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历史地理人物 > 呼兰河传

出版社: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0-7
ISBN:9787503312427
作者:萧红
页数:188页

末世中的生机

BBC的记录片说美国蓝调音乐是“Poetic tales of lives untouched by either lipstick, or collars"。天然去雕饰,是属于蓝调音乐的诗意。萧红的《呼兰河传》也应归于此列。萧红文字的美如入化境。体现了中文字独特的美,节奏明快,表现力十足,又不失细腻灵巧,正如史湘云的身段,结实而富有弹性,“鹤势螂形”。与其说是小说,不如说是回忆录,在呼兰河的小城里,有萧红童年的一切。呼兰河的世界一分为三。其一是化不开的亲情,年老而神志清明的爷爷,把绝大多数优秀的品质传给了她,给了她后来很少能遇到的温暖。其二是故土风情,活灵灵的生活,北土荒凉的景色,独特的北方小城给了萧红永恒的回忆。其三是呼兰河的大泥坑,正巧在大街正中,雨后形成深深的沼泽,吞噬过路的人和动物。呼兰河人总是受泥坑的困扰,埋怨,看热闹,但从没有要填没了它的打算。把中国人的末世心态写得那么苍茫,末世中的生机那么鲜活,几乎不像年轻女人的手笔。前三分之一只写故土风情人物,后半程写亲情和人间。大泥坑串起一条总线,从之前吞没了狗马,到之后吞没了活生生的人,到最后竟然诞生了一位它吞没不了的人。小说妙,妙在形散而神凝。初看是回忆录,温暖、活灵活现、伤感和琐碎。细看是小说,荒凉四溢。深看是战斗檄文,切开了肌肤,流出来一摊脓血。切开爱的回忆,唤醒黑色的真相。萧红29岁上完成《呼兰河传》,29岁正是年轻女子黄金般的年龄,美好,充满活力,萧红31岁离开人世,早谢的花朵自有她的悲情,这种美好与悲情在《呼兰河传》完美地交织到了一起,形成了强大的战斗力。读者可以对阿Q的命运无动于衷,但没法轻易略过《呼兰河传》里的伤痛,这就是女性作家的独特优势--比较男性荷尔蒙的强大战斗欲望,她可以更美好,也可以更痛切,由此更紧地抓住读者的心灵。还有什么比美好中的毁灭更让人悲伤和愤怒呢?还有什么比强烈纯真的爱背后的黑暗更能让人颤抖呢?所以女性作家如萧红,在鲁迅面前也不会显得个头矮小--她的悲悯和洞察力淹没了一切。萧红是孤单的。最爱的爷爷早已不在人世。熟悉的故园大约已经荒芜。玩伴团圆媳妇死于家暴。只有那大泥坑还在继续吞没生灵。萧红也是自由的,她喝着呼兰河水长大,她热爱故乡,她看到了真相。我对她产生了不可抑制的嫉妒,包括才气和心灵的自由度。小说的结尾,最后一位重要人物登场,这位潦倒的磨坊工人在这吃人的世界里顽强地生存下去,不肯被大泥坑吞没,很低调也很强硬,描写他的文字是纯纯地白描,如果不是特别关注,几乎猜不到为什么要以这样的人和事来将一部堪称才情横溢的小说收尾。从《呼兰河传》可以看出,萧红超前得不会有好下场,萧军或鲁迅勉强接盘已属不易。但也许,这样的女人在任何时代都会显得格格不入,太锐利太纯真太有才。如果没有早逝,她会进化成什么样?这种揣测让人有点轻微眩目,浮想维纳斯的断臂也不过如此。

即使是围栏里生活

我用这个星期的时间看完了这本小说,不算快,也不算慢。读时,我总会不禁联想起沈从文笔下那个民风淳朴、环境安宁的湘西古城。  可是,与读边城时不那么相似的感觉是一种明显的心痛,心痛于呼兰河人民那种被无知与迷信包围的“淳朴”,那种囿于科学与理性的“热心”。  的确,没人想把小团圆媳妇害死,那个“黑乎乎,笑呵呵”的十二岁女孩。可是从她出生起,就生活在了迷信与愚昧的围栏中,不会人去拯救她,因为所有人都对这种生活习以为常,甚至根本就是迷信与愚昧的继承者和发扬者。当她的婆婆为了好好管教她,而把她吊起来打,为了嫌她乱跑,而用烙铁烙在她脚心时,我看到了愚昧可以把人变成的可怖模样。可这又绝不是一个人的错误,因为邻居听了并未感到什么不妥,她们并不自知,仿佛她们也都是这样管教小辈的。所以某种程度上说,那个婆婆和邻居们也是受害者,这种闭塞生活让她们麻木愚昧,同样值得人们思考与同情。当小团圆媳妇终于不堪折磨,病倒在床时,家人不但不求医,反而依照传统,为她请来了跳大神的,希望能够以此治好她的病。而邻居们也只是当个节日凑热闹似的,看着大神在院子里跳来跳去,似乎忘记了屋里还有个垂死的女孩。治不好,大神就说她被鬼魂附体太深,于是人们纷纷附和,转眼间,那个原先活蹦乱跳的孩子变成了“妖精”。而后,出于好心的婆婆再次听从大神的建议,让人将她按在盛满滚烫开水的大缸中烫了三次,以此做为最后的努力……终于,又一个迷信的祭奠品诞生了,好好的小女孩被活活折磨死了……看到这里,我真想跳进书里给那些人几个大耳光。可是我不能,即使能,我也恐怕要在里面因为触犯各路神明而被开水烫它个好几回。再往后,看到冯歪嘴子的生活,又想起了《活着》里面的福贵,只不过,福贵喂的是牛,而陪伴冯歪嘴子的是一头跛脚驴。冯歪嘴子给磨房掌柜的打工,他偷偷的结婚了,他的老婆抱着孩子,在冬天里盖着几张麻袋睡着……后来她因为生第二个孩子死了,只给他留下了一个健康的老大和一个几个月都几乎没长的老二。在别人眼中,冯歪嘴子已经陷入了绝望的境地,可他并不这么认为,他看到别人生活的样子,他觉得凭借自己的努力,他也应该生活成那样。再说,他的大儿子已经能牵着驴去喂它喝水了,每每看到,他那双含泪的眼睛里就立刻充满了笑容……我相信他会坚强地活下去。但是说实话,我相信又有什么用呢?我不能代替他和她受罪,也不能代替他们享福。慢慢地,我明白了:每一句对呼兰河城里这些人这些事的评价都是多余的。作者只是告诉我们曾经有那么一个城,一群人,发生过那么一些事情。不论你对它持怎样的态度,它仍旧不会改变,它是围栏,活在其中的人冷暖自知。不论我怎样的同情与感动,他们不会知道,也不愿知道。日子在他们那里依旧缓慢地流逝,一如往常。我从呼兰河走出,也将开始我的生活。

一世的梦靥

读《呼兰河传》的时候,会想起那个流传很广的打豆豆的冷笑话。许是文中的“我”如同豆豆,一切的苦痛都只朝向我。一切一切的残忍、冷漠、伤害就像祖母躲在窗后用的针,刺进手指,痛到灵魂深处,从此,成为缠绕一世的梦靥。第一次读萧红的文字,那些潜伏于冷漠后深暗无边的绝望如同一场梦,恍如隔世。却分外醒目。始终以为,这是篇灰暗的散文。萧红说:“所写的并没有什么优美的故事,只因为他们充满我幼时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但愿这样一个遍体鳞伤的女子, 沧海桑田后,能在文字的安抚下,释怀。也许,人是由他的记忆构成的吧。故事结束时,浮在眼前的是荒凉的院子,寂寞的童年,那里面有祖母的针扎,父亲的踢翻。料想,回望的时候,那曾经的一幕幕,如同诅咒,在头顶盘旋 挥散不去。“我家是荒凉的。我家的院子是很荒凉的。我家的院子是很荒凉的。我家是荒凉的。我家的院子是荒凉的。”如同一场反反复复的噩梦。然而“在这世界上有了祖父就够了,还怕什么事呢?虽然父亲冷淡,母亲的恶言恶色,和祖母的用针刺我手指的这些事,都觉得算不了什么。何况又有后花园!她在 吹牛。无论大泥坑子的喧嚣还是团圆媳妇周遭的热闹,觉出的反而都是无垠的荒凉。是不是女孩子都热爱说反话呢?关于小说的结构、语言,关于大泥坑子的隐喻,关于看客,关于那些空虚、冷漠的灵魂,关于那些脆弱而顽强的的生命,关于那个破败的世界,已不愿多说。因为这所有的一切,在我看来,不过是为荒凉的记忆做一长串的注解。而我说的只是荒凉本身。

还要不要思想启蒙

有时候常常想,我们今天好像总是以为我们不需要思想启蒙了,所以偶尔就会蹦出来鲁迅的文章在今天的中国有没有价值的问题,我以为这纯粹是伪问题。我们是不是更需要思想启蒙了!!!在呼兰河这样一个小地方,在一条小街、一个小院子里,有的故事是在写中国人的性格,有的故事又仿佛在写中国的命运与现实。读萧红的这本书,突然就生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我看到了鲁迅式的揭露中国人劣根性的影子。但是这里的矛盾更集中,几乎近似于将人的劣根性罗列出来,罗列的让人觉得窒息。一个社会怎么会变成这样?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团圆媳妇的遭遇,整个变态的社会将各种迷信的手段施加在十二三岁的小姑年身上。最令人发指的是将团圆媳妇放在开水中烫三次,烫一次晕一次。就这样一个健康快乐的小姑娘被这吃人的社会活活的给整死了。年幼的萧红可能是唯一具有人性的人,同情心只是表达一种形式的需要,在中国看热闹的人从来不少。鲁迅有一段关于中国人凑热闹的话我铭刻于心。大意是说假使有个人吐一口痰在地上,然后盯着痰看,不消一会儿,一定会有一群中国人很怀疑的围观,他们围观的原因更可能是这个人在看什么。虽然鲁迅或者萧红笔下的景象在现代社会很少出现,但是我以为只是表现形式的不同而已。冷漠和围观的形式更高级,理由也更加堂皇。有一段时间我在挣扎,对于路边的乞丐应不应该给钱呢?按照我们惯常的看法,乞丐中有很多是骗人的,以这个为理由不给钱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是这里面也许有真正的可怜人,真正的需要帮助的人呢?我们会不会以我们自以为是的原因而无意的让许多人飘零街头、饿死灯下?有一个借口,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这么给路边的乞丐给钱的话,岂不是让骗子越来越多?如果细细考量,这里面就有明显的错误。社会骗子越来越多是因为具有同情心的人越来越多吗?相反,恰恰是因为具有普遍同情心的人很少,说到底就是因为社会功德心的丧失、社会正义的丧失。我们的冷漠因为有了这个冠冕堂皇、似是而非的理由,它就变得理直气壮起来。我们正是以这种理由来认为我们不再需要鲁迅、不再需要启蒙了。如果要说到围观,没有比今天的中国媒体更热爱围观的了。中国的媒体今天制造一个新闻,明天又制造另外一个新闻,终于13亿人饭后有了谈资,生活便有了一些不经意的乐趣。以前在街上的围观现在变成了办公室里的围观,变成了无线的围观。实际上媒体已经抢断了围观的指挥棒,它指向什么地方,我们就围向什么地方。真正的问题从来只是说说而已,发发牢骚。这篇评论再写就不能发表了。启蒙我们仍然需要!!

《呼兰河传》萧红 人民文学出版社

生,老,病,死,都没有什么表示。生了就任其自然的长去;长大就长大,长不大也就算了。老,老了也没有什么关系,眼花了,就不看;耳聋了,就不听;牙掉了,就整吞;走不动了,就瘫着。这有什么办法,谁老谁活该。病,人吃五谷杂粮,谁不生病呢?假如有人问他们,人生是为了什么?“人活着是为吃饭穿衣”再问他,人死了呢?他们会说:“人死了就完了。”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以上我所写的并没有什么幽美的故事,只因为他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矛盾作序: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有讽刺,也有幽默。开始读时有轻松之感,然而愈读下去心头就会一点一点沉重起来。可是,仍然有美,即使这美有点病态,也仍然不能不使你眩感。这本书像散文,零零碎碎,娓娓道来。水泡子,会淹死小动物,会让车陷入其中,人有时也会掉进去。人们却不曾想到要把这坑埋掉,这坑还有一个好处,便是做借口,人们会把买到的便宜的瘟猪肉,自我安慰地认为是坑中淹死的,既吃了猪肉,心中还不会被瘟猪肉的念头折磨。“呼兰河除了这些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之外,在精神上,也还有不少的盛举,如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野台子戏;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跳大神是大神来治病,周围的人也权当看个热闹而已,这些精神活动给呼兰河城的居民们带来些许乐趣。祖父:一个充满童心与童趣的老头,是“我”的玩伴和知心人。“祖父的眼睛是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笑得和孩子似的。”萧红的童年幸好有这样一位童心未泯的奇葩的祖父伴她成长,给予她快乐。祖父不怎样会理财,只是自由自在地一天闲着,与萧红两人在后园里玩耍,种果子蔬菜,浇水,收果子,祖孙俩乐在其中。祖母是一个十分严厉的老太太,掌管着家中的家务,不喜欢萧红,祖母老用针刺“我”,因“我”顽皮把她的纸窗给捅了几个洞,“我”与祖母做对,祖母的针常刺得我很痛。她骂祖父是“死脑瓜骨”,骂我是“小死脑瓜骨”。祖母死了,我就跟祖父学诗。小团圆媳妇:她的头发又黑又长,梳着很大的辫子。她的脸长得黑忽忽的,笑呵呵的。因小团圆媳妇不像个团圆媳妇,太大方了,不知羞。因而她的婆婆开始打她了,打着打着打出了病,胡家要给小团圆媳妇治病,跳了大神,抽过了帖,都没用,只好用大缸给团圆媳妇洗澡,滚热的热水,“小团圆媳妇当晚被热水烫了三次,烫一次,昏一次。小团圆媳妇的病反而越来越重了,最后她的婆婆给她烧了替身,那更是无稽之谈,小团圆媳妇终究是去了,之后胡家家散人亡,“老胡家从此不大被人记得了。”记得小团圆媳妇的这一篇被选进了语文课本,我当时看得真是气得牙痒痒,这不是在活活糟蹋人命吗?可怜的小团圆媳妇这么早就嫁人了,到婆家挨打挨揍,活活被折磨致死。人啊,怎么这么封建愚昧,想来那时候又有多少个像小团圆媳妇一般可怜的人。在看了矛盾的序后,才明白,人们并不是有意包藏祸心要害死小团圆媳妇,他们愚昧而蛮横,但实在他们并没有害人或自害的意思,多是良善的,无可厚非,处在那样一个时代,又有多少明智的人,真是不禁感叹多亏了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不然又会有多少惨剧发生。有二伯:“我家的有二伯,性情很古怪。”他喜欢自言自语,与动物交谈,和人在一起是,就没了话。有二伯在三十年前就来到了我们家,那时候他才三十多岁。而今有二伯六十多岁了,他喜欢人叫他二东家、二爷、二掌柜。讨厌叫他的乳名“有子”,有二伯的胆子是很大的,他什么也不怕,可他又说“不怕,是人还有不怕的……”他是一个普通人怎么不怕,特别是当他回忆以前毛子杀人的时候。“有二伯偷东西被我撞见了。”有二伯经常偷我家的东西拿出去卖,和老厨子吵了一架,过几天却又好了。有一回父亲打了有二伯,有二伯要上吊寻死,却每次都是虚张声势,他又骂祖父和父亲,说他们不懂得知恩图报,骂骂咧咧的。冯歪嘴子:磨磨卖黏糕,一个贫穷的老实人,突然某一天冯歪嘴子家多了一个小婴儿,原来是老王家的大姑娘嫁给了他,又过了两三年,冯歪嘴子的第二个孩子出生了,王大姑娘的身体却渐渐差了,生完孩子后不久去了。人们都觉得冯歪嘴子算完了,留下两个孩子,一个四五岁,一个刚生下来,可冯歪嘴子仍然坚强地活着,并不像旁观者眼中的那样绝望,他乐观地活着,大的孩子会拉着小驴到井边上去饮水了。小的会笑了,会拍手了,会摇头了。以上我所写的并没有什么幽美的故事,只因他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在《呼兰河传》里,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好人或坏人,这里发生的一切,在萧红的记忆中,呼兰河这儿的人们,每天过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平淡而又井然有序,不乏有些无聊,所以人们期待事情的发生,可以给他们的生活增添些乐趣。在小团圆媳妇、有二伯、冯歪嘴子的故事中,有太多凑热闹的人,旁观者,他们把发生的事当作电影来观看,当作新闻来传播。在《呼兰河传》里,并没有一般小说中强烈而尖锐的矛盾对立,只是在平淡地记述着脑海中的回忆。人物之性格并不是十分鲜明,作者萧红也是想到哪就写到哪里,思绪由笔来诉说、描绘。基本上没有什么跌宕起伏的情绪,就像记日记般把童年的记忆记录下来,穿插着景物、景色的描写,可读性来说,若喜欢如散文般优美的小说,这本书自然是上选,若不喜欢,那这本书就略显平淡无聊了。一开始读的时候,感觉有几分无聊,不过我还是坚持了下来,结果还不错,既了解了当地的风土人情,还知道了小团圆媳妇……以及在他们身上所发生的事。我自己感觉也不必,从文中找出什么主题思想,作者通过……表达了……,赞扬了……批判了……那样太累了,想必也不是作者的初衷,读读就好。《生死场》萧红 2


 呼兰河传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