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冬皇孟小冬传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艺术家 > 梨园冬皇孟小冬传

出版社:第1版 (2003年1月1日)
出版日期:2003-8-1
ISBN:9787208047020
作者:许锦文
页数:380页

书籍目录

题词
《梨园冬皇孟小冬传》序
《梨园冬皇孟小冬传》书后
一 冬皇出世
二 梨园出世
三 童年时代
四 拜师学艺
五 初登氍毹
六 无锡挑帘
七 梅开二度
八 三莅无锡
九 加盟大世界
十 登上共舞台
十一 汉口之行
十二 搭白玉昆班
十三 献艺泉城
十四 北闯津门
十五 名震京城
……
附录一 冬皇遗音
附录二 师承与弟子
附录三 孟小冬年谱
附录四 同时代人物年代对照
后记

作者简介

《梨园冬皇孟小冬传》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梨园冬皇孟小冬传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一个色艺双绝的旧时代坤伶,一个倔强而又聪颖的女子最终逃不过薄命的定数,两度为妾,委屈半生,在寂寥中度过最后的岁月——最近读完了《梨园冬皇——孟小冬传》,不禁替这样一个女子叹惋,仿佛觉得她其实本不该有这样的人生,然而转而一想,难道她还能有别样的人生么?    最耐人寻味的是她和梅兰芳那一段短暂的“婚姻”。台上的她是七尺男儿,梅是纤纤女子;而台下,她又恢复了女性的柔弱与娇媚,被梅金屋深藏;而梅呢,三妻四妾,为名利而奔忙,与俗世的男人并没有两样。戏中与戏外毕竟是两个世界,任她在台上扮作薛平贵如何把扮作王宝钏的梅调戏,任梅的铁镜公主如何襄助她的杨四郎过关探母,台下的世界,却是绝对以梅为中心的。这样的倒错,是否就意味著悲剧的开始?梅的那个“厉害”的福二奶奶,气病了大夫人又成功地让小冬最后退让,是个唱青衣的,比唱须生的小冬更懂得以柔克刚。而梅则有著台上小生面对情感问题几乎共有的怯懦与自私,小冬的菟丝之托渐成了一种可笑的奢望。这或许也是一种定数,非人力可以挽回,假使梅孟当时并没有分手,似乎也难以想象新中国成立后,已成梨园楷模的梅大师能继续享受齐人之福,所以既硬且脆的小冬怎么也免不了这个在暗暗角落渐渐隐退的命运。       也许,我们可以说,她还有自己的舞台,然而旧时代的一位伶人的舞台同样也是需要依附种种,周旋处处的,更何况是坤伶?那时京剧伶人们大多还不知道“艺术家”一词,仿佛也没有多少人把自己的玩意儿看得多崇高,而对坤伶来说,舞台上的千万般辉煌更不过是一时的幻彩,不是所谓值得终生追求的“理想”,更不是一个女人幸福与否的标志,倒不如找到一棵大树,从此紧紧依附,举案齐眉,安享余生。所以即使作妾,看起来也比独力苦撑要来得轻松惬意得多。    如此,由梅兰芳身边辗转失意而去的小冬终于又找到了另一棵看起来可以依靠的“树”:杜月笙。这是一个曾经多么威风凛凛的名字,虽然名字的主人喜欢票老生,而实际上,他更像架子花脸,骨子里的邪气霸气,横扫著上海滩几十年。他当然不是一个“好人”,但他却是一个可以依靠的人,更何况他是真心喜爱京剧的,对小冬除慕色外更有对其才华的欣赏,一个旧时代唱戏的女子,还能奢求什么呢?只可惜,这棵大树此时空有遮天蔽日之表而内里已经空虚,属于他叱吒风云的时代正无可遮挽地滚滚而去,他,虽然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而毕竟已经是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匆匆的结合,仓促地别母,随他奔港赴台,一切都在最后的乱世浮云中潦草地起落,竟没有料到南翔之后便再没有北归的那一天。而小冬的舞台从此真正地暗了,小了,缩到了他的病榻前,将朽的大树仿佛是依仗藤萝的缠绕捆绑的坚韧才勉强挺立不至于轰然倒塌,一切又有了微妙的颠倒。    我当然无从猜测小冬当时的心境:或许她是满足的,生活安定之外更有知音赏韵,即使只有一个,然而对于没有野心的女子来说,却已足够;但她不可能不怀念那曾经的锣鼓喧闹,彩声连连。还有那曾经付出无数艰辛的学戏、跑码头的岁月,就这样席卷而收,空空地没个著落处。连我这个若干年后的局外人都不能不觉得可惜,便开始嗟叹她从头的盲目和不值:不该轻信梅党文人的撮合,不该屈人为妾,不该轻抛舞台,更不该再度为妾嫁杜月笙,又一次掉在尴尬的地位中。这样一种窄仄的人生似乎本不应属于一位天才,更何况台上的她是强势的须眉。然而,其实,她又能如何呢?不是知识女性,也不是平凡女子,自身的个性,红伶的圈子,又给她多少其他的选择呢?更何况寂寞于海外并不算一个特别糟糕的结局,49年后大陆的变迁也许不是她所能完全适应的。倒不如隐去,吊嗓课徒牌桌养老,最后的岁月,就这样不喜不悲地轻轻跃过了。    人说写梅兰芳可以略去孟小冬,但写孟小冬则不能不提梅兰芳;同样,杜月笙传可以没有孟小冬,但孟小冬传里则绕不开杜月笙,的确,在两个赫赫声名的男人中间,小冬纵是坤生第一,也只好光彩黯然收,永远是依附性的存在。也许是为了一个不堪的“小”字,处处做小,似乎名字就有一种暗示;又也许是为了那个倒错?坤生再一时耀眼,终究路窄,无法与男人的须生真正分庭抗礼。其实无论为了是什么,这都是属于红颜的悲剧,属于伶人的悲剧。看看传记前的许多图片资料:风华正茂的少女照片,英姿飒爽的男装便装照片,妇人的风韵,戏中的苍劲……直到晚年带点木然的安详。一个传奇女子的一生光影也就这样地翻过了,哦,最后的最后,冷不丁已经到了现实,有她的高足,有本书作者还有那个被称为“小冬皇”的王佩瑜……    合上书,所剩无非嗟叹。
  •     看了《梅兰芳》,邱如白说的那句“谁毁了梅兰芳的孤独谁就毁了梅兰芳”的话真是又文艺又震撼啊,找来《孟小冬传》来看,原谅事情不是那样的,而是:1925年(孟1908年生,那年也就是17岁)第一次在冯耿光(六爷)家与梅兰芳配戏,二人初识。随后在齐如山(电影中叫邱如白)等的撮合下,两人1927年春节过后的正月24在冯耿光的公馆里洞房花烛。当然这一切自然都是悄悄进行的,连福芝芳都不知道,新闻媒体捕风捉影,内情人都予以否决。后来梅“大"爷给这姑娘买了房子。金屋易进难出啊。梅兰芳不许孟小冬出来唱戏了。孟小冬百无聊赖,倒也认真学习了些文化。电影里演的是有个男人爱上了梅兰芳。《孟小冬传》里写的是有个叫李志刚的大学生捧孟小冬,错把一厢情愿当两情相悦。1927年9月14日他守在梅的无量大人胡同五号,意在绑梅,没想到偏偏梅是坐着冯的车去冯家的。李志刚在冯家门口告帮,用人凑份子给了100多块还是不走,说的身世凄苦,家人刚亡,需钱安葬。梅一向是不见素不相识之人,张汉举(电影里也有那么一个记者)处于好奇与好心就让说同他一道回家看看,可怜的张汉举上了贼船,莫名就被绑架了。返回冯府要求5万现金。冯给梅发电报让凑集现金时被接线员截获报警了,后来的结果就是张汉举做了梅兰芳的替死鬼。李志刚也死了。毕竟出了人命,梅兰芳有意让公众逐渐淡忘这事,“章子怡清凉照”出来了谁还记得“艳照门”这档子事,加上赴美前的准备着实累人,有意加无疑就疏落了孟小冬。孟小冬偏偏又生性高傲,出名也早,哪受得了这样的气,后来又得知梅兰芳带着福芝芳一起演出去了,个性加嫉妒,擅自接了戏跑天津演出去了。自然是被梅哄回来了。1929年9月,梅发妻王明华因病逝世,办完丧事,趁着演出,带孟小冬游了趟广州、香港。藏娇之事也算是昭告天下了。赴美支出巨大人员精简,梅兰芳因为不能带福芝芳一起去颇感内疚就一起去了北戴河游玩,报纸自然又是一篇热闹了。赴美期间,梅伯母逝世,回国后梅兰芳隆重治丧,孟小冬本着孝心想去磕头,被福芝芳拦在门外,梅兰芳也不施与援手,孟小冬不得不面对自己的身份。出走天津,被母亲劝回。两人貌合神离半年之久1931.7梅孟真正分手。孟撂下狠话“我今后要么不唱戏,再唱戏肯定不会比你差,今后要么不嫁人,嫁人也绝不会比你差”。1933年9月孟小冬公开发表《紧要启事》昭告二人感情之事。社会主义掀开新的一页了。(不过好像也没掀好)
  •     有幸和同济大学许锦文老师有过两次会面,谈及此书我的感觉是比较客观公正的,许老师说写得不客观要被人骂的,故此书可以看作是一本纪实类的资料书

精彩短评 (总计13条)

  •     上过许老师的选修课,我有许老师的签名本。
  •     冬皇,一直是我心里的一个神话。有人说这本书中不少史实的错误,不过当作基本的传记来看看还是不错的。
  •     我爹买的
  •     咖啡店的物品 连续去了几次把它看完
  •     很久没有一部人物传记能让我感动了,但这本书却让我三番四次地噙泪,感动的不是作者的文笔,是主人公一生的悲欢传奇!纵然你是“皇”也难御命运呀!看完这书,我突然想,有谁可以用这样的笔法写一位生于宋代、名叫“王朝云”的女子呢?
  •     我是个八卦女~
  •     写得不好,很粗略,很主观,缺乏细致,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     人生多起伏
  •     写得很一般,很一般
  •     2014.4.18-乱翻书-作者的知音体文笔啊…
  •     写得很不错,字句很讲究。东皇人生几经波折,最终死在他乡。可叹!
  •     很一般
  •     嗯,好多年前买过的呢~~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