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寻胡适历程》章节试读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政治人物 > 重寻胡适历程章节试读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09
ISBN:9787563345229
作者:余英时
页数:274页

《重寻胡适历程》的笔记-第176页

胡适在1915年7月22日的一则札记中感慨道:

我所遇欧洲学生,无论其为德人、法人、俄人、巴尔干诸国人,皆深知其国之历史政治,通晓其国之文学。其为学生而懵然于其祖国之文明历史政治者,独有二国之学生耳,中国美国是已。……吾国之学子有几人能道李、杜之诗,左、迁之史,韩、柳、欧、苏之文乎?可耻也。
日记中“进德”一项:
表里一致——不自欺。
言行一致——不欺人。
对己与接物一致——恕。
今昔一致——恒。

《重寻胡适历程》的笔记-第215页

朱熹基本上是主张知先于行的,但是他不得不承认:“若曰必俟知至而后可行,则夫事亲、从兄、承上、接下,乃人生之所不能一日废者,岂可谓吾知未至,而暂辍以俟其至而后行哉?”

《重寻胡适历程》的笔记-第267页 - 文艺复兴乎?启蒙运动乎?

这样一来,所谓新文化运动还剩下什么呢?那将只剩下一个纯文字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唯有意识形态冲突的种种胡言乱语,而思想和知识却不可想象的贫乏。

《重寻胡适历程》的笔记-第216页

怀疑的态度是值得提倡的,但在证据不充分时肯展缓判断的气度是更值得提倡的。

《重寻胡适历程》的笔记-第238页

第二,胡适早年对于社会主义的理想也曾憧憬过,他在1926年曾说“十九世纪中叶以后的新宗教信条是社会主义。”但是1941年他在美国密歇根大学讲演“意识形态的冲突”,已对于这一点做了重大的修正。他认定极权与民主的冲突可以归结为两点:(一)急进的革命与渐进的改革;(二)控制划一的原则与个体发展的原则。暴力革命要推翻一切现存的社会制度,并阻止它恢复再生,其结果必流于极权,控制划一在经济上必然走上全面计划的道路,扼杀个人的自由发展。其结果是“阻碍人格与创造力,使偏私、压迫与奴役成为不可避免”。这是胡适在思想上的一个重要的变化,即彻悟到计划经济对于民主自由的危害性。他早年的朋友中,如丁文江、如翁文灏等人,多少都有倾向于计划经济的想法。但他自1937年到美国之后,读到了不少西方关于苏联情况的新数据,因此在几年之内,改变了对于社会主义的看法。他这篇文字虽然粗略,但已与稍候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和波普尔的《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两部名著在运思上同其方向。他在1947年敢于断定社会主义革命是“逆流”,根据即在于此。
如果我没记错,胡适看《I Chose Freedom》应该是在46年左右,那么在41年的时候说的这些话,可见胡适在对于社会的认识上还是深刻并超前的。

《重寻胡适历程》的笔记-第213页

1936年罗尔纲写了一篇《清代士大夫好利风气的由来》,胡适看了非常生气,指责他道:
这种文章是做不得的。这个题目根本就不能成立。……我们作新式史学的人,切不可这样做概括论断。西汉务利,有何根据?东汉务名,有何根据?前人但见东汉有党锢清议等风气,就妄下断语以为东汉重气节。然卖官鬻爵之制,东汉何尝没有?“铜臭”之故事,岂就忘之?
罗尔纲的题目不能成立,因为除非我们能先证明清代的士大夫比其他各代的都更好“好利”,也比其他各代都不更“好名”。我们又必须进一步证明清代所有或至少多数的“士大夫”都“好利”,而不“好名”。最后我们还得建立“好利”,而不“好名”的严格标准。如果士大夫“好名”、“好利”的现象无代无之,又不能加以量化,那么这个题目当然是没有意义的了。中国社会更是复杂万分的整体,我们又用什么标准来为它定性呢?

《重寻胡适历程》的笔记-第176页

引曾子“士不可以不弘毅”之语后,说道:
任重道远,不可不早为之计;第一,须有健全之身体;第二,须有不挠不屈之精神;第三,须有博大高深之学问。日月逝矣,三者一无所成,何以对日月?何以对吾身?
他在“进德”一项说:
表里一致——不自欺
言行一致——不欺人
对己与接物一致——恕
今昔一致——恒

《重寻胡适历程》的笔记-后记 - 后记

《重寻胡适历程》的笔记-第256页

“蒋公写了60年日记呀,60年呀,60年、60年、60年。。。。。不是凡人呐,不是凡人。”——这是陈鸿森给我的唯一印象,也是永难忘怀的印象。
名人日记关乎历史,也关乎他们自己的种种八卦。余英时正襟危坐地八,江永振八得就更狗血一点了。

《重寻胡适历程》的笔记-第88页

北大开“教授会”,到了教授约百人。我作了二个半钟头的主席,回家来心里颇为悲观:这样的校长真不值得做!大家谈的想的,都是吃饭!向达先生说的更是使我生气。他说:我们今天愁的是明天的生活,那有功夫去想十年二十年的计?十年二十年后,我们这些人都死完了。
这情形,和今天似乎颇为有些相似。想当年物价飞涨的情形,和今天的通胀,又如何不是一回事呢。抗战的时候,生活未尝不辛苦,但为什么也过了呢?是大家有希望,打败日本就有了,还是?现在的生活,却让胡适都悲观,是对国民党的无望而产生的绝望么?
不过十年二十年后,他们这些人确实都死完了……经历了反右,饥荒,文革的人,还能够活下去么。。。
今天的学生无学,教师无术,又是为什么呢?

《重寻胡适历程》的笔记-第93页

傅斯年在给胡适的信件里面说:
自由主义者各自决定其办法与命运。不过,加入先生问我的意见,我可以说:
一、我们与中共必成势不两立之势,自玄学至人生观,自理想至现实,无一同者。他们得势,中国必亡于苏联。
不知道这亡于苏联从何谈起二、使中共不得势,只有今政府不倒而改进
三、但,我们自己要有办法,一入政府即全无办法。与其如政府,不如组党,与其组党不如办报。
四、政府今日尚无真正开明、改变作风之象征,一切恐为美国压力,装饰一下子。(下略)
五、我们是要奋斗的,惟其如此,应永久在野,盖一入政府,无法奋斗也。(下略)
六、保持抵抗中共的力量,保持批评政府的地位,最多只是办报,但办报亦须三思,有实力而后可。(下略)
我想先生看法也是如此,这些话是多余的。
</原文开始>
<原文开始>这是自由主义者所面对的两难之境,一方面要抵抗中共,使“政府不倒而改进”,另一方面又对国民党政府极其不满,必须保持在野的独立地位,不断地批评政府。
傅斯年也算是一个自由主义者。在那个年头,能够认清现实情况的人不多,能够保持自身之独立,对于国家,社会有深刻见解之人,抱有希望之心革新之人不多,可惜时代弄人。这才是真正爱国的人,保持清醒和平静,保持一种独立的态度,入仕与否,都有自己的行为依据。
其实早年胡适也是受到苏联影响,觉得有所希望的。不过46年4月24日的日记说:读 Kravchenko's I Chose Freedom, 很受震动!此君原是苏俄驻美采办委员会的金类专家,1944年他偷跑了,来到纽约避祸,向报界谈话,请求舆论的保护。
此书是他的自传,描写苏俄的内部惨酷情形,甚有力量。
关于苏联的事情,初始者未必有深刻之洞见,如奥威尔也是陷入西班牙内战后才深刻领悟到那种残酷。即便如罗曼罗兰者,也未必能认识到在那种意识后面隐藏着的残酷,即便他能够感觉到虚伪充斥其中。必须有一种意识在内心深处,才能够认识到其根源所在,一如纪德者,访苏归来便明白那是怎么一回事。

《重寻胡适历程》的笔记-第46页

“……不过看到少数藏在群众中做那种不露面的流氓(实在无以名之),用极其卑鄙的手段威吓别人,而有些同学也就被吓唬住了,不敢举手。……”
“胡先生,你的几十年来的特立独行的精神,我很愿意尽力取得”
这是一个奉胡适为楷模的学生。也和胡适一样,他爱国而不陷于激情,愤慨而仍能大致保持清醒和平静。这封信更是稀有的史料,不但具体地指出了北大少数学生代表如何不尊重多数同学的意见,如何横蛮地把持着所谓的“学生会”,而且还揭发了那次全体大会举手投票时台下学生的活动实况——这是胡适在台上绝对察觉不到的。原来那天举手的人数仅有一百人上下,是因为少数“藏在群众中……的流氓”用种种“极卑鄙的手段”把本来想举手的学生们威胁住了。这封信完全证实了上引萧公权先生的观察:“用有组织的少数去控制无组织的多数,只需要区区几个“活动分子”便行了。”
流氓向来是卑鄙的,躲在人群之中暗中威吓别人。那些读了十余年学生,还是容易被蛊惑,还是被威吓住了,可现在的学生,我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1936年1月7日周作人有信给他,安慰他在“一二·九”学潮中所受的打击,他第二天回信说:
“你说:‘我们平常以为青年是在我们这一边。’我要抗议:我从来不作此想。我在这十年中,明白承认青年人多数不站在我这一边,因为我不肯学时髦,不能说假话,又不能供给他们‘低级趣味’,当然不能抓住他们。但我始终不肯放弃他们,我仍然要对他们说我的话,听不听由他们,我终不忍不说。(附在《日记》1936年1月8日条后)”
呵呵,呵呵~~~不可言说,不可言说……

《重寻胡适历程》的笔记-第208页

怀特曾列举杜威哲学的要点如下:
一、思想是行动的计划,而不是"实在"的反映
二、一切二元论都不能成立
三、创造的智慧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四、哲学必须从形而上学中解放出来,而专注于社会工程设计的工作


 重寻胡适历程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