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多利亚名人传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人物合集 > 维多利亚名人传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07-05
ISBN:9787542624680
作者:利顿·斯特莱切
页数:193页

前言

  谁也写不出一部维多利亚时代史:我们对它知道得太多了。治史的首要条件便是有取有舍——有舍弃,方能进行精简与分类,祛芜存菁,从而获得任何高超的技巧也无法达至的井然有序的完美。就刚刚过去的这个时代而言,我们的父辈和祖辈撰写并积累的材料如此之多,即令勤奋如兰克(Leopold von Ranke)者也会为之没顶,敏锐如吉本者恐将知难而退。历史的探索者要描述这样一个时代,进行中规中矩的正面叙述并非良策。聪明人不会硬碰硬,他会选择一种巧妙的迂回策略,从意想不到的地方对自己的目标发起突袭,击其侧翼,或从后掩至;他会将探索之光出其不意地投射在那些未经察勘的幽微之处。泛舟于广阔的材料之海,他时而放下一只小桶,从深海里取出有代表性的样本,放到天光下进行详细的考察。以上这些考虑,正是本书写作的指导方针。我试图通过几个人的传记,将几帧维多利亚时代的图景呈现于现代人的眼前。这些图景,从某种角度上说,是随意拣选的——我无意建造任何体系或证明任何理论,易言之,这些对象的选择,只是出于方便与技巧的简单考虑。我的目的是只做展示,而不进行阐释。对于维多利亚时代的史实,就算仅仅写出一个纲要,也是不可能的奢望,因为最简略的纲要也必然填满无数卷帙。但是,通过几个人的生平(一位教士,一位教育权威,一个敢做敢为的女人,一个冒险家),我试图检视并理清史实的某些断面;它们既是信手拈来,又让我兴味盎然。  然而我也希望,本书的意义不被囿于历史的范畴,单纯从传记的角度来看,它也能够有同样的趣味。人,多么重要,怎能仅仅被当作历史的表征! 人具有永恒的价值,不依存于任何忽然而逝的历史进程;体验这种价值,无须旁求,它本身便是足够的理由。在英国,传记艺术似乎霉运当头。是的,我们也曾出过几部杰作,可我们从没有像法国人那样伟大的传记传统;我们没有丰特奈尔(Fontenelle)和孔多塞(Condorcet)。他们那些美妙的诔文,将丰富多彩的人生浓缩进几页闪光的文字。在我们,写作艺术中最精巧和最人性的分支,被贬谪到了文字匠人的手底;我们并不知道,写出一部好传记,可能和度过一个好人生同样困难。我们习惯用来纪念死者的那厚厚的两卷本——死者本人都认不出写的是谁一它们堆满了消化不良的材料,叙述邋遢,充斥着一成不变的吹捧,全然没有取舍、没有客观与公正,更不要说布局与设计了。它们就和哭丧的队伍一样的低俗、拖沓、粗鄙。我们忍不住会想,某些传记可能真是出自哭丧人之手,作为他们工作的最后一环。这些标准传记——它们自然当得起这一称号——在不止一个方面对本书的写作有所帮助。它们提供的不仅是大量不可或缺的信息,甚至还有更为宝贵的东西一前车之鉴。多到学不完的教训啊!当然,没有必要一一详述,仅择其一二要者为例即可。传记家的首要职责当然是避免繁杂,保持适当的简约——无关紧要的材料一概剔除,重要的却一个都不能少。其次,传记家要保持自己精神的自由,这也是他同样不言白明的职责。他的本分不是赞美,而是按照自己的理解来披露事实。这也是我写作本书时用以自勉的原则——按照自己的理解披露事实,不带感情、不带偏见、客观公正、杜绝私心。权且引用一位大师的话做结——“我不表达任何东西,我也不做任何建议:我只披露。” 利顿·斯特拉奇 注:每篇传记末尾附有我所参引的主要材料目录。应该说,爱德华·库克爵士所著《弗罗伦丝·南丁格尔传》,是当前流行著作中的一个杰出的例外,没有它,我自己的传记将无法完成。不过也应说明,无论篇幅或者切入的角度,这两部作品都是截然不同的。

内容概要

  利顿·斯特拉奇,英国最重要的传记作家之一。他是20世纪初活跃在英国伦敦的知识分子团体“布鲁斯伯里”的核心成员之一,在当时被称为“英国最有才智的人”。主要作品有:《维多利亚名人传》《维多利亚女王传》等多部传记。

书籍目录

  前言   一、红衣主教曼宁   二、弗罗伦丝·南丁格尔   三、阿诺德博士   四、戈登将军的末日

作者简介

本书由单独成篇的4篇人物传记组成。这部传记以不同于以往的传记写作手法,被认为开创了传记文学新风,佛吉尼亚·伍尔芙称之为“新传记”。这部作品最鲜明的特点是,从人物性格中某个充满矛盾的侧面切入,将性情相反的人物并置、对比,探究人物行为背后的动机。作者不直接进行评论,而是旁敲侧击,通过暗示让读者自己得出作者已然得出的结论。这部传记通过几个人物,将维多利亚时代一幅幅跌宕起伏的社会图景和心理途径呈现于现代人眼前。

图书封面


 维多利亚名人传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推荐另一版http://www.douban.com/subject/1118815/译者: 为赵慧珍教授和冯建文教授赵慧珍 1953年11月出生。甘肃临夏市人。现任南京财经大学外语系教授。学习经历:2001年9月――2002年9月,英国剑桥大学英语系访问学者。1999年10月――2000年9月,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国际加拿大研究所访问学者。1993年8月――1993年10月,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访问学者。1975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工作经历:2004年10月――现在,南京财经大学外语系教授,南京财经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硕导。2002年――2004年,兰州大学英语文学研究所所长、教授。1997年――2004年,兰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1993年6月――1997年11月,兰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1985年9月――1993年6月, 兰州大学外语系讲师。研究领域:主要从事英、美、加英语文学及女性文学研究。参加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项(第二主持人),兰州大学“985工程”特色研究方向学科建设项目一项(第二主持人),主持加拿大国际事务部科研项目6项。已出版(包括与他人合作)译著10部,在《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研究》、《世界宗教研究》、《外国文学动态》、《兰州大学学报》、《四川外语学院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40多篇。其中有些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申请到的各种科研经费(包括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加拿大国际事务部科研基金)共8项。有三项成果获省级优秀成果奖,一项获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周玉军:华南师范大学外文学院教师
  •     反复读过很多遍,并非为了曼宁去读,而是为了纽曼而读。很多时候分不清,作者到底是在写曼宁,还是更想写纽曼。他们两人,缺了任何一个,对方的人生都会有巨大的改变吧。两人也形成强烈的对比,昔日叱咤风云光芒四射的曼宁枢机,现在还有多少人能记得他呢,如果没有这篇文学性很强的传记,估计知道他名字的人会更少。而在天主教会里默默无闻地度过了后半生,几乎一事无成的纽曼,直到现在也是引起许多人兴趣的思想者。他俩之间的那种张力,在作者笔下表现得非常传神。翻译不错,很多地方很打动人。有些专业词汇处理得不够好,例如“传信部”翻译成“传道总会”,不知所云了。
  •     另一个南丁格尔书名:《维多利亚名人传》作者:利顿·斯特拉奇译者:周玉军出版:上海三联书店定价:22.00元1837到1901年的英国,从时间到空间都距离我们甚为遥远。以“维多利亚”来命名的这段时空,除了能让人联想起一个女王,一种服装样式,以及一道繁琐的下午茶外,还有什么呢?历史以一些破碎的符号残存在生活里,以至于迷失了它的意义。但是有一些人,他们永远不谢幕,诞生,死去,然后复活在文字里,一代又一代的人反复地书写他们,于是他们成了与历史随行的人,并且模糊了历史与现实的界限。如果读者不那么把他们当作一个“历史人物”,而是把他们当作“人”来阅读,也许读到的不仅仅是善变的历史,还有永恒的人性。当利顿·斯特拉奇说谁也写不出一部维多利亚时代史时,他选择了写一部《维多利亚名人传》。并且用一段铿锵的话作为自己的辩护辞:“人,多么重要,怎能仅仅被当作历史的表征!人具有永恒的价值,不依存于任何忽然而逝的历史进程;体验这种价值,无须旁求,它本身便是足够的理由。”因此,读这本书,有时会忘了封面上那四桢黑白小照上的人身着“古装”。在文字里,他们依然有无穷尽的意志力与行动力,不论是否与时代的潮流处在一个方向,都能将自身凸显于历史之中,留下各自的影响与风格。而作为一个书写者,斯特拉奇有着他的尊严:“传记家要保持自己精神的自由,这也是他同样不言自明的职责。他的本分不是赞美,而是按照自己的理解来批露事实。”但是他真能像自己说的那样“不带感情、不带偏见、客观公正、杜绝私心”吗?那只怕未必见得。他没有惯常的陈腐之见,文笔雄辩中不失清新。对于权谋与才华,他同样不失敬意,但对于更纯粹的精神境界以及随之而来的生存困境,却显见有更大的景仰与同情,这是为什么在曼宁主教的传记里,纽曼的形象几乎更令人难忘。而在《弗罗伦丝·南丁格尔》一篇中,他又表达了对普通与平庸的本能厌恶。在这篇传记里,他带给读者的另一个南丁格尔,不仅仅是一个纯洁与爱的化身,一个在伤兵的病床间送来抚慰的“持烛天使”,她还是一个从小就树立下独特的崇高志向的人,一个为志向努力学习与争取机会的人。在意志坚强方面,她几乎无人能及,并且吸引来一个个她的仆从,为她的事业奉献自我——当然前提是她自己完全为了事业奉献了自我。斯特拉奇在描述她的工作狂时,混合着一种对强者的尊崇与畏惧,这种强大的生命力,燃烧了自己更烧毁了别人,对于她身边的朋友与助手,她绝不是一个天使,而是一个相当严厉的统治者。在漫长的病体支离中,她的生命之火不肯停熄,一直活到了九十一岁。而当她变成了一个和蔼的老太太时,斯特拉奇是这样评价的:“那些冷嘲的岁月将惩罚落在了这个骄傲的女人头上。她未能将一贯的作风保持到底。蛰人的刺被拔了下来,她变温和了,蜕变成了一个柔顺而自得的人。”——这真是个英国式的评价。如此不中庸不温和,将质疑与克制进行到底。这大体就是《维多利亚名人传》的风格,热情与冷眼交集。里面有着一个作家对人的命运的关注,但不拿着温情或爱来当对付命运的万应良药,他更赞赏的是一种强大的生命力,付诸意志与行动。因此,他写了四个强者,为一个强大的时代,作了一个不可或缺的注脚。

精彩短评 (总计15条)

  •     小说一样的传记。只看了弗罗伦丝·南丁格尔和阿诺德博士。红衣主教曼宁和戈登将军的末日没看完,就是不感兴趣了。弗罗伦丝,有脾气有力量的先驱人物~阿诺德博士,为教育做出指导的人物,强。
  •     名不虚传
  •     辛辣!
  •     相对另一个中文版本来说,实在差!
  •     译得不错,文字有近世风格,难得。 当时,日不落帝国之人物多有世界眼光和经历,而今日附于美利坚之下,是何种转变。又想,高歌中国崛起者,是否想过今日中华此种人物有几。
  •     很不一样的南丁格尔,宿命召唤、强势和完整
  •     翻译差到读不下去了==!
  •     哪里有趣了……
  •     it is not bad ,it appalls
  •     主要还是想看看戈登爵士
  •     真是太震撼人心的传记。如同中世纪化身一般的曼宁主教、认真严谨甚至严厉的南丁格尔,努力把学生教导成“基督教绅士”的阿诺尔博士,沉稳孤僻同时又勇敢不羁的“中国戈登”,每一个看着都是那么的超出常人,好爱他们在这本传记里流露的那种形象。
  •     宗教色彩过浓,个人感情太强烈。
  •      戈登传看完了。感触比较大。他不再是中学历史上那个人名,有血有肉有个性。 一生经历丰富。得名于一场宗教名义下的革命,身死于另外一场。前者在中国,后者牵扯埃及治下的苏丹。 一个正值而虔诚的人。让我相信,“帝国主义者”有其道德。不因时空而易。 同时感觉外国书可信。研究清末民初的中国,要由外及内,随着外国人的视角,追溯过去百年多的历史,从而定位现下的坐标。 南丁格尔传记匆匆翻过。阿诺德博士传记囫囵吞过。剩下最长的一篇,曼宁主教的。期待。
  •     好书。作者写得很精彩!~~
  •     是在写时代,很有感染力。对高中历史书中《戈登之死》那幅画有印象的人特别值得看看书中《戈登的末日》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