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哨者自述》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政治人物 > 吹哨者自述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8
ISBN:9787800739224
作者:埃尔斯伯格
页数:369页

读后感

本科老师曾经教育过的一点,让我至今都觉得非常重要,即在探究历史的时候,寻找和阅读第一手资料是非常重要的。都说过去的历史是由今天决定的。最近因为写论文,断断续续翻了将近上百篇相关的新闻报道,只是大众传媒本来就带有引导舆论的目的,涉及到政治类事件的更是如此,蠢顿之于我,难免分不清真相这本书算得上是一手资料了,有些地方看得还是有些吃惊的,反正媒体报道中从来没看到过。还是那句话,政治玩的好的,情商智商都不是一般的好。看这本书是因为需要总结一些泄密对美国外交的影响,书里面鲜有涉及到这些,反倒是很好地展现了传统意义上的“秘密外交”以前没有认真研究过越南战争,大概懂的也就是南北越分裂,中国支持北越共产主义,美国控制南越吴庭艳傀儡政府,美国打越南战争以避免南亚地区出现共产主义多米诺骨牌效应,结果输的个赔了夫人又折兵。这书看完,带来的新思路主要有以下几点:1、美国在越南战争中所做的一系列决策,很多情况下还是受到内政影响。比如约翰逊总统嘴里喊着“不扩大战争”以赢取选民的青睐,却又利用东京湾事件乘机发动对越南的攻击,也顺便表现下自己不是个软弱的领导人。谓之“故意竖立一个共同的外部敌人,来促进国内的团结”2、我一直不是特别认可大家把美国总统称为"The most powerful man in the world",而且美国总统制下赋予总统的权利纸面上来看是不如法国半总统制下总统的权利大。不过这书倒是给这句话做了些说明。总统作为最高外交领导人,个人的政治决断是如此重要。“总统在做出决策时,参照的例证,得到的警告总是无可避免的有点模棱两可,不过在不确定情况下,国家领导人却常常能做出明智之举,制订出权宜之计”(想到实习的那个并购前市场分析项目,国企内部要拿决策果然是阻力重重,各方利益都要去均衡,非要给出solid evidence, hard data来证明可行性,可是但凡这种企业战略型的,反正我是觉得很多情况下靠的都是大老板们自己的商业直觉与经验再加上些冒险精神,难怪国企内部做决策太慢,更难怪其在市场经济中不受保护则会落后了)3、书里面说到“一个高官需要有结构庞大的信息过滤人员”,在信息与数据泛滥的今天恐怕更是如此,但是曾经的信息流动是倒漏斗一般从金字塔底层逐层筛选上去,流到顶层外交决策的精英圈子;如今随着外交决策机构的扁平化,信息流动的通畅与透明,传统的情报收集机构的职能或许将有所转变?情报收集能力、秘密外交能力将让位于利用信息来做出准确的判断,信息处理与利用的能力,或者说后者的重要性将愈发提高?+++++++++++++++++++++++++++++++++++++++++++++++资料看得越多,越觉得自己的论文观点不可靠,论证部分自己都开始怀疑了...现在也就希望能顺利毕业,真觉得对不起学校和专业

未经整理的读后感

1. 美国喜欢在另一个国家, 通过支持一方, 打击另一方的模式, 来达到"胜利"或至少"均势". 这个想法原理上也不算太歪, 在朝鲜半岛还可以, 但在安南半岛就不行了, 在神州大地就更不用说了.当他们支持的一方因为腐败和无能失去了民心所向, 只是徒劳的把自己的治下龟缩成一个个军事据点, 这般的统治只会是顷刻将覆的.美国在南越为这样的统治打了近二十年的强心针, 最后连自己都搭进去了, 还是没有改变预定的结局.2. 美国早在南越就推行过类似仅日"希望小学"的工程, 很遗憾,这类工程无可救药地成了"面子工程", 施善者的面子有了, 受施者的实惠却不知道去跟谁要好. "希望小学"实不象设计者料想的那样美妙.(引原书101-102页): 我对绥靖计划援助建设的各个校舍进行了调查。我们按照非军事援助计划,为各个学校提供了水泥,但是我的所见所闻让这一切不攻自破。走在学校的地面上,会感觉自己的脚马上就要深陷在水泥中。要是从口袋里拿出一枚硬币,在墙上或是地面上蹭几下的话,马上就会碎屑乱飞,时不时还会刮出一个坑来。这就是所谓的“水泥”――其实全是沙土。一个省的援助代表告诉我,美国国际援助署规定,为每个教室提供75袋水泥。但是在实际建设时,每个教室才用了30袋水泥。地区长官挪用了剩余水泥,把它们放在黑市上去卖,用于富人在西贡建筑自己的寓所。我在会上转述美国代表所说的话:“人们都知道这些水泥的去处。绥靖计划会产生什么样的政治影响呢?民众又可获得什么好处呢?绥靖计划带来的背信弃义,挪用公款,收受回扣,假冒伪劣的建筑工程,会不会让人们对政府愈加失望呢?我们应该继续深究这些问题。”和我聊天的其他顾问,认为根本没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他们说,人们知道水泥的去向,知道这些水泥没有用于建设学校,造福孩童的事业上。他们也明白,美国政府对一切勾当了如指掌,但是美国对他们听之任之。越南人对美国和越南政府恨之入骨,所以他们鼓励自己的孩子加入民族解放战线。的确,越共也曾摧毁了一些业已建立的学校。在公路边,在义勇军的哨所边,随处可见上述场景。可是,在大多数情况下,越共根本没必要攻击学校,因为这些学校早已摇摇欲坠。我把自己陷入所谓的水泥地时摄下的照片,连同其他沙土教室的照片一起分发给在座的各位官员。一切都可以在照片上看得一清二楚。微风轻轻吹过,就可卷起阵阵沙土。上个月刚刚才建设的教室,美国所施的恩惠,在我们的眼前立时化为乌有,消失得无影无踪。3. 战争是极度丑陋的, 交战双方在生命受到威胁的预想下会作出歇斯底里的行为, 如果战场上存在一个旁观者, 这个人一定被这种歇斯底里所震撼. 作者不幸成为了越南战场上一个有良知的旁观者, 在一次和空站观察员的出勤后, 有了如下的苦涩描述:(引原书107-108页):不得回机场的路上,我们从芦苇地飞过时,飞行员通过对讲机告诉我:“下面有越共。”飞机忽然猛地来了一个俯冲。飞行员指着下面一片地方说:“越共。”这还是我首次看到越共。出发之前,就有人让我带上手枪,以防被击落,所以当他提到“越共”时,我下意识地抓起自己的手枪。顺着飞行员所指的方向望去,下面由两个穿着黑色宽松薄裤的人,和南越游击队以及村民都是一般打扮。他们好像刚刚离开附近的小船。飞机向下俯冲时,飞行员一手拿起M-16,从座位旁边的车窗外对地面上的越共进行扫射。飞机距离地上的人只有100英尺,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些人并没带武器。我向飞行员提到此事,他告诉我,越共可能把枪留在船上了。在我看来,举着手枪对付手无寸铁的人,实在愚蠢,于是把手枪放回了皮套之中。飞行员拉起飞机,来了个八字飞行。然后又猛地俯冲下去,继续开火。我们冲下去时,地面上的两个人立刻躲到芦苇丛中,很难发现他们。地面上的越共看到飞行员再次拉起飞机,立刻爬起来,继续向前奔跑。如此接连进行了好多次。当我们再次俯冲下来时,他们又趴在地上。其实从机舱的后面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们,但是要想击中他们,却实非易事。我们就这样僵持了15分钟。坐在盘旋往复的飞机中,我开始感觉到有点儿恶心。最后,飞行员将M-16放在一边。飞机开始爬高,驶回了基地。回去后,我问他:“是不是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他回答道:“是的,这也是我为什么随身携带武器的原因。”我问道:“这种方法能击中敌人吗?”他说:“不会太多。用M-16很难从飞机上击中敌人,但是可以吓唬他们。越共今天晚上可能已经吓破胆了。”我并不认同他所说的。有很多越共,为自己能在与美军的对抗中全身而退,倍感自豪。抵达机场后,侦查机的飞行员对我说:“这次,你可大饱眼福了,看到了空袭和一些越共……”我问他,怎么知道那些是越共。他说:“在芦苇地只有越共,别无其他。”芦苇地属于“自由开火地区”。任何在此出现的人,都要被杀死。回到使馆后,我对飞行员所说的话进行了核实。范恩告诉我,在这个地区还有两万名渔夫。尽管我们不断对该地区进行轰炸,可他们仍然在继续捕鱼糊口。这并不能证明今天看到的两个人不是越共,但是我们仅凭越共所在的地区和衣着就做出判断,对他们发动攻击,向追赶动物一样驱逐他们,实在是让我无法接受。一想到这些,我心里就极为不安。4. 全书更多的篇幅给了作者在南越的所见所闻, 相比之下, 五角大楼文件公布后引起的美国宪政史上的轩然大波和当事人几近传奇的人生经历, 作者却是笔下平平而过. 对这段历史更为精彩的叙述可见于林达的<如彗星划过夜空>中的相关章节. 我的理解, 对于作者而言, 五角大楼文件公布的过程无论是怎样的惊心动魄, 他怀着一颗无畏无惧的心, 根本没有因为个人在此中的遭遇而感到一丝的紧张, 所以笔下也是流水般的平静. 文件的公布正如全书第18章的名字, 对于作者是一个最好的"解脱", 而绝非一部亡命天涯或庭审风暴般的大戏的开场.相反, 在南越的日子对于作者是一种震撼, 是痛苦的人性思考, 是"希望的泯灭". 作者对于这段经历的细述, 让读者明白其后他的选择是为人性光辉指引下的大智与大勇, 不管看上去是如何的"楞头青", 如何的"极端", "偏激". 作者在兰德公司的同事对他说:(引用原书252页): 一名同事参加了我们此前有关撤军方案的讨论。当时,他只是一名温和的批评者,因此所有的信函签署人都没有想过,邀请他加入我们,但是他主动向我解释了自己无法参与行动的原因。一个周末,我和他共进晚餐――他的妻子出去了。他对我说道:“丹尼尔,你无法两头兼顾。一旦为政府工作,你就无法发布类似的信函;你不能这样做。” 我说:“不能这样做是什么意思?你所说的可以站得住脚吗?我们六人皆是为政府工作,但是我们却这样做了。”他说道:“不,不对!无论如何,你不能这样做,不能将信函公之于众。”我说:“在我看来,一切尚需拭目以待。”他用手指指装修精美的双层起居室,然后说道:“丹尼尔,如果我愿意放弃这一切……如果我愿意背弃当年结婚时的承诺,如果我愿意违背自己的诺言,不送自己的孩子去大学……如果我愿意卖掉自己的房屋,然后买一栋蹩脚的房屋的话……我将会在这封信函上签字。”我想这就是战争发动人在受愚弄的选民之外还很乐于见到的沉默的利益共享者吧. 这样的人什么时候都不难找到, 而作者这样的吹哨者不知道多少年能出一个呢? 5. 针对作者公开五角大楼文件是否受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的保护这个问题(引原书343页: 第一修正案禁止国会通过有关法律惩处泄密行为), 作者开始也是不明不白, 在受到政府的起诉后他才和他的律师进行了相关的探究, 结果是"根本没有触犯法律". 很可惜的是, 因为尼克松当局的一系列蹩脚行为,法庭并没有机会对上述问题作出正面判例, 而是以政府对于被告的越权侵害为由终止了诉讼.值得一提的是, 即使在美国这样一个以三权分立为建国纲领的民主国家, 包括早期的作者在内的许多人还是以对总统的绝对忠诚为荣耀, 甚至以为"总统在什么时候都不会触犯法律" (引原书344页), 实在是骇人听闻. 作者终于警醒过来, 他说道:(引原书318页): 对我来说,多少年来,“领导人”――你所指的是政府行政官员――在美国民众中所造就的印象是,政府的行政机构就是整个政府。美国民众也乐于接受这样的认识。其实,如果我们还认为美国是一个民主国家的话,那么,一味地将行政机构官员视为领导人,并不符合美国的民主制度。获悉约翰逊总统将“公布五角大楼文件”称之为“背叛国家的行为”时,我非常震惊,因为在我看来,总统做出这样的反应,是在告诉民众,对政府名誉的损害,对个人名誉的损害实际上就是叛国。总统似乎在说:“我就是美国。”我常常想,许多总统,并不仅仅是林登·约翰逊,都有相同的认识。五角大楼研究文件要我们铭记于心的是,美国是自治国家。我们是一个完整的政府。就机构组织来说,宪法提出了三权分立,国会和法院各司其职。第一修正案还间接地规定了媒体应该享有的权利……我认为,政府官员无权决定公众应该知道什么,他们也无权决定公众是否应该了解官员滥用职权的行为……同样丑陋的是选举政治高于一切, 同样的政客可以在选举年和非选举年举出截然不同的观点,他们表明一些再隐瞒另一些, 只是为把选民当成愚蠢的投票机器.书中提到约翰逊和尼克松莫不如此. 不只一个政客为了避免因披露真相将引起的"政治大屠杀"而听任人类生命的大屠杀在越南继续. (见原书224页)6.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 五角大楼文件的公布虽然是与越南关联的轰动事件, 但对于越战的进程及结束的影响作用并不那么直接. 文件公开后作者自己也承认:"我还没有发现任何迹象, 足以表明尼克松愿意放弃既定的目标" (见原书330页). 有关越战的发展和完结的客观论述, 可参见亨利·基辛格的<大外交>中的相关章节. 有趣的是, 亨利·基辛格在本书中的形象并不那么的富有智慧和判断, 作为尼克松的高级幕僚他在作者的笔下几近不堪.


 吹哨者自述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