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留韵事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文学家 > 遗留韵事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年8月
ISBN:9787807412311
作者:沈建中
页数:274页

章节摘录

插图

媒体关注与评论

前言沈建中君编辑整理施蛰存先生遗稿多种刊印成书,现在又以其余暇撰写施老生平游踪,书成这部别具一格的传记作品——《遗留韵事:施蛰存游踪》。全书分六辑,前三辑和后三辑恰成不同的历史阶段。每辑都以与施老生平有关的地域命名,从撰写的方法来讲,与通常传记不同的是以地域为经,以串通于其间的时间为纬,所以初读者对时空倒写追叙,会有茫然不解的感觉。前三辑武林、姑苏、华亭正是有关施先生先世出生以及求学和交友,文学和情愫最生动的部分。试思施先生肄业于当时的之江大学,上世纪廿年代的西子正是它风光无限的年代,书中叙施先生由之江大学而后遍及九溪十八涧、水乐洞、石屋洞诸处,及今屡经沧桑有存者有已踪迹全无者。光绪年间乡先贤林琴南太丈游九溪十八涧其文读后不忘,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游杭九溪十八涧尚存,丛草石径,记忆犹新,今据说九溪十八涧非复旧观,所以读施老有关武林旧事真是不可多得的留存于人间的吉光片羽。沈君每记一处,必亲到其地,或亲聆施老口述,其前三辑所包括的人物记事已至丰富,单就这一点而论此书的价值已不容置疑。辑四至六分别标题漂泊滇南、闽中征尘、旅途摭什,这是已进入抗战时期,应该说是处于颠沛逃亡之中,但施氏所记滇中景物却异乎寻常的平静,充满了对于这一片西南景物极其详尽的描写。也许正因为我也在昆明有六年之久的逗留,心所系掛二战产生的情结,所以看了这许多游记觉得异常新鲜。昆明是北方三校南下的所在地,无疑是群贤毕集的地方。施氏于昆明极意描述翠湖之美,翠湖为西南联大人进城必经之地,三校初次抵滇时,寅恪先生就以在翠湖所见人诗,施氏也正是在翠湖一带及见南下的冯友兰、陈寅恪、向达、张荫麟、杨振声诸名流学者,用他自己的话说在晤面品茗之间,“渐渐地似乎也进了这个圈子”。(页132)这里向我们透露一个历史的信息,这就是学界实北方居主流,南方并非无大师(若章太炎、唐文治),但北方才是人文荟萃所在。施先生少年时代的好友浦江清女人清华任寅恪先生助教,而后融人北方学者群中。所以施氏虽执教于高等学府而未能进入北方学者群中,亦犹有学界门户所限。这样,《游踪》一书,我以为不能单以游记视之,因为它和新文学发展有密切关系,五四文学革命,新文学发祥于北方,但新文学的写作以及与之相关联的出版,它的中心却是在南方的上海。而施先生正是此中最活跃的人物,无论是写作,是结识一些志趣相同者,还有更重要的是办刊物,搞出版印书,就这一角度来看,《游踪》是研究新文学史者不可忽视的重要文献。惟一不足是卅年代这方面的具体材料较少。但传主的交游以及文学爱好足以提供不少讯息。施先生晚年耽爱金石搜集拓本,于此我完全是门外汉,但于他的一些见识却时有同感,如他搜辑明末名妓王修微诗词,以为高于同时代的柳如是,按钱牧斋尝盛推柳诗,谓何得独让王修微擅国士之名,施先生则以为王诗词实胜于柳,这些见解都极可喜。总之《游踪》一书可读可欣赏,那个时代的人物晤谈謦欬之间以乃地域风光,已离我们相当遥远了,也因此更其可喜。如果有以为可供新文学史研究者参研取证,那它的价值就更大了。重要的我以为编者的极度认真的精神才是本书最难能可贵之处。鲲西 二00七年七月一日      这册小书时辍时续地写了三年有余,现在终于能作尾语了,这就意味着即将诞生。我以为能够在文汇出版社获准印行,不但是作为写者要感谢的,而且也是这册小书的光荣。欣喜之余,恰巧又见到了施蛰存先生在翻译波兰Z·克拉辛思基《等候着日出》所作“译后记”中的一段话:“作为 ‘公教人员’中的一个,我的生活已经被压榨得喘不过气来了。我不是一个惯叫救命的人。倪云林曰:‘出声便俗’,虽然并不是为了志在做‘雅人’,却颇以此公的态度为‘要得’。今天居然能够闲坐下来译一首小诗,总算是挣扎得来的一喘息之胜利。为了让这个胜利不落了空,特意选译了这首诗……”(1947年)我觉得自己在写作这册小书时的境遇,仿佛也有点类似的心绪。记得四年前的深秋,北京一家出版社有位热心的编辑,约我写一本“ 施蛰存传记”,并寄来了几本范本书。通读过后,我发现自己开不擅长如此写法。加上当时我为了尽快适应新的“生活”,已经连业余时间也豁出去了,况且我的牙病亦经常发作,疼痛难忍,倘若写作长篇大论就会陷入疲于奔命之态,恐难达到要求,只能知难而退了。不久后,又有一位编辑策划一套丛书,让我写一本施蛰存“故事”,这也使得我踌躇。施先生自1936年以后的经历基本属于“书斋生活”,而又很少投入社会活动,按他自己的话来说“平凡得很”,更没有传奇色彩的“轰轰烈烈”、“大起大落”之类的超常生活,我百思而不得其解,实在讲不出这样的“故事”,只得作罢。然施先生一生虽无离奇“故事”,总是自称“一介寒儒”,却光明磊落,潇洒飘逸,在我每每回忆其生前种种勤勉节俭之情形,辄为喟然。这不得不使我引起思索,现今逝去的历史人物只能凭借越来越稀见的个人化痕迹,如当事人的文章、口述经历、日记信函,乃至旁人回忆等细节,相互参证而得以勾勒描摹从前的人事,犹如于茫茫荒滩沙土里仔细辨认发掘那些湮没已久的珍宝,一阵拾掇,再把它们串连成“金环”“银环”。如此想着,我便选择仿照旧式笔记体的形式,一旦牙痛病过后,一如 “雨过天晴”那般“蠢蠢欲动”,拾一些类似旧迹印痕般的“财富”,穷源竟委,再写上一二段,以此体悟施先生于生命旅途之中除了申城以外的仿佛“无轨列车”之游踪那般的意义。不过,对于施先生1937年赴滇沿路的情况,因有其《西行日记》的详细记叙,我觉得也不必重复赘述,特此说明。当然每逢牙齿剧痛,都很好地教育了我,可虽有触动,却“屡教不改 ”,因我还深深地记得,施先生回忆自己游踪时说过:“但我实在坐过一叶小舟在这许多险绝人寰的乱滩中平安浮过。”给我以无限的写作勇气,像施先生那样“挣扎得来的一喘息之胜利”似的业余生活也因此有了生气,毅然不顾那“压榨得喘不过气来”之生活,加入目下狂热地摹仿先生当年“为了让这个胜利不落了空”之列。虽遗漏亦多,或许还有差错,但笔录的细节竟能“积稿盈尺”,连自己也有些吃惊。而现在居然能够印行,善哉。为此,谨以此书献给帮助我成书的师友和亲爱的读者。沈建中丁亥早春二月小识。后记这册小书时辍时续地写了三年有余,现在终于能作尾语了,这就意味着即将诞生。我以为能够在文汇出版社获准印行,不但是作为写者要感谢的,而且也是这册小书的光荣。欣喜之余,恰巧又见到了施蛰存先生在翻译波兰Z·克拉辛思基《等候着日出》所作“译后记”中的一段话:“作为 ‘公教人员’中的一个,我的生活已经被压榨得喘不过气来了。我不是一个惯叫救命的人。倪云林曰:‘出声便俗’,虽然并不是为了志在做‘雅人’,却颇以此公的态度为‘要得’。今天居然能够闲坐下来译一首小诗,总算是挣扎得来的一喘息之胜利。为了让这个胜利不落了空,特意选译了这首诗……”(1947年)我觉得自己在写作这册小书时的境遇,仿佛也有点类似的心绪。记得四年前的深秋,北京一家出版社有位热心的编辑,约我写一本“ 施蛰存传记”,并寄来了几本范本书。通读过后,我发现自己开不擅长如此写法。加上当时我为了尽快适应新的“生活”,已经连业余时间也豁出去了,况且我的牙病亦经常发作,疼痛难忍,倘若写作长篇大论就会陷入疲于奔命之态,恐难达到要求,只能知难而退了。不久后,又有一位编辑策划一套丛书,让我写一本施蛰存“故事”,这也使得我踌躇。施先生自1936年以后的经历基本属于“书斋生活”,而又很少投入社会活动,按他自己的话来说“平凡得很”,更没有传奇色彩的“轰轰烈烈”、“大起大落”之类的超常生活,我百思而不得其解,实在讲不出这样的“故事”,只得作罢。然施先生一生虽无离奇“故事”,总是自称“一介寒儒”,却光明磊落,潇洒飘逸,在我每每回忆其生前种种勤勉节俭之情形,辄为喟然。这不得不使我引起思索,现今逝去的历史人物只能凭借越来越稀见的个人化痕迹,如当事人的文章、口述经历、日记信函,乃至旁人回忆等细节,相互参证而得以勾勒描摹从前的人事,犹如于茫茫荒滩沙土里仔细辨认发掘那些湮没已久的珍宝,一阵拾掇,再把它们串连成“金环”“银环”。如此想着,我便选择仿照旧式笔记体的形式,一旦牙痛病过后,一如 “雨过天晴”那般“蠢蠢欲动”,拾一些类似旧迹印痕般的“财富”,穷源竟委,再写上一二段,以此体悟施先生于生命旅途之中除了申城以外的仿佛“无轨列车”之游踪那般的意义。不过,对于施先生1937年赴滇沿路的情况,因有其《西行日记》的详细记叙,我觉得也不必重复赘述,特此说明。当然每逢牙齿剧痛,都很好地教育了我,可虽有触动,却“屡教不改 ”,因我还深深地记得,施先生回忆自己游踪时说过:“但我实在坐过一叶小舟在这许多险绝人寰的乱滩中平安浮过。”给我以无限的写作勇气,像施先生那样“挣扎得来的一喘息之胜利”似的业余生活也因此有了生气,毅然不顾那“压榨得喘不过气来”之生活,加入目下狂热地摹仿先生当年“为了让这个胜利不落了空”之列。虽遗漏亦多,或许还有差错,但笔录的细节竟能“积稿盈尺”,连自己也有些吃惊。而现在居然能够印行,善哉。为此,谨以此书献给帮助我成书的师友和亲爱的读者。沈建中丁亥早春二月小识。

书籍目录

小引辑一 武林梦回辑二 姑苏遗韵辑三 华亭逸志辑四 漂泊滇南辑五 闽中征尘辑六 旅途摭什尾语

作者简介

本书是一部以施蛰存先生生平游踪为主线的别具一格的传记作品,全书共分六辑,每辑都以与施老生平有关的地域命名:前三辑武林、姑苏、华亭是有关施先生先世出生以及求学和交友,文学和情愫最生动的部分;辑四至六分别标题漂泊滇南、闽中征尘、旅途摭什,这是已进入抗战时期,应该说是处于颠沛逃亡之中,但施氏所记滇中景物却异乎寻常的平静,充满了对于这一片西南景物极其详尽的描写。可以说,该书是研究新文学史者不可忽视的重要文献。

本书以地域为经,以串通于其间的时间为纬,采用时空倒写追叙的方式,记录了施蛰存先生的生平游踪。该书共分六辑,前三辑是以施先生先世出生以及求学和交友,文学和情愫为主述对象,后三辑分别标题漂泊滇南、闽中征尘、旅途摭什,它是以抗战时期对西南景物的详尽描写为主。本书不能单以游记视之,它和新文学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为传主的交游以及文学爱好者提供不少讯息。

图书封面


 遗留韵事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能找到老乡的《云间语小录》就好了T T
  •     对施蛰存的游踪描述,对典故有癖好的可以看。
  •     2009.12.14 长河书局, $10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