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人物论稿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历史地理人物 > 宋代人物论稿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9
ISBN:9787208086487
作者:张其凡
页数:602页

章节摘录

插图:赵普欣赏和看重的人,见于史籍者不少,基本均是具有吏治才干的人。宋琪,《宋史》有传。他是赵普的同乡——幽州人,是辽国的进士。《长编》卷10,至道二年(996年)九月载,琪粗有文学,颇谐给,周知人之情伪,尤通明吏术。本传称其素有文学,颇谐捷,在使府前后三十年,周知人情,尤通吏数。部有冤狱,琪辨之,免死者三人。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太宗将加擢用,为卢多逊所沮。究其原因,除了宋琪与赵普交好外,他尤通吏数,恐也是一个因素。辛仲甫,《宋史》有传。少好学,及长,能吏事,伟姿仪,器局沉厚。显德元年(954年),郭崇镇澶渊,仲甫为掌书记,曾雪冤狱。赵普向太祖推荐,称他文武兼资,被擢用。张齐贤,《宋史》有传。孤贫力学,有远志。中举后,初通判衡州,时州鞠劫盗,论皆死,齐贤至,活其失入者五人。为地方官,颇有善政。知代州,曾击退辽军进攻。知河南府,时狱有大辟将决,齐贤至,立辨而释之。史称其议论慷慨,有大略,以致君自负,留心刑狱,多所全活。赵普曾向太宗力荐他为执政,说他素蕴机谋,兼全德义。卷郭贽,为赵普所重,《宋史》有传。曹彬为弭德超所诬,贽极言救解,深为宰相赵普所重。从本传看,他也不是一个文学之臣。刘昌言,《宋史》有传。赵普镇南阳(邓州),重昌言有吏干。普留守西京,表为通判,委以府政。赵普死后,昌言感知遇之恩,为其经理家事。王化基,为赵普所不喜。据《东都事略》本传,他举进士,为大理评事,通判常州,知岚州,宰相赵普以为骤用人,非有益于治也,改淮南节度判官。《玉壶清话》卷8载此事,说赵普学术平浅,而称化基尤善为诗。于此可知,赵普不喜化基,还是因其乃文学之臣,无吏治才干。卢多逊看重之人,史载不多,从李穆这一例看,是文学之臣,不以吏道称。李穆与卢多逊为同门生,《宋史》有传。开宝五年(972年),太祖谓多逊日:“李穆性仁善,辞学之外无所豫。”多逊日:“穆操行端正,临事不以生死易节,仁而有勇者也。”太祖日:“诚如是,吾当用之。”太祖说李穆只有辞学,卢多逊也未道及吏道,可知李穆是文学之臣。

前言

我自幼喜爱读历史小说和人物传记。犹记得,虽身处帕米尔高原的边城喀什,还几乎集全了《三国演义》的连环画小人书。后来,在读研究生时,即选择了宋初名相赵普,作为硕士论文的研究对象。由此,开始了我对宋代人物的研究。硕士论文《论赵普》及相关研究成果,收入本书,是为卷二。在此基础上,写成了我的第一部著作——《赵普评传》,约28万字,几经周折,于1991年5月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嗣后,又应邀写成了《宋太宗》一书,约30万字,作为“宋帝列传”的一种,由吉林文史出版社于1997年12月出版。而有关太祖、太宗的相关研究,有些新意的部分,构成了本书的卷一。结合太祖、太宗与赵普的研究,使我对宋初政治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与把握。本书的卷三至卷七,是研究宋代文臣与武将的相关成果,其中不仅包括文臣、武将,还有科学家、诗人等。其中关于寇准、沈括、刘筠生卒年的考定,字数虽不多,但颇为自得。有关古代最为著名的清官包拯的两组文章,则多少有“应景奉命”之意。尤其是关于台湾电视连续剧《包青天》的杂谈十六则,更是有感而发,也许会为正统史学界所不值,但我以为是有重要的普及历史知识意义的。寇准与丁谓这对冤家的研究,与我对宋真宗朝的研究是互为补充的。有关宋真宗朝的研究两文,已收入拙著《宋初政治探研》中。而有关寇准与丁谓研究的五篇文章,则收入本书,为卷三。有关吕端与包拯的研究,虽不连贯,但两人都是文臣,且是名臣,故编为卷四。有关宋代最伟大科学家沈括的两文,篇幅虽小,但仍汇编为卷五。有关元祜“旗手”陈瓘的研究,是我研究熙丰、元祐党争的一部分,自觉尚有新意。是故编为卷六。有关名将杨业、曹彬、岳飞的研究,自有一得之见,尤其是有关杨业的文章,在首届杨家将国际学术研讨会上颇获好评。这三篇长文及一篇短文,编为卷七。

书籍目录

自叙卷一  开国之君:太祖与太宗  关于宋太祖早年任职的三点考证  试论宋太祖朝的用人  宋太宗论  论宋太宗朝的科举取士卷二  开国名相:赵普  赵普早年事迹考辨  赵普的家世  赵普著述考  「半部论语治天下」探索  赵普政治思想试探  论赵普  赵普年表简编卷三  文臣研究:寇准与丁谓  关于寇准生年的再考证  寇准的宦历、性格及思想  丁谓的宦历、性格及思想  寇准与丁谓争斗事实考述  寇准、丁谓之争与宋真宗朝后期政治卷四  前、中期名臣:吕端、包拯等  吕端与宋初的黄老思想  清官楷模  廉政典范——纪念包拯诞生一千周年  台湾电视连续剧《包青天》杂谈(十六则)  考辨两则    北宋「西昆诗派」领袖刘筠生卒年考辨    张齐贤与张全义关系考辨卷五  宋代最伟大的科学家:沈括  沈括生卒年考辨  沈括:中国十一世纪的伟大科学家——沈括逝世八百九十周年祭卷六  旧党旗手:陈璀  陈罐与《四明尊尧集》——北宋哲徽之际党争的一个侧面考察  陈罐年谱卷七  武将研究:杨业、曹彬、岳飞等  「杨业之死」发覆  庸将负盛名——略论曹彬  岳飞军事思想试探——兼论宋代军事思想的发展  小考一则:「忠献」非韩世忠卷八  宋代岭南人物(上):岭南三大家  论宋代岭南三大家  菊坡学派:南宋岭南学术的主流——再论宋代岭南三大家  「平生愿执菊坡鞭」——陈献章与崔与之卷九  宋代岭南人物(下)  宋代岭南、主要理学人物缕述  宋代岭南谪宦类型分析  宋代岭南谪宦表三  冯元:博学多识的一代大儒  宋代考据名家李大性  有功于广州人民的宋代状元张镇孙  短文四则:    简克己与陈去华——宋代理学南传的关键人物  康王庙与康保裔  唐代岭南宰相姜公辅  宋代广州三祠卷十  附录  陈乐素与二十世纪的中国宋史研究——陈乐素教授逝世十周年祭跋

编辑推荐

《宋代人物论稿》是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作者简介

本书收入了作者有关宋代人物研究的论文36篇,另附短文7篇,收入本书的三十多篇文章,绝大多数已刊发,只有少数几篇未曾刊发。收入本书时,各文均作少量的文字方面修饰,基本观点则未作丝毫改动。本书反映了作者三十余年来研究宋代政治、军事的重要贡献。
自叙
卷一 开国之君:太祖与太宗
卷二 开国名相:赵普
卷三 文臣研究:寇准与丁谓
卷四 前、中期名臣:吕端、包拯等
卷五 宋代最伟大的科学家:沈括
卷六 旧党旗手:陈瓘
卷七 武将研究:杨业、曹彬、岳飞等
卷八 宋代岭南人物(上):岭南三大家
卷九 宋代岭南人物(下)
卷十 附录

图书封面


 宋代人物论稿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如果你热爱历史,那么在你心目中一定有自己钟情的某个朝代,而它们往往便是你对现实世界的理想或理解。例如唐朝,那是对盛世辉煌的缅怀;又例如明朝,那是当代中国历史的某种投射;还例如清朝,那多半又隐喻着民间对于神秘皇权的好奇和世俗方式的心理接近。但我却最喜欢六朝,其次两宋。这两个年代,一个久乱难治,一个积弱不振,但人却都最有风骨。魏晋重飘逸而不颓,两宋壮气节而不拘。这实在是汉人朴拙、唐人粗犷、明人迂阔、清人孜孜章句有所不及的。于书店偶见《宋代人物论稿》,心有所动,便取而读之。中国治史传统,正史往往以人物为纲。这本书确有些恢复传统的味道:不以事件为线索,反以北宋各阶段主要代表人物太祖、太宗、赵普、寇准、吕端、包拯、陈瓘等的行状言语勾勒当时社会形势和政治分野,生动之外尤见透彻。如我辈者,本就倾心于宋人,书中资料自然更显裨益。特别可贵者,此书集作者三十年专治宋史之积累,故而能不循传统“盖棺”之论,综正史野说蛛丝马迹,发人心欲理,一辨真伪。于是我们看到那个北宋第一贤相寇准汲汲功名而意气用事的莽撞,宋初“五鬼”之一丁谓的经邦济世之才和治边安民之功,获誉“北宋第一名将”曹彬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平庸,所谓“大事不糊涂”的吕端对北宋中期政治格局的消极影响,甚至还有作者为报复元佑党人的蔡京和章惇所说的“体己话”,为被历史认定为害死杨继业的潘美翻的案……所有这些振聋发聩之言,作者娓娓道来,波澜不惊中纷纭开合,卓然可观。更深入阅读,便可发现,如此纷纭而不乱,皆因作者对于两宋历史之脉络把握全可落脚于一字:“疑”。盖太祖承五代之弊起于行伍而得天下,不能不疑武臣;太宗以 “烛影斧声”继大位,不能不疑皇亲;真宗以大政所归不决,不能不疑群臣;至于仁宗以后,国家在守旧与改革中摇摆,终至党争不断,庆历、元佑、绍圣各代君王更不能不疑。如此一个“疑”字,让进取者难行,钻营者用险,而玄默静守者功成以退。古人云“主弱臣疑”,亡国之兆。有宋以得天下而数百年间“主疑”未已,其如何可得一良臣为真正强臣!如此说来,数百年守势若此,历北方辽金元三朝而亡,真可谓殊为不易了。昔读《晋书》,见史家评司马取曹魏代之不以道而终罹大难,尝疑此为迂腐陈词,托偶然于因果,不以为意。今天读此书再反思此论,似乎又见理其中:不以正取,安能以正守?全书还有两点微小之处值得注意。其一,理学兴起的背景与源头如草蛇灰线般隐藏在宋初黄老思想政治理念之后,并且道家思想还很大程度上构成了理学思想的重要内容来源。同时,作者把理学思想始祖之一的周敦颐和欧阳修、范仲淹三人并列为时代风气转折中的重要三子,也很大的拓展了我对于理学思想发展背景的理解;其二,文强武弱的转变时间。不同于传统历史观念中以“杯酒释兵权”前后一个较短的时间点来划分这两个阶段,作者似乎更赞同太宗为收天下之心而大规模取士成为文臣走强的实际起点,而整个过渡期甚至蔓延了太宗执政期内的很长时间。由“点”及“段”,似乎更加符合常理。其实,本书也可以不只是当成历史研究来读。“人物论稿”自然不免涉及为人之道。例如,在读罢自认为全书情节最精彩的寇准与丁谓斗争的章节后,我忍不住的去想:时代虽历千年而凡不知几变,然而人心人性人欲未变—所以,我们做人,究竟是否应该像寇准一样锐意进取,“大丈夫我自横行”,不虚与委蛇于人生?如此委屈身前,得名身后,是否值得?还是该像丁谓一样干脆任后人史书痛訾不顾,但用尽心机,用险一搏今日功名?如此而身败名裂于万古青史,又是否值得?或者更应该像王曾一样忍辱负重韬光养晦于前,卑躬屈膝以伺仇雠,静待将来时变?然而如此卧薪尝胆又谈何容易!没有人会知道答案。或许,答案只在于“成功者”,而不在于究竟成为哪种人。可惜历史往往不会透露“成功者”的真相。即使丁谓流放崖州,寇准也依然背负罪名死在雷州;甚至即使寇准今日已然成为历史中正义一方并无争议的代表,《宋代人物论稿》不是还在努力还原那个文字之外真实而远非圣人的寇准和绝非小丑的丁谓吗?历史就是这样翻来覆去,因为它是人的故事。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如果你热爱历史,那么在你心目中一定有自己钟情的某个朝代,而它们往往便是你对现实世界的理想或理解。例如唐朝,那是对盛世辉煌的缅怀;又例如明朝,那是当代中国历史的某种投射;还例如清朝,那多半又隐喻着民间对于神秘皇权的好奇和世俗方式的心理接近。但我却最喜欢六朝,其次两宋。这两个年代,一个久乱难治,一个积弱不振,但人却都最有风骨。魏晋重飘逸而不颓,两宋壮气节而不拘。这实在是汉人朴拙、唐人粗犷、明人迂阔、清人孜孜章句有所不及的。
      
      于书店偶见《宋代人物论稿》,心有所动,便取而读之。中国治史传统,正史往往以人物为纲。这本书确有些恢复传统的味道:不以事件为线索,反以北宋各阶段主要代表人物太祖、太宗、赵普、寇准、吕端、包拯、陈瓘等的行状言语勾勒当时社会形势和政治分野,生动之外尤见透彻。
      
      如我辈者,本就倾心于宋人,书中资料自然更显裨益。特别可贵者,此书集作者三十年专治宋史之积累,故而能不循传统“盖棺”之论,综正史野说蛛丝马迹,发人心欲理,一辨真伪。于是我们看到那个北宋第一贤相寇准汲汲功名而意气用事的莽撞,宋初“五鬼”之一丁谓的经邦济世之才和治边安民之功,获誉“北宋第一名将”曹彬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平庸,所谓“大事不糊涂”的吕端对北宋中期政治格局的消极影响,甚至还有作者为报复元佑党人的蔡京和章惇所说的“体己话”,为被历史认定为害死杨继业的潘美翻的案……所有这些振聋发聩之言,作者娓娓道来,波澜不惊中纷纭开合,卓然可观。
      
      更深入阅读,便可发现,如此纷纭而不乱,皆因作者对于两宋历史之脉络把握全可落脚于一字:“疑”。盖太祖承五代之弊起于行伍而得天下,不能不疑武臣;太宗以 “烛影斧声”继大位,不能不疑皇亲;真宗以大政所归不决,不能不疑群臣;至于仁宗以后,国家在守旧与改革中摇摆,终至党争不断,庆历、元佑、绍圣各代君王更不能不疑。如此一个“疑”字,让进取者难行,钻营者用险,而玄默静守者功成以退。古人云“主弱臣疑”,亡国之兆。有宋以得天下而数百年间“主疑”未已,其如何可得一良臣为真正强臣!如此说来,数百年守势若此,历北方辽金元三朝而亡,真可谓殊为不易了。昔读《晋书》,见史家评司马取曹魏代之不以道而终罹大难,尝疑此为迂腐陈词,托偶然于因果,不以为意。今天读此书再反思此论,似乎又见理其中:不以正取,安能以正守?
      
      全书还有两点微小之处值得注意。
      
      其一,理学兴起的背景与源头如草蛇灰线般隐藏在宋初黄老思想政治理念之后,并且道家思想还很大程度上构成了理学思想的重要内容来源。同时,作者把理学思想始祖之一的周敦颐和欧阳修、范仲淹三人并列为时代风气转折中的重要三子,也很大的拓展了我对于理学思想发展背景的理解;
      
      其二,文强武弱的转变时间。不同于传统历史观念中以“杯酒释兵权”前后一个较短的时间点来划分这两个阶段,作者似乎更赞同太宗为收天下之心而大规模取士成为文臣走强的实际起点,而整个过渡期甚至蔓延了太宗执政期内的很长时间。由“点”及“段”,似乎更加符合常理。
      
      其实,本书也可以不只是当成历史研究来读。“人物论稿”自然不免涉及为人之道。例如,在读罢自认为全书情节最精彩的寇准与丁谓斗争的章节后,我忍不住的去想:时代虽历千年而凡不知几变,然而人心人性人欲未变—所以,我们做人,究竟是否应该像寇准一样
      锐意进取,“大丈夫我自横行”,不虚与委蛇于人生?如此委屈身前,得名身后,是否值得?还是该像丁谓一样干脆任后人史书痛訾不顾,但用尽心机,用险一搏今日功名?如此而身败名裂于万古青史,又是否值得?或者更应该像王曾一样忍辱负重韬光养晦于前,卑躬屈膝以伺仇雠,静待将来时变?然而如此卧薪尝胆又谈何容易!
      
      没有人会知道答案。或许,答案只在于“成功者”,而不在于究竟成为哪种人。可惜历史往往不会透露“成功者”的真相。即使丁谓流放崖州,寇准也依然背负罪名死在雷州;甚至即使寇准今日已然成为历史中正义一方并无争议的代表,《宋代人物论稿》不是还在努力还原那个文字之外真实而远非圣人的寇准和绝非小丑的丁谓吗?
      
      历史就是这样翻来覆去,因为它是人的故事。
      
  •     书真的不错!!好喜欢!!有用 ,便宜!!!绝了!!以后还得来!!
    支持dangdang !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