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苏轼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文学家 > 阅读苏轼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7
ISBN:9787305082801
作者:朱刚
页数:242页

章节摘录

传统中国的作家、诗人,多半有官员身份,就是所谓的“士大夫”。不过,同样是士大夫,在唐朝以前和宋朝以后,却有性质上的重大变化。唐朝以前的士大夫多为门阀贵族,宋朝以后则以科举出身的进士为主。    几乎所有民族的历史,都会经历贵族社会的阶段。中国最典型的贵族社会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数量有限的几家贵族以联姻的方式组成集团,把持朝政。如果你有幸出生于这样的家族,那便是血统高贵,有上进心的人可以受到良好的教育,没有上进心的人仅凭血统也可以做官,继承其世袭的特权。可想而知,在这样的制度下,贵族是不怎么害怕皇帝的(他们最怕的是军阀)。那皇帝虽然至高无上,但为了维持统治基础的稳定,在面对拥有巨大的庄园经济和其他社会资源的贵族时,也必须以理智的方式与他们妥协,朝堂上则表现为虚心“纳谏”。这当然会令“暴君”很不开心,于是著名的“暴君”隋炀帝便发明了一种叫做“进士科”的考试制度,通过考试来获取他所需要的官员。唐太宗虽然比隋炀帝显得更善于“纳谏”,但他也继承了隋炀帝对进士科的重视。等到武则天称帝,遵守封建礼教的贵族们都反对她“牝鸡司晨”,而血统不太高贵的进士们却容易支持她,只要能获得提拔,他们不怎么在乎皇帝的性别问题。所以,武则天就大批地提拔进士。唐代中叶的“安史之乱”以及乱后产生的割据军阀,持续地摧毁着门阀贵族的势力,中唐以后的朝廷,基本上就靠进士出身的官员来维持了。这样,从比较宏观的历史视野来看,唐朝的士大夫阶层就处在“门阀士大夫”向“科举士大夫”转变的交替期,而宋朝以后,便完全进入“科举士大夫”的时代。    相比于门阀贵族,科举士大夫对皇帝和朝廷是更忠心的,他们从考场起家,为“天子门生”,受到皇帝委任,是“朝廷命官”,其中相当一部分并没有显赫的家世,得不到家族势力的支撑,其荣辱沉浮全听朝廷之命,只能与朝廷同呼吸、共命运。这是一个职业官僚的阶层,朝廷依靠科举制度不断为这个阶层换血,保证其活力。宋元以来,凡政治活动、经济决策、法律裁断、军事指挥、文化创造……在中国社会的几乎所有领域,科举士大夫都是当仁不让的主角、精英。所以,杰出的科举士大夫几乎是全能的:既是政治家,也是思想家、学者、诗人,或者还是军事家和外交官,等等。他们所创造的文化,带有许多与其身份相对应的特征,可以称为科举士大夫文化,也就是一种精英文化。    当然,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发展历史并不同步。汉族产生了科举制度后,其他民族还处在贵族社会乃至更原始的阶段。元朝蒙古族和清朝满族入主中原,给中国的统治阶层再次带来贵族,情形变得更为复杂。相对来说,宋朝特别是北宋,为汉族科举士大夫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较为单纯的环境。雕版印刷术的及时出现,使北宋士大夫的创作能大量传播后世,而范仲淹、王安石的政治学说,张载、程颢、程颐的哲学,司马光、范祖禹的史学和欧阳修、苏轼的文学,就足以代表这种精英文化全面繁荣的灿烂景观。尤其是苏轼,在经学、史学、诗词、文章、书画、医学、宗教、政治、水利等几乎所有领域,都达到了一流水准,如此全能的“通才”,堪称精英文化极盛的象征了。    苏轼(字子瞻)确实是个科举的“骄子”。他出生于北宋第四个皇帝宋仁宗的景佑三年十二月十九日(公元1037年1月8日),出生不久便逢过年(公元1037年1月19日为正月初一),按当时的算法,过了年就是两岁了。到嘉祜二年(1057年)进士及第时,算是22岁,实际上只有20足岁。他的家乡四川眉山离京城开封府相当遥远,父亲苏洵(字明允)也是个有名的文人,但一辈子都没考上进士,而苏轼与他的弟弟苏辙(字子由)却考运亨通,第一次赴考就金榜题名。    一般来说,考运不好的人,总是对考题或评卷方式充满意见,强调其间大有不够合理乃至埋没真才之处,苏洵也不例外,他多次指责当时的考官太注重声律、对偶之类的技术性规范,而不顾文章内容是否杰出。苏洵的传记作者为了肯定他的写作水平,也大抵赞同这样的指责。但这并不说明当时的科举真的一无是处,比如欧阳修只比苏洵大两岁,面对的科场规则完全一致,但他却顺利考上进士。苏洵有个哥哥叫苏涣,兄弟俩所受的教育应该相差不大,但苏涣也考上了进士,而且这位伯父对幼年的苏轼、苏辙很有激励作用。轼、辙兄弟是苏洵亲手指教出来的,既是儿子也是学生,他们的一举登科,让苏洵几乎无话可说。当然,在苏洵看来,这在很大程度上要感激嘉祜二年的主考官欧阳修,他对于文章的见解与苏洵颇有相同之处,所以具备鉴赏苏氏文章的能力。这大致也符合事实,但另一方面客观地说,苏洵虽是著名的文章家,其诗赋却并不出色,而诗赋正是当时科举考试中最受重视的体裁,自隋唐以来就是如此。与他的情况不同,轼、辙兄弟在写作上非常全面,尤其是苏轼,几乎兼擅所有的体裁,而且在诗赋上极具天分,对诗赋的爱好也贯穿终生。后来王安石主持科举改革,要废除诗赋的时候,苏轼还强烈反对。P2-6

前言

一部传记就是一部灵魂史,它记录了传主的生活历程和生命轨迹。在我国几千年的浩瀚历史长河中,孕育了许多不同类型的伟大人物,他们推动着历史向前发展。特别是那些名垂史册的文学家,他们的文字演化为民族的珍贵财富,而他们的生命体验、思想情怀和人格魅力。总能让我们深受感染,引发我们的情感共鸣和无尽思索。    我们提倡青少年读文学家传记,是因为惟其如此,我们才有可能更好地理解作品、欣赏作品。“知人论世”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种观念,是中国传统的文学批评的原则和方法。出自《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要理解作品,一定要对作者和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这样才能与古人为友。孟子认为,文学作品和作家本人的生活经历、思想历程以及时代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此只有知其人、论其世,才能比较客观地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感受作品的深刻意蕴。这种鉴赏作品的观念对后代的文学鉴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清代章学诚在《文史通义·文德》中说:“不知古人之世,不可妄论古人之辞也。知其世矣,不知古人之身处,亦不可以遽论其文也。”意思是说,不知道古人所处的时代,不可以妄加评论古人的文章;不知道古人身处的环境,也不可以仓促地评论古人的文章。知人论世,就是指我们阅读作品,需要了解作家所处的时代背景、生活环境,了解作家在经历重大事件时所联系密切的人物,了解作家的思想性格、心路历程。    比如,我们欣赏苏轼的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对于全词最后一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如何理解?这个问题,仅仅阅读词作,是无法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的。也许苏轼比较达观,善于自我宽慰;也许苏轼愤懑消沉,只好寄情山水。。如果我们了解苏轼的生平经历,了解苏轼创作这首词的时代背景,我们就容易理解这句话所蕴涵的人生感喟。《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而被贬黄州时游赤壁所作,当时作者47岁,自觉青春已逝功名未就,于是就借三国英雄周瑜的年少得意和丰功伟绩来感叹自身的失意,抒写了胸中的怨愤。所以词作最后一句,诗人以酒祭奠江月反映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是诗人仕途坎坷、壮志难酬的悲愤感慨和精神苦闷的诗意表达。但同时在自慰自解中,也激荡着一腔追慕豪杰、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    读优秀的文学家传记的同时,我们也是在学习写作。学习传记作者“文真事核”的研究精神,学习传记作者“不虚美,不隐恶”的写作态度,学习传记作者选材剪裁的文法结构,学习传记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生动技法,学习传记作者议论记事“寓褒贬于记述之中”的独特功夫。    潜心读一部好的文学家传记就如同与文学家进行一次心灵对话和思想交锋。优秀的文学家传记作品具有无可替代的审美意义和教育价值,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阶段的青少年应该读一读文学家传记。阅读文学家传记,我们可以回溯他们的生命历程,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我们可以在与文学家的真情对话中体味人生真谛,提升自我的思想境界,从而引导我们对人生、对历史做出更广阔更深刻的思考。    从阅读规律上看,青少年对于小说等虚构类文学的兴趣会比较浓厚,随着成长,阅读兴趣将转向传记等非虚构作品,在青少年的精神断奶期,恰恰需要传记作品的那种直面苦难的精神和闪烁哲理的思辨。从这个角度来说,传记作品是青少年的精神钙片,能够阅读传记、喜欢阅读传记可以视做青少年思想成长趋于成熟的标志。    我们这套“走进中学语文课本里的作家”丛书,倾注了一大批著名教授专家的心血。每一位作者,都是活跃在当前学术论坛的领军人物。他们能俯下身子给我们青少年写书,实在是青少年之幸、国家之幸。    布鲁克说:“能与现代人同行是好的,若能与过去有智慧的伟人同行也是有益的,这能使我们不受短暂生命的影响,只看生命中失意、绝望的地方。使我们走在人生路径上,有前例可循,也使我们不断地学习谦卑,不断得到启发。”希望青少年读者珍惜大学者的馈赠,能够自主阅读、喜爱阅读、真诚阅读、智慧阅读,发掘伟大文学家以及传记作者留给我们的无限宝藏。    编者    2011年6月

内容概要

朱刚
浙江绍兴人,1969年生。1987年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1997年获该系中国古典文学博士学位,此后留系任教,2005年升副教授,2007—2009年为日本神户大学特任准教授,现为复旦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中国宋代文学学会副秘书长,复旦大学思想史研究中心研究员。
从事唐宋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兼及佛教艺术与禅宗。著有《唐宋四大家的道论与文学》《百家一说》《新译苏辙文选》(合著)《宋代文学通论》《苏轼评传》《苏轼诗词文选评》等。

书籍目录

走近苏轼
 1.科举士大夫
 2.“变法”风潮
 3.东南第一州
 4.“乌台诗案”
 5.东坡居士
 6.“庐山真面目”
 7.王、苏和解
 8.元祜大臣
 9.“还来一醉西湖雨”
 10.万里南迁
 11.海角天涯
 12.走向生命的完成
走进作品
 1.《江城子?密州出猎》
 2.《水调歌头》
 3.《日喻》
 4.《定风波》
 5.《后赤壁赋》
 6.《如梦令》二首
 7.《试笔自书》
 8.《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名家视角
 1.黄庭坚《东坡先生真赞》
 2.王水照《苏轼的影响》
 3.山本和义《诗人与造物》
苏轼年谱
 苏轼年谱

编辑推荐

他是一位豪放的词人,一位大诗人,一位散文家,一位大书法家,一位创新的画家。他是一位思想家,一位政治家,一位史学家,一个厚道的判官,一位人道主义者。他是一位工程师,一个美食主义者,一位瑜伽修行者,一个爱酒好茶的人。他的性格复杂而又简单,他的经历幸运而又坎坷。他就是他,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苏轼。    现在,就我们一起翻开朱刚的这本《阅读苏轼》,一起走进苏轼的生活。

作者简介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苏轼,一个璀璨的名字,照亮了中国文化
艺术的星空。他那特立独行的人格,狂放不羁的个性,以及无人企及的艺
术成就,都深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文人。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的散文与欧阳修并称宋文“欧苏
”;他的诗与黄庭坚并称宋诗“苏黄”;他的词与辛弃疾并称宋词“苏辛
”;他的书法,并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流派之一;他的画
,虽略逊于以上艺术形式,但毕竟开创了自成一统的湖州画派……
想知道更多关于苏轼的生平事迹吗?那就让我们一起翻开这本《阅读
苏轼》,一起走进苏轼的生活。
《阅读苏轼》由朱刚所著。

图书封面


 阅读苏轼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6条)

  •     很不错,我女儿非常喜欢看。
  •     就书而言是深入浅出,这话已经用滥了,可是这本书确实做到了。在我看来,中学生读得有趣,大学生也可以从中读出一点研究方法——比如,在宋代社会的具体语境下来看苏轼的政治选择与文学创作。语言上的要言不烦,更是值得学习,毫无水分,充实啊充实。就苏轼这个话题而言,朱刚老师这本薄薄的小册子胜过许多大部头。嗯,喜欢的还有莫砺锋老师写的苏轼。就得书而言,其实非常偶然,偶然的场合见过朱刚老师,觉得这位老师非常之儒雅,又过了一年多,忽然想起,一搜,嗯只有这本最通俗,就先买来读读,哎,差点错过这本书和这位老师啊。
  •     这是一本小书,看似不起眼,但作者是位文学史专家,大家写小书,很值一看。
  •     文峰不错
  •     到手才知道是一本学生读物,正好让自己静下心来,再当一次学生。回到历史那遥远的课堂。
  •     是一本好书 没得说
  •     对初步了解苏轼有一定帮助,但不深。
  •     千古风流苏轼!
  •     不怎么好,便宜是便宜
  •     书有点小,还没看,挺好呢。
  •     朱刚是一个很有才气的研究者
  •     是课本配套的阅读系列
  •     ♣曾讀林語堂《蘇東坡傳》,今全無印象。朱師講蘇軾,「优遊浸漬而深交之」,印象頗深。
  •     看过田姝的《苏轼》,这一本更适合中学生!
  •     内容有些笼统的!但也让我大致的了解了一下苏轼的一生!不过美中不足的是 有两三页中,最上面一段印刷不是很清楚!不过总体上来说挺好的!适合中小学生阅读!
  •     将他的故事与成就一一道来,了解苏轼这是本不错的书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