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鄂东宗族与地方社会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人物合集 > 明清鄂东宗族与地方社会

出版社:徐斌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0-03出版)
出版日期:2010-3
ISBN:9787307074057
作者:徐斌
页数:307页

章节摘录

插图:综上所述,相对于其他研究成果丰富的地区来说,目前学术界对明清时期鄂东地方社会尚缺乏细致深入的整体研究,对许多重要的研究领域还没有涉及,或是语焉不详,以宗族为视角,对明清时期的本地社会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三、基本概念的界定与研究思路(一)基本概念的界定下面对本研究所涉及的“明清”、“鄂东”、“宗族”、“地方社会”等关键词作一基本界定。明清  本书所讨论的明清时期,是指从朱元璋建立明王朝(洪武元年,1368年)至清廷的覆灭(宣统三年,1911年),由于研究主题的需要,有时将适当涉及唐宋,以及民国时期。鄂东  出于前述考虑,本书所指的鄂东地区是以明清时期的黄州府为主体,包括现在的黄冈、麻城、黄安、罗田、黄陂、广济、黄梅、蕲州、蕲水及英山等,一州九县。其中英山县于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自罗田县分出,明代隶属于南直隶庐州府,清代隶属于安徽六安州;黄安县于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自黄冈、麻城、黄陂三县析出;黄陂县于清雍正七年(1729年)由黄州府改属汉阳府管辖。宗族,一般来说,宗族最宽泛的定义是:由共同祖先界定出来的父系群体。由于长期存在于中国社会的宗族制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和形式,宋代以降,尤其是明清时期,宗法宗族观念不断深入基层,使得它有别于在此之前的宗族制度,这就需要我们对明清时期的宗族作进一步界定。

前言

作为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构成因素之一,宗族对于理解、认识中国社会历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在宗族自身、宗族与社会构成的关系演变过程中,宋代以后的变化引人注目。随着“宗法伦理庶民化”的不断演进,以族长、宗祠、族田、族谱乃至族学为标志,民问宗族制度(组织)逐渐明确、稳定。这种变化的含义远远超出宗族乃至血缘关系本身,具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综合意义。明清尤其清代,不少地区呈现“无一姓不立宗祠,无一祠不修宗谱”的社会景象,堪称典型的宗族社会。关注基层、关注大众、关注日常乃近年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基本倾向之一,与此相应,作为中国传统社会基本构成因素的宗族自然受到学界高度重视,前哲时贤已经做出了诸多努力,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为后学相关研究的深入展开打下了基础。所谓明清时期宗族组织的普遍或稳定,乃指整个宗族制度及宗族组织形态。从具体的宗族言之,却并非都是一成不变的。例如由于战乱、饥荒、生存压力等原因,流动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人口过程的常见现象。

后记

本书是在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有必要借此方寸之地来略作一些说明,以便对读者有所交代。2000年9月,我再次考人武汉大学历史系,跟随张建民教授学习明清社会经济史。鉴于当时区域史的研究中有关长江中游地区的研究相对薄弱,导师指导我从阅读长江中游尤其是两湖地区的文献人手,以此来确定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在短短的读硕士的三年中,我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的老图书馆(即古籍部)中度过的。每天徜徉在书海之中,有所思,有所得,这种感觉着实令人着迷。更令人愉快的是,在老馆阅读文献的过程中,我得到了馆里的龙老师、田老师、廖老师、丁老师等人的大力帮助,他们不仅尽力为我查阅资料提供方便,甚至拿出自己的茶叶、咖啡等让我看书时享用,为此,我也常常自诩为老馆的VIP。在这里,我要对上述老师们说声:“谢谢你们啦!”在导师的建议、指导下,我确定了“明清两湖地区渔业生产与经营”这个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

内容概要

1975年4月出生,1996年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系,2000年考入武汉大学历史系中国社会经济史专业硕士研究生,2OO3年继续在本专业攻读博士学位,2OO6年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社会经济史。先后参与国家清史(文献)项目“清代湖北民间契约搜集与整理”等课题。在《中国经济史研究》、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等杂志上发表论文十余篇。

书籍目录

序导论一、问题的提出与选题意义二、学术研究回顾(一)有关明清宗族的区域研究(二)有关鄂东地区的研究三、基本概念的界定与研究思路(一)基本概念的界定(二)研究思路第一章 明清鄂东宗族的发展历程一、移民传说与明清鄂东宗族(一)“江西瓦屑坝”的移民传说:“江西填湖广”的一个地方版本(二)族谱记载的真伪与明清鄂东宗族的引入二、明清宗族的时代特性:基于鄂东地区的思考(一)明清宗族的时代特性(二)明清宗族的另一个特征:辈分派行(三)墨谱与付梓之谱三、明清鄂东宗族发展的一般历程四、小结第二章 从户到户族——户籍、赋役与明清鄂东宗族的发展一、立户入籍:“户”的由来二、“户”的演变:以广济县户籍表为中心三、从“户”到“户族”:以赋役变化为主线四、卫所军户及渔户的演变(一)卫所军户的演变(二)渔户的演变五、小结第三章 从庙到香火庙——祖先崇拜、神祗崇拜与明清鄂东宗族的发展一、香火庙的类型及其创建(一)香火庙的类型(二)香火庙的创建二、从庙到香火庙(一):关于信仰方面的考察三、从庙到香火庙(二):关于香火庙地域性方面的考察四、关于香火庙的几点讨论(一)在俗世与僧人世界之间(二)庙产助学五、小结第四章 族内、族际及地方社会——明清鄂东宗族的整合及族群冲突一、从涣散走向整合:以黄冈郭氏为例(一)黄冈郭氏宗族发展历程:宗谱、公产及祠堂(二)宗族整合面相之一:国家与地方(三)宗族整合面相之二:宗族之内的权威(四)宗族整合面相之三:宗族边界的界定二、作为象征的公产:以黄梅程氏为中心(一)入赘与附户:两个处于边缘的房支(二)对内与对外:两个房支走出边缘的过程三、诉讼与械斗:以黄冈许、孑L二姓为例(一)争夺的过程:数次审判及余音(二)双方动用之社会资源及官方的评判:诉讼与械斗四、宗族与地方秩序:对个案的总结余论“江西瓦屑坝”的重新解读参考文献后记

编辑推荐

《明清鄂东宗族与地方社会》:武汉大学学术丛书

作者简介

本书以明清时期鄂东地区宗族为视角,通过考察在宗族组织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户籍、赋役等政策的影响,以及祖先崇拜与神祗崇拜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力图破解“江西瓦屑坝”的移民传说,从而深入地反映出明清时期鄂东基层社会的全貌。
全书主体部分共分四章。第一章的讨论显示:直至今日,鄂东地区仍然流传着本地人的祖先是在元末明初时期由“江西瓦屑坝”移民而来的传说,同时,这一传说因见载于民间谱牒等资料之中,从而成为了本地宗族来源的定说。仔细检验族谱的记载,即可发现其中人云亦云的附会现象屡见不鲜。然而,当地人对此传说却深信不疑,要考察他们何以如此的原因,必须对鄂东地区的宗族详加研究。第二章主要探讨了户籍、赋役政策对于鄂东宗族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第三章以香火庙的变化为线索,主要讨论了祖先崇拜与神祗崇拜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鄂东宗族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表现。第四章以个案研究的形式为主,通过对黄冈郭氏、黄梅程氏等数个个案的考察,从宗族的内部来探讨明清鄂东宗族的整合过程;黄冈许氏与孔氏争夺香火庙的个案,则显示出宗族已经成为保护本族利益的组织形式。

图书封面


 明清鄂东宗族与地方社会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本科班主任的書,很踏實,也很有靈氣
  •     江西饶州瓦屑坝移民传说解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