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拉贝画传》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历史人物 > 约翰·拉贝画传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4
ISBN:9787214057594
作者:【德】托马斯•拉贝
页数:141页

《拉贝画传》:人间处处是拉贝

《拉贝画传》:人间处处是拉贝陆川的《南京!南京!》再度将人们的注意力引向了硝烟弥漫的那场大屠杀悲剧,关于南京某年某时的影像记忆,我在小学时看过大陆的《屠城血证》和台湾拍摄的《南京大屠杀》,后者还是父母他们早已不存在的单位曾集体组织观看的,回来的路上,坐在父亲后座上的我听到母亲跟同事们愤愤不平,“日本人怎么可以这么凶残……”在夜幕下的自行车流中,我意淫起了征服日本的复仇春梦。再后来,厂子被蛀空了,对日本不共戴天之仇的父母和同事们买断下岗了,大家都疲于养家糊口的艰难生机,在父母辈一代人中再没听到谁对历史苦大仇深,权力的集中与丧失,社会分配的不公,这才是耿耿于怀的心头大事。而我,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大学,直至工作,我们一代吃饱了撑的人的传递过父母辈的仇恨接力棒,继续咬牙切齿地指戳日本,尽管我们热衷追逐索尼、松下、日历、卡西欧等电子商品,年纪更大后开始对汽车产生兴趣,丰田、本田、尼桑……这些LOGO更是纯洁美好的生存梦想所承载。只不过,肾上腺素驱使下的反日热情,是断不能消减的,否则你就是千夫所指的汉奸、卖国贼,为什么仇恨无法消解?因为历史过于沉重,因为有抗日战争,因为有南京大屠杀……,还因为一小撮右翼分子妄图篡改历史教科书,只是愤青们永远无法正视日本的教育完全取决于地方自治这么一个现实。在劫后阴魂不散的金陵古都,一位外国友人的名字化作了一阵风,留下千古传奇。新出的《拉贝画传》和重新出版的《拉贝日记》合起来阅读,对于约翰•拉贝便有了一个清晰的了解。在南京沦陷后,以拉贝先生为首的十几位外国人,自发组成了国际委员会,通过在城内设置一个4平方公里的安全区,保全了25万难民免遭杀戮。作为西门子公司在华高级雇员的拉贝,在他所居的院子里,受到保护的民众对他称谢“你就是成千上万人的活菩萨”。1938年,他们一家返回纳粹德国,基于人之为人的义愤,他四处做报告、播放纪录片,甚至写信给希特勒重申日本的罪行,时值德国与日本的战略联姻,不合时宜的他遭受了盖世太保的逮捕和审查。虽然最后是体面的释放,但拉贝在战后的命运却是一路坎坷、破落。在已成废墟的伯林,他给俄国人拆卸和装运工业设备干重体力活,每天工作12小时以换得一碗汤;除此之外,每天要到英国警察局报道,接受审讯,非纳粹化审查委员会最终还是撤销了他的纳粹分子罪名,可是中间的辛酸、屈辱向何处安放。拉贝的纳粹党身份在南京时给他带来了不少便利,以此为掩护,他拯救了更多的生命,在轴心国的联谊下,一面展开平铺的纳粹万字旗可以在遥远的东方让百姓免遭日机轰炸,在欧洲却是侵略者铁蹄的象征,然而对于集中营里的犹太民族而言,还有什么比这更不堪回首的?我挖掘了一处隐秘的欣喜,拉贝是在西德,而非柏林墙的另一端,抛去政治的极权和由此导致物质匮乏不说,当联邦德国抓住了正统德国的国际遗产,民主德国则垄断了反法西斯主义,将自己的正义性进行无限量放大、涂扮。前身既是资产阶级、又是纳粹党员的拉贝,换做生活在东德,无法想像。拉贝这样的现象,在人类历史上有着许多的同类,最容易随手拉来的,便是《辛德勒的名单》了,他们都有着相似的历史背景和身份,企业主辛德勒也是纳粹党人,在对犹太人的苦难观察中良心发现,于是利用自己的工厂竭力保护作为奴隶员工的犹太人。在这么一场人道主义的光辉闪烁中,假使说得苛刻冷漠点,辛德勒是在发战争之财,乘机剥削廉价劳动力;而拉贝是在搞政治投机,是个人主义情绪的大出风头。总而言之,他们逆势而动的动机是复杂难言的,人性恶与善并存,有时甚至谈不上作恶,仅仅是自私自利的从恶罢了,就如阿伦特一直在说的“平庸的恶”。我做个乾坤大挪移的假设,拉贝在战争爆发前便早早回到德国,他对于本国政府迫害犹太人的政策,会不会奋起抗争,哪怕是阳奉阴违也好,也许他仅仅是里芬斯塔尔达的纪录片《意志的胜利》中,在黑压压的队列中,振臂高呼、激动如潮的渺小一员。我还想到了两部真人真事的电影,《卢旺达饭店》和《猎犬》,都是关于卢旺达种族大屠杀,遇难者之多、其惨绝人寰之状,超过昔日的南京。在《猎犬》中,英国牧师救不出一个人,只是随同他们而死,幸存者日后找到了当初无力而逃离的牧师助理,她问,你当时为什么离开我们。对方回答,当时我很怕死。人性的幽暗意识使得我们着眼于生命的救赎,公义的追赶。所以,甘愿舍生成仁的圣徒百年难求,那是一种人道主义的道德乌托邦,遮蔽了苦难的真实意义,更多是拉贝,是借助权力、时事、身份的顺风车来悄然成为义人,他们同样伟大。成稿于09-05-25

无法遗忘的一张脸——读《约翰·拉贝画传》

无法遗忘的一张脸——读《约翰·拉贝画传》范典/文认识一个人,先从一张脸开始。这张脸说不上出众:光头,圆形脸,圆框小眼镜,小胡子,但正是这张脸的主人从日本人屠刀下挽救了25万中国平民的生命——约翰·拉贝,一张中国人无法忘怀的脸,2006年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拉贝日记》即截取了他佩戴勋章侧身微坐的半身像的脸作为封面,而今,我又在这本《约翰·拉贝画传》中发现了这张泛黄的全照。照片中,拉贝先生微侧着脸,眼神专注凝视左前方,两手很自然的下垂,握在一起,他戴着那副标志性的眼镜,黑衣服、白领结,胸前挂着蒋介石颁发的玉石勋章,西服上别着一枚有德国纳粹标志的老鹰标志。他嘴唇轻抿,唇角带着温柔的笑……初识约翰·拉贝,是在张纯如的书里,这位华裔美籍女作家在那本举世瞩目的《南京浩劫:遗忘的大屠杀》中提到了这位南京的“辛德勒”。书中记载,拉贝身体力行,以纳粹政府成员的身份出现在日本人面前,虽然希特勒对待犹太民族的恶行比日本人对待中国人好不到哪里去,可是拉贝“主要是把纳粹党看成是一个社会主义组织,并不支持对德国犹太人和其他少数民族的迫害”(语出其外孙女莱因哈特;该书P142)。暂且不论他政治信仰中的动机单纯与否,但在中国人民受难时,就是这个红色的卐标志,让他从日本人枪口下夺回无数条无辜的生命,许多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的成员们在给家人的信件中都对其表示了敬佩之情。当我们回顾历史,常常便如抬头看见一个底座样的截面,感受着它压顶的沉重,殊不知,当大片史料以与我们平行的视角呈现时,它便有了生命与时代相击撞的质感。对于研究者或兴趣者而言,读取大段历史、搜集相关史料都将耗费大量精力,如张纯如作书时,冒着语言不通、水土不服的情况单枪匹马来到中国,在采访幸存者及大量资料、证据里周旋、沉溺,为了探索“人类本性的阴暗面”,甚至在不堪重压之下付出了自己的健康和生命。张曾自称是她发现了《拉贝日记》,在这本画册中,有一篇由拉贝生前好友埃尔温·维克特写的文章就提到这件事,当时日记因拉贝后人为避政治牵连而搁置在储藏室,为协助张的写作他们偷偷将复印件寄给她。于是,当一个有血有肉的约翰·拉贝在日后重新站在中国人民面前的时候,我们似乎不应该忘了这些人。画册展现了约翰·拉贝的一生,收录了从他“出生到学徒年代”、“在中国的30年”、“返回德国”等五部分内容,除了他个人、家庭照外,还有手稿、绘稿、摄影作品、住所面貌、信件等资料,有代表性的“浓缩”了他坎坷而优雅的一生。为什么说优雅呢?我注意到一些细节,在经历南京大屠杀前他便开始写日记,而且对生活总是充满了希望。正是因一次去上海开会的途中,在南京拜访时听了区域经理的一句玩笑话,他毅然选择到该地工作,从此与“南京”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的优雅并不止于手稿上那些端整的斜体字,而更在于面对危难时挺身而出、救死扶伤的从容不迫。不可否认,最感动我的是,拉贝因其纳粹身份在希特勒政府倒塌后受尽磨难,一家人贫苦不堪,然而南京人民并未忘却他,在1948年期间托南京市市长将1亿多捐资及食品、生活用品寄给了他——这也是拉贝在生前尤为安慰的事情吧。他留下了2000多页手稿,为拯救我们的记忆作出了重大贡献。我们不会遗忘他,画册中的点滴记录都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感恩之情,这本由约翰·拉贝的孙子托马斯·拉贝编著的画册,撷取了拉贝各个时期的珍贵史料,以图片和文字相辅的形式展现了一个鲜活的生命。就像走进一座便携式的掌上博物馆,我看到了这张脸从童年到老年,一路经历的从娇嫩到苍老的变化,但生命的优雅来自历史不被磨灭的敬重,这张脸,将会被永远铭记。——已载于《文汇读书周报》


 约翰·拉贝画传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