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传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政治人物 > 王安石传

出版社:中国旅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年7月
ISBN:9787503237812
作者:梁启超
页数:386页

章节摘录

插图:第二章 荆公之时代(上)自有史以来,最不强的朝代要算是宋代了。宋代怎么会这样软弱?最初的起因是宋太祖对人的猜忌。中间还有宋真宗、宋仁宗对国事的懈怠,最后还有朝廷因党争而引起的相互排挤和倾轧。而王安石则正好处在这后两者当中,虽然他奋力抗争。但却最终没能取胜。了解这一点,我们才可以来论说王安石。宋太祖夺得天下,开创了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一种模式。为什么会这样说呢?之前得到天下的,有的是由于割据一方而最终得到,也有揭竿而起夺得,有以征伐杀戮为手段的,也有以篡位或逼迫禅让为手段的。周代以前,成为天子的,当初都治理着某一方,与前代的天子一同治理天下有数百年了。这些人我们就不再说了。至于汉朝和唐朝的兴起,都是趁天下大乱,历经百战剪除群雄而得到的,可以说得到天下是非常艰难,付出是巨大的。再就是曹操和刘裕这些人,他们先是有大功于天下,深得民心。不如他们的还有萧道成和萧衍等人,他们当初也在朝中有着重要的位置,多少年处心积虑地努力着。等羽翼丰满后一举而得到天下。只有宋不是这样,宋太祖当初只不过是一个殿前都尉检点这样的小官,而且自始至终没有什么赫赫的战功。他本人根本没敢有夺得天下的想法。谁知陈桥兵变一起,他还在醉梦中,黄袍已被披在了身上,已从孤儿寡母手里夺得了天下,太阳还没有落山而江山已定。后来他大宴这些有功之臣时说:“你们这些人贪图富贵,把我立为天子,如果我有号令,你们会听命吗?”那种心虚害怕的心情溢于言表。从这些可以看出,前面那些得到天下的,都是靠自己的实力而得来的,只有宋,是靠别人的力量而得到天下。人家能从别人那里夺来给我,当然也就能从我这里夺去给别人,宋太祖一生所惴惴不安的,只有这一件事。而宋代一天天地弱下去,这可以说是根源。依靠将士而被拥立为天子,是从宋开始的;将士们废掉皇帝而立自己的主帅为天子则不是起于宋,而是起于唐。唐代有些藩镇节度使私自立自己的子弟或亲信接替自己而割据一方,可以说是陈桥兵变的先导,只是参与陈桥事变的人行动得太快罢了。废除和拥立天子,都出于将士们之手,没有比这更让人害怕的了。如果都像这样,将士们时常要废除天子而拥立自己的人为皇帝,那大宋也就一天也别想有安生的日子了。宋太祖对此很是害怕,所以在他篡夺了周的皇位之后,就什么事也不做了,一心一意地想办法使自己的兵士弱一些,使自己的将领弱一些。藩镇制度祸害了天下二百年,削去藩镇,并把这种制度废除,谁说不应该呢?而它当时存在,必定有它的原因。如果能节制好它,就可以使它来为国家防守边城。古今中外的帝王们,没有谁把兵强马壮当做国家祸患的。宋朝则不然,他积极施行弱民的政策,增强君主一人的力量。他们不曾想过,整个国家的人都弱了,国君一人用什么办法能自强呢?宋太祖曾说过:“在我的卧榻一旁,怎么容得别人酣睡?”而他不去想在他的房门外,有许多人在虎视眈眈地望着他。宋太祖所留意的,只是自己的卧榻罢了。整个大宋一朝成这么个窝囊样,原因就在于此。汉代和唐代建立的时候,开国者都有统一天下使天下太平的远大志向,而宋代的开国者哪里有呢?五代时的各个藩镇,铲除剿灭他们的功劳,一大半在周世宗身上,宋太祖闲坐在那里就收获了成果。剩下的江南四川以及广东等地,那里的君臣们舞弄文墨,宴游嬉戏,甚至还有荒淫暴虐。人心已经不在,当宋兵到时,望风披靡,他们的灭亡,是自取灭亡,并不是宋能灭亡他们。宋的北面有辽,西面有夏,这是宋朝百年的祸患,而宋太祖对此并没有留意过。是他的智能达不到吗?大概不是这样。他正在积极地想办法使整个国家弱下去,哪里还有心思去想这些呢?自从石敬瑭把燕云十六州拿去送给契丹,成为国史上从未有过的耻辱,到周世宗时,快要把这个耻辱洗雪了。显德六年,三关大捷,契丹被吓破了胆。假使老天爷能让周世宗多活一两年,那么整个燕地的光复就是意料中的事了。陈桥事变发生的原因虽说是北伐,那时的将士们商量时,也是要先立宋太祖当了皇帝再继续出征。假如宋太祖能趁契丹内部慌乱惊恐之机,用周氏历经百战的军队发起攻击,那么就不难成就像刘裕和桓温那样的功绩了。他没有这样做,而后曹翰所献攻取幽州的计策,也因赵普一句话而没有采纳。并不是幽州不应取和不能取,而是怕重蹈像唐代卢龙、魏博他们的复辙。(王船山在《宋论》中就是这样说的,算是说到了点子上)。从此之后,辽变得夜郎自大起来,从而像对待奴隶和牲畜一样来对待宋人。宋太宗北伐,全国动员,结果是死伤过半,宋太宗还中了冷箭,不到两年箭伤溃烂而亡。于是更加把精力放在息兵求和上,只考虑低首贴耳用赋税给辽输送岁币。到真宗时发生了澶渊之役,王钦若提出请天子逃往江南,陈尧叟提出让天子逃到蜀地,如果没有寇莱公,宋朝南迁,还用等到绍兴年间吗?虽然有了寇莱公,也难免最后订立城下之盟。到仁宗的时候。岁币比前面所说的又多了数倍。辽对宋的危害就是这样严重。从唐代以来,西夏所属的这些地方,阻隔于一方,吃穿等物资都依靠中原供给,多年翘首盼望着能归属到中原大国。到河东被攻下,李继捧就来投,接收后,把他的治所设置在彰德。如果乘此机会,把四州的统帅调换一下,选派有能力的臣下镇守在此,鼓励重用他们的官吏兵士,既可以断了契丹的左膀右臂,还可让那些原来的部族以及崇尚武功的边民们,都能发挥其特长,以图博取功名,这样宋的西面也就不会有忧患了。太宗、赵普等人,继承了宋太祖的思路,决不把肥壮的马匹、英勇的士卒、咸水湖和肥沃的土地给那些威武的将帅,致使继迁又反叛回去,而后又纵使李继捧回到原来的地盘,白白增长敌寇的气焰而向人示弱,使得李继捧依附了契丹。继迁用缓兵之计而假意受降。到元吴壮大后,国力也雄厚起来,于是在长安一带杀戮,不仅威胁着使宋不得不屈服于辽,还敢按着辽的惯例向宋索要岁币,而宋对他们都没有办法。以大侍小,这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所没有听说过的。夏对宋的祸患就是如此。在宋朝刚建国的时候,辽的国力已经开始走下坡路,而夏还没有强大起来,假如宋的兵力稍稍能够振作,对他们能施以打击,也不是很难的事。反而养痈数十年而最后自己衰落下去,则是因为宋太祖特有的心思,把力量都用在了使兵力削弱、使将领无能、使民力枯竭,到他的子孙们,都把这当成传统,士兵和百姓也都习惯了这样,都怯懦无勇,成了宋朝整整一代的风气。自真宗和仁宗以来,把忍受耻辱当做应当的事,这已经很久了。而宋神宗和王安石。就承接着如此破败不堪的现状,肩上扛着无比沉重的国仇国耻,所以要迅速地改变这些。我所说宋太祖的政策在于使兵弱、使将弱、使民弱的原因是什么呢?招募兵士的不良之法,虽说是从唐开始的,但实际上是在宋时确立的。按宋制,要把天下所有的兵马,都集中在京师,征集兵士的办法是募集,大体上是把国中那些犷悍没有职业的人集中起来。每到年成不好的时候,就招募一些饥民来增加兵员。史家赞颂这种政策,说有役使强悍的人,消除争乱的用意。细想起来,这实际上是除天子之外,全国找不到一个强有力的人,所说的使民弱就是指此。那些边防要塞,需要士兵把守时,都是从京师派遣。各镇的士兵,也都轮换着戍守。将帅等武将,都被安置在朝堂上,兵没有长久的将帅,将帅也没有固定的兵。史家赞美这种做法说,上下互相连接,内外相互牵制,等级之间的挤轧,虽有凶狠横暴的人,在这中间也不会有所作为。总而言之,目的就是使将与兵不熟悉,以防止类似晚唐五代藩镇自己有军队而造成的祸患,所说的削弱将领就是指此。使民弱,使将弱,这是宋太祖的本意,而使兵弱,并不是宋太祖的本意。然而用这种方法来施行,他们的兵也不可能不弱。招募来数十万犷悍无赖之人,把他们聚集到负责天子起居的内臣那里,终日荒淫游乐,长年也不拿刀枪,日子一久肯定会生懒惰之心而一点用处都没有,事实道理是很容易看出来的。况且宋代的制度,还沿袭了后梁盗贼的陋习,将军士们都集中起来,使他们不去扰民,致使乡间那些好人们,都把耍弄兵刃当做耻辱。天子都拿他们当成没有出息的,又让他们去实现志向,为国而去拼命,怎么能够呢?所说的削弱士兵就是指此。既然将全国所谓有勇力的人都汇集到军队中,那么军队如此之弱而不足以依靠也就很自然了,那些将领的怯懦,又加重了这一点。这样把他们驱赶到疆场上,五尺高的孩子也知道他们是不中用的,而烽火一起,希望平民们能拿起刀枪来保卫社稷,那是不可能的事。积弱到了这种地步,而又被夹在两个勇悍的国家之间,就不能不卑颜屈膝求人容许我为天子,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试问稍有血气的男儿,能不能坐视这样的事而心安理得呢?

前言

自从我知道研究学问,就衷心信奉王安石,许多年前就想为他作传,因为有其他的事牵累,没有能完成。最近一段时间研究历史到宋代,想要考证熙丰新法的真相,追究它的原因和结果,鉴别它的利害得失,把它作为预测未来的参照材料。而查看原有的史书,内容遗漏杂乱,看不出它们的章法和准则,再加上门户之见,过分的指责,虚构的事实,处处矛盾。于是发愤拿来《临川文集》反复研究探索,再加上数十种宋人的文集笔记,来和宋史诸传相印证;几百年来哲人和博学之士的言论足以使人相信的,都阅读一番,也有十几家。查考不同材料的内容,衡量是非之后,才感叹我原来自认为了解王安石、尊崇王安石。就和取一些地上的雨水就认为知道了大海,看到窗口的光亮就认为看到整个天空没有什么区别了。而流俗之人诋毁王安石、污蔑王安石,也和小鸟嘲笑大鹏、蚂蚁摇动大树没有什么两样。于是自不量力,奋笔写成这本书,并不是为过去的历史翻一场公案。只要让人们知道伟人的模范行为,也许在几百代之后还会有人再提起他们,那我这番努力就不算白费。新会梁启超。

媒体关注与评论

其德量汪然若千顷之波;其气节跃然若万仞之壁;其学术集九流之粹,其文章起八代之衰。    ——梁启超  不知几百年,方有如此人物!    ——苏东坡  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    ——朱熹  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    ——梁实秋

内容概要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近代思想家,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一生著述宏富,涵盖政治、经济、哲学、法学、历史、新闻、文化艺术、文学音韵、语言、小学、宗教等领域,其著作编《饮冰室合集》。代表作有《王安石传》《清代学术概论》《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历史研究法》等。

书籍目录

译文 自序 例言 第一章 叙论 第二章 荆公之时代(上) 第三章 荆公之时代(下) 第四章 荆公之略传 第五章 执政前之荆公(上) 第六章 执政前之荆公(中) 第七章 执政前之荆公(下) 第八章 荆公与神宗 第九章 荆公之政术(一)总论 第十章 荆公之政术(二)民政及财政 第十一章 荆公之政术(三)军政 第十二章 荆公之政术(四)教育及选择 第十三章 荆公之武功 第十四章 罢政后之荆公 第十五章 新政之成绩 第十六章 新政之阻挠及破坏(上) 第十七章 新政之阻挠及破坏(下) 第十八章 荆公之用人及交友 第十九章 荆公之家庭 第二十章 荆公之学术 第二十一章 荆公之文学(上) 第二十二章 荆公之文学(下)诗词原文 自序 例言 第一章 叙论 第二章 荆公之时代(上) 第三章 荆公之时代(下) 第四章 荆公之略传 第五章 执政前之荆公(上) 第六章 执政前之荆公(中) 第七章 执政前之荆公(下) 第八章 荆公与神宗 第九章 荆公之政术(一)总论 第十章 荆公之政术(二)民政及财政 第十一章 荆公之政术(三)军政 第十二章 荆公之政术(四)教育及选举 第十三章 荆公之武功 第十四章 罢政后之荆公 第十五章 新政之成绩 第十六章 新政之阻挠及破坏(上) 第十七章 新政之阻挠及破坏(下) 第十八章 荆公之用人及交友 第十九章 荆公之家庭 第二十章 荆公之学术 第二十一章 荆公之文学(上) 第二十二章 荆公之文学(下)诗词

编辑推荐

《王安石传》由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为官从政必读传记经典,为人处世必修方圆之道。一代国学大师体大思精之作,首部白话译本通透晓畅之文,大师眼中夏商周三代以下唯一的完人,集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于一身之全才。

作者简介

本书是梁启超倾力著述的现代传记经典,共分二十二章,围绕王安石变法这一著名的历史事件,系统论述了王安石的时代政局、思想成长轨迹、执政前后活动、新法内容及成败、学术与文学、家庭与交友等几个方面。其论述重心在变法,作者以敏锐的学者眼光、严谨的史家笔法,引证史料著作不下百部,并以近代欧美政治为参照,分别从民政和财政、教育及选举、军政、以及武功几个方面,透彻分析了王安石新法的成败得失;并作“考异”十九条,力图还历史烟尘中的王安石以真实面孔。本书视角独特、思想新锐、资料宏赡、论述严谨,一卷在手尽览北宋政坛、文坛的万千气象。

图书封面


 王安石传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在梁启超的笔下,王安石是一个超人,见识、才能、毅力以及荣辱观都胜过当代,甚至直至清末的人好几个层次。是一个在公元11世纪的宋代,便试图用近代经济学的一些方法治理国家的人。读完之后首先留下的印象,自然而然是为王安石叫屈,感慨英才总不被时代理解,感慨世上都是傻逼,感慨宋神宗与王安石联手,基本方针15年不变,依旧是一换皇帝便全部推倒重来。不禁想倘若王安石真能在900多年前取得成就,这世间的历史岂不是要改写么?但沉下来几天后感觉不大对味道,怎么觉得梁启超像是在写穿越小说一样?这王安石真似从他那个时代坐时光机回大宋似的,对比宋代士大夫,即便是苏轼、欧阳修这样的人物。王安石也不仅在见识才华上过人不知道多少等,而且在气度风尚上真可谓荣辱不惊,简直是世间完人。而也正因为如此,我反倒感觉有点不真实了。一个人真是能超越时代与历史的么?王安石似乎就真如此了,而且在梁启超笔下,几乎是古今中外没有第二号的了。读一些西方名人的传记,例如牛顿、康德、马基雅维利、洛克、尼采等等,他们固然也是成为时代的开创者,或者是极端的非主流,但总能找到他们思想的根源,总能找到在漫长历史中思想传承与逐渐演变的痕迹,唯独一个王安石,好似无师自通,突然间自创一门上乘武功似的。太不真实了。试想下失败了的戊戌变法,梁启超或许是往王安石身上倾注了太多私人的感悟,无意间将王安石放着过大了。不过梁启超虽有夸大渲染的嫌疑,却还是老老实实地运用着历史记载为根据,至少我是没证据说梁启超造假的。老实说,中国古代沉闷的几千年轮回的确乏善可陈,所谓的耀眼光芒无非也就是些文治武功之类的,在思想上,则一直贫瘠的要命,即便是诸子百家的战国年代,其思想水平与同时代的希腊相比,也不过尔尔。抓到了王安石这样一个人物,就如在一个不懂哲学的国度发现一个人居然颇具现代意识,怪不得梁启超要高兴的疯呢。又或者是古人远比我们想象的聪明,民间思想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活跃,只是史官傻逼,只知道记载些帝王将相,于是搞着王安石真像是从石头里迸出来的一样?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梁启超写的不大好看。
  •     书很厚重,大家之作
  •     王是我非常敬佩的历史人卫,其文笔,其骨气.后人的争议,让我很想了解那段历史.
  •     王安石、张居正,两位具有前瞻的历史人物,在宋明转折的时代里看破并着力推行,都是官僚政治里孤单的身影。劲吾力而不能致者可以无悔矣!
  •     作为百年不遇的杰出人士,却生前被世人责难,死后数代都不能洗刷骂名,在西方有英国之克伦威尔,在中国则有宋代王安石。千百年来,王安石被骂做集一切乱臣贼子之大成的元凶。其实,他才真是数千年中华文明史上少见的完人。其德量汪然若千顷之陂,其气节岳然若万仞之壁,其学术集九流之粹,其文章起八代之衰
  •     很好的书,挺王安石,
    书很不错,性价比高,知识性强,值得看看
  •     原文很棒,译文也不错,值得一读
  •     冲着梁启超买的,还没顾上看。但是从以往看梁启超所著的《李鸿章》的经验来看,写得肯定不错,无论是观点还是文采,都没得说。不过,王安石传字太小了。
  •     名人写名人,我觉得应该是不错的,和司马光比较起来 我更喜欢王安石。
  •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诗词部分写得不错,这样一个政汉奇才,居然还写得一手好诗.
  •     梁启超先生的大名如雷贯耳,在上学时就读过先生的《少年中国说》,激励大众人生,鼓舞民族士气,这次看到网络上有先生著的《王安石传》,毫不犹豫就购买了一本,先行拜读在说话。
  •     梁启超大师的作品一定是精品。梁启超是第一个积极评价王安石的人,也是公正评价他的人。
  •     王安石是我的偶像,一直迷惑他提出的改革很有建设性为毛这么多人反对最终失败呢
  •     算下来不到7元买了一本大师写的纸质厚实包装精美的书!!!这么好的书咋还卖不出去呢,悲哀啊!!!不知道是没人读这样作品的悲哀还是作为经销商DANGDANG的悲哀
  •     写活了王安石的一生
  •     喜欢看人物传记。喜欢王安石的作品,想了解伟大诗人是怎样“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感觉诗人“人间投老事纷纷,才薄何能强致君。一马黄尘南陌路,眼中唯见北山云。”孤芳于世的哀凉
  •     真学问。
  •     自北宋以来,对王安石褒之者少、毁之者多,无论是在官方的正史,还是在民间的小说、戏曲中,王安石就被不断地全方位演绎,以至于最终被塑造成一个与戏剧舞台上类似曹操的白脸奸臣。一直到了现代,棺木中的王安石才算稍得以出头翻身,梁启超一本《王安石传》,通篇为之翻案,尽扫几百年来对王安石的指责,其缺点也开始闪光——这是国人通病,历史人物要么被誉为“高大全”,要么被指责得尸臭不绝、阴魂不散。其实对一个已经闭眼入土的人来说,你搽粉也好,毁容也罢,都没多大干系,史实不会因为后人怎么胡说而改变。文人笔下的先人无非是他自己心中的形象,后世政权树立的死人形象更是把古人加工成了服务员,为现实政治服务而已。评价一个人大概无非三条:道德人品、能耐学识、政治建树。至于性格习惯、处事方式等,只不过是末节。王安石在上述三方面都是另类,另类得出类拔萃!
  •     喜欢梁启超的文字
  •     我在当当买了苏东坡传,对王安石也感兴趣了。要是没有白话翻译,还真是不一定看得懂。我还是高中语文老师呢,可是本书实在是非常专业,幸好有白话,至少看着不那么费劲了。值得一买,而且很超值。
  •     书的封面、用纸都很好,再加上梁任公的妙笔,很值得阅读和收藏!
  •     书的内容很吸引人,一点也不枯燥。作者引经据典,还有白话译文,非常易懂。本书虽是王安石的传记,但除此以外,还可了解到宋朝的整体概况。既可以读历史,又可以读诗词。同时,折扣也打得很低,真是太值了!
  •     当初在学校图书馆看到近代国学大师梁卓如写的的《王安石传》的纯古文版(没有任何注释、译文),就借了出来看了看,无奈古文水平有限看不太懂。昨天有空闲时间就在当当网上看看了,看了多种版本的简要介绍与读者评论,最后选了这个版本,今天早上收到书之后,初略看了一下,无论是译文还是纸质都比较好,相信读了此书我们对几千年来最伟大的一位改革家有更好,更全面,更客观地认识!
  •     被误解的荆公?也许吧
    但记得列宁说过王安石是最伟大的改革家
  •     我非书蠹,然书已生蠹。书诚非借不能读也。
  •     拿到书,先看原文,梁公的文字很深刻,但感觉并不生涩,可能是自己是文科生出身吧!很有读下去的欲望!
  •     梁启超大师写的,不错。王安石是伟大的人,不管历代政府推崇他还是贬低他,我永远崇拜你,荆公!你被《宋史》害得“万古如长夜”,万古奇冤永难昭雪,毕竟《宋史》是正史,舆论它控制着,后代学者或政治家无论对他抱怎样的态度,也必须参考《宋史》,哀哉,荆公!
  •     经典实惠,超值
  •     书是梁启超著的,真的挺不错的
  •     名家大作,值得一读。翻译的也不错。
  •     前半部是白话,后半部是原文,对照看,很好。
  •     他第一个向西方学习,革故鼎新,撰写了数十万言的人物传记和传记理论,从而使古老僵化的中国传记文学,在20世纪初期呈示出现代化的转机.
  •     能让人了解那个时代,王安石其实也不容易
  •     看了此书,最王安石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也为他的遭遇痛哭。
  •     这么厚的一本书10块钱很不错了
  •     我们知晓王安石,多为文学层面,本书展示了全方位的王安石,尤其是在政治上,重新对人物有了理解
  •     喜欢历史,学文史的。
  •     没的说,经典传记,好书。
  •     值得一看,虽然有点阅读难理解,毕竟是100年前人写的,但是还是好看
  •     被列宁称为十一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改革家,王安石的确是500年才出一个的伟大人物,他的伟大不仅仅是在于文学、书画艺术,而在于他“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的气魄和胆识,他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家。可以与秦代商鞅、汉代桑弘羊、后周时王莽、清末康有为、梁启超并成为中国的近现代以前的革命家。“天灾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挣脱桎梏,冲破藩篱,是任何一个革新者必须铭记于心的。
  •     更适合有一些文言功底的人群阅读
  •     译文原文都有,很不错,不到十元。读了一点,果然还是需要译文啊
  •     其实是图便宜买的书,但还是物有所值,书中有文言和白话两版。看着学习长知识了。
  •     书是好书!有一个角破了!
  •     对王安石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中国需要更多客观公正的史学家!
  •     文白对照。。
  •     内容是我想要的 。。。喜欢
  •     超值的人物传记,主要给孩子看,名人写的传记更应该看
  •     随手翻了之后,感觉好。喜欢政治或历史的人应当读一读!
  •     改革家在中国一直就是悲剧性的,不幸生前身首异处者如商君,死后搓骨扬灰者如张居正,幸运者如王安石可以名列公卿,但是身前身后也是屡遭非议..
  •     很想了解王安石是个什么的人,选择了梁启超的这本,内容应该不错,刚收到书内容还没来得及看,应该不会错,我期待!
  •     王安石是我的楷模,世人都读苏轼,我觉得王安石才值得一读!
  •     这套书在博物馆销的还好,很多人会时不时的翻看下,评价还是适中的!
  •     上个世纪最好的四本传记里,我最喜欢这一本,内容涉及面广,对那个时代研究有很好的借鉴
  •     以纵横交错的谋篇布局的方法,把传主的生平思想活动和相应的时代背景组织成几大块面予以全面系统的评述,令人耳目一新
  •     改革的人总是充满争议,但是伟大的人物是不会被历史泯灭的。
  •     本书系统论述了王安石的时代政局、思想成长轨迹、执政前后活动、新法内容及成败、学术与文学、家庭与交友等几个方面,作者以敏锐的学者眼光、严谨的史家笔法,引证史料著作不下百部,并以近代欧美政治为参照,透彻分析了王安石新法的成败得失;并作“考异”十九条,力图还历史烟尘中的王安石以真实面孔。本书角独特、思想新锐、资料宏赡、论述严谨,一卷在手尽览北宋政坛、文坛的万千气象,读之令人耳目一新,引人深思,启人心智。
  •     很难得能这么系统的看到梁启超等人的思想,同时对王安石有了更深的了解,古人的学问比现代做的精致
  •     改革家在中国一直就是悲剧性的,不幸生前身首异处者如商君,死后搓骨扬灰者如张居正,幸运者如王安石可以名列公卿,但是身前身后也是屡遭非议,谤声不断。为何改革总是悲壮出场,悲剧收场?苏轼有言:法相因而事有成,事有渐而民不惊。可惜的是,什么是民不惊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个悖论。正因为在这个问题上的分歧,使得改革者本着一腔的热血和任事的勇敢而走上了尝试的不归路,而反对者则紧紧的抓住“民不惊”这点大做文章。一般说来,改革的受益者的呼声总是要小于改革受害者的呼声,即使是改革受害者的人数很少,范围很小,影响所及有限,但是经过很少人的加工,则是满城风雨,老少咸知了。人言可畏,改革者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就是舆论。不幸的是,改革的问题总是会被无限的夸大,而功绩往往隐而不提。一部宋史,荆公的功绩被抹煞了。平心论之,荆公的青苗,市易,保甲诸法是存在很大的问题,但是功绩也是显著的,著史者现问题而隐功绩,是何故也?此非春秋笔法,著史至此,可知一般了。改革之艰,首在言论。言论之及,后世不免。偶尔改革成之,改革者自然是上了神坛,比如商君,不然,则是下了地狱。改革的成功自然是因为改革之功,失败则未必是改革之故但却不免加诸改革头上。以此来看,成功者承受后世景仰乃实至名归,失败者却往往承受不属于自己的责任,其心之痛楚,可见一斑。几千年的历史如在眼前,可知为何拒改革而守现状了。改革者之所以雷厉风行,急于求成,也与上述有关。中国之改革,乃是所逼迫之改革,非实现理想之改革,此等改革,非到迫不得已,断难实施。既然实施,则要效果立现,否则难以堵住幽幽众口,诸君看看荆公之改革可知也,诸君可想想如若没有中~国农~村~改~革的成功,中~国的改~革将会如何。深晓历史之邓~公选农村,实是为了舆论耳。现今改革之受阻,乃是因为没有成绩耳,左~派的兴起,也是此等原因。
  •     浅显易懂,可以对这位历史人物有个全面的了解。
  •     网上的其它版本,都是文言文,终于找到一个白话版的,译的还不错!
  •     在中国国力最弱的年代却是文化实力最强的年代,靠着王安石的变法图强,却也糟反对者的阻碍,以史为镜,方可知兴替。
  •     挺好的书,不贵,就当课外书读一读吧
  •     这本书虽然没有《李鸿章传》的名气大,但也是任公的力作啊,读了绝对不后悔。
  •     一代袅雄,是非曲直
  •     还没有来得及看完,内容不是故事型的。是学术更偏重一些。不错。
  •     很厚的一本书,超值
  •     大师之做,我们后人只有敬意了。
  •     绝对值得看的改革派政治家的传记。
  •     都说书非借不能读也,今爷也卖了一本!当当的就过来了!
  •     梁启超写的自然不同凡响,看原文有点累,翻译的还不错。
  •     有梁启超的原文,酣畅淋漓;有白话今译,通俗易懂。
  •     历史人物,贵在自知
  •     字小了点,内容很好,是白话文
  •     内容有点深奥,还附带原文,质量不错
  •     前面白话文翻译的真心~~~~太烂!!!!!!
  •     这种伟人,所有的人都应该了解
  •     荆公之伟岸,百年不出一人;饮冰室主人之热忱,可见一斑
  •     王安石在历史上一直是个有争议的人物,既是当朝宰相,又是著名的文学家,文章,诗写的都非常好,买这本书就是想对王安石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再者这是名家做传,应该比较权威,值得一看。
  •     书里倾注了任公的理想,水平不在20世纪四大传记之下。
  •     书中内容很多而且丰富,大部分是白话文的容易读懂!
  •     名人写的名人传记,值得一阅。
  •     本准备买原版的,却选成译本,只能重买,也可以看看新的见解。
  •     作为中国最著名的改革者之一,王安石的人生历程值得我们细细品味。而在当今纷繁的XXX讲XXX之风中,精心看看大师的观点。
  •     大师作品,内容很不错,图文相间,容易理解
  •     当代中国更需要像王安石这样的人!
  •     中国有句老话,叫作“盖棺论定”,但事实上历史中好多人都不易作定论,有时政府定论了,老百姓却不认账;有时老百姓给树起形象来了,专家们又不干了。王安石便是至今未定论的历史名人之一。
  •     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谁也说不清,我们只能透过历史的烟尘,看到他的一点影子,谁也不能试图还原事实的真相,我们只要记住,有这么一个人,有这么多优秀的诗篇就够了.
  •     原以为是一本挺薄的书,为十一长假买的,本来打断十一读完,看来是读不完了
  •     梁启超写的传记,没的说,就是好。以前看了他写的《李鸿章传》,今天又有了这本王安石传,真是很幸福的一件事。而且王安石也是我喜欢的古代的文学家。
  •     厚厚的、大大的一本书,质量也很好。限时抢才8元多,窃喜!
  •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男,宋代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汉族,字介甫,晚号半山,谥号“文”,世称王文公,自号临川先生,晚年封荆国公,世称临川先生又称王荆公,江西临川(今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王安石变法对北宋后期社会经济产生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王安石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推动改革,力图革除北宋存在的积弊,推行一系列措施富国强兵,是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在文学上具有突出成就,是唐宋时期八大家之一,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苏轼,苏洵,苏辙父子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曾经拜过欧阳修为师)。是唐宋时期八大诗人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 (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曾经拜过欧阳修为师,北宋王安石于宋神宗熙宁年间进行的改革。治平四年(1067年)正月,宋神宗赵顼即位。神宗立志革新,熙宁元年(1068年)四月,召王安石入京,变法立制,富国强兵,改变积贫积弱的现状。 王安石建立一个指导变法的新机构--制置三司条例司,条例司撤销后,由司农寺主持变法的大部分事务。曾布、吕惠卿等人参与草拟新法。这些新法按照内容和作用大致可以分为理财措施、军事措施、教育措施
  •     文言文与白话,很给力
  •     这是一个争议、个性与矛盾并存的人,有些许悲剧性
  •     王安石很多人不是特别的了解他,总以为他只是列宁所说的是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其实他是一个智者,更是一位诗人,苏轼当读到他的词后,夸他是老狐狸精也,他真的值得一看
  •     一代名相~
  •     大家的东西就是经典
  •     梁启超是大学问之人,翻译也不错,就是那种按字面翻译写的。内容需要自己去细读,去体会。
  •     “……从文学的角度来看,该传根本就没有把人物形象塑造起来。但从史学角度看,粱氏把王安石之所以能在历史上占据重要位置的各方面成就作了系统的叙论,写出了其人的历史个性,所以应该说历史化的形象得到了树立。”
  •     从历史中了解王安石,这本传记很详细
  •     活动时买的,真的比较划算。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