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权谋家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历史人物 > 天才权谋家

出版社:李浩白 河北大学出版社 (2009-01出版)
出版日期:2009-1
ISBN:9787810973410
作者:李浩白
页数:278页

章节摘录

一、崭露头角丞相府东曹署厅堂的木窗外,碧森森的树荫里,一只只夏蝉贴着枝条长一声短一声地嘶吟着,混和着酷暑的热浪袭进屋内,令人禁不住有些心烦意乱。厅堂的门口里一侧的红木杌子上,坐着丞相府里的守门仆役曹老三。他一边“哗哗”作响地摇着一把蒲扇扇风乘凉,一边敞开衣襟亮出了大肚皮,身子半仰半倚地靠着门框,嘴里还一个劲儿地叫热。说起来,这曹老三也算是曹丞相一家的远房旁亲,跟着已经故去的曹丞相的父亲曹嵩老太尉颇有些年头了。曹丞相念他是服侍过自己父亲的曹府老仆的份儿上,就没把他遣返回谯郡乡里,而是留他在丞相府当了一份闲差,权当为他养老。但这曹老三仗着在丞相府里干了多年的仆役,自认为有些资历,便有点儿瞧不起相府里新近进来的一些青年掾佐。这时,他当着东曹署秘书郎王昶的面,又口无遮拦地说了起来:“嘿!王昶,你可别只晓得埋头在书案里死‘啃’什么文牍啊!天气这么热,你歇一歇嘛!且来听我曹老叔给你侃上几句……你说说看,在咱们丞相府里,哪一个年轻掾吏的官儿会升得最快呀?”正在伏案整理文牍的王昶抬起头来看了他一眼,微微皱了皱眉,不咸不淡地答道:“这个问题,王某倒不晓得。”他在心底里嘀咕道:东曹署里的杂事多如牛毛,我王昶哪有闲心去琢磨这些问题啊!也只有你曹老三这种一天到晚看门守户无所事事的仆役们才有空去胡思乱想这些事儿。“唉!这样的事儿你居然也没上心?那你在丞相府里整天忙的是什么啊?只知埋头拉车、不懂抬头看路,那是笨牛!罢了!罢了!让你曹老叔告诉你一说起来,在这丞相府里所有的年轻掾吏当中,只有你的顶头上司、东曹属司马懿大人的官儿升得最快!自建安十二年来,你曹老叔在这相府中,对他的飞黄腾达可以说最是知根知底的了。”曹老三一打开话匣子,便眉飞色舞地侃侃谈道,“记得建安十二年他进丞相府时,大概是二十八九岁吧,比你现在的年龄还大了三四岁,也是一个小小的秘书郎,官秩不过才四百石。建安十三年七月,他跟着曹丞相到荆州南征了一趟,回来后没多久就提到了文学掾的位子,官秩一下升到了八百石。后来,他又外放到了皇宫里当了一两年的议郎,在尚书台荀令君手下当差,荀令君对他很是赏识,建议曹丞相破格又将他的官秩升到了一千三百石。去年四月,他就又转回到了丞相府,一步就登上了东曹属这个显要的位置——啧啧啧,官秩顿时达到了二千石。当然,这二千石的官秩倒也没什么。最重要的是,东曹属这个位子实在非同小可——能代表着曹丞相专门行使对朝廷内外文武百官选举擢拔、赏黜升迁的大权!就是朝廷里尚书台那个吏部尚书之职也比拟不了呐!”“曹大叔!你这话可不能乱说!东曹署眼下的主官还是东曹掾崔琰大人呢!司马大人只是东曹署的副官。这段时间里,由于崔大人患病在家休养,曹丞相才暂让司马大人以东曹属之职而代行东曹掾之权的。”王昶听到曹老三信口开河地乱扯开来,便急忙发话打断了他,“崔大人病愈返职之后,司马大人哪能还像你说的那样行使什么代表曹丞相对朝廷内外文武百官选举擢拔、赏黜升迁的大权呢?你这话可说得有些过头,传出去会让司马大人不安的。”“哎呀!你这小毛头懂什么?你知道崔琰大人和司马大人的大哥司马朗主簿是什么关系?他俩是多年的故交好友!他对司马懿大人平日里的悉心栽培,你我都是有目共睹的!”曹老三觉得王昶刚才的话有些火辣辣的味儿,便也不甘示弱,干脆来了个“大兜底”,“告诉你罢!崔琰大人在这次生病前就已经被朝廷和曹丞相预定为吏部尚书了,只因他恰于此时得病而未能上任罢了……在他养病期间,却由司马懿大人代行其东曹掾之权,这分明是曹丞相有意历练他一番,然后让他顺利接任东曹掾之位嘛……”“噢……如果曹大叔这些话当真属实,那么属下也很替司马大人高兴啊!司马大人志高才富、学识出众,能够步步高升、飞黄腾达,堪称实至名归。”王昶从书案上站起了身,伸了伸腰,淡淡地说道,“这也没什么可惊诧的啊!”“呵呵呵……”曹老三挥了挥手中的蒲扇,“啪”地一下打死了一只叮在自己肚腹上的花脚大蚊子,摇头晃脑地说道:“司马大人有些真才实学是不假,可他干嘛能够这么快就飞黄腾达?这你就不懂了吧?他的大哥司马朗大人担任着丞相府主簿,是丞相大人身边最得宠的人,这一点大家都清楚。最主要的是,他的父亲——一原京兆尹司马防大人是当年举荐曹丞相为‘孝廉’、帮助曹丞相踏上仕途第一步的故旧之交!曹丞相又最是重情重义,他为了报答司马防大人当年的举荐之恩,才会对司马懿兄弟如此关照嘛……再加上他们司马家一族在朝廷内外人脉极深,和光禄大夫杨彪、尚书令荀或,还有你的叔祖父大鸿胪王朗等元老重臣私交甚深,嘿嘿嘿——有着这么得天独厚的出身、背景,司马懿大人是想不升官都难呐!”“曹大叔,这些话你可不要再信口开河了。”王昶听了,急忙向他摆了摆手,满面肃然,正色说道,“曹丞相是何等英明的命世雄杰?他一向知人善任,难眩以伪,选贤用能最是公正无私,从来也不曾以亲疏关系、门户出身、虚名浮誉为凭据来提拔人才。依王某之见,司马懿大人能够在短短三四年间便荣升到官秩为二千石的东曹属,纯系他真才实学所致。曹大叔可千万不要再在他人背后议论这些事儿了。”曹老三听了王昶这话,不禁面色一窘,暗暗心道:“你这小子在这个时候还跟我曹老三装什么‘假正经’?官场上的事儿,你当真以为就那么‘黑白分明’,让人一眼都看得透透彻彻啊?底下还深着呐!老子今天告诉你这些事儿,是想提醒你:司马懿这个东曹属位置很快就要空出来啦!你得赶快去找你那个当大鸿胪的叔祖父王朗‘钻门道’才是!没想到你这小子却给老子装模作样的!到时候你这‘楞头青’吃了几个‘哑巴亏’,才会晓得我曹老三说的到底是真是假……”于是在鼻孔里重重地哼了一声出来,把手里的蒲扇摇得“哗啦哗啦”直响,再不开腔了。王昶看到曹老三那副不以为然的模样,不禁也暗暗撇了撇嘴,不愿和他多言。诚然,司马懿大人的疾速发迹,确是丞相府里的一大奇事。关于他的平步青云,相府内外流传着不少说法,比今天曹老三口中的花样还多得多。毕竟,才刚满三十四岁的司马懿,竟不声不响地就被曹丞相一下提升到了丞相府东曹属的职位上去,眼下又正代行东曹掾之权,轻轻巧巧便掌管了相府内外的人事大权,实在令不少熬了多年资历也没能“得道升天”的大小官员们议论纷纷。是啊!在这乱世之中,各种奇迹已太多了:江东孙权手下那个早夭的周瑜,年纪轻轻,二十七岁便当了三十万大军的大都督;益州那个羽扇纶巾风流一时的儒生诸葛亮,只凭着一出“隆中对”,也是三十岁不到就当了刘备的军师。但他们凭的是真才实学,是赫赫战功!他们所拥有的职位与他们的能力和付出是对等的。司马懿凭什么就能被曹丞相破格重用?还不是靠着自己的世族出身、父兄荫庇和吹牛拍马爬上去的,有什么过人之处?现在的人,就是这样:谁也不信服谁的才能,谁都以为自己本也可以像某人那样出人头地。只因自己出身寒门、时运不济或者不愿像某些人那样为人处世。相府内外的议论沸沸扬扬,神神秘秘。像今天曹老三这样评说司马懿的人,肯定不会是第一个,当然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不过,在许多人眼中,司马大人那里的表现都一切如常。他的目光依然平视前方坚定沉着,他的步态依然四平八稳从容不迫,他的讲话依然抑扬挫节奏分明。身边的文书小吏仍是王昶,车夫仍是他的旧仆余忠。他乘坐的牍车也是原来的牍车,并没有添什么华丽饰物。总之,他的形象还是和擢升之前当丞相府文学掾时一样。饶是如此,司马懿大人还是没能避得了背后有像曹老三这样的人说长道短啊!王昶在心底里沉沉叹了一口气。古语讲得好:“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众,人必非之。”当真是至理名言,亘古不易。

内容概要

李浩白,1978年4月出生,系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从事各类文学作品创作。2003年5月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杂文《政绩四忌》;2004年3月在《求是》杂志发表论文《用人四要》;2002年在《乡镇论坛》发表《乡镇干部的真情告白》、《机关里的“官话”》等杂文。2003年4月在《章回小说》杂志发表中篇武侠小说《宝光血影》:2003年7月在《古今故事报》发表中篇历史武侠小说《仰天长啸》;2007年1月在《章回小说》杂志发表司马懿系列长篇历史小说之一《头角》;2007年9月在《古今故事报》发表司马懿系列长篇历史小说之二《魏宫谋嗣》;2008年在《今古传奇》杂志发表长篇历史小说《大明神断》与《民国第一师爷》。自2001年以来,于《武侠故事》、《古今故事报》等报刊发表短篇小说《箭神》、《斜阳刀》、《药王匡谏唐太宗》等作品达50余篇.共计四十万余字。司马懿(179-251年),208年为文学掾,逐渐赢得了曹操的信任。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曹丕临终时,令司马懿与曹真等为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曹睿。

书籍目录

一、崭露头角二、魏宫谋嗣三、鹰扬之臣后话

编辑推荐

《天才权谋家·司马懿》由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曹操对司马懿的评价:“足智多谋,思虑缜密,且又刚断英特,是极难得的人才。”“此人城府太深、野心太大、心机太多、手段太毒。几欲除之而后快!然而,遍观我魏室诸臣,可与孙权、刘备这等劲敌相对抗者,也唯他一人而已。”临终前对曹丕说:“为父给你留下了司马懿,就如同给你留下了一个‘王莽’;为父给你留下了丁仪,就如同给你留下了一个‘范增’。你要学会用司马懿之才而去其害,纳丁仪之忠而防司马懿之奸,两得其用,不可偏废呀!”

作者简介

《天才权谋家·司马懿》集作者三篇长篇历史题材小说为一体,真实再现了司马懿传奇谋略的一生!明帝时,司马懿屡迁抚军大将军、大将军、太尉等重职。明帝崩,托孤幼帝曹芳以司马懿和曹爽。曹芳继位后,司马懿先是遭到曹爽排挤,迁官为无实权的太傅。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乘曹爽陪曹芳离洛阳扫坟,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自此曹魏军权政权落入司马氏手中。嘉平三年(251年),司马懿病死。265年,司马懿次子司马昭之子司马炎称帝,建立西晋。追尊司马懿为高祖宣帝。

图书封面


 天才权谋家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以下是引用djko8910在2010-2-25 0:01:46的发言:“曹操曾经告诫过曹丕“司马懿非人臣,必预汝家事”(晋书·宣帝纪),权谋家还是曹操厉害,一眼都看出司马懿野心,诸葛亮权谋也十分了得,出师表一文章,哪像臣子进言给君主,命令后主做这做那得,干掉托孤重臣李严也漂亮,单从权谋来说 我还是觉得曹操高上一个档次,司马懿与诸葛亮难分伯仲 。”而我的意见是:恰恰相反,单从权谋水平而言,司马懿比曹操、诸葛亮都高:联吴制蜀的方略是他给曹操建议的,结果“武圣”关羽被干掉了、诸葛亮的“隆中对”被彻底破坏;军屯兴国的方略是他给曹操建议的,这后来成为魏国真正强大的关键;在刘备与孙权交争江陵之际乘隙吞蜀的方略也是他给曹操建议的,可惜曹操没用,失去了统一天下的一个良机。孙权称他是“用兵如神,所向无前”。所以,毛泽东评论“司马懿有几手比曹操都高明”。而在整体素质上,比如文化造诣等,司马懿不及曹操。
  •     作者作为78年生人,能够写出如此文笔老道,推断合理的历史小说, 实在佩服! 相信只要坚持不懈的写下去, 那将是第二个“二月河”!
  •     汉魏之灭,一样的套路,不一样的惋惜——评司马懿夺权之路刘家之汉,曹家之魏,继丧而不足百年,实为吾观史之大憾。曹操本可以选择做贤臣,他也确实做了六十多年的贤臣,但人到暮年仍未实现自己统一四海的大志,便不免在另一个方面开始野心膨胀了。自当年杀死了孔融,真正的大汉忠臣便开始与曹操决裂,其中的首席代表便是荀彧。书中对荀彧的评价非常高,赞其为大汉圣臣,相比张良萧何,有过之而无不及。鄙人极其同意作者看法,不论从心计、战法、政治、谋略上来讲,荀彧对于曹操的贡献都是堪称首席,他严守传统儒家的道德底线,忠君,忠于汉王朝,即便已经衰微得难以挽回。权谋之术以及政客的黑手腕,传统儒士一直嗤之以鼻,更是从来不用,而这,就注定了传统的儒家终究难以问鼎九锡,触及权力中心。汉之亡国,始于曹操受封魏公,从这时起,魏王、皇帝便是一步步理所当然的了。荀彧本想与曹家斗上一斗,他想出过多条妙计,一方面能造福天下百姓,另一方面也能让天子心系人民的美名流传于世,这样曹操就失去了群众基础;然而,曹操多牛啊!他生生是把荀彧的点子直接抢来自己用了!从此,天子恩泽四方变成了魏公关爱黎民,东汉这所谓的强弩之末都已经彻底绷不住了。在那个中央集权制度并不发达的年代,保证皇权的至高无上更多的是靠臣子们的分权,也就是保证宗族、重臣、外戚三驾马车的三权分立、彼此制衡。如果是明君,其实把握这一平衡并不难,但只要皇帝平庸(甚至都用不着昏庸),而三权又已经呈现了一点点倾斜之势,用不了多久,三驾马车就会逐渐变成一家掌权的。宗族掌权其实相对安全,毕竟是一家的嘛!即便皇帝当了傀儡,那也能保证实权仍在同姓人手中,不会真正的改朝换代。外戚掌权,由于有了王莽新王朝的教训,后世人都十分的小心谨慎,从董承到郭表,没有一家外戚能够顺顺当当的发动一点点政变。而他们发动政变的对象,正是这三驾马车中最牛的一驾——重臣。其实大多数时候,重臣掌权很难,因为光行宰相之实的大臣一般就不止一个,想从其中脱颖而出,一人独大,真的太难太难。但一旦做大,那此人就一定是太强了!曹操成为重臣、权臣,不是因为他辅佐天子取得了多好的成绩,而是因为荀彧“挟天子以令不臣”的绝妙战略。这是荀彧一生中最成功也最失败的一步棋。成功因为他的主公曹操从此一飞冲天,东征西讨,统一中原;失败因为多年后他发现这成了曹操野心膨胀的起点,大汉王朝岌岌可危。直至,终于有一天,长安、洛阳、许都、邺城,天下所有大城小邑城楼上高高飘扬的旗帜写的分明不再是“汉”,而是当年自己提出的那个字——“魏”,忧郁而终的荀令君却早已看不见这令他心痛的一切…司马懿是荀彧最得意的门生,继承了荀彧大部分引以为豪的精彩谋略之术,但他绝不墨守陈规,他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加上了各种权术、厚黑、手腕,最终造就了自己睥睨天下的经天纬地之才。司马家族自东汉中期就以历世担任要职,到了司马懿之父——京兆尹司马防这一代,已是在朝中上下经营出了广泛的美名与赞誉。司马防有八个儿子,人称“司马八达”,除了老二司马懿,老大司马朗和老三司马孚也都颇有成就。司马防死后,河内司马家族已俨然成为支撑汉室的最重要的四大家族之一,另外三家分别为关中杨氏(杨彪、杨修),颍川荀氏(荀彧、荀攸),山东王氏(王朗、王肃)。四家虽均忠于汉室,但也各有各的算盘:杨家:杨彪资历最深,他家的四世三公要比袁家货真价实的多。他严守汉室之礼,拒绝向曹操低头(想当年都公然与董卓对抗),但他的儿子杨修却担任了丞相府主簿,成为曹操近臣之一。可惜最终他家还是破败了,原因很复杂,不只因为明面上的杨修猜曹操心思和曹家世子之争。荀家:荀家是先秦荀子之后,最有文化的家族!世代习儒,忠君爱国。荀彧后来被曹操逼死,侄子荀攸也没多活几年,在征吴途中病死。但荀家后人为魏王朝还是做了不少贡献的。王家:王朗的才能远非三国演义贬低的那般,他是绝对出色的学者、名士、政治家。本是汉室忠臣,但随着曹家的强大,他也投奔了曹家。王肃是王朗之子,经学界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他的先进儒家政治思想后来成为司马家、晋朝的官方思想,而他也与司马家联姻。可以说,王家是最圆滑的家族,但却是经营得很成功的家族。最后,最牛的家族——司马家:司马懿奠基了堪比当年曹家的霸权地位,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也都按此计划有条不紊的推进着地位的转变,直至司马炎时大功告成。司马懿的大哥司马朗死得比较早,但他的英明决策给家族指明了联魏抗汉的道路。三弟司马孚与曹植关系亲密,这样实际上保证了世子之争中,不论曹丕、曹植哪方获胜,司马家族都能继续显贵。后来,曹植失利,司马孚郁闷不已,直至九十多岁、临死前,还念念不忘当年与曹植的恩情。真正让司马家族做大做强,登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中心地位的,毫无疑问是司马懿。司马懿青年时也曾想当一个隐士,但他的才华早已名声在外。曹操爱才,便近乎逼他出仕,但司马懿用能力证明自己绝不是浪得虚名。由于家族关系,曹操并不能完全的信任这个来自汉朝大族的公子哥,直至在晋封魏公的问题上,司马懿表示了对自己的全力支持。在曹操的晚年,失去了众多曾经的左膀右臂的情况下,曹操开始真正信赖司马懿,连自己的后事都完全交由了司马懿来打理。曹丕即魏王位,自然将当年争嗣时的重要幕僚、四友之首的司马懿彻底当作了心腹。曹丕虽不如其父一般伟大,但终归也耳濡目染,学得了一些权术,对付司马懿完全不落下风,他在世的这些年里,使用司马懿的策略就是只给朝内处理军务之位,却绝不给兵权,这使得司马家往大里说也只能与其他几个家族平起平坐,对曹家完全够不成威胁。此时的司马懿即便没有造反的心思,但它也有一个很基础的信念,就是要把司马家族做大做强,成为魏朝中第一大族。从在丞相府混出一点名堂开始,司马懿在立功与夺权的道路上经历了几场重大战役,也着实干掉了一些很棘手的对手,在此列举一二:1.世子之争(VS丁仪、杨修):在众多游戏中,丁仪这个人都是比较平庸的,没有太突出的特点,甚至还不如杨修,但事实上,丁仪真的非常强!曹植能从一开始的只占人心(曹操喜欢他),没有任何能力优势,到最后基本与曹丕势均力敌,丁仪的作用非常突出,他是当之无愧的幕僚之首。曹操对丁仪非常信任与赞许,甚至把自己最漂亮的女儿都嫁给了丁仪这个独眼龙。司马懿想扳倒丞相女婿不太可能,他便从杨修入手打击敌人。接下来的故事众所周知——曹丕的府邸每天运绸缎,但事实上筐里装着人,只盖了点布,这是故意让曹植方面疑心。果然杨修出头了,向曹操报告曹丕的私会举动,曹操大怒亲自来看,但这天筐里装的却完全是布,杨修哑口无言……杨修自己还不老实,前后又多次因为猜曹操的心思激怒曹操,最终在自己作、外人踹的境地下,杨修被处死了。他的父亲杨彪老老实实一辈子,结果也因为自己的儿子而辞官还乡。 打击对方的同时,曹丕阵营自然不忘拉拢重臣名士,其最成功的范例便是贾诩的投靠。曹操非常重视贾诩(从游戏中贾诩的智力可以看出,因为游戏中的数据反映的并不是真的能力,而是其有多大用武之地),而贾诩自从投靠曹操起便开始明哲保身。(这是因为他年轻时帮助李傕、郭汜扰乱汉室,遭杨彪、董承等汉臣唾弃。)世子之争中,他本不想参与,但由于杨彪等汉臣几乎都站在了曹植一边,一旦曹植掌权,贾诩将处境艰难。司马懿利用了这点,做了很多努力,终于将其拉到了曹丕这边。贾诩的进言对战局虽没有一锤定音的效果,但无疑于曹丕亮出了王牌——最终,毫无疑问,曹丕完胜。2.对吴防守反击(VS陆逊、诸葛瑾):曹丕即位后,贯彻了曹操制约司马懿的策略——不给兵权。等到曹叡即位,吴、蜀都开始欺负幼主年少,分别发兵。曹操的养子,昔日的虎豹骑统领——大司马曹真着手防蜀,(这点需要说明,曹真实为一代名将,其用兵能力对抗诸葛亮时基本没落下风,不像演义里写得那么废物。)由于昔日的东线将领张辽、徐晃等先后去世,司马懿终究还是得到了兵权。当年吴国武力强盛、兵多将广时,东线战事是由张辽、曹仁(后来徐晃)两人分别统领,而此时司马懿却以一当二,荆州、吴越的防御工作全都归了他。详情不表,总之,在面对诸葛瑾、陆逊的轮番攻击下,曹魏不仅没有失去领土,还夺得了一部分荆州土地,这是很难得的,也一举奠定了司马懿的威名与盛誉。3.谁是朝中第一臣?(VS陈群、华歆等等等等):随着武帝时老臣的逐渐离世,大家认识到,想成为朝中重臣最好的办法不是争权夺势,而是得多活啊!!!司马懿不仅寿命挺长、没什么大病而且由于年轻时没参加什么大仗,身上也没什么旧伤。因活的长而得势的典范大概就是华歆。大臣多的时候,朝中谋划哪有他的份啊,但现在,他几乎是首席谋臣了。另外,还有个政治牛人——陈群,他的这个政治力与当年的政治之王荀彧不同,他的大谋大略并不出色,但他的基层建设搞得很好,人民赞扬声不绝。原本在朝中,司马懿的权力和发言权已经就很大了,自从得了军权,司马懿变成了魏室首席大臣。司马懿多次表达对曹家的忠诚,也确实得到了很多大臣的支持;但终究也有铁杆忠臣看不过眼,下定决心要分他的权。曹叡的身边有两个重要近臣——孙资、刘放,他们能文能武深得皇上喜爱。他俩成了司马懿在朝中重要的支点!由于在外带兵,司马懿没法在朝堂上与对手当面PK,而他的支持者们资历、官职普遍不如对手,所以一在大堂上辩论,司马党就经常吃亏。然而有趣的是,每次司马懿被大臣攻击的“遍体鳞伤”,最终曹叡坚定不移支持的还是司马家!这其中,孙资、刘放等近臣就发挥了胜过重臣的作用。如此一年一年的耗,司马懿不仅没有任何权力损失,还越做越大,他的支持者也渐渐得到了要职,司马家的篡位几乎木已成舟了……4.我是大帅!(VS张郃等):曹真病死,诸葛亮大举伐魏是整个事件的开始。由于讨吴有功,且朝内有众多大臣支持,司马懿战胜西线副帅张郃,成为了西线大帅。西线的众多将军都是魏武最后一次出师汉中时留下的,所以普遍资历很深,完全看不起司马懿这个“白面书生出身”的文官来当总将。而且,司马懿的策略是按兵不动,这不仅招致了想立功的将军们的不满,也令朝中“重臣”认为他这是怯战。由于有那些近臣撑腰,魏明帝倒是很“明”,很信得过司马懿的作战策略。其实司马懿这招真的非常出色,原因如下:1.蜀汉士气高昂,正面交锋魏军没什么优势。2.魏军心态急躁,人人想立功,这很容易陷入陷阱。3.蜀军粮草不仅运输困难,而且国内军农比离失调,无法长期作战。4.魏军粮草充裕,城墙坚固,只要没有明显破绽,蜀军完全无从下手。5.蜀军有明显内讧——李严与诸葛亮的隔阂,由于粮草由李严负责,这反而成了一个突破口,可以实施奇袭!基本就这些了,我也想不出来了。大家万不可被演义里的情节唬得以为司马懿是干不过诸葛亮的,事实上,二位绝世奇才的对决中,诸葛亮几乎寸功未立!(唯一的重大胜利是干掉了一干魏军将领,那还大多是司马懿为打击内部敌人送给诸葛亮的。下文有表。)诸葛亮几次出祁山,先后两次粮草被奇袭,这简直是耻辱!结果不言自明,李严因失职被贬了。司马懿在驻守当中,也有进攻,但他的用人真的太牛了,太有手腕了!明着看似一视同仁,但实际上是用自己的人打容易立功的仗(即使是硬仗也是有把握的),而张郃、戴陵一系对自己有不满的将领打那些很可能有套的仗(即使看似简单,很可能也有埋伏)。这样没过几年,营中之将几乎全是自己一手提拔的年轻有为之士了!邓艾、钟会、胡遵等一干名将争权接班,而张郃等老将死的死、贬的贬,剩一些留有官职的也都投靠了司马家族,比如牛金,这个人真的是在司马懿手下由大武夫成长为真将军。张郃之死最有意思,究竟是不是死于蜀军箭下甚至都不能确定!我个人认为,张郃是仅次于张辽值得敬佩的魏军元帅,他以巧变著称,他的军阵变数甚至连诸葛亮都不能猜透。公元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宣告失利,很有组织的退兵之时,除了张郃,几乎所有将军都建议追击。司马懿当然明白,诸葛亮一定派大将断后,确保顺利撤军,但很可能就是为了除掉张郃,他让大家说服了张将军,并任命张辽为先锋,全军追击。司马懿的军队不紧不慢的在后面进军,张郃的骑兵已经火速追上了蜀兵。在一个叫做木门的地方,骑兵队遭遇了埋伏,魏延把张郃的先锋军拖进了山谷,接着一通箭雨,惨啊……无一生还……史书记载,张郃只中了一箭,但却一箭致命,这箭射在了膝盖上。这件事疑点很多,历史上也颇有质疑。这件终究怎么回事没人知道。有的人甚至大胆猜测,这支带有检查不出来的毒的箭可能正是来自司马懿在那里埋伏的劲弩手。没人知道。不瞎猜了……总之,通过一系列正面和暗中的打击手段,司马懿实现了对军权的垄断,他让世人明白,朝内朝外,我司马家都是天下No.1!5.司马家曹家终极PK(VS曹爽):曹爽是个废物,毫无疑问!如果他有能耐,完全能颠覆之前格局,重塑大魏帝业,结果他优柔寡断、刚愎自用,不仅交待了自己家族、门徒的性命,还让司马党得到了朝中的一切权力,司马家不再是No.1,而是Everyone!曹爽曾经很有机会获胜,只要他能有父亲曹真哪怕1%的决断力,他都不会蠢到犹犹豫豫最后主动交权;但他真的太令人无语了,他把权力斗争想得太天真了,以为司马懿能力比自己强,又广泛被赞为忠臣,自己就应该把权力让给他,让他替自己效忠朝廷。这就是很傻很天真的经典之作,这样做的结局便是被司马家族斩草除根,一个不留,死光光。以上就是司马懿夺权的五部曲,随着他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继承父业,步步蚕食曹魏政权,皇帝换成司马姓人只是时间问题了。虽然后世的司马家皇上普遍患有不同程度的脑残(这可能是由于懿、师、昭三人耗光了人品导致),但没登基的三人真的太强大了。他们不仅给晋王朝的建立打下了超级雄厚的基石,而且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本来很可能出现的战乱局面。等司马炎称帝之时,天下百官几乎人人心向晋朝,没有大型的“反晋复魏”勤王行动。自司马氏执政以来,不仅中原的经济、农业实力日渐发展,军事战略也发生了重大转移。相持而攻不再是主流统一策略,大规模积攒实力,一战定乾坤成为指导思想。这几十年来,蜀汉被诸葛亮失败的政治体系搞得军事实力无法长进,经济建设甚至都发展滞后;孙吴的软政治非常优秀,江南的崛起正是由此开始,但怎奈地基薄弱,想高度发展也不过是高屋建瓴,无法与中原抗衡。中原的新一代高素质将领也在短暂的和平中成长了起来,邓艾、钟会、王濬、羊祜、杜预……人人有武功,人人懂韬略,这样的人才储备已非另外两国之所敌。兵多将广、辎重充裕,这样的局面下,蜀、吴两国先后望风而降。这或许是历史上破坏最轻的一次统一之战了!晋王朝的建立堪称完美!当然,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后来的八王之乱和社会上的攀比、腐朽之风在瞬间将老祖宗奠下的基业糟蹋得无影无踪。那是后话,本文不表。晋朝之立,夺权在首而讨伐在次,打击政敌为先而肃清宇内为后,攘外必先安内,建国必先掌权,统领朝政得百官之所向,施惠于民享四海以归心。能文更善武,铁腕掌沉浮,虎父无犬子,耐心踏帝途。王朝的更迭,实为野心的较量。只有忠臣之志,而无问鼎之心;只有刚武于身,而无韬略于胸;只有儒者之气,而无流氓之奸(;只有泰达内乱般风起云涌,而无国安内定中软硬公关),终无以成大事。历史之于吾世,或许已没多少安邦定国的指导价值;但遍观今世,每一个企业,每一个组织,甚至每一个团队,每一个班级,(其实连最高等级的国家也是如此啊,只不过他们不承认罢了。)都如同历史中所描绘的一个社会一般,有着权力中心,有着明争暗斗,有着一切封建王朝中拥有的。这是读史的价值,也是我写此文以自省的最高目的。我喜欢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的这段历史,最喜欢张辽、荀彧,喜欢他们的功绩,喜欢他们的人格;但曹操和司马懿这两个最伟大(就是“最”,没有“之一/二”)的人物不由得我不敬佩,这才是做人的顶峰,才是人内心的大志所向。他们都不是上一个王朝的最后终结者,但都是靠着他们,下一个王朝才得以开启序幕。东汉自初年往后就一直苟延残喘,想救活他真的太难了。如果你按着顺序读史,读到这,也会期待下一个王朝的出现,魏就是这样应运而生,毫无悬念,大势所趋。但魏这个年轻的王朝几十年内便被代替,实在太可惜了,着实地让我唏嘘不已。一个王朝没能在统一的环境下建立,就好比一个企业刚刚发展就已背了一屁股的债,这样危机四伏,稍有不慎就可能被人收购了去。如果你是这个企业的老总,会不会想到,当初干脆就不要创办这个企业,跳槽去干点别的岂不是更好这一番想法?我是这么想的。但当年的曹操能怎么想?我克己复礼,当个忠臣?那还不如当奸雄的舒服。我一奸到底,当个皇上?那不仅明天就会招来数百万的讨伐大军,等我死了,如果儿子无能,孙子无能,还会有人像我一样再把皇帝之位夺走的!……人就是这样在曲折中前行。最终曹操当上了魏王,介于两者之间。但或许这,终究还是开启了司马懿的野心大门。魏的覆灭,到底能深究到哪,我也说不清,或许那些所谓的学者也说不清,我们都只能用现代的视角去猜测当时的时局,不仅猜测形势,还要猜测人心。其实历史不容猜测,更不容假设,就像《三国演义》的创作,甚至现在《孔子》电影的创作,都不过是意淫,但就是有人欣赏!(历史就是历史,我们只能程序化的、套路化地分析。添油加醋,使之迎合读者的口味并没什么实际意义。读读三国志,哪怕你玩玩三国志,也是最有观史明理价值的。)汉、魏之灭,只有亲历,才能知晓;只有见证,才能懂得。史料无法诠释人心,留下的,不过是无尽的猜测、假设、评说,以及说不尽的惋惜……

精彩短评 (总计21条)

  •     好,起码读起来爽!好久没看过这么爽快的书了。
  •     李浩然题词:“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电子版《魏宫谋嗣》,人物刻画极为精致,如同一幅画面展现眼前。司马孚的温润如玉天真呆萌,丁仪虽目盲却文采超群,胆识过人。贾诩鬼才老谋深算,男猪司马懿之刚断果毅,志存高远,纵然诡异也是大势所趋。立场使然。我要买书
  •     书质不错.可是我也是抱着司马懿传记的目的去买的,还没看内容,可是翻阅一下感觉是有点创作性质的故事,希望内容绝大部分是遵从历史的,看故事的话是挺不错的
  •     没读过的切勿乱说此书优劣,但以小人愚见,本书的价值绝不亚于流血的仕途!权谋、斗争、铁血、手腕,一切都是那么诱人,又都是那么残酷...总有一天要亲身经历了才知道,希望我不是失败者--“宁我负人,毋人负我”永远是真理。
  •     人物崩得夸张了……
  •     小说也不和三国志,三国演义一样就算了,也不能胡扯恶搞
  •     抱了很大的希望,但是看到的是官样文章,可惜了我的司马懿
  •     发现我还是比较喜欢他二弟 真诚
  •     诸葛在活20年还是赢不了司马
  •     其实也不是写得不好的关系,只是我是冲着以为是司马懿传记的目的去买的,里面的东西相对比司马懿本人的人生来说实在是太肤浅了,只能说是流于一般网络小说一类。
  •     儒雄
  •     听了疯狗叶容的推荐来看这本书,结果看了个开头就看不下去了,原以为是历史小说,谁知道实际是YY小说,而且YY的还那么离谱,清明家居都出现在三国了。。。没有真实感的小说不看也罢。
  •     凑合,基本符合历史
  •     历史小说,不过有些细节想象力过于丰富,违背史实,又不大符合常理。
  •     小说吧。。司马家可以篡位不是因为权谋。曹操虽功盖中夏,威震四海,崇诈杖术,征伐无已,民畏其威,而不怀其德也。丕、叡承之,系以惨虐,内兴宫室,外惧雄豪,东西驰驱,无岁获安,彼之失民,为日久矣。司马懿父子,自握其柄,累有大功,除其烦苛而布其平惠,为之谋主而救其疾,民心归之,亦已久矣。故淮南三叛而腹心不扰,曹髦之死,四方不动,摧坚敌如折枯,荡异同如反掌,任贤使能,各尽其心,非智勇兼人,孰能如之?其威武张矣,本根固矣,群情服矣,奸计立矣。
  •     作为政治小说题材,作者显然把司马懿描述成一个城府极深,野心太大,心计太多,手段太毒之人,历史上的司马懿不知是否真如其所描述,但至少这本小说让我相信这位有着狼顾之相的儒雄
  •     78年生人的作者文笔老道,娓娓道来实在令人手不舍卷! 作为历史小说,适当的推理和想象是必须的, 作者的这部分发挥控制得比较靠谱,而非任意,离奇的发挥!非常期望作者能够继续坚持下去,写出更过的精彩历史小说!
  •     其实司马懿的智谋可以与诸葛亮.刘伯温.范蠡相媲美
  •     怎么说呢 作者挺能YY的 文笔还凑活 当个小说看够了 但考据史实的话....
  •     书名已经非常反讽。
  •     可以看看,我上班坐车都在看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