只对大众展开一小块神秘面纱的历史。张爱玲甚至不算是描绘,而是在控诉那个时代。她是带着怨恨的。如果作为一个普通人,生活在那个时代,我想我的命运很可能也如一只蝼蚁一般,被时代的洪水无情的淹没。但置身其外,从一个后来人的角度去观察,那个时代,在我看来,除了有卑鄙,也还是有伟大的,这两者从来都是并存的。那个时代浸满了无数人的辛酸血泪,也包含了无数人的热血理想。那个时代有斗争中冤魂,萦绕在那些华丽颂歌的旋律中不肯离去;那个时代也有史诗里的英雄,如阿基琉斯和奥德修斯一般强大无比。"在那镀金的天空中,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这是大陆的情形,张爱玲在小说快结尾的部分对韩战战俘们对台湾的向往的描写,就像描写虔诚的基督教徒在憧憬天堂一般。但我也读过李敖对同时代的台湾的描写,从那些文字中,和张爱玲的文字相对照,也看不到一丝天堂的影子。对时代的表现单薄而无力,但对爱情的描绘,张爱玲确实是一位大师。可以是一句嫉妒的话语,一个腼腆的笑容,一个对着水缸梳妆的动作,即使如我这般空洞的人,都能引起共鸣,感受到同样的甜蜜同样的痛苦。读着这些文字,我自己也站在了彼时彼地主人公们的身边,化身为一个看不见的鬼魂静静的观察着这一切喧嚣。当最后刘荃失去了黄娟,我的心也有点绞,到现在心里都一直堵着。这类故事,虽然在很多小报小杂志上不时的都能见到,不过从来没有让我有何触恸,只是心里麻木的想:哦,有这样的故事啊。张爱玲给了这个爱情故事鲜活的生命,她使我心痛了。一部动人的小说,总离不开分别,失去,死亡。在极端的情形下,一切都被放大了,爱情,理想,信仰和生命,这些原本如恒星一般缓缓散发着光芒的事物,却如超新星一般猛的爆发,突然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却获得了一瞬间把黑夜照亮成白昼的炫目光芒。于是有罗密欧和朱丽叶双双殉情于墓室,有瞿秋白高唱着国际歌饮弹。我有点怀疑罗密欧和朱丽叶能否在漫长的时光中一直保持着这种激情的爱,而瞿秋白也是否在现实和理想的彷徨和落差下能一直不冷却热血。但在那一瞬间,这些如此抽象的东西却又是实实在在真正存在着的,而且他们有幸被定格了下来,化成了人世间永恒的美。从小说的世界中出来,我又静默的坐在一个人的小黑屋里了,那些人那些事如从疾驰中汽车的后视镜上观察到的景物一般,在我眼前飞快的远离。孤独又迅速的包围了我,让我产生一种对现实的不真实感。在浅梦中,我的意识有时会突然怀疑此刻自己是否是在梦境中(而且我确实是在梦中),但为什么梦中的一切却又那样真实?张爱玲让我做了一个白日梦,甚至让我开始质疑起现世,为什么会有这一切呢?北岛说:一切都是命运一切都是烟云一切都是没有结局的开始一切都是稍纵即逝的追寻一切欢乐都没有微笑一切苦难都没有泪痕一切语言都是重复一切交往都是初逢一切爱情都在心里一切往事都在梦中一切希望都带着注释一切信仰都带着呻吟一切爆发都有片刻的宁静一切死亡都有冗长的回声但诗终究只是一种幻景,亦或现在的我也只是一个幻象罢了。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以她的冷,写它的热,正好。
  •     读的太早,忘的太多
  •     秧歌和赤地之恋估计大陆很难再引进了,所以这是珍贵的版本。
  •     这个版本的居然有,我一直觉得这是非法出版物……
  •     我是那么爱她笔下的每一个小物件。
  •     那真是一个恶心 残酷的时代
  •     大背景大时代下的一撇一捺。还记得一个特写:土改时的刑罚,是把人的双手捆住,然后用车马在收割过的庄稼桩上疾驰。
  •     沉重。张爱不回国也是能理解的。
  •     张爱玲赋予,或者保守点说,至少唤醒了,改革开放之后出生的一代,即机械时代,消费时代的现代人一种对活着的敏感。于是有了小资---反抗主流话语体系的年轻一代。
  •     在一个荒唐的年代和一个一直荒唐的国度 尊严被丢弃 爱情被践踏 人性被泯灭 你用幸福交换我的生命 我只能用生命试图挽救更多的灵魂 也许我压抑一生 因为心里还有爱
  •     若不汲取昨日,明日我们更加贫瘠
  •     跨度跟野心都大了些,穿针引线式的男主角看着真教人讨厌,还是写到女人的段落最出彩。
  •     赤地之恋读的电子版,台版应该没有删减。
  •     看完秧歌以后,对张爱玲笔下的49年后的中国好奇,于是马上又买了赤地之恋来看。一条主线还是她擅长的男女间平淡又纠结的感情故事,但是背景是土改还有三反,原来印象中轰轰烈烈的新中国改革之路,在这本书里,比旧中国的各种各种怪现象还要腐败残酷,尤其是土改中整治富农的那一段,看的人心惊肉跳。可是故事的结尾是个败笔,生硬刻板,跟样板戏似的,可见张爱玲有多么厌恶土共,多么仰慕美利坚。
  •     这是当初买的版本。
  •     虽然到最后感觉实在绷不住了,但仍旧是很不错的小说
  •     如果她只是个专注“儿女情长”,写写“精致情调”的人,其人必定活不了那般长久,其作品也传不得那般长久!
  •     赤地上唯一版本的赤地之恋 很好的恐怖惊悚片题材,只可惜根本没希望看到它能在红色政权中被搬上银幕,虽然期待能用镜头将文字转换成画面,但是想到去年《白鹿原》的电影,还是悻悻地觉得“拍成电影?算了吧”。 小说虽然是带有虚构性的,但要相信没有什么事情会空穴来风,更何况,我不认为张爱玲这种女子会内心阴暗到如此地步,捏造出如此多令人不忍直视的场景出来。 里面的故事有着它值得我们去思考的地方,只希望能在大陆看到它的再次出版。
  •     写尽世界繁华炎凉
  •     读的当中不免有些纳闷人物繁杂与叙事角度变换的突然,但最后几段反复读了五六遍,读出那意思就更加惊异,除了写到上海的一些情节,其他竟全不像是张氏之笔所书。原以为读过秧歌会有一定的心理准备,结果读完了依旧是震动!
  •     据说是一本反共内容的小说。
  •     全然没有张氏其他小说的精致、慵懒意味,给人的感受是恐怖、压抑
  •     其实我读的是《倾城之恋》。 = = 年歲長一些,看張愛玲又不一樣的感覺啦。其筆下的女子又傲氣又世俗。小說集最後一篇是《傾城之戀》,讀完以後,其實想想在那個年代,這樣的結局真是難得。而張愛玲大概認為這是不可多得吧。胡琴的嘶啞聲,還依然在回想。
  •     原来以为张爱玲只会写海派小资故事,没想到也可以这么深刻,深刻到令我绝望,令我只想逃离
  •     后半部,与其说不好看,不如说不敢看
  •     土改那时这样残忍
  •     实话,没有读过张的小说。最近看过半生缘后,看这本很震撼。看少了,没有想到她也能写出这样的文字。很喜欢。
  •     张爱玲你太狠了。
  •     想起了艳蔷老师的一句名言:你说你笨成这样,让我怎么夸你?! 爱玲没有驾驭长篇的能力,三个部分像是三个独立的中篇,没什么特别大的联系。爱玲也没有编故事的能力,只是把N多材料无机地组合在了一起,再加上一些张氏隽语。 但是对比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这部小说给了我们一个重新想象那段历史的角度。
  •     张爱玲 命题作文 有关中共的描写 后半部分有些莫名其妙
  •     《赤地之恋》真的就是马失前蹄本人啊
  •     版本不好
  •     小说是普通人写的历史,却比那些所谓的史家更真实,因为他们更有良心
  •     十几年前看的时候还以为是盗版书,实在太不像张爱玲了。
  •     另一个世界
  •     我们的爱情,乃至我们的性欲,在那个年代原来都只是政治和党的附庸,4颗星
  •     《谈看书》《谈看书后记》《读书报告四则》未读。《初详红楼梦》看完,从二详开始未看。《作品评论及生平》未看。 几天通读了全集,读的很累。
  •     很好。
  •     不要以为男女情事加进去就可以万事大吉。
  •     我就是温习一下!
  •     不管什么时候都有悲剧
  •     匆匆看完的,以后一定细读,也许是有偏颇之处,但是历史怎么偏偏又那么相似?我怕了
  •     结尾处张爱玲又圆滑的自我和谐了~ 不过这次是符合美国口味。 其他不敢谈,只想知道若给她一个不用因政治顾虑作品的环境,她会把结尾如何修改。
  •     然而我第一次讀張愛玲的書,竟然是這一本……
  •     相当不错。。。爱书之一
  •     很幸运的是陪伴我的青春期的是张爱玲和席绢,而不是其他人。
  •     讀過《秧歌》與《赤地之戀》。五十年代的中國,即使現在從張愛玲筆下看,也絕不感到距離疏遠。《秧歌》裡軍人與饑民的對立甚至槍殺,《赤地之戀》裡人民互相猜忌、誣陷,不也是再熟悉不過嗎?
  •     好书,让我们了解历史
  •     很好,杀人越货是再好不过的形容。。。辛酸的
  •     神作。知识分子的身体也是理智与情感、革命与情欲的战场。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